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16:16: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证券投资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进行理论课程授课的同时,我们在叩富网上申请了一个名为“潍坊学院2012国贸证券投资实践课程”的模拟炒股的小组,主要服务于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国贸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让同学们熟悉股票市场的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理论,更好的认识投资。但是,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模拟炒股实践并不是从本学期才开始,而且也并不限于这一个小组,最早的实践是从2009年开始。当时申请了“潍坊学院3+2市场营销专业2009模拟炒股”的小组,之后几年又先后申请过三个小组分别为当年的课程进行模拟炒股的实践性教学。在此主要以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模拟炒股小组实践为例,对实践情况存在的进行总结和介绍。具体要求的设置为:
(1)初始本金为100万;
(2)交易品种只允许操作沪深A股市场股票、封闭式基金,不允许操作权证;
(3)比赛时间为2014-1015学年第一学期;
(4)为了方便考核与管理,要求以学生的学号为用户名;
(5)股票买卖的具体规则同证交所公布的证券买卖规定基本一致。目前,小组总共有136人参赛,该专业实际人数为127人。由于是开放性的小组,申请加入并不需要小组管理员的审核,因此不排除小组中存在其他非本专业成员加入的情况,所介绍的情况没有排除这种情况。按照规则,没有交易的不能进入排行榜,目前进入排行榜的总共为130人,6人没有交易。
二、存在问题
尽管实践教学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明显。通过对本年和前几年模拟炒股情况的分析,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发现在模拟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模拟操作存在盲目性,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结合不够紧密
模拟操作小组从学期伊始就能够报名并开始进行操作,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则需要按照既定进度逐步推进,在学期前半部分还没有涉及到证券投资分析,大部分是关于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因而此时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这段时间所进行的模拟操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是针对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实践,也与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即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不相符。尽管可以把在这段时间看作是作为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兴趣,熟悉证券投资的一个阶段,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意义在于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所以盲目性仍然需要改善。
(二)学生存在应付现象
一是应付性的模拟操作,按照模拟操作排行榜的规则要求,仅仅报名参赛没有任何买卖股票操作的是不能进入排行榜的,能够进入的必须是在比赛期间曾经有过操作,而期末能够得到成绩的是必须在排行榜中的,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得不应付性的进行一笔操作,例如很多收益为0左右、仓位为空仓的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意识惰性、风险规避的心理或者试探性的操作。意识惰性是由于学生的懒惰所导致,可以通过口头督促和规则的引导得到一定的改善,试探性的操作则可能随着学生理论知识和试探性经验的积累能够逐步增加操作,而风险规避的心理偏好一般很难改善,如果是由于对股票和证券的心理抵触造成,仍然可以改善;二是别人代为操作。这种现象能够很容易被发现,在过往几年的模拟时间的小组中多次出现。在按照收益高低进行排序的小组排行榜上较为明显的出现收益率完全一致,并且二人的所持有的股票相同,操作时间相仿的现象,基本可以断定这两个帐号是一个人进行操作,这是较为明显地状况。当然肯定也会存在一人操控两个帐号进行不同操作的状况,这就很难发现了。但是这种现象是否应该禁止也存在争议,因为在金融领域,信用托管也是合理和正常的现象,这种别人代为操作的现象如果以托管进行争辩,也很难对其反驳。
(三)过程控制管理不够
目前,进行实践性教学设定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资产和收益率,而这种考核只能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性考核,并且要根据考核结果给出学生的平常成绩。这种完全按照收益进行考核的方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至学期末只进行一次模拟交易,收益率为0左右的情况与进行多次交易、收益率为负的情况相比较,成绩会比较高,这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的情况并不合理,所以平常成绩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操作频繁程度和收益情况。但是,频繁交易在真实的股票投资中也被总结为大忌之一,如果对操作频繁的同学给出过高的成绩,又似乎在鼓励这种行为,因而,给出的成绩是要在进行综合评判。期末进行一次性的综合性评判的做法同时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过程管理不够。模拟实践教学法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每次模拟中总结经验、分析教训,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而期末一次性综合评判考核并不能对实践过程中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的模拟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给出的成绩也很难反映出各个阶段操作情况,这都不利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关理论进行模拟实践演练。所以,必须完善过程考核规则,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更合理的考核,让规则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三、整改建议
实践性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不至于流于形式。
(一)制定阶段考核的要点和实践的重点对知识点实践的特定考核
由于实践性教学跟理论教学的知识点结合的不够紧密,因而需要设计对相关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由于主要知识点会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逐步介绍,因而可以结合授课的进度将主要知识点划分为几个实践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相应知识点实践操作的操作要求。杨建平(2009)提出了全程考核,并制订了19个实践内容。余丽霞(2011)认为应该从证券交易模拟、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模拟、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证券投资组合分析模拟和证券投资分析报告五个方面进行应用。参考这些研究,我们将实践过程分为了4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操作要求和内容以及考核办法。
(二)完善考核规则
考核规则应该设计为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两个阶段。期末考核以收益率为单一指标非常不合理,需要进行改进,增加更多的考核指标综合进行考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收益情况。在真实交易中,收益是唯一指标,在实践演练中,也必须是重点指标,设计的指标权重为50%,收益用收益率指标来衡量;
(2)分散投资情况。分散投资在证券投资中是规避非系统性风险、降低投资风险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投资者最应该掌握的策略,因此需要增加为考核的重要项目,鼓励学生分散投资,设计的权重为30%。而具体指标则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同时持股的数量和行业分布来综合考察;
(3)操作频繁程度。既需要防止学生应付,又要避免激励过分频繁交易,因此需要将操作频繁程度纳入考核指标,设计权重为20%,具体指标可以用周转率来考核。一买一卖才是一次周转,周转率为总交易额的1/2与本金之比。同时,也要增加实践过程的考核,主要是对相关知识点的实践情况和实践效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的在各个阶段的操作实践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靠授课老师的主观评价,评价标准是:
(1)是否进行过要求的操作;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非金融专业;教学手段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对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笔两本书”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都会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感觉,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明白证券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体系的压缩,导致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设置教学实践课,有的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教学实践课,但落实起来不是很到位,所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另外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证券法规全面修改的时期,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交易规则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对上述内容都很少涉及,对规则修改更是没有反映。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他们证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标是学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中级目标是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并争取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证券经纪类考试,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证券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1、案例教学
