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10:00: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母鸡教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七年级(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唱、无伴奏合唱、小提琴、大提琴独奏等不同版本的《牧歌》改编曲。
2、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3、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乐曲《牧歌》,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草原人民的热情、豪放以及草原民族音乐的独有风格,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通过对歌词、旋律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内蒙古音乐文化风格特点,了解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跟随伴奏分组准确演唱和表现歌曲。
3、了解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能够分辨马头琴音色,并尝试在乐曲《牧歌》旋律中即兴填词,表现草原风情。
【教学重点】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把握其演唱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演唱时应注意带有连音线音符的时值;在尝试创作环节需要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不同颜色的画卷,这三种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我们发挥下想象力: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羊群,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在辽阔的草原下,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成群的羊儿悠闲的散步……这是哪里特有的美景呢?(教师出示第四幅草原画卷。)
学生:内蒙古大草原。
教师: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在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在版图上呈狭长形的部分就是我国最大的牧区所在地——,在那里孕育出一個少数民族——蒙古族。蔚蓝的天空下,朵朵白色羊群点缀下,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上,生活着智慧、勤劳的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缔造光辉历史的同时,这個酷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也创造了绚丽的草原音乐文化。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回答问题。
二、完整聆听
教师:完整聆听之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这是一首无伴奏的独唱声乐曲。速度上,曲调显得悠长,节奏很舒展,旋律上,起伏虽不大但很有气势,从音乐中能感受到辽阔壮丽的草原美景。
教师:蒙古族民歌《牧歌》主要为放牧时演唱,曲调高亢、嘹亮、宽阔、舒展,悠扬飘荡,又兼有宽广豪放和优美抒情;节奏自由舒展,多采用“密一疏一更密一疏”;歌词基本对称,描绘出绿绿的草原上“蓝蓝的天空”、“白云”和“雪白的羊群”,色彩明朗、情景交融,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儿歌和儿歌等。而牧歌作为绚丽多彩的蒙古族音乐的一部分,内容上,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充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主要内容;歌词上,注重抒情,又善于描绘景色,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旋律上,上行乐句节奏通常悠长徐缓的,而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草原牧歌这一独特民歌体裁及其风格的形成,对蒙古族民歌的各個领域如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乃至器乐曲,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分析学唱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牧歌》,请同学们跟读节奏:x X X X,并填歌词读节奏。
教师:同学们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用“a”填充旋律哼唱;最后完整随范唱轻声唱。
歌曲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蒙古族人民过着舒畅的自由生活,同学们在演唱时,要置身于美丽的草原,奔腾的马儿和雪白的羊群仿佛就在眼前,要把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看看谁更有感染力?
教师:从结构上,《牧歌》可以看作词曲同步的两大句,或细分为四個小句,最后我们一起来分组演唱:
第一遍:分两组演唱,分别演唱两段不同的歌词。
要求:随教师一起画出旋律线,感受音高的变化和旋律特点。
第二遍:分四组演唱,按照乐曲中的呼吸记号分四组依次演唱每個小乐句,要求:演唱时注意换气记号的位置。
四、对比欣赏
教师:《牧歌》作为一首优秀的蒙古族长调歌曲,已经在草原上流传了千百年,但它真正被推广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东蒙民歌选》,吕宏久先生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及教学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牧歌》这首优秀的民歌,被改变成多個版本。请大家分别欣赏由作曲家沙汉昆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曲《牧歌》,以及小提琴家刘玉熙改编的小提琴演奏版本《牧歌》,欣赏之后请同学思考这两個版本的风格特点。
学生:大提琴版本低沉、浑厚,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清脆、优美,它们在表现《牧歌》时都各具艺术感染力。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用心聆听由瞿希贤老师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教师:无伴奏合唱以人声作为唯一表现手段,通过不同音色营造出动人的音响。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多声部、具有一定民族风格和复调织体的无伴奏合唱,更赋予了古老民歌新的生命力。旋律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人”的特点,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和谐之情。
五、认识乐器
教师:(播放视频:草原上,牧民的歌声和马头琴声,伴和着骏马的嘶鸣,羊群的欢叫,随着清风荡漾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空……)
视频中出现的乐器就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传说从前有一位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小马的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在琴杆的顶部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個马头,以此而得名。马头琴是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
马头琴的演奏和音色都比较独特,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下面请同学欣赏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
六、创编总结
教师:(播放马头琴演奏的《牧歌》主题)同学们,我们随着音乐再完整演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有条理、清楚地讲述生活中的事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表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感受母爱,珍惜母爱。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 老师非常高兴在这个充满爱意的五月给同学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感受母爱,珍惜母爱”。
