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体育辅导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3 03:22: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体育辅导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体育辅导员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特殊学生 责任心 爱心 耐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6-02

作为辅导员,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学生对我们的理解、信任,最大的成功无疑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学生需要帮助时,第一个想到往往是辅导员,所以大学辅导员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当面对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厌学、早恋、与父母和教师沟通有障碍、行为、思想存在偏差等诸多问题的学生时,辅导员需要付出更多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一、用责任心去感染学生

责任心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辅导员只有对工作负责,尽自己全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信任,这样,辅导员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学生不远千里离家求学于我们所在的学校,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启蒙教师,辅导员理所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负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思想上。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要求助的就是辅导员。如果辅导员没有对学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那么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辅导员一定要担负起这种无形的责任,把工作岗位当成舞台,实现工作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时时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信息。学生情况有好有坏,好的我们应尽全力去挖掘,坏的我们应主动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了解及掌握学生们的最新信息只靠辅导员平日留心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可以通过经常开班委会来了解情况,也可以时常去学生宿舍走动,与学生们聊天,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二、用爱心和耐心热情对待特殊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需要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但是批评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指责、责骂、怪罪。一般来说,辅导员应该把批评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的真诚、友善、尊重等基础之上,把批评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学生以后的改进和发展上。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无论该错误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如何,作为辅导员,在具体处理问题时,都应该秉着“就事论事”、“以礼相待”的原则,而不应该不分场合、不注意方式方法,对犯错学生进行点名批评、责骂怪罪、讽刺挖苦等。对犯了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笔者作为一名在职已久的辅导员,从平日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方法。其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也是每个辅导员都应该给予重视的有以下两点:首先是要注意场合。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最好找个合适的地点跟学生单独交谈,不要当着众人直接点名批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更何况是大学生们。不管他们犯的错是如何的严重,他们也不希望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揭示和批评。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细到语音语调,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学生以礼相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是在帮助他,真心为了他好,他自然也就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谈,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作为辅导员,我们接触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做辅导员工作期间,处理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我院的一个学生,上大学后由于学习压力大,对专业不感兴趣,厌学,后来甚至发展到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笔者接手她们班级的辅导员之后,主动找她的任课教师们了解情况,并经常到其宿舍去看望她,与她交谈,做朋友,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此外,笔者还经常与她的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她的在校情况,嘱咐周围的同学多关心她,有集体活动也尽量动员她参与,帮她树立信心。虽然中间有所反复,但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这位学生的状况有了好转。现在的她,学习非常努力,各方面发展都很好。

2.笔者刚接手一个班级时,从班委那得知,有一位学生从来不上课,挂科现家严重。在该班级学生上课期间,笔者以查宿舍的名义来到该学生宿舍,当时他正在床上玩手机。笔者搬了张凳子坐在他的桌边,他由于不好意思,就主动从床上下来和笔者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该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其宠爱有加,上了大学以后,因为没有人督促而养成了懒散拖沓的坏习惯。幸运的是,这位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也很想改正,无奈缺乏动力。于是笔者和该学生共同制定了一个“实践计划”,在计划中有他想要达到的目标及要达到目标需要做的努力,其中包括早晨跑步,规律的作息和不迟到、不早退和按时上自习的要求等。每天早上6:30,笔者还准时等待这位学生去操场跑步。就这样,在我们的共同督促下,一个月后他几乎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事事积极,处处热心,和教师同学都相处得很融洽,更让笔者满意的是,改变之后的他每年都能拿校级奖学金。

