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专业技术人员护士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2 07:37: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专业技术人员护士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专业技术人员护士工作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73-01

随着医疗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院业务的不断扩大,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已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其实,早在1994年我院就率先在院内聘用了为数很少的临时专业技术人员,其均为聘用护士。从2000年以来,我院为适应业务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了分批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并逐年递增。目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60%,其中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数的71%,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对聘用护士加强教育和管理也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医院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1 聘用护士现状

1.1 学历不同,职称不等,素质不平衡。我院聘用的护士当中,从2006年12月截至2009年12月学历及职称如下表:

从学历上看各有所长。据观察,大专学历的聘用护士理论知识较强;中专学历的聘用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强。由于基础不同,所以理论水平、临床实践等任职能力差别明显。职称方面,在大多聘用护士心里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始终是聘用制人员,没有必要努力地去晋升晋级,当然,在医院的鼓励和支持下,近年来这些方面还是有明显地改变。

1.2思想活跃、专业意识较淡薄。聘用护士中不少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在:未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责任的重大。爱岗敬业意识较淡薄,往往把护理工作简单理解为能够完成各项操作,应对日常工作的繁琐劳动,忽略了护士应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业务素质。前些年,由于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工资待遇方面有所不同,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这种临时心理占据聘用护士的80%以上,加之随着医疗体制及人事制度的改革,股份制、合资医院相继出现,这些医院强烈吸引着这些护士,她们存在着随时离岗的可能。近年来,新的劳动法出台后,聘用护士的待遇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同工同酬,这种临时心里才得到一定的缓解。

1.3临床经验不足。一部分虽在毕业后已经在医院或卫生院工作过,但所处的医疗环境差、不正规。因此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操作不规范,护理行为缺乏条理性、灵活性的问题。

2 聘用护士的选拔

2.1 择优录取,严格把关。对前来应聘的人员首先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由人事处认真核对毕业证、身份证、在校表现、临床实习情况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情况。

2.2 符合应聘条件的以面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摸底考核,择优录用。凡参加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应聘人员分配到临床科室后,由工作责任心强、技术全面、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带习带教,考核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写出考核鉴定,上报护理部、人事处审批。

2.3 所聘护士在进入岗位前,进行院纪法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等岗前培训。

2.4 经初步选的聘用护士,在临床考核鉴定合格、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确定录用,签定聘用合同。

3 聘用护士的培养

3.1 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我院护理部除了让聘用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行业规范、服务用语、忌语等,还要组织他们学习优秀护士的典型事例,召开座谈会,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活动,增进护患了解,使她们从中感悟护士工作的光荣使命及责任的重大。

3.2 注意临床实践能力的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在使用聘用护士的同时还注意对聘用护士进行有的放矢的再培养,再聘用护士中培养专职护理人才,提高聘用护士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3.3 强化“三基”训练。我院护理部制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考试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的形式,帮助招聘护士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不断了解新技术、新理论,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并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活动中,指定专人跟班指导进行工作,使其工作更有计划性,较好应对各项护理活动。

4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4.1 医院尽量解决聘用护士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待遇、生活、进修学习、社保福利等,减少经过培训的招聘护士的流失。

第2篇

关键词:精神卫生 民政 人力资源 调查 对策

一提起“精神卫生”,大多数人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种场景:一座戒备森严、门窗紧闭的阴森病房里,关着一群嘻笑无常、蓬头垢面的精神疾病患者。下意识地,人们会皱起眉头,表现出厌恶的表情。然而,就有一个这样行业是以这类不招人喜欢的群体为服务对象,他们就是精神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当下,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精神卫生行业的发展,聚焦这一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精神卫生行业医护人力资源现状,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新疆民政精神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共同发展,为新疆建设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和谐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一、概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深入、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我国也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人们在这种必然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医疗康复工作,由卫生、公安、民政部门分类管理。卫生部门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它承担着精神疾病的科研、预防和治疗等工作;公安部门主要承担着对危及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的收容和治疗康复工作;民政部门举办的精神病人的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一般精神病院的区别,在于收治对象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三无”精神病人、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人和特困精神病患者。从全局来说,精神卫生福利事业,与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相互连结,是涉及人民健康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指导、规范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卫生法》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更是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疆的发病率已达到15.3‰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是由卫生和民政两大系统组成。在这其中,民政精神卫生大多承担着“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精神病人的救治任务。

