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网络研修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7 02:33: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网络研修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网络研修总结

第1篇

XX年4月23日,我有幸作为小学英语高级研修班的一员全程参加了XX年网络远程研修资源的开发工作。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 “语言知识教学的语境设计问题”。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前我在创设语境时,存在着抛开文本的情境而去创设一个新的情境进行、过多地站在老师“如何教”的立场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等问题,创设的语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在为期近半个月的研修过程中,担任讲课教师的我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是否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选择的教材是鲁科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册unit 5 lesson 2 it’s on the first floor.教材中涉及到三个人物,其中jenny和lucy都是加拿大人,jenny一直在中国上学,lucy从加拿大来中国拜访jenny。课文所呈现的正是lucy来参观jenny学校、 jenny向其介绍学校功能室位置的一幕 。

在解决语境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一问题上,我设计了学生展示学校作为主情境贯穿整堂课教学。在新知呈现环节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热身环节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幻灯片出示了自己学校的图片,复习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充分的铺垫;在呈现新知环节,又呈现了自制的jenny学校的模型来创设语境,模型的使用联系了学生对楼层的认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first、second、third这三个单词的含义。在新知训练环节,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语境,包括声音、文字、图像等,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在听音回答问题上,设计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进行操练,首先是教师带大家来做,然后学生在小组内操练,第三次放手让学生自己问答,通过声音、文字、卡片和模型,由整体到部分到个体,让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些语境的创设都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新知运用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学生全部参与到设计活动中,在此环节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有动手的,有动口的,有在旁边倾听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到理想学校的设计中来,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在语境创设是否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这一问题上,在新知呈现环节,我注重了联系自己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语境,比如在热身环节通过课件出示自己学校功能室的图片,在新知呈现环节利用学校模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主线等,因为模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教具,它能够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语境的意义,模型上呈现学校功能室的图片也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因此,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并学会music room、art room这些新单词了。

在新知操练环节,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的学校即利用幻灯片出示学校平面图,并为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运用核心句型进行表达,为语言的真实运用做好铺垫。

在新知运用环节,我通过语言、文字、教具模型、图画等多种语境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创设语境,动手设计自己理想的学校,通过师生问答,小组活动,小组展示,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语言的操练,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完成了开课时教师提出的介绍自己学校给新教师的任务,实现了语境从文本中来,到实际中去。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视频案例: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2-0031-04

一、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地推进与发展,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中小学网管员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面向全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辅导等各种任务,技术性强,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这给中小学网管员培训的组织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规定的短期培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值得思考。

视频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等特点,将针对特定教学目的设计的视频案例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能帮助中小学网管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它对培养中小学网管员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可以尝试在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引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由短期集中式转变为基于视频案例的在线学习培养模式,学员先通过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精选的教学视频,选择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场景片断观看学习并记录下疑问,然后通过在线交流平台跟其他学员交流或者向专家咨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场景,挖掘网管员的实践性知识,同时还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和反思机会。

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视频案例教学

中小学网管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面向全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辅导等各种任务,其工作范畴包含教学、各种教学相关的辅助工作、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教师培训等,即不同于普通的任课教师,也不同于企业公司里的普通网管员。而现有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广大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需求,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小学网管员提供更好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值得深思。本研究调研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认知特点以及现有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基于建构主义和案例学习理论,尝试将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以期提高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效果。

1、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认知特点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中小学网管员的网络调查问卷发现,他们在专业技能认知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中小学网管员工作中既需要教学技能又需要网络管理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涉及范围多而杂,同时还需要相当的深度,这给中小学网管员的技能培养工作带了相当的难度。

(2)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实践经验严重缺失。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网管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学网管员承当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大量教学、培训等工作,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网管实践经验严重缺失。

(3)中小学网管员难于找到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案例范本。中小学网管员工作性质特殊,在一所学校里从事这项工作人数并不会太多,无法通过同事间的交流学习获取成功的案例范本,而网络上可以找到的网络建设案例又未必完全适用于学校。

2、现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分析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省市都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模式来进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各地教育厅或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小学网管员研修班,短期集中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1)短期集中培训模式难以让每个学员都满意。参与研修班的学员专业水平不尽相同,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大相径庭,这给短期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带来了困扰,无法满足每一个学员的需求。

(2)短期集中培训模式能传达的信息量有限。短期集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时间非常有限,而中小学网管员工作涉及的内容又很广,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短期研修班顾及到培训内容的广度就无法顾及到培训内容的深度,顾及到培训内容的深度,就无法顾及培训内容的广度。

因此,短期集中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新需求,中小学网管员群体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方便他们快速的构建起工作中所需的各类实践性知识模型。

3、视频案例教学与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视频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等特点,可以尝试将视频案例教学方法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以期提高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效率。案例教学能揭示客观现象中的缄默知识,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通过模拟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解决,帮助学员积累专业经验,培养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提高了教学效能,被舒尔曼称作“对于教师教育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传统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大多采用文字来描述案例,而中小学网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更直观、更直接的方式。新兴的视频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情景,又有利于深度挖掘实践性知识,同时还能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协作式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正适合针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

将为中小学网管员群体量身定制的视频案例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构建一个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学平台,有学习需求的中小学网管员自行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中,有选择地观看各类教学视频,并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跟其他学员讨论或者向行内专家咨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自测题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中小学网管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培养中小学网管员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挖掘网管员的实践性知识,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和反思机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开支。

