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20:15: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研究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严格按教育部和辽宁省招考办相关精神和要求,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制定了《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考生的复试过程中,特别注重考核考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考查,以培养层次高、社会需求多的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全面考查、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进行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录取工作。
2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我校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研究生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为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学校准备从完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入手,实施以下改革措施:
(1)加大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2)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吸引校友、行业企业通过教育捐助和设立奖助学金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经费提供支持。
(3)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承担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学科、导师之间就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展开竞争,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通过调节招生指标,对科研课题及经费充足,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管理水平高的学科、导师实施招生,研究生分配名额倾斜,但倾斜增加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导师承担。
(4)开拓与用人单位产学研办学的渠道,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承担研究生培养的集中实践环节和做毕业论文所产生的费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绝大多数为具有工作实践经验,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起步比较晚,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且具备良好师德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任课老师尤为重要。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每年都会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理论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农业推广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
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研究生管理的关键力量。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渔业领域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了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加强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师制。学校既注重扩大导师数量,又非常重视提升导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实施导师遴选条件改革;其次,建立导师学习和学术交流制度。一方面,通过导师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导师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对新导师就导师职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鼓励并组织导师参加国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活动,促进导师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规范质量管理
4.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和规范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渔业领域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既要使研究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国内各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少、缺乏专门教材的现状,我校教师在授课时充分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设置需求,着重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的比重,在保证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基本要求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安排教学计划。为充分保证授课质量,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考勤外,还会派专人定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考勤。
4.2加强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课程知识,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借鉴学术型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学校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学生考试资格。每次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在校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职工任监考、巡考人员。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端正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实习、实训考察,能使研究生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和启发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应用所学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实践推广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研究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授课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进行案例教学。在学习考察过程中,学校还聘请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研究生们能与这些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内外渔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专场讲座,以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为渔业领域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场所。
6规范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对学位论文质量、研究成果水平至关重要。学校要求渔业领域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我校从单纯的研究类论文过渡到研究类、调研报告类、规划与设计类、研发类和总结类这五种类型的选题。要求选题应当具有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近的先进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科学可行,更强调其社会需要性。选题能充分体现选题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开发、水产品加工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和学生应定期进行论文选题研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确立选题方向后,由其导师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研究生学位选题无创新点、重点不突出、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研究生不能按时完成论文,研究生学院则要求其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由导师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7规范论文评审答辩
