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4 15:47: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培训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今年来,我矿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矿党政的领导下,紧密结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矿安全生产实际,以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员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全面实施全员培训工程。通过创新培训理念和机制,使我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为推动我矿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培训保障体系完善、落实到位是顺利开展培训的前提。
1、领导高度重视,搭建培训保障体系。为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矿成立了由矿党委书记、矿长、矿党委副书记为正、副组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等为成员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矿属11个生产及辅助单位也成立了由区(科)党政领导、主管技术员等组成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领导挂帅,业务部门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的培训管理体制,把培训工作的责任目标纳入到各级领导班子责任管理目标之中,与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为了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xxx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使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2、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坚持“井区缺什么,我们培训什么”的原则,实行矿与二级单位两级管理,互有分工和协作。矿职教科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责部门,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安排、负责特殊工种和安全技术工种每两年一次的轮训、负责区队长、班组长以及转岗职工和新工人等的集中培训以及各类人员取证等日常性工作;各区(科)职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职工岗位培训及安全强化教育培训。从而保证了企业作业层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技能,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
3、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经费的足额投入。我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80多平方米,拥有培训教室两间,安全教育展室一间,电教室一间,实验室一间,档案室一间。近两年来,我矿不断加大对培训中心各方面的投入,使安全技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年培训人数可达4000人次。今年,集团公司投入了十多万元,为我矿培训中心配备了投影仪、速印机、计算机及课桌椅等,我矿也投入了十多万元资金,按照四级培训机构标准对培训中心进行了装修与完善。这些经费的足额投入,大大改善了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为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奠定了物资基础。
4、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始终坚持把培训与考核、竞争上岗、工资收入待遇相结合;坚持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相结合;坚持培训效果与主管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作为长效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常抓不懈。一是在员工上岗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二是在岗效工资设定上,呈现阶梯层次,实行易岗易薪;三是在培训班设立10%的优秀学员奖,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培养职工岗位安全技能终身学习的理念上,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技能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职工安全技能学习由强制性向自发性、由脱产学习向业余学习的转变,推动职工安全技能学习理念的变革。
二、抓好培训过程控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
1、注重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我们采取的是三种模式:公司安全培训中心及矿培训中心的教师是企业培训的专职师资队伍;矿领导、采掘一线技术骨干是企业培训的内部兼职师资队伍;外聘高等学校教师是企业培训的外部师资队伍。我们建立了专、兼职教师师资台帐,根据培训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师资开展教学,对师资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聘任。
2、强化班前策划。为保证培训质量,实现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在开班前,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师资、方法进行全面的策划。培训内容的设置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依据,按照培训目的和要求、培训的类别,本着“服务一线,服务职工”的原则,根据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同时建立了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题库,严格考核标准,严格教考分离,严格考核把关,确保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形式。我们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等手段,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双向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强化实践教学,更多的采用实物、现场参观、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育方法,增强培训效果。特别是针对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利用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培训,坚持文化补习与安全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与系统知识讲解相结合、形象化培训与老工人“传、帮、带”相结合,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在全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4、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培训评估。我们在《xxx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及其配套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参培制度,对参培学员当期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出勤、纪律、考核及办证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回送培单位,作为员工考核的依据;同时,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除在内部培训资料《xx职教》中公示培训情况外,还坚持每月不定期地在职工中开展一次“职工培训情况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接受职工监督。
三、抓重点环节,分层次组织开展培训,打造企业核心队伍
1、加大对中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中层干部是企业的骨干力量,对他们的培训,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和新理念、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重在拓展视野,增强领导能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会管理、善经营的中层管理队伍。在培训方式中,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精细化管理和“6s”行为规范的教育。今年5月份,我们对全矿正副科职、工程技术人员及班组长共500余人分期进行了培训,由矿领导授课,系统地学习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精细化管理知识及“6s”行为规范,并观看了《蒋庄煤矿三三三管理文化纪实》,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及岗位技能培训。一是结合安全生产实际,以现场作业的难点、弱点为培训的重点。除加强理论培训外,还到作业现场,以讲座、观摩、案例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应知应会为培训重点,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二是业余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今年以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培训51期,培训总人数2285人次:
