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9:03: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二、高职新生入学初产生的心理困惑
1.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当个体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不愉快的主关感受和体验。高职新生的年龄大都在19、20岁,处于青少年晚期(18-21岁)(Steinberg,1999),青少年晚期是人生中最孤独的时期之一。对于高职新生来说,他们刚刚经历过一次相对失败的高考,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来到新的集体中,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往往感到举目无亲,心里的话不知道如何去倾诉,他们非常渴望关心和理解,但又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2.自卑感
对于许多高职新生来说,选择高职院校是不得已之举,高考和升学,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反而成为他们心中的隐痛。面对现实,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带有深深的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停留在中学时代,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突出表现为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动力不足,对自己的潜力和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相当模糊,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
3.交往困惑
社会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而困扰高职新生的最大问题就是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是高职新生首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渴望与人交往、被接纳、被理解,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常常自视清高,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各人性格气质的差异,羞怯、恐惧‘、嫉妒等心理因素,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
4.集体意识淡漠
刚入学的高职新生,多为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和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弱,集体意识淡漠。他们往往沉浸于自己在中学时期的人际圈中,采取过多的个人行动,对于集体活动较少投入极大的热情,班级团结合作意识不强,从而对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在高职新生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
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常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均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讲座、播放录像等,学习中以课堂传授为主,时间短,参与人数有限,理论性的知识很难真正融入新生的实际生活中,不能真正达到普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五个阶段循环往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的成长。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要是以班级管理为主,注重班风的建设。每个班的人数一般在40―50人左右,平时的上课和集体活动都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是以各个自然班级为团体,而且班级成员在入学时按照专业划分之后,中途几乎都不会有变动,人员相对稳定,适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新生在入学初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我院在09级新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首次尝试了以班级为单位,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和做法是十分可取的,朋辈间的引导与交流,不仅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和效果,而且免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便于活动在新生最真实的表现状态下开展。
1.明确主题,制定计划
通过团体“游戏”的活动形式,促使新生班级中成员尽快相识,初步形成班级、宿舍集体意识,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为个人与班级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心理咨询室于新生人学前拟定并印发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须知》、《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和《团体心理活动主持人须知》。
2.培训团体心理活动主持人
由于我院新生的人数多,而专职心理老师人数有限,心理咨询室通过与各系领导进行多次沟通后确定了培训计划:各系选拔组织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大二学生作为班级团体活动开展的主持人,其中包括各班的助理班主任和全体心理委员,由咨询室老师统一安排接受培训。通过培训,大二学生骨干对团体心理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主持和指导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新生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
为期一周的新生团体心理活动中,各班主持人依据《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了新生入学适应与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活动。活动共分四个阶段,首先,热身阶段一设置破冰游戏(如抓手指)和团队组建活动(如大风吹),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开放心灵做准备;其次,相互认识阶段――设置如生日线、名字串串烧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作为活动主线,各组分别选了组长、取了组名和口号,使得学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初步建立起共同的话题;再次,团体合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使学生学会沟通。这个阶段是活动的重点,设置了如解手扣、蜈蚣翻身、坐地起立、人椅等活动,要求团体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协作、有效沟通、精诚团结,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和挑战:最后,结束阶段――要求每一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反馈给心理咨询室。这一阶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自己在活动中的认识、体验与成长,而且为今后心理咨询室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4. 反馈活动结果
总的来说,活动的反响很好,从活动结束和新生反馈来的活动感受来看,全体新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是满意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与交流,很多大一新生都表示能够开始积极融入到集体中,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刚入校时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在慢慢消失,期待全新的生活。我们整理了部分新生的感受如下
A:距离的拉近,力量的结合!
B:生活在群体里,友善的交流是人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要珍惜大学生活。
C:活动培养了本来不相识的同学聚成一团,让我们一同欢乐,一起思考,也把我们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D:手拉手,心连心,背靠背,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每个游戏,团结就是力量!
E:这些游戏拉近了彼此的心。希望类
似的集体活动多开展。
F:团结就是力量,拥有这股力量方能走向未来!
G: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团体,谁都不能被落单!