本研究首先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分类与细化,形成基本专业技能目录,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构建综合专业技能案例;然后,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最后,基于各级专业技能目录与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搜集并制作各类基础资源库,形成一个基于视频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下面将重点介绍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结构框架。

三、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图1展示了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本模式从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析、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以及各类基础资源库的构建三个方面,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下面将逐一介绍。

1、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析

要更好地为中小学网管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首先需要了解中小学网管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和特点。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框架结构,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成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其中,基本技能是综合技能的基本构件,而综合技能是若干基本技能的组合与高级应用,两者互为补充,互相引用,综合技能的讲解与演示中会引用到若干相关的基本技能知识点,而基本技能中会提供一些综合技能作为其参考的应用场景。

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中需要提供基本专业技能目录和综合专业技能目录。其中基本专业技能目录通过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进行细化与分解形成,然后,在基本专业技能目录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网管员的实际工作场景设计并形成综合专业技能目录。

2、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上文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作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其中基本技能代表基本知识点,更侧重于理论基础,而综合技能则需要在己经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更侧重于动手实践方面的内容。而无论基本技能还是综合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方式都可能会用到讲授、自测、示范、答疑,本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就提供了讲授、自测、示范、答疑这四大块功能模块。其中,讲授功能需要调用到视频课程库,自测功能需要调用到测试习题库,示范功能需要调用到视频案例库,答疑功能需要有众多在线专家做支撑。而视频课程库、测试习题库、视频案例库与在线专家库,组成了基础资源库,建设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基础资源库是保障平台获得良好使用效果的先决条件。

3、基础资源库的构建

本研究的各类基础资源库基于新兴的云计算技术搭建,能够实现对现有各类资源库的智能化无缝聚合,从而保障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络管理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得以有效推行。首先对各类资源库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对照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求同改异,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按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对现行的任何资源库进行重新组合,实现现有各类资源库的智能化无缝聚合。底层的基础资源库中的资源可能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各地学校自行采购的教育资源库,也可能是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而对于平台的用户来说,所有的资源都只需要通过平台访问,从而让中小学网管员专注于专业技能知识学习,不为资料搜索所累,使基础资源库真正为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四、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实用有效的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是本研究的研究载体。通过对平台各层次用户的需求分析,并结合大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功能,得出本平台的设计目标。

1、设计目标

(1)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为视频案例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关键词,从而实现便捷的检索功能。

(2)良好的互动性能——平台不是单纯的展示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互动与评价。通过对同一视频案例的留言互动,加上视频案例的客观文本材料,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案例场景产生新的认识,由浅入深,从表面认知向知识内化发生质变。

(3)安全可靠以及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能较好支持案例与用户数的不断扩充。

(4)支持发展性评价——可以设计一些发展性量表,通过研究用户使用平台的痕迹,分析网络教学的有效性与用户的成长。

2、平台架构与主要功能

本平台引入了P2P流媒体技术,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技术进行设计。P2P流媒体技术与传统流媒体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播放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从流媒体服务器取得媒体流,还可以从其它用户那里取得媒体流。同时,用户还可以把自己己下载的媒体信息共享给其他用户。

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功能分做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大模块。

前台应用系统分作个人管理与案例应用两个子功能区。其中,个人管理功能区包含用户登录、个人信息管理、案例收藏夹管理等子模块;应用功能区包含案例检索、案例展示、热点排行、最近更新、在线答疑、在线自测等子模块。

后台管理系统分作系统设置、案例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四个功能区。其中,系统设置功能区包含公告管理、基本信息配置、栏目管理等子模块;资源管理功能区包含案例管理、案例、案例审核、上载案例上载自测题等子模块;权限管理功能区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等子模块;系统管理功能区包含系统日志、备份恢复、访问统计等子模块。

五、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评价

针对本研究的目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第二步,视频案例的收集与制作:第三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验;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本平台的研究对象定位为江苏省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首先,设计了《中小学网管员基本专业技能摸底调查问卷》,通过纸质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了数据采集,确定了平台中用到的视频案例的总体范畴。然后,邀请资深专家针对需求,进行视频案例的收集与制作,从而形成初步的视频案例资源库。

在已有视频案例库的基础上,邀请部分中小学网管员以及部分专家参与了平台的试用,通过对实验者的调查,得出如表1所示的教学效果评价表。

培训效果评价不如预期,主要因为很多参与试用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另外,如何让案例更贴近中小学网管员的工作也值得思考。但大多数参与者都对案例内容感兴趣且认为自己得到进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访问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用户对视频案例热情度很高,点击量很大。

第3篇

2、进一步完善均衡县创建相关工作。

3、上交《关于做好暑假期间“小手拉大手 平安6+1”活动各项工作的通知》 要求的交通安全手抄报(下周二)。

4、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活动。

第四周工作计划(xx. 9.15---xx.9.22)开展读书节活动。

2、进一步完善均衡县创建相关工作。

3、组织参加镇运动会。

4、参加镇工会组织的师德演讲、征文活动。

5、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小学周工作计划总结

第三周工作总结(xx.9.8---xx. 9.14)学校进行无缝隙管理,从上放学的秩序到在校课件不准追逐打闹到精彩上好每堂课,都要求和督促到位。

2、布置老师按时保质完成xx市教研网上三、四、五年级的数学网络研修,数学老师书写了网络研修的收获和心得。

3、借助xx市首届中小学教师书法篆刻大赛,我校开展了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大比武,老教师带头模范书写毛笔字,年轻教师临摹有劲。

