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10:26: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电设备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PLC;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本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岗位群定位是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调试员、中高级维修电工等,本专业有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是为了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知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四学期进行了贯穿和综合。
1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有:识图绘图能力、机电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电控系统调试检修能力、自动线调试维护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能力及机电产品营销能力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前序课程有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后序课程有机床维修等。在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涉及到:机械手工作原理、握机械手控制原理、机械手气动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力目标有:对已安装的机械手机械部件进行测量;对机械手的气路进行基本调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检查分析、找到故障点并分析解决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素质目标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及沟通能力。
此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具体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工作过程,涉及电路图分析、电气图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组装、设备运行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维护等行动领域,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零配件拆装、传感器检测、气路检测、异步电机检测、步进电机检测、整体检测调试,分成20个任务。
项目一:供料站的安装,有机械拆装、气路拆装、电器拆装三个任务;项目二:加工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加工站组装、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传感器检测三个任务;项目三:装配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装配站组装、电磁阀检测、气缸检测三个任务;项目四 :分拣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分拣站组装、传送带的检测、异步电机的检测、变频器的检测四个任务;项目五:输送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输送站组装、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检测、步进电机的检测、溜板检测四个任务;项目六:整体运行调试,有PLC控制网络构建、程序编写、综合调试三个任务。
2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设计
2.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说明。
(2)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每六~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六步教学实施:明确任务、讨论分析、制定方案、检测故障、检验效果、总结分析。老师交代目标,注意观察和记录小组对现象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跟主题分析偏离太远的小组予以引导,让学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对学生可能会引起事故或损坏设备和工具的异常操作给予纠正,最后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汇报,互评,并对每组进行考核评价,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2.2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校内项目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和思考,更督促他们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改进,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课程考核为:校内项目,企业,综合实训三大类。当堂课的考核有: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考核内容为五项:任务分析情况,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完成质量、分工协作精神、故障检测手段、安全操作规范、小组总结。
和很多专业课一样,多种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方案,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3相关课教学
3.1电机与电气控制的教学。
本课程以发电机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厂实用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情景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程,用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够。
典型的教学任务有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或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机械手控制等。
课程特色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闲瑕时间作为期三个月的“继电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能够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个元器件的类型及其型号;了解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实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两台电动机都存在重载启动的可能,任何一级传送带停止工作时,其他传送带都必须停止工作,控制线路有必要的保护环节,有故障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书要有课题介绍、题目、摘要、总体方案设计、设计目的、控制要求、设计要求、 硬件选型、主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重载保护电路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设计、总结。
3.2PLC教学。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功能有了极大扩展,除了最广泛的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开关量逻辑控制外,还有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与显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PLC有5种编程语言:
(1)顺序功能图(SFC)。
顺序功能图常用来编制顺序控制类程序,包含步、动作、转换三个要素。顺序功能编程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小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按顺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程序。
(2)梯形图(LD)。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要求用带CRT屏幕显示的图形编程器才能输入图形符号,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3)功能块图(FBD)。
功能图编程语言是用逻辑功能符号组成的功能块来表达命令的图形语言,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图一样,极易表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经济便携的编程器将程序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语句类似微机中的汇编语言。指令表程序较难阅读,其中的逻辑关系很难一眼看出,所以在设计时一般使用梯形图语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必须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后再写入PLC,在用户程序存储器中,指令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5)结构文本(ST)是文字语言。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PLC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间加以不同的应用实例:顺序控制电路、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使用多个定时器接力定时的时序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钻床刀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LED数码管显示设计,还经常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增加的学习情境还常有如下任务:洗手间的冲水清洗控制、进库物品的统计、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彩灯或喷泉PLC控制;寻找数组最大值并求和运算、电热水炉温度控制等。
3.3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用于示波器、报警系统、移动电话、彩电等日常方面,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医用设备领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微型单片化集成了如看门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资源。教学内容以80C51为核心讲授单片机的的引脚、存储器组织结构、典型语句,以实例应用为线索:单灯受控闪烁、P1口外接8只LED发光二极管模拟彩灯、单片机做加、减、乘、除运算等项目。各子任务都作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单片机的I/O接口分配及连接。
教学采用ISP-4单片机实验开发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单片机学习、开发实验,对学习单片机有极大的帮助。该板采用在线可编程的AT89S51单片机,有程序下载功能,可将编辑、编译、调试好的单片机代码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
3.4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变频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驱动电路与保护技术;掌握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谐振型变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技术;了解变频器与感应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双馈电机组成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同步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运行特性等,是强电应用和现代技术推广的有力体现。
3.5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代替人的感观,在各种环境下应用,检测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反应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测量方法、信号的变换、处理和显示、误差的分析以及干扰的抑制、可靠性问题等。因此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对常用检测系统有相应的分析与维护能力。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测量能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能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进行小论文制作,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从文字处理水平提高到办公处理水平。对分节、目录、文献标识作严格要求。题目如数字显示电子称、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转速表、单片机电子秤研究、光纤测温仪、烟雾报警器、小车寻迹设计、电熨斗自动恒温系统、电涡流探伤、电感测厚仪等。
4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毕业论文专业联系实际,通常小型自动化系统以单片机为主,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以PLC为主,系统运行动力离不开电机,观察离不开传感器,调速可用变频器,综合所学,学生的论文涉及广泛,有效教学可对应从如下方面侧重指导。
4.1立意选题。
根据实际和研究方向做好侧重和体现,如“触摸屏控制的碱液配置系统”和“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和方向性,“车库自动门的PLC自动控制”和“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指标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务要求明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相关技术指标,对应查找并列出论文结构,一份毕业论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门课的内容,对应于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编排和取舍。
4.3技术处理。
所搜集图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图片按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图表里的文字应是五号或小五,注意表格标题要单独标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图、梯形图的设计与表现。
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与应用创造练就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设计将显示本专业沉甸甸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吕景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李建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目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能马上胜任企业的职能岗位,从而使企业把毕业生挡在门外;二是学生自身的期望值与实际能力不相符,间接造成学生就业困难。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设计不合理,使知识体系与岗位能力的要求脱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发展战略眼光,造成实践教学形式化。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还有一些教师虽有“双师”资格但无实践经验,对现任教师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在知识、技能的输出上形成误区,从而贻误了人才培养的良机。教学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每位教职员工的心中,一些教职员工没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师的主要精力发生了偏移,教学质量提高不快。