⑴自培40期2108人次。其中,举办了安检员培训班3期,共计79人次;放炮员培训班3期,195人次;新工人培训班6期,192人次;移溜工培训班1期,27人次;瓦斯监测工培训班1期,6人次;瓦斯泵司机培训班1期,29人次;瓦检员培训班2期,27人次;采煤机司机培训班1期,18人次;电焊工培训班2期,5人次;风钻司机培训班1期,45人次;井下电钳工培训班1期,14人次;机电安装工培训班1期,13人次;主扇司机培训班1期,2人次;耙斗机司机培训班1期,14人次;测尘工培训班1期,2人次;变电工培训班1期,8人次;测风员培训班1期,3人次;小绞车司机培训班1期,135人次;班组长培训班4期,340人次;采煤工培训班2期,343人次;机修工培训班1期,84人次;掘进工培训班2期,338人次;正、副科职及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1期,160人次;人车管理工培训班1期,29人次。
⑵送外培训11期,177人次。其中,安全资格证2期53人次;采煤机司机1期2人次;皮带司机1期6人次;井下电钳工3期28人次;瓦检员1期5人次;信号把钩工3期83人次。
四、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档案,切实抓好办证换证工作
职工培训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职工业务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为职工办理上岗合格证的凭证。目前,我们已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档案1857份,基本上做到了一人一档。而职工持证上岗情况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我矿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始终把办证换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我矿职工办证率始终保持在100%。为确保职工持证上岗,我们除加强对职工进行持证上岗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外,坚持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到井口开展查证活动,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持证上岗意识,对我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农委、扶贫办七部门,决定联合表彰在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表彰名额及范围
共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40个,先进个人40名。其中,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8个先进单位,3名先进个人;农委系统5个先进单位。
(一)先进单位评选范围
1、办学有特色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职业院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2、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行政部门(含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等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服务机构等。
(二)先进个人评选范围
1、在职业院校的建设、教学、管理、科研、技术推广和服务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2、在职业教育的决策、组织、管理和研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工作者,包括各级党政、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也包括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员。
二、评选条件
(一)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评选的基本条件
1、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在学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等方面特色鲜明,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在国家和省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培训机构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提高职工职业技能服务,成效显著,信誉优良。
2、有关单位、部门、社会团体和服务机构等,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制订政策、统筹规划、联合办学、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及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在推行国家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和行业企业办学、培训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在职教教学科研、先进经验推广以及职业指导与咨询、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效益。
(二)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评选的基本条件
1、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中,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成绩显著。
2、高度重视、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参与职教发展政策的制定和环境的改善,在解决制约职教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显著成绩。
三、表彰办法
对评选出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由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表彰决定,并分别颁发“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的奖牌和证书。同时,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事迹做好宣传,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四、评选要求
(一)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做好评选表彰工作,省教育厅等七部门成立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负责评选表彰的组织领导和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别由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农委、扶贫办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职成处,负责日常工作。各市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通过召开市级职教工作联席会议的方式,根据省下达的推荐名额和评选条件,组织对属地院校、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和机构进行初评、推荐和上报。省直有关部门也要根据推荐名额和评选条件,组织好省属学校或单位、个人的评选、推荐和报送工作。
(二)评选要求
1、确保评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民主评选、逐级审核、公正推荐方式进行。评选名额不得突破。严格控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推荐、评选比例,县(处)级领导干部的表彰比例不超过表彰总人数的12%,市(厅)级干部不参加表彰。推荐的候选对象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征求组织、纪检部门的意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征求计生、综治部门的意见,并加盖公章。各地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要对推荐参评对象进行考察并负责公示情况的检查与上报。省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拟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候选对象,在有关媒体进行公示。
2、确保评选的代表性。各市要严格按照评选范围、推荐名额、评选程序组织评选,注意发现新的先进典型,以第一线的教职工和学校为主。
3、曾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原则上不得重复推荐。
五、申报材料和时限
为保证评选工作顺利进行,请各市、有关单位于20*年6月底前报送下列材料:
1、《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申报表》、《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申报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申报表中“单位主管部门意见”一栏中,若申报者为县(市、区)所属单位或个人的,其县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关键词] 基层科普 专项资金 管理实践 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越来越重视基层科普工作,不断加大对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协年度部门预算中设立了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从省级财政性资金中安排,专门用于奖补扶持基层开展科普相关工作,年度规模从2006年的100万元发展至2011年的1420万元。该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兼顾、规范管理、专款专用和绩效评价的原则,注重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
