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15:12: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药前处理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中药;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是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积累有用实践经验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关键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实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发展趋势[1,2]。由于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处理现场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时都不敢将实习的学生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担心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是安全事故[3]。因此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建立完整的实训基地变得尤为重要。
1我校中药实训基地简介
我校于2005年起,先后投入了一千多万资金来建设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按照药厂生产的"中试"规模设计,聘请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并组织专业教师调研和采购设备,还定制了配套的GMP仿真软件,建设成了特色鲜明、设计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药品实际生产的平台。
中药实训基地主要设备配置有洗药机、转盘式切药机、往复式切药机、炒药机、制丸机、板框压滤机、筛选机、热风循环烘箱以及多功能中药提取系统等,基地以中药的基本加工工艺为基础,提供了中药炮制、提取浓缩以及蜜丸剂等生产条件,同时也可配合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实训设备,完成成品生产和包装的全过程。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基于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探讨
2.1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实训教学内容的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利用新颖的实训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学校在开展实训教学的之前,通过调研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用来确定实训教学的目的,实训指导书的内容有引导性实训、练习性实训以及综合性试训等,每个环节各有侧重点,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4]。其中引导性实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药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检测所使用的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比较侧重中药生产的操作原理、生产工艺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练习性实训的教学目标则是比较注重操作单元,比如中药材的洗切、炮制、过筛、提取、浓缩等内容;综合性实训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整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该类实训内容一般只会简要提及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5]。
2.2 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 为了实现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我校模拟实际中药生产过程对学生下达了任务指令,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实训内容,有效避免了实践性教学中的"走过场"问题。我校目前总共设置了以下岗位:①产品研发岗。该岗位主要利用资料的查阅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遵照已经研发出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②原料采购岗。该岗位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产工艺来了解原料的确定方法并对原料进行检验,增加学生关于中药材检测方面的知识。③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岗。该岗位可以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相关炮制标准以及方法,了解炒药机以及切药机的操作方法。④提取分离岗。该岗位主要是让学生在中药材的前处理过程中掌握板框式压滤机、多功能提取罐等设备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经验;⑤制剂岗。该岗位主要根据剂型的不同要求让学生掌握干、湿法制粒机、整粒机、旋转式压片机、制丸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以及自动安瓿灌封流水线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剂型与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⑥包装检验岗。包装检验岗位主要是锻炼学生铝塑包装机的操作方法,以及掌握检测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了解相关的检验标准。
2.3实训教学方法多样化 实训教学是对已学知识的整合,因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外,仿真教学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引用到中药以及其它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实训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将以往的理论考试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具体某一剂型中药实际生产操作的考核,并将考核分为准备技能得分、制备技能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安全意识得分以及卫生意识得分等项目,全面评估学生实训将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到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与经验。
综上所述,我校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双师"型人才比较缺乏,在校教师一般重理论而实践能力偏弱,从企业聘请的技师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授课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和专职教师又有一定差距,要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各个高职院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次,设备空置率较高。毕竟实训教学只是学生在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实训基地不可能长期运转,我校利用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机会来填补空档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其他的办法还有待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去发掘。最后,实训设备维护保养成本高。由于采购来的实训设备厂家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过保后,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解决需要厂方上门解决的话维护保养费用会非常高,还可能影响到教学计划。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尽量就近采购或者从当地相关企业联系专人维护。
参考文献:
[1]范瑜珊.在药理学实训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 (11):488-488.
[2]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504-505 .