要扭转这种现状,首先要从转变培养模式入手。中央16号文件[1]对高职教育提出了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办学模式要求,明确提出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实现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技能精英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学科整合,各职能部门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2],对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途径、实践教学等内容进行探讨。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学做合一”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最早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应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紧紧围绕地方行业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分析与产业相关联的各专业能力要素,进行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相对应的课程建设,使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具有专业特长的比较优势。这种模式不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综合性、实用性,学生毕业时能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企业“订单式”培养是一种校企合作新模式[3],即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方式,并与企业签订协议,学生毕业后可到该企业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量身定做,为企业提供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对学生来说则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利学校、利企业、利学生。“订单式”培养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才模式,为企业所认同。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与纺织设备生产企业联合办学,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相应的技术指导。通过企业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学生具备新型纺织机电设备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维护和管理能力,对纺织机电设备生产及下游纺织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为企业产品的推销和市场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订单式”培养模式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支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企业应用性项目研究,支持企业实施技术革新和推广,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能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办学目标。学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共同培育学生。同时利用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有利机遇,把工厂的问题带回学校,教师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产学研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只有拥有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培养技能精英提供有力的保证。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直接接触企业的高新技术,使他们的知识能量得到释放和发挥,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经验;同时也让企业对学校的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
培养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技能精英,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过去普通三年制高职教育一般采用2∶1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两年半在校进行理论课学习和部分实践环节,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际毕业实习时间只有12周。在这阶段,部分学生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真正实践的机会较少,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计划,与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1∶1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着手研究和推广“2+1”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两年时间在校学习,一年时间实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比例有所增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但有部分学生和家长不能完全接受,他们认为第三年就“打工”,相当于提前毕业,既然如此,就应该改为二年制。但这样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与三年制的高职高专教学目标也不相符。“2+1”教育模式不利于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学校也较难找到能同时接收大量学生实习的单位,弄不好就会变成“走过场”。
1∶1培养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1,第一年以基础理论课教学为主,其余二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让部分专业课的教学搬到企业去,增设课堂现场教学。如纺织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纺织机械装备等,这样可解决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钩的问题,对于一些特定专业名词,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分批、分次、分阶段、分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具有很多优点:实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有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性;实习与专业教学相衔接,在实习现场学习理论知识,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便于企业安排学生,一般企业不愿意同时接纳太多的学生,主要怕影响正常生产,但如果是少量学生,一般企业都能接受;学生家长满意,这样的安排虽然会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但学生能真真实实学到知识和本领,家长对此也感到满意。
1∶1培养模式的新思维就是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建立基准课程框架,对每门课程的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缩减理论教学,在原则上引入理论课程教学以“够用”为准。学校应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效益,让企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要建立相应的考勤制度,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不能随便离开实习岗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学校提供相应的报酬。通过改革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综合型实验,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设计、操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是机电工程专业一门必修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初等数学,后续课程为: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数控编程及操作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根据岗位不同,主要分研发岗位课程、生产岗位课程,学习期间学生还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考取技能证书,毕业前要进行顶岗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还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支持,为专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方法,所以本课程定位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为工作岗位的需求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岗位及能力分析
机电类专业毕业的常见就业岗位是:机械(模具)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维护及调试,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与营销等。
机电类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与数学有关的岗位能力有:能够正确选择加工工具与设备(机),能够灵活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机),能够正确选择、组装、检修设备的元器件(电),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正确判断(综合),企业决策与管理能力(综合)。
机电类专业课程中与数学相关的能力有:刀具角度、零件尺寸的计算能力、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的参数计算能力,会计算机床电流向量,会对零件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等。
三、设计思路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课程设计,就是通过以上分析,提炼出机电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能力,以及支撑这类数学能力所需的数学知识,将机电专业应用数学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划分。采用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辅以案例、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式情境引入――数学新知学习――项目解决导出。整个教学遵从数学课程的基础性、针对性、现代化、互动性和层次性原则。
四、教学目标
(一)通识能力目标
1.具有概念互译能力,能够将机电类概念与数学概念对接;2.具有问题转化能力,会将机电类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3.具有运算能力,能计算出数学模型的解;4.具有回归能力,会将数学解回归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5.具有迁移能力,会将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迁移成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专项能力目标
会利用各类方程对凸轮、齿轮、连杆等机械构件运动轨迹进行描述、分析与计算,会利用微积分对电路、电机的电流、电压等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会利用微积分计算工程机械中受弯构件的刚度、强度,会利用微积分对机械元件进行设计和性能校核,会用解析几何知识对数控编程中的基点与节点进行选取与计算,会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对加工零件的质量、误差做数据分析。
(三)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函数、三角函数、参数方程、极坐标基本知识,充分理解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概念,熟练进行极限、导数、微积分基本运算,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空间平面、直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四)素质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形成敢于创新的职业习惯,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内容以数学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岗位与专业课程需求的教学项目为引领,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机电专业应用数学”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机械构件运动轨迹的描述、测量与计算。项目二:机电工程中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机械元件的设计计算、性能校核和优化设计。项目三:机械零件的绘制、测量及加工计算。项目四:零件测量精度分析。
四个教学项目对应四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初等数学(函数、参数方程、极坐标)、微积分学(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空间角度的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及概率计算、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六、情景设计
在项目四(零件测量精度分析)中采用的情境是:要对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进行统计分析,通常首先对每个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然后将尺寸划分成数个等长度的区间段,统计各个区间段内的零件数目,最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以每个区间的中点为横坐标,以该区间内的零件数占总零件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画出若干个离散点,将这些离散点用光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了零件尺寸的正态分布图。由此情境进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学习。
七、首末次课设计
(一)第一次课设计
环节一: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对机电类专业的认识、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希望从本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什么等。
环节二:项目展示
展示机电专业中需要的数学知识,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环节三:课程要求
教师介绍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考核标准。
环节四:分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最后一次课设计
环节一:谈谈收获
每个学生谈谈本课程的学习收获,老师补充,进行课程总结。
环节二:秀秀实力,分组进行
1.计算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从电源吸收的平均功率
2.用微分方程知识分析机械运动中的阻尼现象及特点。
环节三:评评成果
各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打分,教师参与评价并进行评分。
八、考核方式
1.学习态度考核:10%。学习态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