4、学校先后开展了各种活动,比如教师节感恩主题活动、交通安全培训活动、心理咨询培训流程活动、图书阅览室使用培训课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小学周工作计划总结

第三周工作总结(xx.9.8---xx.9.14)庆祝教师节活动。

2、进行合校工作,荆三只剩六名学生(2、3年级个三人)

3、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及演练。

第四周工作计划(xx.9.15---xx.9.21)参加镇运动会

2、教师到位后开始细化分工

3、清除杂草,为置草坪做好前期工作

4、教学业务检查。

小学周工作计划总结

第三周工作总结(xx.9.08---xx. 9.14)收齐各科教学计划

2、三位教师准备公开课

3、教师、学生大练基本功

第四周工作计划(xx. 9.15---xx.9.21)听三位教师的课,迎接镇检查。

2、检查教师备课、作业。

3、继续抓教师、学生基本功。

小学周工作计划总结

第三工作总结(xx.9.8--xx. 9.14)做好了学校各项各口的计划工作并进行实施。

2、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3、组织了教师教师参加省微课比赛并上报材料。

4、庆中秋学生诗歌朗诵颁奖

第四工作计划(xx.9.15---xx.9.21)做好迎接县“平安和谐校园”的检查工作。

第4篇

>> 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漫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与行为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区域名师发展工作室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名师工作室”:困境与出路 名师工作室建设需增强“三力”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刍议 浅析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建设 因专业阅读而精彩 多措并举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团队师资方案建设 论高职高专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依托名师工作室的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翻转课堂模式”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共承担了全省647名高中化学教师网络研修,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江西教师网和选学本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好评。因此,笔者作为化学教育工作室的负责人在江西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暑期集中交流研修班(第三期)作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演讲。化学教育工作室于近期被评为优秀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地址:)。下面我结合建设名师工作室的体会谈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

一、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

首先在本校本学科教研组会议上宣传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然后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最后择优选择8―10人为本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如果本校本学科教师比较少,或者报名参加工作室团队的人数比较少,可以面向全省召集工作室团队成员,然后择优选择优秀教师成为本工作室团队成员。

2.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

首先,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中,工作室负责人一定要以身作则,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得团队成员服从负责人的安排,才能使得工作室团队成员有事可做。其次,工作室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召开工作室会议,相互了解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如果是面向全省召集的工作室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召开集体视频或音频会议。

二、名师工作室资源的建设

1.工作室的资源应尽量做到丰富、系统、原创

工作室的资源需要非常丰富、系统,所以可以设置以下一些栏目:名师教案、快乐学案、精品课件、试卷中心、论文中心、视频中心,在这些栏目中添加相应的优秀资源。工作室的资源要尽量多的原创,因为我们是名师工作室,非团队成员以外的教师希望看到别的网站上没有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持工作室的长效性,才配得上名师工作室的称号。

2.工作室的栏目设计应美观、大方

除了系统自带的栏目(图片新闻、团队介绍、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学术交流、工作简报),我们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色适当地增加工作室的栏目,但在增加工作室的栏目时一定要注意版面设计应以美观、大方为原则。

三、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应经常更新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经常上传本校本学科各年级的试卷(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可以经常在工作室内平时教学的教学反思、优质课或示范课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评课、微课等来更新工作室。

1.名师工作室的应用――网络研修

名师工作室除了可以展示自我,结识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精英,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和服务本学科的教学之外,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2.网路研修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与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导师和团队成员也会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名师。

第5篇

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明确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细化部署和推进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3年的各项重点工作,以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为抓手,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应用驱动,机制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也借此向教育部领导汇报一下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取得明显成效

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省高等学校基本建成功能完备的宽带校园网,应用系统建设初见成效,满足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的需要,部分高校正积极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基本配备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90%的中等职业学校接入了互联网;“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校基本配备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初步构建了惠及全省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72%的中小学接入了互联网,44%的中小学建成了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中小学已将工作重点放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数字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列为重大发展项目之一。省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联合转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建设经费、项目设定等方面全力保障,形成了各方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早在2000年,省教育厅就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远程教育处,后更名为教育信息化处,负责统筹规划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地、各高校均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全省所有地市和70%的县成立了专门机构,实现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同推进,为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制定了全省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为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科学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了2013~2020年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明确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了五项重点工程,这是指导我省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是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

(1)加快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国家提供的142万元建设经费基础上,我省又筹集了415万元,为所有教学点各配备了一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为每个教学点培训了1名骨干教师,指定专门机构由专业人员统一接收国家针对教学点传送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进行分类和编排,将在今年秋季开学前上传到“龙学网”资源应用平台供教学点使用。

(2)制定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我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龙学网”建设方案。各项基础性工作正稳步推进,省教育厅与黑龙江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龙学网”建设项目已列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项试点项目和省工信委信息化重点推进项目。

(3)科学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我省育龙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征集、优质课评比、自制教育软件讲评等形式,深入推动一线教师教育资源的应用;依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及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确立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项目”,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课题组开展“融合”的研究。