7.1学位论文盲审
我校对专业型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审制度,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研究的工作量大小和技术难度;
(3)论文研究所体现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7.2严格规范答辩程序
【关键词】导师指导 研究生 学位论文 审核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015-02
一 美国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西方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在遴选上相对宽松,是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导师遴选制。具体而言,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因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导师所承担的责任的不同也表现各异。通常的要求是,研究生导师除了通过包括研究和学习经历、研究生课堂教学、学术指导、学术成果、学术职务的担任等必要的资格审查之外,还需要具备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是否具有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是美国的大学在选聘研究生导师所重点关注的。
2.研究生指导委员会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美国采用的是学术互补的导师组负责制——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将导师制与集体相结合。由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主要的导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的学习计划、课程教学以及论文指导与审核评定等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制度。美国的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考试采用笔试、口试或以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很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通过课程考核来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十分高。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位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可以检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对导师的论文指导质量加以检验。在美国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位。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他们往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来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学术研究。
二 我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导师遴选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另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或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
2.导师负责制
中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强调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实行个人指导即导师与由5~7人组成的教研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却是基于各校不同的基层教学组织结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科研活动基本还是由导师一人决定。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和中期考核制度。与美国相比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的培养重视入学考试而轻视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过程的多样性的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对所学的课程进行考核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考查,其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开卷、闭卷考试或是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展开。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获得学分并在最后一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与美国不同的是,在我国很少有学生会因论文答辩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之处在于坚持对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的要求。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科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此外也要进行必要的论文审核、答辩、修改等程序,在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之前要先获得答辩的资格,一般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标准。
三 启示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1.优化遴选办法
打破传统的以职称为标准的遴选方法,注重导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习经历等各项指标,针对本校研究生状况一级学科建设水平适当做出权重,全面考核、综合判定,以选出优质的导师,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2.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借鉴学习美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实习导师组负责制,共同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3.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和导师激励制度
对于新任导师不仅要进行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上的培训,还要关注对导师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培训。发挥校内优质导师队伍的作用,对新任导师进行经验传授、教学帮扶和学术带动等。
4.细化考核制度,建立研究生淘汰制
细化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对于缓解我国研究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可行性。
5.转换和提升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的教学是一种教学趋势,这种创新性不能只狭隘的在学位论文中得以彰显,还要在课程教学中,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展开,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型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6.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实体性表现形式。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是研究生个人的学业任务,同时也是论文指导导师的责任。