3.有的学生自制力差,经常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大多侧重以理服人,向他重申学院的规章制度,讲明危害性。笔者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他每天几乎都在网吧度过,上网成瘾,甚至无法自拔。在与其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他自己也看中学业,不想再玩游戏,不想再荒废下去,但又禁不住网友的诱惑,控制不了自己。作为他的辅导员,帮助他走出沉迷网络游戏的泥潭是笔者的工作所在。经过几次交流谈心,这位学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到网吧,努力好好学习。然而对于上网成瘾的孩子来说,戒掉网瘾并不容易。在大二的第二学期,笔者不仅一次的发现他有旷课的现象,为此笔者和家长都伤透了脑筋,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以下措施:(1)在学习上订出目标;(2)让同宿舍的同学多帮助他,每次上课叫上他一起走,帮助他度过困难的一段时间;(3)鼓励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他如今已回到了正常轨道,这学期没有旷课的现象,学习也很努力,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4.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该注重在帮困中育人,鼓励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更要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解困。为了让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求学、踏实就业,辅导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此,辅导员需要多利用节假日、晚上等时间去学生宿舍深入了解每一个困难生的家庭状况,并将这些情况熟记于心。学校为针对贫困生生活困难的问题建立多项奖励政策、贷款政策以及补助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作为学生的知心人,除了及时帮助学生申请学校资助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信息,帮助学生们及时了解勤工助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工作中培养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以素质拓展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贫困生的成长与前进,仅仅依靠学校的优惠政策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通过辅导员的努力激发出贫困生自强拼搏的精神。辅导员要把握好每年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工作,将贫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生活情况相结合,联系到学生的未来生活,循循诱导,步步深入,通过谈话使学生在认识到感恩学校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奋发图强,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学生极其重要的人生阶段,作为学生辅导员的我们,是他们大学生涯里的启蒙教师,是他们人生正确航向的引导者,我们肩负着让每一位学生成材的崇高使命。我们所种下的每一片爱心,在学生的心里都会渐渐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善良而美好的果实。

看着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听着他们对自己的种种感谢,那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特别是当看见那些曾差点走入迷途却又被自己亲手给拽回到正轨的学生因取得好成绩而呐喊时,作为他们辅导员的我们该是多么的欣慰和安心。虽然辅导员工作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份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去探索细致入微的耕耘艺术,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收获更大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与技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1).

[2] 李琰,王红玉.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高校学生辅导员[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4).

[3] 邓国英.自我激励:辅导员工作的动力[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1).

[4] 王平,王娜.略论高校辅导员岗位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第2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动机是健身、休闲娱乐、完善自我等动机;体育生活时间大多在傍晚;体育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校内体育场馆;体育生活内容以排球、篮球、跑步为主;影响教师体育生活的主客观因素有缺乏兴趣、不喜欢、锻炼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目的;没有时间、缺乏组织和缺乏经费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体育生活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体育生活方式 调查 分析

本研究从体育生活方式的视角,对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社会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该群体的体育生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面向辅导员这个层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共85人。其中,男辅导员48名,女辅导员37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依据研究目的内容,通过期刊网及其他互联网查阅和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20余篇,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选取了体育生活动机、体育生活内容、体育生活空间、体育生活时间等几项指标。设计了“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上述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在实施调查问卷前,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了问卷质量的可靠性。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问卷85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2.9%。3.数理统计。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讨论

(一)体育生活方式内涵

1986年,加拿大最先提出了“积极生活”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的主题会议。同时启动了“全球积极生活运动”。“积极生活运动”是指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事的身体运动的所有领域,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尊重并融入日常生活增进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体育生活动机

在辅导员的运动休闲生活中,促使他们参与体育生活的动机是多样的。经调查统计发现,在辅导员的运动休闲生活动机中,前三项动机的次序分别为健身、休闲娱乐、完善自我。这说明了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的年轻队伍。认识到体育生活的价值,不断追求健康休闲的幸福生活。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动机的比例最低,说明了辅导员还未充分意识到运动休闲生活的多重功能。运动能作为与大学生交流与沟通的丁具,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体育生活时间

1.参加体育生活的时间段。周口师院辅导员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选择在傍晚,比例为82.6%,其余时间段的比例分为早晨3.1%、晚上9.3%、工作期间5%,这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关,既要担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工作繁忙,又要坐班,故选择在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参与体育健身。2.每周参加体育生活的次数及时间。

(四)体育生活空间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周口师院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调查显示,辅导员选择校内体育场馆的比例最高85.5%、经营性健身俱乐部9%、居住社区5.5%。说明辅导员参与健身的场所一般都选择在校内体育场馆,校内的健身场馆是免费。

(五)体育生活内容

调查显示,辅导员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的项目集中在:排球、篮球、跑步;比例分别为65%、56.5%、4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辅导员的体育生活内容集中在那些普及面广、简便易行、投入不多并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中,以健身、娱乐效果好的项目最受欢迎。这为丰富辅导员体育生活项目提供了依据。

