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6 15:29: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生个人自评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主动性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
大学教学中的主动性实践要求学生将实验构想主动应用于科学实验中,实现实验目标。基于团队的主动性实践是综合性和科研性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基于团队的主动性实践要求教师对实验整体效果和团队中每位成员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现有评价体系中,评判由教师根据团队的实验报告做出,而团队成员个体在实验中付出的劳动和提出的创新方案均未得到认可,这导致部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差,打击了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欧美等教育强国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而我国还未针对基于团队的主动实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仅浙江师大等少数单位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多元化的基于团队形式的主动性实践评价方法,合理制定和增加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考评内容和指标,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实验整体效果的同时,对团队中学生个人付出的劳动和创新性方案进行合理评价。利用改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方面:①端正实验态度,为实验的完成付出必要的劳动、做出应有贡献;②鼓励其在团队中独立思考,创新性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③进行自我定位,衡量团队成员个人对实验团队的贡献,激发其团队合作精神。
一、评价体系中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确定
不同的评价主体将从不同角度对实验整体效果和实验团队中的个人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对实验整体效果的判断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根据实验团队的实验结果来判断实验团队的总体成绩,无法对实验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对于项目团队多、周期长、环节多、课外工作量大的主动性实践课程而言,传统的评价体系显然不能准确对团队中的个体进行准确评价。以致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程效果。增加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可较为公正地考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加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一方面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有效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学生从不同于老师的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和评价自身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实验成绩和效果,将有效反应实验的真实情况。此外,将学生作为实验评价主体,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融入实验,成为实验课程真正的主人,。
二、评价体系中多元化考核内容的制定
在传统的主动性实践评价体系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评判,难以考察学生个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及其对实验团队的具体贡献。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工作中,通过合理增加考核内容,可全方位的评判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成果。新的考核指标的制定,可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在实验中付出的劳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的研究
在合理增加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基础上,还须要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课程内容的不同,详细制定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和各评价内容在评分体系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制定
本文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主动性实践课程“电子器件制备课程设计”的要求,研究并设计了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体系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将进行自我评价和对团队中的其他每位成员进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评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教师评分占到总成绩的20%,为体现最终成绩的公平与客观,学生互评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占到总成绩的60%(每一位同学的互评成绩将通过小组内其他成员为其评分的平均分得到)。在评价内容方面,老师对学生团队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情况,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考核内容则分为实验态度、实验中对文献的检索情况、实验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情况,并且针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设置了相应的分值。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具体标准如表1所示。
五、效果评价
本文将上述评价体系用于2011~2012学年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电子器件制备课程设计”主动性实践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该实践课程的学生均为2009级本科生,参与人数为225人。统计发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评价中,83人获得优秀,115人获得良好,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36.9%和51.1%,较2010~2011学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10~2011学年该实践课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28.6%和42.3%),这说明新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实验效果从整体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以上统计结果基础上,本文对全部学生进行了实验效果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7.8%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觉得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考核每一位同学在实验团队中的贡献。84.4%的同学认为新的评价指标使得他们的实验方向更加明确,比以前更加注重端正实验态度、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解决方案。86.7%的同学认为更加关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合作中得到了锻炼。另有67.6%的同学认为文献检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使得他们能够提出更多和更好的创新性实验方案。以下为一位同学的实验体会:历时几个月的课程设计已落下帷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组的每个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在体会科研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做科研的艰难。科研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科研是长期的,贵在坚持。实验过程中,作为组长,我锻炼了领导能力。从任务分配到组织同学进行实验,再到协调同学工作,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感觉做的还不错,整个实验开展得很顺利。试验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老师鼓励我们自行设计实验,利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鼓励每位同学单独思维,然后由大家一起商量协调,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几乎每个队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都接触了大量的实验工艺过程,没有一个人不干活,不去真正地动手做实验的。这对于缺少实践机会的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实验也强化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参加实验,一起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可贵。
通过研究和合理制定基于团队形式的学生主动性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考评内容和指标,改变老师从单一的角度和指标评价学生主动性实验成绩这一传统的评价体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实践效果的同时,对团队中学生个体在创新性方案的提出、实践过程及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合理地评价。通过将新的评价体系用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该评价体系使团队中的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基于团队形式的学生主动性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牛庆玮,胡伟,刘臻,于猛,王志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0-73.
[2]张洪奎.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68-70.
[3]花向红,汪志明,许才军,邹进贵.测绘工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4,13(2):56-56.
[4]董发勤,彭煜,晏斌,董学,唐继平.建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67-69.
