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导入式教学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21 01:45: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导入式教学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导入式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肿瘤学;留学生;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医学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留学生教学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进医学留学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1-2]。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传统教学理念中以“教”为主,以“学”为辅,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现行的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留学生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有典型意义及重点基础理论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展示,从而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及讨论,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以引入真实病例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法[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文科、理工及综合院校均有开展,国内的医学院校近年来也开始探讨这一教学方式[4-5]。针对留学生的特点,结合了肿瘤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一教学方法在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一、留学生的特点

留学生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进一步获得相关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另外,留学生由于其文化背景原因,通常课堂气氛很活跃,反应积极并且发言踊跃,他们大多乐于接受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6-7]。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更注重教师“教”的过程,教师在完成课程任务后与学生的交流较少。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背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差异,已有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目前医学留学生教学的质量。

二、肿瘤学教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包含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肿瘤学的理论课程,包涵了肿瘤学教学的理论内容,是留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而肿瘤学的见习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扩展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建立临床思维非常重要。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导致教师与留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交流较少,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仅充当了朗读课件的角色,导致留学生学习效果差。所以原有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当下留学生肿瘤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目标、特点及实施步骤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目标。第一,病例导入法教学是根据问题学习法的原理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把问题贯穿在教学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法能有效调动留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师生良好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第二,通过真实、直观病患的例子来解释抽象、复杂的肿瘤学知识,可以有效的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于留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教”“学”并重的前提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第三,在病例导入法教学过程中,病例导入法还能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初步建立其临床思维。在肿瘤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中,如果仅根据教材知识进行讲解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难以建立完整的临床思维。而在病例导入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病患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和临床鉴别诊断,并根据诊断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较为完整的临床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留学生的临床技能。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第一,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围绕病例设计教学问题。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病例中覆盖知识点,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第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体的教学方式;目前常见的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学思维过程相对发散。在留学生教学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大多数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但也存在纪律性相对差的问题[8]。所以,在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3.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第一,教学设计。首先教师选择合理的病例。病例选择要相对典型,同时要注意患者要有较好的依从性,在教学前征得患者同意,能够配合问诊和检查。其次,教师完成教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将相关的问题设计在病例中,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时间融合贯通,以便留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比如,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在肿瘤科接受化疗治疗。该病例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患者有无肿瘤家族史、诊断分期、化疗前还需进行哪些检查、预后等。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合留学生的学习层次。第二,见习课的学习。见习课前:教师在见习课前数天,布置留学生对肿瘤知识的预习。见习授课前,任课老师提出相关预习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教材或参阅相关文献。在见习课上:病例导入,见习课上教师带学生查看患者,了解病史、观察体征、查询辅助检查资料等,然后提出问题。由于留学生与患者之间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所以需要教师帮助翻译,以便顺利与患者沟通等。病例讨论:学生们分成2-3人一组对问题初步分析和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病例的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准确、专业的答复。教师小结:在病例讨论后,由教师总结病例,讲解本节见习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第三,理论课。理论课堂讲授:教师将见习课讲解的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围绕着病例展开课堂内容。理论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采用问答或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师要及时引导思考、鼓励提出问题,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理论课总结:教师最后进行本节课程内容的总结分析,增强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学设计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关键点。病例导入法的三个步骤:病例导入,而后病例讨论,再进行总结归纳。对导入病例选择是关键,教学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病例,因为留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工作,其掌握的临床知识不足,所以病例选择要典型、简单,可以明确诊断,适当处理。2.教师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核心。第一,教师的英语及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必须熟悉课程及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及较高的授课水平,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可以流利解答。第二,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注意及时与留学生沟通,以便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角色转换。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引导者,要求教师不但备好所授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更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提高留学生肿瘤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1.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实现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提起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在过程中学到知识。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2.增加留学生的临床技能。肿瘤学教学的核心是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无论见习课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还是理论课的系统学习,都培养了留学生较为完整的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技能,为留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培养留学生的学术素养。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阅读学习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查找资料,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留学生的学术能力。4.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较好的英文表达,还要具备提出、解决问题,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通过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可以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平。

总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留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符合留学生自身的特点。近年来,笔者所在肿瘤学教研室应用该教学法进行理论课堂及见习课教学,大多数留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寻找合适的病例以及教案编写难度增大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也无疑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

作者:高宇 王政华 朱志图 吴超 单位:辽宁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燕,任江华,熊世熙.高校医学留学生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35-36.