通过以上对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指导与学位论文的审核等几个方面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借鉴、吸收与融合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前车之鉴,成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修正与创新,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1强化论文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论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综合性、全面性的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以及水平高低进行反应,而学位论文也是对研究生自身学术水准高低进行衡量的重要载体与指标。而要想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保障,就要从源头环节进行强化,保证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监督严格性,并详细的进行评审与答辩。并且还要针对论文的开题、初检、答辩等多个不同环节建立起管理制度。促使论文的形成过程得到更加完善的管理,极大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哈工体育大学就是利用校外教授进行答辩外审的方式,来确认本专业的论文是否能够报送,在通过之后,还需要得到三分之二的委员会评审通过,最后再由学校的学术委员进行审批。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则是由校内外的教授来担任评委,利用预开题与预答辩的形式做好准备后,再执行正式答辩。除此之外,哈工体育大学对论文的检测标准,也严格要求在10%以内。只有真正的严格标准,才能够防止不端学术行为的出现,为学术研究树立好风气。
1.2强化教育培养过程实践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首先,对教学进行实践训练,哈工体育大学针对体育学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便是体育师资,那么教学的能力便成为了培养的核心所在,教师要想使得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须要保证实践能力持续成长。那么这就需要让研究生充分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让其明白教师这一角色的责任。经过学习后的第二阶段,就可以在引导下为本科学生进行5-7周左右的教学实践,但要保证以教学进度为前提来备课,通过教案为大纲来上课,研究生的教师则要对全过程加以指导,这一环节的成绩最终要记录学习档案之中;第二,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入的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般为4-6周的时间,通常在第三、第四学期展开。社会时间活动必须要写实践报告,并交予学院备案,记录学分;第三,实践竞赛。组织完成1-2项校内外的相关工作,学院教师担任裁判,对整个过程进行考核;第四,每个研究生必须每学期参加讲座与学术报告,至少2次,在学生毕业之前,参加校内外体育部报告会的次数不低于2次,并提交相应的学术学习手册,由导师审查签字,记录学分。
2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体育教育改革实践问题
2.1.1师资力量薄弱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哈工体育大学中的体育学教导教师多数是本科教师,多数担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教师都是学校培养,只有小部分教师具备资格与能力参加研究生课程的授课,导致教师自身教学压力大,无法全心投入到教学中。而具备能力的教师则压力更大,不仅要负责课程,还要负责实践、论文等工作。
2.1.2招生持续性问题哈工体育大学近几年呈现出的研究生招生分数较高,始终没有降低,并且与其他专业分数相同,导致一些学生望而却步,形成的结果便是报告人数越来越少。
2.1.3课程设置问题目前,体育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是参考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陈旧,重复本科生的课程太多,过度地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综合性体现不够,局限在一个学科领域,任课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知识面不够宽广,缺乏必要的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需要。
2.2针对体育教育改革所需采取的解决措施
2.2.1强化师资团队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一方面,不断加强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认真地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支持教师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并开设新的选修课和专题课。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内其他学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学科研究,开设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生课程,给研究生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和研究空间,聘请其他学科的教授担任教师开设课程,
2.2.2提高招生持续性必须要针对师资力量团队进行扩充,并且采取评职考核的政策来鼓励教师,每年引进优秀的教师以及师资团队,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持续为体育学研究教育团队提供支持。
2.2.3科学设置课程科目学科想要发展,首先学生源就必须要充足,所以,针对体育学研究生的教育发展问题,需要利用招生政策加以支持,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即便是区别对待也要以不影响其他专业的情况下,来降低分数,保证招生计划完成。同时,积极鼓励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跨学科报考,实现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发展。
3结语
[关键词]高职生养成教育习惯
一、养成教育对高职生具有特殊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他还说:“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可见,养成教育不仅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乃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这一切致使高职生虽然享有大学生的称呼,却不完全具有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境界、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没有打好基础就得从头开始,没有好的习惯就得重新养成。因此,对高职生来说,养成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对当代高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代高职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当代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小皇帝”,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致使其缺乏生活能力、自理能力。
2.社会转型时期对高职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出现了重实惠,轻道德;拜金主义,为谋取钱财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钱权交易、腐败堕落、醉生梦死、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唯一目的的问题和现象。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要让高职生懂得这些现象决不代表社会主流。
3.当代高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4.当代高职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
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狭隘,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常言道,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芬,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客观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对高职生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只有在正确分析当代高职生成长的客观环境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养成教育,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养成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当代高职院校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这些缺陷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即使他们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要使高职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1.上好入学第一课“军训”。军事训练对养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近年来的军训工作的实践表明,军训独特的育人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养成教育工作的活动空间,有效地推动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组织养成教育讲座。在新生“军训”之后,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中学向高职院校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高职院校生活确立奋斗方向。
