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02:34: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管理会计实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们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的近十种国际性会计期刊上面所登载的介绍各国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章,发现许多国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管理会计方法,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CVP)、盈亏平衡分析(BEP)、内部转移价格,投资评估技术(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净现值法)等在各国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99%的企业采用全面预算,86%的企业运用CVP.东欧转型经济国家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管理会计技术,至今47%的企业使用BEP分析,50%以上的企业进行成本与财务预算。
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在经济发达国家所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即ABC、目标成本法即T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即LCC、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与标杆制度、产品属性成本计算等)、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法(平衡记分卡即BSC)以及品牌价值预算与监督(brandvaluebudgetingandmonitoring)、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positionmonitoring)、战略定价(strategicpricing)等,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如今已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被各国企业普遍效仿。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在1996年已经或计划采纳ABC法的企业为74%,1994年英国达到69%,比利时达70%.1998年澳大利亚ABC使用程度达56%,BS达88%,LCC达70%.LutherandLongden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南非管理会计实践的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仍然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BSC,ABC,ABM(作业基础的管理),ABB(作业基础的预算)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CVP的运用程度达68.5%,标准成本法达30.1%,全面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国外行之有效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方法在我国企业并未普遍采用。从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我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来看,则不容乐观。除了ABC、TC在我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12.7%,TC21.2%)之外,其它如BSC4.3%,LCC3.3%,显示出我国企业对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实务界对这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据孟焰(2002)调查,在冶金行业企业中,对ABC或ABM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的为58.7%,BSC为91.3%.
这些数据说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等在我国有待普及。而更为急迫的是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改进的环境动因分析
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与我国企业的效率差距
加入WTO使我国真正全面地融入了全球经济,这一方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若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具备与世界各国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企业效率高低是竞争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年对中国企业500强的调查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的资料来看,我国企业效率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74百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的12.06%.当然导致我国企业效率总体偏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之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是十分突出的,如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需要大力提高。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普遍较高,入世后单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亦会被劳动人数总量多所抵消。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当前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呢?中国企业联合会2002年所作的企业家看入世的问卷调查表明,7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应从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入手,应将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注重加强管理培训以及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显然我国企业经营者当前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因而成为了企业经营者迫于环境压力的现实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逐步深化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
实际上,对于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环境压力只是催生了现实需求,而企业是否最终选择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还依赖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也即委托人的职责,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即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委托关系逐步明晰,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现已面临提高其经营业绩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因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了经营管理者自发的、主动的追求,推广和运用现代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理性选择。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十五规划和十六大报告均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亦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根据我国企业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基础,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与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即第一阶段建立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自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三年多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总结推广联想、海尔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少第一、二个阶段性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完成,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了迅速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技术(如FMS、CIMS)也有一定的发展,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这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或正在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前述分析表明,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学习与推广国际上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当前创新与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教育与研究机构、职业团体、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等各方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快速有效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政府可组织相关力量来积极推广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育和研究机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和管理咨询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并具体指导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坚持至关重要。这是国外(如澳大利亚、芬兰等)成功推广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的主要经验。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与推广管理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上述合力。并且企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较少利用理论界的知识优势,也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推动和帮助。如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功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2001,林斌等),也主要是由铁道部14个局财务主管自主进行学习引进和研究开发。这种现状应加以改进,思路之一是成立由实务界会计师与理论界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会计师职业组织,当前,在我国总会计师协会下设一个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推广分会应该说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学术界应深入企业实际,去创新管理会计实践并且探索和解决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推广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在积极努力以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了解,进行了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虽然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现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却很少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或者研究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而学术界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作用;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1.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管理会计的作用。
