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11:23: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贷后管理岗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扁平化结构”;SBU模式;个人信贷运行模式
随着资产市场的发达,直接融资变得更加高效和低成本,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个贷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个贷业务能否快速、健康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运行模式。
一、国外商业银行的革新之路
1.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扁平化结构”
在银行的组织结构方面,组织管理理论中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斯科特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扁平化结构理论[1]。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减少管理层次,形成一条最短的管理指挥链。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减少分支行的层次,减少信息传递和决策链条中的中间分支行,将待处理信息直接由基层行传递到决策行,迅速做出决策。其实质是缩短委托链条、降低信息耗散、缩减成本,有利于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决策的经营战略。
2.荷兰银行的SBU创新
荷兰银行应用扁平化思想,于2001年率先推出SBU(Strategic Business Unit)模式[2]。该模式由三个平行的SBU模块构成,即批发客户SBU(按产品细分为更小的SBU)、私人客户资产管理SBU(按地域细分为更小的SBU)和个人消费者SBU(按地域细分为更小的SBU),其中心思想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荷兰银行的客户SBU结构强化了各SBU的自,能对客户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并恰当地设置产品子SBU以及地域子SBU,以便最大限度地贴近客户,并兼顾产品营销的需要和各地域市场的差异性。
3.业务流程再造---前后台的协作与分离
国际商业银行在对其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创新和再造。当前,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前台和中后台工作分离的模式。前台的工作主要是直接和顾客打交道的SBU;中线的工作包括风险管理、集团的资产负债管理;后台的工作主要包括客户数据管理、集团稽核、财务、人力资源、法律合规性以及研究与开发等一系列支持工作。前台和中线是独立的,通常他们共同拥有决策权,以控制贷款的风险[3]。
综观国外商业银行的革新之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实施高效和安全经营管理战略。扁平化结构是为了降低信息耗散、缩减成本、加快决策速度,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SBU是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置,以尽可能方便、快速和高质量地完成客户的要求为目标;而业务流程再造中前后台的分工和协同决策,则有利于提高贷款的安全性。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贷业务运行模式的变革之路
国内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的组织和管理,通常是总行层面负责产品的研发和产品战略的制定,各分行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贯彻落实总行的产品战略和政策,组织搭建个贷业务的管理运行框架模式。纵观国内商业银行个贷业管理运行模式的演变历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分散型”运行模式
“分散型”运行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个贷业务最初采用的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基层行既作为个贷产品的营销前台,又承担贷后管理的责任,而贷中管理,如审批权则集中于一级分行或二级分行(或综合性支行),营销和贷后管理分散在各基层支行,可形象地称之为“分散型”运行模式(图1)。
优势:一是有利于调动所有基层行和客户经理开展对合作单位(如开发商、二手房经纪公司和汽车经销商等)和个贷业务营销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和挖掘商业银行网点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客户资源的优势。二是在营销和服务过程中,不局限于某一网点,便于客户就近办理业务。三是有利于实现公、私业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双赢。如房贷业务,由于绝大多数基层行是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经办行,房地产开发贷款是个人房贷开办的上游产品,而作为下游产品的个人房贷所形成的资金回流,又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归还提供了资金保障。这种良性互动,实现了公、私业务信贷产品的有机结合。
缺点:一是不利于集约化经营,不利于降低运行成本。这种模式贷后管理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每个基层行都需要配备开展营销和进行贷后管理的全套人员和设施。尤其是在个贷抵押登记的办理、不良个贷的化解和处置、贷款档案的管理方面,分散管理将产生较大的成本和浪费,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二是由于考核机制的引导作用,容易导致基层行偏重于营销业绩,弱化贷后管理工作,形成重贷轻管的问题,进而影响个贷资产质量。三是个贷产品在流程上呈现出双向传递性,加之内部管理层级较多,对于大额个贷还需要经过基层行、二级分行(或综合性支行)、分行三个层级的往返处理才能完成,管理运行效率低下。
总之,“分散型”模式做到了以顾客为中心,方便了客户,但是运行效率低,安全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银行纷纷改革运行模式作为回应,进而转向一种新的模式---“集中型”模式。
2.“集中型”运行模式
“集中型”运行模式的特点是由一级或二级分行(或综合性支行)成立“个贷中心”,在中心设置:营销受理岗、签约岗、信息录入岗、贷款放行岗、贷后管理岗、抵押登记岗、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全面负责个贷业务的营销及贷后管理工作,而审批岗、风险监控岗、产品制度岗则设在一级分行或二级分行的中后台管理部门,基层行仅负责向个贷中心推荐合作机构或项目,业绩由一级分行或二级分行来协调分配。由于个贷业务的主要流程集中在一、二级分行的个贷中心,因而可形象地称之为“集中型”模式(图2)。
优点:一是有利于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和管理,也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二是有利于夯实贷后管理工作,加强了贷后监控力度,提高了贷款质量的安全性。
不足:一是经办网点相对较少,市场面窄,不便于合作机构和客户办理业务,没能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在业务营销上不利于充分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基层行的间接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经济利益,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整体个贷业务的发展;三是 “集中型”运行模式容易导致公、私业务产品在捆绑营销上的脱节,不便于实现公私业务信贷产品的联动营销;四是仍未完全摆脱业务流程的双向传递,使管理层级和环节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集中型”运行模式由于进行了机构设置的“扁平化”处理,在效率方面有一定提高,由于由一、二级分行集中进行贷后管理工作,因而贷款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加强。但与“分散型”运行模式相比,“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3.“伞状型”运行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经过探索,在充分吸收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和摒弃缺点的基础上,对两类模式进行整合,再造出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由分散型模式的前半部模块与集中型模式的后半部模块整合而成,即“前分后集型”,又可形象地称为“伞状型”运行模式(图3)。