3.通过教育创新提高实施养成教育的成效。创新教育应该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教育体制,而是教育的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同时还需要创造适合与教育创新的环境,建立学校创新教育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系统配套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育创新落到实处。只有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给高职院校养成教育带来巨大的适应性,才能给学生养成教育以生机,才能造就一代具有创新行为和创新能力的新人。
4.运用典型带动的方式,使养成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可以每个学期在学生中民主评出讲道德典型、尊师守纪典型、勤奋学习典型、文明礼貌典型等,并在学习这些学生德育标兵的活动中,组织这些先进典型与相应的落后学生开展“手拉手”帮扶结对活动,从而更好地营造出学先进、看先进、帮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同时,要切实重视道德舆论导向的作用。为了保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可以通过宣传板报、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方式正确引导、教育学生。
5.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总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良好习惯是现代教育的归宿,我们的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继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把学生的素质演化为习惯,才能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连淑芳.试论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3.
[2]余丽珍.试论高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4.
[3]陈廷斌.养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2004.
灵魂不灭观念,其实在我国远古时代就已产生,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有为死者放置赤铁矿粉末,随葬石珠、骨坠、有孔兽牙等装饰品的葬俗,这些都 是灵魂不灭观念的物证。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不少瓮棺葬,瓮棺上多凿有小孔,有学者认为,这些小孔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另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不仅认为人的灵 魂存在,而且认为一个人还有多种灵魂。云南阿昌族认为人有三种灵魂,人死后必须把三种灵魂送到不同的地方去:一个送到墓地;一个供奉在家中;一个送到鬼王 或父母的所在地。在我国古代的观念是人死后,肉体与灵魂分开,灵魂不灭的观念在我国先民的头脑中不仅早已存在。
而人死后,灵魂会根据生前的善恶行为而轮回转生,则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事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人们将佛教的灵魂学说和因果报应、轮回转生的理论 作为维护其道德说教的有力工具,使人们相信人死之后的灵魂,可因生前的善恶,或升天为菩萨,或重新投生作人,或转生为牛、羊、猪、狗等等,甚至成为饿鬼堕 入地狱。由于受这种轮回转生观念的影响,人们不但重视生前的行为操守,也重视死后灵魂的归宿。
为了让死后灵魂有一个好的归宿,人们对死者的后事处理,如人死之后,请僧人念经,举行水陆法会,为一切水陆众生供养斋食,诵经礼忏,追荐亡灵等等。
“生”与“死”的问题,佛教在人的生死问题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说教,如“三世说”,即前世、现世、来世的生死观;查根究底的因果关系和不生不灭的理论;抵达西文极乐世界的途径等等。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也是佛教灵魂学说的集中体现。佛教强调人的行为、意识直接决定并主宰他以后的命运,佛家把人生加以延长,分成前生、今生与来生三界;把报应分成现报、先报、后报三种。
人生有三世,世世代代灵魂不灭,因而轮回报应不息。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与命运的主宰权交给了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介绍各种化学物证知识或者分析方法的时候,纯粹的理论讲解很难吸引法学专业学生的视线。化学理论结合具体案例的授课方式往往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例如,在介绍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引出放射性这一概念。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放射α射线投毒案件便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化学概念的理想案例。根据化学知识的分类情况,我们可以将法庭化学授课过程中涉及的案例大致分为无机相关案例、有机相关案例以及分析相关案例等三类。每类的代表性案例及对应化学知识素材如表2所示。
2授课技巧
在法庭科学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注重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之外,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第一,文字结合图示。标准的化学术语并不是法学专业研究生理解化学物证及法庭化学知识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对于化学专业知识不规范的解读又显得非合时宜。因此,文字结合图示的讲解方式可以在实验室之外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对于化学物证及法庭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第二,认识实验课的必要性。一方面,法庭化学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们感受化学物证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化学物证的感性认识。在日后司法实践过程中,他们能够在看到与化学物证相关的文字材料或图片材料的瞬间,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关于化学物证的生动形象的立体思维,从而更好地发挥化学物证对于司法审判的协助作用。
第三,注重化学物证提取环节。虽然外观检验的手段和实验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它所提供的价值却是不容小觑的。通过化学物证提取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观察两种途径,对送检样品的颜色、气味、性质、数量、酸碱性、灼烧反应等一系列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第四,规范而又通俗的语言技巧。法庭化学专业课程的授课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化学物证和分析方法。以显微分光光度法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安排在显微镜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这两部分内容之后,从而帮助学生们感受到显微分光光度法是结合了二者的优势并且弥补了二者的不足的新方法。
第五,适应犯罪问题发展的动态需求。犯罪问题天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每段时期介入犯罪问题的各种化学证据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化学证据外在变化背后的内在规律,例如相对于传统的纤维证据、油漆证据、橡胶证据以及塑料证据等讲授方式,以聚合物类化学物证的概念出发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运用此类证据的宗旨。
3结束语