(4)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刻领会教育部试点工作精神,安排部署全省试点工作,总结和推广鸡西市“建设为基础、管理为重点、应用为核心”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哈尔滨市阿城区“三网联动,全员参与”的教研信息化模式和哈尔滨市香滨小学“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尝试性地实施了试点高校与试点区域结对子帮扶,黑龙江大学与哈尔滨香坊区结对,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哈尔滨阿城区结对,利用高校雄厚的技术实力帮助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还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课题牵动、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动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5)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力度。省、市、县(区)举办不同层级的专题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三年来共培训教师10万人次。近期刚刚结束的全省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骨干教师培训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1400名,培训视频全部放在“龙学网”师资研修服务平台上全省共享,这些骨干教师正在进行各自区域及校本培训,预计将培训教师近4万人。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必须加快推进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新四化”的要求,国家要推进信息化,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深刻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去年9月,国家组织召开了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作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发展任务和推进措施,展现了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可以说,教育信息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抓住这个机遇呢?

一是提高认识。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也是基本标志之一,所以,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理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办学形态等的全方位创新和深刻变革,引领各级各类教育走向现代化之路,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加快推进。

二是加强领导。切实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健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归口统筹负责,行政职能部门归口统筹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机构明确、责任到人、统筹有力、部门协调、创新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本地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跨部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大投入。各地要把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升级等费用纳入部门预算,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保证。2013年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已下拨到各地,各地要在薄改资金使用上以及教育投入的增量资金上向“三通工程”倾斜,以保证“三通工程”任务如期完成。

四是完善队伍。各地要建立建设工作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设备(系统)有专门部门和专人维护的长效机制。每所学校应有专人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专人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升级,省及各市、县(市、区)应组成由电教部门和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团队的运行维护队伍,负责对本地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建设我省的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

五是督导评估。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督导评估,各地要认真自查,省里将在年底前对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公布督查结果。

当前,还有个别地方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推进不力、进展缓慢,必须及时加以改进,迅速行动,迎头赶上,至少要赶上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步伐,不能拖全省的后腿,更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工作没有做好,影响全省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甚至影响整个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

三、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务要真抓实干

我省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几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和重点工作。今年是落实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必须要开好头,起好步,要进一步细化工作部署并加以督促推进,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完成全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目前,全省342个教学点已完成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安装工作,秋季开学前,各地要完成所辖教学点宽带接入工作,以保证国家、省及地方资源能及时传送到教学点。省电教馆要做好国家针对教学点传送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接收、编排和网络传输工作,各地要组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到教学点,基本实现每个教学点至少能够利用数字资源开好1门此前无法开好的国家规定课程,尽快实现开齐课、开好课的目标,提高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各地要采取与国有电信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将55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接入宽带网络,使全省接入宽带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到80%。为已接入宽带网络的45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建设网络条件下的基础教学环境,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目标。

三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总结推广“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成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地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组织名师,通过网络教研等形式,培训提高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组织名师开办网络课堂,广泛共享名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探索教学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完成 “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目标。

四要促进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各地和各学校要积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的有效机制,重点推动职业教育、中小学校机构空间和教师空间建设,带动学生空间建设,使我省网络学习空间数量达到84万个左右。各地和各学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使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活动的中小学教师不少于20%,农村学校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进一步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完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目标。

五要开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满足当前需求,面向未来需要的教育资源中心存储和服务能力,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按照“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原则,探索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审查、评价、免费与有偿使用等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形成相关办法、规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按照国家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中央、省、市(地)、县和学校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建设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秋季开学前,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和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部署,实现全省100%中小学生数据入库。建立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系统应用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培训技术及应用骨干,保障系统长期应用和数据的及时更新。

六要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逐步纳入教师资格认定体系。采取集中培训、网上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培训出发点,将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提升其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省教育厅拟在今年9月底前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资源放在“龙学网”教师培训平台上,供全省教师在网上随时查阅,自我培训。教师培训要向已完成项目建设的学校倾斜,确保硬件设施与教师能力同步到位,重点完成教学点教师全员培训和实现宽带网络接入中小学70%以上的教师培训,使已实现宽带接入的义务教育学校30%以上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第6篇

很多学者给出了网络教研的含义,如:周卫华指出,网络教研,是教师借助网络,在有组织、有目标、有方案、有策略、有过程、有反思、有总结的情况下的一种教研形式。[1]霍丽荣、张文晓指出,网络教研是以在学校的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2]王亚萍指出,中小学网络教研是指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托网络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最终达到信息共享、共同创新的一种新型教研形式。[3]

综上所述,网络教研的平台为网络(计算机网络),教研目的为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教研方式为教师间的互动研讨。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通过网络教研,教师可以分享、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在教研过程中,教师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彼此的思考。由此看来,网络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途径。

二、“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187355650)介绍

如今,很多教师通过各种平台,如:教育论坛、博客、微博、即时通讯平台(如QQ)加入了网络教研的队伍。笔者于2012年3月加入了中国教师研修网中的小学语文学科协作组,并加入了该协作组负责人建立的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187355650),该群和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一群(179208427)皆为该协作组下的教研群。如今这两个群人数已满,所以,第三个群已然建立。由此,可看出该协作组利用QQ群进行网络教研的火爆程度。这些QQ群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很多曾参加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举办的各种教师培训),该群的宗旨是探讨、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作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成员,参加了第8期网络教研,于第9期开始参与该群网络教研的主持以及电子刊物制作,至今,该群网络教研已进行到第16期。