这种模式由各基层行负责贷款的营销、调查、受理和审核等工作,一级分行按区域成立个贷中心集中贷中和贷后管理工作,包括集中审批、信息录入、抵押登记、账务处理、不良催收,资产保全、贷款监控、档案管理等工作。这样,可充分发挥网点和人员点多面广、全方位面向市场的优势,保证客户得到更及时、周到的服务。同时各基层行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有利于个贷客户经理轻装上阵,专心于市场营销。个贷中心作为保障支持部门,集中实施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操作与处理,达到了提高运作效率,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减少管理层级和环节的目的。
这种以基层支行为营销前台,而中后台设立个贷中心为其提供服务与保障的模式,实现了个贷业务营销工作重心的前移,同时将中后台保障和管理的职能向上集中。即前台尽可能散开,而后台全面集中的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管理层级,而且在业务流程上实现了单向操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显然,这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扁平化管理变革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四、讨论和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为了更快、更好、更安全地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资产业务,应该如何进行模式创新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1.国外商业银行在发展个贷业务的进程中,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方面所做的改进包括“扁平化”结构、SBU模式、业务流程再造等。他们改革的目标可归纳为:“以顾客为中心”实现高效率和低风险的目标。国外银行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
2.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在个贷业务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的回顾,我们惊奇地发现:从“分散型”模式,到“集中型”模式,再到“伞状型”模式,国内银行改进和创新的最终目标竟与国外同行们不谋而合,那就是寻求“以顾客为中心”、高效率和低风险的个贷管理模式,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国际化的一个佐证。
3.在全球化金融浪潮的冲击下,在个贷业务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同业加剧竞争的新格局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改革创新,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个贷业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陈端能,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董时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英.“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与 SUB 模式创新”[J].河北金融,2006,1:3-5.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运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51号),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西银管发[20****]76号)和《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补充通知》(西银管发[20****]129号)精神,现就我市开展创建信用社区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信用社区的重要作用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的一种信贷支持,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内容。创建信用社区,主要是针对当前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启动资金和信用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实际问题,建立的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基础,通过承办小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的合作,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创业式就业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创建信用社区是搞好就业再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通过“银劳”合作、“银社”合作的形式,做好贷前贷后的管理工作,扩大放贷规模,加快放贷速度,简化办理程序,有效预防资金风险,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也是金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各级劳动、财政部门和银行系统的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人本”服务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对创建信用社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做好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二、信用社区的条件和职责
信用社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备,工作人员到位,经费落实。有辖区平面图及工作简介、政策宣传窗、服务指南、办事须知、监督电话等。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具备微机;传真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各种台帐齐全,数据准确,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动向及享受扶持政策情况。
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经济档案和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库,经济档案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等;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收入状况、家庭实有资产状况等;
3.还款的历史记录。
(三)工作人员经过业务培训,廉洁自律,工作认真,服务热情,熟练掌握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资信条件、创业技能、经营项目、自有资金及盈利等情况掌握准确。
(四)建立了自主创业回访机制,强化了后续服务。对借款人进行走访,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对贷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指导借款人搞好生产经营,加强个人信用意识教育,未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对发现违约或恶意拖欠本息的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合伙组织起来就业,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安置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较多,社会效益显著。
信用社区的职责:
信用社区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圆满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各项再就业工作任务,要及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自主创业出谋划策。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核实清楚的情况下迅速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积极主动配合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金融机构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信用社区要积极负责地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查和管理工作,包括下岗失业人员诚信情况、经营场地、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分析,协助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催收本息。对恶意拖欠银行本息的,要如实登记借款人不良信用记录。对贷到款的下岗失业人员,指导搞好生产经营,提供政策服务。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信用社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政策,明确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优质高效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
