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03:34: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衣服:从比较简朴、单调的颜色到漂亮、多样的颜色,而且款式相比以前多了几倍;
2、食物:从多素少荤到荤素搭配和营养餐结合的搭配;
3、住:从简陋的土房板、房棚户区到居民楼和砖混结构;
4、行:从出门靠自行车到汽车、电动车、摩托车;
延吉市进学小学六年七班 李俐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祖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这首耳熟能详的《越来越好》中唱到的: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道路宽了,心气顺了,越来越好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在校的小学生,虽然才伴着共和国走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但我始终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变化的累累硕果。却没有经历过祖国的沧桑巨变。
父母是70年代出生的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成长的。听妈妈讲那时她们家是菜农,住的是200元钱买的泥草房全家六口人睡在一铺大炕上,每天晚上没有电视看,几个孩子就趴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里讲小说,小说过后睡不着,就望者天棚上糊的报纸找字玩。那时每天饭桌上吃的总是大饼子,玉米馇子,大葱,大酱,白菜,土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零食,偶尔帮姥姥干活才能奖励一根3分钱的冰棍。改革开放后,生产队实行了,兼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劳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通过姥姥姥爷的辛勤劳作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万元户”八二年终于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打了家具,买上了日本进口17寸电视机,“白兰”牌单筒洗衣机,双卡录音机。那年过年,买了20多元的鞭炮,振响了整条街。从此大人孩子在也不穿补丁的衣服了。正像歌中唱到的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时间如车轮在飞转,转眼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30年。改革开放好似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到人们生火做饭的变化,大到飞天登月……种种迹象表明——我们不再是懦弱的中国人了!不再落后了!
过去,走进我的家乡——应家乡,哪一户人家不是用柴火烧饭,就连地主也没别的生火呢!可现在原来老式的连体土锅已经拆除,烧锅用的柴草已不见踪影,新砌的灶台贴着雪白的瓷砖,摆着崭新的煤气灶,开关一打,蓝色的火苗呼呼乱蹿,一顿饭,十几分钟就做好了。还有些人的家里添置了电磁炉、微波炉、消毒柜等,和城里人一样实现了厨房的彻底革命,做饭越来越卫生了。这可都是改革开放后的成果呀!
再看看我家乡的路,以前这儿的路可是 “晴天走过一身脏,雨天走过两脚泥”的黄土路,现在展现出的却是一片宽敞的柏油马路了呢!这一下,以前,人们的不好走黄土路的烦恼终于——消失了。
除了路,我还听爸爸说:“以前人们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可当现在人们拥有了电视、电脑之后,不但增加了娱乐活动,而且在家就能了解天下大事,周游世界,可方便了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选择、消费观念、消费功能以及消费地位等方面。以此为据,反思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使消费形式走向便利、快速、高效,增强居民消费观念意识,推动居民消费方式合理、稳步地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消费方式;变革;审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居民的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出现多元化,消费观念明显改善,消费理念得到丰富,没有理由不说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美国学者曾说过,短短的十年时间里,让千万人建立起新的通信方式,改变了社交词汇,以及通过发展新的商业化模式产生了新的休闲方式和娱乐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一场消费革命。[1]本文从宏观方面审视改革开放后消费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其特征,并结合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方式做出反思。
一、消费方式
消费的历史和人的历史同样悠久,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消费方式也随之而来,这是消费方式的一种产生模式。然而相对于不同年代的人们而言,人们往往限定于相对安全而稳定的消费方式,对于消费方式的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时代背景。
消费方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下,消费者将自己的收入以生活支出的形式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的方式的总和。所谓消费方式就是人们将自己的可支配财产用于消费,它取决于人们的工资收入、家庭财富、预期效益,以及相关的通货膨胀和利率等因素。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同样影响消费方式,特别是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的消费方式,对经济发展的速率,社会的文明程度,民族生活的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消费方式在“消费内容”和“如何消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消费内容”是针对消费对象,“如何消费”是针对消费形式。马克思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与他们的生产是密切相关的,而生产什么又与怎样生产是密切联系的。[2]消费即是生活中的枢纽,同样也包括“消费内容”和“如何消费”两个方面。改革开放后,居民的消费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消费革命”。
二、消费方式的变迁
1.消费选择性的增多
改革开放前,经济形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居民消费的生活用品都是由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商品资源短缺是当时面临的主要现状,以至于人们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更不可能有较多的消费方式,所以居民的消费领域被局限住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极大地改变了计划经济形成的消费品单一、匮乏、滞后的框架。人们不用再等待国家分发的消费品,逐渐适应了通过市场途径获取消费品。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消费品供应不断丰富,使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消费品流通开始允许多元化。