(1)提供管理信息。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2)直接参与决策。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3)实行业绩考核。
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修订决策、调整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
由此可见,成本性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成本性态,主要是处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CVP分析。
CVP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CVP分析,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CVP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分析法,其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盈亏临界点;2、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3、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4、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选择;5、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6、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一)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货币的时间价值;2、投资的风险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和实现的增值。
所以,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是,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除了包含时间价值因素以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我们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社会平均的资金利润为基础,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因素。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相对数和绝对数。相对数即时间价值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平均资金利润或平均报酬率;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指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数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国库券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都可以看作是投资报酬率,然而它们并非时间价值率,只有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这些报酬才与时间价值率相同。由于国债的信誉度最高、风险最小,所以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就可以将国债利率视同时间价值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在研究、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利息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公司资金利润率得最低限度。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2.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重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经历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和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里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新晨
总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相当有限。
要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第二方面,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王翠春,王健。1997:《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1997年第4期。
[2]冯巧根。1997:《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997第7期。
(一)完善基础工作
1.推进信息化建设。
公司利用OA系统无纸化办公,实现数据及时性反映,有效地使管理过程数据透明化,便于及时追踪变化和分析。
2.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在预算委员会的主导下,预算管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经营理念;预算目标的分解,体现出全员管理的概念。
3.推进绩效考核管理。
公司把经营目标转化为一系列的部门目标和可衡量指标,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要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将考核落实到每个员工,并配合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运用绩效考核办法客观评价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
4.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公司建立了风险识别型内部控制流程,审计部门对业务流程进行内控审计,发现缺陷及时整改,根据公司发展和信息化管理需要,全面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二)通过预测分析确定和分解目标任务
1.通过预测分析确定目标任务。
每年都要对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进行走访,通过分析测算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销售前景确定年度目标任务,使目标任务不致于过高或过低,目标考核者都有信心通过努力完成任务。
2.横向和纵向分解目标任务。
横向分解是将年度目标任务按部门、区域、主要产品品种进行分解;纵向分解是将部门、区域、品种的年度目标任务按月度、季度进行分解。从而可以每月、每季进行跟踪考核和奖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细分责任中心,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1.根据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细分责任中心。
对公司高层考核销售收入、利润、货款回笼3个定量指标和安全、环保、质量、计生4个定性指标。对生产车间考核产品产量、质量和成本。对销售管理层考核销售收入、货款回笼。对各区域业务员考核销售收入、货款回笼率、重点产品销售完成额。对公司其他部门重点考核工作效率,实行超过24小时不答复即问责机制。
2.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对公司高层以年度考核为主,实行年薪制,将年薪的60%按月预发,预留40%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进行考核计发。对生产车间每月考核,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计件工资。对销售管理层和各区域业务员实行月度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计发70%绩效工资,年末根据考核结果计发预留的30%绩效工资。对公司其他部门按月计发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并根据公司整体业绩计发半年奖和年终奖。对年度内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还另设技术创新奖、销售贡献奖和合理化建议奖等进行表彰激励。
(四)通过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1.根据预算制定销售政策控制销售费用。
对企业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由公司统一规划,按预算执行;各区域、各主要产品的促销实行“限额包干,灵活使用,节约奖励”的销售政策,业务员在限额内有权根据市场特点决定做广告促销、会议促销、节日促销、买赠促销等推广方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业务员的主观能动性。
2.按预算控制管理费用。
公司各部门要按月编报下月资金使用计划,由财务部汇总并根据资金回笼情况进行调整,然后按资金审批制度报领导审批后执行。对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按审批权限进行专项审批。
3.按定额控制产品生产成本。
公司对每种产品制订有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车间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限额领料,根据工时定额确定产品的计件工资单价,每月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各车间计件工资。
(五)建立预警机制控制经营风险
1.应收账款预警。
财务部每月对应收账款按账龄编制预警表向公司领导和销售管理层报告,敦促经销商及时回笼货款。对欠款金额达到信用限额的,要经授权审批或收到货款后才发货。财务部还定期向经销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往来余额。
2.成本变动预警。
财务部每月编制产品成本毛利分析表向公司领导汇报,对成本变动较大的产品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
3.定期进行经营活动分析。
