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18:24: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医院人才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为努力提升医院的学科水平和综合能力,让我院一些专科学术水平完成三、五年内,在市、省内形成优势和特色,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省、市医学重点人才,经医院重点专科、重点人才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决定对省重点专科、市重点学科,和院重点专科建设和省、市、院级重点人才,加强扶持力度并制订实施办法如下:
一、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2、院重点专科给予15-20万元基础扶持资金。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四、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五、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六、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八、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九、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著,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十、入选对象须和院签定培养合同,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每半年考评一次。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论文摘要: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其关键是人才,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这一年来,××县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
情况。
医院现有职工41人,开放病床30张,在人少事多,一人兼几职的情况下,门诊住院合二为一,未发生大的医疗事故,急诊的应急能力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逐渐提高,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人越来越多,专科建设成绩更为显著,收治病种较前广泛,来诊病人扩展到全县各乡镇及相邻县乡。医院的业务不断得到拓展,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年来新的突破。
二、临床医疗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医疗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2、设备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各项设备的使用率。为满足医院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医院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采取了询价赊购的办法,取代了原有b超老化、淘汰的现象,另外还招商投放了大型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3、积极开展了“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我院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安排部署,继续开展了中医医院管年活动。拟定了××县中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主要目标要求是: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使全院职工在思想上树立医疗质量第一的意识,真真正正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把医疗质量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形成全院人人、处处、时时抓医疗质量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各种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了我院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广大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经医院研究决定,开展管理年活动。医院拟定了创建平安医院工作计划,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进行安排布署,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创建标准,使职工提高了思想认识。在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调动全院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把创建工作做好,我院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与考核“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考核组制定考核细则,进行打分登记,年终根据平时考核情况综合评出文明科室和个人,年底进行表彰和奖励。
4、认真搞好“新农合”工作。
我院非常重视“新农合”这项工作,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积极响应新农合政策,自觉遵守新农合相关规定,广泛宣传,把服务落到实处。为满足参合农民看病、治病的要求,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健康教育咨询点,在新农合办设立了新农合政策咨询点,热情主动地为参合农民服务。在医疗质量相当的情况下,需要的是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由点及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微笑服务走在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5、专科专病建设效果明显,充分展现出特色和优势。针灸理疗、皮肤病、中医肛肠专科品牌效应日倾突出,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带动医院全面发展。去年云南省卫生厅下达我院皮肤科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积极拟定了实施方案上报,省厅正在进行设备招标中。同时今年11月份又申报了中药房建设项目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6、加强医院宣传。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注重加强医院宣传的力度,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办法,把医院宣传出去,使医院知名度越来越高。注重信息沟通,把医院发生的重大事件、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使领导了解中医院,支持中医院。
7、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长抓不懈。抓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开展学习与教育工作,逐步拟定各项制度,一边学习,一边整改。坚持物价部门收费标准,坚持收费项目、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实行了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提高了医院收费的透明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逐步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明确工作内容,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充分发挥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2、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何解决目前房屋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市主管局及市相关部分的关心支持下,市中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从今天起正式拉开了序幕,在这里,请允许我对长期以来关心市中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市委市政府市主管局及市相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安排,现由我对市中医院开展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的相关事宜作如下介绍。
一、市中医院发展概况
市中医院始建于1983年,由原县人民医院部分中医药人员和原县卫校部分人员组建而成,成立之初,仅有员工18人,在原县人民医院搬迁后的旧址开展诊疗业务工作,至今近三十年。近三十年来,中医院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获得了不少的荣誉:1986年获贵州省文明医院称号;1998年在首家通过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评审;作为中医龙头医院和全市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者一起在市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努力,使我市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获科荣誉称号,我院的工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直好评;、在全省及全国组织的中医管理年工作评审中成绩位居全遵义市各县区市前列,工作得到了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我院还先后成为遵义市片区交警大队驾驶员体检唯一指定医院和贵州省卫生厅职业病体检资质医院。建院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医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自搬迁入原宾馆新址后,医院办院规模、学科建设、诊疗能力、护理质量、就医环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药服务功能、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面迅速提高,达到了相应的规模和水平。现有员工近400人,编制床位25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了400张,开设有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6个,装配有十六排螺旋ct等一大批高档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其中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针灸科是省中医管理局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几代中医院人的心血,为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平台上开展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开展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的意义