[5]刘宜树.试论新型化学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化学教育,2004,(4):11-14.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高中;作用
职业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高中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发展。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评价则是其成长的关键。传统的评价体系实质是学业考核为核心,是一元的考核。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考核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在多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通过多元的评价指标,给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立的意义(1)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成绩要求转变为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根据时展要求,我们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从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表现能力六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学业评价,而且是固化的学习成绩评价,强调了社会、学校多学生共性的要求,期望他们都成为各门功课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而现在的职高生有自己的个性发展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参与评价,更看重自己与同学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他们可能只是学习成绩一般、思想品德合格的学生,但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他们希望在评价中能够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等全面发展的要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确立,把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都纳入评价体系,分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二、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班级实践运用(1)建立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我们建立了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表,分为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把这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表在班级教室张贴,对各级指标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明白评价的维度,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认知、自我管理。
(2)确立班级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参与评价的操作流程。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到评价自己和评价同学的过程中的。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在告知学生评价的体系和维度后,为了更好地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每个学生,我们把学生纳入班级管理体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评价,我们采取了班级团队管理的模式来运作。首先在班级建立充分自愿、民主的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组员3~5人,大家根据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居住地等不同的依据,找到自己的小组;其次,小组的成员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制定本组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作为小组的承诺,面向小组和全班公布,以期得到小组成员和班级同学客观评价;最后,每个小组轮流值周,对本组和全班的其他各组同学进行评价。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真正地行使了评价的权利,得到的评价数据才会更加真实。
(3)开发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操作软件。传统的评价都是教师通过书写评语的形式来完成,这样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师的文字表述,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自然也不能很好地接受评价反馈来完成自我成长。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具体的数值来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元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问题,更容易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指明方向。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这么多的数值运算,耗时耗力,到底如何解决呢?为此,我们自主开发了网络版的评价操作软件系统。利用现代技术,学生和教师只需要在评价系统中输入分值,计算机自动运行出结果。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总额和素质评价系统中的22项二级指标作为打分点。22项指标中每项做得很优秀的5分,较好的4分,一般的3分,不好的2分,很差的1分。22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再归结各自对应的一级指标中,得到具体的分值。这样一来,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素质评价表,包含了学生自评、互评(同学评价)、师评、最终评价(互评和师评的得分平均数)和等级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等级时,不是看具体的分数,而是看学生自评与最终评价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小,说明学生自我认识正确,反之,差值越大,说明学生自我认知不足。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很直观地指明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很明确地指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在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
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职业高中学生成长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学生发展指引方向。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学生自己,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才会有其努力的方向,才能实现其全面发展。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每一段时间得到的评价报告单是一个动态的数值,这个评价报告单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最终得分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小说明学生、同学、教师三方对某一项认知趋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得到体现,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指引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发展自己。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要学生投入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面向班级承诺以及参与班级值周管理等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诚信意识、竞争与合作以及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挫折与成功,发自内心地认识了诚信、竞争与合作以及团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动力。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最终都需要通过自我成长来实现。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通过对评价体系的认知和评价过程的参与,获得了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表的反馈,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可以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操作中去获得认知,取长补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自我成长。
