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5:27: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会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政府把各类全业都推向了市场,原来的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已经落伍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发挥工业会计的作用,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工业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立足市场,积极改变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借以适应市场的内在需要,把企业的经营搞活,就要从思想上来个彻底的改变,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其次是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则务会计制度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对则政体制的不断修改和完善。20肠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开始,率光在上市公司实施,并且鼓励其它企业按照新准则实施。新会比崖贝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和国际化接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带动了企业的管控能力,提高了企业则务管理水平,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的则务管理制度,能够真正把则务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从而实现根据企业的财务预算,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再次是企业的各级领导者要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智慧和作用,要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紧紧依靠则务人员,邀请则.务人员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决策,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企业的则会人员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好企业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堵塞各种则务漏洞,把则务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夯实工业企业的基础
1.工业会计要做好财务的基础性工作。
会计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环节,会计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未来,所以强化会计的基础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有很多的企业财务基础不够规范,包括原始的凭i填制不规范,品名、规格等信息不能做到详细填写,导致日后账物不符;记账凭证未经审核都是有一个人操作,起不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够,对于一些往来账实现长期挂账,出现呆账死账,会计人员不能及时清理,给财务核算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这就要求发挥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及时强化对往来账的管理工作。
2.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要根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企业的内部结构,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善于利用国家给与企业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和自身的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同时,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企业的人文形象。
3.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
财务预算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工业会计要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及时的考核。在新的会计准则下,编制好财务预算报表,做好企业的财务计划,兵对这些报表的数据和执行及时进行分析比较,掌控企业的信息,及时防御财务核算带来的风险。给企业提供一个可跟踪的发展环境,工业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三、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工业单位来讲,把单位在制造运行中生成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以及总结,之后上交给财务管制机构,财务机构对其开展结算以及接卸用来判定单位的运行情况,这个过程就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有关标准以及规范对这项内容开展有用的督促以及掌控,调解好每个经济主体间彼此的干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单位的经济利益。工业会计在进行这项工作是所发挥的督促掌控职能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过工业会计的督促以及结算,可以把单位的制造运行状况切实完整的表现出来,进而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管制以及完善;第二,经过解析单位内部资本的来往状况,清楚单位内各种经济往来的运行状况,能够提出相应的手段来提高资本的使用率降低资本的浪费情况,进而提升单位经济利益;第三,经过对单位财务情况的解析,有助于审核以及查询单位内部资本状况,提升单位对资金的管制性能。总而言之,在工业单位的制造运行中,工业会计有着关键的决策性的用途,必须要充分利用工业会计的性能,才可以提升单位的经济利益,推动单位前进。
四、结语
(一)会计信息数据失真
会计的原始资料信息是企业经营情况的原始凭证,通过对会计原始资料的积累形成了企业的会计报表。企业中的会计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等多种票据。但是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原始凭证做出严格要求,导致票据制作不够规范。一些财务账目的管理呈现混乱现象,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科目的使用方面,也未能严格遵照我国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来执行,致使账实不符。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内容较多,部门与人员关系较为复杂,很多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使得一些会计信息的记录与整理具有滞后性,再加上其他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很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对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运作中,普遍存在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的现象。主要原因归结于财务领导阶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控知识没有全面了解,进而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对于相关票据的领用没有严格管理,对于资产也没有进行定期盘点,各部门之间办理事项缺乏调拨手续。另外,没有制定出会计内部控制等相关工作制度,使得记账、对账以及款项支取出现混乱局面,导致财务问题出现。会计核算缺乏严格标准,并且受建筑市场变动情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使会计核算形同虚设,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成本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较弱,成本核算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导致成本责任和奖惩制度存在很大差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我国企业会计账簿的启用、登记以及核算等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但是一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账簿管理中却存在一定缺陷。在设置账目时候很容易出现账目设置随意、账目缺漏的情况,导致资产记账过程中不够详细。还有些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核算时,往往只把收入和支出进行相对转移,而没有将这两项内容转入到“结余”科目中,导致“余额”不能正确反映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结余情况。
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法规建设,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健全的法制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强会计法的建设。对于准则法规中的某一些定义与释义要做出精确分析、解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详细阐述,指明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标准。要想更好进行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防治会计信息失真,此时要根据建筑企业实际情况,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加大法律的惩处与赔偿力度,减少会计工作人员伪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真正贯彻落实《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新企业审计准则》规定的内容,从而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保障。
(二)增强会计内部控制意识,降低财务风险
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领导阶层作为企业发展的掌门人,首先就应该提高思想认识,以身作则,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足够重视。其次,要对会计管理负责人提出严格要求,实行责任一一负责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强化管理人员会计内部控制观念,在施工建筑企业中真正贯彻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另外,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平稳发展,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要建设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进行重点风险因素的排除。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认真落实财务监督工作,使风险防控和会计核算协调统一。
(三)夯实财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核算真实有效
