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7 10:44: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盈余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

第1篇

农业上市公司的产品具有弱质性并且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大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尽管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模式,由于受到农业自身特点的限制,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削弱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理所当然会在其偏低的会计盈余上进行粉饰;或者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通过提高其会计盈余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农业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一)内部动机

1、农业行业弱质性的特点。

农业对自然高度依赖,容易受到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加之基础薄弱,使得农业具有弱质性。尽管政府极其重视与支持农业的发展,投资周期长以及投资利润低下、多元经营决策失误、主营业务衰退等问题,使得农业企业整体业绩欠佳,因此农业企业的管理层为了提升业绩或者面对监管的压力有充足的理由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可以认为农业行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发生。

2、农业企业筹资困难。

农业企业筹资主要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内部筹资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的持有数量主要取决于经营业绩,我国农业企业投资利润低,整体业绩表现欠佳,自由资金的利用程度是有限的。外部筹资主要是债务筹资,包括发行债券、股票或者银行借款等方式。不论是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我国相关法律都有相关规定,尤其是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严格的限制。对于投资利润低、总体经营业绩欠佳的农业企业来说,外部筹资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筹资困难是农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二)外部动机

1、政府优惠政策的诱导。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还决定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都给予高度支持,如:税收减免、出口贴息、财政补贴等。然而获得政府的支持是有条件的,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对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动设施项目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对象为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农业企业必然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弥补企业自身不足之处。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在我国,公司进行上市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定,只有满足了各项规定的公司才能挂牌上市。具体要求包括:上市公司必须保持连续三年盈利,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量超过5,000万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且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过去3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录。因此,上市公司有理由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业绩以满足上市要求。农业企业也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结论和建议

第2篇

本研究对政府调控政策的分类主要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根据政策调控的方向分为紧缩政策与非紧缩政策;第二个标准是按照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及政策内容分为三类:国务院直接出台的综合性房地产产业调控政策,例如“国五条”“国十条”等;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货币政策,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出台的其他政策,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与房地产交易相关的税收政策、国土资源部出台的与房地产开发用地审批有关的政策等。我国政府各年份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详见下表。政府调控政策变量设置如下:一是将表1中紧缩政策、综合性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数除以各年份出台的政策总数;二是设置紧缩政策、综合性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四个变量虚拟变量,赋值规则如下:第一,若某一年份紧缩政策数比例值大于50%则将该年“紧缩政策”赋值为1,否则为0;第二,若某一年份综合性政策数比例值大于0则将该年“综合性政策”赋值为1,否则为0;第三,若某一年份货币政策数比例大于或等于其他政策数比例,则将该年“货币政策”赋值为1,否则为0。

二、盈余管理活动变量

本研究中盈余管理活动的变量分为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变量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变量两类。

(一)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变量一是根据琼斯模型(Jones,1991)计算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用DA表示。二是根据修正的琼斯模型(Dechow,Sloan&Sweeney,1995)计算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用DA01表示。三是根据房地产行业特征调整的琼斯模型计算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该模型即将修正的琼斯模型中营业收入的变化量减去应收账款的变化量改为用营业收入的变化量减去应收账款的变化量再加上预收账款变化量,由该模型得到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用DA02表示。三个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得到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均经过年初总资产调整。

(二)真实盈余管理变量本研究参考现有文献Roychowdhury(2006),Cohenetal(2008),Coheneta(l2010),Gunny(2010)和Zang(2012)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选用四个真实盈余管理的变量:一是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用Abnormal_cfo表示;二是异常生产成本,用Abnormal_Prod表示;三是异常期间费用,用Abnormal_SGA2014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553期)时代Times表示;四是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汇总额,用REM表示,由于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期间费用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年份同一公司,所以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汇总额(REM)变量是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期间费用三项的加总,以衡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情况。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盈余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模型的介绍可知,四个真实盈余管理变量均经过年初总资产调整。

三、控制变量

(一)宏观控制变量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且受经济周期、国家政策等影响大,本研究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人口(Population)、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e)四个变量作为宏观控制变量。