2.完成项目情况考核:30%。包括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数学互译能力、模型构建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60%。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查一学期所学基本数学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设计效果
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授课内容由原来的单纯数学知识变为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数学知识,因此知识结构由一元变多元,由枯燥变丰富,又因为增加了相应专业课知识,课程改革后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单一变综合,由闭塞到开放;要从过去以纸上推演、证明为主的数学操作,转变为以专业软件为主进行运算的数学操作。不仅要熟谙数学知识,还要了解机电行业专业知识;不仅要会解决数学问题,还要会发现数学问题。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怎么写?它的写作也是有标准的格式和要求的,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本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怎么写,希望给大家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标准论文格式要求(1)】
1.中文摘要
(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好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
(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
3.目录
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一次标出。
4.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控一字符。
5.正文:
1XXX--章级层次
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XXX--节级层次
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1XXX--小节级层次
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
1.1.1.1或1.XXX--条款层次
小四号宋体左起;
(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2磅,标准字距。
6.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5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方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标号在图下方。
7.表格
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格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标号在表上方。
8.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标号在公式同行右对齐。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欣赏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和前景趋势
摘要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度的有效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竞争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将高科技融入机械制造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现状;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1机械制造的系统性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新开发材料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组织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现代技术运用。机械制造技术需要将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制造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
1.2机械制造的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局限于机械加工制造的本身过程,它的产品面向整个市场,并且涉及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的终极追求是产品投放进市场后的应用情况,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体现了市场竞争要素
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产品生产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矛盾已经逐渐向质量、时间和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矛盾。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可以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2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2.1管理模式落后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实现计算机系统代替人为管理,并且尤其重视对体制的改革和生产流水线模式的更新。已经全面提出了精益生产、高效生产、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但由于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时间较短,对于先进管理模式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不广泛,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2.2自动化技术落后
与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掌握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相对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利用自动化技术,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将机电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我国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并且,已有的自动化的设备数量太少,导致我国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第三,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还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度较为缓慢;最后,我国的机械种类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质量也无法达到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使用的范围也不够普遍、广泛。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发展潜力巨大。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3.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化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融入网络化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技术普及的市场大环境下,监视技术与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械制造的产品,因此,将机械自动化融入网络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局域网络技术还将运用到大量的家电设备中,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模式,正常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这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3.2以智能化为依托,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
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直伴随对智能的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进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与传统机械制造自动化最大的区别,也是工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体现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理学、运筹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自动编程、人机接口和对话,在加工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取代部分人类脑力劳动,对人类的职能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层次的发展是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的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当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只有将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核心原则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取得高效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以新材料为支撑,进行绿色化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受到各方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工业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依靠掠夺环境资源进行自我发展,但地球上的能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改变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与机械制造发展的平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光机电一体化发展
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机械技术交叉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很多高新企业以及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械一体化产品的基础,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能驱动等等均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德: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认真学习xx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树立适应远程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研究和实践。通过政治学习和各项教学活动,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
能:积极参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育改革思想。抓住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围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前,按照学校的布置认真学习、研究,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统一辅导内容、进度,并做好教学进度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进程;围绕如何提高专业课、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加强文字教材和网络教材的内在统一,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小组学习制度,并对小组学习进行跟踪;做好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工作,强调加强考风考纪的作用和认真对待考试对完成课程学习的意义。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勤:勤勤恳恳开展处室工作,我毫无怨言;热情帮助同事做好工作,我乐在其中。全年出满勤,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忙碌又烦琐,必需经常加班加点为学生服务。
绩:一年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履行好了全市教育管理专业责任教师职责,完成了全市教育管理专业实践性环节教学指导工作,参加了全市教育管理专业本科论文答辩;
2、上半年开设了“入学教育”、“机械设计”、“机电设备一体化”课程,下半年开设了“入学教育” 课程,指导学生完成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3、带领处室同志完成处室日常工作和学校布置的迎接省校教学检查、帮助招办清理核对招生信息、搞卫生等临时性工作;
4、完成理工文法部课表编排、报考统卷、资料信息上传下达工作;
5、亲手指导新生进行网上注册和选课,经常给学生传授网上学习方法,所带班级在读生注册率为100%; 6、督促学生在网上学习,并经常与他们进行交互、交流,督促学生平时抓紧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收集学生的作业交任课教师批改; 7、打印开学报到程序单和课程表,聘请面授课辅导教师,组织面授辅导课教学; 8、每学期完成手工、电脑课程注册各2次,核对、修改课程注册信息3次;
9、每学期完成手工、电脑报考各3次,核对、修改报 考信息3次;
10、每学期核对考试安排单,调整重考科目考试时间,及时将考试安排单发放到每一位学员手中;
11、每学期3次核对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2次手工、电脑填报成绩核对表,本学 期追踪工作近3个月,为20多名学生修订了30多名课程的成绩;
12、完成本学期教材、辅导资料和作业的领取、发放、费用结算工作以及下学期的教材征订工作,因系统未理顺,效率低下,此项工作整个学期都在做;
13、组织7个班40多名学员到校拍摄毕业证用照片。为这些学员填涂了照相信息卡,督促每一位学员认真核对照相信息并签名,多次通知、提醒学员按时到校照相。为2个外省学员寄去照相信息卡,远程指导他们在当地摄相,并接收、存放好他们寄来的相片、光盘;
14、上学期完成5个班57名学员、本学期完成3个班42名学员的毕业生成绩审核、上报工作。每学期3次上报、核对并修改学员办证信息,及时理顺、呈送办证用照片,本学期追踪工作2个月为2名未通过审核的学员提供详细的学习成绩证明材料,使他们顺利通过了毕业审核,最终按时圆满地完成了毕业生办证工作;
15、毕业证办证时间长,到得晚,为此多次回复并耐心向学生解释,取得了学生的谅解。毕业证领到后,24小时内通知全部学生,因系统原因,学习成绩单不能随毕业证同时到达,毕业生档案我只能利用考试监考空隙清理、密封,目前正在发放中。
16、向补考学员逐个收取补考费,协助总务处清查学员缴费情况,确定下学期学生缴费金额,拟定下学期开学报到通知,并将通知发放给每一位学员;
17、按照学校要求多次统计上报新、老生报到缴费情况,与学生一道确定每学期开课科目;
18、正在完成本科班网考课程的网上报考工作;
19、主动承担04春、05秋录取的各1个刚来校就读的学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
20、完成学校分配的招生任务,与招生同志一道督促、劝说学生缴费、继续学习。 主管领导评语以及等次意见
机电技术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的重任,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属于一个长线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专业。安徽科技学院于1999年开始承办该专业,是在农用机电专科专业多年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较为深厚的专业办学积淀,现为校级特色专业。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设置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唯一高校,也是学院第一个工科本科专业。自2010年以来,安徽省成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开始应用型本科改革的试点,安徽科技学院是联盟高校之一,但究竟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目前没有很明确的定义,都处于实践探索阶段[1]。通过借助暑期进行联盟高校调研、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调研,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并将其体现在我们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准确客观
