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5 06:32: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工作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西部高校;就业意识;就业能力

“四步走”工作法以陕西省属高校为代表,针对工科学生就业意识及能力培养,需要从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开始,通过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深入探索适合工科学生的就业教育及指导。

第一,“四步走”工作法的构成。一是摸清家底。通过各种方式,明确就业学生数量,准确掌握学生求职意向,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到就业问题心中有数。二是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媒体或实物平台,在学生周围营造求职季的氛围,带动学生求职积极性的潜意识,培养主动就业的态度和思想预期。三是有的放矢。针对求职学生面临的问题,有重点、立目标、给平台、送帮扶,明确就业工作对象,多方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四是传经送宝。总结经验规律,提炼就业工作技巧,以朋辈帮扶的方式,充实学生就业思想,授之以渔,实现就业经验“低吸高补”,高阶“嫁接”。

第二,“四步走”工作法解决问题。在学生思想认知层面,着力面向大三学生群体,提前进入就业准备期,唤起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就业自觉性及自主性;在学生情感态度层面,着力增强学生就业积极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寻求就业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学生行为转变方面,着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主动走进职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反馈,实现顺利就业。

第三,“四步走”工作法实施举措。“四步走”工作法主要通过“摸清家底”——“营造氛围”——“有的放矢”——“传经送宝”等四个系列班会体现与支撑,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现场启发、案例探讨、朋辈教育等方式组织。具体为:①“摸清家底”之就业意识唤起主题班会,班会面向大三各班级召开,通过对学生毕业去向调研,摸清学生考研和就业的基本意向;结合调研结果,分析各专业就业优势和不足,动员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选拔就业意识强烈的学生,组建学院学生就业团队,提供学生就业能力锻炼平台,预热学院就业氛围。②“营造氛围”之就业形势宣介主题班会。班会面向大四各班级举行,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研和就业的形势,讲解每个专业升学率和就业率等数据,培养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讲解个人简历的制作,介绍学院、学校就业信息平台,教授招聘信息搜集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就业技能;建立学生就业专用群,讲解信息推送方法。③“有的放矢”之就业能力提升主题班会。在充分掌握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面对少数就业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培训班会,建立专门的QQ群,形成强大的就业氛围;邀请企业HR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现场模拟招聘锻炼求职实战能力;针对学业、心理等问题导致就业困难学生,主动向企业推荐学生,重点解决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④“传经送宝”之就业经验分享主题班会。在充分总结一轮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向低年级学生召开就业经验总结班会,分析近几年就业的形势和实际就业情况,以企业的角度分析所需人才的条件,为低年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准备提供参考、指明方向。

第四,“四步走”工作法实现的需求。一是争取工作上的领导支持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工作汇报、工作交流、座谈会等形式调研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研究现状与愿景;搭建实现工作法的团队,整合多方面资源,让工作法在实际运用中,生根发芽。二是掌握有关学生就业的全面数据,数据真实可靠。数据要来源于学校对学生调研后的分析,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工作法的探讨要“嫁接”在原有的就业新体系中,争取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掌握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和期待。三是工作法实施教师工作经验要丰富。工作法生命力的体现在于执行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对就业工作理解的程度,将教师工作经验融入方法论中。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牵手教育;全员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23-03

2012年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提出,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牵手教育”,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师生困难有人帮,思想扣子有人解,出现矛盾有人劝,人人互相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本文立足于课题《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访谈法,对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并为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牵手教育的提出背景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自身的成长发展,其理想信念、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各种思想激荡交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消极的问题日益涌现:(1)多样化思潮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拜金主义涌现,出现信仰危机;(2)市场化带来的无情竞争和生存压力,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缺乏自信心,无法正确认知个人能力、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3)网络的快速发展,冲击着大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使部分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人际交往能力减弱。这些问题与大学生渴望尊重、渴望理解、关注自我的心理相冲突,刺激他们盲目地寻找多样化的心灵庇护和归属,给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校工作者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也提出“师道回归”的要求。因此,探索一套适合当代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发展的新方法成为高校工作者研究的焦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层次多,具有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生年龄跨度大、普遍偏小,人数多,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出台一项适合多层次学生,涉及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育人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研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评估了部分运行模式后,提出“牵手教育”这种育人机制。通过研究,将牵手教育的培养理念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牵手教育的理论内涵

牵手教育是一种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程与人、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特点为基础,参与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从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多方面结成牵手小组,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多元的、动态的人才培养机制。其特点如下。

1.牵手双方无主客体之分,以尊重牵手主体为前提,由牵手双方自主选择结对。全员参与牵手教育。牵手双主体可以是专业教师与渴望学习的学生,辅导员与思想需要进步、心理上需要疏导的学生,优秀学生(学习、能力双优)与有上进心的、兴趣相投的学生,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2.以“以学生为本”为宗旨,使学生达到最优化发展为目标。

3.牵手教育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N”。

4.牵手教育的范围很广,从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为管理多方面开展,全方位育人。