(二)微观控制变量本研究参照现有文献设置以下八个公司层面的控制变量:一是总资产收益率(ROA),控制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异。二是市值(MarketValue),控制不同公司规模的差异。三是市值账面比(MtoB),控制不同公司成长性的差异。四是“是否雇佣中国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师”(BigAuditor)和(5)“是否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AuditType),控制严厉的审计师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五是“微利公司(suspect01)”的筛选标准是ROE在[0,1%],为控制一个为了避免亏损而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群体对本研究的影响。六是净利润(NetIncome),控制房地产企业因净利润数额不同而需要进行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的影响。七是总资产负债率(leverage),控制不同资本结构带来的影响。

四、回归模型及回归结果

(一)回归模型其中,EM_Proxy指盈余管理活动变量,其他变量的含义如前文所述。

第3篇

1.研究假设。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假设:H1:企业研发成功并转入资产的研发支出不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H2: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再次计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2.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1-2013年上市公司且披露的开发支出项目不为零的非金融类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用到的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开发支出数据为手工收集,年报取自深交所、上交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剔除数据缺失项,共得到三年共1035个观测值。研究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归集整理,SPSS进行统计分析。3.模型设计。本文借鉴陆建桥提出的扩展琼斯模型来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扩展琼斯模型具体如下:其中,TA为总体应计利润,为企业净利润NI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CFO的差;A为企业总资产;REV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数;REC为应收款的变动数;FA为固定资产原值,IA为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年末数,i为某个公司;t为年度。本文先用OLS法估算出模型(2.2)的回归系数,再将回归系数代回到模型(2.2),得出年度公司样本的回归值,并以各年度对应的实际值减去回归值的差额确定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来度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以及Cazavan-Jeny,Jeanjean和Joos(2011)、李莉、曲晓辉、肖虹(2012)、王贺(2014)、苏雨湄(2014)的研究,构件模型:|DA|DV1DV2MBRIRLNALEVREALCAPELSECAP(3)其中REAL-CAP是企业当期从研发支出资本化中转入资产的数额,ELSE-CAP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除转入资产外的减少值。DV1和DV2分别为扭转亏损(扭亏取1,否则取0)和企业增发、配股或IPO(存在三者之一取1,否则取0)的虚拟变量;LNA是企业总资产取对数,代表企业规模;MBRIR是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性;LEV是企业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资产结构。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DA|从0至1.03不等,均值为0.0817,标准差为0.08673,较为符合离散程度。REAL-CAP即企业当期从研发支出资本化中转入资产的数额,最小为0,即本期该企业没有转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ELSE-CAP即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除转入资产外的减少值最小值为0,表示本期该企业没有除转入资产外的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2.回归分析及结果说明。从数据结果可知,REAL-CAP与|DA|不显著相关,从而验证了H1:企业研发成功并转入资产的研发支出不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ELSE-CAP与|DA|显著相关,且标准系数>0,说明该指标能显著导致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增加从而验证了H2: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再次计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的原因是,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操纵空间,部分企业会利用此进行盈余管理。但由于企业在确认无形资产是须符合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企业为达盈余管理目的而确认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会因最终无法确认为无形资产而通过计入当期损益等其他方式转出。因此转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不会不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而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再次计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三、结论及建议

第4篇

1.资产减值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就会采取盈余管理的行为,以此向社会投资者展现企业的良好经营数据信息。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会计准则仍然允许企业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首先企业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存在主观性。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等明确规定了企业资产减值的迹象说明,但是毕竟对企业资产减值的描述与认定是依靠会计人员的判断,因此当企业出现资产减值迹象时,企业管理者可以要求相关人员对出现的资产减值迹象不做处理,以此保持企业理想的盈余情况;其次信息不对等给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在资产市场中,由于社会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因此导致企业往往会利用信息不对等因素对某些会计信息进行隐藏和掩盖,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 

2.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资产减值理论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从1992年资产减值制度的建立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资产减值的理论与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尤其是新的会计准则对理论上遏制企业运营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行为,使得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完善,因此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操作利润的动因 

盈余管理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在会计核算以及其它会计事项的评估上,进行利润调节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良性的盈余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恶性的盈余管理则会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整,以此达到自己的私有目的。恶性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操作利润的动因主 

要是: 

1.融资动机 

随着企业之间的不断竞争,如何获得更多的融资是企业在市场生存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外界对企业进行融资的前提就是要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企业为了获得外界投资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他们的融资支持,企业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提虚高企业的利润,让外界认为企业的盈利水平比较高。比如企业针对债务性融资,企业就会采取比较谨慎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防止资产规模缩水和经营利益出现较大的波动。 