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教育过程中,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卢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构想.现代教育科学,2009(2).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评价例谈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其中评价的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本文拟就思想行政治课评价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专题作业法
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用专题作业来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美国己广泛采用。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专题作业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孩子们将他们调查、研究所得以报告、论文形式显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探索、学习过程:收集资料、阅读、寻找信息、确立观点、组织文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在具有创新特点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培养。
1.操作方法:
A选题:学校列出专题作业菜单,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也可自己另立题目。学生一旦确立“课题”,便不许更改。
B调查研究:为时一个月,学校可提供一些资料,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询资料。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成立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C书面总结:学生必须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文章形式可事先提供,作业要求。应视不同年级而有层次差异。
2.评价方法:
A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律得优。因为从决定题目,到阅读找寻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学着思考、筛选教育教学论文,组织研究材料……能完成者便已达到要求。
B可请评委对专题作业一一评价,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
C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优秀专题作业在板报、班刊、校刊上发表,集体评议。
二、观察法
对学生行为日常观察所得信息的效用和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第一,对于一些重要学习结果的集中观察;第二,系统地记载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将观察分为一般观察和集中观察两类。
A一般观察:这种观察将学生的成就和进步记录在包括整个班级成员名单的表格上。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贴在教室里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考评的内容论文怎么写。当一周结束后,可将观察表格裁剪下来,归入学生个人档案。最便利的方法是运用粘贴纸记录观察结果,一段时期后将其粘贴于学生的个人档案。
B集中观察:这种观察集中于学生行为和结果的一些特别方面或集中于一组特别的学生,观察时让学生集中于一些特别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在活动中观察学生分析问题、指出疑问的技能、说话和倾听表现的交流沟通技能。教师也可以采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系统地观察五到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据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概念。
三、品德自评、互评法
思想品德自评以评价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思想品德评价的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形式,是一种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自评中学生要认真按照评价标准,条条对照,哪些项目达到要求,哪些项目没达到要求,哪些项目还有欠缺。自评能使自己的主观因素起变化,能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使其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并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道德行为。因此自评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可以内化自己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动机;也是不断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程序:按照思想品德项目规定的标准,全面地衡量自己,哪些项目优,哪些项目中,哪些项目差;按照思想品德评价标准,逐项划等级或打分;总结经验,对没有达到思想品德要求,还有欠缺的项目进行反思,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实现自我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互评是在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者之间互为评价主体及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小组互评:一般由前后座四人为一组,开展互相评价。首先对每个人进行评定,由被评者简略地汇报一下组评和自评情况。其次组长评出本组获优同学,总结本组表现突出、进步最快的情况。然后是班级互评,先由组长汇报,把每个人被评议后的等级向全班同学公布,并介绍好与差的典型事例。班级评议是在个人与小组评的基础上教育教学论文,全班同学共同评议,要评出表现突出的同学,评出进步最快的同学。最后小结,一般由班主任总结,指出评价活动的优缺点,表扬好同学、进步同学,指出班级好的及差的方面,鼓励同学努力向上,人人争取更大进步。通过互相评价达到及时反馈调节,良好行为及时巩固,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矫正。组长汇报、群评谈体会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正确舆论形成过程。这个过程能促使班集体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对各自的优缺点、各自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使同学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好风气得以形成。通过互相评价,促使大家团结一致,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共同提高,并进而切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还很多,总之开放式评价方式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态度、个性化的独特表现的自然观察,而不单是通过书面材料来判定学生的一切;它更强调学习过程的评论,而不单是评分;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者之间、它更强调质性评价。
关键词:“网络成瘾” 调查 反思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
一、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61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6日至2006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苍山一中的61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310例,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6.27岁。61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未上网中学生161人,占26.39%。上网中学生共449例,占73.61%。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正常使用者370例。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三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 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他初二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 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8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高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 “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高一、高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高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一、瑞典国家考试制度的现状
