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23:34: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闻类职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
课程设计是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践性环节,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电气控制类专业,比如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常见的课程设计有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课程设计和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特点,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与企业需求结合非常紧密,契合度较高。基于该类课程设计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思路,采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需求职位的专业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相关企业的某个工程项目,教学过程尽可能与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和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由3~5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企业需求,每位成员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分工。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生可以尽早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最大可能成为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1.2基于企业需求的电气控制类专业的职位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的过程尽可能与企业中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根据对企业职位设置的调研,笔者将该教学模式中团队中各成员的职位和任务说明如下:
(1)项目管理工程师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制定和管理项目进程,组织必要的讨论和会议。对于项目管理工程师而言,如何调动团队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成员的专长是其主要任务。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最为重要。这个职位为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创业或某些管理职位提供了基本的训练。
(2)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绘制图纸等。在国内外倡导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工程师的工作尤其要与企业需求和行业规范相结合,指导教师对软硬件工程师的具体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
(3)外观或结构设计师需要机械类专业的知识,不是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主要学习范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机械类与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组成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扩大了团队成员的知识面。而且,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机械制图(或AutoCAD),若设计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也能完成任务。
(4)销售工程师在企业人员的职位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在我校电气控制类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都从事市场或销售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企业需要有该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电气控制类专业某些学生善于言谈,亲和力强,更喜欢做与人沟通的工作。销售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销售理论,做全面的市场调研,提炼产品特色和产品卖点,制定完整的销售计划。
(5)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会议记录,制作项目陈述PPT,撰写论文等文字性工作。从方案设计开始,秘书就开始构思并撰写论文。秘书的工作是整理和总结资料,大部分的文档原始资料都需要其它成员提供。秘书需要经常和每一个成员沟通,尽量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
2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对课程设计团队的要求
团队人数要适宜,若人数过多,任务分配不均,必然有成员的工作较轻松,易偷懒,造成不团结;若人数过少,每个人承担任务较多,不能起到成员间交流合作,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经过实践,根据任务复杂程度,一个课程设计团队的组成人数以3~5人为宜。团队中每个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承担多项工作,比如项目管理工程师可以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外观设计工程师兼任销售工程师,采购人员兼任秘书;而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一般独立设置,而且在项目软件编程任务较多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多个人共同承担。团队内每位成员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由于是团队工作的性质,团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工作过程中每位成员也会强烈地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能力强并不意味着集体的成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在做好课程设计的同时培养了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2选题要求
多数应用型大学的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都是诸如电子钟、交通灯的控制之类的小题目,设计题目单一,与专业技术的当前应用脱节[4],而且容易查找到现成的资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以团队形式工作,人数增加,可以适当地增加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课程设计选题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比如在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中,与某企业合作,设计题目为“多功能电压力锅”;在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中,与某自动化公司合作,设计题目为“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与远程监控”[5]。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只考虑软硬件是否能实现任务要求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在图纸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工程要求。
2.3工作流程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与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6],在任务量、时间节点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计划,使成员在具有一定压力下,既紧张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课程设计基本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小组会议是一个较为正式的环节,由项目管理工程师主持,秘书做会议记录,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以及组内成员参加,目的是引导学生明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在第一次会议上,项目管理工程师陈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各成员分别总结前期研究内容和明确后期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团队成员分工后,项目管理工程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会议,秘书做好会议记录,为最终的论文提供素材。指导教师在以学生主导的会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研究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7]。指导教师通过提问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启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各成员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成员之间充分沟通。项目陈述和答辩环节是课程设计创新模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使其学生在公众下能够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
2.4考核与评分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模式的引导下,考核也要更新观念,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借鉴荷兰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法,不仅注重基于任务分工表现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兼顾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思路创新、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8]。由于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周,所以考核与评分不能过于繁琐,笔者在两轮课程设计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相对公平和便于实施的考核评分方案,如表1所示。个人的最终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9],各占50%,其中小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分项及其权重给出,个人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给出。组内成员互评均分权重为0.2,这个独创的考核细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并营造了工作团队内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授课,本身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10-12]。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师有计划分批次轮流到企业锻炼的常规制度;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兼职或全职到教师岗位,充分发挥其多年来的企业工作经验。
(2)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13-14]。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询和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良性循环,最大可能实现更多学生毕业和就业上岗的零过渡,校企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3)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面扩大,兴趣和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设如市场营销、会计、社交技巧等人文类和经济类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进行选课,为将来的职业储备和积累知识[15]。
4结语
一、运用“学生本位”教育模式,突破新闻写作教学的瓶颈