2.绩效业绩粉饰 

绩效动机主要是企业为了美化自己的经营数据而采取虚假采取信息的动机。绩效动机是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原因,以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为了得到配股增资的目的,上市公司为了满足“上市公司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的要求,上市公司就会采取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手段调节企业的利润。另外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之后,其就会面临被取消上市资格的风险,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留上市资格,它们就会采取资产减值准备实现亏损转换。 

3.夸大损失的动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经营亏损的现象出现,而一旦出现经营亏损,尤其是当出现因为经营管理者的错误行为而导致企业亏损之后,企业管理者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亏损的说明,以此将自己的行为脱离出来。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有目的,比如私营企业为了少缴税,他们就会采取资产减值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盈利,鼓励夸大企业的损失,实现企业管理者的私有利益。 

三、规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1.完善资产市场机制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资产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价格体系,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保证企业资产发生减值时能够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为资产减值准备提供具有的数额参考,所以我国要建立完善的资产市场机制,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积极利用监督职能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确认。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通过对资产的科学评估,降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关系 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1、企业文化的两种分类企业

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种。

所谓硬文化,是指企业员工本身与文化相关的行为;所谓软文化,是指企业中应用的科学技术。企业管理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其本身就是运用软文化为企业服务的一种表现。

2、企业硬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1)企业硬文化可以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企业的硬文化可以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素质,还可以培养并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使企业形成真正有效的群体。

(3)企业硬文化可以增进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及领导行为的影响力。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领导,领导是企业的主体,领导行为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领导决策的科学与否,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①企业硬文化可以提高领导的自身素质,领导自身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提高其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② 企业硬文化还影响着企业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可以使企业自觉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自我指挥,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③新的企业硬文化是企业领导适应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软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软文化——生产技术也越来越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它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2)企业软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是搞好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要素。

(3)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增强产品研发意识,依靠新产品、新技术占领市场,这其中,企业的软文化功不可没。

(4)要增强企业的软文化实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和科技人员,增加科技投入,不断开发各种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努力做到“生产一代,投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

②走出企业范围,与科研院所、设计院及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开发新产品,使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4、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五大作用

(1)导向。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管理目标上来,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约束。企业文化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能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对企业职工起到必要的约束作用。

(3)凝聚。企业文化一旦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后,就会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使职工感觉到主人翁的地位。

(4)融合。企业文化融合了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等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管理形成自身的一种共性,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

(5)辐射。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企业自我形象,又对整个企业的建设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积极的企业文化起着分界线的作用。

(2)积极的企业文化表达了企业成员对企业的一种认同感,可以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

(3)积极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成员不仅仅注重自我利益,更考虑企业利益,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和价值。

(4)积极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使得企业内部更加平稳,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5)积极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员工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文化决定了游戏的规则。

2、消极影响

(1)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变革的障碍。消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还会阻碍企业变革的正常运行,从而使企业滞留不前。

(2)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多样化发展的障碍。企业多样化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这种多样化发展,使企业越来越单一。

第6篇

1.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所以在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首先就要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念究竟是什么。所谓的企业价值观念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所以企业的价值观念必须明确且稳定,不能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在企业价值观念的统一过程中,要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入手,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意见,最终要让公司全体或绝大多数人对企业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以此来对企业管理起到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要将形成了的企业核心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要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实际上企业管理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体现之一,要在企业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通过多种企业活动提升员工企业归属感

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可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形成企业凝聚力,不仅把企业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而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来完成。例如,将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就能有效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多种企业活动来完成,比如设立“企业岗位标兵”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开展员工进修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开展经验意见交流会,尊重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的价值等等。同样的例子在国外企业中也有很多体现,比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并且每月都会举行员工的交流活动,这种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归属感,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

3.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企业品牌的长效优势

如今的企业竞争是企业品牌的竞争,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管理中要努力打造自己公司的品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需要从各个环节强化品牌意识,让企业全体人员实现对品牌的认同,在生产环节强化质量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以品牌带动企业管理,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苹果公司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市场发展中就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相反富士康企业生产规模很大,但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一直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企业品牌的长效优势。