应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直接决定了培养出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适用于什么行业,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及符合学校实际,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成败。我们认为,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应该培养这样的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电工程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和指导生产实习能力,能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及其设备开发、操作、维护以及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教育;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应用性不强,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胜任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理实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产学研结合的优化模式,即“2+1+1”模式,其中“2”为两年通识教育阶段,第一个“1”为一年专业基础教育阶段,第二个“1”为一年专业整合提升阶段;改革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优秀工程师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环节。
3优化课程体系
改变传统的按照学科理论来设置课程的模式,这是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的道路。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学科理论要求,应该是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将来要从事研究工作。高职院校对于理论的要求是“够用”,以理论“够用”作为标准。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够用”就可以,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具体来说,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构成学派等等,就适可而止。应该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
3.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的课程体系
知识、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规格的三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素质处于核心位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可以概括为:(1)一条主线,即工程应用。按照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构造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知识方面强调实用性,方法方面强调综合性,能力方面强调运用和基本技能。(2)两根支柱,即机和电。现代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融合,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机械设计和制造为“机”,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电”,两者构成了现代机械工程师知识、能力结构框架的基本支柱。(3)三块基石,即数理及力学、外语、计算机应用。数理及力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是理工科类大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是从事专业学习的基石。(4)四个课群,即设计、制造、机电控制、创新创业。学生掌握业务知识、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的严格训练来完成的,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品质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设置了机电产品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测控和创新创业四大课程群。(5)五种能力,即基本、专业、迁移、发展、创新。基本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指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本专业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测控和技术应用的能力;迁移能力,主要包括不同行业和学科的技术“相互迁移”及学生迁移至相关岗位的能力,也即适应其它岗位的能力;发展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3.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通过点、线、面,制定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即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建设点,各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衔接为线,分模块专业方向的教学为面。高年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从不同专业模块中进行选择。根据“平台+柔性模块”的原则,提炼优质核心课程4门,作为核心的建设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中心,带动相关课程群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专业模块。4门优质核心课程为《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和《机电系统控制工程及应用》,根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依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编制校本教材,制作校本课件,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4产学研合作特色鲜明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项目、人才、设备、资金,实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
(1)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依据重点建设学科平台,围绕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瞄准安徽省建设汽车强省的战略需求,积极申报并开展相关的科技项目攻关。
(2)联合企业、政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与奇瑞、美菱、德力等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通过对学校和企业具有共性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汽车、家电行业以及非金属材料成型设备等产业的整体研发水平,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开拓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之举。
(3)产学研合作中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支撑和落脚点。依托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本科生实习基地。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本科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的对接,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奇瑞汽车联合创办了“奇瑞班”,与德力玻璃集团联合创办了“德力班”,与神舟机械联合创办了“神舟机电班”,与东昱集团成立了“东昱机电班”,真正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应用的对接。
创办直接面向产业的工程硕士点。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具备的条件,探索高校与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申办工程硕士点的工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增强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能力和造血能力。
5品质保障体系有力构建
所谓品质保障,是指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是促进品质的不断提高,并保证品质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教学品质保障体系,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监督控制功能,使教育结果最大程度地与一定的品质标准相适应、与不同公众的需求和期望相适应的系统。因此,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品质管理保障体系应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目标性、形成性和可评价性[3]。
5.1人才评价体系构建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和工程型应用人才,技术型人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型人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学知识、运筹学知识、精通一门外语、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根据机电类应用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人才评价原则、方法和标准,制定《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人才评价实施细则》,作为人才品质考核的依据。
5.2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一是以完善教学基本文件为目标,按照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原则性文件,重新编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日常教学管理提供基本的规范。二是建立应用型专业教学管理日常规范,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
(2)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对教学过程品质的监控。一是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重新制定系列文件,提出相应的品质要求和标准,保证课堂教学和工训中心实习实训稳定有序地进行。二是针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考评办法,尤其是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管理和相关教学品质的考评。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聘请2~3位责任心强、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工作,对教风、学风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采用“送出去培养,请进来培训”的办法,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和沟通协调能力。
5.3品质监控体系
教学品质监控体系主要由监控目标、监控措施、信息系统和组织保障这4个部分组成[5]。教学品质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于促进教师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实现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动手能力 培养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30
近年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之一,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报读该专业的人数剧增。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加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力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实训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应对3G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一、3G时代社会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3G”(英语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一共确定了全球四大3G标准,它们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和WiMAX。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十一五”期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目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基本训练,具备各种电子信息的处理和系统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信息处理、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等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外,专业方面必须具备基本电子电路(模拟、数字、高频等)的分析、设计能力;单片机或其他微处理器的应用能力;基本的信号处理、通信电路或系统的设计、分析能力;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具有初步的编程能力;熟练的电子设备(产品)组装、调试能力;初步的企业管理等能力。根据这些能力要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般开设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基础课,再开设高频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数据结构、C语言、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为了增进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开设数字电视、语音处理、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DSP)、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前沿性的专业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还安排大量的实训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各种技能。
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3G增值业务研发、移动通信设备研发、WAP业务研发、短信研发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在3G时代是不可缺少的。
三、当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在理论课教学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一些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但还是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校实验实训器材、设备有限,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