H:美丽的校园,我想,我们选择没有错。我的梦,将在这里――放飞。
I:班里同学的热情,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放轻松,融入这个家庭中,体验在大学中的生活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J:全班成员就像天上飘下的雪花,落下来,聚一起,化成水就会谁都离不开谁。
K:一个集体犹如一片大海,我们个体就犹如一滴水。只有我们融入了集体,才能生存。
L:要记得向集体靠拢,因为这里有爱,有笑声,暖暖的……
M:我在游戏当中知道了同学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与合作中得到加强与升华,从而为我们日后的生活美好打下双赢的基础。
N:“生日线”把我们牵在一起,“大风吹”让我们体验了被拥抱的感觉。每一个人都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另一个寂寞的心锁。
O:在游戏中凝聚一份爱,把真实和笑脸――呈现。
P: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有爱的精神。
Q:生活中,一个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你不是惟一,所以需要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帮助、团结。和你身边的人一起,携手共创未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R:我们由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相识,由距离到了解,这种转变源自沟通。
S:你没有理由把昨天的黑暗带到你今天的生活中去,今天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充满各种可能使你的生活如你所愿。
T:感动往往来源于一瞬间。
U:家,是每个人用心去构造的,仅仅一个眼神,也是鼓励、温暖。
V:朋友是最好的依靠。
五、反思与探索
1.反思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与常规的理论教学不同,学生在设定的参与式活动中获得感性体验并在团队主持人的带领下通过交流、分享从而升华为团体共有认知,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更符合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践来看,是适合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由于大一新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所以大都觉得比较新奇,每一位同学都热情参与进来,大家都是主角,这样更能从自身的角度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活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灌输教育让学生知道活动的意义。但是,由于我院首次举办这种互的大型团体活动,难免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主持人的培训较为仓促,不少主持人对于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一些游戏的开展较为冷场;由于参与人数过多和场地限制的原因,导致活动有一定的组织难度,使得活动刚开始时现场小有混乱;团体活动忌迟到和早退,但是由于事先没有和主持人传达清楚,导致此类现象的发生;游戏活动只是载体,游戏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分享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部分主持人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游戏中,少有与学生交流体会。
2.探索
根据已有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经验,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能有一些新的探索。
(1)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班级团体是一个自然班级,班级团体可以成为班级成员的支持体,班级团体内的每个成员都能被关注,不会疏远和抛弃班集体的任何一个成员,包括那些过度防御或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起到心理问题及早预防和干预作用。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团体辅导,但是由于学校心理咨询资源的不足,受益的也只能是少部分学生,如果学校的每个班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都能进行团体辅导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指导者,相信既能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也能让学生在整个在校期间随着不同阶段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有针对性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普及。
团体心理活动是指在团体中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及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引进团体心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活动分享,真正“认识自我”
针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珍爱生命》、《走进青春》、《感悟青春》、《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学会调控情绪》等教学内容,尝试开展“洞口余生”、“照镜子”、“优点与缺点”、“头脑风暴”、“积极赋义”、“微笑握手”、“超级记忆”等团体心理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团体心理活动,增强了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逐步矫正不良的情绪,纠偏错误的认识,感受生命的可贵,明白人体潜能的无限等,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学会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逐步形成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珍爱生命》时,我引进了团体心理游戏“洞口余生”。游戏要求:同学们围坐一圈,在靠门的位置留下一个空位作为“洞口”。游戏模拟的情景是:有一群登山队员在一个山洞里玩耍,突然发生意外,山洞即将倒塌。但是逃生的洞口狭小,每次只能出去一个人,每个人都想早出去,越到后面越危险。游戏的程序:大家依次陈述自己出去的理由,然后每个人投票,获得票数最高的人最先出洞,剩下的人再讨论决定下一个出洞的人。在这个心理游戏中,学生们的理由五花八门:“请把票投给我,我出去后马上找人救大家。”“我是家中的独子,爸妈没了我会哭死的。”“我真的很想出去,但是机会有限,我想还是让我们班女生中最弱小的小敏先出去吧。”“我不想死,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把票投给我吧!”……这是一个澄清生命意义的心理游戏,不关乎正确与否,每个人在游戏中感悟着自己、体会着别人的人生。这个游戏包含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遇到险情如何成功保护生命;对家人的关爱,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爱护;面临挫折不选择放弃生命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通过这样的团体心理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地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家人、关心他人。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很欣慰的。因为当天晚上,就有一位妈妈在电话中激动地说,今天孩子一反常态,竟然主动关心起她的身体,还帮助她做家务。该班的班主任也惊讶地告诉我,最近班上的调皮生好象销声匿迹了,卫生状况也好了许多。