近年来,为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新疆也先后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和特困、低保人群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民政精神病院的救助范围,扩大了民政精神卫生的救治范围。目前,新疆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从50年代的简单收容,70年代的慢性疗养,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层次、设备先进、管理有序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

二、新疆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在卫生行政机构注册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有24家,共有精神科床位3510张,其中三甲3所925张,二甲1所50张,二级12所1814张,一级8所721张;卫生系统17所2264张,民政系统7所1246张;地方所属14所2625张,兵团所属9所835,部队所属1所50张。全疆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1.61。

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拥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1303人,其中,专科医生436 人,每10 万人拥有医师数为2.0;专科护士867 人,每10万人拥有护士数为3.98。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与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37。

在全疆24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1303名从事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系统医护人员997人,占总人数的76.52%;民政系统306人,占总数的23.48%。在1303人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8人,本科学历261,大专学历455人,中专及以下56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38%、20.03%、34.92%和43.67%;高级职称56人,中级352人,初级及以下895人,分别占总数的4.30%、27.01%和68.69%;30岁以下419人,30-39岁481人,40-49岁279人,50岁及以上12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2.16%、36.91%、21.41%和9.52%。

1.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全疆现有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7所,占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总数24所的70.83%,其中,三甲3所,二甲1所,二级9所,一级4所,共计床位2264张,占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510张的64.50%;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997人,占全疆从事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1303人的76.52%。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16;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为1:0.29。

卫生系统的350名医生,硕士及以上学历17人、本科194人、大专103人,分别占同等学历医生总数的100%、86.22%、66.88%,形成了系统内4.86%、55.43%、29.43%的梭形学历结构。全系统医生高级职称20人、中级73人、初级及以下100人,分别占各职级医生总数的74.07%、65.77%、70.92%,形成了系统内10.36%、37.82%、51.81%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医生有78人、30-39岁140人、40-49岁94人、50岁及以上38人,分别占各年龄段医生总数的80.36%、63.78%、79%、59%,系统内形成22.28%、40.10%、26.73%、10.89%,以30-49岁为主的年龄结构。

卫生系统的647名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本科30人、大专255人,分别占同等学历护士总数的100%、83.33%、84.72%,形成了系统内0.15%、4.64%、39.41%的学历结构。全系统护士高级职称8人、中级163人、初级及以下476人,分别占各职级护士总数的57.14%、87.50%、66.49%,形成了系统内1.20%、25.15%、73.65%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护士有218人、30-39岁231人、40-49岁139人、50岁及以上59人,分别占各年龄段护士总数的56.12%、68.78%、68%、75%,系统内形成33.67%、35.70%、21.52%、9.11%,以40岁以下为主的年龄结构。

2.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全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有7所,占全疆总机构数的29.17%,其中,二级3所,一级4所,共计床位1246张,占全疆总床位三分之一;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占全疆总数的23.48%。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07;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为1:0.18。

民政系统的86名医生,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本科31人、大专51人,分别占同等学历医生总数的0%、13.78%、33.12%,系统内学历结构分别为0%、36.05%、59.30%,呈金字塔状。全系统医生高级职称7人、中级38人、初级及以下41人,分别占各职级医生总数的25.93%、34.23%、29.08%,形成了系统内8.14%、44.19%、47.67%的梯形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医生有11人、30-39岁46人、40-49岁14人、50岁及以上15人,分别占各年龄段医生总数的19.64%、36.22%、21.00%、41.00%,系统内形成12.79%、53.49%、16.28%、17.44%,以30-39岁为主的年龄结构。

民政系统的220名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本科6人、大专46人,中专及以下168人,分别占护士总数同等学历的0%、16.67%、15.28%、31.76,形成了系统内0%、2.73%、20.91%、76.36,以中专为主的学历结构。全系统护士高级职称5人、中级19人、初级及以下196人,分别占各职级护士总数的42.86%、12.50%、33.51%,形成了系统内2.16%、8.63%、89.21%的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护士有104人、30-39岁64人、40-49岁40人、50岁及以上12人,分别占各年龄段护士总数的43.88%、31.22%、32.00%、25.00%,系统内形成47.27%、29.09%、18.18%、5.46%,以30岁以下为主的年龄结构。