第二,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甚至知识滞后,而实践中需要的知识又没学过。
第三,专业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程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够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他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第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从业经历,缺乏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对电子信息行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设备生产、市场营销等诸多工程实践环节缺乏直观的了解,师资素质存在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师资素质如何,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又要有比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难以结合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更难以跳出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全面系统的把握,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更难以根据技术发展的要求灵活地补充更新实验内容,也无法及时设计出新的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实验项目,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学生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此外,对于一些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由于知识陈旧且更新速度缓慢,他们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实验实训教学及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器材、设备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通过连接一些基本元器件、组合几个芯片等形式,在实验台和实验箱中进行验证性和简单设计性实验阶段,虽然这些基础实验到现在为止仍然有其特定的意义,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新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
第六,目前很多高校虽然能够安排学生去一些企业、工厂等单位进行实践学习,但由于经费紧张又没有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而且实习单位出于对生产安全及实习成本的考虑又不愿让学生过多地练习,使得这种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四、提高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第一,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材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应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各科教材内容应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
第二,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具备一般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第一线骨干素质。因此,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备相应的学历,还必须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校的教师,有三条途径实现“双师素质”:一是高职院校选送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专业对口企业顶岗锻炼,参与管理和设计,以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二是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和教学指导,并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三是与企业合作搞项目开发。
第三,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这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讲授课程中深入浅出,能很好地将晦涩难懂的课程讲述得有声有色,还能较好地运用实际工作的经验、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案例进行结合、分析,使课堂更贴近社会和行业,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机制,引起教学过程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第四,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一是建立校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满足该专业学生初步学习的需要;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第五,实施“顶岗实习”工程。顶岗实习是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的一种带薪生产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寻找一些信誉好、实力强、规模大的生产企业合作,在本专业毕业生最后一年完成在校所有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后,学校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和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培养了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交融。
【参考文献】
[1]俞兴明.论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1)
[2]姚巧鸽,周原.电信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天中学刊,2010(10)
土木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各行业中事故多发,因工致病、致残、致死较多的高危行业。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09年,建筑施工坍塌坠落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因施救不当造成的重大、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包括非金属矿、尾矿库、隧道施工、铁路交通等行业较大涉险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可见,土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工程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方向。2002年,石家庄铁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并确立了以土木施工安全技术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依托我校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条件的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办学平台。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土木工程也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等近十个专业。因而,土木安全技术与工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备土木安全工程的实践技能,即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安全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贯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雷管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一、2001年产业/行业经济总结
(一)、各行业生产增长情况
2001年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稳居各行业首位。但受国际信息产业明显回落的不利影响,进入下半年以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1-9月份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4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完成销售产值6033亿元同比增长28.6%。从细分行业看,投资类电子产品产销保持了4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2001年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制造业位居各行业增长之首,增幅在30%以上。
煤炭行业生产增长速度进入三季度以后有所回落,但煤炭生产结构明显改善。1-9月,全国原煤产量74581万吨,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煤炭出口同比增加2221万吨,占生产增加总量的41.6%。另外,煤矿和社会存煤同比均下降,截至9月末,全国煤炭库存1.3亿吨,同比下降13.4%。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库存2222万吨,同比下降28.6%,由此可见,新增产量没有形成新的积压。总体来看,2001年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0-10.5亿吨。当期增产属有效供给,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国内煤炭市场保持了较高的需求。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拉动了煤炭需求增长的大格局没有变,我国煤炭出口在1999、2000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0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全年累计平均商品煤价格可望达到148-150元,同比提高8-10元/吨。
钢铁工业在2001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三季度,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幅为12.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国钢产量达3666.5万吨,同比增幅为14.8%,尤其是成品钢材产量增幅继续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加快态势。重点钢铁产品中,大型材、中型材、小型材、优质型材等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0%以上。但与二季度相比,多数产品环比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钢材品种产量还有一定减少。从产品结构看,铁钢比、材钢比分别为1.01和1.08,比前几个季度有一定回稳,并开始向正常回归。另外值得肯定的是,钢铁工业产值增幅正在超越产量增幅,说明产品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2001年,从市场和企业效益看,由于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钢铁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大幅度减少。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明显下降,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季度环比收入也出现下降,与同期生产增幅相比产生较大落差,增产未增收。
石油化工行业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不利影响,开始出现产出增长但收入和效益回落的不利增长局面。据统计,三季度,石化全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现价)10284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完成328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均比上半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但实现销售收入9417亿元,同比下降8.91%;实现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0%。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之接轨的新加坡市场的汽油价格长时间与原油价格倒挂,导致国内汽、柴油定价大幅下调。二是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平均下降1660元/吨,合成纤维平均下降1260元/吨,合成树脂平均下降500元/吨。三是要消化年初较高价格的原油、成品油库存。
汽车工业进入三季度以后,基本扭转了自3月份以来的产销逐月下滑状态,汽车生产总体形势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1-9月份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1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4%。销售总量完成17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客车产、销量分别为达到63万辆和6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2.6%;轿车产、销量分别为52.2万辆和54.6万辆,同比增长15.8%和26.7%。从细分车型看,轿车、微型客车与重型载货车依然是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1-9月份对汽车产销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微型客车、轿车和重型载货车。从产量看,微型客车为34.3%,轿车贡献度为32.7%,重型载货车为20.8%。从销量看,轿车贡献度为43.1%,微型客车为27.9%,重型载货车为16.2%。产出快速增长带动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从总体上看,全年机械工业在保持销售增长势头的前提下,生产增长速度在15%左右。
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9月,全社会用电量1058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长速度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7.9%,呈稳步增长态势;交通通讯、商业饮食服务和公用事业用电增势强劲,是带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主要发电企业情况看,增幅居前几名的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青海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和山东电力公司,增幅都在20%以上。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二是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低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三是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因为投资拉动和高耗电行业拉动。四是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住宅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具体指标见表一。分地区看,中西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均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可以说,中西部地区的商品住宅开发速度的加快是房地产业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表一、2001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实际完成比同期增长(%)比重
一、投资完成额(亿元)4305.7431.2100
其中:住宅2997.9231.969.6