[2]王南平,刘先哲.留学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24-725.

[3]黄文,郑健“.典型病例导入式”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6):740-741.

[4]韦建宝,赵枫,黄许森,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普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2007,(5):600-601.

[5]瞿向阳,李明,罗聪,等.案例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小儿外科示教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5):525-528.

[6]胡晓光,张海邻,蔡晓红.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路探讨[J].学理论,2013,(27):308-309.

第2篇

关键词:病案导入式;病理学教学;应用效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是根据问题学习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其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1]。对于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案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为了适应现今快速发展的医疗事业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在面对临床案例时能够较好的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教学改革,运用病例导入教学法,取得较好成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0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4个班级,其中护理23、24班(98人)为试验组,护理25、26班(102人)为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均为女生,年龄16~20岁。两个班级均由笔者授课,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学时间以及生活环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卫生学校《病理学基础》第二版,授课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试验组采用教改法:①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典型病案1份;临床病例主要是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现实性的来自于我校附院的出院病历或是临床尸解病例及临床外检的病案等;②课前1周教师将这周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总结所需的典型病例,并预设几个问题在及问题查寻的途径印发给学生;③每小班学生分组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④在班内号召各组讨论,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疾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护理问题等综合分析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⑤教师总结;⑥讨论结束后,将本次讨论的内容再以练习题形式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当堂评价,与学生探讨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此次问答可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核的总成绩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前几分钟回顾上节课重点,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记录,并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1.2.2 评价方法:①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对20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笔者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满意、是否调动对了学生的积极性、自学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理解力是否增强、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是否提高、综合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等指标进行调查;②比较试验组采用教改法和对照组传统法教学期末考试成绩。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问卷回收率为100%,且全为有效问卷。试验组的课堂效果明显好过对照组,显示病案导入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等积极作用。

2.1  两组调查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调查结果的比较(人)

项目

作用大

作用一般

作用不大

Z值

   P值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促进参与课堂教学

69

6

26

71

3

25

9.235

0.000

调动积极性

67

16

24

54

7

32

7.445

0.000

提高自学能力

68

10

22

37

8

55

8.930

0.000

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记忆

55

27

30

42

13

33

4.459

0.000

提高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43

20

50

32

5

50

6.212

0.000

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73

6

23

8

2

88

11.796

0.000

2.2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学生成绩对比:见表2。试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优于传统教学。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学生成绩对比(人)

组别

人数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Z值

P值

对照组

102

32(31.4)

36(35.3)

17(16.7)

13(12.7)

4(3.9)

6.463

0.000

试验组

98

7(7.1)

8(8.2)

第3篇

关键词: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病理学教学 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学习当中的桥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 Osler(1849―1919)曾写道:“As is our pathology,so is our medicine.(病理为医学之本。)”[1]说明了病理学无论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还是在医学科研领域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从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护人员的重要环节。

从课程特点上看,病理学的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甚为紧密,但由于现在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底子差且又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只有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与临床相关的内容尤感兴趣,故在授课过程中多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病例“投其所好”,通过病例推介、问题设置、启发诱导、集体或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该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有机地将病理学与多门基础学科知识及临床学科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认真感知出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是借助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原理设计形成的“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例如,在计划两学时讲授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血栓形成”、“栓塞”内容时,我就选用了该教学法。

一、教学设计

选取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切入主题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组讨论,集体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达到共同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展示病例。某女32岁,因胎位异常接受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早晨产妇于病床前蹲痰盂排便,数分钟后家属发现其低垂着头不省人事。待医务人员紧急赶到时,产妇面色青紫,已无心跳、呼吸,血压脉博测不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抢救无效死亡。尸解见:

(1)左侧骼总静脉内膜面可见数处灰黑色粗糙物附着,该处静脉周径明显扩大。

(2)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有灰黑色粗糙条状物阻塞。

尸解后诊断:(1)左骼总静脉血栓形成。(2)肺动脉血栓栓塞。问题:(1)产妇为何死亡?(2)产妇体内的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2.课堂讲授。我由病例提出的问题自然转入课堂内容的正题,通过精讲点拨、启发诱导,把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后果等重点、难点内容做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把课堂讲授内容与病例所涉及的问题联系起来,为接下来的集体讨论、集体分析、解决问题找到一定的理论支撑。讲授过程一节课,尽量保证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所需要的时间。