(一)国家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家考试制度包括强制或自愿参加的全国学科考试、自愿使用的诊断性测试材料以及基于网络的试题库。目前,瑞典国家教育署为2年级和7年级提供诊断性测试材料,为3年级、5年级和9年级提供强制性参加的学科测验(详见表2)。高中阶段(10~12年级)国家考试科目最多。学生必须根据自己选学的不同专业,参加相应的国家科目考试。[2]为确保国家考试制度的正常运作,瑞典国家教育署负责委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题库以及历次国家考试实施后抽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全国及区域性分析报告。目的在于方便学校与全国考试情况进行比较。
(二)评分系统原来的常模参照评分系统主要反映学生个体成绩在当年学生群体中的百分排位,更多地带来竞争的压力。新的评分系统采用的是标准参照制,具体分数的意义参见表3。瑞典教育系统规定,8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用分数评价,高中学生所有课程都要评分。而8、9年级学生成绩如果达不到10分,则不计成绩。标准参照评分制基于课程大纲规定的学科目标,是基于评分标准的等第制评分。评分标准相当于“学业成绩标准”,规定了学生得到某个分数等第需要完成规定的相应目标以及具有的学力。每一个等第成绩都代表着相应的学生学业目标的具体说明。不同的分数等第对应不同的能力层次、知识水平的要求。在国家考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其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标准参照评分制成绩的意义是反映学生个体的学业达标情况,不足之处在于相同等第的成绩无法反映出学生个体的不同。为此,依据规定的“学业成绩标准”,教师还要给出一个描述学生优点及缺点的个人成长报告,并包括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个人成长报告必须包括学生所修习的每一门课程,且为书面形式。个人报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关学业能力的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业上的能力发展。
(三)国家考试的目的和组织1.目的国家考试是瑞典国家教育署对全国整体教育质量监测时收集数据的重要渠道。瑞典国家教育署负责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并进行国家级、市政级和学校级的汇总分析。收集的数据来自所有的参试者,即全样本收集。分析基于性别、移民背景、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最终成绩等信息与国家考试的相关性。这些分析结果是国家监测全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数据支持。国家考试的结果用于支持评价和评分,也为学生和父母提供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需要获得具体帮助的描述。这些成绩与学生的能力回顾和个人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希望能准确描述学生的能力。当一个学生在他的知识能力发展中有明显的不足时,必须为学生草拟相应的补救计划,以确保个体的特殊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学生的最终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既包括国家考试结果,也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教师给出的评价。义务教育的9年级进行的瑞典语、英语和数学的国家考试是终结性的,既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大纲要求的工具,又是校准学生校内评分的重要工具。5年级的国家考试是形成性的,分析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考试主要用于为学生及其父母提供相关信息,并不用于辅助评分。在8年级之前,瑞典学生没有分数说明。诊断材料将提供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发展水平。高中阶段学生的国家考试成绩包含选拔的功能。国家考试成绩与校内成绩均是标准参照评分系统,这两部分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将按照一个公式转换成一个平均分数(GradePointAverage,简称GPA)。该转换公式包含所有科目、科目的学分以及科目的权重,经过转换以后,将得到一个0~20的数值。在公式中所有的科目分数都是平等的,但是权重依据课程时长的不同而不同。[3]高中阶段的GPA是大学入学选拔的重要依据。2.组织开发一次国家考试需要1.5~2年,每次约需150万克朗(约合21万美元),由瑞典国家教育署全权负责。开发过程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决定考试内容、考试实施的条件、任务格式、结果解释等。当开发一个国家考试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包括考试的目的、内容、结果的使用、考试的结构、试测、试测并调整考试题目的偏倚、在此次测验开发中使用的技术、不同的作答情况与完成的学习目标的关系以及评分标准、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等。印刷和分发国家考试试卷的费用目前全部由瑞典国家教育署承担,对学校和学生都是免费的。非强制性的国家考试试卷则仅向学校收取印刷和分发的成本价。瑞典国家教育署还负责国家考试试题的保密工作,要保证接触试卷的各个环节的保密。国家考试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由瑞典国家教育署决定(口语子测验除外),日期决定后,所有学校将同时开始相应科目的国家考试。此外,瑞典国家教育署正在进行着基于互联网的考试的研发。
(四)国家考试的影响1.国家级考试结果的收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瑞典自由选举的政体模式,导致了新的党派成为执政党。而新的执政党推行基于目标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变大。而有关国家考试的统计数据为随后的追踪调查提供了基础。其二,对全国教育质量监测以及地方教育质量提高的职责使得对全国的整体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市政层面也更需要对提高自身教育质量有帮助的统计数据信息。而在家长和学生层面,选择学校的自由也使得他们需要有关学校的质量信息,以便做出决定。其三,国家考试的数据分析,也为与PISA、PIRLS、TIMSS等国际项目的测试结果提供比较信息。这一点对于政界和媒体来说也很重要。2.国家考试让各方更清楚各自的位置多数校长和教师认为,国家学科考试很重要并且满足了很多需求。例如,可以清晰了解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些国家级考试有助于对教学大纲的了解,也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测验例子。大多数教师不会有意迎合考试,也不会被考试控制教学。但也有教师认为国家考试加重了工作负担,所以不希望再扩大范围。很大一部分教学人员会利用国家考试的结果信息进行后续的追踪改进。教师们能感到,学生会积极地尽最大可能去准备考试,在考试前会感到焦虑和压力。3.国家考试在不断改进中瑞典国家教育署为了研究评价和评分的标准一致性问题,已经实施了几次调查研究。2000年,专门举行了一次全国考试,根据这次考试暴露出的不足,实施了一些初步措施。瑞典国家教育署还研究国家考试评分与学生最终评分的一致性。9年级的全国考试成绩是该研究的重要对象。虽然9年级的全国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有目标的掌握情况,但是这个成绩能反映各个学校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的情况。研究表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对评价标准、评分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工具解决一致性问题。
二、评析
(一)瑞典国家考试制度是与其他教育改革配合的体系,是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瑞典是著名的高福利发达国家。教育政策一直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策略。平等受教育,是实现个人民利、整个社会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在瑞典独特的中央集权化的福利国家模式下,以预留资源、法律法规为保障,在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义务教育学校和统合高中(职业导向和学术导向的高中合并)。这种模式保证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保障了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中基本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主要原因是防止竞争思想和意识的产生。然而,弊端也随之产生。比如,有些人过度占用教育资源。研究表明,高就学率或许意味着教育系统的低效率,很多瑞典人利用成人教育项目、在职学习弥补学习缺失,使中学教育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至少10%的瑞典人一生都没有完成中学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4]社会人士也认为,学校缺少评分体系,公民选择权太少,尤其是择校权,同时几乎没有评估教育的工具和标准。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加之瑞典经济环境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终于逐步实施,分权化、选择和引入市场竞争力成为主流。课程大纲决定权下放到各市政一级,允许开办私立学校,允许学生择校。此时,国家考试制度也作为配套改革的措施逐渐进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中。第一次全国9年级数学考试于1989年开始,之后推广到核心科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有9年级的数学、英语、瑞典语的国家考试必须参加。2009年,3年级、5年级的瑞典语、数学、英语成为强制性国家考试。生物、物理、化学成为9年级的全国考试科目。同时,逐渐完善的国家考试制度配合了教育体系中的分权化改革和择校改革。教育体系中的分权化改革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权、自授予了瑞典地方、学校,这带来多样化的同时,也导致国家监测和评估教育质量遇到了新问题。由此,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评分标准的国家考试成为收集数据的有效渠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外,教育体系改革的亮点——给予学生、家长择校权,使得有关学校质量的信息变得至关重要。而瑞典相关法律规定,国家考试结果必须在相关媒体公布,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家长、学生合适且必要的提示。