二、活动参与,学会“交往沟通”
针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我与父母交朋友》、《同学、朋友》、《男生、女生》、《老师伴我成长》、《网络交往新空间》、《竞争合作求双赢》、《心有他人天地宽》、《诚信做人到永远》等教学内容,尝试开展“加我为友”、“盲人走路”、“背靠背夹球走”、“背摔”、“捆绑过关”、“合力吹气球”、“人椅”、“空椅子”等心理活动小游戏。此外,还可以开展“老师的一天”、“男女生交往调查”、“爱的回报调查”、“在我家中,下列事情谁来做”、“面对父母的唠叨,我……”、“我心目中的好朋友”、“我的人际交往圈”、“网友的要求”、“人际迷思”等量表调查活动。在上述团体心理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不同对象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体验到沟通的乐趣,感受到交往合作的愉快,领会到合作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走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观念,逐步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从而有效改善了人际交往的状况,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心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竞争与合作》时,我引进了团体心理游戏“捆绑过关”。游戏要求:准备一些A4白纸和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6人一组,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主持人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绑好以后,完成老师所提供的任务(画一架飞机);完成规定任务且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在这个心理游戏中,各个小组的成员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相互积极协作、主动配合,虽然在完成任务中丑态百出,失误频出,但是每个小组都没有放弃。学生们在紧张的活动中逐渐体会到竞争与合作的相互关系:合作与竞争并非是水火不容的,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会到人际交往中需要信任与合作;健康的竞争与合作,既有利于团结又有利于成功。这一心理活动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了班级的建设。事实证明,活动后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高涨,在学校举行的趣味运动会中,学生团结协作,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年级团体总分第二(八年级共有8个班)的佳绩。
三、活动融入,逐渐“适应社会”
针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新学校、新同学》、《学习新天地》、《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未来道路我选择》等教学内容,尝试开展“超级握手”、“认识朋友”、“音乐欣赏”、“理想大拍卖”、“模仿动物叫声”、“大风吹”、“找零钱”、“超级天平”、“吹气球”等团体心理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上述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逐步增强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掌握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抗压能力;引导学生正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理性分析,并在人生选择时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理智作出抉择。
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机电15团支部,有共青团员29名。其中有3名团员参加了党课培训与学习。该支部是一个潮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凝聚着全班各位学员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同学的热情、活力、爱心和努力。拥有优良的作风,在各个方面都积极配合团组织的支部。机电15团支部始终做到组织健全、核心作用好,以班级支部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推动班级学风建设,利于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该支部的事迹材料: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政治修养
该支部一直将提高团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政治修养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
在同学的思想工作上,团支部委员会也做了很多努力。大学中,同学们远离父母家人,难免有一段适应期,所以,在同学中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很多思想上的问题。比如,有些同学无法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感到身边没有朋友;有些同学觉得功课压力太大,科目太多,无从下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整体认识,学习茫然,目的不明确;有些同学自觉性差,浪费很多时间……针对这些情况,机电15班班委商讨对策,通过班会、心理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家摆正位置,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二、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营造良好学风
为了加强团支部建设,机电15团支部和班委会定期举行主题班会,总结同学们最近的思想动态,向大家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使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团员们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支部的班会,并对支部工作提出意见,使我们的支部不断进步!