三、信用社区提供担保的要求
信用社区对辖区内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对其经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贷款资格审核,申请人信誉良好,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信用社区一律提供信用担保。
申请人在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后,信用社区要定期走访,跟踪了解,并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
由信用社区推荐并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出现拖欠本息的,信用社区要积极协助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催收本息。
由信用社区推荐并提供信用担保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在《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核表》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意见”栏内加盖统一的信用担保条章,担保机构一律取消借款人的反担保。
四、创建信用社区工作的组织实施
信用社区申报审批程序是:
(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按照信用社区条件在所属社区中选拔推荐,上报申请报告并填写《西安市创建信用社区申报表》,经街道(乡镇)政府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区县劳动保障部门。
(二)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推荐的社区要实际审查,对符合信用社区条件的,签署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
(三)市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西安市就业服务中心对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确定信用社区候选名单。在充分征求银行、担保机构意见后,确定我市信用社区,三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命名,授予信用社区牌匾。
主题词:信贷贷后 管理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5
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最重要环节毫无疑问是准入环节的把控,因此,银行往往重贷轻管。但信贷风险的防范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贷后管理是这个工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目前银行信贷贷后管理的方式
1、资金跟踪。资金跟踪是贷后管理的第一步。商业银行将贷款发放进入借款人的结算账户后,按照借款合同规定,依约对借款人使用此笔贷款进行资金跟踪。借款人使用贷款资金,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资金用途使用。一般商业银行规定,借款人使用超出一定金额的贷款金额时,在资金使用前应上报商业银行进行审批,审批同意后使用。低于规定限额的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可自主支付,但商业银行会事后进行跟踪检查,判断借款人贷款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借款合同约定。对于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约定挪用贷款资金的,商业银行有权根据借款合同约定提前终止合同,收回贷款。
2、财务报表收集。借款人财务报表不管在贷前还是在贷后,都是重要的资料。贷款发放后,商业银行会要求借款人每月提供财务报表,用来监测借款人的经营活动。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虽然有很多是有“水分”的,但财务报表毕竟还是目前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时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通过财务报表的监测、分析,商业银行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信息,很多时候借款人的造假行为也是通过其提供的财务报表,由银行信贷人员仔细分析发现的。
3、银行流水资料收集。借款人经营活动的资金流向,一般要通过银行结算进出,在目前市场的经营活动中,交易双方单纯的现金交易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所谓“现金”交易,其实是通过借款人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支付,因此,借款人大多数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支付都会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结算,这就为商业银行了解掌握借款人的经营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商业银行通过贷前和贷后定期收集借款人的银行流水,与财务报表进行交叉印证,是贷后监测借款人经营情况的重要依据。
(1)其他资料收集。如变更后的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经过年检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2)现场检查。对借款人贷后进行现场检查的频率各家商业银行不一致,一般来说管户客户经理贷后最少半年内需要对借款人进行一次现场贷后检查,专职的贷后检查人员可以不定期或根据商业银行内部规定的时间进行现场贷后检查。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中的疑点检查;银行流水与银行日记账、仓库日记账进行交叉印证;借款人经营有无异常;借款人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担保有无异常;借款人有无重大事项或预警信息发生。
(3)非现场检查。各级商业银行经营机构的上级行有时会对下属经营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的内容一般主要是政策执行情况等。
(4)远程预警和监控。针对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贷后管理任务繁重的问题,近几年多家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对小微企业进行远程预警和监控,以减轻一线管户客户经理的日常贷后管理工作。如杭州银行早几年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小微企业的现金流趋势变化,监控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信贷客户银行账户的结算量的变化、存款日均的趋势、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化趋势等来监控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当指标发出预警后,由总行贷后管理人员将信息通知经营机构,经营机构落实专人对借款人进行强制贷后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说明指标变化的原因和借款人实际经营情况。
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贷后管理是很多商业银行的在信贷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经营机构和信贷人员普遍存在着“重贷轻管”的思想,粗放经营,以规模取胜,或疏于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模式是“面面俱到”的,包括借款人经营活动情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担保情况等。而一般商业银行规定,贷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管户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既是信贷营销人员,又是信贷管理人员,角色本身就存在着混淆。再加上客户经理随着管户数量的增多,平时要完成营销任务,承担五级分类和各种临时性的检查任务,慢慢会发现按照制度要求的时间去进行“面面俱到”式的贷后检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管户客户经理“偷工减料”,贷后管理质量下降。商业银行重贷轻管的现象,往往把原因都归罪于基层机构客户经理不执行制度,而很少从商业银行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去找原因。
