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5:03: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白芷的功效和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白芷、当归,茯苓、薏米等都是一些中药,它们对美容都具有良好的效果。白芷的主要功效是祛风湿,可以排血化脓,还可以生肌止痛。白芷在美容方面还可以美白、祛斑。白芷也可以和很多中药材或者是其他的养生产品使用,比如人参,蜂蜜,茯苓,薏米等。另外,白芷也是可以吃的,可以做很多药膳。
2、茯苓的功效
茯苓也有很多功效,可以利尿排湿,降胃酸,还具有抗菌作用和抗肿瘤作用,茯苓对消化系统也有很多作用,可以健脾胃;除此之外还可以宁心安神。茯苓除了可以用药,在生活中也可以食用,较常见的就是开胃汤,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是接受汉文化程度最高的金朝皇帝。他在即位后提倡儒术,尊崇孔子,进一步采用汉族礼仪服饰,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金章宗对汉文化十分推崇,擅长书画和诗词,而且对中医药也有浓厚的兴趣。一次,他在一本古籍中看到,“八白散”具有“令人肌滑,色好”的功效,便让金国皇宫中的嫔妃宫女使用“八白散”洗面。数个月后,这些嫔妃宫女都变得面白如玉,光彩照人。
金国宫女八白散的制法是: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子、白蒺藜、白芨各90克,白芷6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3个,绿豆少许。将皂角去皮籽,与其他药物一起研成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瓷坛中备用,可每日早晚取少许的此药粉调入温水中洗面。
在此方中,白芨、白芷均为美容要药。《药性论》中说,白芨具有滋养肌肤、袪除浊滞、治疗“面上斑疱”的功效。清代名医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指出,白芨“体质滑润,又极黏腻,可入于筋骨肌肤之中,能柔和滋养,与正气相调,使微邪自退也。”白芷气味芳香,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说,白芷能“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日华子本草》中说,白芷可“除面黯庇瘢”。白僵蚕与白附子都具有祛风化痰的功效。《名医别录》中说,白附子可“治百病,行药势”。白蒺藜与白茯苓都具有除斑的功效。牵牛花的种子分为黑、白两种,其中白色的叫做白牵牛子,也叫“白丑”。《本草正义》中说,白牵牛子“甚滑,通泄是其专长”。在治疗黑斑、雀斑、粉刺等气血受阻所致的疾病时,白牵牛子可起到很好的“通泄”作用,使积滞得以流通,使积浊得以排泄。此外,此药还具有润泽和保护肌肤的作用。白丁香具有化积消翳的作用。《日用本草》中说,白丁香能“去面部雀斑,粉刺”。皂角具有滑润皮肤的作用,绿豆具有爽利皮肤的作用。用上述药物配伍制成的金国宫女八白散,具有较好的养颜美白、保养肌肤、防治黄褐斑、雀斑、青春痘、面癣等面部疾病的作用。
今后,我们将分门别类逐渐向大家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碰得到的这些既是食品,又有一定医疗作用的食物。例如调味品类、蔬菜类、藻菌类、果品类、粮食类、家禽和水产等。每一类食物主要介绍它们的功效与主治,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自我保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丁香 丁香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干燥花蕾。丁香主要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亦有栽培。丁香也称“公丁香”,因此,既然有“公丁香”,自然也有“母丁香”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公丁香是在花蕾由绿刚刚转红时就采收,而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的果实,公丁香小(1~2厘米),母丁香大(2~2.5厘米)。二者除了大小不同,香气也有差别,公丁香的香气浓郁,而母丁香的香气较淡。丁香性辛温,具有“温中、暖肾、降逆”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疝气等。丁香含有较多的挥发油(丁香油)。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丁香的挥发油有抗溃疡和抑制胃肠的推动作用,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等。丁香的药用一般为2~5克,但是,对于阴虚内热、热病的患者则不适宜。
丁香在超市和一般市场都可以买到。作为调味品,我们大家可能都使用过丁香。如闻名遐迩的“十三香”,其中就有丁香。西式泡菜的制作中除了使用其他香料外,也要使用丁香。
母丁香又叫“鸡舌香”,其功效与丁香相似,但药效较丁香弱,也有温中散寒的功效,但是中医临床一般多以丁香入药。