5.牵手教育贯穿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全过程育人。

6.适用范围广,适合五年制大专生、三年制大专生以及本科生。

7.发展目标尊重主体。根据结对双方的意愿、专业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行制定,以牵手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

三、实施牵手教育的意义

自2500年前,孔子创立因材施教以来,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传承发展至今,面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在保留传统理论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历时一年,本文对这种适合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育人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内涵界定以及运行模式上的探索研究。在丰富教育理论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以及学习方面提供了实践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国内外学者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对个别教学、合作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等多种育人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牵手教育是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个别教育的德育原则、全员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以时代特征为背景,进行改革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牵手教育概念内涵和理论框架的研究,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牵手教育适用于五年制、三年制、本科生等多层次的大学生,采用双主体、多元立体的模式,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无需增加新的教学力量,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帮助,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牵手教育活动开展后,调查显示,16%的同学在牵手教育后成绩有所提高;20%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25%的同学人际关系有所改善;18%的大学生人生目标更加清晰;17%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只有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牵手教育前后没什么变化。由此可见,牵手教育确实对大学生的优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实施牵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牵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育人”。牵手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为目标,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它涉及高校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多个方面。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地在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为学生健康成长领航。①思想教育。牵手主体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②学业辅导。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动机,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效率。③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牵手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④生活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2.牵手教育的运行方式。①高校教学方面:将任课教师作为主要的研究队伍,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双向互动,使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五年制学生和三年制学生以“任课教师牵手制”、“小先生牵手制”为平台;本科生以“小先生牵手制”、“学业导师制”为平台。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优秀党员、辅导员为主要研究队伍。在优秀党员教师引导下,牵手教育双主体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牵手双方,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师生双向互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员一牵一”为平台;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特殊学生建立固定交流小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引导,以“辅导员牵手制”为平台。③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要研究队伍。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行为模式出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班主任牵手制”、“宿舍牵手制”、“牵手《学生守纪十二条》”为平台。同时,根据学生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制定不同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案,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团结的班集体和良好的道德风气和学习风气,以“情感互动牵手心灵”为平台。牵手教育是对当下大学生育人模式的一种探索,是学校解决学生学习难、管理难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下,推广牵手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学岚.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12,(3).

[2]叶坤煌.实践环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1,(6).

[3]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深化全员育人格局?摇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J].本刊关注,2011,(12).

[4]刘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讨[J].教育理论探索,2012,(2).

第3篇

关键词:成人高校;咨询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10-0036-04

成人高校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成人高校也日渐暴露出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诸多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当前,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已经成为成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成人高校就必须借助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而要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成人高校就必须开展以院校研究为基础的内部咨询,同时还要积极寻求以院校研究为基础的外部咨询。

一、成人高校开展服务的必要性

(一)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把接受成人教育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倾向于以“理性经济人”的角色、以成人教育消费者的身份参与成人教育活动,不管承认与否,成人教育服务在客观上已经被“商品化”了。各级各类成人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生源和师资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机制已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已经渗透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激烈的竞争将不仅发生在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之间,而且也将发生在传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与不以教育为主要职责的企事业单位之间,成人高校将不得不越来越频繁地与开始提供成人教育服务的工商业进行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成人高校都要根据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信息的准确把握,创造性地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唯此才可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成人教育咨询服务以院校研究为基础,能够帮助办学者及时捕捉这些信息,为科学制定和评估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因而是成人高校应对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的得力助手。

(二)实现学校转型的需要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变迁,员工胜任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素质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并且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以在职成人为主要对象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以前只有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状况发生了改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由刚性转变为弹性,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补偿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其规模的萎缩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的萎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变化对以此为主业的成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以院校研究为基础的成人教育咨询能够担当成人高校领导者的“参谋”,为成人高校的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三)实施科学管理的需要

从计划经济时代基于国家政策的机遇型竞争转向市场经济时代基于市场需求的实力型竞争,要求成人高校的发展模式由粗放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这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粗放竞争时代,成人高校可以依赖“经验型”管理,即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智慧获得管理绩效。但随着学校内部学科结构和管理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日益迅速,仅凭办学者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已经很难应付,迫切需要转向“科学型”管理。这就要求成人高校的领导者对自身“有限理性”保持清醒的认识,摒弃单纯依赖自身知识、阅历的经验型管理决策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求“外脑”的支持,善于利用成人教育咨询获取与学校决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国外的发展实践也已经证明,当管理的复杂性超过了领导者的经验范畴时,通过学校内部的院校研究机构、社会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或中介机构为领导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咨询,是提高学校管理科学性的有效途径。

二、成人高校的咨询服务供给研究的基础

院校研究是指针对单个院校管理与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所做的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为学校的领导层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改进学校的运作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院校研究发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院校研究协会(AIR)的成立为标志开始在美国大规模、成建制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实践领域,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主要职责包括:学校基础性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如学生事务、教师事务、财政状况等;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如教师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专题调研等: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如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协助院系制定发展规划等: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如对学校办学效益的评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等。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院校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正在不断向专业化、学科化方向发展,对院校研究本身的研究和对院校研究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也已经开始。