二、土地开发面积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12803.1665.0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6560.8736.8
三、商品房建筑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施工面积63184.0322.5
其中:新开工面积25893.0634.9
竣工面积10555.5818.7
销售面积10168.9423.3
四、商品房销售额(亿元)2259.3933.6
2001年1-9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1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有16.2%的增幅。医药企业前三季度共实现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22.7%。预计2001年,国内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约在15%左右,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约为17%;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约为9%,利润增长幅度约为5%,与2000年的20%和15%有明显回落。
交通运输行业在2001年仍维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子行业统计,公路客货运输业同比增长在5%左右,水上运输业继续维持客运下降,货运上升的势头,客运同比下降4.6%,货运同比上升3.8%。港口货运业尤其是集装箱业的增长较为明显: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同比增长8.6%,其中沿海港口同比增长10%,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3%。2001年,全国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新增公路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7公里。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中级以上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6187万吨。
2001年建材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2001年1~9月,建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8%。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9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9%。初步测算,建材行业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3%,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和11.08%。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基础上,建材工业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稳步增长。1~9月建材工业产销衔接平稳适度,累计产销率95.79%,比上年同期提高0.06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产销率出现了快速上升迹象,第三季度产销率为97.08%,比第二季度提高2.33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的增长幅度高1.43个百分点。2001年1~9月,我国建材行业累计出口创汇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1%,完成出口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6.41%,但第三季度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84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水泥、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等子行业生产增长平稳,其中水泥和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增长突显。平板玻璃行业由于从2000年底以来盲目扩大产能,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全年大面积亏损。
批发业的增长速度从前三季度的走势看,出现较大滑坡,而零售业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季度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的增长速度难以有较大提高,将低于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但会略高于三季度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将在8-9%之间。第四季度,零售业的销售和效益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批发业效益状况难以有较大改观。在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中,连锁企业仍将属于上升阶段,销售提高较快。
2001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估计将达到102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4%,与1993~1998年的增长水平13.8%接近。其中,环保技术服务业和低公害产品生产以及环保产品生产的产值将高于平均水平;环保产业利润增长率在13~14%之间,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3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发展。
从上市公司来看,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公布的资料,2001年平均净利润增长前5个行业分别为机电设备、轻工、商贸、文化产业和医疗卫生业,其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8.83%、10.49%、10.21%、17.33%和14.39%。文化和医疗卫生产业都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成长性行业,其中医疗卫生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1年平均净利润下降前5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建筑业、化工、信息产业、纺织和食品饮料,其降幅分别达到32.93%、14.35%、12.44%、9.74%和9.71%。
在业绩滑坡的细分行业中,平均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为广播电视设备配件、氯碱、化纤制造业和广播电视设备(以彩电为主)和铅锌铜,下降幅度分别为64.06%、56.55%、38.67%、36.14%和35.15%。广播电视设备及配件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本身的衰退和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氯碱行业内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的价格下降所致。化纤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下降主要是产能增长过快,再加上进口产品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铅锌铜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订单减少所导致。
(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品价格
2001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21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从各行业情况看,建筑业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51.1%;整个工业中除电力(-9.1%)是负增长,化工行业较低(3.9%)外,其它工业均有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中有色(68.9%)、纺织(49.6%)、森林(47.1%)、冶金(40.9)及电子(40%)均有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三产业中,只有金融保险业是负增长(-15.3%),而邮电通信业(32.3%)、房产公用服务咨询业(31.9%)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25.4%)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38个行业中,有29个工业行业出厂价格呈降势,占76%。其中,降幅较大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13.1%、9.5%和9.2%;涨幅较大的有煤炭采选业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涨7.9%和7.5%。
二、2002年产业/行业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资料,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值
指标单位预测数增长(%)
GDP(90不变价)亿元558657.1
一产(90价)亿元73062.4
二产(90价)亿元327148.1
工业(90价)亿元296928.2
建筑业(90价)亿元30226.5
三产(90价)亿元157937.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203212.5
消费品零售额亿元411009.5
进口亿美元268611.0
出口亿美元27765.0
零售物价指数上年=10098.0-2.0
分行业来看:
2002年中国的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电信分拆以后,估计下半年部分滞后的建设需求将刺激中国通讯设备市场在2002年中后期有一阶段性的高峰时期。由此,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和相关设备的硬件厂商,以及为电信公司提供计费、结算软件的系统集成商,2002年下半年将获得一定的市场机遇。此后,分拆后长途骨干网络按照光纤数量或者容量,网通和中国电信三七分成。而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家的目标都是要发展成为全业务的综合运营商,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就要保证业务能够进行地域渗透。北方由于网通和吉通原有的网络,在南方有一定的基础,而南方的中国电信除长途骨干网络以外,在北方几乎是空白。因此双方都会加快基础网络的建设,短期以内会促进传输网络的建设。但受行业内在原因的制约,光通讯业务预计只能维持温和的增长。无论是光通讯设备市场、还是光纤光缆市场由于全球的形势在各通讯子行业中显得较为低迷,所以各大全球主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力度,导致光通讯市场的竞争更为惨烈。由于CDMA和3G的建设,2002年通讯设备市场最主要的投资热点依然是移动通讯。从整个行业看,2002年通讯设备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市场供需都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过应该看到,一方面2001年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乏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会日益加深,主要钢铁产品消费行业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并且加入WTO后,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环境被打破,单纯由国内钢铁工业企业享有的需求市场空间会受到更多的挤压;另一方面国内钢铁工业目前明显高于需求增长的生产增长速度和众多钢铁企业在生产增长方面显露出的过度竞争倾向都将恶化生产经营环境,供需的不平衡发展将使钢铁产品市场价格走低,而产品的需求会继续2001年的分化走势。
2002年电力行业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可能放缓,电量增长速度将低于200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6%-7%。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2001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2002年电力工业的重点。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2002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货紧价升将是煤炭市场的主特征。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5-10%以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财税政策将会向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002年,汽车行业存在着较多促进需求强劲增长的因素,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还将继续,货车重型化、客车大型化、乘用车多元化、私人消费等是主要发展趋向。就各车型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高等级公路的增加等因素使重型载货车将继续高速增长,大中型客车也会有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大客的增长会有所放慢,中客大致保持;在技术、产品进行升级后,微型客车市场有所恢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水平,但由于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其市场可能被降价后的轻型客车取代一部分,新车型的增加也促使轻型客车有望获取较快的增长(由于2001年轻客统计数据中含有部分6字头轿车产品,2002年扣除后,该产品的增速有下调);一方面增加了6字头轿车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轿车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预计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且比重同时提高;中型货车将发展较为平稳,而轻型货车增长不甚乐观,这两类车型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行业供给能力在目前过剩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供给产品结构也将顺应需求发生调整,市场竞争加强、价格下降在所难免。总体上,汽车工业有望取得比2001年稍高的增长速度,而轿车的销售增长和价格下降将在市场中有突出表现。
交通运输业在2002有望再上一个台阶。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重点是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工程。预期目标是新增公路4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新开工1300公里。预期投资规模将不低于2001年的水平。西部地区2001年公路投资增长迅速,贵州、青海、、陕西等地的公路建设投资增长均超过170%,中部地区则以天津(164%)、山西(189%)、内蒙(144%)等省份增长较快,2002年中西部公路建设投资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受日圆贬值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面对更大的压力,从而对外贸货物生成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国港口吞吐量内外贸货物构成中内贸比重较大(2001年前三季度内贸9.62亿吨,外贸4.81亿),而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仍能保持7%左右,内贸货物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我国港口吞吐量在2002年增幅较2001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仍能维持略高于GDP的增长的增速。在港口总体吞吐量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仍将一支独秀,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无论是内贸还是外贸,货物的集装箱化率在不断地提高。另一个方面则在于随着我国港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簧俑劭诠铱康墓屎桨嗖欢系卦黾印?BR>2002年石化行业会有所分化。由于石油价格很难有起色,石油行业的业绩会下滑,而化工行业会因为成本的下降,利润增加。而销售性企业由于外资的进入,竞争会加剧。估计全行业的增长幅度较2001年有小幅回落。