我院近三十年的发展成绩值得骄傲,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却也不能忽视。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对医疗市场的不良影响和前些年国家对公立医院办院方向和办院目标的不明确,我院和很多公立医院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服务理念、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与目前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要求我们要缩小乃至消除这些差别,更加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立性质,如何进行改革,国家二级中医医院的各项标准和指标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任务指标,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工作便是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手段。第二,由于我院近年来发展较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加上历年来人员编制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困难,导致我院专业人才队伍极不稳定,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使医院的服务功能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未得到及时的提高,并成为影响医院核心竟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三,由于医院近年来发展较快,医院内部管理经验不足,经过不断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医院目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并成为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四,随着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市人民医院的托管,贵阳科开医院在的修建,以及茅台酒厂职工医院与三医大西南医院联合医院在的修建,的医疗市场将会有一场激烈的竟争,这场竟争将是医疗技术的竟争、服务质量的(文秘站:)竟争、特色优势服务的竟争,明显处于竟争劣势的市中医院如何发挥自己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等核心竟争能力,在医疗市场站稳自己的一席之地,将可能是影响市中医院持续发展乃至决定市中医院生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市中医院要生存,更要发展,在生存和发展面前,面对上述问题,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就是给我们的一个最好的契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__版)从“中医药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两个大的方面给我们制订了明确的标准,如果我们能按标准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并达到标准要求,我院将会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药事管理和中药药事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和中医护理管理、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治未病”开展、医院基本规模及服务能力建设、医疗应急管理、教学科研、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院行政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我院的整体综合势力和核心竟争力。所以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的工作是我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院的主要工作和核心工作。全院职工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职工必须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以创建二甲工作为已任,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在涉及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出谋划策,汇大智、集大成,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和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降低损失,免走弯路,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安排
1、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临床医技科室科 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市中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暨“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办公室”,以全面领导、协调、组织、落实各项具体创建工作。
2、在主管局的指导下,我院制订了详细的《市中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拟定了《各科室各部门创等工作任务分配方案》,将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内容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和部门,要求各相关科室和部门必须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3、拟定了创建工作时间进度表:
1)、20__年7月31日前完成创建工作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召开“创等”工作动员大会;
2)、20__年8月1日至9月30日,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主要任务目标,完善应检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
3)、20__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__年版)二级甲等标准认真组织开展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做好查漏补缺,并作好评审验收的申报工作;
4)、20__年11月起继续完善各项迎检工作和迎检资料,等待省中医管理局组织评审验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3年12月份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宣传发动,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工作。
三、各单位职责分工
(一)区财政局: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总事业费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投入上给予倾斜。
(三)区卫生局:1.将中医药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3.把中医先进区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5.定期召开中医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工作综合台账。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四)区人社局: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中医院: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3.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规范,符合《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4.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要求,积极配置中医诊疗设备。5.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6.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7.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要求。8.区中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9.开展3个市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含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形成两个以上在我区有影响的中医专科(专病)。10.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11.制定并实施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12.中医类别医师熟练掌握本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等)。13.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不少于60种,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14.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中医处方书写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15.积极使用中药饮片,门诊处方中,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30%。16.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17.在区中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18.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并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长效的业务指导机制。19.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区中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推广平衡针、铍针等中医药新技术。