(二)聊母亲、夸母亲
过渡:老师不了解你们的母亲,想通过你们的介绍来认识你们的母亲。
1.让学生用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母亲。要求:说出自己母亲的基本情况(姓名、职业、爱好…)。
2.让学生抓住母亲的某一方面夸夸自己的母亲。
过渡:如果你们的妈妈就在现场,她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听到自己孩子的夸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但也有一位母亲,她和你们的母亲一样,勤劳、善良、能干,可她的儿子是怎么对待她的呢?请学生观看视频――《旅日留学生刺母》。
3.让生说话:如果此时犯罪嫌疑人汪某就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4.小调查。
过渡:汪某令我们痛恨,这位母亲值得我们同情,二十多年来他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母亲对他的付出,那么我们又是怎么对待母亲的付出,出示调查表:
(三)感受母亲的辛劳
1.生胸前背书包扮演准妈妈,让生体会母亲孕育子女的不易。
(创设情境:妈妈带着宝宝出去散步,妈妈弯下腰吃力的系鞋带,奔跑着赶公交车。)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用语言描述所见到的准妈妈的不易,或采访准妈妈,或说说自己观后感。
2.过渡: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啼哭声,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播放婴儿啼哭声,观看孩子成长的图片)
3.欣赏歌曲《母亲》,观看视频感受无微不至的母爱。要求:仔细观察说一说视频中哪些细节感动了你?(学生说话,要求说完整)
4.让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的母爱。
(1)创设情境:第一次上幼儿园,我哭闹不止……那一天天气突然转凉,我上学时少穿了一件衣服…… 我十岁生日那一天……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
(2)同桌先互说,再全班交流。
5.过渡:母爱伴着我们成长,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不再一放学就扑入母亲的怀抱,我们变得任性、倔强,甚至觉得妈妈工作不体面,长的不如别的妈妈好看,甚至开始与她们争吵。(实话实说――说一说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不愉快,要求表达清楚具体。)
(四)感谢母亲的付出
1.书写母亲节贺卡;2.大声地读出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对母亲的歉意或最诚挚的祝福。
(五)总结
山,没有母爱高;海,没有母爱深;天,没有母爱广阔;太阳,没有母爱温暖。让我们珍惜母爱,好好的孝敬自己的母亲,全体起立,向全天下操劳的母亲深深的鞠上一躬,共同说出――我们爱您,您辛苦了!
三、关于本设计的说明
今年五月,黄华老师参加合肥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所有课题里仅有的两个五年级口语交际类的课题,黄老师抽到了其中一题。由于没有规定具体内容,虽给教师备课带来了难题,但同时也是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更广泛的自主选择性。
小学的“口语交际”就是要努力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在活生生的生活情境的体验中,激发口语表达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哪里?除了表述形式外,最重要的是表述内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当紧紧抓住这两个环节。关于母亲的话题,是每个孩子都不陌生的,而黄老师上课那天恰是“母亲节”,为此便确定以母亲为话题作为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话题。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每人准备5个棱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方格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小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用3-5个小正方体任意搭出的立体图形),你们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
生汇报.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呢?
生:先数看得见的小正方体,再数看不见的小正方体.
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深入地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创设“比赛”情景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无遮挡),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左面、上面看,又是什么形状?
(3)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上的项目一.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上面看或从左面看都没有被遮挡的小正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 创设“比赛”情景二: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有遮挡),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上的项目二.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正面、上面、左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学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3. 创设“比赛”情境三:利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师:(屏幕出示课本上比赛二的情境)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立体图形搭出来?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搭好的立体图形,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开始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8个小正方体.
4. 创设“比赛”情境四:给定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看谁搭的立体图形多.
(1)小组合作操作.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三、回顾反思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根据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我们还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梯度练习
4. 同学间的交流:
(1)一名学生用五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另一名学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想一想,再对照实物看看自己画的对不对.
(2)一名学生根据自己所摆的立体图形,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而另一名学生根据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利用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然后进行验证.
(3)再换成六个小正方体试一试.
(4)两名同学交换着进行,看谁做得好.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观察物体,为什么老师叫你们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观察物体不要像盲人摸象一样,以偏概全,要全面地观察物体.
