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9 05:17: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1篇

最近,为推进报刊社体制机制改革,新闻出版总署既提出了“路线图”,又明确了“时间表”,报界又将掀起新一轮转企改制热潮。此番改革的关注点,已经从改不改制,转向了改制之后如何实现科学的企业化运作上。这种转向,是报业改革的理性化过程。

转企改制,目的是解决报刊社发展主体的市场身份和法人财产权问题,进而推动报刊社内部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变革。改制的目标指向,就是企业制度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有限责任制度,即公司制。报刊社转企改制,重点要解决产权制度问题,让经营者在市场上获得“名正言顺”的身份,实现经营者责、权、利的统一,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报业公司体制。

“两兼顾”并未带来“两全其美”

改制的端倪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报刊社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体制不变,但自收自支、自负赢亏,通过自我积累实现自我发展。

报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其产业属性必然要活跃起来,其产业部分必然要与市场接轨。这就导致报业呈现出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色”:“事业”性质对应的是意识形态属性,“企业化管理”对应的是产业属性;“事业”是身份,“企业”是操作规则;“事业”是防火墙,“企业”是放水养鱼;“事业”是“紧箍咒”,“企业”是自。

报业的这种运行方式,最初是报业自身突破旧体制寻求自主发展的探索,后来则演变成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一方面保证文化安全和舆论管控,另一方面又想改变国家包办的局面,促使报业远离机关化、贴近读者和市场。

但是,这种“两兼顾”的运行方式,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带来“两全其美”的局面,而是越来越“两不靠”:众多报刊社的舆论引导功能并没有因“事业”性质而得到强化,说得好听一些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说得不客气点,就像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对当今不少报刊批评的那样,“以党八股、假大空、粗陋幼稚的宣传来敷衍塞责”,“是在宣传上自废武功”。另一方面,就是“事业”性质缚住了报人的头脑和手脚,报业发展活力不足,产业难以壮大。

随着中央高层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占领市场与占领舆论阵地是一致的,没有市场就没有阵地。所以,近几年来,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大力推进改革,不少报刊社开始着手改制工作。从宣传经营“两分开”探索,到出版社、期刊社整体转制,到新闻出版企业的上市融资,“事业”的色彩越来越弱化,“企业”的路子越走越明朗。

报业发展主体的企业化,是由报业的产业属性和发展取向决定的。报业的主营产品是报纸及其他媒体。每种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都十分完整,符合产业的定义和要求。以综合性日报为典型,其生产销售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内容的制作(通过采编形成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的物化(通过印刷形成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的销售(通过发行以物化为注意力资源)――注意力的销售(通过广告赢利,期刊及一部分报纸依靠发行赢利)。报业发展主体的营利模式,则主要通过经营传媒产品和传媒企业来创造净价值。通过资本手段,控制媒体的种类数量,确定主营业务的范围、规模和发展取向;建立完善而灵便的市场反应机制,针对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推出传媒产品;不断开拓和占有市场,及时发现市场苗头,预测市场变化,引导新的需求,等等,都是对报刊社的基本要求,是报业发展主体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其发展取向,是以资本为纽带,发展成跨媒体、跨地域的大型传媒集团。这些要求和能力,是“事业”体制满足不了的,只有企业才能做到,只有企业制度才能保证。因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面向传媒产业的市场经营主体――即媒体企业,对外在形态和内在组织方式进行深刻变革,是报业主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改制后的实现形式:企事业多法人混合体

报刊社改制成企业后的实现形式,从道理上讲,应该是报业(集团)公司。但是,我国的报业集团多数由党报社“剥离转制”而来,内部事、企交织,本身就十分复杂。而由于报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国家确定的政策导向是:“除了党报党刊、人民出版社以外的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社、图书出版社,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造,改造成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的主体。”那么,有的转制,有的不转,有的先转,有的后转,使报业集团在过渡时期内成分更为复杂,成为一个兼有事业、企业法人的多法人混合体。

科学分析改制后报业集团的总体构成,从体制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事业部分(党报编辑部)和企业部分(除党报编辑部外的其他单位)。从业务属性上,可划分为四个部分:党报编辑部;媒体类子公司,即市场类媒体转制而成的公司(包括编辑部);经营性子公司,即发行、印务、信息等子公司;党报经营部分(主要是广告经营)改制成的子公司。改制后,报业集团基本实现了公司化,可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经营,以资本延伸方式占有资源和市场,遵循市场规律,进行资本运作,实施收购、兼并和重组,借以构建跨媒体、跨地域的大型传媒集团。改成企业后,报业集团的市场化运作在体制方面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企事业多法人混合体作为报业企业化的实现形式,直接决定了我国报业(集团)公司在管理上的复杂化。我们只有通过恰当的组织方式和制度设计,使各类成分组织有序、协调运行,使“混合体”成为“联合体”。