4.利用企业文化建设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人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同样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也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企业精神,以及企业优秀员工所形成的先进事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所倡导的理念通过这些先进的员工事迹展现出来,通过典型的事例生动地传达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建设起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在实践操作中,一方面要由下至上,将普通基层员工的优秀事迹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让员工建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上至下,形成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各项基础保障。如,将员工培训工作当作企业最为重要的投资加以重视,从组织、人员和资金上充分保障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等等。

5.将企业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相互融合借鉴

每个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着企业自身的差异。通过那些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来看,那些共性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融合的内容,但借鉴融合并不等于全盘吸收,企业发展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所以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特点之上,将企业的内部文化与企业外的文化相互融合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服务。比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比较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此类文化具有企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可以在企业管理中推广借鉴应用,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企业,或是企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从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入手,在发展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再将其应用到自身的企业管理中,同样能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效果

(1)导向功能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企业文化,可利用企业文化实现管理的导向作用。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念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一致,是企业与员工合作的基础之一,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了企业文化,实际上就能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价值及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包括对企业整体发展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对员工的个体思想起到导向作用。

(2)约束功能

第7篇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无论购进设备、原料,还是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或进行市场宣传与销售,都有财务活动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之中。同时,财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发展必须的资金链条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须的参考,从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决策创造条件。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

(二)财务管理是避免经营风险的保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始终存在,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经营目标的偏离甚至倒闭。而财务管理则能够提高企业风险预警能力,并针对企业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这样,当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时,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就能够提前进行预判,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

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价值指标,既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又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经营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出解决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是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树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既承担管理功能又承担监督功能,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组织、分析、评估和控制,从而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理念,真正把财务管理作为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的工作,才能把财务管理放在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

二是健全财务管理机制。要从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环节着手,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联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三是完善企业内控机制。这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维护会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并促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企业应重视内控部门的建设,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分工互相促进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8篇

1.1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传统的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流程已不能满足当今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预算内容以及预算量的不断增加,更加为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施加更大的压力,而且,在预算管理考核、监督上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考核、监督的执行力偏低、责任分配不明确、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也应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1.2忽视了费用预算的控制点

控制点对于费用预算来说极其关键,在当今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中经常忽视对费用预算控制点的把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费用预算方式,但是,在实际的预算中,却未能有效发挥出费用发生前的控制作用,而在费用发生之后再对实际的发生费用进行预算检查时,发现有一些已经超出了预算,费用预算的控制点也变得更加被动,不利于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2完善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的思考措施

2.1完善定单预算

在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区域营销费用存在差距,使得营销费用预算信息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与定单预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定单预算,并将其作为电力企业各项电力业务实施费用预算的起点。电力企业定单预算与企业的应收账款预算、存货预算、营销费用预算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确保定单预算的质量,才能保证各项业务各个预算环节的质量。首先,要对电力企业定单预算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漏洞并及时进行完善。其次,要对地区的营销费用进行掌握,因为定单预算水平较低的话,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地区之间费用的差距的影响,以及地区营销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定单预算的水平,使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实现更高的质量,不仅让电力企业有着稳定的发展,同时还要让营销人员也获取相应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营销费用预算应面向市场

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不能以预算费用的管理而管理,这样就相当于把企业营销费用的预算孤立起来了,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将企业的费用预算面向市场,与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且,还能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的规避机械式费用预算。在进行费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的深入市场,对市场的情况以及竞争企业的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此作为编制费用预算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以使电力企业的营销费用预算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且,在合理的预算管理之下,企业的预算指标值还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征,能够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而进行改变,使得企业的预算目标更加明确。另外,在制定营销费用预算的过程中,要根据营销的价值链以及业务流程作为费用预算的基础,不断的完善营销费用预算制度,不断的完善市场信息,要禁忌闭门造车的现象,要不断的借鉴国内外的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的提高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质量。