三、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工作重点偏重收容民政服务对象,包括“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特困、低保及城镇流浪无着中的精神病人。相对来讲,因患者的特殊性,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大多是全额事业单位,均设立在偏远地区、床位周转率低、工资福利待遇少。因体制和分工不同,与卫生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比,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从本次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来看,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计3510张床位,其中民政系统1246,占总床位数35.50%。但民政系统拥有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06人,仅占到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3.48%。

按照行业内标准,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1:0.4,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1。而新疆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人数、专业技术人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0.18和1:0.25,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

以在处于同一区域的喀什地区第一医院(卫生系统)和喀什康宁医院(民政系统)相比:前者有精神科床位35张,专科医生9人,专科护士12人,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0.34,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6;而后者有床位126张,医生7人,护士23人,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0.18,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24。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不仅达不到行业要求不到的标准,就是与同区域内、同专业的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比,仍有1-2倍的差距。

2.学历偏低

在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56%的医生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39%的护士是大专及以上的学历。而在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仅有14%的医生是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无一人;护士中,仅有32%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而大专以上的只有6名,且仅是本科学历。这种情况在较为偏远的南疆地区更为严重,以和田地区福利院为例:该院核定床位160张,有医生6人,护士12人。6名医生均为大专学历,12名护士中,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10人。

3.队伍建设出现断层

从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卫生系统以30-39岁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也就是说这一群体在5-10后即可成为技术骨干),40-49岁的成熟型专业技术人才也占到近四分之一,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梯队,有利于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民政系统则是30岁以下和30-39岁的人群占据了系统的近四分之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化,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积累周期短,有碍于专业技术的传承。

从新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来看,高、中、初分别占总人数的4.30%、27.01和68.69%,呈较为科学的金字塔形职级分布。卫生系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职级分布的金字塔形显得更加流畅,而民政系统则是由3.92%到18.63%,然后突然增加至77.45%,起着重要继承和传递作用的中间力量过于薄弱,与业内普遍认为的4:5:7的“黄金比例”相距甚远,较容易出现学科带头人的缺失、人才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不利于民政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4.技术力量分布不均

从行政管理区域和地理分布看,全疆86名民政精神专科医师和220名专科护士,大都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仅乌鲁木齐区域占据了医师总数的36%和护士总数的60%。

从每万人拥有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科医师和护士的人数来说,乌鲁木齐及周边区域占有量最高:专科医师为0.09人,护士0.29人;北疆伊犁地区居中,分别是0.04人、0.09人;而南疆和田地区则最少,分别是0.03、0.06;喀什地区的医师拥有量更是低到极致,仅为0.02人。

从职称分布来看,民政系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总计60人,但这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人员就职于乌鲁木齐区域及周边。

高学历、高职称、相对属于专业技术黄金年龄段的医护人员52%集中在首府。基本形成了北疆强、东疆平、南疆弱的分布不均格局。

四、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研究

改革体制,调整机制,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加速培育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这棵“梧桐树”,以期引来众多“金凤凰”,打开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

1.改善宏观环境

(1)理顺体制

方案一:参考内地部分省市的经验,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统一收归卫生系统管理,但设置相应数量的床位,保证符合民政救助条件人员的入院治疗和全天候的日常照料,经费由民政部门按期拨付。

方案二:在民政部门设立精神卫生专管机构,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参照内地省市成熟经验,鼓励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行“一院两制”,即在履行原有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医疗条件招收自费病员,与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所涉及工作人员实行市场化管理。一方面解决精神科床位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带动全院医护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加大政策扶持

作为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大多设立在较为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恰恰是这些地区因为贫困,无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或因精神疾病治疗的长期性而放弃治疗,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埋下隐患。

建议新疆紧紧抓住《精神卫生法》出台及国家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支持,配套出台向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倾斜的相关政策:

第一,民政精神卫生工作也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加强民政精神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健全和完善由民政、卫生、公安、司法、教育、劳动保障、计委、财政以及残联等部门和团体组成的精神卫生领导小组,坚持有效的协调会议制度,统筹安排“三无”、特困、低保等特殊群体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待遇等问题。把民政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实际,提出民政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的投入,制定长效投入机制,提升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