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建立操作规则,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同时,通过让学生扮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模拟投资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具体运用,通过模拟操盘预测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因此,模拟投资活动的开展,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一个较高的层次。
3、多媒体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中的波动起伏是扑朔迷离的,所以,证券投资技术对于提高投资人的判断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强对证券市场未来的预见能力,躲避即将来到的风险,任何一个投资者(机构)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而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察颜观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图以及各种K线组合,通过形状、大小、色彩、闪烁、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并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了葛兰碧的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了Flash的动画技术,生动、贴切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修正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改变过去教学没有实践环节或是把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由于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压缩,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证券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和训练。另外,要改变现有考试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实务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怀业。关于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学报。2007,6:53-54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非金融专业;教学手段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对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笔两本书”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都会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感觉,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明白证券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体系的压缩,导致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设置教学实践课,有的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教学实践课,但落实起来不是很到位,所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另外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证券法规全面修改的时期,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交易规则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对上述内容都很少涉及,对规则修改更是没有反映。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他们证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标是学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中级目标是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并争取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证券经纪类考试,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证券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1、案例教学
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建立操作规则,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同时,通过让学生扮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模拟投资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具体运用,通过模拟操盘预测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因此,模拟投资活动的开展,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一个较高的层次。
3、多媒体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中的波动起伏是扑朔迷离的,所以,证券投资技术对于提高投资人的判断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强对证券市场未来的预见能力,躲避即将来到的风险,任何一个投资者(机构)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而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察颜观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图以及各种K线组合,通过形状、大小、色彩、闪烁、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并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了葛兰碧的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了Flash的动画技术,生动、贴切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修正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改变过去教学没有实践环节或是把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由于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压缩,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证券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和训练。另外,要改变现有考试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实务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怀业。关于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学报。2007,6:53-54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今天大盘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随后快速下跌,分时成交量逐步放大。主动进盘力量和主动出盘力量基本持平。上证指数每分钟成交15亿(上一个交易日15亿),同比总成交量基本持平。今天大盘收平概率60%,压力位在3079点附近,支撑位在3051点附近。创业板每分钟成交5亿(上一个交易日7亿),成交量小幅萎缩。今天创业板收阴率65%,压力位在1794点附近,支撑位在1770点附近。
昨天大盘重新失守5日和10日,尾盘收阴,没有我们预期的收阳。但是成交量昨天靠近5日和10日均量线,虽然是阴量,但是有量总归是好事。目前来看大盘下蹲后重新往上突破的概率还是很大,具体怎么走还得看后市,我们站在岸上尽情观看即可。积累看盘经验,可以对比自己预想的大概率走势,总结得失,这样会让你以后观看盘面的感觉越来越好。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二: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投资方法
1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它从微观个体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行为金融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2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2.1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最早是由德邦特和撒勒(1985)进行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倾向于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2处置效应
斯特曼和谢弗林研究发现,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实际上,处置效应正是前景理论的应用,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而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于是投资者持有已套牢股票更长时间,持有已获利股票较短时间。
我们认为处置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的倾向,在很多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非理性地长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资者盈少亏多。