2.消费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消费观念的转变带给居民的变化是最为深刻的,总体来说基本上是前一辈人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转型,后一辈人的消费观念却后来居上。这说明不仅消费水平有所差异,不同群体、不同时代的消费价值观、消费心理、消费理念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具体而言,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期。国家实施“高生产、低消费”的思想,再加上企业数量和生产的能力都很有限,市场上商品总量和种类都较少,所以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较小,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却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者普遍持有节约型和实用型的消费观念,奉行“勤俭持家”“不能欠债生活”“东西坏了才能丢掉”等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具有抑制性的特征,产品质量的好坏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经济实惠”“经久耐用”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准则。
改革开放后,人们摒弃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观念,而相信“美是一种品位”“吃穿讲究风格”“房子票子是人生观的体现”等消费观念,更加关注消费品的个性功能、价值体现,而非实用性。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不是想着省钱,而是追求“独一份”。购物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也是满足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此时,“高兴”与“不高兴”成为消费者购物的新准则。消费品位逐步提高,并开始追求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讲究“吃讲营养,穿讲款式,玩讲新奇,用讲档次”的生活方式。
3.消费功能和消费地位的多元化
消费功能是指人们在日常消费时所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消费地位是指消费在人、社会以及自然三者关系中所处的位置。[3]消费功能和消费地位是社会形式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了消费的社会化内涵,是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前,人们奉行“政治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的宗旨,如果在日常消费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倾向,就会受到政治上的打压,因而人们的消费活动过于单调、呆板,在某种程度上普遍重视消费品的实用价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起来,个人的消费领域得到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安排自己的消费方式,使消费的功能和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消费功能方面,消费不仅仅是生产的附属者和服务者,更肩负起了凸显个性、表达价值和发展内心的功能。消费生活由生存消费型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过去,温饱问题为首要,人们的生活方式既单调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改革开放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买着舒心”、“用着放心”成了人们消费的新追求。参与性的消费也成为一种新时尚,多元化的消费取向逐步彰显着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匹配,丰富自己内心生活,重视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从追求物质消费过渡到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这也正是多元化消费的根本原因。
三、审视与反思
居民消费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同样也有着值得审视与反思的方面。
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理念。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如果居民的工资不能稳定地快速增长,那么其消费水平就会缺少支撑方式。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工资制度是必要的,它能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稳固,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其次,要从根本上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更新,建立新型购物模式,使居民的消费形式更加便利、快速、高效。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预期的目的,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4]以网购为代表的新型购物方式的出现,加速了我国居民消费形式转变的步伐。因此,要大力建立新型购物模式,全新开创现代化购物渠道,全力打造多元化购物环节,让居民放心、舒心、省心地消费。
最后,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推动居民消费方式合理、稳步地发展。改革开放后居民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最为突出,盲目追求时尚,前卫型、炫富型、拜金型和攀比型消费不断滋生。从浮躁消费转变为理性消费尤为重要,消费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的同时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消费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类全面自由地发展。也就是说,消费只有在对人类存在与发展的作用中才能真正实现其本质属性。马克思曾指出,当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时,在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与另一个人。[5]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消费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加强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合理引导,通过传播合理的消费理念帮助广大民众体会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传统文化和现念更好地融合,从而推进我国居民消费方式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慧思,卢汉龙.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4]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2,183,184.