第三,给予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学术研究。

第四,建立科学、灵活的薪酬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留得住、引得进”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对精神卫生资源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医疗服务水平质量。

第六,结合新疆实际,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

(3)积极争取社会支持

第一,改变民政系统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医务人员获得社会的职业认同。

第二,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及精神科工作人员的偏见和歧视。

第3篇

二、乡(镇)卫生院现状

200X年乡(镇)医生76人,比上年减少7%、护士38人,比上年减少17%,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8人,比上年减少9%、初级职称78人,比上年减少18%。

2.乡(镇)卫生院经营、财政差补状况。

3.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状况。

医疗设备状况。全县乡(镇)卫生院有X光机2台,B超1台,有10个乡(镇)卫生院无X光机, 11个卫生院无B超。

三、问题成因分析

第4篇

XX县现有11个乡(镇)、116个行政村、1374自然村、人口229031人、13个卫生院、;在职卫生专业人员222人,(其中:在岗130人,外出请假42人,借调50人),在岗130人中,医生60人,占农村总人数0.26‰;护士40人,占农村总护士占人数的0.17‰;床位数176张,每千人拥有床位0.77‰。

二、乡(镇)卫生院现状

1.专业技术人员。200X年乡(镇)医生107人、护士6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171人。

200X年乡(镇)医生106人,比上年减少1%、护士59人,比上年减少1%,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8人,比上年减少4%、初级职称120人,比上年减少29%。

200X年乡(镇)医生82人,比上年减少23%、护士46人,比上年减少22%,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2人,比上年减少12%,初级职称96人、比上年减少20%。

200X年乡(镇)医生76人,比上年减少7%、护士38人,比上年减少17%,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8人,比上年减少9%、初级职称78人,比上年减少18%。

2.乡(镇)卫生院经营、财政差补状况。

卫生院经营状况。200X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647万元。200X年业务总收入653万元,业务总支出,比上年增长0.4%,全县盈利的卫生院12个,占卫生院总数的80%,亏损的卫生院3个,占卫生院总数20%。200X年业务总收入658万元,比上年增长0.7%,全县盈利的卫生院11个,占卫生院总数的85%,亏损的卫生院2个,占卫生院总数15%。200X年业务总收入662万元,比上年增长0.6%,全县盈利的卫生院11个,占卫生院总数的85%,亏损的卫生院2个,占卫生院总数15%。

乡(镇)财政差补情况。11个乡(镇)卫生院200X年财政差额拔款预算115万元,差额拔款到位35万元,只占预算数的30.4%。200x年财政差额拔款预算122万元,差额拔款到位48万元,只占预算数的39.3%,200X年财政差额拔款预算129万元,差额拔款到位15万元,只占预算数的11.6%。

3.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状况。

卫生院基础设施状况。200X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4459.67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6073平方米,占业务用房的42%。200X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4456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573平方米,占业务用房的32%,比上年减少25%。200X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4456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021平方米,占业务用房的27%。比上年减少12%。200X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4480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3700平方米,占业务用房的25%。。比上年减少8%。

医疗设备状况。全县乡(镇)卫生院有X光机2台,B超1台,有10个乡(镇)卫生院无X光机,11个卫生院无B超。

三、问题成因分析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由于取消大、中专生分配以后,我县连续4年未选聘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到乡(镇)卫生院,造成人才出现断层。二是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岗。因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的系列政策出台以后,部分年龄偏大的卫生技术人员因身体和心理压力原因,纷纷要求病退。近几年有18名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三是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由于乡(镇)卫生院工作条件差,工作报酬低,部分专业技术请假外出打工或调离乡(镇)卫生院。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存在。造成乡(镇)卫生技术人员逐年减少,出现了人才严重匮乏现象。