(六)影响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主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体育生活的主观因素依次为:缺乏兴趣,占36.2%;不喜欢体育活动,占26.1%;锻炼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目的,占23.5%;怕累,懒得动,占14.2%。2.客观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的体育生活的现状主要为:大多数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动机是健身、休闲娱乐、完善自我等动机,在傍晚和工作休息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辅导员选择体育生活的空间为校内体育场馆;体育生活内容主要以排球、篮球、跑步为主,每周锻炼一次以上参加体育活动,每次的体育生活时间为一小时以上,每次参与体育生活的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周口师院辅导员体育生活的主观因素主要有缺乏兴趣、不喜欢和锻炼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目的等;客观因素主要有没有时间、缺乏组织和缺乏经费等。

(二)建议

1.加大体育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增强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积极性。

2.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体育生活。加强高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经费,开展辅导员体育活动。

3.鼓励辅导员多与大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在促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同时,又参与体育生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每年各大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走入了大学的校门,但是逐年增长的学生数量也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使得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前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作为社会的新人,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身虽有着创新、个性等的优点,但也有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自控能力、缺乏自我生活能力、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等。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人才,高校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注重培养高校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对时代呼唤的响应。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学生组织的管理以及其他相对应的管理活动。

1、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

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文化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的中国政治国情;使学生坚持的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思想进步,抓好学生的党建和团建工作,做好学生团员的推优入党工作。

2、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对教学的日常管理和对生活的日常管理。

教学的日常管理,就是防止学生有旷课、逃课、迟到以及其他不文明的学习行为,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做好记录,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考勤。

生活的日常管理,就是对学生的宿舍卫生、内务、晚归、夜不归宿及其他行为进行管制,并防止学生违反宿舍日常规定等。

3、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包括对学生的档案、组织关系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干部选拔、培训、考核,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等。

二、学生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就业与升学的压力和青春情感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1、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数年增多

由于90后的大学生有着一些心理上和生活上的缺陷,所以我们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由于学校和家长的认识偏差,人们往往没有重视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异常表现。其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相关报道显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而且由于没有及时的被发现,往往会发展成为自闭、抑郁、精神分裂等问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渴望远远大于了对信仰、知识的渴望,这种社会现象下的大学生也往往思想政治意识薄弱,往往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而忽略了对社会、对家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有待提高。

3、学校的制度管理远胜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适当的制度管理是学生管理的基础,但是过多的制度往往限制了学生与学校、教师的交流,遇到事情往往按照冰冷的制度办事,而缺乏精神上的交流。适度的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进行约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在这种氛围下学习的效率也较高。但是有些学校过度强调制度,用各种条条框框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又过于偏重制度,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与学生缺乏沟通的单项交流方式对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有着不利的影响。

4、辅导员的工作不到位

高校的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分成两种类型:一种认为学生是自由的,不应压抑学生的天性,而且学生是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采用放养式的方法,对学生不加干涉,基本不去关心学生的近况,也很少去学生宿舍及教室了解学生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与辅导员沟通,无法正确解决;一种认为学生还是孩子,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所以包揽了学生的各项工作,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心态消极,过于压抑,对辅导员的工作有意见。

三、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

(1)树立以学生为本和师生平等的观念

辅导员的工作从本质来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管理、服务、监督,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辅导员应该关心学生们的成长,关注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表现,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辅导员不仅用权利来管理学生,而且要用爱心和关心来温暖和感化学生。同时,应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帮助学生张扬个性和走向独立。

(2)加强辅导员自身的修养

辅导员不仅仅是为学生服务的教育人员,也是引导学生的心灵导师。并且由于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中吗,辅导员占主导地位,所以辅导员的言行在无时无刻的对学生产生着影响,对学生日后的行为是一种示范。所以辅导员平日应增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言行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要多多提高文化素养,在学生面前展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气息,让学生从内心对辅导员产生敬佩,这样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有着促进作用。

2、以学生为主,发挥辅导员的管理作用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动和学习生活动态。

(1)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思想引导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头戏,所以高校辅导员应该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懂得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高鉴别能力,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使学生走出困惑的泥潭,让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等重要的地方,完成学生的梦想,使学生走上成功就业和实现自我的道路。

(2)建立师生沟通机制

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减轻学生沟通的负担。辅导员应常与学生谈话,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

(3)发挥班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

辅导员毕竟无法全天候的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时候就要注意与班干部的沟通,因为班干部也是学生,一起住宿舍一起上课,有着共同的目标和需要,所以辅导员只要积极与班干部沟通,让班干部配合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使班干部成为学生管理中的中流砥柱,才能帮助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助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这就需要班干部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班级的整体走上爱学习、爱生活的正轨。

参考文献:

[1]赵丽. 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代教育, 2012.01.82页.