【关键词】改革开放 武汉 空间结构
许学强先曾说过:“城市地理学研究历来有两大走向,一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研究区域城市体系;一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两者都能为城市和区域的规划发展服务。” [1]因此,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是有必要的。本文将人口变化、产业发展及交通组织三项要素作为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旨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便了解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1、改革开放后武汉市人口变化
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密度变化可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及老年阶段三个阶段[2]。1978年~2010年,武汉市总人口数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1978-1982年、1985-1991年、1997-2008年出现三次明显增加(如图一所示)。可以初步判断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结构处于成长阶段。
2、改革开放后的武汉市工业结构与布局变化
1949年后,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工业,工业成为我国推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胡华颖在书中提到:“工业结构的演进左右了空间结构的变化基调,而空间结构又可影响工业整体结构的效益与功能,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 [3]。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被厂房所替代,这一时期的城市用地快速向周边蔓延,导致部分地域出现工业与居住用地混杂的景象。
由于坐落在长江边的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九省通衢,历史上的武汉市以商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建国时,随着第二产业的崛起,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投资现代化工厂,武汉开发了大片的工业基地,如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4],形成了相对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这些大型企业周围配套建设有相应规模的居住区,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生长点,城市跳出以旧城向外蔓延的趋势,倾向飞地式发展(如图二所示。注:图中交通环线为后期形成,此处作为参考)。
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对已形成规模的十二个工业区进行配套调整建设,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继形成沌口开发区和东湖开发区,成为远离主城的飞地和综合组团。武汉市逐渐形成了以主城为核心,7个重点镇和4个城关镇为卫星城的空间布局[5],基于空间的工业发展态势如图三所示。
3、改革开放后的武汉市交通发展和用地演化
其一,城市形成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形成发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自始至终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于发展过程之中。人们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城市空间依靠城市交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发展。两方面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反馈关系[6]。
其二,从历史上看,交通工具及运输方式的变革是新技术革命的起源和落脚点,当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城市的发展会突破原有的约束门槛,在更大的尺度范围内组成新的结构,然后采取填充的方式继续拓展[7]。轨道交通的实现,加速老城区更新改造的同时,也带动了郊区的配套设施建设[8]。
长江大桥、京汉铁路等兴建之前,武汉多为水运、小汽车或步行交通形式,城市多沿水道和马路发展。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形态上除沿新修建道路轴线推进发展外,开始转向在原有用地周边蔓延和在已形成的发展轴之间进行填充发展。随着小汽车使用率提高,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带动放射式的城市快速路网形成。
其三,城市空间形态在客观上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选择,不同的城市空间有不同的交通需求特征,必然要求相应的道路交通与之适应,对于集中型城市来说,公共交通则处于主导地位[9]。
主城与周边郊区、卫星镇的经济活动、社会联系日益增多,城市轴向发展需求愈加明显。随着江汉三桥、五桥、白沙洲大桥(长江三桥)建成,京珠、沪蓉国道在武汉西南相交并由军山长江大桥相连形成围绕江城的一个“半环”。武汉中心城区是由三条联系三镇的环线来组织交通的(详见图二),环线的发展建设体现着武汉市城市建设的过程。
小 结
在现实中需要用综合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变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政策拉力和经济推力,并且做出合理的判断。武汉市的城市形态在历史原因、人口变迁、交通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各个时期都体现了时代和政策的明显特征。而在未来更多样化的影响,例如高铁及地铁建成,带动武汉市域的整体发展以武汉火车站为新主题,开发服务中部、面向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学城的建设推动黄家湖片区的改造,及城市文化中心的构建,武汉的空间格局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展 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发展需要,因此城市的空间发展仍然可以通过定性结合定量手段进行预测,并结合工业、经济、交通、社会等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合理利用空间、优化城市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第1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胡华颖.城市.空间.发展――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4] 许慧,丁时忠.武汉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探析[J].规划师,2004,(4):88-90
[5] 洪亮平,唐静.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J].新建筑,2002,(3):47-49
[6] 毛蒋兴,闫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规
划汇刊,2002,(4):34-37
[7] 伍新木,罗琦.交通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迁[J].现代城市研究,2003,(4):65
[8] 官莹,黄瑛.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4,112(1):
关键词:金融发展 国际贸易 关系 影响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也逐渐的突显出来了。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受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了。
一、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和金融行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存在着很多的实证的,就拿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来看,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国际贸易的总量也正在逐步增加,其增长速度也正在逐渐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我国的金融发展总量也在正在逐渐的增加,其增长速度也是在逐渐加快的,这种相关的增长速度足以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但是具体到发展的现状来看的话,不论是我国的国际贸易情况还是金融发展情况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进而达到更佳的发展和进步。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际贸易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还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了,尤其是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易的总量和交易的速度也正在逐步加快,具体来看,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一)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就要数在总的贸易规模上的变化了,据调查显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国际贸易总量仅仅才206.4亿美元,而到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便达到了25639.4亿美元,其增长速度之快可见一斑,这就足以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际贸易在总量上的快速发展;其实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的总量上,仅仅是拿我国出口贸易来说的话其发展速度更为迅速,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发展规模,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已经从97.5亿美元增长到了13949.3亿美元,使得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了。