2.造成基础设施、医疗设备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乡(镇)政府财政较困难,资金投入少,造成设备陈旧、设施较差。特别是XX乡中心卫生院住院部于200X年倒塌,现在只能租用业务用房。XX、XX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属60年代建造,属一级危房,由于无资金改造,目前仍在使用。大部分卫生院缺乏X光机,B超仪,甚至连三大常规检验设备也未配备,有的卫生院的X光机10多年前购制的,B超仪是七八年前装备的,较为陈旧,目前无法使用。二是乡(镇)卫生院属非盈利性医疗机构,且属一级或无等级医院,其医疗收费低,仅仅是成本收费,卫生院的自主收入难以补足人员工资和支付设备,设施维修及其公共卫生工作等费用,更难筹备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换代。

3.经营状况增长缓慢主要原因:一是乡(镇)人口流动较大,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服务人群减少,尽管乡(镇)卫生院力精图治,苦心经营,但部分卫生院的经营收入仍然下降。二是各乡(镇)政府财政日益困难,财政预算数虽然逐年增加,而财政差额拔款却逐年减少。三是卫生投入不足,造成设备陈旧、设施较差。服务项目难以拓宽,新技术难引进,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导致部分病人进县城上省城,资源外流,影响卫生院的运营。四是公共卫生开支过大,开展乡镇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的经费经费政府没有专项投入,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所需经费需要卫生院的经营收入来支付。

四、建议

1.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存在危房,共有危房面积7373.6平方米,要解决这么多危房,每年需投资100万,解决二个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5年共投资500万。乡(镇)卫生院需配备B超11台,心电图机10台,血尿检测11台,200mAX光机10台,每年投资120万元,5年需投资金600万元。

为了能完成上述规划,应采取以下几条措施: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二是县财政、乡(镇)财政、乡(镇)财政予以专项扶持。三是要求卫生院开源节流,拓宽服务项目,搞活自身运营,积极创造条件,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卫生院的建设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搞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要求。

2.全县乡(镇)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93人,按照人口数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还缺专业技术人员50名,每年需要录聘大、中专毕业生10名,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

为了能顺利完成招录工作,留住人才,为乡(镇)卫生院增加技术力量。宜采取以下几条措施。(1)、招录的毕业生解决编制、解决工资待遇、解决生活待遇。(2)、选拔生可提前半年定收、定级,工资标准高定一挡。(3)、选拔生工作期满三年后,根据个人愿意和工作需要,按照双向选择、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的原则方法,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招录生可推荐到县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

第5篇

一、考试报名资格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并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2008年毕业生,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历;

(二)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专科学历;

(三)获得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考生的报名资格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

二、报名方法及要求

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各地应当统一使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于2008年8月30日前,将报考人员信息等情况上传到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渠道,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考试通知,通知符合报名条件的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报名。按照就近原则,考生可选择到工作单位或人事档案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

按照《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和《关于向台湾居民开放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78号)要求,各地要认真做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参加考试相关工作。

三、考试科目及时间

考试科目设置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均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考试。具体考试时间为:

考试科目

考试日期和时间

基础知识

10月11日

9:00-11:00

相关专业知识

14:00-16:00

专业知识

10月12日

9:00-11:00

专业实践能力

14:00-16:00

四、考试成绩及效用

考试成绩仍采取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4个考试科目。通过4个考试科目者,由考试机构发给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第6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职称管理;岗位聘用;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需要医疗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解决医学上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医疗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薪酬偏低等原因,导致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人才紧缺日益严重。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大,整个医疗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医疗技术人才的管理,尤其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等内容成为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职称管理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干部任免等医院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目前,公立医院的各项工资、奖金等收入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即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级别。想提高收入,提高职称水平是最快捷的途径。因此,职称晋升与聘用是专业技术人员最为关注的内容[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科学实施岗位聘用工作是基层公立医院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1基层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的基本情况

1.1职称分类

医院的职称主要有卫生、会计、经济、工程、统计及档案等系列,其中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是公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医、药、技及护理四大类。

1.2职称级别

职称一般分为初中高级,其中初级分为员级(士级)和助理级(师级),高级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

