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01:03: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销售代理合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受虐待儿童;综合干预
A Study 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 of Abused Pupils. Zhu Xianghua, Li Jiao, Qiao Juan, et al. Psychological Health Institute of Xuzhou, Xuzhou 22100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 of abused pupils. Methods 179 children from a common primary school in Xuzhou were investigated by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 and 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 Scale(SIFS). 179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n=88) and control group(n=91).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intervention group for two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 and 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 Scale were tested agai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rease of child abuse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33.8% VS 20.5%, χ2=5.13, P
【Key words】 Pupils; 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 Abused Childre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1 引 言
前期研究发现,儿童期虐待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会导致儿童情绪调节、社会功能和行为、自我意识发展的长期损害,与成年以后各种人格障碍、精神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1-5]。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受虐待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有效的干预和良好的环境中,能够继续健康发展[6]。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儿童虐待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危险因素的探讨上,至今还没有对干预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针对儿童虐待的干预措施进行了尝试。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6年6月,整群抽取徐州市某小学四年级4个班186名学生,进行基线资料的调查,发放问卷18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85人,女生94人,年龄9~12岁,平均年龄10.5±0.7岁,均为城市人口。把4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个班,其中,干预组88人,男43人,女45人,平均年龄10.6±0.8岁;对照组91人,男42人,女49人,平均年龄10.4±0.6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接受2个月的综合干预;对照组原则上不采取任何措施,如果出现严重的问题可提供适当帮助。
2.2 研究方法
2.2.1测查前培训 由2名主任医师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调查和干预技术的一致性。
2.2.2 调查工具 ①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7]:由朱相华等根据WHO关于儿童虐待的定义编制。共有19个条目,采用Likert“1~5”5级评分法,分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待和忽视4个分量表。分量表内部各条目之和作为分量表分,把各分量表分之和作为总量表分。该量表各因子和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46~0.70, Cronbach's α系数为0.73~0.99,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和校标效度也较好。②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 Scale,SIFS):经王玉凤、任桂英等人翻译修订,共有58个条目,分为5个因子,由儿童父母填写,信度和效度均良好,由于本研究开始时大部分儿童在10岁及以下,第五因子不适用,故未评定。各因子得分越高说明该项能力发展越好[8]。
2.2.3 干预方法 干预时间为2个月。①教师干预:每两周1次,向教师讲解儿童虐待的有关知识;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要求他们多关心帮助、理解和鼓励训练儿童。②学生干预:每周1次,由教师主持,与儿童进行团体互动游戏,增进交流,增加情感支持;对儿童的适宜行为进行奖励,加强正强化。③家长干预:每两周1次,由班主任以家长会形式招集学生家长,介绍儿童虐待的形式、危害,防范儿童虐待的必要性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教育方式。④媒体宣传:在当地的官方网站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和儿童虐待方面的知识,增加对虐待现象的舆论压力。
2.2.4 现场调查 向各班班主任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班主任招集学生的父母,发放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按指导语填写,不明白的问题由调查人员现场解释,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均不填写姓名,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问卷编号。分别在综合干预前、干预结束半年后进行问卷测评。
2.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建立数据库,进行正态性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
3 结 果
3.1 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一般情况的比较 干预结束半年后进行再次测评时,有32名儿童家长自动退出研究,其中干预组脱失14人,7名男生,7名女生;对照组脱失18人,8名男生,10名女生。样本脱失率为17.9%。未脱失者与脱失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受虐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本研究中,把脱失者的资料进行了剔除(见表1)。把脱失者剔除出研究后,最终完成研究的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入组时的性别、年龄、受虐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2 两组学生干预前后受虐待的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过综合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受虐待率下降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没有接受干预措施,对照组半年后的受虐待率也明显下降(χ2=6.239,P
3.3 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得分的比较 见表4。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了解干预因素、时间因素和交互作用,合理地判断干预的效果。干预前后触觉过分防御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
干预前后前庭失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因素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干预组与对照组得分的增高无显著性差异。
3.4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得分增长值与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见表5。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得分增长值为因变量,以干预前受虐待情况、干预后受虐待情况、年龄、性别、是否受干预和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性别、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是否受干预、干预后受虐待。提示: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高、干预后继续受虐待、男性儿童的得分增长值低;干预措施仅有助于触觉过分防御得分的增长。
4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经过综合干预后,干预组学生的受虐待率的减少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说明对学生的家长和老师进行有关儿童虐待的健康教育、加大社会舆论的压力,有助于减少儿童虐待现象的发生。虽然没有接受干预措施,对照组学生的受虐待率也明显减少,可能是因为对照组家长也受到了舆论氛围的影响,或者与随着受虐待时间的延长,儿童的“与施虐者认同”的心理特征逐渐明显,不再认为那些行为与伤害有关[3,4,9]。一般来说,施虐行为是施虐者一惯的行为方式及个性特征的反映,不受到外界的干预很难改变[9]。
前期研究表明,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与环境因素有关,虐待可造成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良[10]。对干预前后感觉统合能力得分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干预后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4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但仅有触觉过分防御分数的增长是综合干预的效果。这说明综合干预措施能够促进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良好发展,与刘晓莉等研究结果相似[11],但是由于本研究着重改善受虐待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受教养的方式,对受虐待儿童的心理特质干预较少,因此,干预效果有限,仅触觉过分防御因子改善明显。
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性别、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是否受干预、干预后受虐待,即干预前感觉统合能力得分高、干预后继续受虐待和男性儿童的得分增长值较低,干预措施仅对触觉过分防御有预测作用。这提示,女性的心理素质可能比男性具有更高的可逆性,得到及时、合理的干预后,由受虐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更容易康复;持续的再虐待会使受虐待者的感觉统合能力难以康复,甚至会加重伤害;而适当的干预会促进心理生理功能的发展,与国外Victoria L.等研究结果相似[12]。
本研究是对儿童虐待干预策略的一次尝试,干预方案还不够完善,干预效果有限,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5 参考文献
[1]朱相华,李娇,梁光利,等.儿童期受虐待中专学生的身心症状与述情障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81-583
[2]朱相华,魏贤玉,王成东,等.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07-408
[3]朱相华,李娇,陶敏,等.儿童虐待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43-145
[4]朱相华,杨永杰,李娇,等.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虐待经历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62-64
[5]朱相华,沈学武,杨永杰,等.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心理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87-1089
[6]Bolger KE, Patterson CJ, Kupersmitt JB. Peer relationships and self-esteem among children who have been maltreated. Child Development,1998,69:1171-1197
[7]朱相华,李娇,杨永杰,等.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045-1047
[8]王玉凤,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67-371
[9]孟.儿童虐待的精神动力学机制.上海精神医学,2002,14:122-124
[10]靳自斌,朱相华,刘华,等.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虐待经历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15:197-199
[11]刘晓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及其干预实验研究.山西医学大学,2004硕士论文: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