(二)充分发挥国家考试的教育质量监测功能和服务功能在瑞典,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除了国家考试以外,还有瑞典学能测验(SweSAT)。瑞典学能测验是一个独立于学科的能力测验,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能力,重点测试语言文字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并以分数为学生排序。该测验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有一定的考试费用,类似于美国的学能测验(SAT)。SweSAT的题目全部为选择题,共160个。考试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经过标准化过程,将原始分全部转换为0.0~2.0的对照量表的标准分,增量为0.1。[5]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考试与SweSAT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SweSAT的成绩主要用于申请进入大学,约30%~60%的高等教育招生名额根据申请人的SweSAT成绩决定。尤其是当申请的学位有限时,大学就会根据GPA成绩或SweSAT成绩来决定录取名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用自己的GPA成绩还是SweSAT成绩申请。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完整的高中GPA成绩的申请者,参加SweSAT就是重要的申请途径。另有30%~60%的高等教育招生名额根据申请人的GPA成绩决定。国家考试科目是GPA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大学时,GPA成绩与SweSAT成绩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参加这两类考试的人,有一部分高度重合。另外,SweSAT是独立于学科教育的一种考试,无论命题、评分等都与中学教学无关。所以,挖掘国家考试数据中与SweSAT成绩相关的部分,可以发现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目的,专家们对1997-2002年的SweSAT成绩及相应学生的GPA成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瑞典学生的GPA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趋势。但是原因并不是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而是教师在评分上放宽了标准。[6]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印证了两类考试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学学校体系之外对中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测。对于一种考试制度,通常应用最多的是其选拨、评价功能。极端的例子就是通过考试给学生打上分数的标签。而瑞典国家考试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只是选择核心的科目,并且尽可能降低比例。瑞典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学生无论选择国家专业计划中的哪类课程方案,都必须包含8门核心课程,即英语、数学、瑞典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瑞典语)、艺术、体育与卫生、科学、公民、宗教。[7]核心课程总学分约占高中生毕业所需学分的30%。而这些核心课程中也只有数学、英语、瑞典语是国家考试科目。如此,国家考试中的学科成绩占学生最后总成绩的比例很小。为了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瑞典已经将国家考试的排名作用尽量削弱。瑞典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国家考试制度的实施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充分利用国家考试这个途径收集信息数据。目前,国家考试科目统计分析采用的是所有学生的全样本数据,并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对公众开放。其次,在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不同侧重点的报告。报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为教育研究、咨询、决策者提供的报告。此类报告信息完整,多有反映教育现状的概貌信息及比较信息,并加入根据数据分析出的显见趋势分析等信息,有利于研究者继续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决策研究。二是为市政、学区、学校中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的报告。这类报告相对中观层面,区域性的比较分析信息较多,在比较中,多呈现对相同目标、相同标准执行结果的不同,希望为管理者提供管理方面的借鉴,从而维护教育的整体公平、公正。三是为学生、家长提供的报告。这类报告属微观层面,强调对个体的服务。内容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业情况的说明及原因,而不只是报告分数等第,同时包括家长需要的信息。
(三)瑞典国家考试制度是一个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瑞典国家考试制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次终结性考试。该体系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既有必须参加或自愿参加的全国学科考试,例如9年级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都是终结性的,又有自愿使用的诊断性测试材料以及基于网络的试题库,例如5年级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就是形成性的。而终结性的考试可以认为是学业成就考试,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形成性考试不仅要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标准,还具有诊断功能。形成性考试中有些任务既可以给一个人完成,也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个体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评价体系理论中,个体自评、互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模式。为此,瑞典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中,设计了基于表格模式的限定性问题和完全开放性问题,用于学生自评。限定性问题是要求回答“是”或者“否”的题目。主要测试学生本人对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程度的认识,鲜有感彩。而开放性自评题目则主要是收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使用信息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为了能让学生有兴趣回答自评的题目,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出题者尽量在考试时间、试卷的长度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开发出合适的形式。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的意见,坚持肯定自我评价的作用,并能够真正贯彻执行。
关键词:自主教育;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86-02
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是在教师必要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帮助、调控下,放心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特长;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督评;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放胆让学生自己组织各项活动。它是一种建构在教育、心理理论上的科学的素质教育思想,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近几年来,我校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工作重点,在致力于新课堂教学实验的同时,尝试了"校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班委干部主抓班级,小组长主抓小组成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实践了集体自主教育管理与个人自我教育管理,实现了自主教育与管理由点向面、由单一向多元、由经验向科学方向发展。
1.调查准备
