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10:55: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车间副主任竞聘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观念和行为上,通过岗位调整、资源优化配置,以新的理念,让职工理解,岗位撤并和人员精简,提倡一岗多职、一专多能,不是单纯地多干事,而是为在新的机制环境中,更漂亮地干工作,以实现职业生涯价值的最优化,达到企业兴盛与员工利益的有机统一。并经由观念的整合达到行为的整合,有效地体现出团队和个人务实求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操作层面上,按公司“三定”工作的部署和实施框架,优化配置公司办、企管办、档案室和计算机室等的资源,整合其职能,调整岗位、细化定员,优化管理及工作流程;以精干、高效的追求,创新工作机制。
�� 安排和衔接好公务/交通用车管理的新职能。
��(三)侧重和着力点,整合计算机室、档案室等的管理资源,设置新的岗位并搭建信息化管理运作的平台。以此为契机,优化部门的管理及工作流程。
�� 着眼决策层/管理层次/执行层之间,信息的流畅和传递、反馈,为公司领导决策及企业管理的运作,做好相关工作和服务。
� (四)中近期目标,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与有关部门相配合,以较经济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局域网,使之更有效运行;考虑建立公司的mis(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经营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的工作机制。如此,可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实施生产/制造计算机集控不现实,甚至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投入都较大),有效改变公司现存的各专业管理“孤岛信息”的状况,以信息的集成与管理,信息流的通畅和应用,更优地服务于经营管理。为公司管理流程的优化创造条件,为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对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的响应速度做好服务。
��4、 充分发挥本部门的协调作用
��在公司新的管理体系运作的环境中,在公司经理班子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拓进取,充分发挥本部门特有的组织协调的作用和服务职能,并组织和协调好公司主要工作部署的执行。
年内,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调配合各部门、车间,抓实抓好“三定”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
��(二)薪酬制度改革和相应激励机制的建构的工作;
��(三)协调和配合做好规章制度的完善、修订的工作;
��(四)着眼增强管理层/执行层的执行力,做好相关工作;
��(五)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和利废产品新一届认定的工作;
��(六)清洁生产实施,抓紧制订其方案;并配iso14001/ohsas18001的实施,协同有关部门和车间,保证整体工作落实到位。
更多关于行政管理部门经理竞聘报告范文的文章 >>
竞选科室主任的上岗演讲
竞选优秀班干部的演讲稿
竞选大学学生会主席演讲稿
竞聘保安队长演讲稿
竞聘银行后勤副主任的演讲稿
大学生组织委员竞选演讲稿
竞选银行主任演讲稿
曾经,许多年轻人都抱怨公务员难考、机关难进――为了竞争那区区几十个、十几个职位,千军万马进考场的景观,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但如今,有人又在抱怨,说国企的门槛也高了,而且高得吓人。
以大型国企东风汽车公司为例。2014年,公司招收了300余名大学毕业生。而这300名幸运儿是从6万多名前来公司应聘的优秀毕业生中艰难胜出的。300与60000――这两个数字背后,凸显出的是竞争之烈,是国企门槛之高。其艰难程度,即与公务员考试相较,似乎也不遑多让!
或许,有人会以为进入东风汽车公司的高门槛是缘于公司在中国汽车行业前五强的地位和影响力,缘于公司“中国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雇主”、“201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的荣誉和口碑,还有公司为年轻人成长成才所提供的优越平台。但事实绝非仅限于此。“如今,但凡是国企,无论规模大小,有一个算一个,对所有应届求职者都设置了前所未有的高门槛。我估计,这样的状况还会持续下去。”在陕西宝鸡一家国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孙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至于其中的原因,当然来自过去两年间中国的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生存挑战,特别是持续放缓的国内国际经济增长、一再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和愈益低迷的融资环境,都给国有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去年的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国企改革成为此次会议的热点议题之一。在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国企与民企在同一平台上共同竞争。实行市场化经营,也意味着政企的进一步分离;地方政府对国企的政策性优惠,必将大幅度减少,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减少的行政审批和政策枷锁,不断警醒着国企必须放弃扩大生产、一味追求规模效应的老路,转向以盈利为目的、提高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的新思路。而要达成这一目标,人的因素当然是第一位的。曾经,许多国企在招人和进人上是粗放式的,对他们来说,即使进的人不是人才,甚至是庸才,也不会对企业造成什么伤筋动骨的影响,因为国企的庞大规模和国家给予国企的政策性优惠,可以很轻易地消化掉。但是现在不行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企们知道,自己不能再养闲人,也养不起闲人了。为了让企业能在市场潮头屹立不倒,他们必须保证进入公司的新人必须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帮助的人才。于是,在人潮涌动的毕业季,一家家国企开始对应聘者们千挑万选,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
也因此,国企门槛的不断增加,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对于那些在千军万马中侥幸突围的毕业生来说,通过招聘的第一道关口,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尘埃落定。还以东风汽车公司2014年招聘为例。300名新人首先要经过两天的集中拓展训练,然后是为期10天的集中授课,内容从东风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到产品及工艺,再到基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强化,人事、财务等相关制度的学习。随后是两个月时间的工厂实习,新人会被分派到相应车间岗位去实地锻炼,了解全流程的汽车生产工艺。其中,最苦的是和工人们一起顶岗干活。有些自视甚高的新人,心理会产生失落感,也会有各种抱怨。紧随工厂实习之后,新人们下到各专营店,在售前、售后环节分别实习一周,结束后要以“我为客户做什么”为主题,完成专营店实习改善报告。每一个新人只有在认真完成所有的环节、并经评审合格之后,才算真正成为公司的一员。如果无法通过任何一个环节,其结果――你懂的!