师: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要从三个方向观察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板书设计:
搭积木比赛
1. 从不同方向观察(无遮挡)
2. 从不同方向观察(有遮挡)
3. 确定数量范围
4. 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只有对事物有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抓住事物本质.
为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这一目的,本节课通过提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什么形状”来进行设计,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学习过程.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课堂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不断地变化,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对相对单一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现在的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更是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大量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工作。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而因地制宜的运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较大难度。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QBASIC、C、VFP、VB、数据结构等。QBASIC是低年级的入门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算法语言层面逐步认识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C语言是一种概念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程序设计基础。不管是哪一门课程,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程序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也就是要会用语言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从理论入手,虽然能系统完整地讲解各章各节各个知识点,但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基本素质、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的职校学生来讲,仅能够灌输到一点基本概念和理论,根本谈不上能用语言这个工具去编写实际的程序。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逐步总结出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项目学习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项目学习可以成为概念的教与学所赖以存在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在努力学习过程之后进行的一种辅的充实。
项目教学法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从职业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与程序设计模块化的思想相吻合,所以特别适用于培养“软件蓝领”专业的教学。
下面以《C程序设计》课程中函数这一章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该方法基本的教学步骤。
C语言中的函数相当于其他高级语言中的子程序,是C语言中实现模块化编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初步形成模块化开发软件的基础。在未学函数这一章之前,学生已经编写了一个成绩处理程序,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在花了5课时讲解了函数的基本知识及概念后,要求学生用所学函数知识将前述程序改写成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
1、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给出原先所编的学生成绩处理程序,要求用函数部分的知识将该程序进行模块划分,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函数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环境。我所选取的学生成绩处理项目中,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这是一个贴近实际,学生比较熟悉,难度适合的项目,这样容易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我选择成绩输入这个小项目,示范用自定义函数来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成绩输入这个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要消化的要点主要有函数定义部分的参数定义、返回值的确定,以及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原型声明等。
4、分组并确定各小组的项目。小组通过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绩的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划分好的小项目分配给各小组。
5、协作学习。各小组开展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调试运行,完成项目。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时,每组人数应适中,组员的个性、能力方面应采取互补方式搭配好,设立一小组长,协调组内成员分工,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最后各小组充分运用其他小组已编写好的模块集成出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因为本项目中的各个模块即小项目是由各小组分别用函数完成的,最后必须将各小组编写的集成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能否共同协作,实现预定功能;程序的优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组员的参与意识;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注意点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具体使用时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的选择与教材的处理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作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实例,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和典型,以此实例作为学生初始学习的例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另外一个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材是一个问题。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重点选好示范项目,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
2、正确处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却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它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应用性比较强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传统教学法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学生对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都比较牢固,这在理论课表的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具体运用中中两者可以交叉使用,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3、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
教师应当创设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协商解决各个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当做好对各项目的评估总结,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教师应当发挥好协助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意义建构,充分地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44~46页用字母表示数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并学会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2.学会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运算式。
3.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懂,易记的优越性。
4.通过书写格式的训练,养成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公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由具体的确定的数,符号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把已知数代入公式求值并掌握相关书写格式。
学情与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代数的知识,虽然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也具有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是从认识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思维的飞跃,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一次整理和提升。本课教材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等内容,通过情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为后面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重在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教材中的内容作了“生活化、活动化”处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他们在情境贯穿中丰富学习方式,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KFC――肯德基的标志。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课件出示:对比字母表示与用汉字表示的优劣:用字母表示简洁、明了、易记。
3.学生观察按顺序排列的扑克牌,A、1、2、3、4、5、6、7、8、9、10、J、Q、K为什么这么排?你知道这里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的事物,初步感知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由字母表示事物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具体的数,让学生感悟用字母表示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注重过程,获取新知
1.用字母表示数:出示例1第(1)小题。
师:下面每行图中的数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你能找到规律说出图中的符号所代表的数吗?
如果老师把和换成字母,你会吗?试试看,4人一组互相讨论,共同完成。
2.出示例题1的第(2)小题。++=12问:这里有几个?3个是12,那么一个是多少?
n×5=15问:n×5表示什么?5个n是15,那一个n是多少呢?