在团支部成员的配合及共同努力下,在以“学风”为主题活动的带动下,学风优良,成员上课迟到,旷课现象鲜有。没有被院级及校级通报批评。
三、积极开展团日活动,构建和谐集体
支部认为:构建和谐集体,打造良好学风。是支部建设的重要核心。为此该支部为了响应院团委的号召开展了以下活动:
1、在2015年10月22日,机电15团支部开展了第一次团日活动“实践价值观,复兴中国梦”,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畅谈了自己的梦想及对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规划,让同学们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大学四年的正确目标。
2、2015年11月26日,机电15团支部在学院的号召下开展了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学风建设之图书馆寻宝”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同学及老师的强烈好评,该活动不仅响应了院团委的号召还激发了同学们对阅读书籍的好奇心。
3、2015年9月邀请兄弟班级一起打篮球赛,感受体育的魅力,也有助于该班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4、2016年1月,机电15团支部的周孝杰,闫晓捷同学在“青少年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活动中荣获优秀志愿者奖项并颁发证书。
5、2016年3月8日机电15团支部还顺利开展了以“我为雷锋,义务清洗校车”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该活动还获得了院级优秀活动投票第二名。
6、2016年3月29日为促进班级凝聚力,组织了以“大学生宿舍问题”为主题的心理活动,活动效果良好,通过此次心理活动让舍友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7、在2015年度的院级秋季运动会中,机电15团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各类项目,并且有的同学获得了相应的奖项:温磊获得了“科大杯”羽毛球比赛的第一名,史震、张炜、张瑜“三人竞速踏板”第一名,叶以勒获得了“男子3000米”第一名,闫晓捷获得了“男子3000米”第二名。
一、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受益面
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一项紧迫任务。但在现实工作中,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对教师提供关心的渴望,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历史上班级制是适应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的产物,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助于推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又能够降低教育费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学生的受益面。
2.有利于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和助人自助
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它是指由年龄相当者对需要帮助的同伴提供倾诉、支持、安慰或咨询服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他们年龄相仿、文化背景相同、体验相似,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大体处于同一层面,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基本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彼此容易沟通和理解,容易接纳。通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殊优势,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目标。
3.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完整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二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严格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是班级管理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互有交叉;在具体实施方法上相互借鉴、相得益彰,相互补充。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丰富班级管理方法,拓宽班级管理渠道,增强班级管理效果,促进班级管理目标的完整实现。
4.有利于提升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层次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其性质而言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保护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社会,使其正常地成长。另一类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从矫治性教育向预防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的转变,提升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层次。
二、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搞好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置身于校园中的学生,在班级这样一个教育的基本载体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和班级心理氛围发生交互的影响。心理氛围也叫心理气氛,是指班级中能够为绝大多数班级成员所感知的占优势的一种态度和感受,并对其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群体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这是一个实现班级成员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环境。班级心理气氛作为学生生活的最直接的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班集体在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创建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用集体的方式实现其心理素质的不断优化。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以集体生活不断地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学生,成为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2.上好班级主题班会,积极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主题班会是指在一定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可以配合形势教育拟定主题,结合理想教育拟定主题,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拟定主题,针对心理倾向拟定主题。要想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利用“主题班课”这一重要载体,选择心理倾向为主题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心育式”的主题班会。班级心理辅导主要是发展方面的心理辅导。辅导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发展。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同阶段的适应问题,班级团体的发展情况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还可以插入一些心理游戏、心理小品等,创设贴切学生生活和心理世界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倾诉、体验和感悟,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应注意优化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使学生在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启智于趣的主题班会中,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3.组织课外活动,以活动增强集体示范性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班主任应该研究学生心理,不断地发展、充实和改进课外活动的内涵、特点、任务、内容和形式,利用活动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在集体中,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健康人格。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群、自制、利他、合作、助人、顽强、勇敢等健康人格,扭转消除自私、怕苦、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消极人格特征。因此,在活动中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平台和充裕的活动时间,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举行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进行系统的心理活动训练,使学生的生活得到充实,活动领域得到扩大,以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积淀丰厚的心理健康底蕴,增加心理营养,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4.构建班级社会支持系统,形成班级教育合力
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包括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班主任是联结这些教育力量的桥梁和纽带。班级管理应走出校园,伸向家庭和社会,将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加以组织、协调和优化,使这些影响能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成为一种连贯而一致的教育合力。从积极的角度讲,发挥教育合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施加连贯和一致的影响。这种合力不是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方向上统一要求、空间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相协调、能发挥整体教育效应的班级教育力量。班主任可以同各科任课教师交流信息;可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协调、相配合;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一系列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各种社会性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心理成长的所有环境之中。
5.抓好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要求,从班级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原则,运用管理方法,对班级组织、成员及各项工作进行规划、指挥、调控、督察的综合性与教育性活动。班主任对班集体实施组织管理,是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该采用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民主型管理风格。其次要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科学的培养选拔机制,将品德优良、有恒心、有责任心、有热情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同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在班级建设中起到管理、教育、示范等多重作用。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好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作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正是以生活为媒介,通过个体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班主任首先要打造强有力的班级制度文化制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建设朝良性和谐发展的有效保障。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以良好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学生。其次要建设良好的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中度过的,教室环境要起到促进学生社会化和心理成熟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 基本原则 逻辑路径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实际上是将文化看成一个综合体,按照这个逻辑,班级文化的涵义即在班级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对班级所有学生具有普遍影响力和约束力的文化综合体[1]。班级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凸显了自身的特点。按照班级文化的所属对象,包括幼儿园班级文化、小学班级文化、中学班级文化、高校班级文化等。