[2]霍连娟.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

[3]马冰冰. 浅谈高校辅导员加强班级管理问题. 出国与就业.

第4篇

关键词 学业型弱势群体 高校辅导员 教育对策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in Academic Type Education

BIE Qianqian

(College of Art,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college vulnerable group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Vulnerable groups, including school type, due to its weak position on the school so t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in the 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 frustration and inferiority of the severely affected. College students school-based counselors should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alyze the causes, educational measures proposed to change the weak posi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ful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ealthy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chool-based vulnerable groups; college counselors;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career guidance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弱势群体”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现。高校弱势群体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基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大学生在经济上、心理上、身体上、学习上存在着单种或多重困难,引发他们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等负面影响。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给高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成才形成了一定的压力。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导师,要对大学生弱势群体重视、发现和引导,针对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形成原因,建立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干预机制,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1 高校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的,是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体力脑力状况、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的低下状态而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从广义上讲,高校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①

2 学业型弱势群体及其心理分析

目前,高校教育虽不以“分数论成败”,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对学生的在校成绩的要求较严,仍是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各种等级证书作为学生就业的重要资本和条件。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就业时成为弱势的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学业型弱势群体。

造成一些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因素很多,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重要人为因素,包括学业需要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欠佳等。②在经过紧张的高考竞争,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以玩乐、沉迷网络来弥补高中生活的艰苦;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时目标不明确,或目标不专一,在选择专业上,没有认真考虑,甚至有的是家长代替选择,随意性很强,这就造成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乏味;新环境人才荟萃,有些学生从高中时的“鹤立鸡群”变成了大学中的“平庸之辈”,对他们来说各种评优、评奖、担任职务的可能性不大,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陷入被动学习中;还有一些学生是禁不住校园外多元化现实世界的诱惑或迫于家庭的生活压力,急于挣钱,实现“价值”,而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这些非智力因素给学业型弱势群体带来的可能具有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自卑或自负、意志力较弱等。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的会因为学业成绩比别人差,怀疑自己的能力,看不清自己的人生目标,陷入自卑、自信心下降的抑郁状态;也有的学生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更大的天赋在别的领域,不屑于自己专业,总是沉浸于自己的想象,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从而陷入自负中;还有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对学业、就业影响的担忧,都会使他们常处于焦虑、紧张不安之中。这不仅给学习带来影响,而且还会损害身心健康,导致情绪障碍或精神疾病。同时,学业成绩不良还带了严重负面的后果: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甚至会导致在学生中出现更大范围的诚信危机。

学业型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作用不但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增加了育人难度,不利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3 学业型弱势群体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学业型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复杂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且每个个体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所以帮助手段也应该是综合的。其中高年级学生中弱势群体数量要高于低年级学生。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增加,专业学习任务加重,难度加深,而在大一、大二没有打好基础的学生,他们很难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此外还要面临各种技能考试,让他们感觉压力很大却很无助。尤其这些弱势群体到了毕业阶段,专业技能差,动手能力弱,无法准确地对自己定位,对就业担忧,导致这些大学生更加的彷徨和苦闷。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负有管理、教育、服务的职能,是与大学生联系和交流最直接、最经常、最全面、最丰富,因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是最广泛、最深刻、最久远、最积极的。③辅导员应重视高校弱势群体,发现问题后积极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改变他们面临的不利客观环境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社会、别人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这个群体的大学生自身应对学习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借助学校关爱、国家救助、社会支持、家庭扶持,帮助他们走出低迷、无措的境地。

3.1 学业规划、就业指导

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认为考上大学是他们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和表现。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才发现人生坐标需要重新定位。针对这些问题,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而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大学生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④辅导员应该帮助学业型弱势群体及早的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住机会,获得成功。

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刚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目标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专业近期及长远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学业管理,使学生通过对自己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计划与安排,通过品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并能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帮助其确定人生阶段性的学业目标、事业目标,督促其进展,进而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并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发挥弱势学生的潜能,增强其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合适机会,让他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学生找到自己光芒之处,在成功中获得心理满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业型弱势群体,做好就业规划,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人才市场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给自己准确定位,查找差距,并督促自身改进不足。在了解学生“弱势”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长处何在,及早地为他们做好就业规划。加强学生群体择业观、就业观的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促进其就业时的心态调整,避免在就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3.2 学风建设、心理干预

学业型弱势群体整体的提高,不仅要有主观努力,还要有客观的外在条件。加强学风建设,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高校辅导员应重视课堂内外的紧密结合,营建温馨上进的宿舍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学术研讨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为取得好成绩提供前提和基础条件。