作为一种以管理咨询为主体的综合性咨询,院校研究不仅是推动高等学校变革的“利器”,对于改革成人教育研究范式以及改进成人高校的运行管理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整体来看,在我国当前的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成人教育理论缺乏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解决力,无法真正服务于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单个成人高校的运作实践为对象的院校研究,克服了过度抽象的宏大叙事与狭隘具体的经验总结两个极端。为成人教育理论与成人教育实践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是成人教育研究范式改变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开展面向学校的成人教育咨询的基础。

三、成人高校的咨询服务供给方式

(一)开展内部咨询

内部咨询是指由成人高校内部的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的咨询。当前,美国的几乎所有大学都设立了院校研究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主要负责查找本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增进学校的办学绩效提供依据和参考。我国成人高校要积极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做法,重视自身院校研究机构建设,开展卓有成效的内部咨询。

1.实现观念转变

一方面,成人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摒弃传统经验管理的既有模式,积极建立学校内部的院校研究机构,积极利用其专业化和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为自己出谋划策。在意识到开展院校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重视和切实加强对院校研究支持力度的同时,成人高校的领导者也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身参与到院校研究中。另一方面,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职理论工作者要摒弃过于专注宏大叙事的抽象理论建构而对本单位成人教育实践改进漠然置之的片面思想,要积极承担

起院校研究的职责,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出发,注重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科学系统地研究本校的问题,推进本单位办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成立专门机构

学校变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院校研究也应该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因而有必要在成人高校内部设置专门的院校研究机构,从组织架构上保障使其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常规性、制度化活动。一般而言,要有机整合成人高校内部已经成立的成人教育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院校研究中心”或类似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范围;要通过制度化的授权保障院校研究机构的独立性,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研究完全应该由院校研究机构自主决定,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完全由事实资料决定,而不应受领导者个人的偏好和意图所影响。

3.强化队伍建设

院校研究机构内部咨询职能的发挥要以高素质的院校研究队伍建设为依托。首先要选拔合格的专职人员。特伦兹尼认为合格的院校研究人员至少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对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二是说服他人的能力,如对教师解释教学评价的结果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等:三是背景能力,如了解和熟悉本校的发展历史、组织文化等。笔者认为,合格的院校研究人员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掌握了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二是必要的工作经验,如果从来没有实际参与过院校管理或者相关工作,那就很难深刻理解院校管理的难处,也就难以找到适切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要选择“那些在中层岗位上干得比较好但向上发展余地又不大的人来主持院校工作,因为他们对基层工作熟悉,又有与上层领导沟通的经验,同时与院系各个部门交往的范围又比较广,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并且对院校管理具有钻研的兴趣,知道如何为上级谏言献策。”其次要加强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院校研究机构不仅要为学校的领导层提供咨询服务,也要为学校所有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绩效服务。因而,院校研究机构的专职工作者应该主动寻求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所有的学校员工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熟悉院校研究的问题,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促使研究的成果更加贴近办学实际。专职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应起到理论研究指导和规划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正常进行,提升研究成果的水平和效益。

4.规范咨询程序

成人高校的转型是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办学理念调整、职能转换、机构改革、教师事务、学生管理等多个层面,因而,面向成人高校的内部咨询首先必须实施项目化管理,咨询主题可以由校方管理层提出,以任务下达的方式要求院校研究机构就此开展调研和咨询,也可以由成人高校内部院校研究机构依据其对学校运行的了解自发提出,经学校管理层批准后予以实施。其次,院校研究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与咨询主题相关的学校内外部的数据信息资料,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对策,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学校管理层。再次,院校研究人员要向学校管理层详细说明咨询报告中建议对策提出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促使相关改革方案的出台:同时,院校研究机构也要积极协助学校管理层做好院校变革的宣传动员工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方动态,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吸取合理建议,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方案,力求更好更快地解决发展难题。

(二)寻求外部咨询

1.外部咨询的优势和价值

外部咨询是指由成人高校之外的专业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或中介组织提供的咨询。相对于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首先,外部咨询独立性与客观性更强。与内部咨询的自我研究方式相比,由于外部咨询的研究者来自研究对象的外部,不受研究对象内部各种利益因素的牵制和左右,这就保证了研究者立场的中立化,有利于他们着眼学校发展的整体去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合理的策略与方案。其次,外部咨询专业性与综合性更强。专门的成人教育研究与咨询机构会接触到更加广泛的成人教育办学实体,因而也会接触到更加多样化的实践问题以及成败得失经验,这无疑为其提高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2.外部咨询的一般程序

第一,与供方建立恰当关系。成人高校与外部咨询提供方建立恰当的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基本保障。所谓“恰当”,是指成人高校和外部咨询提供方都能准确定位各自的职责和角色。外部咨询实质上是成人高校和外部咨询提供方共同解决成人高校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成人高校是主,外部咨询提供方是客,明确这一主客关系,对于以后双方能否开展互信互动的积极合作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一方面,外部咨询提供方是要帮助成人高校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成人高校解决问题,因而外部咨询提供方万不可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另一方面,成人高校必须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因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的资源以及在自身特定的组织文化中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因而,成人高校把问题交给外部咨询提供方然后在一边消极等待结果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成人高校必须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诊断、方案设计等环节,唯此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4篇