不问“身份”:企业取向是根本

体制问题,虽然表现为“身份”差异,根本还是内部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的。解决体制问题,目的就是提高内部的市场化程度。改制解决了报业市场主体的身份问题、形态问题,但是改制的成功,不在于从“报社”到“公司”的名称改变,而是对内部进行组织变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反过来说,只要内部实现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不管叫“报社”还是叫“公司”,都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报刊社的市场化转型。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规范组织行为,才是推进报业发展的关键。

对于既有事业又有企业的报业集团,内部各成分统一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对实现集团整体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阶段,虽然报社的发展方式日趋市场化,但内部管理仍然大量沿用事业管理方式。转制后,事业部分并没有太大改观;企业部分,虽然名称变了,但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仍然保留着事业的痕迹,延续着行政管理方式,转变还需要过程。行政管理的原则与市场管理完全不同。在行政管理方式下,各发展主体的责、权、利分离,面对市场的灵活性、应激性差,成本、产品意识薄弱,制约了产业发展的活力。所以,报业集团转制成为市场主体后,必须在内部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方面确立企业取向,打破“身份”界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导向优化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才能有利于内部成员间协调一致,提高效率,共同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实施企业化运营,是报业集约化经营的内在要求。统一价值标准,是企事业集团和谐发展的自我要求。这三个维度的坐标统一于一点,那就是要坚持文化企业的取向。

――坚持文化企业取向设计组织架构。企业的要求,就是以产品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导向。报业集团的组织架构,在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时期,更接近于机关。坚持企业取向,要以强化集团管控、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四种能力为重点来设置部门,加强重点部位,缩减冗余。

――坚持文化企业取向再造业务流程。事业体制下,报社的业务流程比较简单,其主体是办报流程,坚持业务标准。但是成为企业以后,流程的设定要转向效益标准。随着集团所办媒体的增多,市场应激性的增强,需要对各类资源和产品的流动路径做重新设定,以保证资源充分利用,产出效益最大化。

――坚持文化企业取向改进内控制度。事业体制下,内部控制主要依靠各层级之间的行政命令。但成为企业以后,集团内控的工作重点,一是统一责权利,二是无缝监督,要将自上而下的层层指挥,转变为各发展主体在责任、权力、利益统一的前提下自主发展,集团统一实施监控。要按业务、按项目、按流程分别进行产权制度、财会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设计。符合条件的报刊要转制成公司。转制公司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资产为纽带明确集团和各条块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母子公司的权利义务和投资收益,使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激发各发展主体的积极性。

――坚持文化企业取向建立内部市场机制。正如海尔所坚持的那样,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上一环节的市场,都是下一环节的供应商,如此,在内部建立起市场关系,在每个环节都确立市场导向。报业集团坚持文化企业取向,也要在每个环节都强化市场意识,建立起内部市场机制。采写、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各个环节都是“生产者”,都有自己的“市场”,都要坚持质量标准,都要强化成本意识。现在各报业集团都十分重视经营成本控制,而采编环节也有自己的成本控制原则,就是要以报道效果衡量报道投入,使成本与成果的“性价比”达到最佳。

第2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

中国家族企业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日益重视,家族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多家族企业成功完成了创业阶段原始资本的积累。中国家族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家族制管理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随着我国家族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家族企业的弊端,如:高度集权、管理混乱、任人唯亲等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由于家族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为了解决家族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将现代的企业管理方式运用到家族企业中来。

1家族企业概念的界定

美国学者、哲学博士丹尼斯杰弗认为,由一位或数位家族成员所拥有和控制的企业即为家族企业,血缘、工作、所有权这三种共同体构成家族企业的精髓。

我国学者潘必胜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他还根据家族关系渗入企业的程度及其关系类型,把家族企业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权与经营权全为一个家族掌握;(2)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但仍能掌握主要的经营权;(3)掌握着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

从家族企业的定义看,其区别于其它形式企业的特点是: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切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而企业的经营权则因企业规模的不同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可以部分或全部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即家族企业是家族所有、家族控制,却不一定要家族经营。

2家族企业的优势及劣势

2.1家族企业的优势

2.1.1 家族企业是企业创业的理想途径。

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需要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投入。由于家族企业的融资成本低,许多企业都把家族企业作为创业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首要选择。出于家庭血缘的认同和信任,出于家庭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响应创业者的号召,团结一致,一起创办家族事业,是许多具备劳动力和资本条件的家庭的理想。家庭为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和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家族企业是创业的理想途径。

2.1.2 家族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为灵活有效。

由于维系家族企业运转的除经济因素外,还有血缘、伦理等大量非经济因素在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经营成本相对较少,监督约束等管理成本也很低,决策能更快的得到服从和落实,这些都使得家族企业在同等的投入情况下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1.3 家族企业会形成凝聚力极强的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的创立者的文化对家族企业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家族文化往往是一个家族企业经过几代人的坚持形成的,有着丰富合理的内涵,既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这种凝聚力极强的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2家族企业的劣势