面对学业型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做好学生的心理预防和调整工作,结合弱势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他们的情绪障碍,并适当地进行认知干预,努力维护和促进弱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建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发现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协助高校其他部门建立起一条心理危机应急处理的绿色通道,预防己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一步发生激变。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真诚、关注、尊重的态度认真聆听学生心声,运用询问、鼓励、释意、支持等技巧正确而广泛的获取信息进而疏导。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把它们变成学生乐于接受并愿意置身其中的活动,并把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4 结语

解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成效。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错综复杂,需要我们全社会,呼吁共同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完善一些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构想、措施和建议,以改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注释

① 魏虹,龚育.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1:84.

② 韩月山.大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J].文教资料,2009:210.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沟通素养 提升方法

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与学生的沟通占去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具有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组织理念文化的融合等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关键看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是否有效。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辅导员只有认识、了解、熟悉学生的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反之,如不善于沟通,则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感情淡薄,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沟通效果不仅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而且关系到辅导员本身的专业成长。因此辅导员应该增强沟通意识,着力提升沟通素养。

一、抱定职业理想,主动关心贴近学生

沟通从心开始,良好的沟通态度是关键。辅导员应该热爱学生工作,把它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相信自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并为之努力。热爱自己的学生,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正如魏书生谈教师劳动有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情感,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需要。[2]辅导员应该有这样的教育者的胸襟和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不为事务性工作所累,充满热情地主动与学生沟通。

按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为1∶200,1个辅导员要对200名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负责,沟通任务非常繁重。与学生的沟通首先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是辅导员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要尽快地记住学生的名字,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如先记住那些机械的名单,再对号入座;或者掌握学生的特点给学生“贴标签”,等等。如果辅导员能随口叫出自己学生的名字,那么开展工作就比较容易,学生就觉得跟老师亲近,被老师尊重。为了记住已经谈过话的学生的名字及与之交流的信息,以免张冠李戴,影响到以后的管理效果,可以做好沟通记录。除了记住学生的名字之外,还应对学生的籍贯、爱好、性格等有所了解,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学生档案。

沟通理论认为主动是沟通的基本要求。辅导员应该主动迈出师生沟通的第一步。要俯下身去,关心每一个同学,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在师生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学生的心境,主动关心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温暖。要关注学生的状况与难处,关注他们的需求与不便,关注他们的痛苦和问题。缩短沟通链,尽量直接与每个学生交流,一个学期内应该与每个学生至少单独交流一次。

二、平等对话,双向沟通

在中国古代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类似父子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关系。从小学到高中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老师跟学生之间形成了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师生之间的距离较远。到了大学,学生还是习惯性地与老师保持距离。不少学生性格内向,社会成熟度较低,不善于主动交流。辅导员应有意识地平衡这种心理差异,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气氛,尽量降低自己的心理自大性,让学生大胆地说,包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促进双向沟通。高校辅导员一般年龄与学生差距不大,应放低姿态,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待。

善于运用自我披露。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可以有选择地公开一点自己的秘密,披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自己,给学生增加一点透明度,让学生看到一个更真实更亲切的自己。如此学生也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暴露自己,从而了解对方更多、更具体、更全面。与学生交流的地点,除了办公室以外,还可以是学生宿舍、操场等,和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交流,他们会感到舒适而更愿意多说几句。

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产生自信心,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比如开班会,让学生干部主持,安排学生发言;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上台演讲,等等,而不是从头到尾都是辅导员在讲。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循循善诱,善于提问和倾听。

师生之间这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实现情感和谐。

三、注重激励,减少批评

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提高是我们的目标,而批评不是使人提高的最好的办法。不要习惯性地批评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批评减到最少。很多情况下,批评可以转变为提醒、理解、分析和表扬。如果用批评,就应该打中要害,引起学生的思想震动。批评要给学生提供新信息,让学生明白一点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对于明知故犯的学生,需要帮他分析是哪些因素促使他犯这个错误,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因素,以便下次避免这个错误。对于那些受批评较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批评是没有效果的,应该采用个案诊疗的办法去解决。在批评学生之前对其身上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赞美,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会感觉你是在真诚地给出建议。