2012年8月,美国经济发展局奖给布法罗大学349,565美元(约2,171,672元),用于在纽约西部10个县扶植培养创新精神,创造工作岗位和鼓励私人投资。联邦基金将用于创造一个创新中心,这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推动从纽约大学各个分校产生的发明和创新。目的是加速创新和发明商业化的渠道,把企业家和大学及社区的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创新中心将会为企业家、商业和经济开发商提供一个合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新的商业信息,提供开发技术公司在早期阶段的领导能力训练,提供新产品开发的工艺流程,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
二、建立大量的多学科研究中心
UB建立有大量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共有158个。这些研究中心主要侧重于协作、多学科的工作,覆盖了从建筑和新生媒介到国家安全和妇女的健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例如布法罗大学的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是由来自整个美国许多学科和研究机构的多名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组成的科研团队。MCEER最初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86年建立,作为第一个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8年,更名为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的使命已经从最初侧重于研究地震工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对于关键的基础设施、结构和社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MCEER通过一个多学科的、多种自然灾害研究,同教育和外界紧密联系的系统来完成研究工作。
三、制订长远和前瞻性的学校发展计划,强化优势学科
为了确保布法罗大学持续的繁荣和发展,保持长期的创新活力和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学校董事会制订了UB2020计划。UB2020计划旨在提供学生最好的大学教育,提供社会(社区)最前沿的科研和医疗。其中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战略优势学科。其战略优势主要分布在如下的八个方面:(1)艺术和表演艺术;(2)公民参与公共政策;(3)文化和文本;(4)极端事件的减缓和应对;(5)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6)信息与计算技术;(7)集成纳米结构系统(INS);(8)生物系统和生物分子识别。每一个方面都设定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如在集成纳米结构系统方面,倡导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合作研究,做出能改变世界的发明和创新成果。集成纳米结构系统的研究人员们主要集中在下面六个主要的研究区域:(1)自旋电子学。用电子的自旋来储存、处理和传播信息,从而开发出一些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电子仪器设备,使未来计算机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2)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电子技术侧重在创造纳米尺度的仪器和电路元件,克服现在微电子电路的不足,并实现这些仪器的包装。UB的研究人员正在设计和制造纳米尺度的电路、芯片和包装技术,未来的电器元件能够承受很高的电流密度和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提供更快、更小、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3)纳米医学。纳米医学的进展在UB包括新的微创诊断方法,药物和基因的目标(靶向)递送系统,促进光动力癌症治疗的方法,新的医学成像模式和实时药物疗效监测方法。这些研究向着临床实践的方向发展,最终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4)传感器和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UB在传感器领域的工作包括神经元网络、模式分析、低功率光探测器和光源、新的分析物的识别技术。确定复杂化学模式作为各种疾病的标志,例如糖尿病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症,最终能够实现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5)太阳能。UB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科技用于制造和组装无机纳米材料,用于创造造价低、更加经济有效的太能电池。研究活动包括在一个导电聚合物母体上基于无机纳米晶体组装纳米材料用于制造和测试完全混合无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光诱导表面电子转移反应的基本表征。(6)能量储存和转换。改进的能量储存对于许多新兴的技术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到植入式医疗设备是非常关键的。UB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研发)纳米材料并将它们应用到电池中,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新材料的应用能产生更高的功率体积比、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更长的工作时间。这些微型电源对于许多传感器技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INS的研究人员来自整个的UB校园,并且和许多系(共约18个系)和研究中心(4个研究中心)一起工作,INS是纳米科学的焦点。并且INS拥有一套集中调配的仪器支持(支撑)纳米科学和相关的物理、工程和材料的研究工作,所有的仪器对于UB的工作人员和外部的用户是开放的,收取适度的成本回收费用。其中的设备有高分辨率投射电子显微镜装置、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设施、洁净室设施、电子束普光设备和原子力显微镜设备等。这些高精的尖端科研设备有力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合作基金、研讨会和学术会议,INS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已经获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化学系教授SarbajitBanerjee被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评为世界上35岁以下最优秀的发明家之一。他最有名的发明之一即是“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夏天隔热,冬天透热的温度调节功能。
四、研究生课程设置
以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土木工程博士学位为例,分析一下课程设置和有关的要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2)通过博士资格考试(书面考试和口试);(3)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审。具体来讲,博士学位必须包括除了本科学位之外的72个学分,包括12到24个学分来自论文,至少18个学分来自课程学习。论文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必须能够对所学习的领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课程通常是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选定,但是必须包括在数学方面的两门课程和力学(流体力学或固体力学)方面的两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既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同时注意学科交叉和最新知识进展的介绍。如开设有结构健康监测和无损测试、桥梁工程中的新兴技术、材料的力学行为,土木工程中的统计方法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为研究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使研究生对最近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有所了解,为他们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从事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发明工作