目前,学界对高校班级文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例如,对高校班级文化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高校班级的全体大学生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工作中形成的,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并被大多数学生认同的思维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心理态度、行为方式等文化综合体。它的外延内容丰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班级物质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基石,班级精神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灵魂,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保障,班级行为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外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本化原则是“以生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劳伦斯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中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了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也就是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本化原则”,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充满人性化和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级的一切活动或工作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目的,又要适应现代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与教师的合力引导。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扎实的专业积累,主动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或思想困惑,合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治理思路的具体延伸。高校作为承载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因此,民主化原则必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化原则,在班级形成一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学生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活力。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这就要求以符合现代管理需要的民主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主角。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有别于中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它的性质决定了在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参与实践,使自我成长需要与学校管理制度保持和谐统一,形成符合班级大多数成员的班级文化。
(三)创新化原则
创新化原则是“改革创新”的时展动力的客观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迟滞不前的事物,都将湮没在充满变化与活力的当今社会。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顺应时展要求,坚持创新化原则,以创新的态度和思维超越已有成果。换句话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建设创新意识浓、创新能力强的班集体,打造有利于培育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班级文化[3]。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顶层设计,借鉴高校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加强班级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鼓励班级以开拓创新的思维进行班级个性培育,充分展现班级独特的班风学风和价值取向,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另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外,还要根据理念思路开展好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径
(一)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是衡量一个班级及其成员精神风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学风是班风的核心,一个班级的学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水平,也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4].因此,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班风学风建设。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精华,对于人类的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也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优秀的高校班级文化从根本上讲,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驱力,在高校班级所有成员中宣传和弘扬诸如明礼诚信、团结互助、甘于奉献、乐观拼搏等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从而增强班级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其次,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意味着学无止境,在高校班级范围内营造爱学习、擅学习、懂学习的文化氛围,鼓励班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和积累优秀的中国文化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大学生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将积极实践与敢于质疑相结合,与时俱进,从实践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从而形成班级优良的学风和班风。最后,要凝聚班级成员的正能量。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阳光的正能量,诸如快乐豁达的心态、坚定专注的精神、团结有爱的氛围等,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加强“精神家园”建设
精神家园对于个体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都极其重要。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班级及其成员的“精神家园”建设,共同塑造大学生在校期间共同的“家”。“精神家园”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及组织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寄托地。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从心理知识辅导、心理环境营造、受挫能力锻造三个方面合力共建“精神家园”。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知识辅导。“精神家园”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的个体或组织因为各种差异,它的层次和等级也存在着差异[5]。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及其成员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辅导,使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他人,科学地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们自主克服各种不利于“精神家园”建设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要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是高校班级精神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精神家园的完整度。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通过心理班会、寝室装扮、心理活动等途径从班级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潜在环境等方面,积极营造和谐的、充满责任感与荣誉感的班级氛围,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最后,通过心理知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等,要努力锻造班级大学生的受挫能力。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心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90后”大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但感情和心理脆弱,受挫能力较差,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和人文精神关怀,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三)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凝聚力是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不断兴起,传递先进文化的同时伴随一些负面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对高校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凝聚班级力量的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或许丰富多样,但概括地讲,高校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促进班级大学生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在班级成员内树立团结一致、共同促进自身健康而全面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主动参加班级、院系等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其次要发挥大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虽然由师生共同建设,但班级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综合体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体系。因此要充分调动班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内在需要,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在集体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最后,要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由班级中有威信和能力的大学生人群组成,在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和动力作用。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导班级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指导他们在班级事务处理与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本,经常关心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网络,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此外,还要以班级学生骨干培训为基础,不断提高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打造和谐、团结、服务、创新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林运清.关于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4]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1(18).