另外,近些年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也给传统的贷后管理理念和技术带来了挑战。小微信贷的客户经理管户数量多,很多都远远超出传统公司客户经理的管户数量,如果完全按照公司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显然是不适应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的。因此,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将是小微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贷后管理方式创新探讨
1、分岗管理。分岗管理是传统贷后管理的一种颠覆,也是贷后精细化管理的一种体现。商业银行的管户客户经理虽然仍然有贷后管理的责任,并承担风险的最终责任,但分岗管理后,其日常的贷后管理工作有专门的贷后管理岗承担,体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约与专业”的发展趋势。贷后管理岗与管户客户经理形成制约,并形成专业化的体系和专业能力,这必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
摘要: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0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2.1.3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关键词:放款环节 防范 公司信贷 风险
0 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 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 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 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 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 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 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 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 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 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 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 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
2.1.3 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 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 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 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 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 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 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 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 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 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 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 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 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 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 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 其他 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 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 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 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 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 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 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 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 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 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 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 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 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 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 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 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 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 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 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 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 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 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 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 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 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 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 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 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 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一)工资发放
1、现金工资性支出
(1)日常零星工资性支出
收到人力资源部开具的支出证明单——编制记账凭证
借:应付工资——部门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其它
贷:现金——传出纳岗付款
注:(1)注明“工资”字样的支出记入“应付工资”,未注明的记入相关部门费用。
(2)差额工资、兑现、奖金等工资性支出
签收出纳岗传来的已付款支出证明单——分类——编制记账凭证
借:应付工资——部门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其他
贷:现金——传出纳岗登记核对
注:对于集中发放差额工资、兑现、奖金等,为简化手续,可先由出纳岗先凭支出证明单付款,再将付款将单据汇总后传工资核算岗制证。
2、在职员工工资发放
(1)整理异动信息
签收人力资源部、行政事务部、车间核算员及其他会计岗传来的相关异动信息——将异动信息分类——登记备忘录
注:(1)将异动信息按编制工资表时间不同分为在职长假、劳保内退、退休三类,再在三类中分新增人员、部门变动、水电费变动、代扣款项等项目。
(2)须根据分类后的异动信息准确登记备忘录。
(3)备忘录须将异动信息在预计发生月份分别登记一次。
(2)根据备忘录编制工资表
打开Foxbase数据库——清零上月异动信息字段——根据本月异动情况编制工资表——计算应发工资——输入所得税计算公式计算应扣所得税——重新计算应发工资——汇总各部门工资
注:(1)只要不是正常增减项目全须在异动信息字段中反映。
(2)不能代扣的事项须列出清单向发出通知的部门人员反馈。
(3)验算工资表
工资计算完毕——验算:上期实发工资±上期异动项+上期所得税±本期异动项—本期所得税=本期实发数
(4)打印、拷盘