2.2.1 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家族企业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必须使决策更加具有可行性,可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员工的参与。但是目前许多家族企业采取家长式的集权管理,缺乏内、外部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是滋生决策失误的根源所在,必须予以解决。

2.2.2 缺乏正规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中的各项工作标准要正规化,员工行为要受到工作规则和程序的约束,这样的企业管理就会有章可循,一切都会井井有条。而目前家族企业不是靠严格的制度和客观事实来约束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管理人。这种管理方式只能适用于小规模、低层次的作坊式企业,根本不可能管理好中型或大型企业,更不用说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

2.2.3 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上的经营人才,造成人才短缺。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的绩效会产生长远的影响。而家长式集权管理是企业吸纳和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的最大障碍。家族企业一般会将企业交给自己家族内部的人进行管理,而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来自本家族显得越来越难了。这样就形成了家族企业人才短缺的局面。

3在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3.1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关系

所谓现代企业,是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起来的企业。一般而言,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从世界各国的普遍情况看,按照财产构成划分,现代企业主要有3种类型,即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独资企业,是由单一投资主体兴办,并完全由出资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合伙企业,是由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兴办,并由其共同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公司企业,是由两个以上出资人兴办,每个出资人以其出资份额的多少拥有控制权力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业。

从公司类型的定义可以发现,家族企业的定义没有界定企业的类型,也就是说,家族企业可以存在于企业的任何类型之中,无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还是公司制企业,只要家族成员拥有或控制企业,即可认为是家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家族企业没有本质矛盾,并不是说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完全不兼容,关键在于产权是否清晰,是否有一个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不相容的,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3.2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来管理中国家族企业

当家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家族经营管理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模式,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发展成一个企业集团或者更大的组织,家族企业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有时候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这个阶段,想要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跳出家族管理模式,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企业。只要家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才能促进其迅速成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就要求家族企业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4结语

只有在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将家族企业的优势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结合,家族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家族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平青.企业家成长三维机制与家族企业家[j].经济管理,200

2(2):12-15.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资本运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1、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出资者,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出资者拥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除设立时有资本金外,在经营活动中借贷构成企业法人财产。但借货行为不形成产权,也不改变原有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产权的明晰化是我国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大突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2、现代企业制度是法人权责健全的企业制度。出资者的财产一旦投资于企业,就成为企业法人财产,企业法人财产权也随之确立。这部分法人财产归企业运用,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形成法人权责的统一。

3、现代企业制度是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企业的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出资者的投资不能抽回,只能转让。出资者以其投资比例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并以其投资比例对企业积累所形成的新增资产拥有所有权。当企业亏损以至破产时,出资者最多以其全部投入的资产额来承担责任,即只负有限责任。

4、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企业依法经营,不受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预。

5、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科学的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并形成制约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改革在不断深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任务,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可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是财务管理,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将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问题进一步细化可以追溯到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企业财务工作,或者准确地说企业财务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一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迫使用于指导会计核算的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过渡期新旧两种核算理念、两种核算方法的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这样的冲突会出现在会计核算的确认、记量、记录及报告的全过程中,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问题。找到并分析这些问题,对顺利地实现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进而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外延、功能及其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趋势虽然使得国内企业对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但认识并不意味着重视。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常常因核算问题、内部控制、筹资、成本、税收、业绩考核等问题使企业面临财务困难,所以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也有必要对企业所面临的突出的财务难题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1、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参谋作用和监督作用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而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

一是,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二是,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三是,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四是,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因此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资料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确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它包括了财务预测、计划、决策、控制、检查和分析等环节,因此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面对竞争性强、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必须应用现代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依靠财务管理所提供的准确信息,做出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财务人员也要从市场经济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出发,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一、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目前,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阻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资金短缺问题是不少企业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资金管理不善,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不合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不科学。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第二、严格执行并强化实施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制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第三、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加强对利润分配的管理。控制成本,要以每笔订单为一个责任中心,以合同为依据,以成本为重心,以发票为对象,跟踪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对每单成本进全面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四、加强信息化理财观念。在经济知识时代里,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的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第4篇

【关键词】铁路系统;现代企业制度;权利与义务;政企关系;组织制度;垄断

0 前言

在当今社会,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炙手可热,而一些泱泱国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陈旧的管理理念、落后的管理模式以及置若罔闻的制度规范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时代赋于他们改革的号角,我认为改革最重要的就需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活跃市场,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1 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具有明朗的产权特性,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真正成为可以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大市场上施展拳脚与对手抗衡的实力派。