2.3对营销费用预算进行改进

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的编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盘预算编制,在实际中营销费用的全盘预算方法有多种,如果从简单使用上来分析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预算方法,第一种是自上向下的预算方法,主要是先预算出每年中费用中涉及到的各项费用开销,然后再根据每年的费用预算的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二种是自下向下的预算方法,具体的实施方式与前一种预算方法的顺序相反,是通过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各项营销费用进行分析,每年对全部的费用预算数据进行总结,并制定完整的预算方式。当然,在实践中发现,虽然两种预算方法比较简单使用,但是在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中还存在一定的缺点,而结合这两种全盘预算方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而推出的零基预算法更有利于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的管理。零基预算法是每年的预算都以零作为预算的起点来对电力企业费用项目的开支额数进行预算,能够确保电力企业每年的营销费用预算费用开支数目的准确性,虽然零基预算法每年从零开始计算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但是,该种预算方法在实践中确是能够有效保证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采用零基预算法能够有效的发挥出营销费用预算控制点的作用,提高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2.4完善组织结构

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中的特殊机构,要保证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顺利的实施下去,必须要对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将政策制定、目标确立、预算管理执行、方案审批、预算、审核等工作一体化,并形成流程体系,而且,建立的机构要对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有着全权负责的权利和责任,电力企业领导层人员不能单独对电力预算管理执行否决权,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个人偏置意见而导致对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造成一定的干预,须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领导层人员对方案共同讨论之后再执行确定的预算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2.5全面提高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水平

首先,要对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在面临着重重挑战以及当今环境的基础上,要对电力企业营销费用的预算管理模式从传统独立的模式改进成整体预算管理的模式,从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并将财务管理作为营销费用预算管理的核心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电力企业营销费用预算管理的考核和监督,要确保考核、监督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还要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执行,确保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够满足当今的发展要求。

3结束语

第9篇

1.1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日常生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贸易。国际贸易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是合作双方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展开的斗争。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中的应用极为重要。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每一种文化都确立了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在沟通交流上,难免存在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在理性思考后,使用商务英语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借助于有效的沟通,使用精确的语言来淡化双方的文化差异,尽量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语,以免给谈判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导致谈判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来自各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工作人员交流工具的商务英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当重视商务英语的作用。

1.2商务英语在企业成功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作用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熟练的谈判技巧都需要通过商务英语这个媒介来展现。因此,灵活掌握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谈判技巧的熟练运用。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国际贸易知识的掌握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涉及法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的相关理论,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员工即使能够熟练地运用谈判技巧,如果没有对国际贸易知识的正确掌握,仍然不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获益。

2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管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企业运作过程的许多方面都是企业管理的对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使用商务英语,把商务英语运用到企业工作的不同环节,从而体现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这就是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2.1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商务英语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使用商务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有利于有序工作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加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企业人员构成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本土员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中既有中国员工,也有外籍员工。或者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都是本国的工作人员,但是如果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活动的话,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使用商务英语也是必需的。为了企业的协调发展、员工之间高效的沟通,在企业的日常交流中就应当使用商务英语,让本土员工处于良好的英文氛围中,向外籍员工学习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各方交流的障碍,促进本土员工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务英语融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企业跟上国际化的步伐。

2.2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的应用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是为国际商务贸易活动服务的。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交流性语言工具,一般包含了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掌握商务英语不仅仅要掌握日常商务英语的基本用法,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国际贸易知识运用在英语中,因此就需要员工对国际贸易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员工参与对外贸易时能够拥有一口流利的商务英语,轻松地与贸易伙伴交流,不仅减轻了双方交流的障碍,减少企业成本,而且也能够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对外交际形象,正确传递企业的文化思想,使得企业在面对国际企业、加入国家贸易合作时,能够更加顺利地与合作伙伴沟通,促成合作的成功。

2.3企业通过商务英语获取行业新知识新技能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信息与技术就是其发展的根本。而在国际很多经济上的新知识与新技术都是采用商务英语的进行发表的,甚至很多经济会议的开展都要用商务英语。因此,企业员工熟练掌握英语后,不仅使他们能够轻松地阅读世界性水平的文献、报告等资料,了解科技最前沿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也能让他们对世界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了解,使外国先进技术中适合本企业运用的科技在引进后得到推广和应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水平。除此之外,员工在了解了最先进发达的技术水平后,同时也可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改进原有技术甚至是研发出新的、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先进技术,使得企业能够获取行业新知识新技能,并使企业从中获利,不断壮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毕竟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竞争的核心。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地向国际先进学习,灵活地运用国际先进知识,才是企业不断发展、不被淘汰的重要选择。

3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