2002年房地产仍有发展空间,但会进入调整阶段,价格难有起色。由于2001年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增长过快,2002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总供应量将远远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一部份质地较差的开发商楼盘将形成积压,空置房面积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关数据参见表一)。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境外资本的介入及土地市场的规范、开发贷款及预售条件的提高,2002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将发生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其在政府、银行及社会间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及开发商的管理资源能否跟上企业迅速扩长的步伐等因素将成为主要因素,整个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而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崛起。从地域来看北京地产形势较为严竣。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在15%左右,销售额增长可能不到15%。
建材业,由于国家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清理整顿生产工艺落后、质量较差的小玻璃、小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先进、质量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2002年预计可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比2001年增长12%。对于各个子行业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量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而新型建材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新型建材中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以及各种玻璃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玻璃钢的需求将会有较快增长。另外,满足房屋装饰和改善住房功能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外墙涂料、高档外墙装饰板、安全环保型的内墙涂料、高档五金件,以及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管材管件等化学建材产品的需求将有更快增长。
2002年医药行业的增长会放缓。零售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增加总的需求,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将使总体药品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医保范围的扩大,将使进入医保目录范围的中低价位的普药的销售比重增加。招标采购的大面积强化推广会导致药价降低,新产品向医院推广难度加大,因此,医药工业实际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而知识产权的强化,会使新特药的利润空间发生分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会又进一步的增长,而模仿性的产品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估计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幅度会略低于2001年15%的增长率。
批发业在2002年效益会继续滑坡,外资开始对批发业的进入,会使我国的批发业发生转变,而零售业则进一步分化。连锁经营在2002的发展会加快,而非连锁性的零售企业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全年批发零售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会与2001年持平,但行业集中度会提高。
2002年,预计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18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5%,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5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将超过15%,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的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发展。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返回顶端]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展望(二)
时间:2003-11-23作者:
第二篇产业/行业经济
一、2001年产业/行业经济总结
(一)、各行业生产增长情况
2001年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仍稳居各行业首位。但受国际信息产业明显回落的不利影响,进入下半年以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1-9月份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4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完成销售产值6033亿元同比增长28.6%。从细分行业看,投资类电子产品产销保持了4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2001年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制造业位居各行业增长之首,增幅在30%以上。
煤炭行业生产增长速度进入三季度以后有所回落,但煤炭生产结构明显改善。1-9月,全国原煤产量74581万吨,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煤炭出口同比增加2221万吨,占生产增加总量的41.6%。另外,煤矿和社会存煤同比均下降,截至9月末,全国煤炭库存1.3亿吨,同比下降13.4%。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库存2222万吨,同比下降28.6%,由此可见,新增产量没有形成新的积压。总体来看,2001年煤炭供求基本平衡,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0-10.5亿吨。当期增产属有效供给,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国内煤炭市场保持了较高的需求。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拉动了煤炭需求增长的大格局没有变,我国煤炭出口在1999、2000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0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全年累计平均商品煤价格可望达到148-150元,同比提高8-10元/吨。
钢铁工业在2001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三季度,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幅为12.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国钢产量达3666.5万吨,同比增幅为14.8%,尤其是成品钢材产量增幅继续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加快态势。重点钢铁产品中,大型材、中型材、小型材、优质型材等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0%以上。但与二季度相比,多数产品环比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钢材品种产量还有一定减少。从产品结构看,铁钢比、材钢比分别为1.01和1.08,比前几个季度有一定回稳,并开始向正常回归。另外值得肯定的是,钢铁工业产值增幅正在超越产量增幅,说明产品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2001年,从市场和企业效益看,由于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钢铁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出口大幅度减少。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明显下降,钢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季度环比收入也出现下降,与同期生产增幅相比产生较大落差,增产未增收。
石油化工行业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不利影响,开始出现产出增长但收入和效益回落的不利增长局面。据统计,三季度,石化全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现价)10284亿元,同比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完成328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均比上半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但实现销售收入9417亿元,同比下降8.91%;实现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0%。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之接轨的新加坡市场的汽油价格长时间与原油价格倒挂,导致国内汽、柴油定价大幅下调。二是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平均下降1660元/吨,合成纤维平均下降1260元/吨,合成树脂平均下降500元/吨。三是要消化年初较高价格的原油、成品油库存。
汽车工业进入三季度以后,基本扭转了自3月份以来的产销逐月下滑状态,汽车生产总体形势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1-9月份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17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4%。销售总量完成177.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其中,客车产、销量分别为达到63万辆和6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2.6%;轿车产、销量分别为52.2万辆和54.6万辆,同比增长15.8%和26.7%。从细分车型看,轿车、微型客车与重型载货车依然是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1-9月份对汽车产销量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微型客车、轿车和重型载货车。从产量看,微型客车为34.3%,轿车贡献度为32.7%,重型载货车为20.8%。从销量看,轿车贡献度为43.1%,微型客车为27.9%,重型载货车为16.2%。产出快速增长带动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从总体上看,全年机械工业在保持销售增长势头的前提下,生产增长速度在15%左右。
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1-9月,全社会用电量1058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长速度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7.9%,呈稳步增长态势;交通通讯、商业饮食服务和公用事业用电增势强劲,是带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主要发电企业情况看,增幅居前几名的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青海电力公司、浙江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和山东电力公司,增幅都在20%以上。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二是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低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三是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因为投资拉动和高耗电行业拉动。四是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住宅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具体指标见表一。分地区看,中西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均比上半年提高5个百分点,可以说,中西部地区的商品住宅开发速度的加快是房地产业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表一、2001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
实际完成比同期增长(%)比重
一、投资完成额(亿元)4305.7431.2100
其中:住宅2997.9231.969.6
二、土地开发面积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12803.1665.0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6560.8736.8
三、商品房建筑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施工面积63184.0322.5
其中:新开工面积25893.0634.9
竣工面积10555.5818.7
销售面积10168.9423.3
四、商品房销售额(亿元)2259.3933.6
2001年1-9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1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有16.2%的增幅。医药企业前三季度共实现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22.7%。预计2001年,国内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约在15%左右,利润总额的增长幅度约为17%;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约为9%,利润增长幅度约为5%,与2000年的20%和15%有明显回落。
交通运输行业在2001年仍维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子行业统计,公路客货运输业同比增长在5%左右,水上运输业继续维持客运下降,货运上升的势头,客运同比下降4.6%,货运同比上升3.8%。港口货运业尤其是集装箱业的增长较为明显: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同比增长8.6%,其中沿海港口同比增长10%,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3%。2001年,全国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新增公路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7公里。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中级以上泊位37个,新增吞吐能力6187万吨。
2001年建材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2001年1~9月,建材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8%。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9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9%。初步测算,建材行业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3%,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和11.08%。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基础上,建材工业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稳步增长。1~9月建材工业产销衔接平稳适度,累计产销率95.79%,比上年同期提高0.06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产销率出现了快速上升迹象,第三季度产销率为97.08%,比第二季度提高2.33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的增长幅度高1.43个百分点。2001年1~9月,我国建材行业累计出口创汇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1%,完成出口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6.41%,但第三季度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84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水泥、建筑卫生陶瓷、水泥制品等子行业生产增长平稳,其中水泥和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增长突显。平板玻璃行业由于从2000年底以来盲目扩大产能,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全年大面积亏损。