20.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21.区中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22.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并注重培训的正规划、系统化,近3年辖区内区医院、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2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负责资料提供和组织乡镇人员培训。2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中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七)区人民医院:1.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3.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执行有关中医药标准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4.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5.建立并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全院平均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大于6次/月;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6.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人民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八)乡镇卫生院:1.全区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2.90%以上镇卫生院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6.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7.乡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8.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9.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10.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11.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12.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1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九)农村卫生室:1.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2.40%以上的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其它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50种。3.每个农村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5.每个农村村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6.农村村卫生室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天30%。7.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十)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1.将区中医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10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月30日):成立区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创建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召开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各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营造创建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2006年我院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版权所有人才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力度,合理开发配置人力资源,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开创我院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工作保障。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工作环境。
1、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学习、宣传上级有关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对人才工作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抓住国家实施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我院人才建设工作的步伐,开创我院人才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2、认真讨论和研究人才强院战略问题,确定我院人才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实现我院卫技队伍的跨越式发展。
3、以建立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通过实施“萃英机划”,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提升我院卫技队伍的整体水平。
4、积极为各类人才创建工作条件,用人所长,牢固树立对专家服务的思想,促使他们干好事业、干成事业。
二、全面实施“萃英人才建设计划”,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ˇˇˇ”:)重点,坚持吸引、培养和使用并重的原则,建立一支能中能西的高素质的卫生技术队伍。
1、引进人才。11月份拟组织人员赴湖南湘雅医学院招聘人才。
2、加对外聘专家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监督管理,发挥医学专家的作用。
3、学历提高与能力提高并重,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卫技人员培养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工作要有计划,并通过建章立制来确保计划的实施。06年拟安排外科、骨伤科、针灸科、妇科、肾病专科等10个科室15位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实施“名医工程”,做好2005年县级“名医”的培养工作,选择5—7名卫技人员为培版权所有养对象。
三、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推进人事改革。
1、继续做好全院职工聘用制工作,签订聘用合同,完善人事制。
2、加强对职工的业务考核,实行“末位”待岗制。
3、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4年3月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6年12月31日前通过验收。
三、重点工作及单位职责
(一)区财政局
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事业费总额的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不低于4%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
将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三)区卫生局
1.将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
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
3.把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
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5.定期召开中医药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综合台账。
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8.中医院要进一步巩固二甲创建成果,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成立专家指导组,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9.医院要积极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医改成果;完成“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
10.乡镇卫生院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建设中医科,积极开展各项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指导卫生室开展适宜技术应用。
11.农村村卫生室要在卫生院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有不低于1名村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和部分中药饮片的应用。
(四)区人社局
负责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
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委宣传部
积极组织辖区内各类媒体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并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相关知识宣传,以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知晓率,利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促进。
(七)区科技局
将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全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大中医药科技投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鼓励中医药产业科技开发和研发。
(八)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1.将区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的中医科和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