二、前景与机遇
虽然,进入国企的门槛高了,但与此同时,许多国企都在竞相投入资源,搭建平台,为新入职的年轻人提供成长成才的条件。也就是说,摆在每一个进入企业新员工面前的,是他们此前或许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发展机遇。
中国航天集团四十一所,是国内鼎鼎大名的火箭发动机研发专业所,曾在中国载人航天、新型探空火箭等领域有过出色表现。其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在专业上的影响力,让其成为无数名校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地方。竞争的激烈是自然的。而一旦成为四十一所的员工,也就被纳入了四十一所的“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推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基本思路是根据专业技术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素质,将职工划分为三个层级,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计划和措施,并投入相应资源,支持职工能力拓展。其第一个层级是领军人才,主要包括国家/省部级专家和型号两总。第二个层级是技术骨干,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主任设计师。第三个层级是其他设计人员,主要包括副主任及以下人员和新入所员工。“竞聘是人才培养和人才配置的有效方式。为增强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我们所积极推行重要技术岗位的公开竞聘。近两年先后实施了副主任设计师和主任设计师的竞聘,目前已有多人首次走上副主任和主任设计师岗位。” 四十一所党委副书记刘伟凯说。“当然,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多的是针对年轻人的成长而设计的。有一个西北工大的毕业生,刚进所时就得到了一个机遇,参加一个重点型号的设计攻关,因为成绩突出,进步很快。短短几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是一个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了。可以说,在我们所人才培养计划的框架内,每一个年轻人都会得到相同的提升平台和发展机遇。只要他们勤奋踏实,尽心尽力,他们就会拥有光明的前景!”刘伟凯又说。
与中国航天集团四十一所“人才培养计划”类似,哈尔滨铁路局团委也推出了自己的“青工提素培养”总体方案。这一方案背后,是2013年中国铁路实现了政企分开,全方位走向了市场。“改革将铁路局作为市场主体推向前台,在新形势下铁路企业应如何激发自身活力,做到既发挥传统竞争优势,又能顺势而为,及时转变经营思路,在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运输组织、企业管控等方面提前谋划,包括人才的储备,都成为迫切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哈局的青年在想什么?对企业的改革怎么看?如何能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如何为青年在学习交流、自我完善、成长成才上搭建渠道和平台?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推出了‘哈局青工提素培养’总体方案。” 哈尔滨铁路局团委书记孙立介绍说。
“提素培养”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全面提高青年职工的文化素养和企业的文化底蕴;二是通过开设“青年管理论坛”,为青年搭建展示自我的渠道和平台;三是通过“建设哈局中高层青年后备管理人才梯队”,初步构建哈局管理人员的梯次格局,为改革做好人才储备。而以上三个项目是相互交叉且呈螺旋递进的关系,即每一个项目中发掘的优秀人才都将推荐并纳入到下一个项目板块中,最终将为路局培养并择优推荐一批禁得住考验、可堪重任的青年才俊,作为路局管理队伍的后备军。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利用式创新
0引言
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智力资本的各个成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非常重要[1]。这些知识资产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企业既需要通过探索式创新获取新知识、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的细分市场;也需要通过利用式创新整合既有知识、拓展既有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为既有细分市场中的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凡的角色,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并未得到充分的解释[3]。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和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利用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特征。最后,我们指出在同一个行业内,存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合支持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本文主要贡献是建立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联系。
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1.1利用式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发现和利用机会来创造新产品、服务和工作方法。[4]知识帮助企业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从而实现这些目标。创新的过程就是追求和利用新的、独特知识的过程。
本文定义利用式创新为一种小幅度的、渐进式的创新行为,其目的是对现状进行改进。[5]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改良现有的产品设计、拓宽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扩张和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提高现有分销渠道的效率、为现有的顾客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利用式创新以企业既有的知识基础为依托,依靠有限的、局部和深度的知识搜寻或重复的知识联合机制,强调对既有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强化和改进,以获取与企业现有知识领域有关的解决方案。
1.2智力资本与利用式创新
智力资本是企业用于实现竞争优势的知识存量的总和。[7]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分别代表通过个人、个人之间关系以及组织本身积累和分布的独特知识存量。智力资本各个成分在新知识获取、共享和整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智力资本,包括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8]。
专才通常拥有较深奥的、局部的、内嵌的和投资于特殊领域的知识。专才型人力资本体现了某一职能范围内特有的知识或思想世界(如信息处理、解释体系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所以它在获取和吸收新的、深奥的和小范围的知识更有效率,因此,它与利用式创新联系更紧密。Dougherty注意到专才型人力资本往往导致职能偏见,降低员工交换和联合新知识的动机和能力。[9]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专才型人力资本较少关注探索式创新,而强调利用式创新。
Kang提出了两类重要的社会资本:创业型和合作型,分别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关[10]。合作型社会资本用新方法提炼和联合既有知识存量,这些知识分布在不同的员工群体。基本上,合作型社会资本联合和调动不同来源的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促使新知识的产生。知识流量活动得到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之辅助。结构维度的社会资本使员工常常与其它员工交互作用,有利于交换知识从而产生新知识和观念。情感维度的结构资本在即使没有直接的个人关系情况下,员工群体之间具有普遍的信任(基于互惠的信任),也可能共享个人知识。这样有利于联合和提炼企业内外既有的员工知识。就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而言,一旦员工群体掌握事物契合的原理,他们更能利用现有知识。总而言之,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助于员工提炼和重组既有知识,推动企业的利用式创新。
机械式组织资本包括标准化的流程、结构、详细的程序和注重遵守规则的文化,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提高协调效率为核心。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标准化的流程获取和制度化组织程序内的知识,为组织员工提供一个相互借鉴的统一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看问题的态度逐渐一致,降低解释和理解企业问题发生讨论的数量。Katila and Ahuja指出,当积累的知识嵌入在机械式结构中时,一般被认为更可靠、精确和合法,组织在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之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1]。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创新局限于提炼和改进现有知识(如利用式创新)。