2.八角茴香(大茴香)八角茴香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果实。八角茴香主要产于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均有出产。八角茴香也称“大茴香”、“大料”。八角茴香每年可以采收两次,8~9月间为主要采收期,第二年的2~3月采第二次。八角茴香通常由八个瓣组成(少数有6~13个瓣),味微甜,有特殊香气。以个大、色红、油多、香气浓者为好。八角茴香性辛温,味甘,具有“温阳、散寒、理气”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胃寒呕吐、疝气腹痛、肾虚腰痛、除干湿脚气等。八角茴香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脂肪油以及蛋白质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八角茴香的挥发油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可以缓解腹部疼痛,有祛痰作用;另外,其乙醇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八角茴香的药用一般为3~6克。阴虚火旺者要慎用,多服有可能加重病情。
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八角茴香,特别是有烹饪经验的人,他们可以用八角茴香调制出各种美味佳肴。
在使用八角茴香时,要注意一种同属植物莽草的果实,莽草的形状与八角茴香非常相似,极易混淆。莽草的果实有毒,不可误用。其主要区别是:莽草的果实比较小,每瓣的尖端向上弯曲呈鸟喙状,味苦,带有树胶样气味。
3.小茴香小茴香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小茴香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采收一般为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来,晒干后,打下果实。小茴香黄绿色或淡黄色,光滑无毛,果实极易分离成两个小分果,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五条隆起的纵向棱线。气味具有特异的芳香和甜香气,味微甜。小茴香性辛温,味甘,具有“温肾散寒、理气和胃”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寒疝疼痛、偏坠、胃寒呕吐、食少、脘腹胀痛等证。小茴香主要含有挥发油,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其挥发油有增进肠蠕动、排除肠道气体、减轻疼痛的作用。小茴香的用量为3~8克。阴虚火旺者慎用。
小茴香作为调料这里不用多说,但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刊印的《救荒本草》中记述了茴香的一种食用方法:取茴香嫩苗摘洗干净,水焯,用油、盐调味,“食味美香”。如大家有兴趣不妨试一试。
4.白芷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的干燥根。白芷产于东北地区及山东、河北等省,现各地有栽培。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河北等省,均为栽培。川白芷产于东北地区及山东、江苏、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在夏秋间叶黄时挖出根,并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或炕干;浙江地区习惯加石灰拌,放置一周后晒干或炕干。白芷和川白芷的根一般似胡罗卜状,长2~24厘米。杭白芷与上两种白芷的区别是根具四棱。白芷的香气浓烈,味辛苦。
白芷性温,味辛。具有“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眉棱骨痛、齿痛、寒湿带下以及疮疡肿痛等证。白芷主要含有挥发油和香豆素。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芷具有镇痛作用、解热作用、抗炎作用、对动物子宫的收缩有抑制作用。白芷的药用量为3~10克。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家家要吃粽子、熏艾、划龙船、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点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点上雄黄,可以避免“五毒”的侵害。还有的地方大人、小孩在端午节要戴上用五颜六色的线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香包”,这种“香包”由多种植物香料配成,里面就含有白芷。民间认为挂这种“香包”可以“避邪气”,这个“邪气”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一些季节性的传染病。而中医历来认为这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大多都具有这种作用。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了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药物的确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5.砂仁砂仁来源于姜科植物阳春砂及缩砂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主产于我国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地区亦产,多为栽培。缩砂产于越南、缅甸、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国。阳春砂在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带壳低温焙干。缩砂在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称为壳砂;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为砂仁。广东阳春地区产的砂仁个大饱满,品质最佳,奉为地道药材。砂仁气味芳香浓烈,味辛、微苦。进口者质效皆次于阳春砂。