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2.1 具有明朗的产权特征

目前,就大部分国有企业而言,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不参与企业的决策、监督,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的缺位。明朗的产权特征就是要求“所有者”代表进驻企业,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监督。这样,企业不仅仅只是重视盈利多少,产量增长多少,而且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降低国有资产经营性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也会相应得到重视。

2.2 具有明确的权力与责任体制

明确的权力与责任体制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国家这一大环境下,国家(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行使权利、承担义务,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承。

二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严密的组织机构,各机构照章办事,不越权,不违规,形成一套明确的权力、责任体制。

2.3 具有政企职责分离的特征

政府、企业所有者以及企业本身这三者各自行使各自的职责,政府部门依法做好宏观调控、审计监督,制订完善的政策法规;企业所有者则是负责管理好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企业本身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4 具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考核与人性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就是科学的管理模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盈利的法宝,随着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规范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3 铁路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我的国情以及铁路系统特有的行业特点,铁路系统的改革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是也是势在必行的,也就是说,目前,在铁路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有一定困难的,它需要一个稳步的过程。

3.1 需要建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铁路系统的政企关系

在铁路系统,国家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而真正的“使用者”就是企业本身,国家行使其应尽的权力、义务;企业本身则应做好其本职工作,不越权,不越位,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3.2 建立规范的铁路系统组织制度

在铁路系统,势必要建立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出资者(国家)、所有者代表(代表国家进驻企业)、经营者(企业本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由于各组织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组织部门的监督权力,使组织制度能够完美落实。

3.3 建立有限责任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减少和转移风险,鼓励投资,克服无限责任对企业形式发展的束缚;减少交易费用和降低管理成本,促使企业有效率地经营和发展壮大。但有限责任制度存在滥用有限责任的危险。公司人格否认是克服有限责任缺陷的方法,有偿责任的引入,是我国立法的必然选择。有限责任制度被喻为《公司法》的一块传统基石,在铁路系统,建立有限责任制度可以扭转以前的只负盈、不负亏,由国家负担一切后果的不利局面。

4 铁路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铁路系统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企业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落实了保值增值责任,形成了国家对企业的有限责任制度,基本消除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端。 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企业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为企业机制转换初步打下了制度基础。股权多元化促进了国有资本与其它所有制经济的结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通过改革建立完备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所提高,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4.1 适应国企改革的流向

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提出十几年了,但是仍有很多国企处于困境,原因就是改革滞后,没有顺应国企改革的流向。铁路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则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实行股份制办企业,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4.2 具有融通资金的功能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铁路系统可以发行股票以融通更多的资金,这比银行贷款风险更低,没有还贷的压力以及银行利息的负担。这种以较少的资本融通较多资金的做法可使企业控制更多的国有资本,还可以通过屡次发行股票以控制更多的资本额。

4.3 缓解铁路系统垄断局面

谁都知道铁路是我国少有的垄断行业之一,垄断行业的天然特性使得铁路行业很难进入市场,私人不可经营。在铁路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上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可以降低垄断的可能,使铁路行业更多、更好地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5 结束语

在我国,铁路系统实施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法律层面上,应废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违背的各种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在具体工作方面,要认真做好铁路系统企业的产权核资、资产评估等工作,既要依法改革,又要使得企业依法治理,形成一个各方面都相对规范的现代化企业。

【参考文献】

[1]许晓峰,刘拥成.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础知识[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何孝贵.关于铁路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J].石家庄(下转第307页)(上接第210页)铁道学院,2001.

[3]董爱云.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第5篇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张规模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张民营企业规模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民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促进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言,民营经济增加值占了经济总量的75%,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已达到132户,但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生产关系已适应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而举步维艰。这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一批成型的独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必须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实中,凡是投资单一、找不到合作伙伴的,就难以发展壮大起来;凡是实行股份制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模就越来越大,越做越红火。湘西州已有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规模扩张。如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份运作,注册资本从200多万元扩张到了3000多万元;花垣汇银有限责任公司从几十万元起步,发展到资产近2亿元。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科学决策的需要。产权一元化的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长式决策方式,业主“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看起来,一个人说了算,决策很方便,但却集中不了大家的智慧,接受不了员工的监督,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往往导致错误的决策。湘西州花垣县一家民营独资企业因决策机制不健全造成决策失误,一次就损失数百万元。民营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监督机制,充分聚合股东们的聪明才智,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家们反映,两种决策机制呈现出两种局面:民营独资企业开会很少有人讲话,大家往往看老板眼色行事,而股份制企业开会则股东们踊跃发言,出谋划策,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规范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湘西州一些民营老板因财务管理不规范肆意挥霍;因人事管理制度不规范,奖惩无法落实。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本,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吸纳人才的需要。单一的产权结构、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民营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局限性,最容易导致经营层的近亲繁殖。近亲繁殖不仅难以吸纳人才,而且无法管理。湘西州保靖县秦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深有体会地说,近亲繁殖无法搞,哥哥完不成任务处理不下去;老弟违犯了企业规矩也不好处罚。种种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民营企业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纳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要有所作为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成立推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班子,强化责任措施,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指导和协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调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及时发现典型,认真组织推广。