1.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开发
企业使用“工作或职能为基础”的措施开发专才型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机械型工作设计、人与职位匹配的招聘和选拔、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1)机械型工作设计方法强调找到一种能够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的最简单方式来构建工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通常包括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人专业知识利用的效率。也就是说,让工作变得尽量简单,从而使任何人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它。这种方法强调按照任何专门化,技能简单化以及重复性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工作设计。(2)人与职位匹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人与职位匹配是指招聘和配置尽可能地使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达成匹配。(3)培训是指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过程,它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培训是良好管理的特征,也是管理人员常常忽视的一项任务。具备良好素质的员工并不能保证他们成功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必须了解管理者想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希望他们如何做。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就会以为他们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管理者希望的方式去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者他们会随意行事,最糟糕的情况是完全没有生产力。
合作型社会资本包括强、密集的联系,基于组织成员关系和准则的制度化信任,共同元件知识。而在主要部门的劳动者,包括拥有技能的蓝领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其雇佣和工资并不直接受外部劳动市场的影响,而是由企业按照内部的规定和惯例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与外部劳动市场相对隔离的内部劳动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 。它由一个雇主和一群雇员组成,雇主主要依靠隐含契约来解决员工的雇佣和报酬,既不固定雇佣期限,也不按员工在既定时点的产出或业绩支付报酬,而是让员工明确知道,如果他们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将会得到长期雇佣、提升工资和职位以及得到奖金和福利等。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关系系统有助于开发合作型社会资本,有如下特征: (1)长期雇佣;(2)内部晋升;(3)社会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已经积累了组织活动因果关系的较完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必须确保员工遵守工作标准,提高行为的可预测性。相应地,绩效控制系统的目标是避免错误,要求按照工作要求行事,从而有效地推动和实施机械式组织资本。这样的人力资源措施有基于行为的评价和报酬系统,具体的行为评价系统(行为观察量表)和从上到下绩效评价。基于行为的绩效控制系统是一种试图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绩效管理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利用各种技术来对这些行为加以界定,然后要求管理者对于员工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来了这些行为作出评价。
2案例研究方法
2.1 案例选择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就像做了多个实验,这种设计能对相同的逻辑过程进行重复,每个案例都可以验证从其他案例得出的结论[12]。根据Eisenhardt(1989)等案例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在选择案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本研究把案例限定在制造企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变异(extraneous varia-tion)(Eisenhardt,198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服务行业企业与制造行业企业的差异;其次,所选取的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水泥制造、化工等(见表1),分别是制造业中的不同产业,案例企业有一定的行业分散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企业的代表性;第三,选取的案例企业成立并投入生产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表征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企业创新与绩效的数据能够得到;第四,选择3个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企业的代表性,而不是随机的选择案例。根据Eisenhardt(1989)的建议,随机选择案例,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可取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而且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极端案例。
表1 案例研究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行业
化工
化工
化工
主要产品
水泥
钛白粉
电解锰
成立时间
1981
1989
1999
员工人数
7414
700
700
总资产
66.3亿
2.1亿
1.3亿
所在地区
河南
湖南
重庆
所有制形式
国有控股
国有控股
民营
2.2 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问题的要求,本研究采取了以二手资料收集为主,辅助以一手资料收集的方法。
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聚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利用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针对3家公司的下述信息,包括:(1)直接从企业获得的材料,如企业宣传册和企业介绍;(2)各公司的官方网站中发表的有关企业战略的陈述;(3)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含有企业摘要求访谈人员及时记下所有当时有印象的东西,并在24小时内对访谈的记录进行整理。被访谈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任职时间都在3年以上,这保证被访谈人员能了解企业全面情况。每个访谈平均持续2小时,与有的被访谈人员访谈超过一次,访谈后,研究人员还用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与被访谈人员进行沟通,对有些所需信息进行补充。所有的访谈在2009年中的4个月中完成,对每个企业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归档整理,包括访谈记录、公司介绍、产品宣传手册、年度报告、网上公开资料信息等。
表2 案例研究企业的资料来源
访谈
文档资料
现场观察
企业JD水泥
网站资料、考察报告
企业HY钛白粉
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企业战略规划等
会议、车间
企业TX电解锰
董事长、人力资源部长、分公司经理
股东大会报告,承包责任书等
会议、车间
2.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的核心(Eisenhardt,1989)。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Strauss,1987)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码。首先,按Yin(2003)的建议,按理论模型把数据编码成几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然后,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上述范畴的子类别进行编码,例如创新战略的子类别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改进、供应效率、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如果从不同的数据源得来的数据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与被访谈人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确认与修改。总体来说,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在此,本文将陈述案例研究的最后结果,结合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用定性的数据度量变量,并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利用式创新