砂仁性温,味辛,具有“行气化湿、健胃止呕、安胎”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因脾胃湿阻及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胎动不安等证。砂仁主要含有挥发油。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砂仁有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有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另外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砂仁的药用量为3~6克。入汤药一般要后下。
砂仁在药店、食品店和菜市场的干货调味品摊位都可以买得到。
6.草豆蔻草豆蔻来源于姜科植物草豆寇的干燥成熟种子团。草豆蔻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等地。草豆寇一般在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至九成干,剥去果皮,再继续将种子团晒干,或先将果实用沸水稍稍烫一下,晒至半干,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可。种子团近球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气香,味辛辣。草豆寇以种子饱满、气味浓者为佳。
草豆寇性温,味辛,具有“燥湿、温中、行气”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等证。草豆寇主要含有挥发油。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草豆寇有杀菌、止痛、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草豆寇的药用量为3~6克。入汤药一般要后下。
草豆寇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制作卤水时也经常使用草豆寇。
7.草果草果来源于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草果主要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一般为栽培。草果在10~11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即可。草果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顶端有一宿萼残基,基部留有果柄,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并有明显的纵沟。草果的种子破碎后有特殊的气味,味辛、辣。
草果性温,味辛,具有“燥湿、温中、截疟”的功效。中医临床用来治疗因寒湿阻滞脾胃引起的脘腹胀满、疼痛、吐泄以及疟疾等证。由于草果的辛香浓烈,因此,其燥湿散寒的作用较强。草果种子主要含有挥发油。草果的药用量为3~6克。
头发的水润诱惑草药UP!
为什么我的头发总是需要宽齿梳这样的搭档?为什么我的头发总是像干草一样毫无生机?其实,外养加内服的护发真功夫,中医还是很靠谱的!
推荐配方
60克,蔓荆子、侧柏叶、川芎、桑白皮、白芷、细辛、旱莲草各30克,将这八味草药一同捣成粗末,备用。每次用药60克,加水三大碗,煎至两大碗,去渣后用药水沐发,每日1次。不仅可以滋养头皮,更有生发的功效。
头发变水润――内调之方
头发也要泡泡澡
中药洗浴美发有一手,中草药里的有效成分能直接作用于皮肤组织和头发,可以最直接地达到美发保健、健发治疗的作用哦。另外,在用药的时候结合按摩,不仅促进头发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药物吸收。
白芷
水润理由:白芷具有祛风、活血、润肤、止痒之功效。如果你留心观察很多专门针对干性发质的滋润型中草药护发产品,就会在主要成分一栏中发现白芷的名字。它是一味名副其实的美丽中草药,因为它不仅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滋润头发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川芎
水润理由:川芎对于头发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效改善,全面营养。现代药理证明,川芎能扩大头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头发的营养,并使头发有良好的柔韧性和不易变脆的功能,且能延缓白发生长,保持头发光泽。
旱莲草
水润理由:顾名思义,旱莲草就是能将旱掉的莲花都变得很水润的草药,神奇吧!旱莲草在中医美容古方中使用频率极高,并认为是滋润毛发的重要药品之一。现代研究发现,旱莲草之所以具有美发的功效,要归功于其中所含有的挥发油、鞣质、皂甙及维生素A等成分。不仅是头发,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眉毛或是睫毛长得不够长,不够密,用它所煮过的药水涂抹,也一样会有效果哦!