公司每季度以财务为主导编写经营活动分析报告,对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对手动态情况、产品成本毛利情况、利润及人力资本情况、货款回笼及应收账款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质量环保安全情况、原材料消耗及采购价格动态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拟定下季度工作计划。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1.利用网银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均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网上支付除了按资金审批流程办理签批外,还需经资金会计和财务主管网上二级审核授权,以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2.利用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处理工具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
财务人员通过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把精力从繁琐的报账、记账中解放出来,快速收集所需的数据,并通过Excel表格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将分析结论及时向公司决策层报告。
3.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反馈信息。
公司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部门间的快速沟通,各区域业务员可以及时掌握本区域的销售、回款和费用限额情况,从而可以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
二、应用实践成果
1.有效控制成本费用。
公司利用上述方法手段对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变动作出快速反应,能时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成本费用,每年均较好的完成目标任务。
2.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公司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收入和促销费用考核到产品品种和业务员个人,财务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就要求财务人员能熟练使用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等管理工具,让大量的重复计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提高各个环节的处理速度和重复利用率,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基于公司对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信心,公司对客户提出3个月无理由退换货的承诺,业务员经常与经销商沟通确定产品推广策略,财务部定期与经销商核对往来账,使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更坚定了与公司长期合作的信心。
4.应收账款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
通过强大的数据系统,公司对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都一目了然,同时可从客户签订合同开始,对客户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结算方式等进行跟踪,控制客户信用额度,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从滞后变为实时,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5.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年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3939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0054万元,增长了155.2%,8年年均增长率达19.4%。
三、应用实践经验总结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公司高层大力支持和推进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变革,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同时动员和发挥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经常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通过“挖、革、改”等各种措施来驱动发展。
2.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为管理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核算做得更精更细,从而把精力从繁琐的报账、记账中解放出来,去快速收集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加工分析。在推进管理会计过程中,帮助相关部门提供和收集财务数据,做好调查论证,发现规律,建立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方案。
3.依托企业全员力量实施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活动应立足全局,围绕企业的全价值链展开,管理工作也需要延伸到各个环节,才能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做好整改完善。企业内部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完善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4.需要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处在实施和推行管理会计前沿阵地的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从繁琐的报账、记账工作中,抽出更多精力投入到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给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让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管理服务。
5.管理会计的方法、手段应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关键词:价值管理 管理会计 实践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与国际经贸环境融合的不断深入,中国各类型企业在国内与海外的两个市场都面临着国际同行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经历了低成本的发展阶段之后,企业的核心能力逐渐成为了决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会计这一直接面向价值创造和管理决策优化的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使用。
一、中海油面临的挑战与管理会计实施背景
全球“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近期的2013-2015年度全球商业风险研究报告显示,能源行业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周期中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何把握这些不确定性和机遇,通过科学的管理决策实现定量、前瞻的风险管控,进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就成为了国内外油气行业公司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中海油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能源公司,在“走出去”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不断充实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过程中,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中国到海外的业务布局。但是,随着海外资产迅速增长并逐渐占据核心资产组合的“半壁江山”,如何面对新领域的挑战、优化核心业务和资产组合并实现绩效预期就成为了公司最急需应对的挑战。在这一方向上,价值管理的理念和管理会计的方法恰恰适应了公司的需求,可以为公司战略落地、资产组合动态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基本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体现价值导向的顶层设计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有效工具与手段。
二、公司价值管理理论框架与管理会计实践
(一)方法论与工作框架
在应对行业挑战、化解自身发展瓶颈的价值管理实践过程中,中海油充分融合并贯彻了管理会计的三大基本要素,即“提高经济效益、经济业务规划与控制,以及管理决策支持”。以此为起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应行业和公司特点的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工具体系。同时,在具体实践基础上逐步梳理、总结、提炼出了指导这一工作体系具体运行和可持续发挥作用的方法论――具体可以概括为“通过将财务和业务的二维视角结合,实现对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目标是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绩效持续优化、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的有效落实”(见图1)。
(二)公司战略的量化分解与实现路径设计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公司战略的经典定义是,“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现状如何,以及如何实现”。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一概念侧重于战略制定的方法和表达方式,简单据此加以定性的表述往往会导致战略制定流于形式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公司战略只有体现价值创造这一基本目标且可以通过业务规模、地域分布、发展速度以及整体价值等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定量的设计、实施、监控与评价,才可以说真正具有生命力并可以通过运营过程得以实现(见图2)。
自1999年设立并于2001年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以来,中海油公司战略的基本表述始终保持稳定,即“储量产量增长、天然气业务,以及稳健的财务政策”。这一表述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对专注于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业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原则。然而,随着前述的“走出去”力度越来越大、公司的资源配置和核心能力受到缺乏清晰的转型思路制约而难以对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有效保障的问题也日益显著。为此,公司在战略基本表述的基础上,对适应公司发展目标和阶段的业务发展策略及时进行了清晰地界定,即实现“从国内向海外、从海上到陆地、从常规资源到非常规资源”这三个转变。
第三个阶段,也是真正实现价值管理意义上的“可量化”,中海油进一步将业务发展策略的实现和价值管理目标保障效果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及其评价标准――成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所需要的业务和财务绩效“硬性”标准进一步加以结合,同时增加了与上述业务发展策略调整相一致的结构化分析维度与衡量标准要求(见图3和图4)。
至此,中海油的公司战略才能够说已经适应发展阶段特点、具备了量化、可操作的属性并易于在价值管理这一维度上加以实现。