表3 案例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利用式创新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目标
差异化
规模和成本
规模和成本
改进产品设计
1999-2001年间,完成了两条生产线的篦冷机改造,产量由4200吨到4800吨,降低能耗5%。2004年以来,调整工艺,增加可用煤数量,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及组发电,降低生产成本。
促镐铝包膜钛白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采取大化合桶、大压滤机、大电解槽生产工艺和组装式隔膜架技术,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丰富产品线
通过水泥磨混合材计量系统改造、矿渣烘干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改变了十几年只能生产单一品种的局面。
TYR272钛白粉、TYR231钛白粉拓宽钛白粉应用领域,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1999—2009,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展到锰锭、碳酸锰矿石、极板包装厂产阳极板,阴极板等多个产品。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优化销售布局、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环渤海销售网络。实施销地产、产地销战略。增大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储运能力。
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建立办事处。
重点向优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倾斜,国内市场巩固了如宝钢,海外客户如日本新日铁、JFE、英国米塔尔钢铁、韩国浦项、北欧钢铁、美国工商五金等知名跨国企业。
为顾客提供服务
服务理念——为你做的多一点,细一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服务承诺: 及时高效,以诚取信,对用户反映的问题,承诺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及时供货。
按时交货,增加了锰锭、锰粉销售量,也满足了客户对锰替代产品的不同需求。
3.2 智力资本
本研究从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机械型组织资本等三个维度对案例企业支持利用式创新的智力资本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表4所示,根据上文对专才型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依据案例企业的员工教育程度和技术职称/登记构成来衡量专才型人力资本。对于合作型社会资本,本研究采用Nahapiet 和Ghoshal (1998) 的观点,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方面来测量社会资本。对于机械型组织资本,本研究依据案例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和制度化来衡量。
表4 案例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
智力资本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Y电解锰
专才型人力资本
拥有大量的技能熟练的员工,1011人有技术职称,占员工总数的18%。
拥有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占在册员工人数的7%。
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仅5人。
合作型社会资本
直线职能制与控制公司制。员工之间互动多,员工之间经常开展技术竞赛和劳动竞赛。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
直线职能制结构。部门内员工互动一般,主要是通过班组会议来进行员工活动。只有年度目标,没有长远的目标,共同口号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直线职能制结构。员工的交流多。公司每年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召开股东大会、举办职工运动会。
“人争奉献、事创一流”为中心的劳模文化。
机械型组织资本
引进了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公司制订了通用类管理制度和专业类管理制度。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窑外分解烧制成新工艺。生产工艺达到世界水准。制定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财务部门实行信息化管理,生产部门靠手工记录生产数据。公司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钛白粉生产技术与同行业企业差异不大,工艺类似。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加强。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无假底等大量先进技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IS09001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ISO14001.。
3.3 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类型
表5是以Baron和Burton(1999)[13]的类型学为基础,以案例企业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表现所展示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初步分类。透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官僚型的系统,无论是企业JD水泥还是企业HY钛白粉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都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而企业TX电解锰更重视直接命令,一些人事和技改方面的决策没有高层的同意,二、三级公司无法实施。此外,在招聘、绩效管理和薪酬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国有企业的员工绩效和薪酬和晋升相关,而民营企业的员工绩效只与薪酬有关和晋升无关;国有企业的薪酬包括更多福利,而民营企业的薪酬包含较少的福利。
表5 三个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系统
企业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人力资源管理哲学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通过制度和规则管理
直接命令
工作说明
每项工作均有明确的职责与工作程序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绩效标准
工作界定明确,且有工作准则
员工招聘和配置
候选人来自大学、网络、社会;竞聘上岗,临时工很少;长期导向
候选人主要关联企业,少数来自大学和技校;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熟人推荐候选人;核心员工自己培养;雇佣大量临时工;短期导向
培训与开发
有正式安排且密集的培训.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有基本的培训,但并不密集,且不重视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培训。
有正式的培训,但较不密集.强调工作技能的培养
绩效评估
有客观量化的绩效衡量标准,包括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的衡量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绩效评估用来决定升迁和薪酬.
强调量化的绩效衡量指标,一线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与晋升无关
薪酬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资历工资和津贴
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补贴、效益工资
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
员工参与
有员工建议制度
极少员工参与
极少员工参与
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高度工作保障
适度工作保障
内部职业机会
职位有明显的升迁路径;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同样受重视.
