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5:14: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学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
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
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二、改变护生的思想
从择业观开始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三、总结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将体育专业标准嬗变成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标准,而如何指导护生明了体育课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护生认识、体验、领会其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训练行为,为护生其后的学习、实训和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涉及少之又少。故造成许多护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厌学的态度。特别是医药卫生学院更具备这种特色,因女生占医药卫生学院总人数的90%以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的训练,体育课没起到对专业技能、身体体质和职业素质打基础的服务目的。教师没有按照高职教学的新要求来更新观念,那么,就不会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针对护理专业要求的合理训练项目和措施要求,学生不理解体育课的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护生就更不可能获得对专业有较大价值的训练成果。实验证明:只有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为专业服务这条主线索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有实效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改进不利于体育教师为专业服务的体制结构
1.体育教师所属部门和体现的缺点。体育教师在总院的体制中,属于公共基础部,有集中管理的优点,但也有实际教学中的缺点,特别是教改上的难点,教师要承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故制订的教学计划与传统计划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以竞技和球类为主的通用计划,这就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体育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
2.改革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体育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后,行政体制还是隶属公共基础部,但教学上的各项工作要下放到各个教学院,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院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订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而进行教改上的探索、研究和发展。
3.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回归担任教学任务的学院,在虚心请教不同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研究和探讨不同专业与体育的关联性,来制订出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符合专业实际工作需求的体育训练项目、目标要求。
(1)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的工作性质来设置不同要求的手指功能训练项目。①护生增开手指功能训练项目,侧重点是训练护生手指的轻柔度和精确度。因护士的基本功是“一针见血”。打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增开十字绣、剪纸,练习撕纸等训练项目。其一是每次上课时,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练习。其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常练习,课前检查,有进步的学生除表扬外,另体育成绩可适当加分。其三是在班主任协同配合下,定期举办此项练习的竞赛,获得名次的学生不仅院系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还要在院系中或全学院中展览作品,体育成绩还要适当加高分。也就是要通过各项措施,将有益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明白练习手、眼与脑的协同作用,它对手指精细功能的形成是非常有益,为护生今后熟练并准确打好输液针做好扎实的手指精细功能训练。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增开锻炼手指功能的项目,但它则注重手指的力度和准确度(柔中带刚)。因给病人推拿和按摩时,主要体现的是刚(力度),否则就达不到医疗效果。所以,增设手指悬空抓沙袋,武术中锻炼手指力度等项目。每次练习后,要用握力器检查学生手指的力度的练习效果,逐渐达到专业要求。
(2)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体能要求来设置不同的耐力训练项目。①护士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工作强度并不很大,但烦琐事较多,来回穿梭,消耗体能较大,所以需要良好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保持原800米项目,但要求发生改变。现不强求速度,而注重耐力,跑下来要求不气喘吁吁,体态平稳,意识要清晰,自控力要强。故每次练习后,教师要设置一些小项目,来检查学生达标的程度。如师生进行口头交流,观察和考核此状态下学生反应、态度、注意力和意志力等。②针炙推拿专业,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给一个病人或长时间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高消耗体力的按摩和推拿医疗。同时,按摩和推拿手指的力度还需要手臂、腰和腿协调配合。
三、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急需项目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训练
根据护理专业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医药卫生学院的体育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构作了一定的改革调整,将形体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和体能中耐力训练放在首位,并融合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三年来与体育教师一起多次参与医药卫生学院举办的招聘会,发现用人单位,现场目测学生的体型,身高、外貌,气质放在首位,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趋势。根据用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将形体选修课及时调整为护生必修课,同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教改突破口为后期体育项目训练打基础。因为,护生大多为女生,爱美是女生的天性,较容易,并乐于接受形体训练,每天7~8节课和9~10节课,学院的操场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00~500名护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形体训练,抓住了突破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提高学生认识体育对护生的现实意义后,再引入其他相关训练项目和强度较大的训练项目时,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四、紧密联系医学实际,做好“问题”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师此方面做得不够,现充分利用体育特点来加强人文素质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医疗事故的视频,从网络上截取下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视频,以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观看、讨论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为什么责任事故多发生在下班前15~30分钟内,其原因之一是临近下班时,医务人员的体力下降、思想松懈,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想家事和其他事情,此时,患者和其家属要求医疗服务,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与其交流的语言、肢体语言、语气和态度不佳,两者在这个微妙时间段达不到有效沟通,最易发生恶性突发事件。所以,围绕并牢牢抓住护理工作的特点,75%~90%都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体育教师改革了传统教学中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使学生明白体育教师利用这10分钟作意志力训练的意义。增加并充分设计好这10分钟内有针对性训练项目,即经过二节课的体育训练,临近下课前学生的身体体力下降和精神比较疲倦,体育教师一改以往形成的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设计一些考查和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其方法可是教师抽查,其他学生观摩的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体验方式;也可以是教师与班干部组成多个团队与学生团队的训练;偶尔也可组织学生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来检验和考核学生在此情境下的语言、态度和体力的状况等,培养学生在关键时间段的耐受力、注意力和意志力。通过此项的教学改革,教育学生树立今天吃苦是对自己负责,今后是对病人负责的责任心。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改的需求,也弥补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弱项,这样的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实际护理工作。