目前新闻写作学科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都以理论为主体编著的。教师在教授新闻写作理论时,很容易成为一言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和“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因为新闻写作能力是新闻专业学生和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新闻写作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采访和写作中。但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学生只记住了理论而没有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无法培养出实用型的新闻人才。
2004年,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李希光认为好的新闻教育应该是:教学永远为新技术和新知识敞开大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传播知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最好的关系状态;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问题;教师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理解和认识新闻报道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宣传、意见、事实三者是有区别的。①李教授的这些理念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具有适用性,对于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具有启迪作用。
二、运用好“学生本位”教育模式,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处理好三大关系
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课堂知识,甚至不愿意听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程内容不能引发学生兴趣。怎样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求知,让学生想听要听想参与学习中去。推行“学生本位”的理念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罗克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②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从破除教师权威开始,特别是像新闻写作课程,只要新闻作品反映了客观现实,承担了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好的新闻作品。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权威自居,搞“一言堂”,不许学生提出异议,现在的90后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面对这样的教师,他们往往反感,也不会因为老师的“权威”而产生崇敬感。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抱着互相学习、平等互敬的态度面对学生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处理好教学中指导与教导的关系
在新闻理论教学中,处理好指导与教导的关系至关重要。真正把握好总体指导,具体教导的原则。大学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兴趣的学习。课上教师将学生领进门,学生课下的学习也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课下学习没有引导的责任。学生课下的学习往往以课本为主,由于理解能力和知识系统程度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对于教材的编排思路,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等不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理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刘明华、张征著的《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为例,其上编新闻部分为总论,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角度、跳笔、语言等带有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遍性的内容;中编和下编则分别系统地介绍了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此外,教材对网络新闻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在具体理论部分,以人物通讯为例,教材主要介绍了人物通讯的定义、我国人物通讯发展轨迹、人物通讯报道对象以及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写作要求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这样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就使学生清楚了教材的编排思路和重点难点,甚至能够复述出教材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破除了教材理解上的难度,学生便有了学习兴趣。
3、处理好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核心。“教”、“学”本就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自己,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能接受,只为追求教学进度,单纯地认为教师职责只是“教”,学生职责只是“学”,为教而教,是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真正好的教学是“教”与“学”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多抛出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窠臼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抛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动手去做,比如以新闻写作教学中的导语的写作为例,给出以下材料让学生进行导语写作的练习。
“一个上海青年,他是位个体户,他名叫程铿,今年5月10日,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这位青年为总工程师,这位青年一无学历、二无职称。”③
一般说来,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很多种组合形式。如:
(1)以时间开头:今年5月10日,一位上海个体户青年程铿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为总工程师。尽管他一无学历、二无职称。
(2)以人物开头:上海青年个体户主程铿,虽然一无学历、二无文凭,今年5月10日却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为总工程师。
(3)以人物的定语开头:一位一无学历、二无文凭的上海青年个体户主程铿,今年5月10日却被北京一家研究所聘请为总工程师。
(4)以用人单位开头:北京一家研究所今年5月10日聘请一位一无学历、二无文凭的上海青年个体户主程铿为
--------- 总工程师。
针对以上导语,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发表意见,究竟哪种导语更具有可读性和新闻性,教师加以总结,不一定要有最终结论,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掌握几种导语的写法。
三、运用好“学生本位”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机制
1、让学生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去体会理论
新闻写作是一门理论丰富的课程,但它也是一门需要将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课程,而新闻写作的实践无非就是撰写新闻作品。要提高新闻写作能力,除了鼓励学生到媒体实习,切身感受媒体氛围和日常运作,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学生的日常学习。以人物通讯写作为例,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基于人物通讯的这些特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故事性和可报道性的某一人物。很显然,仅凭学生自己的能力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采访一些有故事的人物,例如当地养老院的老人或退休的老兵,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或者教师利用自己的人脉邀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为学生做演讲,并实时提问,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采访氛围,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一举两得。
再比如,学生如果要采访一个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员,可以去养老院做一周的义工,体验工作人员的辛劳与酸甜苦辣,那么学生在采访和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方向感,也就能集中地把握主题。
2、让学生在经典新闻作品阅读和点评中去感知理论
阅读经典新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阅读各种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可以增加学生的阅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各种类型的新闻作品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自然能够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与专业写作知识,从模仿中开始,在创新中升华。这样学生在将来的新闻工作中才会“下笔如有神”。曾经有一个已经参加工作五年的学生说,他读作品的时候无论文学的还是新闻的还是其他书籍,他都要做笔记,记经典的词汇,经典的手法,还写读后感。后来他在写新闻的时候经常能够信手拈来,就得益于他平时的积累。有总结的阅读,有意识的阅读会构筑一个人博大的精神世界。
3、让学生在新闻作品的考核中去升华理论
教师应该认识到评价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成果的最终标准还是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而不是教材中的理论。所以在课程的考核中,教师大可不必通过一纸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是适当增加实践在考核中的比例,例如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历次新闻作品的好坏最终给学生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在考试前疯狂记忆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平常的写作能力培养的现象。
4、让学生在创新中培养写作能力
一、T2O模式及《女神的新衣》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T2O模式,即TV to ONLINE,也就是电视节目电商化。通俗来讲就是电视媒体和电商进行深度合作,通过电视节目对电子商务企业及商品进行宣传。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而是由B2C以及O2O模式引发的新型营销方式。在我国,对于这种模式较早期的探索有2006年东方风行集团开创的时尚节目《美丽俏佳人》以及官方网站乐蜂网,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旗下的嗨淘网、电视节目《越淘越开心》等。近期引发社会业界普遍关注的则是《女神的新衣》。《女神的新衣》由东方卫视与广东百合蓝色火焰共同打造,共十期。每一期拟定一个主题,邀请六位女星以及他们的设计师,在24小时内按照主题完成服装设计制作和T台秀,以吸引四位买家出价竞买。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成绩测定,两场后累计分数最低的将会离场。由于在录制和播出之间有时间差,可以让获得衣服版权的商家大规模制造衣服,所以在播出时观众可以边看节目边上天猫购买,即开启了“即看即买”模式。
之所以选取《女神的新衣》为案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较高的收视率。自开播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居高不下,相比《越淘越开心》等T2O模式的其他综艺节目受到的关注更多。二是因为它的模式更加完善,电视台和电商合作更加深入,将娱乐时尚以及商业融合在一起。与之前电商普遍关注的傍焦营销模式的同款经济相比,T2O模式转向了粉丝经济,无论在内容制作还是合作模式上都更胜一筹。在内容上,它改变了《越淘越开心》等节目电视购物广告模式设计,将服装时尚同明星结合在一起,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节目当中,为节目增添了紧张刺激感,巩固了受众群。在制作上节目方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邀请了顶级舞美、灯光制作班底,根据不同的服装风格为走秀设计不同的舞台效果,并且首次在电视荧屏上呈现裸眼3D和全息投影技术。这种堪比时装周上的视觉享受也吸引了不少受众的注意力。
二、T2O模式中的社会临场感
社会临场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将心理学和媒介联系起来。这个理论主要强调媒介能够使用户体验到他人存在的程度,而用户在体验之后会因此相应地产生社会临场知觉。①Durlak给出了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认为社会临场感是指参与沟通的个人在信息交换过程中,感觉其他伙伴真正出现在现场的感觉。②新媒介的产生促使这一概念运用到新传播媒介的效果研究中。不同于人际传播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肢体手势甚至眼神等明显的感觉到他人的临场。新媒介强调的是一种心理感官,即超越媒介在心理上感受是否有其他人存在。