3.出示例1的第(3)小题。
246m1012
问: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m=6+2=8
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可以用符号和字母表示什么?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到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整数、小数、分数;从生活到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用字母表示数无处不在。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4.自学例2:(1)例2讲了哪些知识,通过例2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说其他的运算定律,课件显示。
(3)用简便记法表示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5.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xb×ym×m
6.引导学生阅读45页你知道吗?可结合英语单词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用汉字表述与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对比中,再次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美,渗透了数学思想,这就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及时巩固,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7.教学例3:
师: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1)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师:通常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S=a×a=a・a=a2
a・a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思考:a2写成a×2行吗?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练习:b×bt×tc×c
(2)请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a・4=4a
师:a・4表示字母与数字相乘,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练习:a・7 b・3S・4
讨论:含有字母的算式怎样简写?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比,突出n与2n的区别,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A.学生试口述计算求值过程。
B.板演示范正方形面积的代入计算过程。
C.强调:在利用公式求面积或周长时,首先要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最后写答。
D.学生按要求独立写出周长公式并代入计算。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简洁性,让学生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从而真正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书46页“做一做”
2.书49页第1、2、3题。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身边的事。
设计意图:回顾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加上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身边的事物,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达到“课已尽而意未止”的教学高境界。
四、分享感受,体验成功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回答后结语点化:字母作为一个符号,因它的简明易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生活的成功者,老师把成功的秘诀送给大家,成功=x+y+z,同学们可想想x、y、z各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课尾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再通过生活化的结语点化,不仅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更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与魅力。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
a×b=b×a
(a×b)×c=a×(b×c)
(a×b)×c=a×c+b×c
a・b=b・a
(a・b)・c=a・(b・c)
(a+b)・c=a・c+b・c
S=a・a C=a・4
S=a2 C=4a
S=a2 C=4a
=6×6=4×6
=36 =24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cm2,周长是24cm。
关键词: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72-01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致使教改的步子迈不开、迈不大。诸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基本还是按照老师的思路主宰课堂教学,“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学目的仍以“知识目标”为主,忽视提高学生素质,以为讲清了知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原有知识和学习能力缺乏调查与分析,单凭教师的主观臆断来安排教学的进程与内容,对教材的难点、重点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多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积极探索,缺乏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力度……凡此种种,都对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学质量难以迅速提高。
要改变这种局面,把地理教学改革不断地推向前进,教师就应该在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花力气、下工夫。人们在生产、生活、工作实践中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验一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一事无成。地理教学亦是如此。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目 标,教师才能明确教学目的,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全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这样,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册教材就会形成有机的整体,就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恰如其分地讲授。否则,不分主次,不分难易地一锅煮,不分前后、不计多少地一把抓,教师目的不明确,学生认识不清,教学势必陷入杂乱无章、混沌模糊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是改革教学方法的可靠依据和坚实基础。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地理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综合性。要妥善地解决一个课题,讲透一方面的知识,往往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要跨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 域。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只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不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只凭教师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力不从心。可见,要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刻不容缓。方法的改革服务于教学目 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然拉动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许多学校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科学的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把"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等全面发展为中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把教师由“传授者、主宰者、管理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平等中的首席”,这无疑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建构者,得以大显身手、施展才智、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地理教学目标?