建筑施工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一定要做好基础会计工作。通过定期培训和严格考核等途径,提高财务人员会计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操作技能。同时,可以推行信息公开制度,管理者要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支出和收入采用合理的方式公诸于众,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了解到每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实现会计信息透明化,并将其作为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真实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推进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能够优化现行的会计管理核算系统,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与质量。
三、结束语
会计的工作与资金紧密相关,企业的资金正常运转与否是一个企业能否存活的重要依据。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给企业资金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压力。为缓解资金管理上的压力,企业对自身在会计管理工作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重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上的规范,但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不加以重视,最终可能会因蝴蝶效应影响到全局,拖垮企业的经济运营,最终企业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首先,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虽然近些年来许许多多的企业加强了的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但是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认识上还不到位,许多会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欠缺。并且不少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加以贯彻并落实到位。有些企业虽制定了相关的会计工作管理规章,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做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将制定的规章制度加以实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其次,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很多企业管理者从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将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干预。许多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工程中造假账,,有的甚至超越法律的界限,进行非法集资投资活动,为了偷税的目的对公司的账目进行擅自的乱改等,都会使得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信息的失真。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的企业内部出现了这种状况,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势头,严重影响了企业本身正常的资金流转,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很大干扰,并且由于会计工作过程中的这一类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再者,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要使得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必须要有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当前这一阶段,许多企业都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规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会增加会计人员的数量,但是会计工作人员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会使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做到完全细化到个人。并且,在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没有道德素质的相关要求,因此许多缺乏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从业人员被招入企业。有的企业单纯的记账和报账工作还会招聘一些兼职人员,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这都使得会计工作的管理质量大打折扣。最后,企业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缺少监督。资金的运转状况的良好与否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而会计的工作便是参与企业的资金管理,使得资金运转稳定,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营。现阶段,虽然很多公司对于会计工作做了很多相关的章程规规定,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使得监管的条文只是一纸空文。也正是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没有将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并最终对企业造成了一种误导,不利于公司作出周密的未来发展规划,从而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另外,企业的财政部门也经常出现一些腐败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这些都是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导致的。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限制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并最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企业自身不断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原则的财务机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取得成效,必须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机制。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企业自身单独设立一个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对于本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组织、协调、规划和落实;同时,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集团、股份公司等,设立专职财务总监,主管企业的所有财务工作,并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做好财务工作,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服务。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配置和筹集的资金,企业的发展与平衡,资金风险上的防患与处理,生产商的约束和业务上的开拓等重大的财务活动,应及时建立一套预测、分析、研究比较、决策等的工作机制,并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的管理和信息的核定,按照比价科学、便利、及时的原则,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来确保企业正常的市场运营方向。第二,加强对于资金的管理,确保利益的实现。资金管理的核心是集中管理,并用活用好运转资金。财务部门应当将企业下属有关的基层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全部纳入企业本身的资金账户之中,通过企业自身的调度来使用,以保证满足企业的生产、建设和投资的需要。将全部资金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形成比较稳定的资金供给。同时,对于会计实行包干责任制,有效的对于旧账坏账进行定期处理,以避免因坏账旧账过多而带来的账目混乱的状况。第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工作的实际需求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首先,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应当要定期进行会计专业素养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让他们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乱改公司账目、违法乱纪的现象。其次,要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而专业素养。要定期进行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评定,并且根据评定的结果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惩罚,设立会计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与此同时,要建立严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来提高企业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防止不合格人员混进公司,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第四,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企业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监管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或书面上。企业因为没有将监督规章彻底的施行,所以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进程迟迟停滞不前,从而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开展。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不到位,使得许多企业连年遭受着经济效益上的损失。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且核心在于监管企业工作核算中的会计核算,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再者,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冗杂的组织体系也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分配的工作相互推诿,推卸责任,使得会计工作进展缓慢。因此,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将工作细化到个人,使得每个工作都有人做,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五,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会计工作的网上办公成为可能。会计网上办公,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又使得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得以提高。为适应会计网络办公的需要,企业也应顺应时代带发展及时发现网络办公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结束语