重要职位除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是靠内部升迁;虽有晋升路径,但是并不完整。
管理职位实行内部晋升制度;为了配合组织的重点发展,有些职位会运用外部招聘方式。
HRM特征
高度投资于人力资源
较不强调人力资源投资
适度投资人力资源
3.4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即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企业的绩效有多个维度,不同维度反映了企业多个方面的经营结果。相应地,企业绩效的测度也应该多指标进行测度,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在表征企业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结果的时候,通常用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这两种绩效通常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Park和Luo(2001)[14]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销售额增长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等定性数据度量市场绩效,采用企业财务状况定性数据度量财务绩效(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案例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市场绩效
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国内该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七。
企业产品市场单一,销售量易受到需求、出口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绩效总体较差。
企业产品需求稳定,并略有上升,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财务绩效
财务状况良好
财务状况较差。
财务状况良好。
3.5案例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战略契合分析
从3个案例得到的数据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利用式创新有正的影响(如表7所示)。
表7 利用式创新、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
变量
企业JD水泥
企业HY钛白粉
企业TX电解锰
利用式创新
改进产品设计
高
一般
较高
丰富产品线
高
低
较高
提高分销渠道效率
高
一般
较高
为顾客提供服务
高
一般
较高
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高
低
很低
社会资本
高
一般
较高
组织资本
高
低
较高
HRM系统
人力资本管理
高
一般
一般
社会资本管理
高
低
一般
组织资本管理
高
一般
较高
企业绩效
高
低
较好
3.5.1高投入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差异化利用式创新
如表3、表4及表6所示,企业JD水泥利用式创新战略实施程度很高,具体表现在采用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水泥产量在2006年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总资产在2001-2006年增加了1.3倍,销售收入增加了1.8倍,利润总额增加了几乎1倍。企业的智力资本水平在三个案例企业中最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
企业JD水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高度契合。首先,通过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了改进。与2000年相比,企业2006生产人员的比例从71%下降到了62%,行政人员的比例从15%下降到了8%,下降幅度分别为12.7%和7.3%,而技术人员的比例从11%增加到了23%,销售人员的比例则从2%增加到了4%,财务人员的比例从1%增加到3%,增加幅度分别是10.2%、1.9%、1.2%。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快速扩张战略的需要。企业规模扩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需要大量的设备安装、维修的技术人员。产品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推销和销售款清欠人员。同时,日益扩大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对资金六成的管理论文提纲怎么写。而直接操作的生产人员的减少,则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增大和管理效率提高的表现。
其次,企业JD水泥的内部晋升机制满足了利用式创新对合作型社会资本的需要。这种晋升机制表现为“竞聘上岗”、“竞争选拔”,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的方式,对所有岗位的人员重新进行配置。在2004年9月的一次竞聘中,有51名中层干部被降职,占中层干部总数的39%。目前,公司按照5%的淘汰率,实施岗位竞聘。合理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员工的素质提升。适当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创造一种适才适所、齐心协力的企业氛围,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再次,企业的培训、绩效管理和工资设计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企业JD水泥的组织资本包括大量的制度,这些制度为员工描述了发展的可能性。企业通过培训和补助学习使员工了解制度的内容。组织资本发挥作用,要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排出权利的过分集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力,这样才能造成融洽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公司在选才、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中的措施,设计了能代表各方面意见的决策机制,为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5.2低投入的官僚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HY钛白粉采取行业通用技术生产同质的产品,其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5000吨增加到35000吨,而产品只有锐钛和少量的金红石钛白粉。由表7可以看出,利用式创新程度和智力资本水平都不高。
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相契合,企业招聘不采用复杂甄选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在当地招聘地点。招聘的主要来源是原母公司的下岗工人,这些工人大多具有良好技术,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这种招聘的方式既满足了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又节省了招聘费用和培训费用。同时,公司针对一些低技术含量、临时性的岗位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员工,并支付临时工极低的工资。
公司提供极少的员工培训,一般只有在停车维修期间才组织工人培训。为了激励员工提高技能,公司针对专业技术和操作类岗位设置了技能工资。例如,技术类岗位员级职称每月可获得60元职称津贴,正高级职称则可以获得310元职称津贴;操作类岗位初级工每月职称津贴20元,特级技师职称津贴280元。同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员工职称津贴随着员工任职年限增加将逐年递增。
公司实行严格的内部晋升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公司内部产生。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生产的负总都曾任过公司一车间的主任。一车间技术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占公司总数的一半,车间主任这个职位责人重大,因而成了培养高管人才的摇篮。内部晋升机制促使公司的中层干部与职工同甘共苦发挥了表率作用。多数中层干部为了生产、技改一年到头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创修设备。
3.5.3控制型系统与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企业TX电解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不过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许多竞争对手都掌握了电解锰生产的关键技术,竞争开始转向低成本取胜。由表7可以看出,企业TX电解锰的人力资本水平低于另外两个案例企业,然而较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弥补了人力资本不足的缺陷。企业靠熟人推荐来进行招聘,大多数员工来自公司总裁的家乡。这种招聘方式既节省招聘费用,同时又方便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在一些工作时间短,工作定义狭隘、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企业还大量录用本地的农民工,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为了使大量的低水平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本,各个二级公司提供了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管理监控和指导。2006年秀山公司参加培训1987人次,培训课时5546个,重庆公司参加培训人数1401人次,培训课时252个,企业价值观、精神理念、经营宗旨等得到深化。公司还加强对员工的辅导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一线员工上面,有组长、班长、车间主任、厂长和督察对他进行指导和监控。
此外,企业TX电解锰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特别适合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公司每个年度都会与下属各个部门签订责任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机构编制、产量目标、质量标准、安全责任,责任成本、工资总额、费用指标、奖罚措施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使其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既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对独立地实施自主经营管理,又通过对其责任指标奖罚的确定,以正反激励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企业TX电解锰一线员工的绩效只与工资相关,一般不与晋升挂钩。公司设计绩效工资在员工工资的不同比重,各级普通员工、中管人员、高管人员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40%、50%。与电解锰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就总体平均薪酬而言,目前公司平均薪酬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就具体岗位而言,车间副主任以下岗位薪酬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本文选取了3家制造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用式创新的古研究。通过多案例的比较研究表明:
(1)智力资本结构:专才型人力资本、合作型社会资本和机械型组织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丰富产品线、提高供应效率和服务质量。
(2)机械性的工作设计、人与岗位匹配式的招聘可以管理组织的专才型人力资本,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效率;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社会化管理组织的合作型社会资本,使不同员工的知识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严格的绩效评价手段和绩效薪酬有助于管理组织资本。
(3)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战略可以分为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和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企业的官僚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差异化的利用式创新,而命令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企业追求低成本的利用式创新。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二手资料的收集,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但由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在变革之中,而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案例企业只有3家,其历史都比较短。且我们只对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另一家企业只收集了第二手资料,同时我们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制造类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结论的范围。这个还需要扩大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Starbuck, W.Learning byknowledge-intensive fi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29:713–740.