对县城乡初中学生开展自主教育与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外出参观学习了外地职业学校的自主教育与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生源质量,对我校开展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进行了价值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并对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目标任务、规律、方法和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职业学校学生自主教育与自主管理"的基本框架、理念和思想,并以之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完善职能,制定制度,开展活动
2.1成立了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纪律部、学习部、生活部、卫生部、文体部、宣传部七个职能部门。它们主要职责是办公室:负责起草、制定、保管学生会文件及有关物品。负责安排学生会有关会议,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建立完善学生会干部档案。负责学生会干部的考察评比,参与学生会干部的管理与考核,纪律部:主要负责监督课堂教学情况,查处违纪现象。协助其他部门搞好各项活动的纪律。学习部:负责学习秩序及学习有关内容,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时与教导处联系组织好作业检查、各项学习比赛和学习活动。生活部:负责做好学生寝室个人卫生督促检查等工作。卫生部: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维护和检查监督工作、安排班级值勤、检查班级卫生工作。宣传部: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如学校宣传橱窗的布置,落实并布置黑板报的内容并进行检查评比,校园新闻报道等工作。
2.2成立班委会,下设班长、值日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团支书。实行民主选举、班干部轮换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自主管理能力。
2.3成立合作互助小组,组员设组长、激励员、观察员、保洁员、报告员。实行角色互换、轮流担任,增强学生互动性,培养自信心和责任心,实现自我管理。
2.4制订各项学生分类管理制度,各项奖励和补助制度,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校自主教育与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校学生干部量化考核标准、校文明班级量化评比标准,班委会制定班级小组量化评比标准、学生个人量化评比标准等。
2.5开展活动,创设舞台,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尽情展现。根据学生发展兴趣、特点,鼓励、支持学生组织各类社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完善学生社团的章程和条例,使学生社团成为发展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强大动力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教育搭建舞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2.6创建并开展合作互助小组形式的自主教育课。将班内学生分组,每组4-6人,组成合作互助小组,要求小组组员由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可设组长、激励员、观察员、报告员、检查员、保洁员等,每个角色可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在值日班长的组织下,各组组员通过写、读、评、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迫使自制能力不够的学生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培养了自我责任心。
3.建立学分制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评价新体系
在实行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同时,建立了科学可行的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评价体系。校级管理组考评到班,班委考评到各小组,小组考评到学生个人。学生处指导校自主教育与管理委员会制定班级量化评比标准、班级小组量化评比标准、学生个人量化评比标准等。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学分制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评价体系的学分(不含学科成绩)由四部分组成:个人行为习惯养成学分、小组量化评比学分、班级量化评比学分、奖励学分。(1)个人行为习惯养成学分取得。根据学生个人量化标准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总评共同组成。(2)小组量化评比学分取得。根据班级小组量化评比标准由小组自我评定、班委会总评共同完成。(3)班级量化评比学分取得。根据班级量化评比标准由校自主管理委员会评价、学生处评价共同完成。(4)奖励学分取得。根据学校各种奖励办法由小组、班委会、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处共同完成。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学分的取得既要注重个人表现,又和小组、班集体荣誉挂钩,实现"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团队合作意识。
4.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的反思及发展
4.1在学生的自主教育与管理活动中,学生既学会了做事、又学会了做人,学生有了多种体验,这些体验正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走向成熟。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认真负责的程度有明显提高,学生做事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更为有效的挖掘、锻炼和培养。管理人员队伍逐步壮大,结构更合理,制度更健全,分工更具体,落实更到位。
4.2通过学生的自主教育与管理,有效地煅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欣赏,带来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校呈现出了人心思进、团结互助、求真务实的局面。
4.3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长效性等特点,并且学生之间、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自主教育与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不断调整思路。我们教师还要不断地给予监督指导,同时还要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委会,互相勾通,尤其是获得家长的协助,来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完整、优质的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在班级工作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尝试 刘水根 江西教育2008/Z1
关键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66-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下面我谈谈对多元评价的理解和实施策略。
一、关注自我评价,激励自我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很少关注学生自我的评价。新课程要求在课程评价上进行改革,既要求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也要求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已成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给学生的自我评价留足时间和空间。
1、课堂总结时的自评。
利用课堂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学习体会是学生自我评价最常见的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倾听学生学习的快乐和困惑,明确自己教学的得失,调整今后的教学措施,就学生而言可以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各方面的表现、学习的结果进行简要评价,弄清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调整今后的学习。课堂总结自评可以是口头简短的几句话,也可以采用自评表的方式。对于自评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体现自评表的实际价值。
2、课后反思性自评。
一堂课结束了,可学生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学生的后继学习是建立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还可以通过课后自我反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学习的发展状况。课后反思大多以数学日记的形式来体现,这种方法一般比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以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数学方面的成长。
二、发扬同伴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合作交流,因此同伴互评也是课堂评价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
1、组长评价