在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税金科目的核算: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在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会严格的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科目,也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以及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同时还设置己交税金以及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三级明细科目来辅助核算。施工企业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企业的营业税纳税人在月末的时候会直接把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该科目下,对当期损益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其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在月末直接按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的“销项税额”跟“进项税额”两明细科目的差额来完成税费的交纳。如果施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就直接按照“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账面余额的代销来完成税费的交纳。在当期的损益类科目中将不计入税款[3]。交纳增值税额的大小,不会影响到当期利润情况。施工企业完成城建税的计算、教育附加等流转税的计算一般是以当期实际收到的全部计量结算收入中的增值部分为主要依据,将其,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二、施工企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需要制定的核算策略
1.深入分析税负对工程承包合同造成的影响(1)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颁布会直接对社会全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有效实施,促使施工企业在进行日常招标以及投标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最为本企业谈判的有利条件,也就是将工程价格适当的调高。施工企业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之后,会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转变投标造价相应的计算规则,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前完成对策的研究。(2)施工企业如果已经完成了甲供材料的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施工企业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条件以及规定来跟业主单位完成科学的、有效的协商。以下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几点建议,业主单位可以按照其自身的需要以及条件来选取以下方法:①取消甲方的材料供应,通过施工单位来完成施工材料的全程采购工作;②转变甲供材料的权限,改成甲指乙供模式,在给企业施工单位权限来完成材料采购同时还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付款工作;③材料继续由甲方供应,同时由甲方完成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由甲方完成材料付款,但是不同的是甲方以及乙方双方需要跟供应商完成三方协议的签订[4],使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方法,将相应的发票直接开给乙方;④倘若业主单位对上述三种方法不满意,那么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甲供料部分不应该直接纳入到企业的工程结算项目中去,同时也不可以将其视为工程项目等类型的营业收入来完成核算工作。
2.进一步增强施工企业的工程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在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之后,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不仅会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方法以及相应的市场行为等多个方面造成直接性质的影响[5]。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建筑市场秩序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有利于施工企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促使更大额度的可抵扣税额的实现。例:有效的管理工程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构成,在企业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选取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来完成材料的采购,这样就可以取得17%的进项税额。不仅如此,我国的施工企业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科学有效的材料集中采购模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总结
文章写作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理论,先有认识,再有表述,先有材料,再有写作。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写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论文准备阶段,是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能够博采信息、聚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高认识。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搜集论文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筛选使用资料等内容。即搜集、整理、加工资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只有充分利用成本核算和监控机制,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业市场中保持竞争活力。
二、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和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控的垄断性。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工业企业中成本管控机制不够完善,成本监控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企业原材料采购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集中管理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就会忽略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不仅影响了企业整体运行,而且使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2.工业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的自利性。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原材料采购市场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会有很大的自由,采购商能够比较多家供应商的原材料并从中选取质高价廉的原材料进行采购。同时,原材料采购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大幅度的压价。这样的话,会使供应商的利润降低,而在原材料供应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供应商会在较低的价格下接受采购企业的价格。但是,原材料的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会不断寻求其他的原材料采购商,一旦新的原材料采购商所给出的价格高于原来的采购商的价格,供应商就会停止与原来采购商的合作关系,转而与其他采购商合作。而原材料采购商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在缺少供应商的情况下会形成原材料供应压力,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
3.生产过程中过分追求节约材料成本,过分调低库存量。材料成本占据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大部分比例,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材料进行适当的节约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近些年,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质量较差,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使产品的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工业企业在生产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库存量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使企业能够顺利生产。企业中会存在一定的产品库存。用于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也很多,而这些库存会占用企业一定的资金,如果原材料不能尽快生产为产成品,或者生产完的产品不能够及时销售就会造成产品积压,不能使企业资金流动。所以,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在库存中所积压的资金,而过分调低库存,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耽误生产,或者出现产品不能够及时供应导致信誉降低等情况。
4.企业会计成本和监控不够严格,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审核的过程。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大部分问题是发生在费用发生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花费的各项费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使企业的监管和审核机制流于形式,导致费用超出计划范围。此外,企业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合理费用支出和超额支出甚至是浪费的现象。企业的成本审核应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不能企业自己私自制定。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认识到企业进行成本审核时应执行的具体依据,导致企业对成本核算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的具体开支不够透明,使企业的成本开支过大,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效益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的成本核算过程。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方法落后、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的正确性还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三、改善成本核算和监控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成本监控体系。工业企业进行管理时,企业成本管理应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各部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并做好成本监管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这样会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忽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整个企业管理出现间隙,容易使企业的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受到影响。因此,企业管理时必须对各个部门出现的间隙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各个环节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地连接。