比批评学生缺点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只要学生稍有进步就给予赞赏。减少批评而注重赞扬,能强化人们的正面行为,同时负面行为也由于被忽略而逐渐减少。凡是社会公认的好品质,都在表扬之列,绝不能只围绕着遵守学校的常规来表扬。注意表扬的教育色彩,减少表扬的管理色彩,是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3]表扬和批评都是为了帮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必须实事求是,出于真诚,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戴尔・卡耐基在《如何影响他人》中有很好的建议,如“给他人一个好名声,他们就甘愿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不愿看到你失望;记住要多多鼓励,让错误看上去容易更正;使他人觉得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会很开心”。

四、锤炼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工具。沟通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概念,是指沟通者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传递什么信息。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辅导员如果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毫无价值的信息、自己也不甚了解的观点传递给学生,那沟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与大学生沟通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忌说空话、大话、套话。辅导员为人师表,无论对本人、班级或学生经历的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该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4]要真正掌握来自生活和实践的东西,并留心观察,脑子里多装些情况和问题,不断地思索、比较、强化、提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资料库。要想讲出真知灼见,对事物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必须对实践和生活中的东西进行理性思考,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纷乱中理出头绪,进而提炼出鲜明的观点和思想,并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理性认识,才能让人耳目一新、一听就清,而且感到你讲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5]

此外,还要注意非语言沟通,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环境因素。如说话的音调、音量与节奏等辅助语言既可加强语义的分量,又可增强感染力。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教师要善于以目传神、以目传情、以目传意,等等。[4]

总的来说,辅导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贴近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师生交往中与学生平等对话,运用自我披露等沟通技巧,促进双向沟通,同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日趋成熟。注重激励,减少批评,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水平,引导学生自觉要求进步。勤于实践,精于领悟,锤炼语言和思维,学习沟通技巧,着力提高自身沟通素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艺术[J].教育与职业,2010,(23).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4.

[3]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4]李晔南,田铁杰.论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第6篇

关键词 团体 新生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Effects and Role of Effective Campus Psychological Group

Counseling in Freshmen Adaptive Education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Freshmen Education

YANG Liyan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8)

Abstrac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group is important for a pers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row in to help those who have a common topic and have similar problems and the perso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thod.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try group counseling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 adaptability problems when new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new students edu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education results.

Key words group; freshmen; adaptive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对2013级三百余新生进行了适应性团体辅导。让一些有共同困扰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帮助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并在这一活动中催进了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理论上,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在领导者的带领下,让同质的个体在一起,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在相互启发、诱导的气氛中,运用情景模拟、团体讨论、游戏、图示等一系列的人际互动与训练方式,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它不仅有治疗作用同时还起到预防作用。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成本低、易巩固、感染力强等优点,比较适合普及性心理教育。相似的受教育者,有共同面对成长的困扰。大学生这一年龄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教,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建议。因此通过侧重了解大学生心理不适应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从而解决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与高校心理辅导力量明显不足的矛盾,而有效的解决这一系列心理冲突与矛盾。

心理学家艾芙考认为:适应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应该包括个体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大学新生在面临从高中阶段进入到大学阶段所带来的种种改变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生活上的,学习上的以及人际交往上的困惑与不适。团体心理辅导为新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经过这一形式的教育证明,适应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刚入学带来的很多不适应起到了积极改善作用。

1 有助于缩短入学适应时间,拓展了与新生交流的平台

学校在开学初举办团体心理辅导,给予了新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新生尽快的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提供了新生间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从孤独、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缩短适应期。

团体辅导的开展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因此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满足了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许多困惑,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通过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发展,预防因缺少关注、引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让他们感受到原来有同样困惑的人不止我一个,在这样的平台里新生的适应时间与往年的新生相比,明显缩短。

2 帮助新生摆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迷茫,以及优越感的失落

大一心理落差大,内心矛盾冲突激烈。心理团体辅导是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预防问题或找到问题解决它。大学阶段的学生,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当理想自我占优势时,大学生的自我期望过高,希望自己趋于完美,但却无法达到,对现实中的自己不满意,又不知如何解决。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成员可以相互对比,不断发表和修正自己的看法,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马斯洛认为,心理工作者要是把精力用于帮助一般常态心理者,即无明显心理冲突,基本健康者,而不是严重患者,那么少量的时间就会有更大的收获。每位新生在团体活动中了解的同学的性格爱好和人格特点,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成员间坦诚,倾听,从而互相理解,达成共识,找到认同感并一同开启大学的美好生活。这一工作是帮助了一群一般常态心理者,意义重大。