蔡佩提出了社会临场感的六个维度即互动性、面对面程度、非语言信息、达意程度、亲切感和真实感。本文采用蔡佩的观点,以《女神的新衣》为例,分析T2O模式综艺节目中的社会临场感。T2O模式电视节目方获得的是收视率,而加盟的广告商则要求获得的是流量以及商品销量的增长。所以一档成功的T2O模式节目不仅要有较高的收视率,而且还必须能提高电商商品的销售量或者品牌知名度。
互动性和面对面的程度,主要是指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或在由此引发的的购买意向和行为时,电视节目所起到的对观众的引导交流作用。《女神的新衣》中,现场观众在观看服装秀时就会开启投票通道,观众可以支持自己喜爱的服装设计。除此在节目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互动是明星、设计师和卖家、嘉宾的互动。卖家提出自己对服装布料、版型等的疑问,设计师回应质疑讲解服装设计理念和优点。这些互动实质上都是和受众进行互动,解答受众心中疑惑,而且这种模仿现场消费场景对受众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刺激受众的购买意向和行为。在传统的网购中,购买者只有通过网站的文本、卖家网上交流以及查看买家评论等方式感到他人的社会临场。尽管商家想尽办法来增强网站的社会临场感,但这些毕竟是一些静态和平面的,受众不能强烈的感受到他人的临场。
非语言信息和达意程度。这两方面主要是指涉节目中隐含的因素。非语言信息指节目中运用的非语言符号如手势、色彩场景的运用,它是电视节目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T2O模式节目来说,非语言信息的运用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向观众生动的传达商品的理念,增强说服效果。《女神的新衣》中进行说服时主要是通过模特T台展示,专业的模特在裸眼3D和全息投影技术等高科技技术设置出来的炫酷的场景中,将服装的特点和优势全面展现给观众。这种直观的视觉刺激比语言形容更加具有说服力。达意程度是指正确传达的能力。③节目在语言画面情节的运用上能够准确的传达节目的价值观,有力的说服观众。《女神的新衣》不仅仅是一档时尚综艺节目,它所标榜的是宣扬中国原创服装。在节目中借用四位买家、嘉宾和设计师的互动来向观众强烈表达了一个观点:中国原创服装品牌正在崛起。
亲切感和真实感。这主要是指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能让观众与自身联系起来,觉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或者使用到。这点对于T2O模式节目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它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每个人都会有服装、化妆品等生活用品的需求。《女神的新衣》将目标人群锁定为较年轻的女性,她们酷爱娱乐追求时尚。四位买家的品牌都是天猫上比较知名的品牌,平常她们也会经常光顾的。每件衣服的价格又在她们的消费能力之内,这样不会让她们产生距离感。
三、社会临场感视角下T2O模式节目发展策略
我国T2O模式节目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怎样将电视和电商更好的结合起来,既能够使得电视这个相对来说较为传统的媒介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又能够使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商 产业为国民经济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成为了媒介人和电商人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1、角色转换,用户至上
T2O模式节目的用户有两个,一个是受众,一个是电商客户。不同于以往的电视媒体拥有绝对的主导性,现在电视节目只是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节目设计以及播出过程中,要注意转换身份思维。电视、观众、电商客户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同时电视要为其他两个要素服务。因此电视节目方要注意两点:一是从观众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设计节目流程环节。在现实购买行为中,人们期望他人能给自己建议,这也就要求电视节目中要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尽可能的去除受众心里的疑惑以增强购买欲望。同样,人们都有一个“眼见为实”的心理,因此节目应多维的展示商品,让观众产生置身于现场的感觉。二是除了注重商品的即时销量,还需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在这一过程中节目主持人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传达出品牌的理念又不至于让观众反感认为节目是为企业打广告。
2、内容为王,制作并重
对于任何节目来说,内容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内容创意。《越淘越开心》、《鲁豫的礼物》本质还是一种电视广告,只不过加上了娱乐的元素。这种模式缺乏创意,久而久之观众也会出现反感心理。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必须在节目内容上有所创新。《女神的新衣》利用时尚、明星、潮流将受众的眼光吸引过来。为了抓住观众的持续注意力,还要增加一些如比赛、互动的环节。除此之外,节目制作还必需精良,华丽,以契合节目整体的设计概念。节目中非语言信息的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有力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能够增强节目的说服效果。但在这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节目的诉求传达问题。也就是说T2O模式节目要尽可能的达到电视媒介编码和观众解码的统一。
3、准确定位,专业服务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受众,不仅要了解这一群体的客观属性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要明确节目是为哪一类人群所设计的,在节目策划初期将他们的年龄、收入、职业、兴趣爱好等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充分的考虑进去。这样才能让受众感受到真实与亲切,不仅能够有效的吸引受众,还能增加商品销售量。如果节目内容同受众定位出现偏离,节目中的商品是奢侈品而受众只是一般的白领阶层,那么可能出现节目收视率和商品的销售量以及企业美誉度的受损。
参考文献
①于婷婷、窦光华,《社会临场感在网络购买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新闻界》,2014(5)
②Durlak, Jerome T. A Topology for Interactive Media. Communication Yearbook[C].Beverly Hills, 1987.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人民新闻》从属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官方网站人民网,作为国内的主流媒体,它代表着政府的声音,在受众心中具有较肃性和权威性;网易作为国内商业网站的巨头之一,旗下《网易新闻》以流畅的用户体验、快速的新闻更新、犀利的网络点评而备受推崇,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两个样本各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二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一、《人民新闻》和《网易新闻》的客户端比较
1、整体框架
《人民新闻》客户端的版块划分较为简洁,一级菜单分为:我的头条、新闻、深度报道、更多(用户体验),其中新闻这一栏下面又分为:要闻、社会、观点、经济、军事、科技、历史、体育、娱乐、健康、时政、国际等12个子栏目。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头条、新闻、本地新闻、深度这几个版块都采用了相似的呈现手法,即顶图头条都采用大图加标题,其余内容则是小图加标题加导语。《网易新闻》客户端与《人民新闻》的板块设置不同,它按照新闻、订阅、跟帖、图片、投票这几个内容版块来进行内容划分。其中新闻版块下设有头条、娱乐、体育、财经、科技、军事、历史等36个子栏目,图片版块下设有热点、独家、明星、体坛、精美等5个子栏目。在内容的呈现手法方面,《网易新闻》与《人民新闻》新闻版块的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两个特色栏目。一个是跟帖版块,它是采用标题加评论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先后、回复数量)来排列,另一个投票版块则是采用图片加“一句话”新闻加问题的方式来呈现。
2、新闻内容
进入《网易新闻》客户端的首页,点开最上方的子栏目菜单,用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订阅不同类别的新闻内容并进行排列,这其中包括头条新闻、娱乐、财经、体育等常规版块,此外还有如听新闻、聚合阅读这样的特色版块。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所带来的益处是双向的,对用户来说提高了阅读新闻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增添了阅读兴趣;从媒介的角度来看,议程设置的功能得到了强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媒介对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了引导舆论的目的。这一订阅功能在《人民新闻》客户端中则被弱化,虽然它也提供了订阅“喜好的栏目”这一选项,但可供选择的栏目远不如《网易新闻》多,也没有办法对订阅的内容进行排序。
另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民新闻》和《网易新闻》都在新闻这一版块下设置了本地新闻这一子栏目。在这个栏目中,用户可以通过手动选择或者通过开启手机GPS定位来为自己选择本地新闻的城市,让新闻与用户的生活无限贴近。这里要提到的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本地新闻是可以具体定位到某一个城市的,而《人民新闻》只是定位到省份一级。
3、表现手法
在新闻的表现手法上,两个客户端都不拘泥于单调的文字表达,将更多的高清图片和高清视频加入到报道中。打开两个客户端,不难发现两者的新闻图片都很多,几乎每一条新闻报道都采用相同的形式呈现——新闻图片加上一句话介绍,通过点击这张图片,可以进入到下一级页面,阅读到更加详细的文字内容和图片信息。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图片和导语判断是否要进一步阅读,既节省了手机的数据流量,又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
“深度报道”作为《人民新闻》的特色栏目,它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新闻更加通俗易懂,图片部分更是大胆采用原创漫画这样一种形式,在丰富了新闻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而《网易新闻》则将音频和视频融入到自己的新闻内容中。
4、新闻来源
从新闻稿件的来源来看,《人民新闻》主要依赖于两家国家通讯社和人民日报社本身的资源,这是由其特殊的媒介定位、功能所决定,目的是为了彰显其权威性,所以它所刊发的新闻多是第一手的资料,以原创居多。而网易作为一个商业网站,它的记者是没有独立采访权的,网易只能够通过收集各方新闻,经过二次加工,对原有的信息进行深度的整合运用,形成自己的特色栏目。网易早早的意识到这一点,将“如何增加更多的原创内容”当作首要的问题来解决。最为典型的就是“聚合阅读”这个子栏目,它将其他媒体的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别整理成报道,排列在一起,方便读者阅读与比较。经过这样一个信息从“收集——再加工——原创推出”的过程,弥补了在稿件来源上的劣势。
5、用户体验
首先是新闻的跟帖情况。打开《网易新闻》客户端界面左上方的菜单,出现了“跟帖”一栏,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精彩跟帖”和“今日排行”。精彩跟帖是由点“赞”数量来判定的,用户可以在新闻下方的评论区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其他读者对其观点表示认同便会通过点“赞”的方式以示支持,当留言获得“赞”的数目在今日的留言里比较靠前,则会被编辑进“今日排行”这一栏。如此一来,用户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有些热点新闻的评论跟帖能够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条。《人民新闻》则没有强调评论这一功能,它仅仅是在每一条新闻内容的最下方设有评论的区域,用户在阅读新闻时,只有将页面拉到最下方才会看到评论,很多的用户甚至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功能,因此用户的参与程度并不是很高。其次是投票版块的设计。这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一个特色版块,它与热点新闻紧密结合,将热点新闻设计成问题供用户投票表达意见。投票后,用户可以看到该问题的参与人数,以及持有各种观点的人所占的比例。最后要提到的是新闻推送功能。这一特点与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同。打个比方,读报纸也好,看电视也好,都需要我们主动的去做这个动作,而现在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功能,则是将新闻主动地“送上门”。即使用户没有打开新闻客户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最新的新闻资讯。
二、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代表官方声音的《人民新闻》,还是以商业网站为依托的《网易新闻》,他们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理念上的滞后导致内容上缺乏创新