打印工资明细表——送人力资源部审核——审核无误后拷盘
(5)银行工资款付出
每月9日前填写付款审批单——财务部长审批——连同工资软盘交出纳岗划款,保证10日到账
注:(1)工资发放日须委托出纳领回新开户存折,登记后由领取人签字发放。
(6)编制正式工资表
从Foxbase中拷出月度工资表——按人力资源部相关要求编制Excel正式工资表——打印工资明细表——传人力资源作档案保存
(7)编制记账凭证
根据正式工资明细表开具扣款收据——凭正式工资表汇总表、出纳传来的银行付款支票存根编制记账凭证
借:应付工资——部门(在册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其它(招聘人员、临时工工资)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差旅费(外勤补贴)
更改工程——GMP—其他(GMP部门工资)
应付福利——医药费/福利(医贴、物资补贴)
管理费用——电费(扣个人水电费)(负数)
贷:其他应付款——长期服务金/养老金/公积金
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金——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传给主管岗复核
(8)装订工资信息资料
工资发放完毕,将各种信息资料分类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2、劳保/内退人员工资及代付款发放
(1)编制工资表程序与在职员工相同
(2)每月4日前划款,保证5日到账
(3)编制凭证
借:管理费用——劳保(劳保人员工资)
应付工资——其他(内退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电费(代扣水电费)
其他应付款(代付款项)(负数)
应付福利(款项)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金/公积金
银行存款——建行南湖办
3、退休人员补贴发放
根据人力资源部退休人员补贴变动通知调整补贴明细表——打印补贴明细表送人力资源部复核——复核无误,拷盘——填写付款审批单——经财务部长签字——将软盘同委托工行珞狮路分理处转账申请表、代扣水电费委托书传出纳岗办理划账手续——收到出纳传来的划款支票存根编制记账凭证
(1)借:管理费用——劳保(退休人员补贴)
贷:银行存款——工商珞狮路分理处——传主管岗复核
(2)收到出纳传来的工行代扣水电回单,编制凭证
借: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水电(负数)
注:(1)退休人员工资已改由社保发放,公司只负责发放退休人员补贴。
(2)新增退休人员时,应向人力资部询问退休人员存折账号及社保号,以便向退休人员存折中划入补贴。
4、销售兑现
凭销售会计传递的销售兑现汇总表——编制计算表——开具代扣款项收据——根据销售兑现汇总表及收据、银行回执编制凭证
借:应付工资——办事处(在册人数×800记应付工资)
营业费用——广告费—宣销费(医药代表及OTC代表工资)
——打卡差旅费
——业务费(兑现金额—宣销费—办事处工资—打卡差旅费)
管理费用——电费(代扣水电费)
贷:其他应付款——10%风险金/长期服务金/养老/公积
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金——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传主管岗复核
(二)工资分配
1、分配当月工资
月末打印当月应付工资明细汇总表——编制工资分配明细表,同时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2%计提工会经费——编制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工资/福利
营业费用——工资/福利
制造费用——工资/福利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
——辅助生产—车间—工资福利(五车间)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货: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提取福利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传主管岗复核
注:(1)工资分配后当月不能再有涉及应付工资凭证,因此可适当提前扎工资账,若有工资性支出,则可提前编制下月凭证。
(2)分配工资后,部门应付工资无余额。
2、提取产量工资
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车间产量工资并计算福利费——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
——辅助生产—车间—工资福利(五车间)
贷:应付工资——车间
应付福利——提取福利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注:(1)应付工资余额应为车间提取的产量工资与应付工资——其他之和。
(三)福利性费用支出
审核行政事务部签批的托幼费、学杂费、医药费及党群部签批困难补助等支出——编制记账凭证
借:应付福利——相关明细科目
贷:现金——传出纳岗
(四)长期服务金
1、长期服务金本金
(1)收长期服务金
根据新来员工所交金额开具收据——在收据上注明员工姓名及所在部门——根据收据编制记账凭证
借: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长期服务金——连同收据存根传出纳岗收款、盖章——登记长期服务金手册,对新来员工情况及所交本金进行记载——由员工本人签字确认
注:(1)记账凭证摘要栏中须注明姓名、所在部门。
(2)如因员工异动使服务金发生变更或根据公司规定在年终奖中代扣长期服务金时,要在长期服务金手册异动情况表中登记,由员工本人签字确认。
(2)退长期服务金
根据长期服务金明细表审核人力资源部开具的退长期服务金支出证明单——重新填写支出证明单标明本金并计算长期服务金利息(本金×月利率(按人民银行同期利率计算)×月数)——交财务部长签字——根据签字后的支出证明单编制记账凭证
借:其他应付账款——长期服务金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现金
(3)编制长期服务金明细表
年末根据长期服务金明细账调整长期服务金明细表,保证账表,表册相符。
2、长期服务金奖励金的滚存与支付
(1)长期服务金奖励金的滚存
年初根据人力资源部公布的奖励率计算奖励金记入奖励金个人账户并编制记账凭证
每两年根据人力资源部通知的员工奖励金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奖励金——传主管岗审核。
注:(1)年初在服务金明细表中计算奖励金。
(2)奖励金具体计算方法执行《长期服务金管理办法》。
(2)奖励金支付
收到人力资源部开具的奖励金支出证明单——与奖励金账户及长期服务金手册中奖励金情况核对——编制记账凭证
借:其他应付款——奖励金
贷:现金——传出纳岗——登记长期服务金手册奖励金情况表
长期服务金手册的登记与保管
对长期服务金收、发、奖励金计算及其它情况详细的在长期服务金手册中登记。
每年3月份将长期服务金发放至个人签字确认,并及时收回,妥善保管。
(五)公积金管理
1、公积金变动
签收人力资源部传来的公积金变动表——审核变动表——补填停缴或增减变动人员的公积个人账号及上月缴存额——交出纳送工行武昌支行办理公积变动。
2、公积金退领及转移
收到人力资源部开具的公积金提取(或转移)申请表——审定申请表的填写——填写公积金支取凭证(或公积转移凭证)——交于部长加盖银行印鉴——传公积金提取(或转移)人
(六)管理性工作
1、及时编制工资表,并拷盘送交银行,保证月度工资按时准确发放。
2、及时清理其他应付款,保证代扣代缴到位。
3、加强长期服务金的管理,保证财务账与长期服务金辅助账一致,保管长期服务金手册。
4、按月与银行公积金核对,保证公积金准确缴存到个人户头。
5、保证每月工资按时准确发放。
6、确保养老金、公积金、房租水电等事项扣缴到位。
(七)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资金结算中心;资金收款;资金支付;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24-02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一些投资项目,在资金管理方面总是存在不善,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对资金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合理调度使用资金,保持合理的资金存量,同时,确保各职能部门的资金充足。本文按照资金管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资金计划、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对资金管理的流程和关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1 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下资金管理
在集团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的资金统筹管理部门,建设资金收支系统,加强资金风险监控,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审核和控制。资金结算中心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资金收付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职责和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收支流程、资金审批等关键环节设置控制节点,在资金收支岗位设置上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要求,坚持定期轮岗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等,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运用”的原则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的蓄水池,其职责就是将集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和使用形成资金的规模优势,采用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保证集团的资金安全,统一调配和使用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