(二)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总量上正在逐步增加,在国际贸易的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进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都是一些初级的产品,而一些工业制品则明显不足,而工业制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则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说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到了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而改革开放后30年后,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总量仅仅占到了出口总额的4.8%,相反,工业制品的比重则相应的增加了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上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三、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进步越来越大了,重要性也正在逐渐增强,而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聚集资金,配置资源,支持外贸发展
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聚集大量的资金,进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配置好资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一方面,金融行业筹集大量的资金能够在我国的出口商重点加大对于机电产品的重视度,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上想要做出改变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众多数据表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量在总的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6.8%提高到57.6%,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这也就更加需要我们注重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的出口,做好国际贸易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贸易融资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1994年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各家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金融市场结构多样化,支持贸易发展
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作用和影响还体现在金融市场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上,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信贷机制的建立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对于一些资金量不足的国际贸易公司来说确实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水平,加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境内远期外汇市场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规避掉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汇率风险,我们都知道汇率风险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总是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一旦出现汇率风险那么必然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远期外汇市场的建立就能够为国际贸易保驾护航;我国还与世界各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更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更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能够发展的更加的安全有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和一些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贸易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改正,因此,在今后我们要加强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加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力。
参考文献:
[1]孙兆斌.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问题,2004,(9)
改革开放后的祖国
中国,是全中国人的骄傲,然而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祖国变得焕然一新,将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让祖国变得更加辉煌。一次我去了上海,发现因为改革开放上海变了,祖国更变了。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和妈妈匆匆吃完早饭,我们母女俩便踏上了征途。一路上,我不时朝车窗外探望,只见以前还是一片荒野的地方,现在都由高楼大厦代替,金茂大厦巨人般矗立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界第三的东方明珠更像一根顶天立地的柱子,耸立在海天之间;宽阔笔直的中央大道宛如一根巨大的彩带,将陆家嘴和中央公园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不远处我还看到了南浦,杨浦两座大桥,宛如两条巨龙在天河上游玩。车到了北蔡,以前的茅房不见了,一幢幢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央公园,我们买好票,刚走进公园,立刻有一股清香直扑我鼻,接着,一大片绿色呈现在我眼前,那起伏的草坪上,许多游人正在放风筝,我越看心里越痒,便央求妈妈也给我买个风筝,妈妈爽快得为我挑了个蝴蝶形风筝,结果我们的风筝飞得好高好高,我看着那自由自在高飞的风筝,真想坐在那风筝上把中央公园,浦东以及整个上海看遍,那才叫过瘾呢!玩好风筝,我们又往前走,只见湖边游人如织,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戏水,有的在草坪上野餐,谈笑风生,多像一幅美丽的写生画呀!突然我们被一个巨大的喷水池挡住了去路,那些手臂一样粗的管子喷出的水柱一定有四米高,我暗自猜想着。不知走了多少路,终于到了尽头。听说,现在开放的只是公园的三分之一而已。
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才依依不舍得离开中央公园。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上海的变化太大了,祖国的变化太大了,因为改革开放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相信祖国将来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神奇。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那个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低。那时侯,因为没有与国际接轨,没有解放生产力,所以,群众受尽了“贫穷”的煎熬。那时侯,有间小瓦房算是“高级”的了,谁还敢想住上楼房?那时侯,百姓家中的存粮足够一家糊口就知足了,谁还敢奢求吃饱了?那时侯,难见几条平坦的小路,爷爷生活的小村庄,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遇到下雨天,路又滑又泥泞,根本不可以通行,又有谁敢梦想有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呢?那时侯……
爷爷说,过去的生活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
爸爸和妈妈也讲过属于他们的故事……
改革的春风吹满了神州大地,赶走了黑暗而寒冷的冬天,迎来了光明和温暖的春天,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国民的各项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开始与国际接轨,摆脱了“贫穷”的煎熬,圆了老一辈的梦!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人民丰衣足食。变化最大要数以前那坎坷不平且泥泞的羊肠小道了:随着“嘟嘟嘟”“咝咝咝”“丁冬丁冬”的机器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一条宽阔而平坦的水泥路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就像祖国妈妈的筋脉,还“扑扑”地跳动着呢!