2012年,布法罗大学评出了7项最令人震惊的发明。(1)自生长血管。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可以特别为病人产生部分血管的方法。当移植入病人体内的时候这些分段的血管能够产生几乎正常的血管。发明小组是由医学、化学和生物工程以及生物物理学等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2)超级细菌毁灭者。医学人员发明了能够给予平均抗生素超级强度的方法。采用一种在乳汁中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很小的抗菌能力。当与存在的抗生素结合的时候,即可具有很强的药物敏感性。(3)生物膜去除剂。布法罗大学的工程师和医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能够除去医用金属植入物上的感染生物膜的电化学方法。(4)蛋白质疗法的纳米保护壳。蛋白质基的药物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常把蛋白质作为侵入异物而进行攻击。UB的药物科学家们利用lipid-based纳米颗粒(分子)训练整个免疫系统来接收这些蛋白质治疗分子。(5)肿瘤抑制基因。许多癌细胞在它们的表面有碳水化合物结构(也叫CD176抗原),在肿瘤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UB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小鼠抗体对这种抗原非常有效。KateRit-tenhouse-Oslon(发明人)教授已经开始注册了一个公司(For-Robin)来开发这种抗体应用于人体内。(6)发明了用作控制癌症的microRNA。UB科学家发现了可以恢复的microRNA水平能够对抑制某种类型的癌症肿瘤的生长。(7)新的显像剂。UB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用于核磁共振的造影剂。这些智能的造影剂将来可能用于监视癌症治疗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进一步决定具体的实施疗程(治疗措施)。这些新的发明成果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六、总结
关键词:关于语言艺术的论文
一、前言
可以说,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是当前实施课程教育的关键工具。教学语言可以体现教师基本的语言素养,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一项因素,应该对此开展深度的分析。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以此对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课程教育,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所以,生物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时候,要提升对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促使自身教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增长。
二、初中生物课程中重视语言艺术呈现的意义
(一)保障课程教学顺利开展
在实施初中生物教育的时候,教师能够高质量的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让课程教学实现顺利的实施。在具体知识传输中,教师对语言进行有效地运用,可以让教师和班级学生实现思维和语言的交流。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重要载体,可以对教学的综合素养进行真实的反映。教师在具体生物知识传输中,如果正确应用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二)提升整体课程教育效果
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生物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要提升对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因为教师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能够使用清晰、正确以及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该项知识进行有效地把握,让学生可以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记忆,以此提升整体的课程教育质量。生物教师在对班级学生实施学科教育时候,通过语言的正确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开展了解,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有效地培养。这样能够缩短整体的授课时间,以此提升整体课程教育效果。
(三)拓展师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实施生物知识教育的时候,对语言开展正确和高效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品格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生物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语言的应用质量,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所传递出的语言魅力,对学生的语言应用有着启发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开展语言交流中,重视对文明语言和魅力语言的使用,让学生课程思维能够实现一定的激发。通过教师语言应用的规范性和质量性,对学生的行为意识有着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实现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基于新课程理念探究在生物课程中应用语言艺术的过程
(一)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出的过程
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首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简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让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形成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明确知道该节生物课的重点知识,促使学生对该项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短但是具有凝练性的语言,对课程教育基调进行明确,不仅可以展示教师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运用。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认识生物》该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相信同学们认识不少生物,你可以说出你所认识的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生物进行一定的认知探索,并了解新课程知识的重点是对生物进行认知和特征学习。
(二)过渡过程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生物学科教育的时候,教学内容的具体过渡是一项重要工作,影响整体的生物课程知识传输的效果。教师应该运用严谨和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知识进行过渡,促使学生能够将关注力放在知识学习上。过渡环节是授课中的一项关键环节,教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应用高质量的语言,能够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该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但是”等词汇,告诉学生生物圈已经被破坏,给学生展示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促使学生树立保护生物的意识,不会因为个人的一些行为爱好就去残害生物。
(三)内容讲解
教师对学生开展生物知识课程的创建,并不仅是让学生可以掌握生物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可以得到情感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传输中得到全面的教育。教师是生物课程的营造者和引导者,应该在知识传输中投入情感,营造较好的课程传输氛围,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该知识传输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对此知识进行深度地探究,纠正一些错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
四、结论
生物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重视对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促使课程教育能够实现有效的实施。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要对生物重点知识进行简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让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形成认知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运用严谨和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知识进行过渡,在知识传输中投入情感,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让学生得到更加高效的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1]海热古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8):173+24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