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是集团资金管理的两项主要内容,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进行资金收付业务。由集团为各项目开设账户,所有资金收支业务都通过集团为子公司、分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转而采用转账、刷卡、银行代收代付等方式,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业务要做到当天送存,严禁截留、挪用等,禁止子公司、分公司在公司开设的账户之外设置账户,需要开设账户的要经集团审批并将新开账户交由结算中心管理。各下属分支机构要严格按照资金计划来使用资金,不得超额使用,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资金使用额度的需要提前报送集团审批。定期核对、不定期盘点项目的资金存量情况,在出纳工作平台和总账平台上进行现金额度核对,杜绝账外资金的存在,保证集团资金使用计划的落实。
2 资金收款流程及业务处理
2.1 归集收款
资金结算中心按照规定的资金管理办法将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的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设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存在商业银行子账户中的资金统一划拨到集团的银行总账户上,实现资金的归集完成“蓄水”过程。
2.1.1 归集收款业务流程。结算管理岗进行上划单制单,结算审核岗审核录入内容是否正确,经审核无误后由结算管理岗提交银企互联系统,银行系统根据企业申请完成款项上划,并给结算中心及成员单位提供回单,结算管理岗进行上划单确认,确认后自动在系统内给成员单位生成一张付款单,并自动增加项目单位内部账户余额,结算中心和成员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进行账务处理。资金结算中心的人员应保证资金上划的合理性以及资金上划后的头寸调拨是否正确。
2.1.2 账务处理。本业务数据的录入、审核在资金结算系统中操作,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银行回单作为依据。集团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上收××项目单位资金。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上存结算中心资金。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2.2 汇入收款
汇入收款是指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向企业付款。
2.2.1 汇入收款业务流程。项目单位向银行提交汇款指令,合作商业银行收到项目单位提交的付款指令后根据指令进行转账。交易成功后,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减少,总账户余额增加。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项目单位,一联交公司资金结算中心。项目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在资金系统中录入收款单提交结算中心,结算管理岗根据银行回单,接收项目单位在资金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收款单,生成结算单,并提交结算审核岗审核。企业资金结算中心结算审核岗人员审核业务数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重新修改后再次审核;业务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增加项目单位内部账户余额;打印对外收款结算凭证两份交项目单位和结算中心分别
记账。
2.2.2 账务处理。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所有相关的内、外部单证作为依据。集团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收到××项目单位银行汇款。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
凭证)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向公司汇款。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
凭证)
3 付款管理流程及账务处理
3.1 下拨付款
下拨付款是指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的付款预算或付款申请,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总账户下拨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
3.1.1 下拨付款业务流程。项目单位向公司上报预算,结算管理岗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录入下拨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下拨单是否正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后重新提交。结算管理岗向银行发送下拨付款的指令,银行接收指令,进行转账操作。交易成功后,银行总账户余额减少,项目单位门户总账户余额增加,并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项目单位,一联交公司资金结算中心。项目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3.1.2 账务处理。该业务在资金结算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由结算管理岗进行业务办理,由结算审核岗进行业务审核,完成后集团及项目单位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下拨资金到××项目单位。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收公司资金。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3.2 汇出付款
汇出付款是指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的付款申请,通过银行汇款或者银企转账的方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总账户下拨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
3.2.1 票据付款业务流程。项目单位向企业提交付款单,结算管理岗接收付款单生成对外付款结算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业务信息内部是否正确,如业务信息不正确,则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重新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项目单位内部账户余额增加,打印内部凭证交项目单位存档,通过银行汇款或者银企转账的方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总账户下拨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银行办理转账交易。交易生成的银行回单三联,一联给项目单位记账并存档,一联给集团记账并存档,一联由银行存档记账。转账交易完毕后,银行的总账户余额减少,项目单位的子账户余额增加。项目单位根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内部凭证和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3.2.2 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付××项目单位款。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
凭证)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收公司资金。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
凭证)
参考文献
[1] 邹猛.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探究
[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 于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与结算中心[D].
河北大学,2004.