2.3噪音交易
行为金融学家对噪音交易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噪音交易者和短期性投资者存在的市场中,交易者都拥有自己的信息。在他拥有的信息集合中,利用其中某一信息的投资者越多,他就越可能利用该信息获利,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可能使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利于信息搜集与资源配置。
中国股市中噪音交易者太多,1999年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而1998年—2000年我国沪深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是395%、388%和477%,噪音交易太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总风险太大。平均而言,沪深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为39%,这一数字显著高于美国、英国、香港等成熟股市。
2.4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并模仿他人的决策。行为金融学家从人类的从众心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有限理性等角度来探讨其内生机制。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金融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2)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和自己的报酬,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我们股市中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雷同显示出羊群效应的普遍存在。
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针对羊群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当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经理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由于市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不但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更需要直面市场以及同业压力的勇气。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行为金融的投资理念,一方面防止自身的羊群行为,一方面利用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市场整体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运作水平。
3.2利用行为偏差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易策略就成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惯易策略是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和Titman(1993)发现,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态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就是惯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基金经理只有对投资者的心理,对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者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3.3投资组合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势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4购买并持有策略
个人或者机构投资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入一支股票时,应详细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指定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3.5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结语
行为金融学虽然在国外产生并发展起来,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基本上是个无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进行研究,要结合中国的自身特点加以发展和利用,探索出适合中国广大股民投资行为、投资策略,以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7).
[2]张兵.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05).
[3]王家琪,林日其.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4]郑庆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7,(05).
[5]杨胜刚,刘昊拓.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05).
所谓的行为金融学指的是在金融学中融入心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通过个体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内在的心理动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和解释。对金融市场中市场主体出现的反常和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并且探寻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市场主体表现出的决策行为特征和经营理念的不同,从而对市场运行的状况和市场主体的实际决策行为进行正确的描述,并建立相应的描述性模型。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而言,行为金融学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首先,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假设。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认为人是基于相机抉择、效用最大化、回避风险、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来做出决策的。然而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投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他因素,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判断过分自信,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预测投资决策的结果,从而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行为心理学特别指出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不能够通过统计平均而进行消除。其次,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有效的市场竞争的假设。在传统金融理论中,非理性投资者总是为理性的投资者创造套利机会,通过市场竞争,只有理性投资者能够幸存。然而事实上市场上常常出现大量的反常现象,通过市场竞争幸存下来的并非全是理性投资者。行为金融学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大启发就是:不应该将人的行为视为一种假设而予以排斥,而是应该在理论分析中进行行为分析,不仅研究从理论层面上应该发生什么,还应该研究实际情况中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决策者的投资决策进行正确的指导。
二、标准金融投资分析与行为金融的对比
证券市场效率和投资者心理到问题上,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由投资者的理性而推导出市场和价格的理性。但是行为金融学没有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难以做到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也会造成资产价格的偏离和市场的非有效性。两者的差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表现:1.在进行信息处理时,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能够对统计工具进行恰当和正确的使用,行为金融学却认为交易者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依赖于启发式处理模式,也就是过分相信过去的经验法则,从而影响了其理性的判断。投资者所形成的预期带有各种偏差,因此其经验法则也并不完善。2.最终的决策会受到决策问题形势的影响,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的决策不会因为形式的不同而受到干扰,金融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认为投资者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洞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掌握,从而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然而行为金融学却认为决策问题的构造会影响交易者对收益和风险的理解,这是由于投资者必须依赖于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决策。也就是说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是绝对独立的,而形容金融学却认为实际上投资者的决策是相对依赖的。3.标准金融学认定市场的有效性,也就是即使市场上存在少量的非理性人,也不会对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证券的价格与价值,不会发生过大的偏离。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价格会受到相对依赖和启发式偏差的影响,从而脱离基本价值,造成市场失去其有效性。
三、行为金融学对我国证券投资的影响