[3]刘志梅.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以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炮制与加工方向)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84-85 .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简称三以一化)”的职教理念。据此,高职中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1-2]。中药化学是高职中药、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工作中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皂苷、挥发油、强心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为中药前处理综合技能、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后续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目前,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单一,即传统讲授加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难度偏深、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实际问题,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入手,建构情境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对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优化,体现了中药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中药化学课程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备环节,从中药提取工岗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和工作任务的性质、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制剂工作中提取岗位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达到中药高级提取工的要求。其设计思路为:¹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º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多样化,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1.1设计教学情境,实施工作任务
课程共设计8个教学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选取1-2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具体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在此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3]。下面以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情境中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任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布置工作任务y学生课前准备y课上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y教师讲授、操作示范y学生动手实践y师生互动小结。这种方式效果显著,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课程60%内容在专门化实训室和我校高仿真GMP实训工厂进行授课,部分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带教,实践教学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贯穿“互动”理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2.1案例教学法
通过目前出现的药品不良安全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药就是做良心,药品质量安全就在我们周围,如加强责任心,就会减少许多药品伤害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在讲授中药成分鉴定技术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时,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专属性问题入手,引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的实训项目。
2.2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介绍,也注意将知识与检测操作实际相结合,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对于薄层色谱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时,由于前期已经学习过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因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相关工作站,利用此分析手段达到中药成分分析的目的。
2.3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设计中可通过教师设问、引导设计、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操作过程、组织展示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4]。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相关问题,对提取、分离的关键点做总结归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角色扮演法
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员工,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逐渐学习如何积极接受中药提取分离任务,如何与“同事”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与“同事”之间对项目的意见分歧,如何向有经验的“长者”(教师或同学)进行技术沟通等非专业知识。上述方法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由于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通过开放实训实验场所,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主设计实训实验项目,以拓展知识与技能,拓展能力发挥的空间。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比武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学校软硬件配套设施,把握“适时、适度、适当”原则,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1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利用计算机机房安装的“MediaClass多媒体教学网”软件,方便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进行多媒体广播、授课过程录制、授课过程回放、布置任务、下发文件等操作。
3.2音像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根据课程信息量大、系统性差、学生学习记忆难的特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插图、照片、表格、视频画面等,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貌,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化学多媒体系列课件。
3.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广泛运用网络教学平台,5中药化学6省级精品课网站已于2006年开通,校内校外可快速访问,实现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库、习题集、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网上测评、师生论坛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和自学,教师又可进行专题讲座,并能及时以课件或录像等形式补充现代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使教学密切与现代生产实际相结合。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单纯实际操作演示的局限性,利用以上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验证自己的实训结果,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基于学习全过程,改革评价体系
4.1制定考核大纲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衔接,与5国家职业标准6对高级工的要求接轨,制定中药化学考核大纲。
4.2建立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封闭命题方式,即由少数骨干教师组成命题组,原则上避免任课教师命题,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题库中选取试题,组成难易程度适当的试卷,并增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从而保证了考试测验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摘要:课程标准是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本。阐述了在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并以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为例,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确定课程性质、确立课程设计思路、建立课程目标、编排课程内容及提出实施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策略。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4.5+0.5’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建设标准研究”(项目编号:D/2013/03/093)
作者简介:田友清,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丁平,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01-05
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而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在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将反映基本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贯穿其中,以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2]本文以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策略。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或特点,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功能和任务等内容。性质由目标决定,并受目标引导。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根据该课程在职业岗位面向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的。中药专业的岗位面向是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购销和中药分析,并需要取得中药调剂员、中药固体(液体)制剂工、中药购销员或中药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其先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制剂技术”等。因此,“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被定位为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核心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应用性课程。
(二)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为该课程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中药检验工(高级),使其能胜任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岗位的工作职责。
(三)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该课程所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并由课程功能决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事医药企业QC和QA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质检岗位上与同事相处、合作、交流及协商的能力,并养成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品格,为从事中药分析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理念确立设计思路
理念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在确立课程设计思路时,需要将理念贯穿其中。“能力本位”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根本理念。[3]为了达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思路之中(包括课程设置依据、内容确定依据、项目编排思路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二)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内容主要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而确定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中药制剂QC和QA岗位职责要求、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的。
(三)项目编排思路
项目编排思路反映课程设计理念,并指导课程内容编排。“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按照“取样前处理理化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工作过程编排内容,并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对完成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了检验前准备、中药制剂鉴别、中药制剂常规检查、中药制剂杂质检查、中药制剂卫生学检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药制剂综合检测等7个项目,并分化出42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108学时。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该门课程讲授完毕后预期学生达到的标准。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从适宜职业能力考量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建立课程目标。[4]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素质即素养、人格上的性质特点。知识的获得是为能力的提升服务的,而素质是在知识和能力之外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一)知识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能力目标的“必需、够用”为标准,以“了解、理解、掌握”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建立(见表1)。
(二)能力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满足质检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会、能”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而建立。包括中药制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相关的仪器使用,药品标准的准确查阅,各种中药剂型分析的合理思路、规范方法和科学步骤,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判断(见表2)。
(三)素质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以满足质检岗位要求为标准,以“独立、协作、开拓、组织、计划”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建立。包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等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药品质检岗位职业习惯的养成,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观念和互助精神的形成,探索、创新、创优意识的养成等。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思路的集中反映,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土壤”。为了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采取了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见图1),编排格式见表3。
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求提出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为课程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的规范性文本。为了有效运用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给予务实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中应主要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条件、教材选编、资源开发等内容。
(一)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课程标准执行的核心环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内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中药制剂检验技能的同时,使其习得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映教学实施的效果,衡量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采用“五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定量与定性、常规考核与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与企业评判相结合;并引入精细化评价方法,对仪器操作、药品检验、问题回答、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安全意识、学习精神、课堂出勤率等内容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师配备和实训装备配置等内容。专业教师的数量、资质和能力是考量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根据质检岗位能力培养及课时量的要求,需要配备专任教师和专职实验员各1名。要求教师具有中药制剂分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中药制剂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药品质检仪器操作技能,具体从事过中药制剂检验工作,并拥有中药分析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主管药师、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实训装备配置主要包括实验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实验设备和仪器的种类和数量等内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按每班48名学生配置实训室1间,该实训室应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并配有独立的电子天平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室、高效液相色谱仪室和气相色谱仪室,教学时分为16个小组执行工作任务,普通仪器按每组1套进行配备,要求能满足中药制剂检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选编
教材是课程标准执行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因此,宜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可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也可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整合,编写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五)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充足的课程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参考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为了培养QC和QA岗位能力,“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可编写《药品质量检验仪器操作实训指导》、《中药制剂检验综合实训指导》、《中药分析工(高级)鉴定题库》等教学参考书;还可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制作设备、仪器操作和项目检测的视频,以供学生观看、模仿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12]36号.