1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2011年,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包含4个分专项:一是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设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补助基层科普车(含科普大篷车)和科普专用设备的购置更新、科普网站建设等,提升市、县(区)科协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从2007年起设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万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助在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基层科普相关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进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2007年由省级财政追加安排、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科普惠农宣传栏、服务站建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奖补省科普先进县(市)、乡镇,增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区)科普场馆布展设计、展品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协等部门关于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推动市、县(区)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和不断扬弃创新,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员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共设总则、目标与原则、申报与评选、组织实施、表彰奖励、资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条,规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的用途、开支范围、预算申报审批程序等,明确了专项资金由获得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科协,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强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2 规范项目申报评定程序
根据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所含各分专项的不同用途,在项目申报表中设置相关支出绩效目标内容,组织基层规范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申报范围面向农村基层,符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等申报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复核,提出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省科协和省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深入调研,审查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省级媒体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表彰奖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县(市、区)科协,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市、县(区)科协,要申请上述专项资金补助,须向省科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汇总后,提交专题会议研究评审。会上评定通过的补助项目及金额由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下达到有关市、县(区)科协和财政部门。
2.3 加强项目执行跟踪监控
重视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执行过程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调研,采集相关信息并加以汇总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惠农兴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06年、2007年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情况填报表》并附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填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表〉的通知》,对2007年、2008年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专项补助资金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支出绩效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并附上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结余相关财务凭证复印件,同时省科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调研。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2011年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且未正式上报项目总结报告的单位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实地调研,现场检查、核实所报项目支出绩效运行信息。
2.4 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积极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被选定为2009年、2010年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按规定编报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项目事后评价,报送了自评材料。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选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开展项目事中评价,要求各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内获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开展支出绩效自评,报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基础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在基层自评的基础上,省科协撰写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按时报送给财政部门。
3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6年~2011年已累计组织实施1054个项目,共安排下达补助资金5490万元。通过该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励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3.1 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共有28个,比2009年增加5个;建筑总面积6700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2513平方米,培训活动室面积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拥有常设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参观(培训)人数达42.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万人次。此外,还有在建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10个。
3.2 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至2011年底,市、县(区)建成科普宣传栏(画廊)9376个,科普展示单元总长度71532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43.5%、22.4%;建成科普活动站(室)7789个,建筑面积221672平方米,全年参加活动(培训)111.9万人次,分别比2008年增长54.1%、52.6%和68.9%;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86个,比2005年增长40.2%。2012年1月,省科协主办的“建设万个科普惠农宣传栏”项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937.2万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农宣传栏3124个。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有1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
3.3 科普网站建设和科普车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强
至2011年底,市、县(区)科协建有科普网站71个,比2005年增加53个(增长近3倍);浏览人数328.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万人次(增长近5倍);配置汽车115辆,比2005年增加38辆。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科协基本上配齐了科普车,福州市、三明市、建阳市等还配置了科普大篷车,2011年科普大篷车下乡205次。
3.4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2007年~2011年,全省农函大结业学员达16.8万人次,年均结业学员3.36万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县(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8741次,培训174.7万人次,年均举办4685次、培训43.7万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福建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4.4%,高出同期全国1.13个百分点,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测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4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补助力度偏小,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9万元,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3万元,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7万元,项目补助力度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尽管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5.7万元,而实际上新建一个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上亿元,若包括展教装备费用,则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馆虽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设备,即使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对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实完善难有较大改观。