1.学生现状
由于高校扩招,高职学校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底子薄弱,英语词汇量低,听力水平较差,只能听懂最基础的一些短语与交际用语;口语表达仍然停留在在初阶段,简单的打招呼自我介绍等;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相对薄弱。同时,她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习惯了课堂上老师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不积极思考问题,只等老师的讲解,不善于去主动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学不好,不愿学。
2.教材陈旧,专业性不强
目前能够真正体现护理英语特色的专业教材寥寥无几,很多大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仍旧是一些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书籍。这些书籍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初中教材的一种延续,它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高职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后的使用。同时,除了教材外,相应的阅读,听力,写作方面的配套书籍也相对较少,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
3.教学模式陈旧,观念相对落后
受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环境单一。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取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读单词,读课文,讲语法,做练习,以灌输式为主,重知识的传输,轻知识的实际运用,重精读,轻泛读。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自己为中心,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单纯的讲解知识点和练习,学生被动接收所有信息,不管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容易减弱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高职英语师资短缺
由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大量扩招,学生数量激增,高职英语教师严重短缺。而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一些外聘教师的责任心又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别提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由于学生数量增多,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无暇进行教学研究,每天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进行教改活动。而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它独有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英语知识,然而这样的英语教师就更加缺乏了。
二、解决五年制高职护理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适合她们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构建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能够让她们在现实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从网上下载各种相应的英语资料,有话教学条件,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开发新教材,体现专业化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职业快速变化,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对现在正在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快速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首先,应遵循“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有特色”的指导思想,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既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能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要和她们的生活,以后的工作环境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外语教材,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Hutchson,1987)同时,为了配合现代高职教育的服务社会的问题,除了开发相应的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配套的影像资料,多媒体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等来丰富简单的书本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渠道。
3.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以前的教学习惯,教学内容要不脱离书本而又不局限于书本。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视情况加入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即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护理专业的专有词汇,和专业用语,例如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用的对话,在给病人介绍病房时的介绍顺序等内容。在词汇方面,教师应总结归纳一些专业词汇的特点,加强专业词汇的教学。其实很多专业词汇和基础词汇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压),前面的hyper-是一个前缀,表示“超,在…之上”,这就涉及到英语基础词汇中的构词法,理解这个前缀的意思之后,在遇到类似的专业词汇时,学生就能够自己对单词进行猜测。同时,还可以开展双语教学(主要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将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的最好办法,通过早课堂上模拟医护对话,医患对话,让学生扮演角色的方法来学习专业英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性
为了适应护理专业的特殊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职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她们较强的应用能力。目前社会对护士的数量需求在增大,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了要求她们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她们能够懂英语,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词汇和简单的对话,也就相应的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除了平时的正常教学外,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去听一听护理专业课,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基础的护理原理和护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护理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专业范畴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讲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无法教会的,只能通过学习,运用来掌握。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帮助她们自主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高职护理教学应注重以就业为向导,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根据临床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找到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既懂护理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贾冠杰.外语教学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1根据专业需求,突出重点