过去,传统媒体办网站大多数是将原本的内容照搬到网络上。现如今,许多媒体人做新闻客户端的时候仍然延续着这一个理念,将内容复制到新闻客户端上。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的出现:版块设置相似、新闻内容高度同质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新闻客户端依然是按照政治、经济、娱乐和体育等方面来分类,和传统媒体的分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另一点就是同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由于许多的新闻客户端是在网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网站的记者又没有独立的采访权,新闻内容大都来源于其他信息渠道的摘录和加工,这也就导致了内容重复率的增加,使得内容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用户体验设计的不完善导致用户的流失
新闻客户端推送大量的图片新闻,占用很多的流量下载,而当前我国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并没有达到100%,部分的用户在有些情况下不得不使用手机移动数据浏览新闻,图片过多必然会消耗更多的数据流量。对于用户来说,阅读成本增加。针对这一问题,个别的新闻客户端就推出了“离线阅读”的模式,这样一来,用户可以在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将内容下载到手机里,这样即使在没有网络的环境,用户也可以随时阅读。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轰炸。作为媒体,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它的注意力就必须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内容。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深入,不难发现,新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在保障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时效性。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并不等于纸质媒体和网站内容的“复制”与“粘贴”,如何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值得深思。此外,技术上的创新也决定着新闻客户端可以在新媒体这条路上走多远。从长远来看,“如何节约运营成本,达到利润的最大化”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通过对两个客户端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不论何时,新闻内容永远都是王道,在保证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技术上的改革与创新,内容与技术并举,这将决定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未来的命运。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①张永芹、王诗根,《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以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与网易新闻移动客户端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2(1)
②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华夏出版社,2010
论文摘要目前,学术期刊稿件中存在功利性稿件对正常来稿的排挤、内稿对外稿的排挤。这种排挤对稿件流向、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要使稿件的淘汰向着合乎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的方向演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学术期刊逐步市场化;二是学术期刊必须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学术期刊品牌;三是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
挤出效应是经济学的术语,意指一部分资金的投入对另一部分资金形成压力,从而将后者挤出市场。借鉴这一术语来考查学术期刊的来稿及采用情况,会发现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些稿件的增加对另一些稿件形成压力,从而减少后者采用率的一种现象。
一、稿件“挤出效应”的表现
1.功利性稿件对正常来稿的排挤
所谓功利性稿件是指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来稿,如职称论文、研究生毕业或学年论文、科研任务指标性论文等等。毋庸讳言,有相当大一部分功利性稿件是应付之作,缺乏新见,甚至陈旧过时、模仿抄袭。这些稿件对正常来稿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一,影响审稿。审稿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功利性稿件量多质次,审稿量却多于正常来稿,造成了审稿资源的浪费。其二,影响采用。两篇水平相当的稿件,如果只能选用其一,在知情的情况下,编辑部大多会选择功利性稿件,显然,这对正常来稿有失公平。
2.内稿对外稿的排挤
在高校学报中,内外稿有很大的分别。早些年,学报主要刊发的是本校人员的稿件,校外来稿录用很少。内稿对外稿的排挤,充分体现在内稿的优先权上。不仅是同等水平的稿件内稿优先,即使是内稿稍逊一筹,如能修改后发表,也会是内稿优先,这当然是因为学报作为学校资源,“是为本学校老师办的”。这个观念,在作者中有,在编者中有,在学校(报)管理者那里也有。不难想象,外稿的投稿量大于内稿而刊发量少于内稿,加上人情关系的影响,最后能够被采用的正常来稿是少而又少的。而内稿作者心理上存在着投外比投内更好的倾向,结果学报接受的内稿大多是不便外投或外投退回的稿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质量相对较高的外稿还是要让位于内稿。
二、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
学术期刊对功利性稿件与内稿的宽容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观事实是,期刊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功利性稿件和内稿的宽容,是将稿件的学术水平向后退了一步,“挤出效应”对稿件流向和刊物本身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对稿件流向上的影响
这里有两个方向的流动。从正向说,优秀稿件、专业研究的稿件流向权威刊物及核心期刊。为了文章能被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刊载,研究者总是将其最好的稿件投向这些期刊。与此相对应的,从负向上说,就是由于政策的导向,加上学报内稿的优先权,自然地造成低水平的稿件大量流向本校学报和一般学术期刊。
2.对刊物的影响
首先是对核心刊物(和一些国家级刊物)的影响。优秀稿件向优秀刊物集中,这本应是值得庆幸的事,其实不然。与稿件水平的提高相比,功利性目的可能提得更高。为了能被有特别意义的核心期刊所刊载,作者们早已展开“公关”了,核心期刊面临庞大的关系稿、人情稿难以招架。其畸形发展已为人诟病。
其次是对为数众多的高校学报和其他一般学术期刊的影响。当低水平稿件大量流向这些期刊之时,它们面临着一种奇怪的“稿源充足而可用稿枯竭”的矛盾。没有好的稿源,刊物难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其发展空间无形中受到扼制,从长远看难免有生存之忧。学术期刊的优胜劣汰并不难理解,但可悲的是,目前的这种“挤出”,不是市场和学术的作用,而是体制的作用,是人为的结果。
3.对学术研究本身的影响
顾名思义,学术期刊应当是为深化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广学术成果而创办的期刊。在明确的定位下,学术期刊应当选用能反映自身特色、表达栏目内容、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及新意的稿件。所以,学术期刊对其来稿的审理和采用,除去政治上的把关外,应该只考虑学术因素。而如今,受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一些稍有名气的刊物,副教授以下职称作者的稿件根本就不送审,职称、学历这些非学术因素成了稿件初审的标准之一,研究者在学术期刊的门口就被挡住了。这对那些真正潜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对那些新生的学术研究的力量、对学术研究本身都是一种伤害。不难想象,受功利左右的“学术”,回避公正的“学术”,对学术研究本身有着怎样深远的消解、破坏意义;在“学术繁荣”的表面下,学术的贫乏、创新的缺席,对学术期刊来说又会有多么深刻的消极影响。
三、解决稿件“挤出效应”的对策
显然,出现稿件挤出效应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政策(体制)方面的,如职称政策、学位政策、科研政策等等;二是认识方面的,如作者对一般学术期刊的低估,普通高校对本校学报的把持;三是期刊本身的,如期刊定位不当,无特色栏目,编辑方针不鲜明、意图不突出等等。
学术期刊本身是应该存在一个挤出效应,但它应当是高水平、高质量稿件对低水平、低质量稿件的挤压与淘汰,是那种正常的自然的挤压与淘汰。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正常的“挤出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学术期刊逐步市场化
只有进入市场竞争,用质量说话,期刊才可以完全走出恶性循环的“挤出效应”。虽然目前学术期刊市场化条件的确还很不成熟,但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出版单位应当对市场进行预测与分析,明确期刊定位、作者群、读者群;尽快建立自己的读者数据库,建立自己的发行队伍,建立方便、快捷的订阅市场。[1]
2.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学术期刊品牌
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相互交流的地步,发行量都少得可怜。因为性价比太低,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因而对个人根本没有吸引力。要改变局面,必须先从“综合”上动刀子,切下赘肉,丢下包袱,固定栏目,明确特色。学术期刊一定要有学术个性,要以“唯一”求“第一”,“与其开百货公司,不如开专卖店”,宁做“焦点访谈”,不做“新闻联播”。[1]这才是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而且,专业化本身就可以抵挡大部分的功利性稿件,在同一学科来稿的对比中,自然淘汰低水平稿件。
3.高校学报需要转变观念
在学报办刊宗旨中,有两点是导致其处于非学术的学术期刊境地的原因,一是“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到实处这就是内稿为主、内稿优先;二是综合性,不论社科版、自科版还是综合版,都是多学科的大拼盘,其结果就是千刊一面。学报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这个旗帜实质上是对低水平重复的鼓励。学校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它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网络时代,有没有更好的反映本校主要最新科研成果的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大学需要学报,应当是将它作为促进学校学术文化(科技)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展示本校成果的窗口;学报应该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品牌,一种文化(科技)影响力,它可以从学校本身的优势、校内知名学者的影响、本地经济文化历史的特点等等众多方面寻找适合它发展的方向,但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重要的是它能够代表学校的活力、反映学校的文化信念,影响受众,并为受众所喜爱。它的作者群、读者群都应该以外为主,而不是自己办给自己看,竭泽而渔。
至于政策方面,如改变政策上对核心期刊评价角色的曲解、改变职称评聘中对科研成果的不合理要求等等,就不是学术期刊本身力所能及的事了,不书。
我们期待着学术期刊中的挤出效应向着合乎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的方向演进。
[关键词]学术反腐 大学生 创新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学术反腐间的辩证关系
充分认识创新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了解大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无论是从大学生本身提高而言,还是从整个国家创新力的发展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伟大意义。大力弘扬大学生的创新与反学术腐败的教育,明确学术创新与学术反腐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将对我国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学术创新与反腐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历史重任,是高校及国家发展的动力及基础,迫使高校更加关注现代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更加关注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否则,没有创新,高校就没什么生命力可言,高校就会失去发展的灵魂,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二、我国现代高校大学生创新现状