对前边所提及的地理教学现状有了科学的认识,找出其弊端和症结所在,是科学设计地理教学目的的必要前提,否则只能修修补补,舍本逐末,实践起来难免重蹈覆辙。有了清醒的认识,才能迈开大胆改革的步子,才有危机感、紧迫感,从而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能否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关健在教师。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对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劣、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毋庸讳言,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地理教师,长期以来按照《教学参考书》等有关资料,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照葫芦画瓢”似乎尚能应付局面。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不够、研究不透、掌握不牢,因而在实践中或固步自封,或踌躇不前,不但缺乏开拓进取的勇气,而且缺乏大胆实践的能力。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没有深刻的认识,对地理教学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全然 不知;对多媒体技术一知半锯,不能掌握或重视不够……如此状态,要使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化、规范化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摆在广大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是,尽快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地理科学知识及多媒体技术,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具备了这个基础,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才会有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合理可行的实践方案。
积极倡导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基本目标。要从课程观、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媒体观、环境观、评价观等基本理念入手,彻底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关注情感目标、学习策略,创造多种情境,拓展学生自电学习、探究创造的空间,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这样设计的地理教学目标,才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书法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写字课的学习,掌握技能,了解书理,感受汉字书写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木”及其作为部件入字之后的书写及结构规律。
2.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木”及其作为部件入字之后的书写及结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纸等。
【教学流程】
一、演示导入
1.(出示图1)这是一棵树,中间是粗粗的树干,上面是茂盛的树冠,下面是扎在泥土里的树根。
2.课件动画演示大树图慢慢变成古文字“木”(图2)。
师:瞧(出示图3),这是甲骨文“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文字,它一般刻在动物的骨头上。不过,这样写“木”字太费时了,聪明的中国人把线条进行了简化,便产生了金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命令宰相李斯再一次对汉字进行简化,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字体称为小篆。 但这种字体还是不便于书写,于是有个名叫程邈的人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创造了隶书。后来,一些喜爱书法的人再次对字体进行了变革,瞧,它变得更方正了,我们把它称为“楷书”。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木”和带有“木字部”的字。
二、学写独体字“木”
1.指导读帖
(1)(出示图4)练字先练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想写好独体字“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1]
生:写“木”时,要注意横短竖长,横画略微向上斜。
师:你不仅注意了笔画的长短,还注意了笔画的走向。的确,由于人的视觉习惯,横画要写得左低右高,这样看起来才平稳。因此,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把横画水平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预设2]
生:“木”中竖画是垂露竖,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顿。
生:竖画是从横画的中间穿过去的。
师:对,书写汉字时,我们除了可以运用田字格来定位,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关系。当横画被竖画分割时,其被分割成的各个部分的长度应大致相等。这就是楷书横画书写的均分原则。(出示图5)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使整个汉字的重心偏左或偏右,从而导致重心不稳,布白不均。
[预设3]
生:在书写“木”时,撇要出尖,捺要有脚,撇捺要舒展。
生:撇的起笔在横和竖的交叉点处,捺的起笔在竖的身上。
师:同学们能从笔画的形态、位置进行读帖,真好!古人说,察之者尚精,读帖就应该这么细致入微。
(2)小结:在书写“木”时,要注意以下要领:
横短竖长,横画上扬,
撇捺舒展,木儿漂亮。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把“木”临两个,写两个。注意双姿(图6):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拳、一尺、一寸。
4.评析再练
师:请大家对照字帖和书写要领评一评同桌的字。评字时,要注意取长补短,提高自己。评完后,再练写两个。
三、学写带有木字部的字
(一)木在左
1.(出示图7)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想想木在左边的字书写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1]
生:在这两个字中,“木”的捺画都变成了点,写在竖画的中部。
师:你注意到了笔画的改变。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我觉得捺变成点,是因为右边还有部件,要让位置给右边的部件。
师:那么,左偏旁木书写时,跟独体字木相比,笔画上还有哪些变化?
生:木字旁的竖画不是从横画的中间穿过,而是从横画偏右的位置穿过。
师:你看得很仔细。(出示图8)出于整体考虑,木字旁的书写要注意左伸右缩,以避让右偏旁。左偏旁木还有一处体现了让右原则,谁发现了?
生:左偏旁的木右边齐平(图8)。
师:你看得真仔细。这里的右部取齐也是出于整体考虑,左部收缩,让出空间,可以使右部件更好地进行书写。
[预设2]
生:我发现左偏旁“木”看起来比独体字“木”要显得瘦长一些。
师:你说得很对。变化是书法的灵魂,偏旁部首分配到具体汉字中时要因字生形,形状要因字而异,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和谐美观。
[预设3]
生:“林”右边的“木”比左边的“木”稍微大一些。
师:汉字的书写追求同中有异,这样既体现了书法的统一美,又体现了书法的变化美。
生:在“林”这个字中,左右两边的“木”就像哥哥关心弟弟,总是让小个子的弟弟走在前面。而为了让哥哥站得舒服一些,弟弟就把自己的捺画缩成了点。
师:是的,由于左边的捺变成了点,右边的撇就可以很舒服地穿插到左边点的下面。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看看“林”,再看看打太极的老人(出示图9),一缩一伸之间,尽显和谐之美。
2.小结书写要领。
木字站在左,体型变窄长,
竖穿横右边,斜捺变成点。
3.请大家想着书写要领,看老师写这两个字。
4.王羲之认为,意在笔先,字居心后,因此,咱们先书空写一写,揣摩一下这两个字的笔法和结构。
5.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把这两个字各描两个、写两个。注意写完一个字,先不要急于写下一个字,要将这个字与范字进行认真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
6.现在,请大家先根据书写要领帮同桌评一评,再各练写两个。
(二)木在上
1.(出示图10)我们继续来看这两个字,想想木在上时,书写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1]
生:木字旁在上面的时候,整个字形变扁了,竖的腿变短了。
师:木字旁在上面时,为了让位置给下面部件,竖就变短。
[预设2]
生:“杏”的“木”大一些,长一些; “李”的“木”小一些,短一些。
生:“杏”中撇捺更舒展了,而“李”中撇变短了,捺画收缩成了点。
师:那么,同样是“木”在上部,为什么写法不一样呢?