[2]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TushmanM L.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Science,2009,20(4):685-695.
[3]Boxall, P. and Gilbert, J. Themanagement of managers: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J] Journal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 95–115.
[4]Vande Ven, A. H. Cent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 ManagementScience, 1986,32:590–607.
[5]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71-87.
[6]Abernathy W, and Clark K. Innovation: Mapping the winds ofcreative destruction[J]. Research Policy, 1985, (14): 3-22.
[7]Subramaniam,M. and Youndt, M. A.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on the type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48(3):450–63.
(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 安徽 淮北 235099)
摘要:中职教育资源整合的目的是改变中职教育点多面散、效益不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探讨中职教育资源整合的内涵、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以及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教育;资源整合;目的;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19-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现代职业教育,旨在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安徽省2014年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对市域内职教资源包括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进行资源整合,引导职业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正积极建设职教园区,加强中职资源整合,以职教资源整合为背景的中职新校区建设、专业布局调整与产业对接、中高职衔接与职教集团建设、校企一体化办学与产教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等正在实施中。职教园区建设与中职资源整合为新一轮职教改革找到了落脚点,职业教育正在为我国打造“经济升级版”,释放人才红利,为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在为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尝试。
职教资源如何整合?整合如何运作?整合后的学校如何管理、建设?教职工思想如何统一?各校办学精神如何传承?这些问题都需要职教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整合的目的
当前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有四对:一是国家意志与百姓的认识相距甚远;二是就业贡献与百姓选择存在差距;三是国家行动和地方响应、各方响应差距甚大;四是职教资源分散、多头管理、体制不畅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不对称。整合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梦、打造职业教育梦美好理想的需要,是破解影响职教办学难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整合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整合要解决好如下问题。
(一)解决管理体制不畅、政府管理职能不清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实行的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办学体制,大部分职业学校由教育主管部门管理,部分由人社部门或其他行业部门管理,一小部分由企业管理。学校虽多,但规模小、条件差,“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多头办学,政出多门”,导致主管部门越位、管理职能缺位,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却统得过死,协调时互相扯皮和推诿,责任分担时互相不作为。培训资源分散,企业员工培训经费不落实,企业用工市场化,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标准,学生进入企业几乎与农民工同等待遇。条块分割和管理不畅、职能不清的现状倒逼职教改革和资源整合。
(二)解决招生条块管理和地方保护的问题
中职生源严重不足,市属学校招生难,其主要原因,一是生源过少,目前初中毕业生数量已进入谷底,农村初中校存在较严重的初二、初三学生流失现象;二是区县教育部门以考核的形式对辖区职业学校进行生源保护,市属职业学校招生宣传根本进不了区县职业学校校门;三是部分民办职业学校和外地职业学校可有偿招生,而本地公办职业学校却不得有偿招生;四是普高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职业学校生源越来越少。
(三)解决专业分散、办学规模小的问题
据安徽省教育厅的《201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的统计,中职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与人才紧缺的需求不相适应,专业布点重复,建设水平低,所设专业与产业发展需要不能高度契合,大部分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0个专业中,占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的61.1%。专业重复设置导致资源浪费、特色不鲜明、恶性竞争,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顽疾,不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
(四)解决师资共享和设备设施共用的问题
职业学校师资、实训设备、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实训基地比较零散;举办一个专业,需要引进培养一批师资,专业不办了,师资就富余了,而新办专业则需要引进新的师资;文化课教师富余、出不去,专业教师匮乏、进不来;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即使有合适人选,也因现行人事制度,很难充实到职教岗位上来;现有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不能团队化且数量少,“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实习实训就一个区域而言也许能满足办学,但分在各校就显得尤为不足。
(五)解决校园面积小、办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省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校园占地面积不达标、校园教学实训实习场所不足的情况,到目前为此,全省中职学校占地面积200亩以上的屈指可数,70%学校占地面积不达标,办学空间局促,建筑面积不足,实训和学生活动场所不配套,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严重影响了我省中职学校参与国家级项目的评审和在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六)解决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内涵的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小,很多专业年招生只能达到一个30人左右的小班,无法实施分层次教学。通过整合,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可实现高级技工班、技工班、对口升学和中高职衔接班等不同方向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学生多了,班级多了,实现“订单培养”,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的院校就多了,这样,既能避免校际恶性竞争,又能缩小企业的权利空间,增强学校合作办学的权利,使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教学改革优势互补,系部制管理能促进有效且有序的竞争。另外,资源整合可加大政府的管控和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校长也就能抽出时间跑合同、跑订单、跑招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处要钱。
二、整合的内容
(一)整合管理体制