(三)管理会计行为辅助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国内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热门概念,通常的理解是指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市值表现,通过“创造、经营和实现”三个环节落实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而通过合规的沟通机制将公司内在价值有效传递给公司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管理活动。中海油通过管理会计活动优化管理决策、最大化实现公司经济效益也和其中的“价值创造”和“主动管理”环节有了天然的交集。
1.通过管理决策信息编制基础规则落实价值导向
传统的会计准则一般被认为是指导会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的合规工具,然而中海油将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制定的公司内部会计政策定位为落实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路径和实现价值管理的核心能力。
具体来说,会计政策一方面发挥着“按国际规则,将经营活动数据转化成财务信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选择“也是公司在具体业务领域内管理思路与导向的载体,将直接影响公司财务报表和价值管理绩效评价结果”。由此,中海油在内部建立了一整套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油气资源类型的勘探开发和经营管理特点的会计政策和应用实务,从而为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依据和可靠选择,并由此成为保障资产绩效质量、促进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
2.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
资产组合作为公司价值创造和主动管理的对象和载体,其结构构成、短期绩效表现和中期发展趋势直接决定了公司战略是否可以分阶段得以实现并具备过程管理的灵活性。为此,中海油在以往重视5年业务规划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了与中期规划相适应的资产组合财务绩效预测能力以及该成果在重大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使用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举措。
(1)构建资产组合财务绩效预测模型。这一模型的目的在于从价值管理的需求出发,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三个层面审视公司中期业务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战略匹配性。为此,中海油通过对所持有资产组合,价值链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加以深入分析,进而通过复制财务报告的编制逻辑实现了自下而上的个别资产绩效预测到资产组合整体结果的动态预测编制成果。
前文提及中海油此前仅是在战略层面明确了关键绩效指标的长期实现标准,在操作层面通过年度计划预算确定短期绩效目标,中间缺乏一个“战术”中间层来加以有效衔接。5年规划的财务绩效预测恰恰补齐了这一价值实现的中间环节,同时也为“战略――战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目标管理提供了动态跟踪、评估和调整的工具。
(2)落实资产组合的管理原则。中海油将在国内外持有的全部油气资产定义为核心资产,对这一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原则概括为“进、退、维”。然而,此前在如何落实这一原则方面仅注重采用传统上的价值标准,即个别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净现值(NPV)或内部报酬率(IRR)。单独采用这一评价标准会导致公司管理决策忽视资产组合的调整对公司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在具备了这一预测模型之后,公司纳入了个别资产进入或退出对短中期的年度财务绩效整体表现影响。由此,管理决策较好地兼顾了短期和长期效果,科学决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在核心业务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过程中贯彻价值管理原则,同时在资产组合层面实现动态管理,中海油作为上市公司也就真正具备了市值管理的核心能力,即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具备了对价值创造和价值经营的定量设计、评价、调整、提升的主动管理能力。
(四)保险风险容忍度评估与风险转移安排
1.保险安排对管理会计活动的需求
中海油所处的油气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度高、单一资产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并且可能因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重大资产报废毁损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风险,因此保险安排是国内外油气行业所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手段。
正是由于公司所处行业的高风险属性,某些风险事故的损失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务中公司往往会在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的基本模式之间寻求平衡。其中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在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之间寻求一个成本效益最优的点。
所谓的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自留风险的成本低、方便有效,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但过于乐观的风险自留水平也可能突破公司的财务承受能力而导致保险策略失败。转移风险则是指为避免承担损失,公司有意识地将潜在损失及财务后果转嫁给保险公司的安排。
明确了保险的方法论和基本思路后,中海油的管理会计活动也就有了新的业务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如何通过对公司风险容忍度的定量分析来确定风险自留的数量规模,进而将剩余风险通过保险安排实现转移。公司的保险管理策略因此得以优化、保险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保险安排的保障有效性也更有说服力。
2.保险风险自留的定量分析方法论
确定公司可接受的保险风险自留定量标准过程中,首先是决定公司整体层面的风险自留水平,这也是风险自留定量分析的起点,其方法论如图5所示。
第一步,中海油将风险自留进一步界定为风险事件发生后公司财务损失的可容忍上限,超过这一上限的损失金额将对公司业绩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构成实质的重大影响。
第二步,明确哪些关键绩效指标的重大影响构成了不能接受的容忍极限以及具体评价标准。容忍极限界定的一个解释是会导致公司债务评级因此降级,另一是公司相关绩效指标的表现会跌出国际同业公司一流水平的范畴。
第三步,则是为支持上述方法论进而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组的可计量和可比较。中海油一方面选取了穆迪(Mood’s)和标准普尔(S&P)对公司在全球发行美元债券债务评级所适用的部分绩效评价指标和门槛值,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国际可比公司的广泛对标以及统计分析来界定业内一流公司的绩效标准以及门槛值。
第四步,使用公司三年历史和两年预测财务绩效的平均结果来与对应的门槛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单一风险事项发生对每个指标对绩效改变的敏感度。
第五步,根据公司管理层在实际使用所选取的绩效指标以监控公司表现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差异对敏感度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公司可接受的财务损失上限,也就是保险风险自留的上限。
在这一阶段完成后,公司的风险自留总体规模还要具体分配到各个类型的保险安排和具体保单上,才可以最终实现保费支出与保险水平的平衡。鉴于后一阶段的分析更多运用保险专业的风险测算方法,超出了管理会计活动的工作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五)管理会计在应对低油价周期的应用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且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了最近一次的低油价周期(2008年-2009年)。这样的行业周期性低谷极大地破坏了油气行业公司管理策略的延续性和价值创造能力,但也为管理会计活动提供了危机模式下的实践空间。
在中海油内部,管理会计职能为危机应对所开出的“药方”是深入认识公司核心业务和资产特点,通过调整关键绩效指标组合的管理侧重点和优先顺序,利用局部绩效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整体的主动绩效管理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保持对“储量替代率”、“产量递减率”和“资产摊销率”这三个指标作为独立个体的重视基础上,利用其相互的影响关系,以优化储量替代率为龙头实现三者间的平衡,进而实现成本控制和绩效表现改善的目的。这其中两个关键的业务指标是储量替代率和产量递减率。前者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一个油气行业公司生命力的最直接表征,是衡量公司所持有的储量以当前的开采速度加以开发的剩余年限(公司寿命),而后者则用于衡量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这两个指标代表了油气行业公司核心业务管理所最为重视的两个领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对储量替代率指标的影响因素加以深入分析和精细化管理,以开发成本与储量动用“费效比”最优的原则来调整可投入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新增储量规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总储量和替代率的增长。这一“费效比”按照油气行业的会计实务实际上构成了未来进入生产阶段的资产摊销率――是公司财务报表上期间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单一成本项目。公司随后将对参与储量评估程序的所有个体资产在公司整体储量替代率和资产摊销影响的两个维度上进行排序。
第二步,通过使用产量递减率影响分析,对前一步所初步确定的排序和取舍结论加以优化,就能够结合公司在“低油价极端条件下公司整体实现当年自由现金流和盈利为正值”的目标设定来确定个别资产的开发顺序与具体储量动用规模,最终形成公司在低油价条件下的整体资源投入产出和财务绩效综合平衡的应对策略。
这一模式在2015年得到推广,为中海油在传统上采用大幅压缩资本开支和日常运营成本的危机应对方案基础上,提供了内容更为丰富、效果更为显著的升级版。
三、实施效果与结论
如前文所述,中海油在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并把握了其本质特征与核心要求,即充分发挥会计作为业务和财务兼顾的综合信息系统优势地位,将财务团队的工作与核心业务需求实现了深度融合,进而将价值管理原则贯彻到公司核心业务的管理决策过程并借此实现了对经营绩效优化目标的主动管理。
由此,公司的管理会计活动也已经逐步从全面预算、责任中心和平衡计分等传统的实现方式层面超脱出来,将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与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生命周期发展阶段需求实现了多层次的结合。其间通过广泛使用业务建模、统计分析、风险量化、系统论以及资产组合理论等科学决策工具将核心业务的管理决策和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见图6)。
关键词: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案例研究环境战略
1.引言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西方管理会计模式很难在中国企业直接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2.应用行为管理会计。
2.1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