爸爸和妈妈说:“我们那时候的生活好似一杯茶,有色而清香。”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我们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变化!生活水平不用说了,文化素质也变得更高了!你瞧,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神七”圆满问天,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在太空中留下历史的脚印不正是很好的证明吗?中国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的国家,他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的风采!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一杯果汁,多彩而甜蜜!
这是我家三代人的见证,我们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前的落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更见证了奔向世界先进行列的中国巨龙正在腾飞……
土家人有三大主粮:苞谷、洋芋、小麦。洋芋排行老二,地位自然比平原上做蔬菜用的“土豆”高。
平原上的土豆夏种秋收,生长周期短,水分多,淀粉少,不中吃。山里的洋芋则相反。
严冬,土家人顶着寒风,在坡地上播种;第二年春夏,又顶着烈日,上几遍肥,薅去三四茬草,流下无数汗水,直到盛夏时收获。
收获时最苦最累。一家人必须在一星期左右收完几万斤洋芋。否则,收早了,它们还未成熟;收迟了,它们会恋土,很难挖出来,而且会变质。因此,要抢着时间收。这时节,正值炎夏,太阳最亮最火。人们来到地里,先拔草,然后挖的挖,捡的捡,背的背,一会儿头上都蒸气腾腾,脸上直掉汗珠子,衣衫湿透,像从水中捞出一般。一天下来,骨头像要散架似的。如果第二天不下雨,天刚亮就得起床,又到地里如此劳累一天。如此一天接一天,直至收完。
由于土家人流的汗水多,种出的洋芋水分少,淀粉多,就格外好吃。将洋芋削去皮,可以煮、蒸、炕、炒、炸,花样百出,各具风味。其中,最好吃的当属“炕洋芋”――将洋芋四面炕出焦黄焦黄的锅巴时,捏一捏,软乎乎的,但不易破裂;咬上一口,就露出里面白花花的粉子来,趁热吃,特香特香。炕时,如果放上菜油、盐和香料,一会儿,洋芋表面就会镀上一层油亮亮的金色硬壳,吃到嘴里,又是一番风味。这,实在是土家人辛勤劳动后的一大享受。
可是,在动乱年代里,土家人却享受不到这种人间美味。那时,粮食少,人们常吃野菜,乃至草根、树皮,洋芋自然金贵。土家人不敢摆“花架子”,只能将洋芋剁成碎米子,加在苞谷面里一起蒸;由于为了节约而没有将洋芋削皮,蒸出的“芋苞饭”又黑又灰,又淡又糯,流浊水,很不中吃。然而,这在动乱年代里是土家人的上等食粮。
自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土家山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粮食满仓,猪羊成群。洋芋年年丰收,人吃了,猪又吃,还是吃不完;让它们烂掉或者冻坏吧,不但一年辛苦白搭,而且占地方。
怎么办呢?
国家改革开放后,土家山寨的大门向外敞开。活络的土家人将洋芋运出山外,换来白花花的大米。机灵的土家人常守在街道旁,摆一小食摊,炕出金灿灿、油亮亮、香喷喷的炕洋芋,卖给城里人;宾馆、餐馆也常常用炕洋芋招待山外来客,甚至用它们款待外宾。这些宠物往往被一抢而光,十分叫座。智慧的土家人还把洋芋制成各种干菜,装在塑料袋里,销往山外挣大钱,甚至出口挣外汇。这下,洋芋可风光了。
我感叹:如此香甜可口的洋芋,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收获少,只能“躲”在“芋苞饭”里,流着委屈的浊泪;后来政策好了,收获多了,却又白白烂掉,或冻坏;改革开放后,才终于得以充分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