2、要积极引导、具体帮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自,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具体帮助民营企业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建立有利于科学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3、要明确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知识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法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知识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二是要搞好分类指导。对已经改制但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对已经实行股份制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还不够规范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独资企业,搞好指导服务,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抓好政策引导。抓紧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措施。政府可以利用财源建设、工业发展、科技引导等资金作为政府参股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鼓励多渠道融资,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和各类经济主体、外商投资开发农村水电项目。

第6篇

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

经营性、市场化是出版产业公益性的重要保证。用市场来主导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就是既要保证公益性出版事业的发展,又要推动经营性出版产业的壮大。从发展思路看,公益性出版事业要由政府来主导,经营性出版产业要由市场来主导。公益性出版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出版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出版事业的社会效益为根本任务;经营性出版产业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以繁荣市场,生产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

完善的出版物市场体系是各项出版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从生产要素市场入手,通过以资产为纽带的兼并、联合、重组,通过多媒体经营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切实改变目前出版物市场存在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市场封锁、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促进出版物和生产要素的合理市场机制与流动,努力推进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扩大出版物市场容量。研究制定出版物市场准入规则和退出办法,逐步推动出版物市场的开放,在开放中加以规范和引导,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发展资本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调节功能,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市场活动的微观主体是必要的基础条件。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绝大多数出版单位都将逐步转制为企业。因此,对于出版体制改革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出版单位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企业制度。对于已经转制的出版企业来说,只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市场活动主体。从目前的企业形态看,出版企业基本都是国有独资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要建立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企业的基本制度,是企业治理结构赖以建立和作用的基础,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产权制度界定了公司资产的归属、分配,和处置的权限、责任和利益范围。对于现阶段的出版企业来说,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就是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要使出版企业真正享有独立于所有者权利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的经营活动范围急剧扩大,不仅要进行商品生产,还要进行资产和资本经营;不仅要进行直接融资,还可能通过资本市场间接融资;不仅要经营有形资产,还要经营无形资产。因此,没有经营授权,出版企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也是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无法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因素。另外,转制后的出版企业一般都是国有独资企业,这种制度安排在产权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在我国其他经济领域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

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以形成相互之间的制衡局面。对于出版行业的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结构,可以通过不同隶属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法人企业、各类基金共同持股,达到分散产权而又不改变国有资产的控股地位。同时,通过《公司法》规定公司中国有资产不同比例条件下,相应的持股法人或国有投资公司的最少个数,或规定每个法人或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可以持有同一家公司股份最大的比例,以保证公司产权的分散程度。当然,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与目前的出版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出版体制改革在理论上的进一步突破。

第7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税收 税制改革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税务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管理部门,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多年来,国有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有经济应当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税收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在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培植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支持国有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高科技企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清费立税、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等方面要尽快研究对策,本文拟就深化税制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现行税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性和差异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形成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一种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涉及企业内部一系列制度的确立与创新,也涉及包括税收制度在内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它要求税法统一、税制规范、结构优化、税负公平,只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才能体现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也才能促进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成为真正的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1994年,我国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思想指导下,依据财政、效率、公平原则,对原税制进行了规模大、范围广、内容深刻、影响力强的结构性改革,初步搭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框架,这对企业改制是有利的。但也不可否认,94税制改革毕竟是对部分税种进行的改革调整,税法尚未完全统一,税制尚不够规范和完善,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税制结构不够优化,具体表现在税种的组合不够科学合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匹配。从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重看,1994年税制改革后,流转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达70%左右,其中增值税为50%左右,所得税比重约为20%,其他税种不到9%。从优化税制的角度出发,流转税虽然具有收入稳定、课征及时、便于征管的优点,但也有隐蔽性和累退性等特点,如果流转税所占比重过高,税收的调控作用将大打折扣,而公司或企业所得税是调控公司行为的一种手段,可以用来有效地实现政府的某些政策目标。因此,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看,流转税应尽可能体现征税面广、税率低、少优惠、严征管的原则,以避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决策造成更多的影响。所得税应尽可能发挥“调节器”的作用,而目前所得税占比重偏低尚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第二,税法尚未完全统一,未能贯彻税收“国民待遇”原则。1994年及其以后渐次进行的税制改革,打破了对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内资企业实行有区别的所得税制的老框框和旧模式,在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当前我国仍然存在“两税并立”的局面,虽然名义税率基本接近,但在税前扣除项目标准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外资企业较内资企业宽,税负不公平,如地区投资优惠、产业投资优惠、再投资退税优惠、地方税减免优惠等,而且在税前扣除、坏帐处理、利息列支、交际应酬费支出以及资产处理等方面的规定都比国有企业宽得多,使二者的实际税负相差甚远。据测算,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实际负担率只有8%左右,仅为国有企业实际负担率的三分之一。税基不规范、税收优惠差别大,客观上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不利于平等竞争,进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再如,1994年的税制改革尽管统一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统一税率,但同时又对城镇集体、乡镇企业、民族自治地方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老、少、边、穷”地方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减免政策,而这些优惠政策,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很少能够享受到,使内资企业的税负并未真正拉平。据对一些省国有企业税负的调查,国有企业所得税负比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分别高出4%、18%、21%。如此大的税负差别,国有企业怎么可能有竞争力?