职教资源整合,首先,要解决职业教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避免主管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可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各类职业教育的体制,将现有分散在行业部门管理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交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规划、协调,由人社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与管理。其他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从资金、设备、用人等方面积极配合支持。其次,是建立全市职业教育委员会,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管理、协调和经费投入,解决政府管理职能“越位”与“缺位”问题,督促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使职权、拨付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整合办学资源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重点是整合重组职业学校,把办学能力薄弱的职业学校或规模小、面积小的职业学校与实力强、规模大的职业学校进行归并,对办学条件差、质量不高的职业学校实行关、转、并、停甚至托管。迁址新建上规模校区,被并学校的老校区和土地、楼体建筑等可采取置换、拍卖等形式,用来弥补整合后新学校的建设资金。老校区中有规模的学校可举办义务教育或学前教育,也可专门办成公共实训基地或培训中心。整合各校实训教学资源,改变实训设备分散、教学实训设备落后的现状,以利于学生技能培养。
(三)整合办学理念
将几所学校整合成一所新学校,难就难在管理理念和办学思路的整合与统一,难就难在人员的融合。因此,要在充分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各校现有办学模式、理念的基础上,在资源重组、人员合理安置、各项资源最优化处置的基础上,对接区域产业需求,遵循职教办学规律,科学制定新校的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牢固确立校长的法人地位,开展企业化管理试点,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同时,完善职业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能;坚持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与模式创新,努力打造“职业教育航母”。
(四)整合专业建设
专业是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华东师大教育研究中心薛国仁、赵文华博士归纳出专业的定义为: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等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专业教育,专业好,学校就办得好。同一专业设置的学校越多,专业集中度就越低。整合时应以专业为纽带,优化和调整专业布局,设备跟着专业走,师资跟着设备走,将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归并整合;根据产业发展选准专业方向,实施专业群下的专门化专业建设,集中精力打造优势专业,既要避免重复设置,又要凸显办学特色。要强化教学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以有利于专业专门化培养、优化升级,提高专业设备、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形成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结构。
(五)整合师资队伍
要打破单位部门行业界线,按专业群方向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对师资进行重组,分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三支队伍进行合理调配和区分。对富余的基础文科文化课教师可经转岗培训,任教管理类、文化旅游类相关专业基础课;对富余的数学、物理教师可经转岗培训,任教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基础课;对富余的工人可安排到实训室看管工具和设备。各校长期聘请的优秀兼职教师继续聘用,条件许可的可通过绿色通道和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进入职业学校任教。要对现有的优秀专业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形成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引领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
(六)整合培训项目
要在职教委员会领导下,组建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委员会,平衡各方利益,统筹培训项目,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金加以整合,实行部门联动,计划由各部门下达,培训教学由职业学校实施,避免重复培训和资源浪费。要切实加大对培训教学和弹性学制教育的研究和管理,积极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农村失地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失业转岗人员、退转军人等,开展有水平、有价值的技能提升培训,实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终身。
(七)整合校企合作
要凝聚行业企业力量,建立政、校、企对话机制,成立由市教育、市发改委、市财政、市商务、市人社、市经信委等政府有关部门及主要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骨干职业院校等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合会,明晰各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组建区域职业教育联盟,以专业对接产业,建立双理事长管理运行机制,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共同给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统筹校企合作资源;积极吸纳上规模企业参与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股份制校内车间(工厂)共建,实施订单培养和企业冠名班教育,开展产教融合,努力落实“生产与教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做工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素质育人一体化”,真正实现三对接。
(八)整合招生就业市场
各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已形成稳定的招生就业市场、招生渠道,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资源。整合时可优先整合招生生源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重构优质基地,统一市场;协调相关各方利益,优化各校骨干招生就业人员,在精简培训后,形成新校招生就业骨干;切实加强招生统筹,规范招生市场,这样既可保护资源,又可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带来的内耗和无谓的消耗。
三、整合的途径
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思想、触动灵魂。目前,大家认识不统一:政府认为投入了这么多钱,要见成效;教育部门只能进行学校整合,无力搞资源整合;被整合学校教职工认为路途太远、新校区周边生活设施不健全,很难适应,加之个人把青春热血和活力都奉献给老校,干了几十年学校却不存在了,感情上难以割舍和适应;市民认为把十四五岁的子女放在新校不安全;招生人员认为学生上学就是感受城市生活,不会跑到离城几十里路的新校去。
笔者经过调研、征求相关意见和思考后,拟以某市为例,谈一下对该市四校合并融合成一校的意见和建议。
(一)成立相应的整合管理机构
整合初期,可由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配合,组建整合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下设人员调配组(组长由市教育局副书记担任,落实机构设置、管理和竞聘,做好人员处置、分流和安置,纠正整合中的不正之风)、财产清核组(组长由市教育局计财副局长担任,负责所涉及学校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排查、评估、封存,负责老校的土地、校舍置换或拍卖等,市监察、审计、财政部门人员审核监督,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专业建设与质量管理组(组长由市教育局职教副局长担任,负责做好专业整合、教学标准、教育教学管理考评等,实施职教集团建设、产教整合与校企合作,规范新校各项管理,指导整合工作,积极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分别召开干部会、教师会和学生会,讲政治,讲纪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校并、合的意义传达到每位干部、教师和学生,确保队伍稳定、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四校整合组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根据办学规律,整合时可按文化艺术和理工两类分校整合,一所学校应以3~5个专业为宜,这样便于专业建设、办学统一和教学改革推进。