三、以QQ群为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势及不足

(一)以QQ群为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势

1.有“广而告之”的功能

网络教研的组织者(领导者/负责人)可以利用QQ群及时网络教研的相关信息,如:网络教研的起止时间、主题,为避免有些群成员出于某种原因未能及时获知相关信息,组织者可以重复信息或者利用“群公告”功能相关信息,不过,若是利用群公告功能,组织者要先帮助群成员养成关注群公告的习惯。

2.交流的即时性

只要QQ群成员所处网络正常,QQ群内的成员都可以在既定时间围绕网络教研的主题进行即时交流,也可以为同伴提出的观点提供及时反馈,展开进一步探讨。

3.信息、文件的共享性

同一个QQ群内的消息,处于登录状态(指非“离线”状态,即“在线”、“隐身”、“离开”、“忙碌”、“请勿打扰”等状态)的成员都可以予以浏览。还可以利用QQ群的“群共享”功能上传、下载与网络教研有关的文件。

4.QQ群支持图文声并茂

目前,群成员使用的电脑QQ版本都支持群内文字、图片的发送,最新版QQ即时通讯工具即QQ2012 Beta2提供了“群语音”功能,能支持全群成员进行语音会话,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只要成员拥有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及耳麦,就可以参与语音讨论,不过,由于QQ2012 Beta2面世不久(2012年5月24日面世),很多用户还未安装该版本QQ工具,还未体会到该功能带来的便利。

5.可以对QQ群进行个性化设置

QQ群管理员可以设置个性化群图标,作为群的标志,可增强群内成员的集体感、归属感、认同感。

6.可以利用“群聊记录”功能

如果QQ群主开通了群内保存聊天记录功能,即使网络教研进行期间未能登录QQ的成员也不必因无法在本地消息管理器中看到相应群聊记录而烦恼,此类成员可以在由服务器保存的群聊记录中阅览其他成员的研讨内容,不过,服务器为群聊天记录的保存时间有一定期限,如聊天记录中的文字保存期限为30天,聊天记录中的图片保存期限为7天,所以,未能及时参加网络教研的QQ群成员应注意在聊天记录保存期限内予以阅览。

(二)以QQ群为网络教研平台的不足

1.多方互动不够

有学者指出,在线消息更适合一对一的交流。[4]目前,笔者作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187355650)的成员,共参加了9期网络教研(第8期-16期),参加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各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针对一个特定的教研主题,很多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常常忽略了浏览群内其他成员发表的观点,导致教师们的消息重复率极高,虽然这也说明大家的观点有共通性,但是如果教师阅读了其他教师的消息,可以发表一些表示赞同或者相左意见,由此避免发送重复消息,且彼此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以QQ群为基础的团队凝聚力,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一些学者提出的网络教研社群绩效的评价指标之一。[5]

2.手机登录QQ不便于用户在群内交流

笔者参加该QQ群网络教研时,发现很多成员为手机QQ登录状态,但很少有成员通过手机QQ在群内发送消息,使用过手机QQ的用户知道,相对于用电脑键盘输入文字,用手机输入文字速度较慢,笔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一位教师非常想参与到研讨中,所以,尽管是使用手机登录QQ,这位教师仍然在群内发送消息,但这位教师使用手机QQ将其编辑的第二条消息发送到群内时,我们的研讨已经进入下一环节了,所以,使用手机登录QQ不便于在群内的信息交流。

四、“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网络教研现状

(一)小学语文网络教研群开展网络教研现状的可取之处

第7篇

一、网络教研在集体备课中的应用优势

1.网络教研的交互性

学校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各备课组应用教研平台进行教学研讨,完成各阶段“导学案”编制、形成有效评课案例集、基于校本教与学的小型课题研究案例集。在教研平台投入使用后,学校将取消原来的每周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改为教师在课余进行网上备课。通过网上在线研讨,完成学校教学案、导学稿的各阶段编制,开课教师通过网上与同伴进行在线评课,以提升开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并形成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模式,并加以推广。

2.网络教研的实用性

直接在线评课。可以不定时地对教师的课程进行学科内部评论、由备课组长总结,促进更好的教学。通过听课、评课——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执教者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评课促进评课者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的发展,同时,提高听课评课的技能,这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组织专题讨论、学科内部发起专题讨论,同年级学科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备课组长总结,促进更好的教学。

3.网络教研的资源共享性

目前,网络教研中教师可咨利用的各类资源多样,而其中“教学资源库”是较为常见也是较为有效的形式。如今,各大学科网站已经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们经常在各种教学网站资源库中下载课件,利用“教师博客”平台与同行切磋经验,同时,在相关网站上查找有关教学困惑及其经验,而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网络中,方便教师下载利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效率,在分享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素质,形成良性循环,为网络教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教学经验等上传到网络,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通过不断拓展自我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养成教学反思和教学再设计的习惯,促进了其日常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性、反思型教师。