2.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企业的供应链条是指企业通过不断协调和管理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而优化和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和物流信息。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正确地掌握所需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将企业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进行销售,从而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企业的成本监控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所以,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应与相关的供应商进行及时的协调和沟通,从而不断优化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条。
3.引进物流金融,降低库存成本,构建企业文化。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的运营中,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有效运用,从而使包括存款、贷款、信托、抵押和贴现在内的一系列货币资金得到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强下游企业资金实力,并通过物流服务对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从而扩大自身的销售量。此外,企业在对库存进行管理时,可以实行以销定产的管理方式。库存的数量和品种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定。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话企业的库存减少,库存所占用的空间和企业用于库存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从而能够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意识和素质的整体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体现。制定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注入道德血液,为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保证,同时也为企业正确成本核算的实现提供保障。
4.选择合适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加强费用核算的监管机制。企业成本核算中包括品种法、分批发、定额法和分步法等多种核算方法。这些方法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其具备的优缺点也不同。所以在进行企业核算时,应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选出适合企业生产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应加强对费用发生过程中的审核机制,减少或避免超支和不必要的浪费。
四、结语
(一)完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
些弊端使得会计工作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无法体现出来。因此,要统一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集中管理,以便有效的化解与防范银行的风险问题。所谓集中管理,就是在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上,实施深程度的会计核算管理。其主要流程为:银行需要在总行对财务会计进行统一的核算,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设置多个负责处理会计信息数据的中心,一个中心的数据核算处理单位要负责多个基层数据核算处理单位。集中管理体制能够使商业银行实现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分离,使得银行总部制定的各项方针指标都能够直接进图基层核算单位,其管理的效力能够渗入到基层之中,保证各分行的会计核算工作都由总行统一管理。这种制度不仅能够防止会计信息、报表等会计数据被篡改,还能够对部分人为伪造的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治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这一制度将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进行了有效的统一,极大的提高了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加快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建设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模式也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首先,商业银行进行进行会计工作电算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速度,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管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降低银行的管理风险,提升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控制风险能力。其次,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利于银行实施集中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满足银行会计核算层次上的工作需要。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本投入,从而促进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数据真实与否的直接决定者,所以,要想改善会计工作的工作模式,就必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第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法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保证其工作的公正廉洁。第二,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做好会计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岗位培训班,全面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加强对会计工作主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同时,在选用会计主管时,不仅要考核其业务水平,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其责任心、道德素养以及个人品质进行严格考核,从而选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二、结论
摘要:我国的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环境会计不力的问题,应该从各个角度同时出发,立足企业自身,不断学习与创新,在西方先进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关键词:工业企业 绿色会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层的任何一项战略都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企业将战略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上来,尤其是一些工业企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欠缺的国家,环境治理一直比较落后,在工业企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污染、高成本的隐忧。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的兴起与发展为工业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从绿色会计发展的角度,讨论工业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运用绿色会计进行发展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绿色会计也被称作是环境会计,它是将环境科学、资源条件、统计分析和会计等多学科有机统一,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专业科学。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同于传统会计,而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的或者社会效益。
二、工业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行绿色会计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作为转型基础。工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同时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两者只有有效协调,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只有将周围环境和资源列入我国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2.绿色会计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污染性也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在当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应该为后代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看好企业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企业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1.指导方针不健全我国的环境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连接不完善。而且一些重点环节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现阶段还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政策,国家虽然支持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会计,但是没有完整的方针政策,企业不敢贸然采用,一旦实行,一方面是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没有系统的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指导,这使得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对绿色会计的重视还不够绿色会计或者说是环境会计,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绿色会计要求会计主体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但是我国的工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而且,我国企业的道德责任较差,没有意识到环境责任与企业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虽然2005年,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要求各省市要研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完善建议,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且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和环境核算,但是这是我国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大范围环境核算的活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工业企业对环境会计学科没有充分的重视。