3.分组讨论。介绍完课堂内容后,我通过婉转语言将学生的思维重点引到病例及问题上,按课前设计的方案指定全班以自然教学组为单位,结合讲课内容,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提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血栓形成的原发部位及成因、产妇死亡的经过。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级间讨论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安排各组前后错开集中的位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述意见,并要求各自做好同学们的发言记录(课后酌情上交)。在学生讨论的时段,我巡回视察,维护秩序,对各组的讨论、提问暂不给予点评,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让学生们放飞思想,畅所欲言,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学习交流中,就连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够大胆说出几句,形成了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为本组做中心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含代表发言)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4.教师总结及布置作业。讨论结束后示意学生迅速有序地回到原座位,我把各组学生代表阐述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异同,指出明显有误的说法并加以纠正。学生们通过思考、争议,此时再经老师的总结点评,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的观点形成了交汇,病例指向的问题与听课内容重新整合后发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便能产生更明朗清晰的认识。最后我有条理地将病例讨论中同学们对于产妇符合哪些血栓形成的条件、产后蹲便腹压增加,下肢血流速度加快等原因引起血栓脱落,栓塞于肺动脉主干造成严重后果等所形成的共识串讲起来,集中解开了他们尚存的疑惑,这样学生真正实质性地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相对的答案。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字组织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我把课前印刷好的病例及问题作为课外作业下发,要求同学们利用自修时间独立完成。

三、体会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学习讨论,能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训练和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相比之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津津乐道,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要求强化记忆的效果就差之甚远了。因此,多选取与病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病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习病理学不再觉得枯燥和乏味。

2.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知识。按正常教学程序,开设病理课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临床内容,讨论病例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课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充分准备,因材施教,应该选择比较简单的临床实例(以后可逐渐提高难度),并在使用此方法讲课前把病例资料介绍给学生,布置他们预习。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会对相关的学科内容和临床知识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也会去关注病例涉及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讲授内容,又能使他们对接下来的病例讨论胸有成竹,切身体会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3.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寻求合适的病例,而且要在课中讲究授课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浅出地讲透理论内容,在学生讨论时能自如驾驭局势,保证讨论活动活跃有序地开展,并且能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显现出高超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要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伴随网络成长的,大多喜欢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太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与旁人之间的沟通较少,社会活动范围也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形成必备的处世能力。通过在课堂上的病例讨论或其他一些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坦然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意见,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对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样有帮助。

总之,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求知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判断与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夯实基础。

第4篇

教学质量是影响一所医学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高低受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其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已是百家争鸣,从“填鸭式”、“理论式”到“启发式”“互动式”,而整形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很多医学院校目前尚未开办整形外科学的专业班,未了较固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为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进到整形专业课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整形外科学教学的特点

整形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与很多学科既有交叉又有联系,其突出的特点是:①治疗范围广,从头皮到足底,涵盖了近乎全身的体表肿瘤、瘢痕、皮肤软组织缺损、各种先天畸形及四肢先天、后天缺损的修复,还包括美容外科等多方面的内容;②涉及内容多,很多疾病涉及到神经、血管、腺体的解剖、病理生理等,还与口腔科、眼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及皮肤科存在广泛的联系;③整形外科的疾病当中,大部分位于体表,我们可以用相片将典型病例进行留底保存,这些资源也为教学带来了便利;④整形外科学在本科教学是非主干课程,讲授时间短,课时安排少。因此,寻找适合整形外科教学,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专科临床知识,更显方法改进的重要性。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整形外科学中的应用

依照《整形外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运用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在整形外科学的教学尝试中顺利进行,取得预期良好效果,本院请具有丰富临床理论知识和整形外科学的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授课老师,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严格控制课堂,使气氛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病例的选择方面,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授课,在讲授皮瓣时,把1例乳癌放射性溃疡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的病例作为典型病例引入,首先,将患者的病史、术前相片及辅助检查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并附上相关问题,提前2 d向学生介绍,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利用课前时间预习、查阅资料,小组内讨论,上课时,先让各组讨论材料集中汇报,老师再将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本例患者术中、术后的图片讲授教材相关知识点,讲完知识点后,留10 min互动性问答。把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入整形外科学的教学中,课后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该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增加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 在整形外科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

3.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知识点后,课堂中教师就着课本讲课,能引入部分病例的教师多得到学生的欢迎,而有些教师照本宣经的则打击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在整形外科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后,学生先接到下一次讲课的相关病例资料,这样就促使他们去认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机械的学习变为灵活的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和自学等能力[1]。