一中澳院校硬件设施对比

BNIT是澳大利亚公立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昆士兰州的三大职业教育技术学院之一。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职人员,掌握着最新的行业相关资讯,以其一流的授课和管理而闻名于澳大利亚。

BNIT在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笔者曾到BNIT进行培训,发现澳方院校对学生的授课安排更着重于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对理论知识部分只作必要的辅讲解。笔者在澳方院校进行TAA资格培训时,澳方老师要求教师在做课程安排时需准备20分钟的理论教案,以及与该理论知识相对应的1个小时的实操教案。实操教案中包括有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和教师考察等具体要求。当然这些要求的设定都是建立在澳方院校自身所具备的过硬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在澳方教学院区有小型的实操教室可供学生进行实操演练,例如咖啡间、厨房、餐厅等。每个场所都配备有相关的机器设备、操作台、工具、桌椅、餐具等。澳方院校还在其另一校区开设了对公众营业的餐厅和酒吧等商业场所。学生被安排在这些营业场所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巧。教师也参与日常的营业工作,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和考核。

澳方院校秉承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和安排相关专业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不需要企业对其长期培训。进入澳方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有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好,但是澳方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澳方外教Andrew曾说过,他并不在乎学生会不会说流利的英语,只要求他们可以做出完美的食物和饮料,可以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受顾客欢迎的服务员即可。

黄河水院和澳方院校有着共同的办学理念,黄河水院采取的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从中方学分制计划中可以看到黄河水院的顶岗实习集中安排在学生第三学年的下学期进行,这和澳方边学边练集即时学练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相比,中方的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没有澳方的立竿见影。黄河水院有一个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但该实训室和澳方所具备的商业场所相比差距较大,不能满足澳方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操作练习。因此影响到了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些教学安排,澳方外教对此也略有不满。虽然黄河水院已有一些签订校企合作的单位,但这些企业不可能像澳方院校自己所拥有的商业营业场所一样,随时可提供学生进行短期的即时的实操训练,所以就硬件设施方面而言双方悬殊较大。这也凸显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的问题。

二中澳院校师资力量对比

澳方院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在个人教授的专业领域工作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持有相应学历学位的人才。而在中国情况刚好相反,想要进入高校工作首要的要求就是看应聘者的学历学位,持有相应的证书才能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应聘后再根据所教的专业进入企业实习,掌握更多的实操知识和经验,所以黄河水院现有的教授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不能和澳方院校保持水平一致。目前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在强调要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因此教专业课的教师需要去相关企业锻炼。黄河水院的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条件要求也很高,教师要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并需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且使用效果好,或在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进行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可以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的研究,已被企业使用并效益良好。

这些要求对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的确是个挑战,而企业对到本单位进行短期实习的老师要求不会太高,也不会把重要的实质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所以教师短期下企业锻炼大部分只能获取基本的行业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并不能让教师短期内成为像澳方教师一样的行业资深人士。

师资力量的另一个差距则是由教材自身带来的,因为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教材是由澳方院校提供的全英教材,中西文化差异、对澳洲餐饮习俗和酒店行业信息了解不够也增加了中方教师的教学难度。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课教学本就不易,而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若是达不到要求,对教师授课也是个挑战,由此引出了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生源方面的问题。

三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

从黄河水院网站上可查询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特色有两点:一是入学门槛低、学历层次高。低门槛入学,专科第二批录取,专科起点出国深造。二是“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国际化。中澳双方联合执教,将课件、教材、教法及其教育理念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融入合作项目,采取双语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中外合作专业的学费相比其他专业高些,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因其入学门槛低,报道来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整体英语水平较低,而语言障碍也是大多数合作办学项目的突出问题。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例如黄河水院采用的是澳方提供的全英教材,中澳教师合作采取全英授课模式,但是学生要想在全英文的专业教材、全英文的授课模式下获得好的学习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使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三点建议供校方参考:一是加强黄河水院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教师行业培训锻炼或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授课,三是提高学生入学门槛或加强学生英语基础课学习。

第一,加强黄河水院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硬件设施建设。目前若想要像澳方院校一样建立一个自主经营的商业场所不太现实,但黄河水院可利用校内资源在学生餐厅内选择一块区域进行简单改造,建成一个小型的餐馆式用餐区域,让学生在此区域做实操演练。在学生用餐时间进行实操练习。该区域的菜品价格可比食堂内其他销售窗口相对高一些,因为前来用餐的同学可以享受到像在校外饭店用餐的高品质服务。或者在黄河水院商业街处选择一个小型店铺,开设一个咖啡馆或餐厅,对校内学生和老师开放。在用餐时间对大众开放营业,上课时间段可以进行实操授课。在此上课的学生印象将更深刻,并可供他们进行即时的实操演练。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在实际动手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比目前只能提供校内纯理论学习的方法要好的多。教师在课程安排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操作练习时间,时间上以理论讲述、操作演示与学生操作1∶1∶1的比例为好。