总之,共享集体智慧,是网络教研的精神和优势,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师在使用课程资源参与虚拟教研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教案、课件、案例、随笔等个人资源,通过网络的传播变成一种公共资源形式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库进行有机的补充。在网络中有很多在教学方面有独到见解、理论和实践通过网络教研的优势,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网络教研在集体备课中的应用形式

1.开展网上论坛,实现全员互动

借助BBS,建立区域性互动教研平台,教师们通过登录自建网站或其他学科网站上的BBS论坛,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学案例发贴到论坛时,阅读者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进行询问,进行答复,发帖回复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的探究。通过BBS,每位教师都可以自主参与,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平等相处、和谐共事,消除了资历、年龄、性别、职务带来的种种障碍,随时随地发表观点,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充分地体现出网络教研的快捷性,实现全员互动。

2.利用各种在线聊天室,扩大教研范围

利用网络交流技术开展教研活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QQ聊天外,还可以利用微软公司提供的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工具)来实现网上教学研究。MSN上有一个多人聊天功能,同组或同社群的教师,通过留言板或其它联系方式的约定,登陆到同一在线聊天室进行网上教学研究,大家可以在一起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也都能看到。这样,就达到了同时在线的交流目的。通过视频聊天室进行在线聊天,大大地提高了团体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弥补了BBS交流的不足,体现出网络教研的及时准确性,扩大了教研范围。

3.借助电子邮件,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

电子邮件可以直接传递文本、图形和文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交流,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每名参与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信箱,根据教师的任教情况和实际需要,为教师们提供一组电子邮件列表,在集体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及先进经验可通过电子邮件直观真实的进行交流,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4.创建Blog空间,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利用Blog,各位教师在自己的Blog中发表教育教学中的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教研资料,其它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可以登录访问,并做出回复,在Blog的群体得到了分享和交流。对教师来说,通过博客平台相互交流、共享智慧,可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通过Blog网络交流平台,使教师们的学习与周围群体的交流结合起来,教育教研工作上了一个层次,教研工作逐渐从任务教研转向了兴趣教研,学校的教研气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站、论坛、博客和各种网络通讯工具,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给教师教研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了知识储备,更新了教育理念,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困惑,发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研创新,从而形成团队经验、资源和文化,弥补传统教研中的不足。

三、网络教研在集体备课中的应用关键

1.认清网络教研的本质

网络教研要基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多元化、交互式交流,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实现教研成果最大化、教研途径最简化和教研方法最优化。从教研方法上来看,网络教研不是简单的复制与下载,不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成果资料,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解决来自教学的问题。从运行方式上来看,网络教研不能孤立存在,而应是教师自主问题式教研、学校同伴常规式教研、区域辐射协作式教研的创新,最终实现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从发展目标上来看,网络教研不是最终目标,不应为教研而教研,而是要以网络教研为手段,促进师生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从教研方式上来看,网络教研不是网络与教研的简单相加,而应是互联网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

2.构建和利用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能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了技术支撑。网络教研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平台、交流平台、管理平台。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公开的网络资源,二是自建的网络资源。交流平台则主要有博客、QQ群以及电子邮件等。由于条件的限制,在目前的教研中,资源主要由教师从网络收集,比较成功的资源则放在学校网站ftp中;县教育网也没有开通教育博客,所以,教师们的博客也是从各大网站中申请的,缺乏统一性,许多活动的开展则通过QQ群进行。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研平台是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资源库,以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3.注重提高网络教研的质量

评价网络教研的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或现成的评价标准。我们认为仅仅从浏览了多少网页,下载了多少资料,上传了多少资源,参与了几次集体的网络研修活动,来衡量网络教研的质量是非常片面的。

通过网络教研,应引导教师关注教学、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和关注生成的问题,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们营造一种开放、自主、平等、伙伴对话的研究氛围,构成一个相互尊重、互助互动、共建共享的学习型组织;教师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切合实际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品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注重专业人员的引导

网络教研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它不仅需要从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更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更需要专业性的研究人员的参与和引导。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主要包括专家、教研人员、大学教师等,相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他们有高层次的学科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教研不至于步入误区,使网络教研活动顺利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网络教研不仅是一种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模式,更是教师在职研修模式和教研组织模式的革新,也是建设开放、民主、可持续的教师研修文化和校本教研文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成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有着传统教研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信息环境下集体备课的重要方式。尽管网络教研有着传统教研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完全抛弃传统教研,由于传统教研经过多年的经验积淀,它存在着很多网络教研无法直接实现之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网络教研成为传统教研的有力补充,实现二者和谐发展,更好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学建,徐胜成.也谈网络教研的利与弊[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 育),2010,(9).

[2] 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 代远距离教育,2007,(1).