4.2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理念,由设定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等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综合过程。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全国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树立绩效理念,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执行进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考核验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仅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统一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绩效指标的设定、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采用等仍处于初始探索中,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计分存在人为因素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础性数据资料,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亟待加强。
5 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各级预算单位要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参与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分配资金运用绩效、使用资金讲究绩效的机制。
5.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业务新、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强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尽快建立一支既懂项目管理、又掌握国家政策,既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积极实践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积极探索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事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绩效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多方借鉴,设计完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促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探索建立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监控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促使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最佳化。优化扩大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项目补助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继续重点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为基层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01-02
我国对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实施准入制度,目的是保证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质,减少申报者选择研究机构的盲目性,降低受试者参加临床研究的风险。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制度是我国加强新药研制过程的管理所采用的有力举措[1],对于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申报工作。
本文就我院在筹备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过程中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要阐述,希望对正在准备申报的兄弟单位提供些许帮助。
1 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机构
1.1 人员
机构拥有完善的组织体系,院长担任机构主任,负责领导机构的全面工作,并为机构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的支持。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机构副主任,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药学博士学历的药剂科主任担任,便于开展工作,成立了筹备小组和机构办公室,全面负责申报的筹备工作,并确定了申报专业及团队组成,明确各自职责。
1.2 机构药库
目前,我国临床试验机构对试验用药物管理大致有两种形式:中心管理和专业组管理[2]。我们是采取由独立的机构药库对试验药物统一集中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各专业科室由专门研究护士从机构药库领药。
1.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为了有效、及时和正确处理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害和突发事件,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严重不良事件应急预案报告流程。各申报专业科室均设立抢救室,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设备,建立了绿色抢救通道。
1.4 质量控制体系
实施GCP就是要在临床研究的全过程中,消除各种影响数据真实、可靠的因素,保证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数据的质量[3],为此我院建立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三级质控—试验项目组、专业负责人和机构办,各申报专业确定了专门的质控员。通过三级质控与监查、稽查、视察协同作用,对试验前、中、后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1.5 伦理委员会
伦理委员会独立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于2010年12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了换届调整,参照国食药监注[2010]436号《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重新修订规章制度,成员组成及审查流程符合GCP要求,有利于药物临床试验审查,更好的保护受试者权益。
2 组织GCP培训
培训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领导高度重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繁重的培训工作,同时授予负责人培训中所需人、财、物的使用、调用,保证了GCP培训的力度和质量。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培训工作。
2.1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制度及培训计划
为了保证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和相关研究人员充分理解《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并定期接受与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培训,制定了《辽宁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方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品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制度》,对主要研究者、协助研究者(包括护理)、设备操作人员、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人员、伦理委员会成员、机构办公室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等七类人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培训要求。通过建立长短期培训计划、实行考试制、培训指标量化并纳入绩效考核及建立请假制度等保障措施,指导全院GCP培训工作,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可操作性。今后将按照GCP人员培训制度继续开展培训工作。
2.2 第二阶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普遍扫盲
我院将GCP培训纳入科教科继续教育重点工作进行管理,为了突出申报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申报科室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全院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GCP培训。培训形式有:1、院领导带队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2、参加国家级GCP培训班;3、参加SFDA网上GCP培训;4、邀请知名专家来院讲学;5、自编与订购培训教材。截止到接受资格认定检查,培训总人数达到1069人次,均获培训证书。其中196人获国家级证书,应培训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人数占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四分之一以上。培训覆盖科室占全院总科室的70%以上。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记录,建立了培训档案,把培训签到、试卷、课件等及时归档,并定期通报培训结果。通过培训使我院职工对GCP有了全面认识,深刻意识到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训成效显著。