第二,为了缩小和澳方院校师资力量的差距,黄河水院需加强专业教师培训,或直接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目前黄河水院已规定双师素质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间必须在两年以上,但是让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实习会影响到日常授课,因此可采用从酒店聘请专业人才进行部分专业课授课。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课教师自主选择,可根据课表安排,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基础上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去酒店工作进行长期积累实习。工作时间虽散,但是可以根据学校规定进行累计长时间的学习,即能保障行业学习质量又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第三,因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学习全英语教材比较吃力,所以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在生源引进时实行择优录取,以此提高合作办学生源的整体水平,达到精品化培养。另外校方可以安排学生在入学时进行强化英语的学习,同时在基础英语学习中插入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借此辅助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只有学生看得懂教材,才愿意进一步去思考所学的知识。

黄河水院和BNIT合作刚满三年,一切都在摸索中,学生生源还不稳定。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现状的简单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因而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增强专业教师技能、改善生源引进的建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长远发展还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是一门集专业化、知识化于一身,现实意义很强的综合训练课程,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中外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为更多的酒店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庆玲.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

[2]周晓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3]冯炜雯.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办学的实效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1(13).

[4]方春生,付晓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与成教,2010(10).

[5]张晓,司文博.名校引领中外合作办学[J].国际人才交流,2010(9).

第5篇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04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05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

2006年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2006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

第三、2006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

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2007年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

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

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

1. 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

第6篇

(一)跟踪审计环境有待优化

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决定了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大、周期长、环节多、环境复杂。尽管许多高校已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但建设项目众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尚未合理界定,高校决策层、基建、财务、审计、监察、资产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建设管理者往往把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职能与审计部门的造价咨询和评价职能混为一谈,把造价管理的职责理解成审计的职责,认为跟踪审计是建设管理部门下面的造价控制组。高校校长经常把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施工时把工期放在首位,在规定时间内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样往往会导致工程时间紧、设计粗糙。校长最关心的是校舍是否安全、学生能否按时入住,而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并不是很关注。施工单位往往会抓住学校这个弱点,在施工中频繁变更,漫天要价。由于跟踪审计的介入,限制了签署联系单的自由度,增加了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若因变更价格谈不拢,施工单位便以停工要挟,认为是跟踪审计影响了工程进度,矛盾便集中于内部审计部门,给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二)跟踪审计力量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审计队伍建设,但离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是审计力量的不足制约着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建设项目投资大,跟踪审计任务繁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方面受到制约,部分高校还采用纪监审合署办公的形式设立内审机构,没有专职审计人员。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跟踪审计要求不适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工程、管理、经济、法律、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受传统结算审计思维的影响严重,知识结构以会计为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据调查显示,浙江高校内审人员中74.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审计师类、经济师类等,45.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而工程师类内审人员只有4.8%,从事基建工程审计和修缮工程审计的内审人员严重缺乏。[2]三是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尚需加强。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自身审计人员少,大多数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社会审计机构选用、质量评估等具体管理办法,也没有精力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的意义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及由其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和评价。[3]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提升绩效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利于规范管理高校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控制环节多、计价次数多、处理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难以适应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各项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能及时发现、纠正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并向建设管理部门及时、准确、持续地反馈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2.有利于提升绩效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对高校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的跟踪审计以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延伸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写入不合理条款而使高校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能及时对工程变更签证事项的合法合规性、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进行审计,为后期的审计结算确认签证,并将问题和矛盾提前解决,避免事后相互扯皮。3.有利于预防腐败造成高校基建领域腐败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督,决策、管理、监督三者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高校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建设过程,通过对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对权力形成制约,促使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一开始就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能有效预防舞弊案件的发生,使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高校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结合我国部分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实践,可以将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分为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五个审计阶段。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每个审计阶段设置审计工作关键控制点[4],有助于审计人员选准介入时机,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1.投资立项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决策程序。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建设方案是否在多方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经有效批复。(2)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真实、完整、有效,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功能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投资规模是否适度。(3)审查投资估算。审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投资计划是否得当。2.勘察设计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设计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审查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内容、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是否客观、公正、严密。(2)审查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是否通过招投标方式征集;设计方案的论证,是否贯彻了优化设计和限额设计的原则;是否组织有关权威专家对图纸进行会审。(3)审查概(预)算编制。审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是否按程序进行评审,编制方法是否合适;概(预)算内容是否真实、全面,有无漏项或增项;编制原则和计价依据是否现行适用;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是否符合,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是否符合。3.施工准备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招标文件。审查施工、监理、代建等单位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严密,其中的暂定价、指定价等的确定依据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评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2)审查合同。审查合同是否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合同文本;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内容是否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有无遗漏关键性内容,有无不合理限制性条件;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3)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编制说明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是否清楚,是否有漏项、重项;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依据、内容、取费标准和计算方式是否正确、合理。4.施工实施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隐蔽工程。审查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如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的程序和手续等;隐蔽工程验收是否由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签证,否则不予承认;隐蔽工程记录的内容是否详细,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否全面。(2)审查主要材料及设备。审查材料招投标情况,建设管理部门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公开招标,对于不需招标的其定价方式是否与审计组共同确定;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价格确定是否合理;在材料、设备进场使用或安装前,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对品牌、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进行确认。(3)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查所报进度是否与实际工程进度及实物工程量相符;进度款计量计价方式及支付办法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是否存在重复申报、虚报的现象,工程预付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扣回等。(4)审查工程变更和签证。审查工程变更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规范,要严格控制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签证内容、签证材料价格是否真实;签证是否及时,事后补签不予承认;是否符合签证批准权限;签证计量计价方式是否与合同有关条款相符。(5)审查索赔费用。审查索赔证据是否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确实存在,是否反映实际情况;索赔证据的提出及取得是否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率;索赔的工程量计算、套价、取费和工期是否合理。5.竣工验收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竣工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实际施工是否与竣工结算资料相符;工程造价结算方式与合同条款是否相符;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单位是否一致,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竣工项目的单价计量、定额套用、相关规费和税金的计价标准是否准确、合理。(2)审查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数据填报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建设项目的内容与批复的概(预)算投资是否相符;建设项目结余资金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来往帐隐瞒、转移、挪用结余资金的行为,债权债务是否及时清理;交付的资产是否符合交付条件,核算是否准确;工程项目完成投资是否超概算。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运行程序