通过梳理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管理会计内容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就管理会计发展前景看,新兴研究领域更加应该将管理会计与企业行为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1)管理会计的产生。
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行为科学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革命、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成本计算和控制成为需要,成本会计随之产生,并不断完善。标准成本会计主要职能致力于寻求成本的最低化,在企业既定战略确定的前提下,解决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以来,环境的变化,使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60年代,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投资学开始运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科的引进,使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分析性。
2.2行为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建议与对策。
纵观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在围绕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展开研究。在形成时期,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寻求成本的降低:
在发展变革时期,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寻求提高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注重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行为研究,寻求企业行为的社会效应。虽然管理会计包括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等诸多内容,但从本质上说,人是关键因素,人是计划和目标的执行者。旧本企业并不注重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创优,而是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励全体员工紧紧抓住那些约束条件不断进行改进。
3.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创建人文环境。
3.1对日本推行管理会计使用制度化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会计是以会计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它是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高度集中,市场竞争的激烈,利润的下降,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旨在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水平。
3.2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
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若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应当注意做到:
首先,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
其次,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
最后,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不仅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近利行为。[]
4.应用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1)“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由于管理会计学科自身特点,案例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使企业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把握管理活动实质,并为管理者寻求最佳管理模式提供信息资料、提供思路,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尤其是联系到我国实际,深感加强案例研究更为迫切。
(2)“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这样学术界与实务界双方的配合与协调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
5.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环境。
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
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重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及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①解决基础数据的采集难题;②实现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
6.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旨在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的战略,在预算体系、控制方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及时提供各个决策层次所需要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信息,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使目标协调一致,并最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亦即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变革,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订、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目前来看,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主要表现在:
(1)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现代的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传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机遇性和投机性,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新晨
(3)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从而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7.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决策的基础,商业的语言。作为WTO的成员国,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要在经济领域内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反对形形的不正之风,管理会计更显得重要。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时间。当前,尽管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惠,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7).
[2]王玮芬,提高我国管理会计运用水平的措施[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07).
就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过程所扮演的角色而言,管理会计既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又是一个有助于企业创造和分配价值的决策支持系统。
为了培植中国企业核心能力,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现在已经到了需要重视管理会计的时候。
借助管理会计推进企业财务转型
管理会计的“东风”已经来了,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当务之急就是转变观念。
一是企业高层领导和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观念的群体不是会计从业人员,而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接受培训的群体也首先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这是因为,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不具有强制性,其实践运用与否以及实践运用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内在意愿与需求。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即高层领导,高层领导才是企业管理会计的真正需求者。因此,只有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真正认同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并持续创造价值,企业才能真正重视并有效地运用管理会计。否则,无论财政部如何重视管理会计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二是会计从业人员也得转变观念。
由于思维惯性,会计从业人员希望像财务会计那样,在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殊不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做财务会计工作,但未必能够做管理会计工作。作者觉得管理会计论着有点像“菜谱”,看得懂“菜谱”,不见得就能够做出“美味佳肴”。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权变思想并植入日常的管理会计工作,不能老指望出现类似于“财务会计三张报表式”的“固定”管理模式以便套用和模仿。
基于21世纪的经营环境,企业的财务职能同样必须相应转型。企业的财务职能要从现在的侧重于维护企业资产安全的“核算型”财务(扮演“数豆者”的角色)逐步过渡到侧重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并持续创造价值的“价值型”财务(扮演“种豆者”的角色),最终转向侧重于辅助并参与企业战略制定与经营决策的“战略决策型”财务(扮演“选豆者”的角色,与企业首席执行官一起“挑选”好的“豆子”,成为首席执行官“有价值的商业伙伴”,与首席执行官讲同一种语言即持续创造价值)。如果管理会计在企业得以“落地生根”,那么,履行财务职能的财务部门的角色定位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必然会由现在的“成本中心”变为创造价值的“利润中心”,乃至“投资中心”。
当然,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和会计从业人员确实转变了观念,认同并践行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那么,企业财务职能的转型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理论研究如何走出“困境”
当然,学术界同样需要转变观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中国管理情境的管理会计问题就是世界性的主题。因此,学术界应该尽快终结“模仿式研究”“跟踪式研究”和“改进式研究”的“取经时代”,全面转入“原创性研究”的“造经时代”,树立“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的国际化”的理念,为国际会计学界提供彰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使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世界知识主流。