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5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4年3月16日—2014年6月30日)
1.成立组织。成立区创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详见附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建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解决创建中的实际问题。
2.召开会议。召开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动员大会。
3.明确责任。各责任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将创建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三)验收评审阶段(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各责任单位认真对照《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标准与评审细则》,逐项自查整改,查漏补缺,形成自查评分及自查报告。市创建工作办公室于2015年09月对全区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初审验收,力争在2015年12月31日前申请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评审验收、2016年12月31日前通知验收。
一、重点业务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卫生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卫生工作按照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全力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一)新农合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14万人,平均参合率95.86%,比上年度提高3.4个百分点。市政府今年专项安排2100万元,为每个参合农民增加补助10元,使人均筹资额达到110元,比全省要求标准提高了10元。止5月底,共筹集基金1.89亿元,为62.5万参合农民报销费用6903万元,受益面29.1%,补偿比48%,基金使用占应筹集基金的29%,整体运行势态良好。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补偿方案,确定了两项优惠政策,一是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0—30个百分点;二是在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降低20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有新突破。20*年列建的19个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推进,4个县级医疗机构项目中,建成投入使用1个、进行主体建设3个;15个乡院项目中,完成主体10个,在建的5个。69个扩大内需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已建成31个,在建29个,正做前期准备将于近期开工的有9个,完成投资3111万元,占中央预算内投资5730万元的54%。市政府决定投资7560万元,用三年时间新建126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规划中,09年列建的418所,已建成80个,在建338个。编制完成了《*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2009—2011年)》,规划今后三年建设8个县级医院(含3个中医医院)和19个中心卫生院等277个农村卫生机构,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总投资3.4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1亿元)。
(三)农村卫生管理机制建设有新进展。始终把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在继续加强县级管理的同时,深入调研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的意见》,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全市2009-2011年村卫生所建设规划》。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县区政府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在乡镇政府设立公共卫生工作办公室,明确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村级卫生信息员聘任正在落实。华池、镇原、合水等县完成了乡院院长公开聘任,68名院长上岗工作,占全市乡院的62%。卫生支农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了基层卫生单位“四化”工作,环境卫生面貌和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四)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卫生应急管理,市县均成立了应急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突出抓了以防控甲型h1n1l流感为重点的各类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完善了8个卫生应急预案,编印了《*市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件资料汇编》,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保持了较强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率为100%。按照省厅“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总体要求,年初专项安排,为每个乡院(含分院)配备1—2名公共卫生专干,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公共卫生科或管理组织,门诊全部设立了咨询室,按要求全面开展工作。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计免保持在95%以上,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工作正常开展,防治效果有新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向公共卫生倾斜,全市社区已筛查慢病病人23957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7135份。卫生监督执法有力开展,重点领域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强,有效保障了重大节庆及日常卫生安全。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做到了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五)医疗服务质量有新提升。以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强化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质控体系建设和质量督查考核,各级医疗机构较好的坚持了医疗质量月考核、季分析制度,落实了医疗质量责任制。在全市集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了市级护理岗位技能竞赛,表彰奖励了39名护理岗位能手。开展了二级以上医院病历评阅及展示,对评选出的16份优秀病历书写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医院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的通知》,认真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1—5月份,完成采供血1.8吨,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4%,成分血储备达到99%,临床应用达到89%,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六)中医药事业得到新进展。全市9所综合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共设中医病床122张,占总床位数的5.03%。9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8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市、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门诊治疗率达到78%,住院治疗率达到63%。坚持以评促建、以建增效,4月份对7所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了等级初评,中医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8个项目单位的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推广、设备购置等进展顺利。在全市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为省上选送骨干培训学员8名。加强了岐伯中医传统文化宣传,接待各级参观学习团体100多人次。
(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创新机制和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明确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了《*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9—2015)》、《新农村建设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市卫生领军人才配置计划》等,使卫生人才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补充。近两年为卫生系统分配大学毕业生500名,首次引进研究生4名。今年预计引进600名,4月份在兰大、中医学院签约100名,全省招录300名,本市招聘200名。三是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高。采取送外进修、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在岗学历教育等多种办法,提高卫生人员基本素质。推行了跟师带教活动,由高年资、高职称业务人员带教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要求高级职称人员带2名,中级带1名,一带三年,捆绑考核,总结评奖。确定医疗单位每年按市级8名、县级3名、乡级1名的任务目标,分别选派到国家、省级、市级进修,确保后续人才。上半年,全市在岗乡村卫技人员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有1694人。认真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乡院临床医师培训项目4期,第一期正在进行;与*大学合作,培训县级以上医院医师、护士项目也将启动。