批发业的增长速度从前三季度的走势看,出现较大滑坡,而零售业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季度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商品销售的增长速度难以有较大提高,将低于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但会略高于三季度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将在8-9%之间。第四季度,零售业的销售和效益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但批发业效益状况难以有较大改观。在零售业的经营方式中,连锁企业仍将属于上升阶段,销售提高较快。
2001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估计将达到102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4%,与1993~1998年的增长水平13.8%接近。其中,环保技术服务业和低公害产品生产以及环保产品生产的产值将高于平均水平;环保产业利润增长率在13~14%之间,环保产业整个行业的利润可望达到130亿元;在环保技术装备领域,水污染防治和空气污染防治产品仍将是主体,环境工程设计、施工都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可望取得较大的发展。
从上市公司来看,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公布的资料,2001年平均净利润增长前5个行业分别为机电设备、轻工、商贸、文化产业和医疗卫生业,其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8.83%、10.49%、10.21%、17.33%和14.39%。文化和医疗卫生产业都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成长性行业,其中医疗卫生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1年平均净利润下降前5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建筑业、化工、信息产业、纺织和食品饮料,其降幅分别达到32.93%、14.35%、12.44%、9.74%和9.71%。
在业绩滑坡的细分行业中,平均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为广播电视设备配件、氯碱、化纤制造业和广播电视设备(以彩电为主)和铅锌铜,下降幅度分别为64.06%、56.55%、38.67%、36.14%和35.15%。广播电视设备及配件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本身的衰退和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氯碱行业内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的价格下降所致。化纤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下降主要是产能增长过快,再加上进口产品的冲击导致大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铅锌铜行业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订单减少所导致。
(二)、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品价格
2001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21亿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从各行业情况看,建筑业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51.1%;整个工业中除电力(-9.1%)是负增长,化工行业较低(3.9%)外,其它工业均有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其中有色(68.9%)、纺织(49.6%)、森林(47.1%)、冶金(40.9)及电子(40%)均有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第三产业中,只有金融保险业是负增长(-15.3%),而邮电通信业(32.3%)、房产公用服务咨询业(31.9%)和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25.4%)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38个行业中,有29个工业行业出厂价格呈降势,占76%。其中,降幅较大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13.1%、9.5%和9.2%;涨幅较大的有煤炭采选业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涨7.9%和7.5%。
二、2002年产业/行业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资料,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如表二所示。
表二、2002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值
指标单位预测数增长(%)
GDP(90不变价)亿元558657.1
一产(90价)亿元73062.4
二产(90价)亿元327148.1
工业(90价)亿元296928.2
建筑业(90价)亿元30226.5
三产(90价)亿元157937.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203212.5
消费品零售额亿元411009.5
进口亿美元268611.0
出口亿美元27765.0
零售物价指数上年=10098.0-2.0
分行业来看:
2002年中国的通讯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电信分拆以后,估计下半年部分滞后的建设需求将刺激中国通讯设备市场在2002年中后期有一阶段性的高峰时期。由此,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和相关设备的硬件厂商,以及为电信公司提供计费、结算软件的系统集成商,2002年下半年将获得一定的市场机遇。此后,分拆后长途骨干网络按照光纤数量或者容量,网通和中国电信三七分成。而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家的目标都是要发展成为全业务的综合运营商,有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就要保证业务能够进行地域渗透。北方由于网通和吉通原有的网络,在南方有一定的基础,而南方的中国电信除长途骨干网络以外,在北方几乎是空白。因此双方都会加快基础网络的建设,短期以内会促进传输网络的建设。但受行业内在原因的制约,光通讯业务预计只能维持温和的增长。无论是光通讯设备市场、还是光纤光缆市场由于全球的形势在各通讯子行业中显得较为低迷,所以各大全球主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力度,导致光通讯市场的竞争更为惨烈。由于CDMA和3G的建设,2002年通讯设备市场最主要的投资热点依然是移动通讯。从整个行业看,2002年通讯设备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市场供需都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过应该看到,一方面2001年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乏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会日益加深,主要钢铁产品消费行业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并且加入WTO后,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环境被打破,单纯由国内钢铁工业企业享有的需求市场空间会受到更多的挤压;另一方面国内钢铁工业目前明显高于需求增长的生产增长速度和众多钢铁企业在生产增长方面显露出的过度竞争倾向都将恶化生产经营环境,供需的不平衡发展将使钢铁产品市场价格走低,而产品的需求会继续2001年的分化走势。
2002年电力行业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可能放缓,电量增长速度将低于200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6%-7%。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2001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2002年电力工业的重点。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2002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版权所有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货紧价升将是煤炭市场的主特征。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5-10%以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财税政策将会向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002年,汽车行业存在着较多促进需求强劲增长的因素,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还将继续,货车重型化、客车大型化、乘用车多元化、私人消费等是主要发展趋向。就各车型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高等级公路的增加等因素使重型载货车将继续高速增长,大中型客车也会有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大客的增长会有所放慢,中客大致保持;在技术、产品进行升级后,微型客车市场有所恢复,有望保持较快发展水平,但由于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其市场可能被降价后的轻型客车取代一部分,新车型的增加也促使轻型客车有望获取较快的增长(由于2001年轻客统计数据中含有部分6字头轿车产品,2002年扣除后,该产品的增速有下调);一方面增加了6字头轿车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轿车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预计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且比重同时提高;中型货车将发展较为平稳,而轻型货车增长不甚乐观,这两类车型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行业供给能力在目前过剩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供给产品结构也将顺应需求发生调整,市场竞争加强、价格下降在所难免。总体上,汽车工业有望取得比2001年稍高的增长速度,而轿车的销售增长和价格下降将在市场中有突出表现。
交通运输业在2002有望再上一个台阶。预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重点是国道主干线、西部省际通道和通县油路工程。预期目标是新增公路4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新开工1300公里。预期投资规模将不低于2001年的水平。西部地区2001年公路投资增长迅速,贵州、青海、、陕西等地的公路建设投资增长均超过170%,中部地区则以天津(164%)、山西(189%)、内蒙(144%)等省份增长较快,2002年中西部公路建设投资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受日圆贬值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面对更大的压力,从而对外贸货物生成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国港口吞吐量内外贸货物构成中内贸比重较大(2001年前三季度内贸9.62亿吨,外贸4.81亿),而预期国内经济增长仍能保持7%左右,内贸货物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我国港口吞吐量在2002年增幅较2001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仍能维持略高于GDP的增长的增速。在港口总体吞吐量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仍将一支独秀,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无论是内贸还是外贸,货物的集装箱化率在不断地提高。另一个方面则在于随着我国港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簧俑劭诠铱康墓屎桨嗖欢系卦黾印?BR>2002年石化行业会有所分化。由于石油价格很难有起色,石油行业的业绩会下滑,而化工行业会因为成本的下降,利润增加。而销售性企业由于外资的进入,竞争会加剧。估计全行业的增长幅度较2001年有小幅回落。
2002年房地产仍有发展空间,但会进入调整阶段,价格难有起色。由于2001年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增长过快,2002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总供应量将远远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一部份质地较差的开发商楼盘将形成积压,空置房面积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关数据参见表一)。竞争的加剧,加入WTO后境外资本的介入及土地市场的规范、开发贷款及预售条件的提高,2002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将发生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其在政府、银行及社会间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及开发商的管理资源能否跟上企业迅速扩长的步伐等因素将成为主要因素,整个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而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崛起。从地域来看北京地产形势较为严竣。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在15%左右,销售额增长可能不到15%。
建材业,由于国家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清理整顿生产工艺落后、质量较差的小玻璃、小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先进、质量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2002年预计可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比2001年增长12%。对于各个子行业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传统建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需求总量保持相对稳定。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平板玻璃总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能够替代进口和满足加工玻璃要求的优质浮法玻璃需求量明显增加。建筑卫生陶瓷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可替代进口的高档卫生陶瓷和节水型卫生陶瓷的需求将有明显增长。而新型建材产品需求将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新型建材中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以及各种玻璃纤维及制品、复合材料/玻璃钢的需求将会有较快增长。另外,满足房屋装饰和改善住房功能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将有更快增长。外墙涂料、高档外墙装饰板、安全环保型的内墙涂料、高档五金件,以及优质塑钢门窗和塑料管材管件等化学建材产品的需求将有更快增长。
2002年医药行业的增长会放缓。零售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增加总的需求,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必将使总体药品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医保范围的扩大,将使进入医保目录范围的中低价位的普药的销售比重增加。招标采购的大面积强化推广会导致药价降低,新产品向医院推广难度加大,因此,医药工业实际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而知识产权的强化,会使新特药的利润空间发生分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会又进一步的增长,而模仿性的产品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估计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幅度会略低于2001年15%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