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走向临床,主要工作是护理病患,包括密切观察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协助主治医师抢救患者和实施整体护理等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和监测方法等,而生理学正是讲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指标及其正常值生理变动范围。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生理学知识对于今后开展工作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一般生理学教材是在解剖学基础上,按系统进行编排,内容繁多,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过程要紧扣“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用”的关系,对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要精讲、细讲,如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定。
1.2抽象理论具体化
除了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时,应多举一些临床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讲到呼吸系统肺表面张力时,概念比较抽象,也无法看到直观的实例。我们授课时先简单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表面张力的产生部位是气-液界面,可以举例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往里面慢慢倒水至玻璃杯口,请学生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生活经历,慢慢地注入水至玻璃杯口,可以形成高出杯口的液面而水不会流出,原因就在于存在表面张力。再简单讲解表面张力的成因,这样学生对于肺表面张力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形成机制。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生活,适时列举相关生活实例,以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讲解生理相关知识点,并辅以图片和动画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教学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将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将来的职业作用不大;二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复杂、难懂。因此,消除学生消极的思想是学好生理学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的观点如下:一是从自身做起,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高楼也无从建起,从而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三是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巩固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四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文、声、画等表现形式可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由微观到宏观,不仅如此,多媒体还有助于师生获得及时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般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膜电位时,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十分抽象、难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这部分内容是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分层、逐渐讲述,阐明膜电位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利用动画、图片等,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以梳理,提出问题,由学生去分析、解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再如,讲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时,可以利用动画和动物实验视频演示心脏和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血管系统是如何扮演着阻力和动力的角色,参与血压的生理调节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血压的概念、形成机制具有直观的印象,也为下面讲解影响血压的因素做好铺垫。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生理学知识中抽象的概念性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再加上文字的讲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2.2PBL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即形成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针对大班教学,我们将经典PBL教学法做了一些改变。如学习胃内消化时,设置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胃溃疡的案例,学生分为8人一组,共三组。实施时,学生首先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问题,如胃壁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胃液的组成、各成分的来源、作用及其调节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病例思考胃溃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干预途径。然后学生总结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课下查看教材,并参阅课外资料,将有关问题的解答进行整理、归纳。接下来教师利用两个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中每组有一位学生记录讨论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仅在讨论偏离主题或难以进行下去时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根据病例结合授课内容总结相关知识点,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模糊或错误的地方,并进一步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胃溃疡病人的护理要点和饮食指导。从实施情况来看,类PBL教学法不仅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之前,可以先举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概念。例如,讲内分泌系统时,可以举例有些人为什么吃得多还非常消瘦、脾气暴躁,而有些人食欲不振、胖、精神萎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由此我们一步步揭开内分泌调节的神秘面纱,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生理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类比法教学
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也给枯燥的内容增添了趣味,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我们将心脏比为“泵”,强调了它收缩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而窦房结细胞就是驱使心泵工作的“司令员”。再比如,讲到内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将其比为我们的两个手臂:一只手嵌入回肠;另一只手仅仅抓住维生素B12,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形象的比喻和肢体动作,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分段总结法教学
神经系统内容多、重点难点集中,与解剖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记忆任务量大,尤其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部分,容易张冠李戴。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按节进行分段总结知识点,并列成表格进行汇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5横向对比法教学
在讲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时,与第二章细胞生理中所讲述的一般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进行对比讲解。我们首先将生理特性分为两类: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结合图表进行逐个对比、剖析,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异同点产生的机制和存在的生理意义,引导学生跟随问题的深入去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构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均是为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所服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尝试探讨如果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功能异常时,会导致机体可能发生哪些变化等问题。通过横向对比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将其融会贯通,还可加深其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结论均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血压的测量、脑电图的引导、动作电位的产生等,通过实验教学使以上内容生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理论课上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理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和练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技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我们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详细为学生讲解为何从静脉远端进针、进针的角度、入针后的落空感以及腹腔注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严格按照相关临床技能的规范操作教授和要求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爱伤观念,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式多样化