(八)卫生宣传工作有新突破。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卫生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做好《*卫生》简报编发的同时,建立了的网站信息更新机制,整合网上服务项目,强化内容保障,使卫生信息宣传不断加强。认真落实省厅《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文件精神,及时安排各县区卫生局在县、乡、村各公路干线,小城镇、行政村等醒目之处制作了宣传牌、宣传走廊、宣传墙等,并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门前设立宣传栏,在各乡镇和规模相对较大的村镇街道制作了固定标语宣传横幅。据统计全市共刷写墙体标语1201条,制作固定宣传牌453面,为增强社会各界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抓思路、定责任。今年,我们在总结分析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紧盯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关键,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医德医风建设两个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卫生宣传和学习实践活动三项工作,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中医药工作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总体要求。对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制,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县区、科室和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做到时限、标准、要求、责任“四个明确”,对重点工作排出时间进度表,随时记在心上,拿在手上,始终做到方向明、任务清。
(二)抓教育、树新风。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在全系统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或服务对象”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纠正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安排了为期4个月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制定了《*市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在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了举报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了有奖举报告知牌,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卫生行风新的转变。
(三)抓衔接、争支持。卫生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要搞好卫生工作,单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始终把汇报、衔接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请示、及时汇报、及时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经过努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年以来为全市补充毕业生500名,今年计划再分配600名,大大的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现状。二是在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上,决定新建的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项目、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力争年底开工建设。三是在经费支持上,市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确定09—11年用于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农合的资金将达1.41亿元,为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支持3000万元、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3000万元、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加大卫生为民办实事力度,为新农合参合农民新增政府补贴2100万元等,这是多年来史无前例的。这些,不仅极大的鼓舞每个卫生工作者的信心,也为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抓创新,上台阶。坚持发扬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精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在重点工作上多出亮点、多加创新,统筹推进。一是明确创新方向,注意把握全省、全市工作动态,发掘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心聚力抓重点、抓典型、抓精品,抓出叫得响、有分量、能示范的亮点工作。二是明确创新任务,规定县区、市直单位及机关科室年内都要推出2—5个工作亮点,做到各有各的得意之作、奋进之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以点带面中促进各项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创一流。
(五)抓督导,促落实。完善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定期督查和考核力度。今年起,实行重点业务进展和指标月统计,季分析通报等制度,对县区、单位业务工作进行量化比较;半年督查小结一次,计入年度目标管理评价,年底全面考核兑现。对项目建设、卫生应急等重点、难点工作,提请市领导带队或组织专项督查组,先后多次深入基层和建设单位,现场检查和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促使工作按期推进。通过强化督导,全面掌握各项工作是否与时限要求同步,任务指标完成是否高于去年同期,同时根据省厅月情况通报,在自查比较中准确定位,查缺补漏,加快任务落实,着力营造“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一、重点业务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卫生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卫生工作按照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全力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一)新农合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14万人,平均参合率95.86%,比上年度提高3.4个百分点。市政府今年专项安排2100万元,为每个参合农民增加补助10元,使人均筹资额达到110元,比全省要求标准提高了10元。止5月底,共筹集基金1.89亿元,为62.5万参合农民报销费用6903万元,受益面29.1%,补偿比48%,基金使用占应筹集基金的29%,整体运行势态良好。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补偿方案,确定了两项优惠政策,一是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0—30个百分点;二是在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降低20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列建的19个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推进,4个县级医疗机构项目中,建成投入使用1个、进行主体建设3个;15个乡院项目中,完成主体10个,在建的5个。69个扩大内需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已建成31个,在建29个,正做前期准备将于近期开工的有9个,完成投资3111万元,占中央预算内投资5730万元的54%。市政府决定投资7560万元,用三年时间新建126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规划中,列建的418所,已建成80个,在建338个。编制完成了《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20__年)》,规划今后三年建设8个县级医院(含3个中医医院)和19个中心卫生院等277个农村卫生机构,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总投资3.4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1亿元)。
(三)农村卫生管理机制建设有新进展。始终把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在继续加强县级管理的同时,深入调研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的意见》,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全市-20__年村卫生所建设规划》。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县区政府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在乡镇政府设立公共卫生工作办公室,明确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村级卫生信息员聘任正在落实。华池、镇原、合水等县完成了乡院院长公开聘任,68名院长上岗工作,占全市乡院的62%。卫生支农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了基层卫生单位“四化”工作,环境卫生面貌和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四)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卫生应急管理,市县均成立了应急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突出抓了以防控甲型h1n1l流感为重点的各类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完善了8个卫生应急预案,编印了《市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件资料汇编》,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保持了较强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率为100%。按照省厅“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总体要求,年初专项安排,为每个乡院(含分院)配备1—2名公共卫生专干,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公共卫生科或管理组织,门诊全部设立了咨询室,按要求全面开展工作。