生:这是因为这两个字下面部件的长短不一样。
师:对,你们瞧(出示图11),爱美的女性在穿衣时,喜欢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的搭配原则,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同样,我们在书写“木”在上的字时,为了让整个字显得和谐、漂亮,也要遵循下长则上短、下短则上长的原则(出示图12)。
2.教师小结,出示要领。
木字站上面,字头要略扁,
下伸则上缩,下短则上长。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小组评字,再次练写。
(三)木在下
1.(出示图13)这两个都是木字底的字,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1]
生:在“条”这个字中,撇捺变成了左右两点。
生:“条”字竖变竖钩。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吗?
生:“采”上小下大;“条”上大下小。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的确,字有开合节奏的变化(出示图14),一部分开,另一部分就合。要么上展下收,要么上收下展。全开则形散,全合则拘谨。“采”的“爫”(爪字头)向内收,“木”就撇捺放开。“条”上部的“夂”=外放,下部的“木”就收敛。
[预设2]
生:这两个字的竖画都写在竖中线上,而且,“条”的撇捺交叉点也写在竖中线上。
生:“采”的竖画和“爫”(爪字头)的第二点收笔处对齐,“条”的竖钩和上面的交叉点对齐。
师:撇捺的交叉点和竖钩在一条线上,都紧贴竖中线,这样才能做到上下对正(图15)。
2.现在我们知道了,木在字底时,要注意以下书写要领:
木字写在下,要把身压低。
上收下就放,下部撇捺展;
上展下就收,撇捺变成点。
3.请同学们看着字帖,想着书写要领,试着写一写这两个字,写好后在小组内评一评。
4.师:经过同学的评点,相信你们对写好字会有更深的认识,现在请你们再次各练写两个。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木”在作为偏旁分配到具体汉字中的时候,形状要因字而异,还学会了把木和带有木字部的汉字写漂亮,这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悍牛与牧童》电影配乐后能主动参与、体验,领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2.简单了解电影音乐、现代音乐及本曲中所使用到的部分乐器。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编创活动中。
4.感受到此曲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静心聆听现代电影音乐《悍牛与牧童》。
教学难点
1.辨别声响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在感悟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3.发现作品中的特色乐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本单元内容《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
师:大家对这首乐曲熟悉吗?
生:是《我心永恒》。
师:对,这就是获得了六项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在影片中它贯穿始终,多次出现,和这部影片一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重温电影音乐的魅力,走进一个有声有色的奇妙世界。
2.师生合作
(1)师:同学们观察过吗?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传递一种信号,也可以表现一种形象。现在,老师想借助一些可以发出声响的工具,让大家谈一谈这些声音能让你感受到一些什么?
(老师演奏《野蜂飞舞》片段,让学生感受声响所表现的形象、场景;老师用沙槌分别表现响尾蛇和雨声)
(2)师:现在老师表现一个场景,请大家用任何可以发出声响的方式来给我配音。
(学生给老师的场景动作配音)
师:别说,咱们配合得还挺默契。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尝试,让音响和影像画面默契地配合在一起,于是有了电影音乐这种艺术体裁。
(3)(课件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师:看得出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艺术形式,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流动的影像,是艺术家们通过思考和创作,把听到的音乐用连续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出来。今天,老师带来另外一首电影音乐中的片段,咱们也来设计设计,给它配上些生动的画面吧。
设计意图:音乐游戏活动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距离,又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和它所表现的形象之间的关系。
二、欣赏
1.初次聆听《悍牛与牧童》的部分
师: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画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很多人用力一起拉、抬东西的感觉。
生2:像一群人围在一起跳舞,很活泼、很欢快的感觉。
生3:一群人在庆祝节日。
师:不管是跳舞、庆祝节日还是在抬东西,他们的情绪怎么样?