此外,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不规范

,归属不科学,不利于企业改制。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分为中央和地方企业所得税,分别由国税局和地税局征管,并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来确定其收入归属。这种将产权收益和所得税混为一体,对于企业改制将产生不利影响,其突出表现是,该种方式,不利于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以股份制为代表的各类企业组织形式,通过资本纽带,多渠道融资,企业的隶属关系必然被打破,走无主管部门的独立自主经营的路子,企业成为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对股东权益负责的法人实体,既不属于中央企业也不属于地方企业。因此,企业所得税就不能再按隶属关系区分税款归属,否则将对企业改组改制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按企业隶属关系征收企业所得税,无法打破部门与地区的界限,企业仍然属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不能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经济主体,企业自主权当然无法落实到位,不利于政企分开。

第三,从增值税来看,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这无疑有利于保障财政收入,但“生产型”增值税不能彻底解决重复征税,这对于促进产业专业化、协作化程度的提高和贯彻国家发展专业化、协作化的企业集团产业政策以及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逆向调节效应;同时“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加快基础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进而不利于贯彻国家的产业结构政策;不利于实现“两个转变”;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要素存量的素质,因而有碍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增值税与营业税征收范围来看,我国现行税制,增值税与营业税实行并列调节,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产生了不规范的扣税凭证,如运输发票,从而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上出现了运费抵扣率低于实际负担率,企业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问题和任意填开运费发票进行抵扣的问题;二是引起国税局与地税局的矛盾,由于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窄造成了混合销售收入计税标准模糊、征税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实际工作中,国、地税征管交叉,出现了抢税和争税现象,加大了税务督查难度,降低了税收征管效率。

从增值税消费税交叉征收来看,我国现行流转税制格局中,增值税与消费税实行交叉调节,且分别实行价外税和价内税,两税的复杂计算给企业会计核算、指标统计和财务分析造成许多麻烦和困难。消费税作为价内税,还会造成价税不分,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应征消费税商品的市场价格信号,给企业经济分析带来困难。

第四,从税收调控的广度与力度来看,我国现行的税收调控的广度与力度还不够,缺乏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税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与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规范的产权交易,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有可能提供兼并的资本大约有1万亿元,这种巨大的资本市场,一方面给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大量的产权转让收入(损失)。税收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理应加以合理调整,而我国目前尚未对资本利得建立专门的课税制度,在资本利得税收待遇上出现了资本利得内涵的法律概念不明晰,缺少利得税款的抵扣方法和对规避税收行为的反避税措施。特别是从我国现行的有关对资本利得课税的税收规定来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资本利得(如股息和红利所得)存在着重复征税,阻碍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优化劳动组合,需要妥善解决离退休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企业下岗人员,破产企业职工的救济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刚刚起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在社会改善面还比较小,也不规范,使得工人干部一下岗就惶惶然。我国的社会保障收入采取收费形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失业人员的增多和我国逐渐迈入老龄社会,现行筹资方式正日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例如保障覆盖面窄、比例不统一、资金管理分散、在支出上不能作到专款专用等问题。因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非规范化形式和体制上的法律约束不足削弱了社会保障功能。从长远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应走上规范的法制化轨道,用税收形式筹集保障资金是较好的选择,可目前,我国税制在此方面也属空白。

二、深化税制改革,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深化税制改革,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尽快统一内资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使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纳税

本着公平、效率、简便和国民待遇原则,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税基,统一税率,统一扣除标准,统一优惠政策,统一征管程序,实现由按经济性质、投资来源、投资区域给予优惠向产业优惠为主转变,缩小减免优惠范围,实行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在企业所得税负担水平上,使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达到基本公平。在

统一企业所得税制的同时,还应解决好其归属问题,取消目前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所得税和地方企业所得税的做法,恢复企业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税种的地位,建议采用所得税“同源共享,分率课征”的办法,即将企业所得税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国税”和“地税”系统分率课征。