3.2 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如纸上谈兵,学生难以接受,课后遗忘率特别高,将典型病例导入到整形外科课堂上后,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临床实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尤其在整形外科中,众多疾病均位于体表,可通过相片可进行认识,多年来,我科已在多媒体的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感性,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3];也曾在整形外科专业本科班教学中也展开了PBL教学法的尝试,发现其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本专科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近两年来,本院通过对整形外科本科班同学尝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发现其增加了学生对听课的兴趣,提高了对整形外科疾病的认识的深度,学生到临床实习后,更快的进入实习生的角色,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有效的缩短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

3.3 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完善与更新 由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翻阅许多参考书籍,所以他们就会提出很多教材中没有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做更多的准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曾经遇到一些当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促使教师进行讨论和寻找参考资料。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病例的解析,完成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整形外科的教学中有必要实施病例导人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病例只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离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支持,病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教师积极、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其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经历了由生物医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既往的教学方法相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运用于临床课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兴江.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提高普外科临床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32-433.

[2] 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整形外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浅析.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6):479-480.

第5篇

摘 要: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灵活应用病例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的能力,其教学效果显著。“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医德修养,同时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有效教学法 中医妇科教学

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妇科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中医妇科人才,才能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师亟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医妇科学属于临床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年来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死记硬背、按部就班、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知识的创新性;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

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概念

鉴于传统教学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们尝试在我校2004级妇儿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有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病例导入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真实”病例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以及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并提出治疗意见,然后带着问题再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中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着眼于“教”“学”并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结合;对于整体的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缺的主体,对于学习实践而言,学生是唯一的主体,知识经验的内化、吸收是任何别人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优势及意义

病例导入式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具有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直观性、整合性的教学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中医妇科临床课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首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选择的都是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生动、客观的特点,易于学习理解。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支持性的课堂,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以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病例,让学生运用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对病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将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临床试用期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开展,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床边实践的“桥梁”作用,改变知行脱节的现状,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应当承担起导学、导思、导练的责任,做到该放手时则放手,该讲解时不放弃,这不仅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分析判断,尽快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并能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讲究授课艺术,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性。教师要以倾听及沟通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探索的语言引导学生,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增强教师继续再教育意识,拓展知识面。因为教师在准备病例问题讨论时,必须要准确地熟悉并掌握病例中有可能涉及的所有基础及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潜心文本,做教材的知音,而且还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做到对多学科(如四大经典、基础、诊断等)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第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也可加强学生的医德修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误诊、误治病例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在临床工作中如稍有不慎则可导致一些医疗事故,进一步认识到医生责任的重大。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6篇

“点、线、面”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羽毛球抽杀技术教学实践中,依据羽毛球比赛的规律及抽杀技术动作特点和规则来确定场地的练习,点、线、面相连,线线相牵的步步渗透教学方法。“点”是指按照羽毛球教学中的场地为中心而确定固定点位。“线”是指在羽毛球教学场地中以场地固定点位之间连接的线路,其中包括大斜线、小斜线、球飞行的轨迹和线路等。“面”是指在羽毛球场地中固定点位和飞行线路的总和。点点相连、线线相连、面面相加构成整个综合系统的、科学的场地训练的框架模式。

1.教学原则

对初学者来说,我们在羽毛球教学中应当遵循教学规律与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渗透导入,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在划分区域和练习点时,根据场地规则限制,将场地划分成前、中、后、左、中、右区九个练习点。

练习点的选择主要依据比赛中羽毛球飞行的基本轨迹和规律划分设计。根据训练方式的不断变化,加大练习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强度,提高练习者掌握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羽毛球比赛中,比赛回合较多,攻击速度较快,落点千变万化。“点、线、面”紧密相连复杂多变,精彩纷呈。

2.区域的划分

我们将羽毛球场地划分为九个区蛇形排列(如图1)。

3.练习点

我们设定了九个练习点,在每个点练习抽杀时,将场地划分成三条抽杀线:大斜线、小斜线和直线(如图2)。

二、教法实施

教师应对羽毛球场地的划分,包括点、线、面确定的原则和抽杀球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说明,并对羽毛球练习中技术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做出讲解。

教师对场地划分讲解后,应将羽毛球抽杀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以便让学生能够对技术动作有更直观和更清晰的认识。

1.分解练习导入

练习一:“线”路练习(如图3):在羽毛球场地右区七号点进行三条线抽杀练习,即:直线、大斜线和小斜线。教练员(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程度,及时调整抽杀练习的线路。各条线的练习依次类推。