(一)PBL的定义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病人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外科护理临床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PBL教学能够实现将问题提升为一个新的学习议题的目的,以使学生获得参与议题自主讨论的机会,并能依据同学及老师的协助,获取更好的学习成果及更佳的回馈效果。
(二)PBL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同时学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进行生物医学训练的同时,学生还必须要熟练掌握技能,并鼓励自己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再树立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PBL教学在传授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并不是依据综合信息的提供,而是依据一个更自由、更真实的空间提供出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在对PBL的众多解释中,梁继权认为PBL是一种反推式学习法(backward learning),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先获得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临床问题,接着必须要对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并确认出问题,然后针对所确认的问题提出假设、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解答问题、评估结果等步骤[2]。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用在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上,还能够训练学生批判的思考能力,是与临床问题的处理最为接近的。在外科护理学中,PBL能够满足护士终生学习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弥补传统学习法中存在的不足。
(三)PBL的应用现状
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主要形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步教育。这种形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本科、大专以及中专的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另外,根据对相应的文献的分析、报道,还能发现PBL教学模式在个案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护理教学、在职护士培训以及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二、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劣势
(一)耗时较多,只适合部分学生
PBL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外科护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高、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再应用PBL的效果就欠佳。PBL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师生互动,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多,师生需要充分的教学时间去实现。然而,由于外科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力紧缺,护理的工作量很大,怎样落实PBL教学模式有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资源要求丰富
参考书籍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校园网不够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广泛开展。
(三)护理师资要求水平高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水平以及渊博的综合知识。然而,目前很多的外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学历也不高,多是中专、大专,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但是缺乏良好的知识系统,在对知识及教学水平的更新上还没有与目前的专、本科教育的要求接轨,因此,目前的外科临床护理师资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优势、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双向交流
PBL是属于一种学生作为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称指导、把握之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护生自学的模式;在教学的课堂之上,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而从教学的方面入手,教师与护生的有效解除,充分的了解护生之所想、护生之所趣,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够做到在教学当中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并且逐渐促成教师与护生的双向交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够让护生再一个现实的场景当中,面对实际的临床问题。而PBL教学模式的使用,也能将护理各个学科以及临床知识联系到实际例子当中,教学知识、实际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有利于以护生以及对病人的护理整体作为中心,培养出学生发散性、聚敛性的思维模式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重视传授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
PBL模式的目的很明显,以优秀护生的培养为目标,教导护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护理;面对危重症患者,要能及时的发现其病情的变化,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快速的抢救。所以PBL模式是从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出发,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必要的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等人文知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PBL小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中最主要的成分,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当老师讲授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之后,通过护生之间的不断讨论与探索,之后再选出一位护生来逐个发言并演练出小组探讨的成果,然后再由其他的护生以及老师来分析讲解过程。
通过教学师生、护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逐渐形成护生的团队学习的精神、有效的培养出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护生是尤为重要的。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优质护理。
(五)能够促进教学绩效的准确评估
PBL教学的考核,是一种全方面的考查,它包括了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会的发言情况、准备,从最基本的护理概念到问题的解决的方法、能力以及整体思路等等。当一个学习环节结束,需要将分散的考试与最后的综合型考试相结合,主观和客观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科学的、合理的判断出PBL教学绩效,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下一个教学环境中去,从而达到学习强化的效果。PBL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表达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逐渐的客服恐惧和羞怯,提高护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互文性