2.3 实战模拟培训,全面自查
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各申报专业负责人及团队、伦理委员会成员和机构管理人员等进行了分场次、有针对性的实战模拟培训共20余次。实战培训主要通过集中与现场模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邀请外院专家或机构办组织医院检查小组进行模拟培训。集中培训:设考官面对面答题,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现场模拟培训:考官深入申报科室现场检查、提问。我院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下发给相关科室,要求科室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再外请专家对我院的筹备工作进行全面的现场模拟检查和提问,对专家提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传达给各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医院检查小组再进行复查。经过反复几轮的模拟培训,各相关科室加深了对GCP和药物临床试验流程的理解和掌握,为资格认定现场检查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 完善文件资料
资料准备是整个申报工作的重中之重[4],主要包括:申报材料、文件制度和现场汇报材料。
申报材料我院参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中申请机构报送资料目录认真收集、整理,对机构负责人和各申报专业负责人简介及各申报专业科室情况介绍等统一格式,印刷成册,按程序报送申报材料。
管理制度、设计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是药物临床试验运行所遵循的依据,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和SOP是确保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文件制度书写规范化、科学化和有序管理,其中《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制度》、《制定、修订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SOP》和《文件编码编制的SOP》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最先确定的文件。通过考察、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请教有关专家,结合医院和专业特点,由各申报专业、各管理部门自行起草文件,然后由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审核,提出意见再返回原科室进行再次修改。由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层层把关,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做,从而保证其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依从性[5],也加深了各部门对文件内容的理解。
现场汇报材料的内容也非常重要,要思路清晰、总揽全局、彰显优势,汇报时间要掌握得当,我院由专人负责组织准备、审查现场汇报材料。机构汇报介绍了医院概况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筹备情况;伦理汇报对院伦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工作流程做了介绍,体现了如何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受试者权益。专业汇报多媒体采用经过会议讨论确定的统一的专业陈述报告模板,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色充实内容,突出优势。机构、伦理和各专业的汇报材料汇总印刷成了一套《辽宁省肿瘤医院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汇报材料》,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得到了SFDA资格认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并予以推广。
4 加强硬件建设
一个规范的药物临床试验的进行,除了具有经过良好培训的研究团队和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外,尚需具备完成试验所需要的设备和设施[1]。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投入40余万配备硬件设施,在设备采购等方面也给予优先考虑和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机构资料室、独立的机构药库。各申报科室进行了房屋改造,设有受试者接待室、资料室、抢救室,配有相应的抢救设施及设备(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器、抢救车、吸引器、闭环肌松注射仪等)。必要时与麻醉科、ICU协作将病人及时转至ICU病房抢救。根据《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统一配备了资料柜、试验用药物及药品专用储藏设施、传真机、直拨电话、网络计算机、复印设备、碎纸机。无论是检查仪器还是办公设备旁边都挂有塑封的仪器设备使用的SOP,既方便使用,又保证了规范操作。
5 体会
5.1 认识到位是前提
医院非常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在认识上统一了高度,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筹备之初,院领导亲自带队到兄弟单位调研、学习,为我院下一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每次筹备会议、培训现场,院领导也都亲自组织、布置工作,作好表率和各申报专业团队共同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资料。同时,各职能科室全力配合,在各种设备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负责同志都能高度重视,作为我院第一要务,给予大力支持。领导重视,全院齐心,统一认识是顺利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工作的前提。
5.2培训到位是关键
培训内容从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史、如何启动与实施新药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药物管理、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等到临床试验中伦理与法律问题,内容涵盖面广,培训人数多,计划明确,形式多样,院外与院内、网上与培训班、订购与自编教材、笔试与口试、模拟培训和自学自查相结合。通过培训,我院职工加深了对GCP 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扎实的GCP知识,为申报工作和以后的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3组织到位是基础
医院从经验、专业及沟通协调等方面考虑,专门调配了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人事科长、科教科长和药剂科主任组成筹备小组,领导机构申报的筹备工作。无论是整体策划、材料组织还是现场配置,在机构申报的各个环节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在他们的带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建立起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SOP、应急预案和质量控制体系等各项制度,撰写、印刷了《辽宁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材料》、《辽宁省肿瘤医院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汇报材料》和三套GCP学习参考教材,配备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开展了各类各项培训。使我院基本具备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软硬件条件,保证了我院顺利接受现场资格认定。
5.4 措施到位是保障
为了保证GCP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到位、持久,建立了培训档案,开展了培训考核,把培训纳入绩效考核和继续教育工作中,建立了培训请假制度。凡是机构办公室通知的培训,不能参加者要向院科教科长书面请假,3次不参加培训,取消资格。截止到目前应培训人员培训率达100%,促进了培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通过组织现场模拟和全面自查,加强了培训效果,改进了不足,坚定了机构申报的信心。
6 结语
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对培养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医疗行为和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和科研等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对培养提高研究人员的伦理意识和科学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6] -[8]。今后,我院将把做好药物临床试验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药物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SOP和文件制度,不断提高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水平和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培元,修清玉,马金昌.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与质量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2] 梁伟雄.如何做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复核检查的准备工作.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95-97.