根据上述审计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结合审计工作的常规程序[5],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运行程序可划分为三个步骤。1.审计准备(1)确定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学校年度审计计划、年度建设项目工作计划及相关规定,综合单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立项,并确定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并报学校批准。(2)成立审计组。根据学校批准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完成社会审计机构的选聘、委托和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成立由社会审计机构和高校审计部门共同组成的审计组。2.审计实施(1)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根据立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经批准后实施。(2)下达审计通知书。向高校建设管理部门下达全过程跟踪审计立项通知书和实施细则,明确告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具体送审要求以及相应的审计时效承诺等事项。(3)送交送审资料。对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细则列为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建设管理部门应对送审内容进行审核,并根据审计时效承诺,提前送交送审资料。(4)出具审计意见书。收到建设管理部门相关业务活动的送审资料后,审计组按照规定的审计时效承诺,及时出具审计意见书。(5)反馈意见落实情况。送审业务活动审计完成后,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将相关业务资料以及审计意见的采纳与落实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审计组备案。(6)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组听取被审计对象意见后,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7)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结算送审资料,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8)开展财务决算审计。在财务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财务决算送审资料后,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3.审计终结(1)出具造价审计意见书。高校审计部门出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意见书,用于工程款项的尾款结算和审计费用的结算。(2)出具最终审计报告。高校审计部门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如实反映跟踪审计过程中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尚未整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3)归档审计资料。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完成后,审计组对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审计成果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

三、提升运行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基础

为了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建设项目,应建立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校内跟踪审计规章制度高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围绕高校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在校级层面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如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界定高校审计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目标、主要内容及操作规程,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管理工作流程,既为建设单位制订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可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建设管理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变更联系单管理办法、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具体制度,与跟踪审计形成良好的制度衔接,使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协调一致,促进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和谐进行。2.建立和完善委托跟踪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当前,高校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基本上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或聘请社会审计人员的形式来开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委托社会审计的相关制度显得十分必要。高校审计部门要细化对社会审计机构选聘的程序和要求,制定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计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委托社会审计的合同签订、过程监督、报告核实、质量评价等重要管理环节的制度建设,以确保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如制定审计组岗位职责制度、重点审计环节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汇报制度、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委托跟踪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审计组廉洁自律制度等。

(二)夯实跟踪审计队伍,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关键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由高校审计部门完成,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完成,但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审计、财务审计及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加强在职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高校要为在职内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内审人员要勤下工地,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咨询、协调沟通等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审计实战经验;要经常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审计机构之间开展横向审计业务交流,为内审人员提供学习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的平台。2.适当引进具有实际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3.聘请社会审计人员或社会审计机构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社会信誉良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审计,不仅可以减轻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为此,在开展社会审计机构的招标过程中,要加大对社会审计机构的信誉、审计业绩和质量、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考核,选择更优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另外,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一般都具有专业倾向性,在不同的审计领域其实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技能匹配原则,选择与跟踪审计内容匹配的社会审计机构,聘请与审计任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审计人员,从而提升审计效果,保证审计质量。