丹参
水润理由丹参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淤。由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铜、铁等,能促进毛发黑色素的生成,亦能改善因微量元素缺乏而造成的头发干燥。
黄芪
水润理由:含有多种氨基酸、甜菜碱、叶酸、生物碱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头皮营养、防止黄发的功效。
当归
水润理由:有行血、止痛、润肤之功效。能扩张头皮及皮肤的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抗维生素E缺乏,如用当归提取物制成的当归洗发剂能防止脱发,滋润皮肤及毛发,并使头发乌黑发亮,还能防止黄发和白发。
原料:白萝卜1个,大枣若干,生姜、蜂蜜适量。
做法:白萝、生姜洗净晾干,切成薄片待用。将白萝卜、生姜、大枣置锅内,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去渣留汤。候温加入蜂蜜搅匀,趁热饮。
功效:辛温解表,止咳化痰,可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咳嗽、鼻流清涕。川芎白芷炖鱼头祛风散寒
原料:鳙鱼(黑鲢、花鲢)头1个,川芎、白芷各6克,葱10克,胡椒粉3克,生姜5克,鸡精适量。
做法:鳙鱼头去鳃,洗净。将洗净的鳙鱼头同川芎、白芷、葱、胡椒粉、生姜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加入适量料酒、鸡精、盐,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加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头风、牙龈肿痛等。
注意:川芎、白芷为辛温性烈之品,易伤阴助热,且气味浓烈难于食用,须控制用量。姜葱豆豉豆腐汤散寒开痰
原料:淡豆豉15克,豆腐1块,北黄芪5钱,白术15克,西洋参12克,葱、生姜适量。
中药内服斑点消――疏肝解郁祛淤汤
一些脸上有斑的人士,特别是女性,如有黄褐斑、妊娠斑,可以选择疏肝解郁祛淤汤,因为这类人大都属于肝气郁滞、痰淤积滞之证。选用的药物有当归、白藓皮、白蒺藜各20克,煎煮后服用。建议在服用前,咨询一下中医皮肤科专家,对症后可以用这3味药坚持服用2个月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
点评: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使皮肤细嫩。白藓皮具有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白蒺藜具有祛风疏肝、行气活血的功效。三者同用,肝气疏、痰淤除、气血调,故能悦气色。其中,白藓皮这味药性偏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补血养血调气色――自制药膜美皮肤
皮肤黯黄,大都属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证。可用白茯苓、白术、白芷自制面膜。一般是白茯苓30克,白术、白芷各15克先打成粉,然后取适量药粉和水调匀,敷在脸上。每周2~3次,坚持敷用一段时间,可见效。
点评:白茯苓具有祛斑、祛痘和美白滋润肌肤等功效,还可以扩张血管。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强,气血充盈,皮肤自然变红润。白芷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现代医学发现,白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三者同用,则脾胃调,气血盛,故能关肌肤。
喝茶养出好气色――雪莲枸杞红花饮
宫寒的女性、怕冷的人,大都阳气不足,因而不能温通经脉,气血不畅,表现在皮肤上则出现肤色不泽的现象。对此,可以尝试喝一点雪莲枸杞红花饮,用天山雪莲粉5克、枸杞10克、红花3克泡水喝。
点评:天山雪莲性温,有除寒、祛风湿、通经活血、温肾助阳的功效。枸杞有养肝、滋肾、润肺的作用。红花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三者同用,阳气盛,气血通,自然气色佳。但该茶饮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服用。
我患支气管哮喘多年,近日我母亲给我说了一个土方子:仙人掌去皮刺,蘸蜂蜜适量熬服,每日1次,每次服20~40克,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请专家看看,这个方子究竟有没有效果?