[3] 窦燕飞.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一汽集团
关键词:个贷中心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31日
近年来,随着县域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的需求与日俱增,县支行经办个贷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并通过设立个贷中心的形式强化发展,个人贷款投放量增长迅速,对商业银行个贷业务贡献度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县支行个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急需实现个贷业务经营专业化、操作流程化和管理规范化。部分商业银行将个贷中心建设覆盖面由城区拓展到县域。
一、县域个贷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一)物理网点建设情况。个贷中心建设要求专门的营业场所(区域),功能分区为客户引导区、客户等待区、业务办理区、档案管理区、合作渠道区等,实行敞开式或隔断式办公模式。中心内设标识形象墙,按流程悬挂岗位标示牌,员工统一佩戴胸牌;档案柜、办公桌面布置规整条理;办公场所外设规范门楣标识,内设规范指引标识牌;装修、家具、营业牌指示系统等均符合统一规范。目前,正在筹建或已设立的个贷中心,基本都采取了上述模式。
(二)岗位设置和业务操作流程。前中后台全流程集中模式下,个贷中心按照贷款营销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款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六个环节设以下岗位:营销受理岗、贷款调查岗、信息录入岗、贷款审核岗、公积金贷款服务岗、(审批)受理服务岗、贷款审批岗、签约岗、抵押岗、贷款放行岗、会计岗、贷款监测岗、贷后服务岗、贷款催收岗和档案管理岗等。
现有个贷中心经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贷款营销受理、贷款调查、贷款审核、贷款审批、贷款签约、贷款抵押、贷款放行、会计放款、贷款检查、拖欠贷款催收、贷款核销、档案管理等环节。在各类检查中,县域个贷经办机构暴露问题的笔数和金额占比较高,问题主要体现在贷前调查、支用审核不充分和贷后管理存在缺陷等方面,反映其在经营管理方面与城区个贷中心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应予以关注。
(三)人员配备不足。人员不足是县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县支行,从事个人贷款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人员不是专职客户经理,兼任其他部门的工作,少数人员未获得所在岗位的上岗资格。缺少专职的个贷客户经理和专业的个贷人员,无法适应个贷业务发展“专业、专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业务发展的效果。
(四)员工满意度不高。基层人员紧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压力大、收入低等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基层员工虽然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工作量,但是压力大;有的员工甚至指标完成有难度;与工作量相比,员工对现有收入满意度低,认为需要完善现有激励考核机制。不同县支行对个贷业务重视程度不一,考核标准在年度中不统一,费用具体兑现上存在打折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县域个贷中心建设的对策
(一)合理配置个贷岗位人员。目前,在同一地区、系统内比较,县域个贷经办机构在个贷业务规模上差距较大;以个人贷款年发放量统计,同时存在规模十亿元以上、规模亿元以上、规模千万元以上、规模百万元以上的机构。个贷人员的数量应该与业务规模和业务发展相适应。个贷中心是实现专业、专注发展的载体,个贷中心建设不能只注重形式,管理部门应在总行整体设计架构下,做到既符合总行总体要求、又适应本行实际,按照业务规模和经办机构工作实际,分层级制定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和人员数量指导办法。优化人员结构,按照业务流程、业务规模、业务发展需要、工作量和岗位职责合理配置员工数量,做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制约。根据差别化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当地个贷业务市场环境、个贷业务产品和县支行工作实际,指导各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优化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创新管理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有效促进业务发展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管理,提高效率。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对部分岗位实行兼并,并结合AB角进行调整,采取弹性工作方式。合理划分岗位和组合工作任务,每个岗位均明确后备职责,有一定空闲时,则可以考虑该岗位担任某些超一定负荷岗位的部分工作,避免发生不同时段、不同岗位忙闲不均的现象。结合实际,精细管理,可以引入视觉管理工具,帮助员工顺畅执行工作任务。例如,在员工桌面台板和柜子上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不同颜色代表贷款的不同处理状态(如未处理档案放在白色区域,正在处理档案放在黄色区域等);通过档案袋上贴有不同颜色的圆贴,使员工不需打开就可以获得许多来自其他岗位和流转环节的信息;帮助员工按最佳步骤处理手上工作。提高效率,降低岗位等候时间,还需解决好资料的传递时机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确定小批量流动的数量,以达到最优效果。
在统一的外部装修和视觉形象的环境下,内部办事流程的统一标准化,能够让客户充分感受到专业、高效,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其对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品牌的认同感。
(三)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升客户经理素质。提高贷款调查岗位人员的专职化率,加大基层个贷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持证上岗率,降低员工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有针对性地对客户经理进行业务知识、营销技巧、贷款风险控制、信贷规范操作等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掌握市场信息和客户选择能力以及规范操作等综合素质,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推动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现有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一是根据效率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各岗位的价值贡献度,完善县支行个贷中心各岗位的资源分配机制,使员工的绩效收入水平能体现出工作成果、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在县支行内部进一步加强条线、产品的联动营销力度,增强个贷产品与其他个银产品的交叉销售效果,建立县支行个贷中心关联产品的绩效分成机制,以充分调动个贷客户经理的营销积极性。三是改善个贷中心员工工作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多活动释放工作压力,给员工更多的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机会;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引导和规划,对于特别优秀的员工要在职务晋升和薪酬方面给予重点考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建行陕西省分行个人贷款中心流程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5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21-02
中小企业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的战略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当中80%左右来自银行信贷,但是在如此高的信贷比例中,银行却仅仅把约20%投放给了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群体中,约有80%企业是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的。可见,在我国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环境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特性及管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银行对信贷资产安全要求高愿意开展低成本、低风险的业务有关。
一、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普遍高于大中型企业,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特点所决定的。研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首先要了解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中小企业基本特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区别除了规模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上与大企业明显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
1.组织架构简单,管理不规范。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上,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多以家族经营为主。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往往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或其家族成员,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