1.3职称的取得方式

职称的取得形式主要包括职称考核认定、职称考试和职称评审。目前除了个别职称可以通过初次认定的形式取得外,基本上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形式取得。1.3.1职称认定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含研究生)参加工作后通过见习期的考核而取得的首个职称资格。用人单位根据拟聘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其政治表现和从事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成绩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考试或评审,目前只针对国家未开始组织统一考试的系列。1.3.2职称考试职称考试按照不同专业要求在时间和形式上有不同的统一安排。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是从事医疗技术工作基本要求,是依法执业的凭证。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根据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可报考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医疗技术是社会实践学科,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报考条件中十分重视实际临床经验(即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经验和年限)。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已于2003年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单独开考,其他专业统一考,原则上进行1次/年,一般安排在每年1月份左右报考,5月中旬考试。由于基层公立医院年轻医疗技术人员较多,所以每年的4、5月份为迎接初中级考试而出现人手相对紧张现象。1.3.3高级职称一般通过考评结合形式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般由各省市根据实际制定评审办法,有些省市考评结合,一般在年初进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践能力考试,每年的8至10月开展申报评审工作。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和科研、论文著作等条件作为依据。基层公立医院由于高级人才较缺乏,而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以高级人才的比例作为对医院的管理考核重要指标。所以基层公立医院都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以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4公立医院职称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开始就要考取职称作为从业资格,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晋升职称并聘用而提高个人薪酬待遇,直至退休也要根据聘用的职称级别享受相关退休待遇。职称可以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同时也是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及干部提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自身职称的管理,职称管理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直接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职称与岗位聘用现状与分析

职称聘用是职称管理工作的核心,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2]。尤其实施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控制,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按单位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设置,使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存在不统一。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紧缺,为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上采取鼓励提高、适合聘用为主的原则。下面以某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分析为例展开探讨。

2.1岗位设置与职称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公立医疗单位的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类,其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确定,其中公立医院是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上。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是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的主系列岗位,其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该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原则,核定总岗位数为共119个,其中管理岗位16个、工勤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100个,专业技术岗占总岗位总量的84%。表1显示卫生技术岗位占全院技术岗位的90.3%,是该基层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主体岗位。但编内技术人员仅占全院技术人员的41.7%,这为职称管理带来了政策上的不均衡性。表2显示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和实际取得职称人数差距较大,高中级岗位“岗少人多”,编内人员近1/3人存在不能聘到与职称相应岗位的情况。这使专业技术人员存在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岗位设置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进行,设岗的原则是“以事定岗、因事设职”,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及要求等确定不同岗位。由于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只将编内人员纳入管理,但“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是不分编内外的,编外技术人员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职称管理上应尽量除去身份管理,严格按照岗位管理程序执行,充分考虑专业技术岗位的公平性,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留住人才。

2.2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

基层公立医院医疗人才紧缺,尤其是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单位好不容易培养成业务骨干甚至学科带头人,如果其职称不能聘用、待遇不能兑现,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考虑离职。因此,基层公立医院在职称聘用上制定条件相对宽松,以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由于受岗位设置原则及结构比例所限,存在岗位“僧多粥少”现象,所以对于编内人员只能通过择优聘用方式进行聘用岗位。2.2.1职称聘用该医院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管理实施办法》,成立院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应聘条件进行应聘。应聘条件按照高、中、初级的不同要求,主要以任职年限、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等为依据,另外按要求完成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任务、继续教育学分和学时达标、现聘职务考核合格、无违反院内相关规章制度等作为基本条件。聘用程序主要通过个人申请,经科室及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科审核后递交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并确认聘用。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聘用由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评审,对通过评审的拟聘人员进行聘前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的由院统一下发任职通知并兑现相关待遇。这种职称聘用模式以激励为主,不分编制内外身份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按要求完成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符合基本聘用条件且无违反原则性问题的,基本能聘用并兑现职称待遇。2.2.2岗位聘用职称聘用是对符合相应等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达到相应水平的认可,而岗位聘用对同级职称的人的专业水平高低和等次的界定。岗位聘用较职称聘用来说,存在竞争性和淘汰性的特点。岗位设置严格限定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为解决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问题,该院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办法》,当同一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竞聘人数多于竞聘岗位数时,通过综合计分排序,择优聘用。通过综合计分择优聘用办法确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综合计分根据竞聘者资历、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项考评指标,结合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评议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工作能力是要从任职岗位、职务及学术职务等评价,工作业绩主要以考核结果、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等为依据。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实行院、科两级考评,尽量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3探讨