《大学语文》内容宏大深厚,它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等多项重任,理应受到重视,但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社会需求,偏重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对难以凸显实用和实效的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作边缘化处理;学生也在功利主义思想主导下,轻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如果大学语文教学不加以改革,一味按照传统套路阐释作品,课堂教学缺乏思维机智和感染力,必然受到冷遇,教学目的必然成为纸上谈兵。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魅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改善师生被动交流的局面,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师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心性,给大学语文的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一、互文性理论简述
互文性,也被称为“文本互涉”“文本间性”,主要是关于文本建构和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和其他文本关系的理论。受苏联文学家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启发,法国文学家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这一术语的诞生使描述文本之间关系的传统手法在理论上得到了肯定和说明。继克里斯蒂娃之后,又有不少文学家对互文性概念做出了阐释。互文性理论认为,语词的意义借助“互文”才能全面定义,因为“语词(或文本)是众多语词(或文本)的交汇,人们至少可以从中读出另一个语词(文本)来……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拼凑,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这就是说,文学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他们认为,文本也不是作家独创而是众多文本踪迹的汇集,而这些渗透了其他文本的无限的、游丝般的踪迹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意体系而存在的,正是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在这个无处不在的文化网络的影响之下,不同的文本意义才得以形成。而这些联系文本间的踪迹可以是充分显性的,也可以是相对隐性的,所以对文本间的踪迹,即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关系的考察是互文性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的第一步。因此,“互文性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是主体文本与接受者文本之间永无休止的交换,是一种主体间性、主体交流”。互文性理论从主体间性入手,将文学的理解、阐释、再创造视为双向互动的过程,这就逐渐放弃了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使文学交流实践同文本研究相结合,从而转向一种宽泛语境下的跨文本文化研究,这就将文学研究推向更为开阔的境界。
二、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内容也多是立足于单篇文本,按照固定套路加以阐释,视域狭隘,学生以记忆与接受为主,比较被动,教学缺乏活力。运用互文性理论将文本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拓宽了师生研读作品的视野,让课程教学变成了一种动态的思维成长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一)运用互文性理论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是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引领者,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用能力、人格修养等,都会成为教学效果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和心性成长,而这些大多是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传统的就单篇文本加以阐释的教法,很难凸显教师个人经验、整合能力及独立思考的魅力。互文性使得文本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之间的意义关涉引入大量相关其他文本,从而多元化解读课堂教学所用文本,让自我及学生的视域扩大,思维拓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追寻的过程,充满活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创作意图,一向有争议: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去世而作,抒发微妙情思;一说是为庆祝儿子的诞生而作,表达喜悦和充满希望之情。了解创作意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诵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运用互文性理论认真解读文本,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发了学生研讨兴趣。首先,我从主题关涉引入互文本。“四月天”,是百花争艳的最美春天,但她极短暂,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诗歌主题中,以惜春为主。如李清照的《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秦观的《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等。林徽因古典文学造诣极高,又极敏感,所以不可能把刚出生的儿子比作人间四月天表达喜悦主题,念及犹如艳美春天转瞬即逝的志摩倒极有可能。再次,我从意象关涉引入互文本。“云烟”“黄昏”“星子”“夜”“月”“燕”等意象,在中国的古诗中多与思念有关。以“月”为例,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故林徽因用这些意象表达儿子诞生的欣悦可能性也不大。我还运用文本形式关涉等互文理论,引入相关文本来解读这首诗,说明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眼神和互动中能分明感受到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对互文文本及当下文本的探索欲望。(二)运用互文性理论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文本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相关的文本积累,将文本置于更宽泛的文化视域中加以理解,这都展示了教师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的思维品质,展示了教师专业技能的高超,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学生,给学生带来自由想象的张力和深入思辨的空间。这就自然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学习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要求学生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讨论解读的过程真是让人惊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强大无穷。一个学生从“吟啸”一词引入互文本来理解。他说魏晋时有《啸赋》,描摹“啸”乃“逸群公子”“傲世忘荣”“精性命之至机”“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而出,不假声器,不借外物,“唱引万变,曲用无方”,“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故“啸”是何等质朴自然,之人对生命有独到的感悟,面对人生中挫折磨难及种种不平都能泰然处之;又《晋书•阮籍传》,言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又《世说新语•简傲》记,“晋文公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座,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结合这些文本内容,我们知道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是魏晋文人精神的体现,实在令人敬佩。有的学生从“竹”的意象引入互文本,有的从“蓑”引入互文本,还有的从背景引入互文本等,过程中有争议,有共鸣,讨论热烈,思路宽广,学生们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及作者的人格魅力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享受着经由主动思考带来的情感欣悦。(三)运用互文性理论重建师生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多是以向学生讲授知识为主,课堂的知识结构基本由教师掌控,有好多时候教师如入无人之境,高高在上,满堂皆我言,权威无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习惯于坐着安静地听课,记笔记,很少和教师讨论交流,更没有争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严重地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我思辨能力的发挥。
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文本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文本解读方式,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视角,也突破了以往一言堂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教学关系由操控走向解放,教引导学并促进学,师生的交流在文本相互交织的网络中穿梭往复。教师的引导在于注意针对文本提炼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问题,每个学生能够循着这些问题结合自己不同的知识结构发现文本中存在的不同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互文符号,联系到不一样的互文本,这使解读更多地显现出了个性化,也更多地出现分歧,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辨析探讨,师生在剔抉爬梳、分析综合、参酌辩证的平等交流中解决疑难,深化对当下文本的理解。这样的互文性教学,大胆地让学生当主角,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且推动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好多时候教师也会在知识层面宽厚、思维活跃的学生联系的互文本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总之,运用互文性理论教学就是以开放性的眼光解读文本,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整合知识经验,拓宽视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作者:赵再岚 单位:河套学院