(二)优化税制结构,充分发挥税收作用

一是逐步提高所得税的比重,以发挥所得税的经济调控作用;二是从长远来看,应转换增值税的税基类型,将“生产型”增值税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因此而减少的财政收入可采取两个办法弥补:尽可能取消流转税环节的减免税政策,据测算通过选择合适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再考虑用1999年底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到期将增加的350—400亿元增值税收入来弥补转型造成的减税,收支相抵尚有余;通过扩大所得税税基和严格征收以及取消所得税过多优惠政策也可保证收入不会大幅减少。从目前来看,可以考虑应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准予高新技术企业购入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设备按一定比例计算抵扣,这将有利于企业加快设备更新速度,推动技术进步;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形成现代企业规模,并实现规模效益;三是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将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劳动服务环节,以解决增值税营业税并列调节出现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变价内税为价外税,并在零售环节征税,以便体现消费税调节目的,减轻生产企业负担;五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增强征收的刚性,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征收成本、有利于扩大资金覆盖面、有利于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政预算监督;六是开征资本利得税,缓解和减除股息的经济性重复征税,恢复资本性融资手段的平等税收待遇。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必须利用税收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从事股票交易的所得、房产和固定资产产权交易的所得适时开征资本利得税,从而建立与经济国际化、企业经济成分多元化相适应的税收体系,更好地发挥直接税的调控作用。

(三)税收优惠政策要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

增强企业的科技竞争能力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推进企业增加技术含量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根本举措。“九五”及“十五”期间,我们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增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而关键的又在于促进企业健全技术进步的各种机制。税收分配已深深融入到企业技术进步机制不可分割的载体中。就所得税而言,在我国目前“两税并立”的局面下,对鼓励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优惠条款、优惠内容并不规范和统一,也不系统;优惠方式单一,不够灵活,优惠措施不够得力,企业难以从中真正获得实惠。在税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的优惠力度。首先,转变税收优惠方式,确立以税基式减免优惠为主,并辅之税额式减免优惠,由事后优惠转变为事前优惠,强调税收优惠对技术开发的引导作用,使企业因科技进步而获得的税收优惠的利益明朗化,并同企业共同承担因采用先进技术本身而带来的风险,引导和鼓励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其次,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视增长情况,可规定准予在税前加倍扣除。以此来激励企业逐年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第三,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队伍的稳定,并促进人力资源储备机制的形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归根到底要依靠企业现有的科技人才和对未来人才的储备。我国一些税收政策规定不适应知识经济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培养的要求,如每人每年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的工资额偏低,与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人员高额工资的现状不相适应,不利于企业科技人员队伍的稳定。最后,建立技术开发基金。技术开发基金按企业投资额或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并规定可在计征所得税前抵扣,这样可降低企业在开发与应用先进技术时的风险,鼓励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四)完善国有资产流动、重组等方面的税收管理体制,改变改制、改组企业的税收管理法规缺位状况,促进改制、改组企业的规范发展

第8篇

【关键词】 企业制度;责任会计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过国有企业改革的多年探索后提出来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

责任会计是评价和考核企业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而实行的一种会计制度,是在分权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对企业的各部分进行业绩考核,以使其责,权,利相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激励管理人员提高效率和效益,更好地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经过努力完成目标后所得到的奖励和报酬与所付出的劳动相比是值得的。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之一。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起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的特点

1.目标性。责任会计的目标与整个企业经营的目标完全一致。在实行经济责任制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经营责任者的责任目标,责任会计系统就是通过其反映、控制职能为企业责任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2.整体性。从静态来看,责任会计体系是一种分层分级管理的有序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和信息通道(传递)结构以及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有关制度。从动态来看,责任会计是一种价值管理循环,包括从编制责任预算到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结算和考核、责任评价和激励等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紧密相联构成了一个责任会计的整体循环。

3.层次性。在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情况下,会计系统应该是由整个企业各组成部分按一定的责任范围划小核算单位,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多级递进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内部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一般表现为高低层次系统和并列层次系统两种形式,并且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4.规范性。规范性是指会计管理系统运行规范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是法规划和制度化的结果。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会计报表及内部报告、责任考核以及奖惩等,都必须建立健全。

5.有效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必须体现其有效性,除了紧紧抓住责任控制环节外,在责任结算、责任考核以及审计监督等方面也不能放松,将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性。

二、责任会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促进作用

责任会计主要通过“设立标准――记录现实――比较分析――发现偏差”这种过程机制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这是责任会计的实质内容。责任会计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方法。为了体现方法的核心地位,容括思想与人的活动要素,用信息系统论来定义责任会计内涵,可以全面地把握责任会计的本质、责任会计的控制,考核作用,体现责任会计活动的因素,体现责任会计在内部经济责任中的地位。

从理论上看,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都具有反映的职能。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它们却存在着差别,这是由各自反映对象的不同所引起的。财务会计的反映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责任会计的反映对象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的可控经济活动。财务会计是从价值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责任会计不只从价值方面还从实物方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它的重点不在连续反映,在于对可控内容的反映。