班级的内聚力是指班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含有“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意义。它是促进班级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内聚力强的班级“会有很高的士气、明确的动机和坚强反抗干扰作业的力量”;它是实现班集体功能、达到班集体目标的重要条件,当班级成员对所在的班集体充满了感情时,内聚力能转化为实际力量,表现班级克服困难和创新的行为。
实践心灵零距离就是班级成员之间心贴心、心连心、全体一心,在这没有距离的环境中,在这没有距离的氛围中,交融、整合、聚集,成为一个坚强的、有力的班集体。可见班级内聚力主要是一种心理吸引力,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员,其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权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项实践心灵零距离、形成班级内聚力的工程。本文试从班主任的立场,肤浅地谈一点实践心灵零距离 增强班级内聚力的认识:
一、零距离参与产生认同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带着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满腔热情地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使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倾注在活动中,并能获得零距离心理投入的体验,从而产生零距离的心理现象。有了爱心交融的体验,产生零距离的心理认同,又由认同进而达到深刻认识。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使班级的全体成员“定心”和“定向”------有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全身心地投入,不懈地努力。
二、零距离交流以心换心
班主任工作是“和风细雨”的工作。要经常以零距离心态,和班集体每一个成员交朋友,施以朋友式的爱,坦诚以待,热情关怀并和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不断地找课任老师、班干、学生了解班级情况,经常“倾听”学生的见解,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痛”和“痒”,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的贴心交谈,可以换来真心,加深师生的感情,加深互相的信任,学生会愿意与你交心,把心里的话掏给你。而且,班集体成员之间也要开展这种零距离的互通交流。这样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内聚力,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三、零距离待人促进发展
班主任要重视信任、尊重、期望等心理因素,还有赏识。要以零距离的目光去调动班集体成员,要以零距离的表里感染他们,要以零距离的作为指引发展他们。对学生要不分亲疏远近,更不应戴有色眼镜,不应压制学生的个性要求按照自己设定的统一模式去行动;而应该把不同个性、不同才能视为人性发展之瑰宝,用人所长,在班集体中人人有事干,个个可发挥,班级是一家,大家创最佳。这一环节要使班集体成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其身心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可以为班集体成员创造全面发展的环境,而且会赢得班集体成员的赞赏,进一步增强班集体的内聚力。
四、零距离分享催人奋进
【关键词】订单班;心理健康;策略
近年来,全国各中职学校广泛开展了“订单班”教学,“订单班”指的是企业一般在学生毕业前一年选拔学生,组成新的班级,学校按照企业提出的职业技能标准和知识能力结构等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然后进行考核。由于这种方式密切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学生在校相当于有一年左右的“准员工”过渡期,因此有效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发现,因为对社会、对工作的惧怕,不少学生存在一些心理困扰,甚至影响到了平时的学习和生活,需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订单班”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扰
(一)自我定位不准
虽然“订单班”的学生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学习和训练,但是由于他们受学校规章和企业标准的双重约束,与以前的学习、生活相比,变化较大,有些学生对此难以把握,会出现自我定位上的模糊。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强化“学生”的角色,即为了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成绩上;二是过度强化内心所谓“员工”的角色,只关注企业,而忽视学校老师的教学和管理。还有部分学生在“学生”和“员工”定位之间游走,人云亦云,缺乏主见。
(二)人际交往障碍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需要倾诉,需要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在“订单班”,现在的同学即是将来的同事,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许多学生认为,同事之间要保持距离,在班里要争取当班委,未来便有可能成为“领导”。因此,有些学生与班里同学之间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冷漠,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当班委而想方设法,甚至勾心斗角,破坏团结。
(三)家庭关系逐渐疏远
大部分学生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他们盼望着能雏鹰展翅,翱翔天空,在进入“订单班”以后,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马上要上班了,终于可以脱离父母的“束缚”,独自创出一片天空,因而与父母的交流逐渐减少,对父母所作的事情越来越挑剔,有时候甚至指责父母,家庭关系逐渐疏远。
二、“订单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企业与学校的“订单式”教育是一个相对比较连续的过程,在企业里面,有很多表现出色的校友,他们有着和现在学校“订单班”同学一样的心理历程,而他们的这种经历,这种在企业的奋斗过程,正是目前在校“订单班”同学渴望了解的,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审时度势的邀请几个校友,到班里进行“现身说法”,最大限度的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订单班”学生对企业的制度、发展前景等充满好奇,同时又对自己将来在该企业的发展充满忐忑与不安。在班里,可以通过板报、主题班会、班服设计等形式,将企业的组织机构、发展动态等各种情况进行展示,并组织讨论,同时引导他们如何通过自己在“订单班”的学习来迎接这一切。