1.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回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过于自信,对自己的决策力和判断力过于高估,从而不能很好的判断客观情况的变化,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过分的自信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处理信息时如果过于自信,就会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过分相信,也就是形成噪声交易,对于真正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却视而不见。例如投资者过分相信收集到的错误信息,忽视了公司的会计报表。第二,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往往会自动过滤不利于自己自信心的信息,过分夸大能够增强自己自信心的信息。2.因为金融学的“回避损失”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也就是先回避风险、避免损失,再想办法取得收益。然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却发现,在进行投资时人们的内心并不能正确的权衡利害,也就是先产生回避损失的意识。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人们往往考虑当产生风险时,哪只股票到损失比较小,然后再考虑收益问题。3.行为金融学的“从众与时尚心里”对证券投资的启示。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普遍具有盲从心理,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追求时尚。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极大地改变人的偏好,这种心理在金融投资领域同样有所体现。投资者会表现出一些从众心理和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股市中的“羊群行为”。由于一些投资策略,单个投资者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与其他人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与此相反,单个投资者如果发现其他投资者并不采取自己相同的投资策略时,可能就会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产生动摇。这种情况会导致证券投资市场上的投资策略的趋同,在熊市或牛市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4.行为金融学的“推卸责任与减少后悔”对证券投资的启示。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更愿意选择能够减少后悔的方案。如果出现投资失误,投资者难免会产生后悔心理,为了避免产生后悔心理,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选择能够减少后悔心情的方案,这种投资心理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具体决策。5.行为金融学的“锚定现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心理学上的“锚定现象”指的是数量评估的过程中,问题表述方式经常会影响到评估值。特别是一些金融产品本身就具有模糊的内在价值,这种“锚定现象”就会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人们并不知道每个股票指数到底代表着多少,只是受到“锚定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如果缺少一个准确的信息,人们更倾向于以类似的产品和以往的价格作为参照物来对当前的价格进行确定。我国的股票市场与政策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证券投资中,每个投资者都会对政策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信息不完全,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对政策往往做出过度的反应。机构投资者则可以提高预见性,进行反向投资。在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非常普遍,造成了市场预测的系统偏差。
1.1教学方法、方式不够丰富教学的形式上,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板书,即使有多媒体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照本宣科的灌输型的教学方式居多,在理论层面讲解得较为详细和全面,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技能方面有严重欠缺,使得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没有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技能。
1.2教材陈旧,未与时俱进脱胎于大学专科教育的高职高专教材,没有从中提炼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特点的实际应用性,仅是换汤不换药地延续着大学专科教育的理论性的东西,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教材还停留在相当落后的时期,一些新的金融事物没有出现在教材中,与社会的实际发展严重脱节,这导致了学生在踏入社会进行实际操作时,会感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就业环境。
1.3学校内外实际操作的空间仍需扩展作为应用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证券投资》的教学一直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资金、软硬件等问题,导致学校内部的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展迟缓或者干脆中止,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学校外部的实践基地,大多不成规模,零零散散,仅靠一些老师业余时间的开拓或洽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容乐观,学生的锻炼机会减少,无形中受到了限制。
2、《证券投资基金》教学改革初探
2.1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将理论型知识和实际应用型知识分门别类,两者并重,根据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此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2.1.1基础理论教学概述目前,此学科的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囊括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特点、种类、投资操作、绩效评价等,作为此课程的基础性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至关重要,占总课时的六成左右,在课堂上,授课者应让学生透彻了解、理解此课程的基础性知识,讲解相关理论的运作原理,锻炼思维方式,从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掌握,升华到理念和思维方法上来,加强职业道德观念,为以后在此行业安身立命打下良好基础。
2.1.2实践内容教学概述通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与金融机构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实际的业务的操作流程,通过社会实践,切实感受到本课程的魅力,通过岗位职责的学习加强责任心,从过实际操作加强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基金的交易方式(发行、申购、赎回)基金上市交易、基金的监管、营销和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等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极大的“直观性教育”。
2.2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陈旧教学方法如果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学科的良性发展,必须探索现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课堂不只局限于教室内,“三个课堂”的教学手段值得积极尝试和探索。
2.2.1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培养是理论根基课堂教学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学习中,也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以鲜活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校内的模拟主要以学校内的实验室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一些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模拟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外的实践基地以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为主,通过参观和参与实际操作,加深对基金认购、申购和赎回的办理过程的理解,增强实务能力,第一课堂实行开放式办学,不仅能整合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化理论为技能的能力。
2.2.2重视新媒体作用,开辟第二课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工具,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给金融教学带来了良好机遇,通过互联网、公共微信帐号、QQ群、微博、博客等一系列的新媒体工具,师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吸取最新的课程资讯和前沿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先进性。
2.2.3通过模拟实践,以“第三课堂”提高技能模拟交易大赛,以接近实际操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一些学校举办的模拟金融操作大赛、校内外联合举办的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和金融有关的模拟大赛等,都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和锻炼作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是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各种形式的实践中,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自古以来,各位教育家都提倡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合培养,只有掌握了不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与最优。有的人适合做实践,有的人适合进行理论的研究与突破,对金融学科而言,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