练:“点”位置练习(如图4):在羽毛球场地中区8号位置上进行抽杀练习。首先,在教师应对授课对象规定抽杀球技术线路与落点。这里主要进行三条线的羽毛球抽杀练习,即:两条大斜线、一条直线。根据授课对象所掌握情况,适时转入另一条线进行练习。

练习三:“三点合一面”的练习(如图5):在羽毛球场地右区9号点位置进行抽杀技术动作练习。练习方法同上,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转入下一个练习。

2.组合练习导入

在组合练习中,首先由教师选择两个以上的点进行组合练习。每个点位上有三条抽杀球的飞行路线,训练前确定好抽杀路线。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转入下一个区域点练习,在该训练阶段的练习中,要求授课对象在各个点位之间进行移动抽杀练习,以便提高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掌握抽杀技术动作。

3.综合练习导入

在该阶段练习时,采用多点、多线的抽杀练习。主要是提高在移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区域点上掌握和运用抽杀技术,脚步移动能力,使教学更贴近实战。在综合教学中,学生应该提高他们技术动作的效果与质量,要求他们每次的过网率应高于90%,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保证动作完整性。“点、线、面”的综合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忆技术动作。固定点和固定面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固定的体育思维模型和模块,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了固定化、模式化的击球减少了失误率,提高了过网率。

三、教学建议

对初学者来说,最初练习时首先考虑到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等因素,应先选择球场上的4、5、6号点进行,并规定羽毛球的飞行线路。

在抽杀球时,要强调学生挥拍过程中的鞭打动作,使学生合理运用加速度。

在练习中,让学生加强对羽毛球飞行轨迹及其规律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羽毛球空间感、时间感、速度的认知和变化。

第7篇

关键词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急诊医学 教学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68

资料与方法

北华大学2006级预防专业五年制学生42人。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设计,以统编第七版《急诊医学》教材中的病名共8种按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名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病种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方法讲授。

教学方法:按照“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编写试验组病例1例,就有关病例提出有关基础的问题、课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有关新近展的问题。使学生人手一册,在上课前法给学生预习,课后学生带着问题分头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参考书或文献,寻找答案,必要时有代教老师提供部分参考文献的目录,查询有关资料。

课堂讲授、交流查询结果及文献结果的批评性评价及应用。课堂上采用SOAP格式引出病例,即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按照主观资料(Subjective deta A)、客观资料(Objective data,O)、评估(Assessment A)、计划(Plan P)来描述,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临时指定代表,主要对展示的病例作出判断。由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的结果,提出不能解决的及新发现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对各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

课程效果的评价:我们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库,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病种的主、课观题得分的百分率进行对比,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成绩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考试结束后。制定学生评价表,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发放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

结 果

我们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库,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客观试题得分进行对比,结果客观题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成绩无显著差异;主观题及总分中,试验者平均值高于对照组,且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发放学生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75%)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提高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仅半数学生(524%)认为该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见表2。

讨 论

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集中体现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PBL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教学(Case Base Study,CBS)[1],并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发现CBS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本文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此教学模式的效果做出评价。

通过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反映基础理论知识的客观题得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反映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观题得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得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未见优越性,可能与病例设计过程中专注于加强临床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相对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的掌握。未重视记忆的相关问题设计有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改善。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促进师生沟通,学生之间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项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比较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代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一学生素质极其有效的途径。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①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自学能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记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临床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②部分学生不认为该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反映,新的教学方法要花费时间熟悉病例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及很好的回答问题,课堂上还要花时间讨论,但所学的东西却不一定是考试的内容,在唯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分数上得到的体现不充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第8篇

在实际应用中,导入式教学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直截了当式导入

直截了当式导入是指教师直接引入本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可以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有一个合理的把握。例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的四则运算,大家来看这道例题。”之后直接开始讲解,并对知识进行归纳,布置习题由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方法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堂导入方式,其优势在于开门见山、干脆利落,可以节约课前准备时间,在当前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导入方法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如果长期只采用这种单一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不仅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感到难以理解,而且也容易遗忘。

(二)提问式导入

提问式导入是通过设问的形式,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逐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对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个黑板,都知道它很大,但是同学们能具体说出黑板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吗?如何对这个面积进行计算呢?”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于知识的记忆。