(三)有针对性的增强“校”与“家”互动
学校与家庭是“订单班”学生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一方面,家长本身正经历着员工角色,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更直接,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及时掌握家长的一些想法。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在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增强“校”与“家”互动,良性影响学生。
三、“订单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例设计
对象及简介:
重庆轻轨08-2班,是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与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通过选拔,合作组成的订单班之一,主要为重庆轻轨车站的运营培养站务员这一岗位的员工。该班从2010年9月组班,至2011年5月份,考核合格后上岗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设计:
班级活动:以前的我与现在的我(2010.9)
班级活动:墙报设计比赛(2010.9)
校运动会,班上主题(标语):“3年同学情,30载同事谊”(2010.10)
主题班会:学生、员工该如何爱国?(2010.11)
班级活动:班服设计大赛(2010.11)
校、班活动:文明是一种习惯,礼仪是一种教养(2010.11至2010.12)
班级活动:学姐归来话收获(2010.12)
寒假活动:父母走的桥与我走的路(2011.1至2011.2)
9. 主题班会:我可以的!(2011.3)
10. 班级活动:谢谢你们!(2011.4)
(一)生长环境和家庭状况的差异性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生长环境各不行同,有来偏远农村的,也有来自周边城镇的;有的是家里面的独生子,而有的家里面兄弟姐们众多;有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长大,也有的小学生是单亲家庭长大。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了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校方和家庭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差异较大寄宿制小学倡导小学生自理、自律,提倡小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但由于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小皇帝,让孩子养成了“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效果。
(三)家庭整体素质低下部分小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整体素质也不高。这样的家庭往往缺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忽略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不懂得教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孝敬长辈、感恩等。
(四)教师工作量重,难以全面落实寄宿制小学校的老师白天需要给学生上课,晚上还需要进行轮流值班。这样导致老师工作任务繁重,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大大减少,造成老师一天下来早已筋疲力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每门课程都需要渗透德育工作的内容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受到“唯成绩论”的影响,关注重点大多停留在少数尖子生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班级其它学生的了解。因此,不能及时发现班级其他学生的心理变化,使班级凝聚力大大减弱。从而导致对学生集体主义、意志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缺失,使寄宿制完全丧失其优越性。所以,必须努力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各门课程中。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科任老师、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甚至学校餐厅厨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工作中。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生活老师和寄宿小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因此,他们必须从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出发,劲量弥补和完善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比如:班主任应详细记录学生姓名、班级、家庭住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宿舍管理人员应教会小学生整理被子、清洗衣物、打扫寝室等,从而让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完善和落实寄宿制小学生都远离亲人在学习住宿,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父母依耐性大。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主动担起小学生第二父母的责任,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生活习惯,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指引,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人。因此,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展的一切校园活动都应该以“安全第一”基本原则,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比如:开展环保小卫士、生活自理小能手、节约用电小榜样的评比活动,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使参加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才能,掌握了本领,还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觉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生爱心公益活动方案,欢迎查阅!