生:很激昂。
师:那刚才是什么样的声音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情绪变化,都来自神奇的音乐要素。比如说,速度、力度、音色、音高等,正是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才会让我们产生与之对应的画面感。
2.复听《悍牛与牧童》的部分,体会音乐要素与画面的奇妙结合
师:这段音乐我们已经听了两遍了,大家觉得好听吗?
(学生有的说好听,有的说不好听)
师:每个人的欣赏习惯和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感受和发现也不同。老师找了一些与乐曲风格相符的画面,我们来对照地听一下,看看是不是变得协调了。
(生略)
3.初次聆听《悍牛与牧童》的结尾部分
师:不同的场景是需要配合不同的音乐的。现在有这样一幅场景画面,请大家来当当音乐制作人。还用刚才那种音乐风格,与上段音乐相比,让音乐要素发生怎样的改变,才能使我们设计出来的音乐能表现出这段场景的画面呢?大家讨论一下。
生:速度放慢,力度减弱,发声工具减少,音高降低。
师:下面,我们听听作曲家的设计。
(教师播放《悍牛与牧童》结尾部分的音乐)
师:这段音乐和上段相比情绪相同吗?
生:不同。上一段激烈高昂,这一段平缓宁静。
师:是哪种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平缓宁静呢?作者在这里到底使用了哪种乐器来表现这种场景呢?下面,隆重地给大家介绍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使用到的众多特色乐器之一——埙。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迄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音色哀婉而绵绵不绝,很容易就把人带到一种朦胧而令人神往的艺术画卷中。瞧,同学们,乐器的选用对于音乐形象有多么大的影响啊。大家发现了吗?这两段音乐中,作者都选用了同一种乐器,我们每天都随身携带着这件最神奇、最方便的乐器——人的嗓音。再听赏一遍,听到人声的时候请做个小小的动作告诉我。
(学生再次欣赏)
师:这首作品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人声和众多乐器的不同组合展现了不一样的画面,就像七巧板一样不同的组合形态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两首情绪截然不同的音乐,来自同一首电影音乐。把它们串接起来会不会变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故事呢。请闭上眼睛,欣赏属于你自己的音乐故事吧。
4.聆听作品节选片段连接
师:咱们的故事结束了,从大家的眼神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就像这部作品的作者瞿小松,现代音乐作曲家。他曾经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参加国际比赛,在上千首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捧回了大奖。大家想不想看看作者设计的形象是怎样的啊?
生:想。
(课件出示动画形象)
师: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简单的线条,它的创作灵感可是来自展现了我们祖先智慧的云南原始壁画。它还有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悍牛与牧童》,作者用古老的形象和乐器配以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这种古今大碰撞到底是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让评委折服,最终取得成功呢?让咱们边欣赏边寻找答案。听完以后,看看哪位同学能结合音乐要素用最精练的语言给它配上一个故事简介。
5.欣赏动画《悍牛与牧童》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作者创作的音乐故事。
(影片开始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村野景。音乐由人声断断续续地发出没有明确语义的声调,飘浮不定的短笛声更衬托出山野自然的寂静、古朴。接着影片进入中段,众多的壮汉企图制服一头剽悍的蛮牛,但大家使尽浑身力气也无济于事,悍牛依旧桀骜不驯。音乐恰恰越加炽烈,喧嚷的声音,紧张的节奏,不协和的音响,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冲突是那样激烈。最后,一个小牧童,手拿一束青草,轻而易举地驯化了这头悍牛。牧童的行为令众人惊愕不解。当牧童骑上牛背远去时,一切又重归于自然、宁静之中)
师:请结合音乐说一说,青草代表着什么?