那么,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具有技术、组织、行为和情境等4个维度。
这4个维度都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制度与文化背景。这就是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
此外,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国有企业在中国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部门在中国的特殊运作方式。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也许应该更加关注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的 管理会计。
创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学派”
笔者认为,21世纪是一个“没有会计的会计时代”或者“只看到教会计的人,而看不到做会计的人”的时代。之所以说21世纪是一个“会计时代”,是因为“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在商言商”,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奠基于会计这种商业语言。
而之所以说21世纪是一个“没有会计”的时代,则是因为会计这种商业语言已经渗透到商业社会的各个层面,经理人都是会计师,但又都不是会计师。没有经理人专门做会计,但又都离不开会计。
一、管理会计实施的重点
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利用决策、计划和控制技术来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履行计划和控制公司活动的任务。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几乎涵盖了包括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在内的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涉及面广,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难度比较大。针对##银行的实际,我认为应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统一财务会计平台
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建立一个全行统一的大集中的财务会计平台,实行财务大集中,集中全行数据,规范操作流程,节约人力资源,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
2.在全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实施管理会计的第一步,也是实施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定义责任中心,将直接成本费用核算到责任中心,将间接成本费用通过驱动因素分摊到部门、产品、客户,优化业务流程,科学确定成本费用预算,将成本费用执行情况与业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在全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这是##银行管理会计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3.实现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盈利分析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分业务条线、分产品、分客户的盈利分析,从而为业绩评价奠定基础。国内银行目前普遍采用分机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考核体系,还难以实现按业务条线、产品、客户的盈利分析和考核评价。如何根据市场数据和##银行经营实际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如何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业务条线、分产品、分客户的业绩评价体系,让银行管理层知道到底什么组织、什么产品、什么客户在为银行赚钱,或给银行带来了亏损,这对银行管理层进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4.逐步建立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框架
资产负债管理是金融机构用来管理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程序,是金融机构创造盈利机会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如何量化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将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保持理想平衡,如何在利率变化的环境下获得最大的净利息收益率和利差,如何确保理想的流动性水平和提供足够的现金流量,如何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性,这是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银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银行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5.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有了机构、业务条线、产品、客户的盈利分析数据积累,才能按业务条线和产品线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银行目前的预算还停留在粗放的分机构的指标管理范畴,事前缺乏细化的分项目预算,没有分业务条线、分产品的预算;事中缺乏预算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按业务条线、产品进行科学的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管理,是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二、管理会计实施的难点
管理会计实施涉及而广,对数据的要求高,特别是国内银行在思想观念、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国外先进银行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将国外的最佳实践搬到中国来,要想把国外的成功经验在##银行运用,确实难度较大。总结国内银行和##银行实施的经验教训,我认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问题
有人认为,实施管理会计就是引进国外一个系统,开发一个项目,或者只是财务会计部门的事情,这些认识是造成国内一些银行实施管理会计出现“虎头蛇尾”而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理会计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但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银行都会有所差异。应该说,管理会计实施的内容和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于管理层的需求。管理层需要什么,银行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市场定位在哪里,在规模与效益、风险与收益、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存贷款产品与中间业务、大客户与中小客户当中,到底重点关注什么,希望看到什么,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经验表明,战略目标不清晰,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实施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战略目标确立、管理会计系统构建、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改革等复杂过程,需要银行的各级管理层转变观念,更需要银行上下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可以说,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是一个转换观念和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梳理战略目标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过程,更是银行改革和变革的一个痛苦的过程。
2.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银行有相当大的差距,实施管理会计会碰到很大困难。比如,国外先进银行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的事业部制,业务按公司业务、私人业务、资金业务等条线进行管理,而国内银行主要按照总、分、支多级机构进行管理;又如,国外先进银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而国内银行一般分(支)行都有一定的资金调度权;再如,国外的客户经理制是引入产品经理概念,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而国内的客户经理制更像是“以客户经理为中心”的客户关系模式。国内完全不同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要按国外的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责任中心职责不清楚,成本分摊不准确,产品和客户的数据难以获得,给管理会计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在组织架构未改革和资金未集中管理的情况下,根据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盈利也只能作分析之用,结果不容易被各级管理层所接受,分业务条线、分产品的预算和业绩评价没有直接的责任组织,也不可能作为考核所用。
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问题不是管理会计项目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国内商业银行在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相应进行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管理模式的调整和组织机构的改革,才可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
3.数据质量和数据转换问题
数据质量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本前提。管理会计要计算内部转移价格和分析市场风险,不仅需要说清楚过去和现在,更需要说清楚未来,要模拟未来交易的现金流和客户交易行为,以便进行产品定价和量化风险;管理会计要进行产品、客户盈利分析,就需要获得详细的产品收益成本信息以及客户交易信息和客户关系信息。这些信息是大多数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难以获得的信息,数据质量将成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瓶颈。
为了实施管理会计,一方面需要抽取现有核心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交易数据,有的数据要进行整合,没有的数据要进行补充,无法获得的数据争取今后予以改善;另一方面,需要将现有各系统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转换加工,将每一笔交易、每一个产品从发生到结束、“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的现金流全部模拟出来,数据转换工作量将会非常困难,要求熟悉业务和熟悉技术特别是熟悉核心业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的人员共同参与,才可能获得解决方案。
三、##银行管理会计实施的进展及几点体会
##银行从2003年底开始,在管理会计的实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银行管理会计项目一期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部分已经上线,项目二期盈利分析和资产负债管理部分正在实施过程中。