[3] 宗树兴.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2003, (12).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12-04

目前,全国许多小学教学信息化基本完成了宽带和班班通建设,保证了课堂多媒体演示和课件的使用,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中,师生对什么是网络学习空间,如何评判优秀的网络学习空间,还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视问题

(一)学校信息化条件不成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设备设施滞后,学生、教师、家庭电脑配置数量和质量落后,师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量少。二是网络覆盖不全,网速普遍较慢。三是技术应用不广,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维护技术还局限在少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少部分教师手中,大部分师生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一是部分领导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认识不足,误认为QQ聊天和建立QQ群就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在投入上给予有限的资金,使得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领导顾虑重重,主要是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做什么的问题,领导担心无法管理和监控,师生不务“正业”。三是缺乏长远规划。学校机械地执行文件要求,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购买设备,至于设备购置是否科学实用很少有人研究,形成了技术人员说缺啥补啥的局面。四是学校领导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嘴上、会上和纸上,实际操作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有力的指导与督促。

(三)产品市场不规范

市场上有形形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教育产品,这些产品质量优劣不一,鱼龙混杂,学校无法鉴别。这些产品中,有些是概念古老的学习管理系统,有的是简单资源网站,如教学视频、电子书等,有的是半游戏性质的网站,有的是企业设限产品,有些和人人通特征相似,学校缺乏鉴别能力。比如有些内容仅仅是个人博客、班级博客、个人网盘、云储存、课程表等比较单一的简单功能,有的是纯粹的学习机,使用价值不大。有的产品选用后经常出问题,给师生带来许多困难。

(四)技术培训指导滞后

网络学习空间对很大一部分教师而言是一个抽象的学术名词,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优秀案例的指导,这也是造成学校教师对产品无法鉴别主要原因。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网络空间是教师和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本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是教学新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能力的提高。

(一)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2014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2014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

(二)物质基础

一是学校“宽带网络提速”。“宽带网络提速”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学校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投入一定资金,为学校宽带提速,实现宽带互联网到校、室、班全覆盖,为学校管理、办公、教学、教研、资源共享、师生信息交流等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支撑。二是有效实施“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对策与思考

(一)积极转变思想,形成良好氛围

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树立网络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云技术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等,切实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为教育教学服务。鼓励教师多参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让教师切实感受到网络学习空间给教师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二)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建设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家访及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应用网络空间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研修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

网络学习空间使每个管理者、教师、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落实到日常的管理、教学和学习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探索领域,可以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跨校际、跨城乡、跨区域的网上教研研修,还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师生共享。这必将对教育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继续教育、学习型教育和终生教育都有重大意义。

(三)重视教师培训,提高运用技能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按照国家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要求,实施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一是重视常规培训,努力实现人人参加、人人能会的基本目标。二是开展专项培训,实现培训实用短期目标。如WiFi的使用,资源库优秀课例的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与使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云平台、云空间的装扮、功能的分布、栏目的创设、资源的上传、课堂魔方的创建以及文本、课件、视频资源的转换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参与联合教研、备课、日常交流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分级培训、拓展培训、学科培训、单独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培训、展示、竞赛、交流活动。重视来自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评选及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学科说课、赛课的竞赛活动,面向课堂,立足应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技能运用水平,带动学生能力发展。

(四)不断完善设备,解决具体问题

学校要因地制宜完善学校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每一个教师、学生建立个性化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与学的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是升级改造宽带网络,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城乡互动课堂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和使用。二是扩大参与人人通工程的教育信息化规模。学校结合教师实际制定相关激励措施,促进学科教育工作者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者的广泛平等参与。三是注重和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优秀产品和优秀案例的发现、总结与推广工作。学校要推动校内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交流、征集并发现优秀案例,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推荐,以优秀案例作为实际导向,引导网络学习空间的高水平发展,促进优秀产品的普及。四是积极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采购方式,适应“软件即服务”的发展潮流。在过去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存在注重购买硬件设备,而缺乏软件系统的投入问题。软件系统的概念在不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甚至已经不是传统软件,它是一个基于云技术的软件服务。软件在向“软件即服务”的方向发展,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采购政策要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五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学校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建设。采用教师设计、网上下载、购买光碟拷贝、链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小学教学网等优秀网站,方便教师及时选择使用,切实做到为教学服务。加大对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英语、信息技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学科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利用光盘、网络等将学科课程资源传递资源库中供教师选择使用。收集整理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录、本地有影响名师的课例和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以及近几年参加县级市级赛课的课堂实录等资料,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直播、点播、互动教学课堂、互动教研等方式,充分共享名师课堂资源,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六是争取教育信息化企业科技和应用创新的支持。创新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研发,也包括教育应用的设计创新。

(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的融合。要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开放而鲜活的知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网络化的校本选修课程,使网络校本选修,成为新课程内容的一个时代亮点。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建立信息化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为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评价创造条件。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方法的融合。搭建学科学习平台,开展基于问题、主题、项目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设问、调查、探究,掌握利用信息工具、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自主地、富有个性地探究知识,关注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利用数字化资源充实通用技术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工具优化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提高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利用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和仿真实验,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在做好做实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拓展延伸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成功率及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弥补传统实验在实验安全、器材及耗材短缺等方面的不足和统计归纳上的不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建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建立即时性的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协作式学习及教学反思、学习反馈、学习交流。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实现跨时空、跨区域的多样化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教与学过程;利用自主、探究、协作式网络学习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有效课堂”。

(六)强化学校信息化教学评价

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能力提高,必须改革学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建立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评价平台。建立以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引导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课程内容,保障课程的不断更新。

(七)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是打造联体课堂。充分利用远程课堂互动教学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城乡学校课堂连为一体,实施一对一、一对多远程课堂同步教学,有效破解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不配套、师资短缺等重大难题,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高。

二是实施网络集体备课。通过备课系统,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形成课堂交流的教学预案,形成“集体+个性”的教学设计。

三是开展互动教研。通过搭建互动教研科研平台,开展网络集体教研和科研,采取专家引领、专题讲座、课题辅导等形式,让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

四是加强管理联动交流。建立统一的管理互动交流网络平台,创建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常态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动、学科带头人带头作用,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内的不断普及,在灿烂的星空下,信息化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让地球的每个角落的生命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从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使得每个生命都活出人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俞敏洪.真正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N].中国教育报,2015-3-10.