把全班分组,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作为组长,适当负责本组的作业。这样中等生可以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长处,也可以通过批改学习薄弱生的作业帮助差生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会主动去问组长自己做错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学生批改作业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工作,促进师生的感情。当然,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作业,因为作业反应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最后一步教师要检查(学生进行的是第一次检查,教师主要检查的是纠错部分),总结学生作业情况。
2、同桌评价
对于一些书上拓展思维的题目(难度稍大的题目),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老师再对个人和同桌进行评价。在互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评价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查找别人的不足,引以为鉴。学生掌握了评价权,也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3、自我评价
数学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其中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根据作业的难易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我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基础训练上一般都有自我评价的内容,如在每一个练习结束时都有星级评价),我发现学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作业的:有的学生用不同数量的来表示对自己的作业的满意程度;有的学生用笑脸与哭脸来表示作业的难易程度;还有的学生在自己不会的题目旁边打上一个问号,借以暗示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忙。
三、巧用教师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仍然占重要地位。
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
四、结合家长评价,促进家校联系。
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总个6年的学习阶段,父母都在不可忽视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学业的成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的好与坏等等,都与家庭有着不可低估的关系。因此实施多元评价也应该把家长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让学校评价走进家庭,倾听家长的评价,促进家校联系,为孩子的发展保驾护航。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美术课堂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敢想、敢说、敢做中找到学下的信心。
“美术是唯一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多数美术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还是以作业为主要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评价亦是如此。正确适当的课堂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已经有了更多方面的重视,从以前的优秀、良好、一般到构图美、色彩协调等等,一些优秀的美术课堂还设计了自我评价报告,加入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好!你真棒!有创意!”课堂并不意味一定有很多鼓励、表扬。小学美术三年级《新老厨房》课中,学生的自评互评围绕着为什么这样构图,而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为什么这个物件放在中间,注重厨房的构图,也注重美术词汇来教给学生评价,让学生以美术的眼光来欣赏作品。
曾听过一堂一年级的美术课,教师花15分钟请每一组的同学来介绍完成的作品,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但忽视了评价的效率。学生作业有快有慢,快的学生已经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慢的仍然埋头苦干,根本没有倾听,学生的课堂评价也就成了走过场。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用三、五分钟来评价结果性的作业才是有效的评价。
美术课堂的评价笔者认为首先不是怎么评,而是以什么样的观念看待课堂评价。
一、坚持以生为主的发展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当然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活动中,要注重学生为主的发展观,体现出信任和关怀。要打破以往在教学评价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使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评价。因为今天我们教育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
一直延续单一而刻板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作为评价者的身份,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也忽略了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激发和保持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认识自我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
二、坚持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课堂评价的过程不仅是证明所要达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应该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美术学习的历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课堂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兴趣评价阶段: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创意评价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
结果评价阶段: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三、坚持课堂评价,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
面对当前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每位教师共同期待的成功。美国哈福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而是一组。在智力中,个人优点不同,人没有智力高低与好坏之分,只有智力的特点不同。”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处在相应的同一智力平线上,不同的只是他们的智力特点。应该承认学生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差异性,对这些差异既要改变老式的“一把尺子”衡量的评价观念,也不能简单的判定“对”与“错”,或“好”与“坏”,其出发点是给予每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学得开心,就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即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教育,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上大学不仅拿到文凭,而且为今后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职业奠定基础。
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学生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为自己确立高中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以及为适应今后的社会,培养一些基本能力的计划和打算,使学生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同时,增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高中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确定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选择适当的策略,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
几年来,我校在高中阶段开展了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起到了人生导航的作用。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自我目标的缺失,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很少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2)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价值观认识不清。(3)认为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是家长的事。(4)自我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填报志愿时关注更多的是收入和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位。(5)缺乏学习目标和计划。