由校长室、处室、系部形成的三角形管理模式可能导致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和遇事扯皮,处室和系部职权交叉,不利于教育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与统筹。笔者建议:整合后的学校内应设党群及学生管理处、教学科研及督导处、招生就业及培训处、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作),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要求,对专业进行全面整合,遵循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做好专业储备。可设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及教育系、财商旅游系和公共教学部,设立数控、电子、计算机、商贸财经、汽修、旅游、艺术、学前教育等实训中心,采取校企共建和股份制方式管理,实现生产型实训,降低材料消耗。这样的机构设置一是有利于统一集中有效管理,二是有利于系部自主办学,三是有利于专业统筹规划和建设,四是有利于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可化塔为台,实现扁平式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三)取消官本位制,全面实行竞聘上岗
职业学校从思想形态、机构设置到工作和管理模式,已高度体现出官本位形态,事无巨细都要发红头文件,俨然像一级政府,官员一级一级地对上服从,布置的多,落实的少,只要不出事故、不得罪上级领导,一切万事大吉。在这种体制下,怎么可能搞好职业教育?因此,新校区建设和职校整合,首先是管理体制的变革,建议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将学校管理和教学效果分解为若干可量化考核的标准,对人员绩效工资、招生数、安全管理、教育教学业绩、教科研成绩、产教基地生产效益、技能大赛成绩、各项业务考核、学生就业质量、技能鉴定和行业认证过关率等全部分解,形成以校长室、处室、系部、专业教研室负责制或承包制的分块管理模式,实行上下级与同级之间纵横、双向监督与考核的机制,一年一考核,两年一任期,干好了、指标完成了继续干,干不好则自动让位给能干好者,这样可实现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达到有德者、有能者居之的目的。人们就会把全部精力放到事业上,而不是放到所谓的“和谐”与“融洽”上。
(四)因人设岗,因事设岗,因教设岗,优绩优薪
多年来,职业学校行管后勤人员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不胜任专业教学的人员多,只好把他们放到后勤岗位;二是有些岗位如教务员、学籍管理员、会计、保管、办公室及相关管理岗位等,因有一定的权限,大家都抢着干,领导则往往将与自己关系较近、有背景的人员放在这些岗位上;三是各校工人太多,没有技能,也不愿意进实训室,只好放在后勤岗位;四是部分文化课教师和已没有学生的专业教师不愿意转岗,而愿意赖在后勤岗位。因此,有必要科学设岗、科学定岗。笔者认为,一是各处室可设主任、副主任、干事各一名,系部设主任、副主任、秘书各一人,所有人员必须兼课,从而改变现行岗位臃肿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要全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将专业课教师全部投放到实训室中承担理实一体教学,文化课教师除愿意转岗任教专业课和满足文化课、综合高中教学任务外,如有富余,根据自愿原则,可由市教育局分流至初中学校,55岁以上的可提前离岗,腾出编制采用新人新办法,由人社、教育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需要转岗的教师可推荐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其他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参加专业课国培,进企业接受生产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要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绩效分配向一线教师大力倾斜,拉开差距。要设立“领雁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团队”培育工作,设立理实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和名班主任津贴。实行淘汰机制,将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及态度不端正、师德不合格、长期不到岗的害群之马剔除出去。实行“教学咨询师”制度,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担任“教学咨询师”。
(五)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抓手,整合的目的是实现专业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按照“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专业”、“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念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专业群建设为目标,对各校原有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加以保留,合并相近专业,对老专业削枝强干,花样翻新;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或人才需求已饱和的专业,进行“无情砍伐”;对照产业发展建设专业,确保举办一个、成功一个、壮大一个,实现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办学对接区域经济。要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室,负责专业建设,真正做到专业设置面向市场、对接产业,适度超前。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建立“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六)准确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形成发展合力
将具有不同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的学校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关键是人的思想的统一,包括领导管理理念的统一、办学底蕴的交融、教职工归属感的融合、教职工思想的统一等,新校领导班子要按照现代职业学校的要求明晰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校办学目标,科学提炼各校办学精华,传承整合各校人文精神,统一发展思路,要统一专业课程和教学标准,制定好各系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实施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将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师生的敬业精神和争先意识。
(七)组建中、高职一体的职教集团,搭建资源共享和中、高职衔接平台
通过职教园区和融全市中、高职院校于一体的职教集团平台,实行中、高职专业教师和实训设备以及校园文体活动场所共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质量标准相对接,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相衔接,实施3+2、3+4、2+1+2分段接力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中、高职衔接互通的立交桥。要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集中服务的网络资源库,建设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的职业教育资源库、课程教学共享资源库、公共图书信息平台、招生就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信息平台等。打造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依托行业企业实现产学研综合发展,培育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现代职教品牌。
参考文献:
[1]庞春梗.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略[EB/OL].[2013-11-10].http://blog.sina.com.cn/pcg365.
[2]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J].上海高教研究,1997(4).
[3]田秀萍.浅谈资源整合对职教改革的重要作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1).
[4]张福华.如何整合重组职教资源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EB/OL].[2013-08-19].http://hbrc.com.
(责任编辑:王恒)
Reflections on Resource Intergr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Da-xue
(Industry School Anhui Huaibei,Huaibei Anhui 23509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