生:代表着对牛的尊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
师:与人为善、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必将传承下去。中间段落中音乐发展的激昂的地方,那些壮汉为什么没能制服那头牛?他们是怎么对待牛的?刀棍代表什么?武力能带来和平吗?就像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虽然依然存在一些武力霸权主义,但我们的世界是需要和平的。我想此刻大家一定能感受到作品成功的原因所在了吧。
生:他是希望世界像这个音乐一样,不用武力让人屈服,而是要以和平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人。
师:说得多好啊。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需要和平的。作者用没有国界的音乐表达了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让我们再回到电影音乐,一起了解一下电影音乐的作用。
6.课件出示电影音乐的主要作用(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跟随音乐的发展变化进行想象,并简单了解部分中国古老的特色乐器及动画形象创作灵感的由来;能体会到每个人听赏方式和习惯不同,发现和感受也是不同的。
三、拓展
师:今天我想邀请大家来一次现场的音乐创作表演,我们来简单体会一下音乐对电影剧情起到的作用。
(教师出示两段音乐,让学生为“黑夜”和“天亮了”的场景分别挑选音乐)
师:有了音乐,来看看老师这里的一个不完全的剧本:“雨夜,一位老人在路上独自走着……雨停了,天慢慢亮了。”请两组同学分别讨论一下看谁能抓住灵感的火花,第一个把剧本补充完整。
(学生讨论后,教师挑选演员,师生配合为场景创作音响:沙沙细雨,密集的雨点,雨越下越大,大雨伴随着一声响雷)
师(旁白):这是一个夏日的夜晚,一位老人独自走在昏黄的路灯下,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密集的雨点不断地滴落到地面上,溅起一朵又一朵的水花。老人不禁抬起头看着天上的雨,雨越下越大,老人忽然被脚下的一块小石子绊倒了,重重地摔在了路上。大雨伴随着一声响雷冷冷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候一个有爱心的小姑娘向老人跑了过去,在一阵询问后,她吃力地扶起了老人继续朝老人前行的方向走去。天上的雨仿佛知道了些什么,越下越小。终于,雨停了,天慢慢亮了。
师:通过今天的创作,老师很开心,因为最近从媒体上知道有些人遇到类似的事情和我们的做法是相反的,而通过这次创作,老师感觉到同学们都是有社会公德心、有责任感的热心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听赏中学到的知识用在音响的编创活动中。
四、总结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钟面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拨一拨、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看时钟的方法,正确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知道时、分的关系。
难点:能正确读写非整时时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探索。
学法:自主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大钟表。
学具:钟表模型、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一个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演示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情境。师简介一下每幅图,现代舞绘出中国传统山水的画卷。)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
生:奥运开幕。
(板书:奥运开幕)
师:看到这个情境,你们激动吗?兴奋吗?
生:激动,兴奋。
师: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生:因为2008年我们国家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
师:老师也有同感,还有,我国已于2013年11月3日提出申办2022年的冬奥运会。
二、结合实物,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2008年!中国人企盼了多少年,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高兴,我们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吧!2008年8月8日几时几分开始?
学生猜不出来。(板书:钟表)让学生尝试认识一下此时此刻。
学生自由说一说。
生:8时8分。
师:对了,是8时8分,你们都会认读出时间啦!我们为这些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同学鼓掌。怎么读出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我们两位老朋友,是谁?
生:时针和分针。
师:看到老朋友,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它们见到你们也很高兴了,更高兴的是你们没有把它们忘记,所以时针和分针决定陪我们一起度过愉快的一节课,欢迎吗?
生:欢迎。
师:既然这么欢迎,谁上台来向张老师介绍一下这两位老朋友,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并说一说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再请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的特征)
师:好,我们来看大屏幕再一起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长又细的是分针。
师:还有一根更细的,是什么?
生:秒针。
师:对了,我们下节课再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师:除了指针以外,钟面上还有什么?(生答)
师归纳: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12个数、大格、小格。
(二)认识时、分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吗?
生自由说。
出示“自觉答题卡”。
师:好,拿起你们的闹钟,仔细观察钟面,拨一拨,填一填,自学答题卡。完成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1时=60分)
请学生利用钟面模型,动手拨一拨钟面,体验1时=60分。然后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再一次体验“1时=60分”的由来。
师:了解了钟面的知识之后,现在懂得读钟面上的时刻了吗?
师:好,我们再看一下奥运会是几时几分开幕的。
师:怎样读钟面上的时刻?(让学生先说一说)
电脑出示:(书本第75页的四个钟)
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写剩下的两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小结: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在认读时间时还要注意观察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位置,才不会读错时刻。
(三)你拨我说、你说我拨
教师先演示,同桌合作,一人拨时间,另一人读时间,交替进行。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师:2008年,世界各地的人都相聚到了北京参加北京奥运会。小闹钟想邀请我们一起去重温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不过小闹钟说了,有个条件,闯关成功才能去。有没有信心过关?
第一关:
书本第76页“练一练”第一题:看一看,连一连。
第二关:
书本第76页“练一练”第二题:读一读,说一说。
第三关:我是小小判官。
1.分针从钟面上的5走到9数字,经过的时间是4分。( )
2.时针走两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两圈。( )
3.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时。(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知道一节课是多长时间吗?再加上多长时间就是1小时了?在这40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