项目一期上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建立了独立的总账系统。将面向客户交易的前台核心业务系统与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总账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分开,为今后##银行系统建设和数据整合提供了基础,这是国外先进银行的普遍做法,在国内银行业中是第一家。二是完成了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财务集中,是国外银行的普遍做法,这是##银行扁平化管理的需要,也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力成本的节约。三是在全行实行财务核算和操作的流程标准化。流程的统一,有利于我行财务核算的规范化,同时可使专业人员向业务单位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从而增加经济规模,实现成本节约。四是在全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将全行各机构、部门按职能进行了责任中心的划分,建立了清晰的跨部门成本分配分摊规则,明确了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并计划将成本责任结果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五是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业务操作流程的统一、财务集中、财务会计信息的高度透明化、系统严格的权限管理、预算的管控,使各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以强化。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公立医院; 案例
中图分类号:F014.4;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4-0028-05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现代观点认为,会计不仅是环境的产物,而且能动地改变环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紧密交织在一起,也可以“跨界”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对于医院财务研究领域而言,“医改”这一复杂的跨界问题,恰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宝贵沃土。同时,随着公立医院竞争加剧,管理会计作为增强单位价值创造力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财务部门顺时应势,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推动医院发展的作用。
医改大环境及公立医院发展的要求,给公立医院研究及应用管理会计带来了机会和挑战,本文以某大型三甲医院应用管理会计创造价值为案例,以期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二、管理会计在某大型三甲医院的应用案例①
(一)案例背景
某大型三甲医院(简称A医院),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2006―2012年医疗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12%以上)后,随着医疗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在选择自身发展战略时,开始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为配合医院战略转型,A医院财务部门也在积极转型――从“过去经营业绩的簿记者”成为“管理队伍中增加医院价值的成员”,期望为提高医院经营效率提供重要信息,参与规划和执行医院的新战略,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为此,从2012年开始,在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A医院整个财务团队开始以卡普兰的《高级管理会计》及系列视频为教材,学习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请高校相关专家指导,对照、梳理现有体系并进行实际应用、改进,取得了较大进展及突破。上述过程可概括为图1。
(二)对照框架,梳理问题
管理会计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科学,应用科学最初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即对照理论及成功经验进行模仿。A医院对照现代管理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梳理自身业务,列出不足及计划,如表1所示。框架性设计能够帮助管理层迅速找到短板,有助于建设完整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同时,A医院认为受人力、资源所限,应用管理会计时应避免“全面开花”,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重点开展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应用工作。
(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
“不同目的,不同成本”(Different Cos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成本是被开发出来并用于特殊目的的,成本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2)成本的使用方式决定了成本的计算方式,不能脱离目的谈成本。成本信息作为管理会计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医院可以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来指导其改善经营行为。A医院从厘清成本概念、合理分类成本入手,出具及应用不同的成本数据为不同的管理目的服务。
1.应用于成本核算
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给医院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仅用于内部考核及绩效分配,还没有与“财务大账”进行结合,这里带来的困惑就是:财务报表的“成本核算报表”核算结果到底要不要应用到科室考核?财务成本核算与内部用的成本核算始终存在两张皮,要不要统一?如何统一?“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这一经典的管理会计理论,帮助A医院迅速扫清了概念障碍,明确新制度下的成本核算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而管理会计角度的内部核算目的是计量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服务于内部管理、决策、绩效考核等,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实践难题。A医院不同目的下的成本计算口径如表2。
2.成本性态及分析――应用于预算及战略决策支持
为使得医院预算资金安排效益最大化,按照成本性态及酌量性水平高低,A医院将成本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及酌量性变动成本,并进行分析、比较,揭示医院投入要素构成(如表3所示)。在预算编制时,将预算项目按酌量性、约束性进行分类,找出成本控制重点及收入结构调整依据,并按酌量水平高低确定资金安排次序,达到了较好的预算控制效果。
A医院现有成本结构如表4所示。
从固定成本构成来看,A医院约束性固定成本占固定成本的比例为75%,也就是说目前固定成本水平是由医院规模、前期固定资产投入、管理模式决定的,短期内很难改变,只能靠不断累积边际贡献来消化,而目前工作量增长已达到饱和,可以选择:(1)扩大规模,但造成了新的约束性成本增加,不可取;(2)单纯提高边际贡献,但在“项目收费”和“加成制”的收费政策下,最终将提高病人费用,不可取;(3)收入结构调整,增加整体边际贡献。
从变动成本构成来看,技术性变动成本占变动成本比例为99%,也就是说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下,只要提供医疗服务,就必然会发生对应的变动成本费用,如药品、卫生材料等,跟工作量高度相关,这部分的控制空间极其有限。
通过上述成本分析,A医院从财务角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应关注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的变化,逐步减少对药品、卫生材料的依赖,逐步调整收治病人结构,转向技术依赖型的病种、疑难重症。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A医院成本核算从1998年开展全成本核算,从无到有不断探索,目前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全成本核算方法和系统,核算单元达500多个,分摊项目达200多项,分摊参数达100多项,这是个随着管理深化、由简至繁的过程。近几年,又尝试用作业成本法开展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核算项目达800项(包括手术和技诊检查项目),同时也开展了约60个病种的病种成本核算,并开发了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系统。作业成本法测算结果更全面、完整、直观反映项目耗费的成本及每一个作业环节耗费的情况。作业成本法不仅获得了成本的数量结果,而且还获得了成本控制手段。
同时,A医院还在原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医药价格协会的课题《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及定价课题》中,用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了部分代表性项目的成本测算,并提出以作业成本法计算的项目标准成本,可以作为项目定价的依据,定价时需充分考虑各种医院级别、医院管理费用及运行费用、项目难度及风险系数等影响因素,建立不同成本类的成本、分摊标准等标准数据库,如人员成本、卫生材料成本、低值易耗品(如手术包、手术器械等)成本及使用次数等,试剂成本及使用次数、管理费率、运行费率等,并提出2012版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模型。模型考虑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服务项目的技术难度等因素,为广东省制定2012版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具体实施办法提供了决策参考。
(五)财务指标用于业绩评价
A医院将“事前标准(预算)制定、事中过程控制、事后差异分析(例外管理)”全过程管理,应用于该院对卫生材料成本的控制管理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A医院发现,连续几年医院的卫生材料成本率②有持续上升的趋势,2014年,开始下达卫生材料成本率作为弹性预算的控制指标;2014年7月,开始向主管部门反馈成本率变化情况,9月开始明显降低,虽然11、12月有所反弹,但经过设备部门努力,最终将成本率控制在预算目标内,如图2所示。
A医院设备部主要通过与生产厂家、商的多次沟通、谈判,压低购进单价在万元以上的高值耗材价格,在收费加成仍是800元封顶的情况下,降低了卫材成本率(见表5)。
三、不足及启示
本文案例的不足之处如前文表1所示,在浩瀚的管理理论学习及实践探索中,A医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人才也处于培养及储备阶段,还需要总结成功案例经验,继续学习及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短板”,也是医疗机构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的短板。从目前相关研究文献来看,较多集中于作业成本法及平衡计分卡等具体方法研究,对如何应用管理会计加强预算及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提供决策参考等研究较少;对医院管理会计整体体系研究较多,但集中在框架和方向的概念研究中,对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较少。希望医院同行及医院财务研究者们,借着财政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春风,让管理会计在医疗卫生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A].财会〔2014〕27号,2014.