3 帮助辅导员尽快与新生建立感情,使新生体验信任与成功

地科院2013级辅导员都受到过心理培训并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称号,同时在其他有经验老师的配合下,每个班都进行了适应性心理团体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使辅导员与新生尽快的建立了感情,新生在短时间内交到了朋友,尽快进入角色,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被信任与成功,这期间朋辈力量的发挥也是关键。

体验成功交往的快乐,让学生增加交往自信心。通过分享、交流,使团体成员整理自己团体活动的感受,形成一些新的自我概念、原则和自我了解,并通过积极了解他人,来增加自己的宽容度,以便更好的接纳他人。同时也使辅导员能够尽快的熟悉学生,学生在与同辈建立友谊的同时也与他的辅导员因为这种信任而建立感情,增加彼此的信任。

4 帮助新生了解自我,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全面的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基础,对于正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关系到健康水平。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同学们慢慢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他人眼中的自我,他们发现原来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原来其他人也有,这种比较使受教育者建立全新的自我认同模式,从而建立自信,了解自我。在团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新生们认识到团队的重要,增强团队精神,由于心理团体辅导效率高,可以使获得的成果得到更好的巩固。

健康融洽的团队气氛使成员强烈地体验到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安全感、满足感和责任感,并容易接受集体的目标、态度和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情绪,激发学习的动机,相互协作。高中阶段的学习,目的就是考大学,老师和家长往往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作为个体拼搏就会成功。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同学不懂得合作,独来独往,也从未体验过合作带来的乐趣,团体辅导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

参考文献

[1]

第7篇

【关键词】辅导员;贫困生;心理障碍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高校绝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是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担心别人看不起他们,害怕别人的异样眼光,总觉得别人不太尊重自己,所以有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掩饰真实的自己,习惯伪装。由于强烈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经常性的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来都不会主动的争取什么,在他们看来,就算去争取了也没有用,自己肯定是得不到的。在学校他们常常是独来独往,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和其他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做事情也只是选择一些简单的、熟悉的事情去做,从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

2.过于忧虑。高校贫困生的最主要的忧虑莫过于对家庭经济困境的忧虑了,贫困生家庭收入单一、不稳定,很难支付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除此之外,特别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主要表现在大学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对新的交往模式的忧虑等,而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他们主要担心毕业就业方面,担心找不到工作,在加上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为自己给父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感到愧疚。

3.敏感且多疑。高校贫困生总是害怕别人谈论自己,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同学嘲笑。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融入到群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但是由于他们又不愿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总觉得那些是别人对他的同情和怜悯。对于同学给他们的帮助也觉得别人是在可怜他。

4.自我封闭。大学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多数人都是很积极的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比赛,而贫困生一般都回避这些,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多数的活动比赛都不擅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很少参与集体的户外活动,这些户外活动一般都是需要额外开销的。久而久之,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脱离班集体之外,让同学感觉他们难以接近和相处,不合群。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当代大学生处于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的选择,大学生通常都会感到茫然、疑惑、混乱。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大多数贫困生从经济落后的乡村进入到繁华的城市,在心理上会受到极大的震荡。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分层,在作为“小社会” 的大学校园里面也同样存在差别,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是很大的,同学之间常常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这时候他们往往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害怕同学的耻笑,这往往带给他们极大的烦扰,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家庭原因。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作掌上明珠,往往是要什么就给什么,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是贫困生却不一样,他们往往有多个兄弟姐妹,而且他们的父母经济收入极少而且很单一,大多数贫困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往往就是靠卖农作物、打零工,有的学生家长就外出打工。大多数的贫困生的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也不高,不能在学习上面给于他们什么帮助,但是对他们的期望确实极高,在一定程度上给贫困生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原因。很多的高校贫困生都把贫困当作是一种耻辱,羞于承认自己贫困,对于贫困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一方面对于为贫困生国家的一系列贷、助、奖、补、减、免的政策都不愿意接受,总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他们羞于接受也不耻接受此类的支助。另一方面他们常常又把经济贫困当做借口,从来没有想过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一旦他们所期望的事情没有得到满足,就怨天尤人,有些学生甚至有仇富、报复社会的想法。就是这些想法和认知导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