参考文献:
在以往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这就使得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另外,由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庞杂,教师一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起课堂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这也使得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
2.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课堂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抛出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驱动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2.2PBL教学过程
2.2.1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PBL教学法是以情境创设为主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仔细编写适合学生的PBL教学大纲,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式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尽量真实,并且要与医学或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如饮用水污染案例、食物中毒案例、慢性病社区干预案例等,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而在案例引入后再根据PBL教学大纲对学生抛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资料的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2.2.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由组员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分组完成后,在下节课开始之前将相关案例以及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小组成员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下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出现困难,教师可以作相应的点拨和引导,实在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再进行讲解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2.3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PBL教学法对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进行PBL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同时要能同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要寻找解决问的方法,就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查阅,这又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设施要求达不到时,则需要教师对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上的帮助。
总之,预防医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运用等具有良好的作用,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PBL教学法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李利斯 单位: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护理专业平行班级两个班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考试成绩结果如下,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班61人,满意度为70%,学期考试平均成绩为72.5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班59人,满意度为95%,学期考试平均成绩为88.4分。
2结果与分析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不论在问卷调查满意度上还是学生学期考试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显示案例教学法在提高人际沟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上具有积极的意义。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案例
案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授课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时应遵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先设计简单的典型的案例,在学生掌握、熟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案例内容可适当增加难度,从而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2.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案例
案例选择与设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案例提出的各个问题之间要注意联系性和可行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内容要典型具有启发性,应当简洁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要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案例内容要具体,切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整门课程中所需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的原则,并设置相应问题供讨论,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2.3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的执行者,教师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解答并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总结、梳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2.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学术伦理;交互主体性;学术共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65-02
交互主体性理论有利于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学术共识的达成,交互主体性孕育的学术伦理实践的践行能够有效预防学术腐败的生成。学术共识使学术共同体得以形成,学术共同体依靠共同的学术共识来维持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学术共同体对理论认识的承认,即需达成学术共识。学术共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理论工作者不应该盲目跟随学术共识,要有自身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主体间性的交往实践主旨在于重建生活世界的交往理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交往实践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的共识达成,而且共识的达成出于自愿的原则,共识达成的交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理解行为。
一、 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学术伦理支点
(一)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内涵
交互主体性理论是克服技术理性弊端,通过主体与主题之间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来克服异化,进而建立起主体与社会、主体与客观、主体与主观之间的有效交流,交往理性是技术理性批判的重要维度,主体间性的交往实践主旨在于重建生活世界的交往理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交往实践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的共识达成,而且共R的达成出于自愿的原则,共识达成的交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理解行为。
(二)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提出