现代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是肯定的。随着科研队伍和科研领域的不断壮大,高校成为了国家科技进步的领头军,而大学生作为大学的创新生力军,在创新领域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是,中国高校创新成果的数量是惊人庞大的,质量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现代大学生创新问题主要体现的特点:“创新型人才”却创新乏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体制不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如,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学术腐败泛滥等。现代大学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学术反腐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学术腐败史,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角度对大学生创新进行剖析教育,让大学生自觉认识到:创新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关系、创新与高校本身发展的关系、创新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高校教育更多的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上来,没了创新就缺失了高校教育的灵魂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我国现代高校学术腐败的现状
高校学术腐败主要体现在高校科研工作者与大学生为谋求小集体或个人的利益,在科学研究、科研评价和工艺技术创新中,做出的有损学术公平、公正等的不规范或不合法的行为。针对我国学术腐败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霸权学术。主要是指在高校中担任一定职务的科研人员,他们在学术方面有一定的权威性,再利用自己所掌控的资源,垄断着某学术领域的项目立项、分配、结题、鉴定与奖项等学术相关的资源,可轻易地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或者利用讲学、招生、学位授予等大搞权学腐败,导致学术的畸形发展,造成恶劣的学术影响,势必给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2.炒作欺骗型学术。这类人利用科学技术的深奥性,故弄玄虚,把科学技术包装粉化成美丽的肥皂泡,用来欺骗民众。像什么“太空抗癌纳米技术”、“水变油技术”及“航天生物技术”等,无奇不有,类似学术的泛滥中,对教育、科研及新闻领域无疑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带来极大的挫伤,甚至迷失正确的创新研发方向。
3.拉关系学术。目前,由于环境、思想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学术演变为追逐名利、掠夺资源的手段,甚至发展到可以用来买卖的商品。“跑项目”、“跑职称”、“跑奖项”等,在功利的引诱下,完全丧失了学术道德与尊严,造成职称评定、学术评定等极端的不公平、不正常的怪现象。这样,裸地反映出人情关系在学术发展中的畸形作用,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与无法预料的负面影响,同时误导了大学生对真正创新内涵的理解,严重挫伤大学生探索真理的动机。
4.丑恶的剽窃行为。高校学术剽窃,具体不外乎:署名剽窃、抢先发表、思想偷窥、抄袭搬家等。剽窃行为表象为:大段大段的窃、改头换面的剽及整文整书地占等。于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会获取到错误的信息--原来学术就靠一个抄字。试想,这样的环境下,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一般的传统教育也会压力巨大,那创新教育还怎么谈及?
5.注水式泡沫学术。近年来,中国高校学术取得了“辉煌的繁荣”,大致表现为:高校的论文、专著及专利出现了加速度增长,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同时,高校高级职称的学者(如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学者、长江学者、珠江学者、齐鲁学者、跨世纪人才与千百十人才等等)、获得各种称号专家以及拥有各种奖项的专家学者更是数不胜数。从量化结果看,中国的院士、教授、论文、专著与专利等,位于世界前列,但真正能产生社会巨大生产力或具有国际影响力度的大师级的专家学者或论文、专著等却鲜为人知。推敲其成因,无外乎高校的精英学者们在利益的引诱驱使下,急功近利地制造出了不少垃圾成果,如:奖金论文、职称论文、剽窃或注水的博硕士论文以及不堪入目的学士论文等。这样学术领域里泛出一堆堆的美丽肥皂泡,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极端浪费,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新积极性。环境如此,大学生也不身在世外桃源,自觉与不自觉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给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学术腐败对大学生创新性教育的影响
说起学术腐败,是全世界学术界所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而不是中国特有的产物。中国的学术腐败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目前已披露的案例来看,虽然数量不多,但恶劣影响极大。从近年来已经披露的案例来分析,均触及到到违法、违纪、违规、违反学术道德等方面。学术腐败的领域涉及到考试、职称评定、、申报成果、申请项目支助、申请奖项以及申报专利等,这些领域均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及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同时表明,学术腐败范围之广,已经涉及到学术活动的各个领域,学术腐败影响之大,属于深层次的社会腐败范畴,与经济腐败一样具有强的破坏性,甚至比经济腐败的破坏力更大。因为,学术腐败直接渗透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直接渗透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工程中。高校大学生作为教育被培养的对象,是创新的主题与创新思想的源泉,无疑地也将成为高校学术腐败的直接受害者。因为高校教师的做人、做事、学术思想与治学态度,不仅影响着学术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术腐败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影响到大学生的学风;影响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到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作为高校教育,针对学术腐败影响大学生的诸多方面,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如何成长的深层次的问题。
五、坚持学术反腐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举措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弘扬创新精神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强生命力。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学术反腐与创新教育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大学生进行学术反腐与创新性教育,离不开高校的深化改革。虽然目前高校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加大力度进行学术反腐,但真正能做到而又卓有成效的高校还是很匮乏的,因为客观学术评价体系的缺失、思想道德素质下滑、教学水平下降、创新教育的扭曲等则变成被人忽视的因素,全面的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则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2.学术反腐与创新教育离不开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现代大学生应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从根本上产生创新意识,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摒弃一切唯心思想的侵蚀。通过高校系统教育与学习,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无论学业、科研、生活还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正确而科学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分辨一切事物真伪与内在联系的能力。
3.健全学术惩戒与创新奖励机制。目前学术腐败问题之所以有它存在的市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学术腐败的惩戒机制,没有依靠的制度规范与法律法规,导致学术腐败的泛滥。因此,要铲除学术腐败,就必须建立惩治学术腐败的专门机构及惩处学术腐败的法律法规,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内容,做到就如制裁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一样,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教育也不能泛泛而谈,制造空洞的理论,同样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高校或者政府有关的各类各级奖励机制予以界定和规范,谨防在奖励创新招牌下,又产生新的学术腐败。总而言之,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惩戒学术腐败,让大学生能自觉树立科研创新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脚踏实地用心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还高校学术以净土。
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源于对知识、对真理的无限渴求与积极探索,从而,创新就无疑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历史的发展证实了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无论是从培养人才、科学研发方面,还是从服务社会方面,高校教育都必须立足在创新作为出发点;同样,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加大力度割除学术腐败这个顽疾,因为学术腐败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动力。目前我国高校创新虽展现硕果累累,但同时也存在阵阵呼声的质疑:“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科研大师?”、“为什么到现在中国没有一个能荣获诺贝尔奖的人?”、“为什么大学充斥着如此多的学术腐败与泡沫?等等”。我们坚信,高校坚持以追求知识、探求真理的本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坚持以割除肿瘤、增强免疫般对学术腐败下刀,未来高校创新的成就与辉煌,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上,就真的是无法以数字来运算与估量的。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基金
[参考文献]
[1]张立、王华平.学术不端行为的模艰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32-37;
[2]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明[J].科技导报,2006,8,91-94;
[3]高进军、李彦武.髙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一管理层、导师、研究生三方职责探析[J].学位勾研究生教育,2007(增刊),65-67;
[4]唐巧凤.合作论文中挂名署名现象探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2,158-159;
[5]余三定.关于整治学术腐败讨论的评述[J].云梦学刊,2008,29(2),6-15;
此外,国内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理论上多借鉴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也多集中于理科、工科专业,涉及广播影视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较少。
在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基于高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作详细阐述。
一、“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和一体化课程,在相应教学评价体系的监控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借鉴国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适应于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其中,旨在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衔接,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该教学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
1.教学计划一体化,即突出能力本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理实一体化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理实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2.教学环境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专业教室、实习场所”转变,将理论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到课堂,作为一体化教学的载体。