山西太原 龙仕绪
仙人掌的根及茎可食用,也能入药。中医认为,仙人掌性味苦寒,主要有行气活血、消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它“为健脾滋养强壮剂”,有健脾、镇咳、安神之效,可用于治疗胃痛、痞积腹痛、急性菌痢、痔疮出血、支气管哮喘、心悸失眠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人掌有抑菌、抗病毒、降糖、抗癌等功效,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临床证实,仙人掌制作糖浆还能治感冒、咳嗽,对呼吸道感染也有良效。支气管哮喘多属本虚标实,蜂蜜可补肺润燥,还能抗炎、镇静,治标又固本,有助缓解喘咳症状。二味合用,具有润燥解毒、止嗽平喘之功效,支气管哮喘或属热证者,服食本方效果较佳。热性喘咳表现:症见喘息痰鸣,不能平卧,咯吐黄稠痰,口干舌红,脉滑数等。若是寒性哮喘,脾肺虚寒、畏寒便溏者,不宜选用。
(提示:上方也可当代茶饮。方法:鲜仙人掌60克去皮、刺,切细置保温杯中,加沸水适量,盖焖15分钟,取液调入蜂蜜20克,顿服或分2次服。症状消失后应停服。)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白芷治消化性溃疡
我爱人有消化性溃疡,去看中医后开了一方子:白芷、白芍、白及各10~30克,白蔻仁6~12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试用后觉得还是有效果。
江苏苏州 金思含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病因复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饮食不节是本病的常见诱因。
上方中,白芷性温味辛,主要有发表祛风、消肿止痛功效,多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白芷又能温胃化浊、祛淤生肌,也常用于治胃痛。药理研究表明,白芷有抗炎、镇痛、止血作用。白芍味苦酸,性凉,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作用,擅治各类疼痛;白及味苦涩,性微寒,其功效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临床证明白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促进溃疡愈合有良效;白蔻仁(白豆蔻)性温味辛,芳香行散,升中有降,既可行气化湿,又能温中止呕,善治脘腹胀痛、饮食不消、呕逆等,还有抑菌、促进胃液分泌作用。四味相伍,寒温并用,能起到和胃止呕、散积止痛、消炎止血之功效。由此可见,本方对消化性溃疡(或胃溃疡出血)、慢性胃炎均有一定疗效,尤其对病属虚寒者疗效更佳。其表现主要是:胃脘隐痛、呕吐清水、喜按喜热饮、舌淡苔白、脉沉或迟。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桑枝桂枝药酒治肩周炎
我患肩周炎很多年了,痛得难受,有人给我推荐了一个药酒方子:取桑枝、桂枝各15克,泡在500毫升的优质白酒中(38度即可),封口后置于阴凉处,每日摇晃3~5遍。7日后即可饮用。每次取泡好的药酒10~15毫升佐餐饮用,每日1~2次。请问这个到底有效果吗?
湖北襄樊 罗 灿
肩周炎,又名“五十肩”、冻结肩等,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中医学认为本病为肩部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属“痹证”范畴。
中医认为,桑枝性平味苦,入肝经,有祛风通络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本草撮要》云:“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桂枝性温,主要有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等功效,对寒湿性风湿痹痛效果佳。桑枝、桂枝是常用“对药”,合用能增强温阳通络之功,使止痛效果倍显。药理研究表明:桑枝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能提高人体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桂枝有抗炎、镇痛、抗菌、扩张血管功效;白酒可溶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酒本身能温经散寒、通络活血,也是一味药引,可引药性直达病灶。用白酒泡桑枝、桂枝,适量饮服,可以起到温经活血、祛风止痛作用,对治疗肩周炎当有较佳的疗效。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美尼尔氏综合征验方