交互主体性理论是为了解决当代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界,而造成的自身困境,如水资源匮乏、雾霾等生存困境,而提出的克服主体欲望无限膨胀的哲学理论。交互主体性理论又称之为交往理性理论,是主体之间在确立人类自身生活世界过程中,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等的态度和观点的一致性的取得。交往理性不是对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占有和控制,而是确立人类自身主观世界与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即重构生活世界的合理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为共识的达成需要广泛的交往空间。当代人类社会的弊端在于把自身建立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多采取剥削、掠夺的态度,人类不断沉醉于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节节攀升,忽略了一点认识,那就是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主宰,人类从匍匐在上帝脚下的可怜被造物开始人类自身觉醒的路上渐行渐远,最终人类把自身成功的塑造成砍掉人类自身的牵绊,把自己束缚于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之中,无法去理解和解读世界,更无法建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合理的生活世界。人类借助于发达、便捷的科技和通信手段,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往和沟通,人类把自己囚禁与钢筋水泥的孤岛之上,切断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真正交流和沟通,而交互主体性理论的主旨在于重构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拓展主体之间交往的空间,冲破交往实践的藩篱,进而重建人类生活世界的开放性,重构人类生活世界的持续性和生存性。
二、学术共识是交互主体性的学术伦理的实践体现
学术共同体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同行,同行在科学理论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行评议是学术理论获得社会认可的首要前提性的社会活动。学术共同体内部同行评议存在人为因素,就会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评议有自己的管理体制,如论文评价等,与此同时,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专业性越来越强。
(一)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对理论认识的承认。以学术派别为依托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但同时,不同派别的理论观点之争,也会阻碍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共识的达成。学术共同体内部都遵循自身的学术伦理,即自己的学术伦理规范。学术共同体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同行,同行评议在学术活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不同学派,在学术进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二)学派
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现实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活动中的科研合作,学派在学术共同体中,是学术活动的展开形式,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派遵守共同的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研究习惯,不同学派之间存在竞争,学者之间用学派结合在一起,有着共同的学术倾向,不同学派之间存在竞争,维护学术自由。
(三)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学者创造性思维的显现。而创造性思维不可能是闭门造车,而是来自于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思维碰撞。即使学术共同体成员遵循共同的方法论和规范,并不意味着学术共同体成员思想处处保持一致,也会出现各种分歧,学术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术讨论能够激发学术共同体成员潜在的思维火花,促进新的学术活动实现质的飞跃。当然,科学认识活动在西方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摆脱了对神学和意识形态的依附,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形态,实现了学术自由。学术自由为学者阐明自己的理论认识提供了生存的学术空间,尽管,任何一个新的学说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需要艰苦卓绝的抗争的,但是毕竟保证了自由的学术论争的氛围,承认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存在和竞争,体现了学术认识活动的社会进步性。
(四)学术成果的发表
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任何学术活动要想获得社会承认,就都要发表,为同行和社会所了解。如果学术成果不发表,就无法被同行所了解,更谈不上社会承认。但并不是所有有见地和创新的学术成果都会得到发表,常常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总之,学术理论不在于必须被证实,而在于学术理论本身的理论魅力和理论潜力,不能被证实的学术理论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学术共同体掀起的新的学术革命。学术共同体在确认学术的实际活动,对学术的确认是需要同行来评议的,即需达成共识。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组织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精诚合作的思想指导,在面对外部质疑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积极组织形式。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
三、交互主w性伦理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学术伦理基础
学术伦理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预防学术腐败问题,而且是解决学术腐败的问题的关键点。学术不可否认是学术共同体的成员研究成果,而且是学术共同体的特殊劳动成果,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由此不难推断出,学术伦理不仅是个人学术成果创作过程中的个人主体学识与德行的个体伦理,还应包括学术共同体成员的个人主体学识与德性的共同体伦理,同时更是学术共同体成员所应具备的职业伦理。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学术腐败问题更应该切实加强学术伦理问题的构建,学术伦理问题是学术腐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前苏联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实行学术自由才能真正推动学术的进步。没有人能够保证对学术成果的评价是准确无误的,权威性的评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术的发展,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自由争论,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才会真正促进学术活动的进步。
学术理论不在于必须被证实,而在于学术理论本身的理论魅力和理论潜力,不能被证实的学术理论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学术共同体掀起的新的学术革命。学术共同体在确认学术的实际活动,对学术的确认是需要同行来评议的,即需达成共识。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组织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精诚合作的思想指导,在面对外部质疑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积极组织形式。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理论界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向研究为学术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交互主体性伦理是学术伦理的理论基础,学术伦理的有效构建能够促进学术腐败问题的良性解决。
理论界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向研究学术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交互主体性伦理是学术伦理的理论基础,学术伦理的有效构建能够促进学术腐败问题的良性循环。而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相互表达的真诚性和语言表述的确定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在表述生活世界过程中的表述的真诚性,表达的真实性,而这恰恰是学术伦理表达的真实性是同出一辙的。学术理论要求学术共同体或者个人能够如实描述生活世界,对生活世界的表达出自自身的真诚性,语言描述的确定性,基于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伦理实践即是交互主体性伦理实践,是交往理性在生活世界的现实表述,更是主体之间的共识,而这也正是学术共同体成员所应遵循的学术伦理。
参考文献: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1.
[2]任平.交往实践的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6.
[3]俞吾金,陈学明.国外哲学流派新编[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