3.教材一体化,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基于对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转化,制订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理论与实践教材构成一体。
4.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一体化,即教学评价贯穿于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既有诊断、激励、调节的作用,同时评价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这个活动环节,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将获得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有所进步。
5.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教师从“单一主讲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的创新型”转变,教、学、做、评融为一体。
三、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以行业的真实工作项目载体,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环境、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支撑,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突出“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专业课程和课程体系是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专业课程设计,首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参照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以及影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从影视制作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入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归纳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然后基于学习领域的重新规划,对原有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重组或重构,构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也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按课程模块、学习领域、学习情景三级进行系统设计。以学期为单位,以典型影视制作项目为载体,建立和发展课程之间的关联,使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块,使职业能力目标得到多门课程的共同支持。
按以上原则和思路,我们将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重组、整合为“电视短剧与微电影”“电视新闻与纪录片”“专题片与音乐电视”“影视广告与形象宣传片”“电视综艺节目与栏目”和“毕业设计”等六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分别以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制作项目为载体,由三到五门一体化课程组成。对应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高,一至五学期影视项目的难度和专业课程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构成了突出“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学环境是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其建设工作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是指根据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所设置的一整套综合的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实现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整合真实的生产性功能与学习功能的实训设施,覆盖整个影视制作项目的工作过程,方便学生使用、操作、互动以及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实训环境的硬件建设可以采取校内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生产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兼具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学习性的实训条件。
“软件”是指以能力训练为目的,积极引入影视行业的企业真实项目到课堂,作为一体化教学的载体。引入的真实影视制作项目被分解为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教学需求转化为学习情景,这样就保证了专业教学真正与行业工作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
(三)制订一体化课程标准与开发配套教材
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是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职业能力目标要求、相应的学习领域规划、学习情景设计,以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内容。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的制订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制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所涉及的影视制作项目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明确职业 能力要求;二是要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吸收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典型任务进行分解,设计学习情景,规划学习内容;三是要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法。
进行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的开发,也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对影视制作岗位的调研分析结论为依据,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三个层面着手。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职业能力解构和教材知识体系重构的过程,就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职业能力要求,遵循“依岗位需求定目标,依工作过程定结构,依能力要求定内容”的基本原则,结合影视行业工作实际编写教材,体现知识、技能、标准的对接,保证教材对一体化教学的指导作用。
(四)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既是“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来制订,但在具体制订和执行时,却常常以学科要求的评价标准替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标准,集中在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也就是重教学成果而轻教学过程。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这一根本要求,实质上体现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具体成果主要体现为剧本文稿和影视片作品等,仅仅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无法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科学评价。所以,要使一体化课程真正能够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就要摆脱仅仅符合学科要求的评价标准,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价体系。
建立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一体化教学中建立起“二维评价”体系,即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成果评价并重,以形成性考核评价教学过程,以总结性考核评价教学成果。此外,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下,课程联系更为紧密,先修课程的总结性考核可以为后续课程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诊断性评价提供参照。二是使教学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分阶段进行,即针对学习情景采取单元教学评价,计入形成性考核;针对学习领域采取课程教学评价,计入课程结业考核;针对课程模块采取学期教学评价,在期末结业考核的同时,对本课程模块内的形成性考核进行统计,计入学期形成性考核。三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针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所进行的工作,在学习小组内实行岗位角色评价;针对各个合作小组的实践教学成果,在小组间进行互评;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指导教师逐一给出评价等。
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始终产生诊断、激励、调节的作用。
四、“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就是将教学内容科学地融会在教、学、做、评过程中,从试着做开始,通过对做的评价发现问题,在教与学中解决问题(应当怎么做),然后在学和做中理解其原理(为什么这样做),最后通过评与学进行提升(怎么做更好),最终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如前所述,我们根据影视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职业能力本位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现以“电视短剧与微电影”课程模块为例,阐述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该课程模块由四个学习领域和一个评价模块组成。
(一)“情景剧剧本写作”学习领域
“情景剧剧本写作”学习领域包括“选题与创意”“策划”和“文学剧本写作”三个学习情境。教师通过剧本案例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过程。学生以分组方式,在规定的选题范围内确定情景剧主题,编写故事大纲,再逐步合作完成文学剧本,在实践中掌握剧本写作的技巧。在该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监督创作,给予指导,进行必要的讲授,并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总结与点评,以故事大纲、人物表和分幕提纲等学习情境的成果为标准进行教学过程评价。最后,对文学剧本进行质量考核,完成本学习领域的教学成果评价。
(二)“镜头设计与摄影”学习领域
根据剧本内容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完成剧本分解和美术设计,制订拍摄工作计划,形成分镜头脚本。再依据工作计划,在选定的拍摄场地分组完成拍摄任务,形成工作台本。在此过程中,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再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知识补充。本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评价以分镜头脚本、工作台本为依据;教学成果评价则以“完成素材拍摄”为达标标准,以“素材质量”为等级评价依据。
(三)“情景剧剪辑”学习领域
教师通过影视剪辑案例的介绍,帮助学生熟悉音视频编辑工具。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依据工作计划分工协作,完成素材整理、影片剪辑、特技和包装制作等工作任务。各个学习情境所形成的初剪片、特技场景源文件等阶段性成果,将作为教学过程评价的依据;教学成果评价则采取对情景剧成片综合评分的方式。
(四)“影视美术与视听语言”学习领域
教师组织学生对情景剧摄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开展自评与互评,并对作品影片进行修改完善。在之前几个学习领域的实践基础上,教师系统讲授影视视听语言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对叙事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对影像设计技术的掌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评价以修改后的作品为依据,教学成果评价则采取视听语言理论考试的形式。
(五)课程模块教学评价