[2]肖永刚,李明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7-9.
[3]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23-25.
《制剂工艺与技术》是制药工艺专业、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药物制剂生产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制剂生产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从事药品生产的规范行为与执业能力,以适应药品生产职业岗位的发展与变化的要求。《制剂工艺与技术》整合了《药剂学》、《制剂常用设备》、《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等学科知识,以模块组合的方式,介绍制剂生产各岗位的任务、资源条件、人员要求、产品标准、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贯穿于整个教材的是典型设备的操作以及典型产品的生产,体现了其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然而,教材内容的复杂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过多的文字叙述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起来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觉得对于《制剂工艺与技术》的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投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制剂工艺与技术》的积极性,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的措施:
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制剂工艺与技术》 共十一章,每一章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每一个教学单元又以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岗位任务组成,每一个岗位任务按该岗位的工作流程展开。内容的繁多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因此,教会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减轻负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制剂工艺与技术》不同的模块有着不同的岗位设置,有着不同的设备、操作等,也有着通用的岗位。如:综合能力通用岗位生产固体制剂生产液体制剂生产浸出制剂管理生产文件管理生产物料管理生产设备专项能力领料员干燥物料制备工艺用水中药前处理识别文件类型采购物料GMP要求操作工生产胶囊清洗包装物料提取与浓缩建立、管理文件系统物料仓储与养护前期管理检验员压片岗位操作配液精制与分离编制文件衡算生产物料使用与验证 通用岗位的操作基本是一样的,因此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模块的通用岗位来教会学生规范化操作即可。而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也相仿,课程按照“接收生产指令-识别工作任务-学习工作程序和方法-训练操作技能与技巧-综合训练”的过程模式展开各部分的学习内容。这一过程模式将在每一个岗位业务的学习中不断的重复。因此,学生只需要掌握这样的工作模式并且不断的训练,就能轻松的达到学习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建立这样的学习模板,教会学生把不同的内容镶嵌进模板中。例如片剂的生产:工作任务是“生产合格的片剂”,所使用的辅料有“崩解剂、粘合剂等”,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制粒机、压片机等”,需要掌握操作的主要技能是“制粒、压片操作”。另外一个模块如口服液的生产:工作任务是“生产合格的口服液”,所使用的辅料有“增溶剂、防腐剂等”,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配液罐、灌封机、灭菌设备等”,需要掌握操作的主要技能是“配液、灌封、灭菌操作等”。整个过程模式是大致相仿的,只需要更换其中的套件就可以了。
二、让课件动起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逐步发展,学校的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授课方式。
(一)充分利用PPT的功效
如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设计来设计PPT内容的放映顺序,设计内容的出现和消失,同时还利用上超链接,把课件的内容统筹起来,让内容层次更鲜明,让重点难点突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二)表格、流程图的应用
和直接展示文字和图片比较起来,使用表格和流程图的形式展现课程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制剂工艺与技术这门课程,课本的内容很多,也有各种设备和操作的图片展示,但是学生很难理解。不管是直接给他们讲解还是图示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时候,如果能给课本上的图示加上流程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觉得容易接受。
例如:工艺用水流程图
三、有机结合动画、视屏
教学素材(图片、动画、视频)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听、看、画、想、记等有所侧重),才会让学生更感兴趣。因此,在课件当中使用一些合适的图画、动画和声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单调的文字学习中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课程的内容,从更直观的方式来接受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学习制药设备的原理和操作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设备运作的原理动画,以及设备操作的试教视频,这样教师就能从繁琐的文字解说中释放出来,而学生也能获得直观的视觉感受,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相比图片展示,动画展示有着更大的优势:动画能把设备解剖了再展示给学生,能把整个设备中最关键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而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控制展示的速度和进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