旋覆花12克,枳实、竹茹、清夏、陈皮、天麻各10克,茯苓、枣仁各15克,炙甘草6克,代赭石、泽泻、白术、生龙牡、石决明各3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河北定州 曹祖兴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本病多与风邪犯肝、痰湿内阻等密切相关。中医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之说。上方实为旋覆代赭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加减方。前者重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后者则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为主。
方中旋覆花下气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代赭石能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为臣药。佐以清半夏、陈皮可祛痰散结、降逆和胃;枳实破滞、化痰散痞;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竹茹可清热化痰,防清肺金之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另配白术可燥湿化痰,兼能健脾益气;炙甘草、大枣可甘温益气、健运脾土,有助气化而痰饮不生。晕常因内风(肝风)而起,用天麻意在平熄内风;加生龙牡(龙骨、牡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有助防肝阳上亢、头目眩晕;枣仁宁心安神、养肝。诸味合用,能共奏降逆化痰、健脾燥湿、平肝熄风之功效。本方治眩晕(美尼尔氏病),当是对症之方。
已有大量临床证实,旋覆代赭汤常用于治疗眩晕的基础方,其疗效可靠且显著。对痰湿内阻、风痰(痰扰肝经)所致的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也是对症之方。二方合用基础上加减,对风邪犯肝、痰湿内阻引起的眩晕症,当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辛温解表药 药物 原理
防 风
防风秉辛温而祛风散寒,又能胜湿止痛。每多用于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
防风入肝经,祛风解痉,常用于肝风内动或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还可用于木郁侮土而致腹痛、腹泻。
防风尚有治疗肠风便血的特殊之功。如反复发作而日久不愈,前人的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在所施之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良好的效果。
【功效比较】 防风解表祛风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而荆芥祛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故临床上常荆防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入煎剂、酒剂或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主要用于外风,凡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白 芷
白芷又以芳香燥烈之性而祛风除湿止痒。可用治寒湿带下及风湿瘙痒等证。
白芷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故常用治疮疡肿痛,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且能生肌长肉而祛腐生新。
【功效比较】 白芷与细辛均能止牙痛,但细辛偏于齿髓疼痛或夜间牙痛;白芷则偏治齿龈连面颊肿痛的牙疼。
用量:3-10克。
使用注意: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痈疽已溃者也宜适量,以免伤气血。
紫 苏
紫苏气味芳香辟秽,行气宽中,和胃止呕,解鱼蟹之毒。常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病,又可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呕泻等。
本品分苏叶(用于解表散寒)、苏梗(行气宽中),紫苏为梗叶具用(和胃止呕),苏子则另有章节。
用量用法:5-10克。不宜久煎。
附 药:苏梗
为紫苏之梗。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腹胁胀痛等。用量5-10克。不宜久煎。
羌 活
羌活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故能治太阳经头痛。亦常为其引经药。