课程模块教学评价,即学期教学评价。本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评价统计将计入学期形成性考核;教学成果评价则以最终完善的作品为依据,评分计入期末结业考核。
五、“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以上“教学做评一体化&rdqu o; 的教学过程,对应真实情景剧摄制项目的工作过程,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评”则贯穿始终,融入其中,教学评价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师生教学互动通过教学评价得以强化。通过“教、学、做、评”的重复、迭代能够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与提升。
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学情,灵活运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定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1] 张晶,徐金寿: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2] 王吉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难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
一、当代假离婚现状
(一) 什么是假离婚
“假离婚”就是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约定暂时离婚,等达到目的后再复婚的行为。毕业论文 假离婚的违法性,就是婚姻当事人串通一气,弄虚作假,共同故意欺骗政府婚姻登记机关或法院。当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家庭的伦理道德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喜忧参半的局面,婚姻的严肃性也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草结草离的现象,假离婚现象也不断增多。延边大学家庭法律咨询所成立两年来共受理了278件离婚案件的咨询,其中假离婚案件的受害者就有12位,占整个离婚案件的4.3%。但是,这个数字本身远远不能说明假离婚的现状,因为大多数假离婚当事人还没有引起婚姻纠纷。因此,没法正确估计假离婚的完整数字。
(二) 假离婚的特征
第一,当事人中总有一方或双方并不具有离婚的真实意志。夫妻之间就解除婚姻关系达成协议是双方自愿离婚的必要条件,离婚的合意必须是完全真实的,而不是出于其他目的所作的虚伪表示。离婚的合意必须是自愿决定的,而不是受对方或第三人欺诈、胁迫而造成的,然而假离婚与之相反,它并不表示双方离婚的真实的内在意志。第二,双方当事人一定有对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的欺骗行为。假离婚的双方当事人为了达到假离婚的目的,向婚姻登记机关或法院提供虚假的离婚理由和事实,从而违背了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的有关规章制度,给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
(三) 假离婚的种类
现阶段的假离婚,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硕士论文 从程序而言,可分为在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的假离婚登记和在人民法院达成的假离婚协议。从目的而言,一种是婚姻当事人中的一方欺骗另一方,通过假离婚达到真实的目的,另一种是夫妻双方通过假离婚的-t--~ ,来达到他们的共同目的。
现阶段我们延边地区最常见的假离婚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为了子女的户口而假离婚。医学论文 城市男性与农村女性结婚或者两个不同地方的人结婚的家庭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按照现有的政策,子女的户口一般随母亲,因此,为了给孩子落城市户口,男女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孩子由男方抚养,等孩子的户口落到城市户口之后再去复婚。
第二,为了分房而假离婚。现在的分房政策以男方为主,而且带有福利性质,女性只有当户主的时候,才能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分房待遇,因此有些夫妻假离婚,等到女方分到房子之后再去复婚。
第三,为了规避债务而假离婚。根据中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以各人名义所负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因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管男方还是女方只要是为了共同生活所欠债务都要用共同财产去偿还;因此有些人为了逃避债务先行离婚,协议家庭所有财产都归无债务的一方所有,等到债权人不再向债务人讨债或者诉讼时效过去之后复婚。
第四,为了出国而假离婚。为了出国而假离婚虽然不是首先在延边诞生,但它可以说是延边地区假离婚当中的一大特征,整个延边地区假离婚中的80%以上是为了出国而假离婚的。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这种现象有增无减。同样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对韩国与延边人之间的交往带来了方便,出国无门的法制观察人把中韩国际结婚当作出国的唯一门路,其中大多数为实际结婚,婚后或者在中国或者在韩国一起生活,但是把中韩涉外婚姻当作出国跳板的人也不乏其例。1999年延边州近3000名妇女和韩国男性结了婚,其中35%以上是离婚女性,其中有很多假离婚女性。1999年韩国汉城家庭法院受理的57件中韩涉外离婚中,56件是韩国男性原告由于中国女性到韩国之后,根本没进夫家门或没有任何理由离家出走而提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不乏为出国挣钱而假离婚的人。
二、引起假离婚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婚姻纠纷中之所以存在假离婚现象是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国民素质等诸因素在特定情况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可谓错综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具体的说主要有:
(一) 经济的原因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富裕,改革开放之后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种政策不配套,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开放使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更加便捷,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更加直接。因而在婚姻家庭领域里,出现了很多美好的和值得发扬光大的现象,但是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只顾个人利益,不关心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可以说,为工作调动、分房、规避债务、出国挣钱等原因假离婚的现象就是这种偏差的思想观念的直接反映。
(二) 法制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但是违法、犯法的行为仍屡见不鲜。职称论文 首先,法律规定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1994年颁布的《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收回离婚证。但是这一规定只适用于假离婚之后双方都未再行结婚的情况,只要当事人当中有一方已经再婚,只能承认它的离婚效力。另外,也缺少具体配套的实施条例,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致使一些人很容易钻法律的“空子”,以假离婚形式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其次,普法滞后。“法盲”依然大量存在,不知假离婚在离婚的法律程序上是不存在的。离婚双方当事人之间,不论出自什么目的,都是自愿就解除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达成协议,表示自愿离婚,骗取了离婚证或离婚调解书。因此,产生的后果,双方当事人自己负责。
(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希望婚姻应该是健康、和睦和安定的,希望离婚现象少一些。但是不可能以好坏来简单评价离婚现象,全面评价离婚现象,我们也会发现离婚对解除当事人之间的虐待与歧视,建立自尊自信、和平宁静、保证婚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后果。就因为有这样的优点,社会承认离婚,大多数人容纳离婚现象。因此一些人就利用社会的这种越来越宽容的态度,用假离婚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对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缺乏教育与有些媒体的误导,以及用假离婚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不受任何惩罚的先例都对假离婚现象的增加起一定的影响。
三、如何减少和处理假离婚现象
假离婚是对离婚自由的滥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严格控制假离婚现象。减少和防止假离婚现象的根本对策,是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全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消灭城乡差别。目前应加强下列几项工作。
(一) 大力进行普法教育与人生观教育
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知识、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宣传幸福家庭的健康婚姻的同时,也要曝光假离婚引起的悲剧,给那些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把离婚当作儿戏的人敲响警钟。另外,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婚姻家庭观的教育,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性解放、性自由的道德垃圾,教育人们尽夫妻义务、尽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以便于巩固和加强婚姻家庭关系。
(二)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和法院的有关工作
离婚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而且也关系到子女的抚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婚姻家庭秩序,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离婚问题,特别要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建立一支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最强的工作队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管理,使他们严格依照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去进行登记与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假离婚现象。另外,应将当事人的欺骗行为向其工作单位或有关机关反映,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 进一步健全协议离婚的法律法规
第一,建议设立一定期限的“考虑期”。对申请协议离婚的当事人设置30—60天的考虑期限,对考虑期过后继续坚持离婚申请的当事人,婚姻登记机关才可批准离婚登记。其目的主要是给当事人一个冷静地反思、自我审查的机会,以免意气用事。婚姻登记机关也可利用这个时间做好必要的审查工作,做到严肃、慎重。当事人的自我反思与政府机关的审查会有效地防止,以协议离婚方式达到某种目的的假离婚发生。
第二,规定登记机关审查监督的具体内容。英语论文 婚姻登记机关要牢牢地把握好审查一关,才能减少和防止假离婚的发生。审查的内容,首先不仅包括夫妻间是否感情确已破裂的实质内容,而且也包括离婚当事人双方是否确实为双方真实离婚的真实性的审查。其次,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工作。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有疑义或协议内容显失公平的时候,应对证明材料的来源、双方的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子女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工作,审查的重点应放在离婚协议的真实性上。这样才能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防止与避免有些人以假离婚方式达到某种目的。
第三,建立更加完善的离婚无效制度。协议离婚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自身主观意志基础上的,因而就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逃避法律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出现一方当事人欺骗另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合谋欺骗登记机关的假离婚现象。1994年规定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二十五条虽有解除婚姻关系无效的规定,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离婚无效制度,以利于保护假离婚案件的受害人的利益。