三、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下提出的处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与沟通。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总是经常的处于一种不安与无助的状态,因为他们承受着太多的压力,有的来源于社会,有的来源于学习生活方面,还有的来自于他们自身给自己的压力,因此他们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辅导员就应该更多的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给于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在学习上,可以找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他们进行辅导,在生活上,可以给他们介绍勤工俭学的兼职,减轻一些生活上的负担,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沟通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方式累积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个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普遍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又承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普遍的整合性、全局性特点,在管理与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强调以稳定大局为重,要求大学生能够适应各项制度规章以及各种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灌输的方式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地位,让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沟通鸿沟,使得辅导员无法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最终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引导并教育大学生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发展潜力。(2)重视教师地位形成的沟通不畅。高校辅导员与一般的教课老师不同,教课老师和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沟通机会都在课堂之上,沟通方式和时间都比较有限,沟通内容也多是上课所讲的专业知识。而高校辅导员同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方式不仅可以采取口头寒暄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正式的座谈会或是课余娱乐活动等,沟通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在专业课学习方面,还涉及心理、生活以及情感等。高校辅导员同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只有让其感受到平等的地位,才会在师生交流、沟通中形成不分彼此、坦诚相待的氛围,学生才能向其彻底敞开心扉。(3)个性差异造成的沟通困难。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性格,高校辅导员可能同时带几百名大学生,也就是要同时和几百个具有不同个性的人沟通、交流,而且其中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个性非常张扬、鲜明,如果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不注意技巧和方法,只过分地注重自身个性,就会很容易因性格原因与学生产生冲突,甚至不被学生信任和接受。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营造辅导员“亦友亦师”的形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真诚的心对待,分担忧愁,共享快乐;辅导员要做学生的老师,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做学生心目中备受尊重的师长。(2)做不失中庸又有个性的辅导员。由于高校辅导员可能同时带数百名性格迥异的大学生,在同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各种不同的个性与性格。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只有保持自身的立场和性格,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才会想到辅导员是可以信赖的、可靠地求助和倾述对象,高校辅导员才能站在相对理性的位置上处理大学生的困难和问题。高校辅导员在保持自身立场和性格的同时,还要学会中庸,在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考虑学生间的性格差异,辅导员不能带有主观偏好,而应该学会了解和深入认识个性不同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性格中较好的一面,对有不良倾向或是不完善的性格特征部分给以善意地指导和纠正,这样,大学生才能较容易地接受建议和意见,也才能形成通畅、和谐的师生沟通环境。(3)注重学生与多方的交流、沟通。除了高校辅导员以外,父母、朋友和同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有些事情,学生可能只会告诉父母,而不会告诉朋友、同学或是老师。同时,由于当今高校中,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处事方法上,均和非独生子女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高校辅导员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心态、思想和观念,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这样才会促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辅导员应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感悟、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恰当使用这一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2)

[2]黄学萍,闫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7)

第9篇

论文摘要:市县级电大辅导教师承担着基层一线教学导学重任,其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质量。但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导致基层电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非很高。而要提高教学效能感,必须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着手。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之后几十年间,其理论框架体系逐步形成并趋于成熟。由于这一理论在人类自我调节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相关领域。在教育界,“教学效能感”的应运而生,为人们研究教师和教育教学绩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目前,在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中,已有不少关于远程学习者和学习效能感的论述,但涉及教师尤其是电大基层辅导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还很少。笔者拟从这个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一、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教学效能感”?俞国良等人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其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

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远程开放教育,依托于电大多层级办学系统而运行。县级电大(教学点)的辅导教师充当着基层一线教学导学角色,其教学效能感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基层电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效能感是衡量教学绩效的主要指标。

教学效能感是一种教学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能力的主观信念和判断。它不仅表明了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程度,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克服程度。

与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教与学同步进行,师生形成真实的基于情感的人际双向交流不同,远程开放教育除面授辅导之外,师生基本处于一种虚拟的人机交互为主的状态。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主宰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电大的课程教师设置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中央电大有主讲和主持教师,省电大有责任教师,市县级电大为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对教材没有选择权,对考试没有出卷权,但他却是课程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导学、导考的任务,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到知识,学会考试,通过考试。他们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舞者。这对于长期习惯于课堂面授教育的教师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不同教学效能感的教师面对挑战的态度和行动大不一样。高效能感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期望值和胜任感,更关注任务本身的挑战性,更专注于圆满完成任务的策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显示其组织设计能力和调节监控能力,敢于勉为其难,克服困难,尽快适应并创造性地化挑战为机遇,寻找发展机会并最终取得成功。低效能感则相反。

因此,教学效能感成为区分教师教学效果优秀与一般的试金石,也成为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