(三)情境式导入

情境式导入,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入式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图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等,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展示,也可以运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对情境进行描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如:“小明在周末到文具店去买笔记本,每本笔记本3元,小明买了2本,给售货员10元钱,那么,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减法知识,对题目进行计算,在学生得出“应该找给小明4元”的答案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余数”的概念,之后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使得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故事导入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段,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注意力容易集中但是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对加法和减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导入:“鸭妈妈一共生下了6个鸭蛋,决定将其都孵化出来。在孵化了28天之后,有五个蛋都已经成功变成了小鸭子,但是还有一个始终没有动静,鸭妈妈毫不气馁,又孵化了12天后,终于从最后一个蛋里钻出了一只丑小鸭,那么,你们知道丑小鸭一共用了多少天才孵化出来吗?”这样,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多媒体导入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教育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设备也开始走入学校之中,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例如,在对梯形的面积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梯形、四边形、三角形等的相似点和差异性,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梯形的形状,然后逐步引入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病案导入式 产科 教学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科研专项基金(2011QN0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信息也迅猛增加,医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能力以及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的医学新型人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医学教育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互动案例教学又称为病例教学,即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每个病例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1]。妇产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妇产科学的授课中每个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都包含大量的信息,以往单纯的、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辅助有多媒体教学,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角色,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病案导入式教学法通过一些典型病例,能够使医学生身临其境,提前进入到医生的角色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以及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一、构建病案导入式课堂教学的方法:

1.教学病例的选择:

首先要紧贴教学大纲、充分反映教学重点,其次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引出妇产科相关的概念原理,能引起学生讨论、思考,给学生以启发,用作教学的案例应该是妇产科教师非常熟悉、在平时工作中收集并通过严格的筛选后确定的,其病史、主要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要覆盖该次教学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如在讲述“子宫破裂”一章时,先以“发生在急诊室的……”作为开端,引出一个巨大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病例:某一29岁经产妇,妊娠38周,阵发性腹痛2小时,因骨盆狭窄一次剖宫产术后1年,到当地医院就诊,剖宫产手术准备后,因医院停电转到医大急诊,在途中产妇突感撕裂样腹部剧痛。入院查体:Bp 40/10mmHg,P不清,R困难,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在腹壁下可扪及胎体,胎心消失,经抢救无效,产妇死亡。根据病例提出问题,如:产妇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死亡的原因是否可以避免?该怎样避免? 设置悬念,学生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的心理,在旺盛的求知心理作用下,会集中注意力听取课程。

2.引导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按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制定问题,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使学生熟悉临床的诊疗程序、基本的诊断思路和治疗计划。问题力求形式多样,并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发言及讨论:

将班级学生分组,并教授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由各学习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学习的结果进行汇报,详细阐述其对若干问题及所选病例的看法,并展开讨论。

4.教师进行精讲总结:

教师的精讲评价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将知识系统化、要点条理化,充分体现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并为深入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病案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妇产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利用病案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妇产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教学过程为展示病例―――提出问题―――自学思考―――学生互动―――评价精讲5个步骤, 直接以病案为题材作为课堂的开始,让学生随着病情的介绍层层深入,在不断展开悬念的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这些问题所涉及内容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然后讲述课本上的知识,讲时结合病案,讲完后在全面分析病案。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储备式教育变为开发式教育,激发学生主动探知和创新能力[2]。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来源于学习动机,还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授课技巧和风格[3]。采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将枯燥无味的知识与有趣的病例有机的联系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推动者,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以及毕业后的不断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发展。

2.缺点:

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但对于基础知识的培训要弱于传统教学法,而且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备好所授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更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包括本专业、其他专业,甚至社会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4]。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教学,授课的顺序是先疾病后症状,因此学生也易形成从疾病到症状的临床思维习惯,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首先面对的是患者的症状,需要的是从症状到疾病的思维模式,同时需要具有对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记忆、轻分析,不利于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目前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进行,很多医学院校尝试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进行教学的疾病缺乏真正的全面认识,无法抓住教学重点等,同时对教学医院与师资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由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迅速适应PBL的教学方式,因此,有学者提出在现代的医学教育中纳入PBL的理念,教学中加入自我学习的环节,促进和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小组讨论和对自我学习的检测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毕业后的持续学习[5]。而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即综合了上述特点,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病案导入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上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改进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志莲,王伟,郝敏等.互动案例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85―187

[2]姜美玲. 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学展望, 2003, 9(3): 62~661

[3]王希玉. 浅谈如何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27~2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