关键词 云计算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 信息技术
云计算作为以互联网为主要途径,其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通过互联网对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交换、共享,对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处理和计算上与其他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不仅可以对企业日常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计算,同时可以为企业营造较之前更为安全、稳定的财务管理环境。而管理会计采用相应的概念和技术对企业实际和预计的经济数据进行的处理,帮助企业制定并实现了科学合理的目标,也因此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重点规划对象之一。
一、现代管理会计基础理论
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制定政策方针,把控企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反映企业员工和外部人员当前财务状况等而进行的会计工作。对此,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主要是为管理者更好地控制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提供所需信息,但是,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迥然各异,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的内容很难具体到各类型的企业。虽然西方学者对管理会计内容的归纳多种多样,国内学者对其概括也不完全统一。但总的来说,大多数观点对管理会计内容的认识上还是较为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会计规划和决策、会计控制和业绩评价三项基础。
二、云计算在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的作用
(1)节约了管理会计的建设成本。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有着高昂的建设成本,管理人员不但要购买所需的基础设备,还要支付设备维护、软件购买和维修的一系列费用。云计算信息化进程依靠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来实现,其中软件的使用费用按量计算,软件的维护费用也由服务供应商统一承担,不会再有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自身的成本。
(2)强化了企业内外部间的联系。云计算改变了各个部门体系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在强大的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得到了高速增长,企业各个部门体系之间的交流探讨也随之增加了,继而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由于管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大量的信息数据,而信息化亦是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企业借助云计算的平台能够很快处理好大量的信息数据,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4)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每天计算、储存、统计大量的财务数据,但借助于云计算,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迅速地收集整理信息数据,不仅节约了物力和人力资源,也使得会计工作更加准确严谨。
三、云计算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模式
关于云计算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的实践应用模式,限于篇幅,本文仅列举下述两类应用模式以供参考交流。
第一,即时下普遍应用的“SaaS模式”――软件即服务。即服务供应商将开发的软件到公开的服务器集群上,而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去下载这种软件,可以选择购买或者租用的方式付以一定的资金。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不用再像过去一样花大量资金购买和维护软件,而是可以有选择地利用服务供应商提供的软件来办理业务。该模式下,赋予了企业自主选择的权力,只需要通过在阅览器的界面上进行操作就可以使用需要的软件。除了降低成本。同时,这种模式也使得会计工作者实现了移动办公,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甚至是出差、旅行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操纵,进而实现理财的目的。因此,办公的时间和空间不再被加以限制,办公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第二,“IaaS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即管理硬件资源的软件服务,通过其可以租用硬件。具体来说,它将内存、储存和各种计算单位组合成为一个庞大的、虚拟的平台,这个平台包含客户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于是客户便从中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服务器,从而享受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在传统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中,由于企业大量购买这些基础性设施从而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过高,而IaaS模式改变了这个局面,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租用合适的存储力或者计算力,节省下来的资金自然可以用在他处,从而实现了资金的优化,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四、云计算在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注重云计算技术的多样化服务。即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充分结合各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在进行技术研发过程中,可以先到企业中去进行财务工作情况的调查,并对各个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求进行整合。同时,充分考虑更多行业企业财务、人事、销售、采购、库存等各个方面,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心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局限进行改进。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提供财务报表分析、决策等多样化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企业整体管理对信息建设的需求。
(2)强化云计算服务商的建设水平。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质量是云计算应用的关键,对此,服务供应商要积极帮助企业转变管理会计信息化观念,使其意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软件,或推出试用型软件,从而帮助企业接触云计算,从而壮大客户群体;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研发新的软件,使得更多的企业选择云计算,从而加强其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此外,还应做好软件的维护工作,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使其更能适应用户的需求,保障客户的根本利益。
(3)最大限度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安全。不同于实物的管理和操作,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递基本不再是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的文件传达,信息的储存和传递都要依靠虚拟的网络系统,而网络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安全威胁。一旦网络受到黑客的恶意攻击,这些信息被盗取或者被篡改,后果将不堪设想。换言之,网络系统虽然迅速和便捷,能够实现企业工作的高效率,但是也存在其特殊的安全问题。财务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若想真正实现云计算的功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首要确保拥有较高安全等级的网络环境,为信息的储存和传输提供保障。
五、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会计既能总结经验,也能分析当下成本,还能帮助企业有效决策,预测未来的风险。而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的实践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资金、技术以及共享性的问题,还能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让企业管理层更加准确、全面地掌握第一手数据,帮助企业做出对其自身发展有益的正确决策。
(作者单位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苏艳.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
[2] 宁建军.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