[2]周学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

第9篇

本学年在工作室张树东的领衔指导下,我积极参与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各种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活到老,学到老”,道出了人生要不断学习。名师工作室为我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的成长 增长了前进的动力,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的激情。我按照工作室的具体要求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深入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研究教法,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为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经常观看优秀课堂教学视频,了解优秀课堂教学的方法特点,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研究;阅读优秀的教育教学文章,从中获得启发与提升;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共同交流心得,探讨高考热点和冷点问题。

二、大胆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在新的形势面前,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转变思维方式,结合工作实际,与时俱进。进入名师工作室后,积极参与每次教研室组织的名师工作室活动,向有教学经验的各位教师学习各种教育教法和教学技能。特别是参加“鹿邑县送教下乡”活动,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不足。所以,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在数学教育领域的理论修养,以及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我还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教学软件,为有效教学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努力做好帮带工作。我在2017年9月,被认定为县名师成员,鉴于此,我在学校积极做好帮带工作,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每月给青年教师上2节示范课,听青年教师探讨课至少8节,并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如备课、改作、测试、辅导等。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在平常的探讨中,我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点滴经验,对青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帮带的段玉珍老师和金立老师,通过他们自身不懈努力和我的点滴帮带,在参加试量镇中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分获中小学组一等奖,另外在2018年11月带领学校两名青年教师写了一个省级课题,并成功立项。

3、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我为了抓好课堂教学,运用工作室所学理论,大胆创新,开展自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先做先试先说,不怕学生出错;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合作、互助;多给学生上台展示机会等。

三、反思及努力方向

回顾加入名师工作室以来参加的各项活动,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自己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如教学理念、专业能力等;忧的是离工作室的其他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知道了差距,也就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加强学习意识,常看书、常动笔;二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三是要强化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小课题研修,以科研研修促质量提升。

名师工作室不仅为我提供了提升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为我与同行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更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已落下帷幕,任爱芳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动、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精诚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老师们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一起盘点收获,细数那些成长的故事吧!

一、理论学习,提升素养

工作室主持人任爱芳老师同时是许昌市教育名家吴正宪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她带领大家多次参加吴正宪教育教学的系列研修活动,并到郑州、商丘等地参加小学数学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我们不只只“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力争做一个充满情和爱,给孩子自信,给孩子智慧,给孩子力量,为孩子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在疫情特殊时期,秉承着“停课不停学,停教不停研”的理念,工作室携全校数学老师多次参加了教育部、教研网和中国好老师组织的“2020全国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公开课"直播培训活动,专家们不仅指出了以后的课改方向,新的课改理念,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为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新思路,新教法。

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的进步。学习也是如此,不断的积累与反思、总结,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更是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二、集体研修,彰显智慧

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历练,而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扶持。工作室成员于“教学相长”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丰富多彩而又求真务实的课堂,展现了他们不俗的功底。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次磨课,对学员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提升。一路拼搏,一路成长,挥洒一路汗水,成就一抹辉煌。

工作室主持人任爱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格子乘法》示范课。在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经历探索格子乘法方法的过程,并对比格子乘法与笔算乘法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课后,老师们就这堂示范课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场老师充分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巨大魅力。

工作室成员观摩贾海琴老师执教的《搭配》。贾海琴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堂,感受搭配的多样化以及搭配的规律。同时让学生边做边想,通过捕捉关键词,了解搭配的特点。

黄婷慧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黄老师以创景引题---先学后教---展示反馈三个模块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工作室邀请教研室领导对课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就教学理念、课堂设计以及对新老教法的理解、把握等问题与执教老师及全体听课成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三、送教下乡,传经送宝

11 月26日,建安区实验小学杨淑敏校长带领名师工作室的任爱芳老师和刘瑞华老师到了建安区灵井镇的灵北小学,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原则,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刘瑞华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线段、直线和射线》,刘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借助实物、图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微课助力,一路同行

停课不停学期间,每天短短的20分钟名师课堂,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怎样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经过工作室反复讨论商榷,决定分年级包课时录制微课,然后把资源分享给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常常是夜里十一、二点了,群里还在热烈的讨论着,为了高质量的录好一节课,一遍遍的尝试,一遍遍的提升,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累并快乐着!

五、课题研究,共享成果

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历练,而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扶持。任爱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搭建了一个学习提高、探讨交流的综合平台,全体成员通过学习、交流,在理论水平、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了突出的进步和显著的提高。

工作室多位成员参与了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贾海琴老师和黄婷慧老师参与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中年级数学教学利用日记提升学生应用和反思能力的研究》正在研究阶段,刘瑞华老师主持的、张志华老师、谢佩佩老师参与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研究》市级课题在今年成功结题,工作室主持人任爱芳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孙利敏老师主持的县级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应用研究》都成功立项。 刘瑞华老师、谢佩佩老师的于各类报刊杂志。

六、专业成长,读书先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