羌活以其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功,多用于风湿相搏而致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有良好的效果。尤以上半身疼痛最为适宜。
【功效比较】 羌活与独活虽同为治风湿证,但羌活偏于上半身之风湿,善治脊、项、背、头部的疼痛;而独活偏于下半身之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
羌活与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羌活善治头项脊背部之风寒;桂枝善祛肩、臂、手(指)部的风寒。
用量:3-10克。
使用注意:羌活辛温燥烈,因血虚而致的身痛慎用。
藁 本
藁本以其辛温之性,能解表而散寒邪,入太阳经而又会督脉,上达巅顶,又有止痛之功。故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巅顶痛或痛连齿颊及偏头痛等。又常为巅顶部疾病之引经药。
藁本能祛风胜湿,督脉经又与肾经相连,故又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如腰痛或肢节痛等。
【功效比较】 藁本散督脉经风寒,善治巅顶痛;白芷散阳明阴经风寒,善治前额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川芎搜少阳经风邪、解少阳经之邪,善治两侧头痛。
用量:2-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凡血虚头痛及热证均忌用。
葱白
玉兰花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鼻功效,可用于头痛、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痛、镇静作用,并能收缩鼻肉黏膜血管。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均有收缩子宫及降血压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玉兰花开放时溢发出如惠兰样的幽香,可供食用。一般于一二月采花蕾(编者注:玉兰花蕾中药名叫辛夷,为治鼻炎要药),花开后采花,鲜用或晒干用。将新鲜花瓣洗干净后,用面粉、白糖和水调成面糊油煎,即成香脆可口的玉兰饼,此外,还可入肴做菜制汤,味醇厚,花香浓,持久而不散失,亦能腌制糖渍。
现选几款玉兰花食疗的制作方法,供大家选用。
玉兰鱼球 白玉兰花15朵,青鱼肉200克,鸡蛋5只,精盐、味精、黄酒、葱花、生姜末、麻油、精制植物油各适量。先将青鱼肉洗净切碎,玉兰花洗净切成丝,与黄酒、葱花、生姜末拌匀成馅。取鸡蛋清调匀,并加少许麻油、味精、精盐。将鱼肉泥制成小球状,放入鸡蛋清中蘸匀,装盘。另取玉兰花瓣数片,围绕盘子四周分散,上笼蒸熟即成。
这道菜的特点是鱼香花鲜,具有滋阴健脾、祛风宣肺功效。
玉兰花炖猪脑 白玉兰花10克,猪脑2个,川芎、白芷各5克,生姜1克,麻油、精盐、味精各适量。先将猪脑剔去红筋,清水洗净备用。把玉兰花、川芎、白芷去杂洗净,放入纱布袋里扎紧。将生姜去皮洗净切成片。煮锅洗净,猪脑和布袋一同入锅,加入清水,盖上锅盖,置于旺火上煮沸后改用小火炖1小时左右,去布袋,加入麻油、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这道菜的特点是鲜嫩芳香,具有通窍补脑、祛风止痛功效。
玉兰片熘鸡片 白玉兰花8克,鸡脯肉250克,精制植物油、精盐、味精、黄酒、鲜汤、生姜末、葱花、湿淀粉、鸡蛋清、胡椒粉各适量。先将玉兰花摘瓣洗净,把鸡脯肉去筋切成薄片放碗内,加少许精盐、黄酒、鸡蛋清、湿淀粉,拌匀上浆。将鲜汤、味精、精盐、黄酒、胡椒粉、湿淀粉放碗内兑成芡汁。炒锅烧热,放油烧至四成热,下鸡片滑透,捞出沥油。锅内留底油,投入葱花、生姜末,煸炒熟后,倒进鸡片、玉兰花瓣、兑好的芡汁,翻炒几下装入盘内即成。
这道菜的特点是色泽乳白、花香醇美、鸡片滑嫩,具有补气益血、补精益髓、宣肺通鼻功效。
玉兰花爆肉丝 鲜白玉兰花5朵,猪里脊肉250克,精制植物油、精盐、黄酒、味精、胡椒粉、鸡蛋清、湿淀粉、鲜汤、葱丝、生姜丝各适量。先将鲜玉兰花洗净,切成丝放在盘内。将猪里脊肉切成长4厘米的丝,放入碗内,加精盐、味精、黄酒、鸡蛋清、湿淀粉拌匀上浆。将鲜汤、味精、精盐、黄酒、胡椒粉、湿淀粉放碗内调成芡汁。炒锅上火,放油烧至四成热,下入肉丝滑透,捞出沥油。锅内留底油,投入葱、生姜丝,煸炒熟后放入肉丝,兑好芡汁,翻炒均匀,淋上热油,盛装盘内,撒上玉兰花丝即成。
这道菜的特点是花香色白、味鲜滑嫩,具有滋阴润燥、补肾养胃、散寒宣肺功效。
玉兰花黑鱼汤 白玉兰花3朵,鲜黑鱼1尾(重约500克),精盐、黄酒、味精、胡椒粉、葱段、生姜片、精制植物油、鸡油、鲜汤各适量。先将白玉兰花洗净,切成丝,放装盘内。鲜黑鱼去鳞、鰓,掏出内脏洗净,在鱼身两侧各剁直刀(刀距1.5厘米),放入盘内。炒锅上火烧热,加水烧沸,下黑鱼烧沸,捞出放清水盆内,轻轻将鱼皮去掉。炒锅上火,放油烧热,下入葱段、生姜片,煸炒透,下黑鱼煎炸,加入鲜汤、黄酒、精盐、味精、胡椒粉,烧沸后捞出葱段、生姜片,撇去浮沫,连汤带鱼倒入大汤碗内,撒上玉兰花,淋上鸡油即成。
这道菜的特点是鱼肉鲜嫩、味浓可口,具有补心养阴、渗湿解毒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