2.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中小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差。由于生产销售规模有限,中小企业在行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普遍较小,属于市场上的跟随者,只能被动成为市场环境的接受者。因此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中小企业若不能及时适应,将面临销量下滑甚至破产的情况。
3.中小企业人才素质偏低,人员流动频繁。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以及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不高,中小企业一般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人才,自身员工变动频繁,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风险,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存在上述特点,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还是不可小觑的,其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道德风险。由于中小企业行为主要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部分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银行套取贷款转嫁企业的经营风险。存在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伪造业务骗取银行贷款、抽逃资金恶意不归还到期银行贷款、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变更贷款用途等诸如此类的情况。
二是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管理模式中往往存在缺陷,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一人手中,一旦出现经营决策失误,甚至会出现破产倒闭。另外中小企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这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比率都比较高,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第一还款来源的还款能力容易出现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企业一旦在生产经营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基于以上分析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存在较大风险,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的特性,客观上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一方面源于上述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银行内部信贷业务操作不当或风险控制机制不足。
一是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存在贷前调查不细致不全面,贷中执行不严格,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的情况。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很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流向及企业日常经营情况进行必要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银行不能提前预警信贷风险的发生。
二是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
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开展信贷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信贷员应该能够做到懂银行业务,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但在实际业务操作层面,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导致企业信用低、风险大,这是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所无法回避的。但是银行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针对上述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及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内部风险控制的不足之处,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
一是应当打造全程风险监控。做好风险控制前置工作,在项目申报阶段,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贷款风险管理,做好客户分级、产品对应设计和产品定价等方面工作。加强贷款调查,从信贷业务源头开始控制风险。做好风险控制后置工作,在贷款发放后,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变动。
二是应当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要过分考量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冻比率等传统指标,而应更多考量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中重视项目审查的弹性和柔性,重点突出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审查,注重资金封闭运行和过程化管理。
三是应建立工厂化的审批流程。具体而言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面签、征信、审批、出账等业务模块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在信贷工厂模式下,信贷审批发放首先要做到标准化。在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信贷工厂集中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及业务操作,并以先进的IT信息系统和内部工厂化的业务流程强化后台集中作业。
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组织结构设立专业部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因其对象的特殊性,与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存在较大区别,特别是一些创新产品的推广,致使商业银行无论在贷前审批还是贷后管理上都得改进或重新设计,所以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应设立专业部门,专项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发掘营销渠道、组织开发小企业产品、负责机构准入退出、组织专业化培训、负责机构考核。
(二)组建专业化队伍。商业银行应在中小企业信贷专业部门设置市场营销岗、风险监控岗等各种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面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各个具体工作环节的人员,组建一只专业的队伍。对市场营销岗的客户经理队伍,要求应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踏实的工作作风等。对风险经理团队,要求对中小企业信贷有准确理解、对风险收益有较好把控、当地经济有特别了解、对信贷政策能合理把握等。
(三)强化贷前风险调查。贷前调查是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贷款决策的基本组成部分。贷前调查的主要对象就是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人、抵质押物等。信贷人员在开展贷前调查时,应围绕这些具体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现场调研和其他渠道进行严格而详细贷前调查,获取、核实、研究与贷款有关的信息。
(四)严格监控贷款资金流向。贷款资金应遵循实贷实付原则,既指银行要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以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其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有条件审批、有条件放款”的操作,严格监控贷款资金流向,确保企业贷款用途与企业真实要求一致。
(五)贷后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贷款发放后应针对借款企业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等变化情况,以便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确保在信贷资金发放后有效落实批复意见要求;贷后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对企业重要经营变化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跟踪;贷前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仅做表面文章,要有效落实;贷后不能盲目相信企业口述的经营状态,要主动调查分析企业的重大经营变化及人动,以便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根据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刚.当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外资,2012,(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