3.1抓住医改时机,倡导创新管理机制,是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改革方向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事业单位编制备案制的试行,医疗人才的流动性将越来越大,这给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转变理念,创新机制,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基层公立医院当前的重要工作。2006年全国推行的岗位管理,范围仅局限于编内人员,十年来对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规模、实际工作及服务要求已不相适应。从医疗服务供需角度来说,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人民群众所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是无差异性,群众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技术要求也是无差异性的。群众到公立医院就医并不清楚哪个医生是编制内或编制外的,他们只知道医生的专业与岗位,能“看好病”是最终目的。那么医院的岗位设置应该涵盖全院各个岗位,打破现行机制,即真正按需设岗,按岗管理。基层公立医院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和让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有限,所以首先从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开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聘用不拘一格,一视同仁。

3.2岗位聘用条件的科学化、合理化

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效率高,以解决危急病和常见病为主,科研、学术论文的能力相对大医院的技术人员来说较薄弱。因些建立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量化考核制度,是体现岗位聘用公平合理的重要方法。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量化考核指标可以更细化、更科学、更合理。科学、合理的聘用条件,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了单纯以科研能力的强弱和论文数量的多少来评价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3]。

3.3完善聘期考核制度

大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由于医疗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对职称管理和岗位聘用都缺少聘期考核,或者虽然有考核,但只是常规式考评,只要未明显违规或犯错就能续聘。这样造成个别专业技术人员想方设法取得高职称,而聘用后就一劳永逸地等退休了。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令一些年轻的优秀技术骨干始终不能聘到高一级岗位上,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完善聘期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通过择优竞聘上岗,使岗位能上能下,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动力,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4结语

职称管理工作贯穿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职称是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加强职称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职称评聘机制,让职称真正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实现能、职匹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化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按需设岗,全面推行定员定岗,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公立医院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浅谈公立医院专业技术职称与人才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11):174.

[2]杨晓华.陈志强.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12):53-55.

第7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医院发展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是三门峡市唯一一家市直综合性医院,经过50余年的发展,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在本地区堪称一流。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在医院总体目标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院“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法治院、以德办院”的发展方略,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搞好人才资源规划尤为重要。

1 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已烙在每个职工心中,“科教强院、人才兴院”也成为医院再次腾飞的动力。医院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医院着力于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专业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截至2006年10月,医院现有正高职称人员12名、副高职称人员72名、中级职称275名,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8%;硕士学历8名、本科学历257名、专科学历221人,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8.5%。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要保持医院在本地区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名牌效应,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引导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课题,多出成果,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推进以基本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技术创新为主导的自主型技术战略。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医院人才的配置要按照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人员科学匹配的要求,首先满足临床、医技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的需要,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要少而精。重点放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按照优选、优待、优育的人才测评原则,盘活人才存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1有计划地实施继续教育

目前,临床、医技科室还有部分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在护理岗位上,也有部分中专学历的人员,近年来,该院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学历再教育,科学地引导他们通过自学考试和半脱产学习,改变现有的学历状况和知识结构,预计到2010年底,85%的护理人员可望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从根本上改变医务人员学历结构,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

2.2在院内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各科室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严格执行“三级”联合查房制度;安排固定的时间授课,向青年医护人员传授临床知识;加大对“三基训练的考核力度”;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激发医务人员苦练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2.3培养骨干人才

按照医院重点科室发展规划,选派优秀人才到上级医学院校及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大科室每年2人,小科室每年1人,重点培养骨干人才。

2.4运用激励机制,加快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学术专著,在国家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所需费用全部报销,积极参加科研立项,争取科研成果,一切费用由院方承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2.5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第8篇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长春市所辖7个区、农安县及代管的榆树、德惠2个县级市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计报表,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统计数据。

1.2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使用自行设计的“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调查表”,对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性别比、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截至

2012年年底,长春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14家,人员1102人,男性446人,女性656人,男女性别比为1∶1.471,其中管理人员174人,执业医师577人,注册护士91人,药师(士)45人,技师20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数均有一定的增长,但按每万人口1.46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配置标准[2],仍然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2.2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年龄构成情况

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45~岁组为主,占39.75%,35~岁组占35.84%;执业医师仍然以45~岁组为多,占42.05%,其他人员35~岁组较多,占37.35%。可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5~岁组和45~岁组的中青年比例较大,二者合计占75.59%,年龄结构不合理;行政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6.34,≥60岁的人员数达1.91%(表1)。因此,需要引进或培养一批有经验、懂管理的高级人才。