总之,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多种原因,假离婚现象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期内消灭,因此,我们要正视这种现状,采取各种综合措施,防止和减少假离婚现象的发生,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婚姻质量,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参考文献:
1.巫昌祯主编:《盎昏姻与继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2.张伟、周亦杨:《怎样打婚姻家庭官司》,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一、当代假离婚现状
(一)什么是假离婚
“假离婚”就是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约定暂时离婚,等达到目的后再复婚的行为。写作毕业论文假离婚的违法性,就是婚姻当事人串通一气,弄虚作假,共同故意欺骗政府婚姻登记机关或法院。当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家庭的伦理道德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喜忧参半的局面,婚姻的严肃性也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草结草离的现象,假离婚现象也不断增多。延边大学家庭法律咨询所成立两年来共受理了278件离婚案件的咨询,其中假离婚案件的受害者就有12位,占整个离婚案件的4.3%。但是,这个数字本身远远不能说明假离婚的现状,因为大多数假离婚当事人还没有引起婚姻纠纷。因此,没法正确估计假离婚的完整数字。
(二)假离婚的特征
第一,当事人中总有一方或双方并不具有离婚的真实意志。夫妻之间就解除婚姻关系达成协议是双方自愿离婚的必要条件,离婚的合意必须是完全真实的,而不是出于其他目的所作的虚伪表示。离婚的合意必须是自愿决定的,而不是受对方或第三人欺诈、胁迫而造成的,然而假离婚与之相反,它并不表示双方离婚的真实的内在意志。第二,双方当事人一定有对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的欺骗行为。假离婚的双方当事人为了达到假离婚的目的,向婚姻登记机关或法院提供虚假的离婚理由和事实,从而违背了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的有关规章制度,给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
(三)假离婚的种类
现阶段的假离婚,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写作硕士论文从程序而言,可分为在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的假离婚登记和在人民法院达成的假离婚协议。从目的而言,一种是婚姻当事人中的一方欺骗另一方,通过假离婚达到真实的目的,另一种是夫妻双方通过假离婚的-T--~,来达到他们的共同目的。
现阶段我们延边地区最常见的假离婚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为了子女的户口而假离婚。写作医学论文城市男性与农村女性结婚或者两个不同地方的人结婚的家庭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按照现有的政策,子女的户口一般随母亲,因此,为了给孩子落城市户口,男女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孩子由男方抚养,等孩子的户口落到城市户口之后再去复婚。
第二,为了分房而假离婚。现在的分房政策以男方为主,而且带有福利性质,女性只有当户主的时候,才能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分房待遇,因此有些夫妻假离婚,等到女方分到房子之后再去复婚。
第三,为了规避债务而假离婚。根据中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以各人名义所负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因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管男方还是女方只要是为了共同生活所欠债务都要用共同财产去偿还;因此有些人为了逃避债务先行离婚,协议家庭所有财产都归无债务的一方所有,等到债权人不再向债务人讨债或者诉讼时效过去之后复婚。
第四,为了出国而假离婚。为了出国而假离婚虽然不是首先在延边诞生,但它可以说是延边地区假离婚当中的一大特征,整个延边地区假离婚中的80%以上是为了出国而假离婚的。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这种现象有增无减。同样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对韩国与延边人之间的交往带来了方便,出国无门的法制观察人把中韩国际结婚当作出国的唯一门路,其中大多数为实际结婚,婚后或者在中国或者在韩国一起生活,但是把中韩涉外婚姻当作出国跳板的人也不乏其例。1999年延边州近3000名妇女和韩国男性结了婚,其中35%以上是离婚女性,其中有很多假离婚女性。1999年韩国汉城家庭法院受理的57件中韩涉外离婚中,56件是韩国男性原告由于中国女性到韩国之后,根本没进夫家门或没有任何理由离家出走而提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不乏为出国挣钱而假离婚的人。
二、引起假离婚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婚姻纠纷中之所以存在假离婚现象是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国民素质等诸因素在特定情况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可谓错综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具体的说主要有:
(一)经济的原因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富裕,改革开放之后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种政策不配套,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开放使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更加便捷,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更加直接。因而在婚姻家庭领域里,出现了很多美好的和值得发扬光大的现象,但是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只顾个人利益,不关心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可以说,为工作调动、分房、规避债务、出国挣钱等原因假离婚的现象就是这种偏差的思想观念的直接反映。
(二)法制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但是违法、犯法的行为仍屡见不鲜。写作职称论文首先,法律规定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1994年颁布的《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收回离婚证。但是这一规定只适用于假离婚之后双方都未再行结婚的情况,只要当事人当中有一方已经再婚,只能承认它的离婚效力。另外,也缺少具体配套的实施条例,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致使一些人很容易钻法律的“空子”,以假离婚形式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其次,普法滞后。“法盲”依然大量存在,不知假离婚在离婚的法律程序上是不存在的。离婚双方当事人之间,不论出自什么目的,都是自愿就解除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达成协议,表示自愿离婚,骗取了离婚证或离婚调解书。因此,产生的后果,双方当事人自己负责。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希望婚姻应该是健康、和睦和安定的,希望离婚现象少一些。但是不可能以好坏来简单评价离婚现象,全面评价离婚现象,我们也会发现离婚对解除当事人之间的虐待与歧视,建立自尊自信、和平宁静、保证婚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后果。就因为有这样的优点,社会承认离婚,大多数人容纳离婚现象。因此一些人就利用社会的这种越来越宽容的态度,用假离婚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对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缺乏教育与有些媒体的误导,以及用假离婚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不受任何惩罚的先例都对假离婚现象的增加起一定的影响。
三、如何减少和处理假离婚现象
假离婚是对离婚自由的滥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严格控制假离婚现象。减少和防止假离婚现象的根本对策,是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全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消灭城乡差别。目前应加强下列几项工作。
(一)大力进行普法教育与人生观教育
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知识、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宣传幸福家庭的健康婚姻的同时,也要曝光假离婚引起的悲剧,给那些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把离婚当作儿戏的人敲响警钟。另外,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婚姻家庭观的教育,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性解放、性自由的道德垃圾,教育人们尽夫妻义务、尽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以便于巩固和加强婚姻家庭关系。
(二)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和法院的有关工作
离婚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而且也关系到子女的抚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婚姻家庭秩序,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离婚问题,特别要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建立一支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最强的工作队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管理,使他们严格依照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去进行登记与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假离婚现象。另外,应将当事人的欺骗行为向其工作单位或有关机关反映,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进一步健全协议离婚的法律法规
第一,建议设立一定期限的“考虑期”。对申请协议离婚的当事人设置30—60天的考虑期限,对考虑期过后继续坚持离婚申请的当事人,婚姻登记机关才可批准离婚登记。其目的主要是给当事人一个冷静地反思、自我审查的机会,以免意气用事。婚姻登记机关也可利用这个时间做好必要的审查工作,做到严肃、慎重。当事人的自我反思与政府机关的审查会有效地防止,以协议离婚方式达到某种目的的假离婚发生。
第二,规定登记机关审查监督的具体内容。写作英语论文婚姻登记机关要牢牢地把握好审查一关,才能减少和防止假离婚的发生。审查的内容,首先不仅包括夫妻间是否感情确已破裂的实质内容,而且也包括离婚当事人双方是否确实为双方真实离婚的真实性的审查。其次,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工作。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有疑义或协议内容显失公平的时候,应对证明材料的来源、双方的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子女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工作,审查的重点应放在离婚协议的真实性上。这样才能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防止与避免有些人以假离婚方式达到某种目的。
第三,建立更加完善的离婚无效制度。协议离婚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自身主观意志基础上的,因而就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逃避法律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出现一方当事人欺骗另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合谋欺骗登记机关的假离婚现象。1994年规定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二十五条虽有解除婚姻关系无效的规定,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离婚无效制度,以利于保护假离婚案件的受害人的利益。
总之,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多种原因,假离婚现象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期内消灭,因此,我们要正视这种现状,采取各种综合措施,防止和减少假离婚现象的发生,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婚姻质量,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
参考文献:
1.巫昌祯主编:《盎昏姻与继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2.张伟、周亦杨:《怎样打婚姻家庭官司》,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