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现有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我校确立了生涯规划工作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帮助学生恰当地进行生涯规划为目标,促进高中教育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良好对接。具体措施是: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多渠道、多层面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力求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辅导。
立足学生实际,多渠道、多层面实施生涯规划教育
我校生涯规划借助主题教育、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导师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渠道推进,主要是从思想和实践层面入手,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力求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个性辅导。
1.“如何认识自我”的主题培训――基于自身构建成长规划
高中学生面临的困惑往往来自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而自我认识是科学地进行人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自我是成功进行人生规划的必要条件。通常来讲,自我认识主要是指正确地、客观地评估与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智商、情商等,即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第一,基于学生成长的阶段规划。
学校引导学生结合四个内容进行规划:希望过怎样的高中生活;做人和做学问要达到的目标;你具备怎样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优点和缺点);打算如何扬长补短。学校结合近几年学生此方面常出现的实例和典型的成功与失败人士的例子,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为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第二,借助测评工具对自我进行科学评估。
学校组织各班学生进行了国家级课题学习优势项目组关于“潜在学习优势”的测评。“学习优势”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和表达新的或难的知识时,所采用的是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对于不同感觉通道优势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策略。发挥优势,努力使自己的非优势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从而得以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学生在网上完成了90道测试题,学校将经过专家统计分析后的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对测评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教师通过科学、客观的测量手段可以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优势分布以及个体差异,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从而能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第三,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志愿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拐点,对学生整个生涯发展的影响很大。
规划的关键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来正确选择文理科,确定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生命的价值。高一开设讲座,讲解文理科的学习特点,工作的类型,讲解不同的兴趣、能力所适合的职业,让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能力,还需要哪些能力,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外请心理测评机构做了专题为职业生涯的讲座,以中外事业成功人士为例,让学生明确要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方向,确立人生目标对成就事业有巨大的作用,并介绍了文理学科的特点及发展方向。部分学生参与了文理方向测试,详细的测试报告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个人爱好正确地进行方向选择起了积极作用。
2.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开设了近2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希望学习的专业进行选择。有的学生选择艺术类、文化类的课程,有的选择语言类、实验类课程,有的选择活动类课程。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财观、情感观和文化观,学校开发了“中国周边的安全与形势”“生活中的经济学”“国学研讨”“跨文化礼仪”“英汉初级笔译”“街舞”等课程。校本课程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其创造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管学生选取哪类课程,都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
以促进学生的人生规划实践为目标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3个研学课题,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具有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或结合学科知识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既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拓宽了视野。一些教育专家建议借鉴国外做法,在高中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和对行业的认识,并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明晰自己的职业选择,提高适应能力。
学校规定必选“我理想的大学”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未来的大学生活及职业规划。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利用周末或假期去大学考察、采访大学生等,对自己心仪的大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拉近了与学生生涯规划的距离。
3.德育导师制――力求全方位指导
高中生面临很多问题与困惑,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交友问题等。如今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学习不自主、缺少方法,仅按老师说的做,缺乏学习计划及执行力成为了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从高一起,学校就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位导师,导师以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宗旨,定期与指导的学生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帮其规划个性化的近期、中期、远期的学习目标并督促实施。不少学生和家长在面临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甚至高考志愿选择时,会主动寻求导师帮助,提高了“导”的实效性。这一制度对实现学生的生涯规划发挥了良好作用。
4.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育者的学生观由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也呈现多元化。很多事例证明学生未来所选择的职业方向和其事业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其中的优势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借助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和我校开发的测评工具――基于网络的同伴评价系统,实现了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动作用的发挥,关注其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及个性特长,使评价适应各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互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实践能力、身体健康、艺术素养、个性发展六方面。学校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帮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全面认识自我,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的诊断性和导向性原则,对学生全面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成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