2.3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职称结构

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以中级、初级职称为主,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1.67∶2.43,其中以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47.64%),其次为中级职称(32.76%),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仅为19.60%,同时还存在一些待聘人员。2.4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学历结构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以大学、专科学历为主,其次为中专学历,研究生学历较少,仅占5.54%,高中及以下和无专业学历者占1.99%。对执业医师学历情况分析发现,执业医师以大学、专科为主,占61.53%,中专学历次之,占30.54%,。

3讨论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包括资源配置公平性、利用公平性和筹资公平性三部分,而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前提[3],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和强化卫生系统的功能,其意义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们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维护和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力军,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其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等人力资源的基本因素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因此,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对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卫生管理决策者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本科、专科为主,大学本科、专科所占比例为61.53%,最高学历研究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仅占5.54%,而低于高中学历人员相对较多(其中无学历专业人员占1.99%),学历结构明显不合理,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

这一结果好于陕西省[5],与全国目前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基本一致[6]。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分析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较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二者合计占58.57%,卫生检验专业人员不足,同时无学历专业人员占有较高的比例,达13.39%。这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导致现有的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不能发挥最大效能,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益和卫生服务质量。有研究认为,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可以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协作配合,发挥最佳的群体效能[7]。还有学者从运用经济模型的角度研究各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卫生公平性程度对卫生服务的影响[8]。《中国2001—2015年卫生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实现上述目标,达到合理、优化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的目的,必须下大力气,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人才发展规划。除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外,还应从基础结构入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措施,加强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素质培训,至少每年应保证4%~5%的低学历人员通过成人教育或其他继续教育途径取得大专以上专业学历。在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和调整的同时,在引进、招聘人员时,应注意学历专业结构,增加公共卫生、卫生检验等专业人员的比例,平衡好学历和岗位专业配置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卫生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第9篇

本刊讯(通讯员 张 鹏 张宇峰)6月初,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召开“员工之星”座谈会,10名来自不同届别、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员工之星”畅所欲言。2012年“员工之星”邵雪晴说:“医院把我们当自己人,我们就把医院当成家。”她这一句话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

近几年,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医院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现役人员加入医院人才方阵,文职人员、职员职工、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非军人人员总数占到医院的83%。针对员工结构复杂、非军人占主体的特点,该院党委遵循“淡化身份差别,注重岗位贡献”的理念,推出多项举措优化非现役人员成长环境。

着力改善非现役员工的福利待遇。为了解决外地户口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医院克服新院建设资金缺口大的困难,为所有非沪籍员工缴纳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仅此一项,医院每年需多支出300多万元。为实现“同岗同酬”,医院统一了各类人员的奖金系数分,基本实现了“不同身份类别、同样岗位同样待遇”。针对夜班工作人员补贴偏低的问题,医院大幅提高了晚、夜班补贴,增幅达到原有标准的6倍。目前,医院正参照上海市事业单位及同行业工资标准,制定全新的聘用制人员岗位工资标准,力图形成科学规范的薪酬分配及增长机制,保证医院所有非现役员工福利待遇逐年稳步增长。

用制度保证非现役员工的休假权益。在逐步改善非现役员工福利待遇的同时,针对非现役员工工作强度大、外地人员多、单身人员多的特点,比照军人及地方职工的休假探亲待遇,医院出台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员工休假探亲暂行规定》,明确了非现役员工应该享有的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产假等假期待遇,为保障非现役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制度保证。

倾力打造非现役员工成长通道。针对非现役员工最为关心的个人成长发展问题,医院努力消除军人与非军人之间的政策差异,着力打造 “一视同仁”的职业发展大平台。目前,该院所有员工已基本实现“六同”,即在职称晋升、出国进修、行政任职、立功受奖、学术申报、党员发展6个方面,所有非现役人员与军人同样政策、同样竞争。目前,先后有8名取得地方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非现役员工被优先聘任,2名文职人员、1名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被派出国深造,1名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室主任,13名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护士长,刘辉成为总后唯一一名非现役“科技新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