(三)控制委托审计过程,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保障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委托审计已成为高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频繁互动,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者的定位,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一旦越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不复存在。因此,要强化对委托跟踪审计过程的监督、检查与控制。1.做好关键环节的直接控制把关做好建设项目的委托跟踪审计,除了受托社会审计机构按合同履行职责外,高校审计部门还必须做好关键控制点的直接把关,如工程量清单审核、招标控制价编制、合同审核、隐蔽工程签证、工程量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进度款审签、竣工结算审计等关键环节。2.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的复核、检查高校审计部门要组织审计组进行定期汇报,讨论、询问有关问题,促进审计的深化和补漏;对审计内容相同的项目,要组织审计组集中对账,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差异,促进平衡。另外,高校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与审计人员的业绩考评及社会审计机构的聘用、报酬挂钩。3.明确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事前议事机制,使审计人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代替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避免口头答复的做法,对需要回答的问题,要通过议事机制来妥善处理。4.提高委托跟踪审计的时间效率高校建设项目有工期要求,每个环节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应先于或同步于项目建设的进度,才能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控制风险。跟踪审计要为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服务,而不是影响工程进度。

(四)科学评价审计成果,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动力

第7篇

(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本文首先从农林类高校工科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就业取向等方面,论证了为其特定专业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必要性和意义;而后,以甘肃农业大学该领域的实践和探索为依据,深刻总结了其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锤炼逻辑思维习惯、培养求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好做法及好经验;最后,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在家电维修公选课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 :家电维修;公选课;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10-03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0325;甘肃农业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家用电器是电子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人们的珍贵礼物,也是电类专业大多数学生在正式接触专业课程以前就对电子、电气系统的神奇功能产生感性认识的直接途径。由于家用电器中综合运用了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电子学、制冷学、传热学、机械学、动力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涉及模糊技术、变频技术、电子节能等新技术,与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密切相关[1],因而,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开设是对电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这一点在农林类高校中的意义或许更为重要。

1 农林类高校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农林类高校的电类专业多数实验条件差、实习实践环节少、师资匮乏、专业体系相对弱势;学生普遍基础偏弱,对农科院校的工科专业缺乏信心,且将来很多人愿意返回家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因而,在这类高校中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更显迫切,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近些年来,许多院校已把提升电子类、电气类及自动化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很多关于家电维修的课程,这些课程已在高校学生培养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3];

(2)农林类高校的电类专业教学与传统工科院校相比,多数难度有所降低、范围有所缩减,而家电维修公选课覆盖面宽,带动性强,因而,开设该课程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理论水平大有裨益;

(3)由于公选课可以量力而行,教学素材丰富、易于寻找,实践实习环节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供动手机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突出,是对农林类高校电类专业教学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

(4)家电维修公选课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以前所学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接触许多以前不曾接触过的实践知识,比如元器件认知、故障判断与分析、某一产品的发展史等,很容易建立其专业自信、人生自信;

(5)家电维修课程本身就是实用技术,而农林类院校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回乡效力,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其掌握基本的家电修理技巧,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正因为如此,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起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这期间,根据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已3次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软硬件资源和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著提升。

2 甘肃农业大学家电维修公选课的经验总结

截至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已经有7年历史,综合这7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下5点是非常重要的:

2.1 重视家电发展史,感受伟大的创新精神

每一种家用电器的发明都是一部催人奋进、不断创新的鲜活教科书,因此,要注重该项内容的凝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电视机那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自从1919年世界上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4],声音信息便可以跨越千山万水迅即到达,这进一步刺激了人类对图像也能如此快捷传输相关技术的探索。1884年,德国尼普科夫提出机械扫描电视的设想;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电视发射器、电视接收器及光电显像管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行者;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但由于当时的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整个试验只持续了约30分钟,只有十多台电视机参与收看,但此举宣告图像传输时代的正式来临,是电视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性能完善、形形的电视机就是在此技术上发展起来的[5,6]。教师应要依据这些伟大发明进步演变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前人的不断创新,就没有今天的视听世界,进一步感受前人孜孜进取,用智慧和勇气改善人类生活并不断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同时,还须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每一种新机型都在改进老型号的不足,引领学生共同分析旧型机存在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缺陷?怎样去克服?以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以常见故障引出课题、分析课题

教学课题出自实际生活的需要这一点很重要,既赋予课程针对性,又使课程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例如在讲授电视机场扫描电路时,可以用只有一条水平亮线这种故障现象引出场扫描电路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维修方法。虽然这种现象有不少学生看到过,但不知道故障所在,因此都想学会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以便将来有机会一显身手。兴趣便是动力,由于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对后面的场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维修方法,就要寻根求源了。

2.3 丰富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家电维修公选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试验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学校的经费不一定非常充足,这可以分专题进行,题目不一定很复杂,比如电饭锅的故障及维修,可以找一个旧电饭锅,介绍其工作原理、组成器件等,并人为制造一些故障,而后介绍其检修思路,借助现在的手机或专业摄像机将其拍摄成教学片,这样,不仅能一次性解决教学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且电饭锅一般家庭都有,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多,感性认识也较多,有利于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从而真正燃起求知欲望,这是一般课程和通常的教学活动很难达到的。但由于课时所限,硬件资源所限等,在本课程内大量进行实践的困难至今仍然很大,因而,自主开展课外实习就成了有益补充。义务维修是一种既锻炼能力,又助人为乐的好方法。