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计免保持在95%以上,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工作正常开展,防治效果有新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向公共卫生倾斜,全市社区已筛查慢病病人23957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7135份。卫生监督执法有力开展,重点领域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强,有效保障了重大节庆及日常卫生安全。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做到了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五)医疗服务质量有新提升。以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强化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质控体系建设和质量督查考核,各级医疗机构较好的坚持了医疗质量月考核、季分析制度,落实了医疗质量责任制。在全市集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了市级护理岗位技能竞赛,表彰奖励了39名护理岗位能手。开展了二级以上医院病历评阅及展示,对评选出的16份优秀病历书写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医院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的通知》,认真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1—5月份,完成采供血1.8吨,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4%,成分血储备达到99%,临床应用达到89%,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六)中医药事业得到新进展。全市9所综合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共设中医病床122张,占总床位数的5.03%。9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8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市、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门诊治疗率达到78%,住院治疗率达到63%。坚持以评促建、以建增效,4月份对7所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了等级初评,中医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8个项目单位的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推广、设备购置等进展顺利。在全市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 动,为省上选送骨干培训学员8名。加强了岐伯中医传统文化宣传,接待各级参观学习团体100多人次。
(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创新机制和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明确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了《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5)》、《新农村建设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市卫生领军人才配置计划》等,使卫生人才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补充。近两年为卫生系统分配大学毕业生500名,首次引进研究生4名。今年预计引进600名,4月份在兰大、中医学院签约100名,全省招录300名,本市招聘200名。三是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高。采取送外进修、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在岗学历教育等多种办法,提高卫生人员基本素质。推行了跟师带教活动,由高年资、高职称业务人员带教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要求高级职称人员带2名,中级带1名,一带三年,捆绑考核,总结评奖。确定医疗单位每年按市级8名、县级3名、乡级1名的任务目标,分别选派到国家、省级、市级进修,确保后续人才。上半年,全市在岗乡村卫技人员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有1694人。认真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乡院临床医师培训项目4期,第一期正在进行;与兰州大学合作,培训县级以上医院医师、护士项目也将启动。
(八)卫生宣传工作有新突破。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卫生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做好《卫生》简报编发的同时,建立了的网站信息更新机制,整合网上服务项目,强化内容保障,使卫生信息宣传不断加强。认真落实省厅《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文件精神,及时安排各县区卫生局在县、乡、村各公路干线,小城镇、行政村等醒目之处制作了宣传牌、宣传走廊、宣传墙等,并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门前设立宣传栏,在各乡镇和规模相对较大的村镇街道制作了固定标语宣传横幅。据统计全市共刷写墙体标语1201条,制作固定宣传牌453面,为增强社会各界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抓思路、定责任。今年,我们在总结分析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紧盯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关键,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医德医风建设两个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卫生宣传和学习实践活动三项工作,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中医药工作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总体要求。对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制,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县区、科室和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做到时限、标准、要求、责任“四个明确”,对重点工作排出时间进度表,随时记在心上,拿在手上,始终做到方向明、任务清。
(二)抓教育、树新风。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在全系统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或服务对象”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纠正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安排了为期4个月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制定了《市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在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了举报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了有奖举报告知牌,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卫生行风新的转变。
(三)抓衔接、争支持。卫生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要搞好卫生工作,单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始终把汇报、衔接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请示、及时汇报、及时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经过努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来为全市补充毕业生500名,今年计划再分配600名,大大的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现状。二是在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上,决定新建的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项目、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力争年底开工建设。三是在经费支持上,市政府在财政 困难的情况下,确定09—11年用于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农合的资金将达1.41亿元,为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支持3000万元、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3000万元、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加大卫生为民办实事力度,为新农合参合农民新增政府补贴2100万元等,这是多年来史无前例的。这些,不仅极大的鼓舞每个卫生工作者的信心,也为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抓创新,上台阶。坚持发扬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精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在重点工作上多出亮点、多加创新,统筹推进。一是明确创新方向,注意把握全省、全市工作动态,发掘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心聚力抓重点、抓典型、抓精品,抓出叫得响、有分量、能示范的亮点工作。二是明确创新任务,规定县区、市直单位及机关科室年内都要推出2—5个工作亮点,做到各有各的得意之作、奋进之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以点带面中促进各项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创一流。
(五)抓督导,促落实。完善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定期督查和考核力度。今年起,实行重点业务进展和指标月统计,季分析通报等制度,对县区、单位业务工作进行量化比较;半年督查小结一次,计入年度目标管理评价,年底全面考核兑现。对项目建设、卫生应急等重点、难点工作,提请市领导带队或组织专项督查组,先后多次深入基层和建设单位,现场检查和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促使工作按期推进。通过强化督导,全面掌握各项工作是否与时限要求同步,任务指标完成是否高于去年同期,同时根据省厅月情况通报,在自查比较中准确定位,查缺补漏,加快任务落实,着力营造“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