3.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健全任何一个学科的实践都需要完整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持论据,绿色会计的实施同样如此。我国的学者引进绿色会计概念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理论细节问题做得还不够好。比如,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我国目前资源耗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成本相当大等问题。再者,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味的翻译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而且只注重绿色会计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没有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探讨,致使我国在推行绿色会计时缺乏有效地理论支持。
4.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缺陷我国的会计工作通常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规定和指导的,但是会计准则只涵盖了会计工作的问题,没有涉及到环境等专业会计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从颁布实施已经经历了二十年,在日益进步的今天,配套的相关法律没有进一步颁布实施,无疑为进行环境会计设置了障碍。
5.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综合了环境科学、会计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现阶段,工业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传统会计核算人员,专门从事环境会计的人才为数不多,企业也不愿意花费高额的成本进行培养。国家也没有专门定期的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的计划,这大大制约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脚步。
四、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的会计学者应该加大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绿色会计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但是学者应该秉承应有的学术风范对绿色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然后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且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做铺垫。
2.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的社会中去。这样一方面使会计人员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国家应该建立绿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培训,积极选拔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人才进行会计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设立等级考核制度,通过评定职称等方式增加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建立一支系统的绿色会计师队伍。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工业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制度下进行发展,绿色会计同样也应该在相关制度下进行建设和发展。财政部应该尽快推出绿色会计的相关准则和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使绿色会计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应该坚决落实制度和规定的实施。按照规定,上市的工业企业应该披露关于环境的会计信息,但是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披露。这样的现象应该坚决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增加监督治理环节,一定要让违法的成本大于获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4.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 加强监督职能目前我国的相关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职能上,并没有进行环境会计的审计,这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进行监督。我国应该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将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纳入审计的范围,加强外部监督治理,有效约束企业的经济活动,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此外,建立民间环境审计组织,配备环境审计人员,以利于做好环境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威,张英.浅谈绿色会计[j].地方财政研究,2008,(10)
[2]杜德春.对实施绿色会计的研究及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02)
[3]贾芬阁.浅析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时代金融,2007,(02)
[4]王泽淳.浅析企业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05)
1、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组织岗位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教材的建设也要同步,适用于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特色教材应该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的。编写的特色教以任务驱动为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选择的教材内容,也应当尽可能满足岗位需求和能力的形成。按活动项目进行教材的编排,每个活动项目对应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新的教材应该表现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学、做”巧妙融合的特点。让学生在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下产生求知欲,提高职业技能。
2、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加强职业技能训练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一方面要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训机会。首先,院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在校内建立仿真实训基地,并根据会计专业分别设置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创造高度逼真的职业环境。学生在此情境下,轮流担任不同角色,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角色替换扮演中,既明白了岗位所需要的具体技能,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实训经验,独立工作能力大大提升。第二,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毕竟是一种模仿,与真实的就业环境还有一定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将学生的实习基地逐步拓宽倒金融、服务、工业等各个领域。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了正确的工作过程,为今后从业做好充足准备。由此可见,建立实训基地能帮助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落实。
3、创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也是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举措。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改变过去讲授法为主的教学传统,工学结合模式倡导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问题引导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考核方面,传统教学以笔试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核的内容应该关注技能的掌握,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的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化,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4、加强教师在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学院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单位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开展与外校的合作,借鉴外校名师、专家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团队。加强政、校、企三方合作,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合作、学校的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更离不开三方的合作。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拓宽合作领域;企业也要从社会发展角度认识校企合作的意义,担负起自身在人才培养中所应担负的责任。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当把以企业为中心是作为准则,寻找互利互惠点,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学校可设立合作资金,支持合作开展。学校还要主动指出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如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来。在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中,还可以邀请企业的参与,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和选拔的机会,企业通过对学生实训课程表现的观察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从中为企业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这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施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支持,应加强三方合作。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