1.完善责任会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系统性、配套性的改革,它既涉及到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又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改革。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推行责任会计有利于贯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责任会计的实行,可使各级管理人员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而且责任者有职有权、有权有利、有利有责,促使其把他们应该管理好的和能够控制的各种成本指标管理好,控制好。

其次,推行责任会计有利于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实行责任会计能把各个责任单位的目标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促使各个责任单位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而协调工作,保证经营总目标的一致性。

2.推行责任会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责任会计把全面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地分解到责任单位,根据各责任单位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预算差异发生的原因,通过反馈,控制和调节其经济活动,并督促各责任单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压缩资金占用,借以扩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健全责任会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重计算轻分析,重核算轻预算的现象,充分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三、在完善责任会计下,健全企业制度的思考

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的若干对策为了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必须立足于会计实践,从现代企业制度实际出发,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把责任会计推进到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高度。

首先,划分责任中心,确立责任单位,制定责任预算。

其次,建立与经营目标责任制相适应的责任会计核算方式。

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是确实保障股东大会选任董事的权力,在表决程序制度上采取适当保护小股东的措施,设立董事向股东大会述职制度和股东大会对董事质询、调查和罢免制度。

2.健全公司内部权力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监控功能,在理论上准确界定董事会的权力基础,使董事会真正成为股东在公司内部的代表。建立和健全董事提名和任免机制,使股东在董事任免上起决定作用。在董事会的实际运行中,一旦发现董事不能按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职能,股东应能够及时罢免其董事职务。

3.完善和优化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加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市场化因素,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劳动者失业补偿和再就业机制,规范医疗、住房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其约束和保护功能,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和操作,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国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引导,协调和监督功能,克服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

4.促进政企分开,要把政府职能确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那些曾经主要管理企业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转向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

第9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市场经济下,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也在和国际市场接轨,跻身于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务院对此也非常的重视,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的提出要构建和完善起现代企业的教育制度。可见,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既是一种客观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 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为了给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将劳动者的素质提高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构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可以让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的需要。这项制度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劳动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获得到知识与科技技能。可以说,现代企业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是知识的竞争,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经济因素,知识比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因素重要的多。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尽管庞大,但是劳动者的素质令人堪忧,因此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劳动力素质低下会产生以下问题:难以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以及市场经济知识。造成劳动生产率难以大幅度提高。由于对相应的科学知识以及岗位技能掌握的较少,造成工伤事故的增加。当企业引进先进的设备时,这些劳动者也难以掌握和运用。这样,设备难以百分之百发挥作用,一流的设备只能生产出三流的产品。因此,建立现代的企业教育制度势在必行,这样才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会自如的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构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学习型“企业的需要。目前,世界许多前沿的管理理论已经被使用,而“学习型”组织理论则是这些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新世纪的企业的管理模式要有所突破,就需要借助“学习型”理论。需要在企业中建立学习型组织,此外还需要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将学习力作为推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教育,,更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

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需要。学习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某一阶段的过程。只有终身学习才会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才会为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奠定基础。

3、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措施

建立与企业法人管理结构相一致的现代企业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建立领导决策体制。这项制度的建立基础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管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决策体制。职工教育决策机构要建立,此外对决策程序也要明确,需要履行以下几个职责: 从企业经营发展出发,进行职工教育决策。 对职工教育的规章和制度进行审批。 对职工教育的长期规划以及近期计划进行审批。 对于职工教育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其次,管理体制上。建立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要和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相一致。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职能也更集中于总公司层,而将实施重心下移。最后,在办学体制上。传统的企业办学都是封闭式的,办学的功能也比较单一。而现代的企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则要有一定的规模,扩充办学的功能。让办学的重心下移。

健全现代企业教育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子制度就是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企业要在外部建立激励体制,该体制要包含培训、考核、待遇、使用等因素。要努力的构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机制。

构筑现代企业教育的保障体系。要想顺利的开展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就需要构建起良好的 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人员保障方面。引进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增强教学人员的队伍。 经费保障方面。企业的经费要以企业的投入为主,多方筹措为辅。 物质保障。企业要充足的提供物质条件,比如:培训的基地、仪器、设备以及教具。

在管理模式上和培训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企业可以推行虚拟办学模式。使用该模式可以将教育培训的需求进行分解,之后将这些被分解后的需要交给不同的单位。这样,成本就会降低。可以使用网上教育的方式,这样教育资源就会得到共享,使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必然会让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培训的内容上也要推陈出新。由于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因此,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注重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此外,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也极为重要。培训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要贯穿于员工的一生。

完善现代企业教育评估体系。投入有了保障,那么如何确保产出和效益。企业在教育培训提供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那么必然会关注预期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完善现代教育的评估体系,该体系 包括以下4个方面: 教育培训的效果,也就是成果和效率;培训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培训的每一项投入;培训者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