2.4 锤炼逻辑思维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故障是家用电器性能的外在表现,而电路性能的障碍或损坏才是其故障的真正元凶,故障的外在现象与其电路原理之间往往有着深刻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下面,我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水壶检修为例,具体来探讨一下这种能力的培养。

电热水壶是生活中的简单常用电器,因其使用频繁,数量众多,因而维修工作量极大,但大多数人并无专业知识,因而无法维修,坏后再买新壶,每年造成的浪费非常严重。其实,电水壶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按下启动开关S1约5分钟后,水逐步沸腾,蒸汽冲击蒸汽开关上面的双金属片,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双金属片膨胀变形,顶开温控器触点K2而断开电源(同时顶开按钮S1)。如果温控器开关失效,壶内的水会一直烧下去,直到水被烧干,发热元件温度急剧上升,位于发热盘底部的两个双金属片K3、K4会因为热传导作用温度急剧上升,膨胀变形,断开电源。这也就是电热水壶的三重安全保护原理。试想,如果S1按下,水壶烧水正常,仅氖灯无指示,则可以肯定是氖灯指示支路的电路出了问题;如S1按下,不仅氖灯无指示,而且热水壶不工作,则首先检查温控器触点K2是否可靠接触,因为这个地方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动作最为频繁,是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因而是首先怀疑的地方,等等故障不一而足。这样下来,必然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必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5 突出选修性,注重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大学的选修课性质和要求虽然和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相同,但作为家电维修公选课,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定位,即在课程改革、学分缩减的背景下,在软硬件条件相对不足的前提下,该门课程的宝贵资源是以提高农林类高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目的的,通常情况下并不宜向所有专业全面开放。

其次,必须承认家电维修类课程的个性化。即使是翻开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教学大纲,我们也找不到较为统一的模板。主要原因在于家电的多样性、家电设计原理的多样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不同院校教学需求的多样性,且家电行业本来也是一个创新驱动力十足的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的需求也在快速变化,很难形成较为固定和规范的教学大纲。所以,该门课程大多数没有固定教材,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寻找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料,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组合,并结合自己制定的教学大纲和目标来进行取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所以,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准备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升华和探索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过程,从而有利于使教师摆脱固有的、统一的课本和教参,为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这是教学充满活力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从学生来看,由于是选修课,考核和学习的形式都较为自由,都有着相当的弹性,且本身也是学生自由选择的结果,学生普遍有较高的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加深对自己感兴趣家电产品的认识;学生也可以参加实际维修活动,或是以自家、同学的小电器为实习对象,容易上手。由于教与学的形式都比较灵活,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和老师讨论,或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可以对此进行评判或是设计实验对其论点进行验证,这既是一个检验对错、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正是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哪怕一番付出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幼稚的,学生的收获也非常大。

还有一点也必须提及,那就是这类课程的目的,一定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这就要求考核的形式尽可能做到灵活高效,重在平时的点滴积累,重在能力培养,重在鼓励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并能触及其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启发法、案例教学法等,重在平时教学环节、实践环节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且要偏重鼓励,激发起其热爱专业、勤奋好学的动力。

3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甘肃农业大学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至今已有7年时间,截止目前,累计受训学生已达442人;已形成相对完备和适用的教学大纲,具备了初步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形成了“服务电类、强基固本”的教学理念,已有15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主修的电气、电子类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班级还因此学风大有好转。

当然,我们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家电维修公选课在农林类高校中电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不同层面都把它仅仅作为一门简单选修课来对待,修完学分了事,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课程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该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其对师资的要求却非常高,老师既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要有完备的教学素材,因而,许多院校在开设这类课程时都面临师资缺乏的窘境,加强家电维修方面的师资建设是办好该选修课的前提;大多数院校在该领域的投入都非常有限,硬件资源匮乏的总体局面依然存在;该类课程的开设要把握好时机,我们的实践表明,最好在大二第二学期或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太早时许多重要的课程还未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太迟则学生受益较晚,影响和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而现实中的家电维修公选课相对其他公选课开设较晚,学生选课时可能存在高年级学生已修购学分、低年级学生又暂不具备能力的矛盾,开课时学生水平良莠不齐,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学校各个层面能够充分认识到家电维修公选课在农林类高校中电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验室建设、重点课程立项、师资配备及进修深造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此为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4 结语

针对农林类院校的电类专业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是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的倍增器;是以点带面、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途径;是寓教于乐、多措并举激发创新精神的新平台[7,8]。教与学的各个层面需要站在专业培养综合体系的角度去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重要性,把传授专业知识、提升科学素养、锤炼逻辑思维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为一体,探索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公瑞。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家用电器的“慢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

(2)崔金辉。家用电器与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0-34.

(3)伍峙霖。家用电器设计与创新教学过程[J]。考试周刊,2011(69):202-203.

(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212958/[EB\OL]。 2015-06-08.

(5)曹玉。浅析电视机发展史[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4):46-46.

(6)http://jky。qzedu。cn/zhsj/tyzs/dsj。htm[EB\OL]。2015-06-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