大学生爱心公益活动方案1
进入大学一年多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为了更好的增强班级的凝集力、巩固友谊,我们公共事务管理班举行了心理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一、活动目的
大学同窗好友的友谊,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同学身上,通过大家的参与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个人。
二、活动内容
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心理活动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的点评,对大学生几个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活动感想进行总结环节。
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坏节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等策略的内容“人际交往时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有正常的心理坏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系统的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坏节
本次活动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学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通过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原来自己子别人心中的位置。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活动主题,主要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问题。
4、游戏互动
本坏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个同学进行复分析后进行角色扮演。
5、活动感想环节
主持人谈了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至此活动给了大家一个很深的启迪,我个人认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乐趣,具备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时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与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积极正确的对待,要憎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与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三、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心理活动进班级,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并积极踊跃的发表了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言,感触都较为深刻,让大家都从活动中受益。相信在这次活动后的大家不此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而更准确的说是拉近了一颗心、两颗心,乃至更多心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进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在愉悦快乐胡气氛中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建立更坚固的友谊,与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
大学生爱心公益活动方案2
我们本次团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青想,秀出真正大学生活。围绕这个主题,我们班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羽毛球赛,篮球赛,以及一些团体合作的小游戏。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会合作以及更好的相处,进一步促进同学们间的交流合作,并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发展。以此来,携手青想,秀出我们真正的大学生活。
活动前,我们班干部间互相讨论了本次活动的游戏项目,游戏规则。做了个详细的策划方案。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班干部间都认真积极的完成分配到的任务。这体现了,一个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都很配合,积极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但是,也有个别同学,比较内向,含蓄。不太愿意参加活动。但是,在我们班干部的劝说下,也都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了。总的来说,我们的活动开展得还算成功,我们顺利完成我们的活动计划。
在这里,我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活动情况。首先,我们在专业课上,进行了我们的第一项活动---学术交流。真正的大学生活嘛,要知识,要学习。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发展的硬道理。同学们间,互相交流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心得。很好的促进同学们间学习经验的交流。学术交流结束后。接下来。我们有羽毛球赛,篮球赛和小游戏活动。这几项,都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我体会到了默契配合的重要性,也让我了解到一个团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配合,就好比踢足球一样,一个人踢得好并不能赢得胜利,团队的良好配合才是取胜的关键。
通过本次团日活动,使得同学们之间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好的促进大家的情感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这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发展,有利于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让同学们领会到,在真正的大学生活里,我们不止要学习,要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同时,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打交道,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要有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取得共赢,是的结果。
让我们携手青想,一起秀出我们真正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爱心公益活动方案3
上周三组织了协会所有会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数字艺术创意”的讲座,现代设计讲究的就是创新,在活动后通过和会员们交流,了解到了一些他们的看法,当然大家都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毕竟设计的知识面很广,要想进一步的了解它,首先必须要有创意思维,重点也就在这里。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
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我们学设计的当然少不了这个了。
这个过程大家都严格遵守纪律,密切配合,加强沟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是整个活动恰为融洽,大家为了使我院协会创造新的辉煌,在纵向上敢于超越,开创新的高度;在横向上永争第一,力争上游,都积极踊跃的表达了各自的想法。活动后又与主讲老师进行交流,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主讲老师用通俗晓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和阐述了艺术创意的相关知识即:设计什么,怎么设计,设计的关键要领。因而归根结底创新是中心要求,更是实现渝中新突破的需要。形象生动的讲课,主题鲜明、丰富、结构严谨,大家当然听得非常投入,并且都表示今后要好好学,更重要的是怎么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当然我们通过这次讲座收获了很多,讲座之后大家都还写了一些心得体会,很多人都说:通过讲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了;知道怎么将一个设计做的能有吸引力......我们每次都会将这些心得体会汇总和收集,将她们作为我们自己会员们的一个好的想法大汇总平台,这样我们都能取得进步。她们也很高兴参加如此精彩的讲座。这令我们非常欣慰。当然我们也会把我们所收获的运用到具体的时间当中去,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前期的准备,活动中的应变,会员们的热情和分工明确与否。集思广益,一个篱笆三个桩,本次活动的展开汲取了很多的想法,社团是大家的,好的决议是大家的智慧成果。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严守每一关,发扬我们协会的优良作风,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创造有自我特色自我风格的新型活动,打造我们的品牌活动,打造学院的个性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