[3] 田少雷.GCP 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 825-829.
[4] 朱光辉,王增寿,连庆泉.接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的体会[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2):144-146.
[5] 罗彩琴,张志坚等.浅谈接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场资格认定检查的启示和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0):118-120.
[6] 杜志谦.GCP指导临床试验 提高临床科研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2):29-31.
始建于1970年的长冲中学,位于县城南毕升大道中收地段,座落在三面环茶的万绿丛中。占地面积51260平方米,校舍面积18022平方米。
这里,办学理念独特: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
这里,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两套,图书、阅览、微机、摄像、广播系统完备。
这里,育才力量雄厚:107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91人,属于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占五分之一,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里,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25人教学班,1838名在校学生 。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
这里,教育质量上乘:综合实力属于黄冈市示范、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中考和竞赛成绩突出,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
这里,承担了“创新教育”、“综合实践”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小有成果。
起步——建构立项
为了确保教科研的落实,学校于2003年初成立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同时制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
2003年以前,学校积极参与县域之内的异步教学和物理STS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不了档次,出不了品位。2002年底,学校抓住市教科院下发的湖北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契机,向市院申报了涉及六个学科,八个子课题的创新教育立项方案,很快得到了市院的立项,正式投入研究,并建立了三个实验体系。
一是学科创新实验体系。语文确立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课题;数学确定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确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学科确立了“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确立了“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确立了“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学科确立了“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实验班体系。开展之初,我校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全面铺开到学校24个班。
三是实践内容体系。全校107个任课教师全面参与人人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
跨步——有序推进
1、实验运行阶段
根据学科、类型与学段的不同,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模式。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情——引导——动笔——互评”模式;精读课文“导——悟——创——评”模式;数学课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模式;物理课的“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释——归纳”八步教学模式;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模式;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情景与体验——创新展现”等模式。创新课实验推广到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2、全面实践阶段
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在教师中推广模式;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课;说讲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举办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调整完善各学科堂教学模式;全面探索新的创新策略。
3、踊跃投身课改
2004年秋进入新课改后,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七年级教师重点训练,在随后的全县语、数、外三大科研讨会上,分别推出了与课改俱进的三篇实验介绍。占全县发言材料的三分之一,学校在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讲任务。
4、不断外派学习
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三年,我们先后派出12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学校相继在黄梅、市院参加全市的创新教育专题会议,并分别作了《稳步、科学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创新教育第二阶段小结》专题发言。
飞步——全面开花
我校积极稳步开展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充分肯定,在2004年的创新视导中,李小七书记、朱书超主任、王泽芳、商瑞国等老师亲临我校,指导实践,获得良好印象,并决定以我校为现场召开该课题全市第三次专题会议,在今年的5月中旬,全市在我校和红山中学召开了专题会议,学校推出了六节研讨课、一台创新晚会、一个电子创新汇报、一室创新展览、一套创新资料,市教科院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实践已进入结题阶段。
第一条 为打造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品牌,推动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以下简称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示范单位的管理,确保示范单位的先进性、示范性,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根据《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及其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以下简称评选活动),是以文明规范服务为标准,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为导向,以规范行业服务管理为目的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活动旨在加强行业诚信自律建设,培育优秀的服务文化,塑造行业依法合规经营、文明规范服务的形象,促进中国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条 示范单位是指经过中银协组织评比和认定,具有严格的内部服务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服务形象,依法合规,安全诚信,高效便捷,体现高度行业文明,有一流服务水平和良好经营业绩,被业内和社会公众认可的银行经营机构中文明规范服务先进单位或集体。
第四条 示范单位分为两个示范等级,分别为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以下简称百佳示范单位)、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以下简称千佳示范单位)。
第五条 评选活动原则上每2年举行一次,采用自愿申报、差额评选的方式进行。千佳示范单位、百佳示范单位的评选数量由中银协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和分配。原则上,千佳示范单位、百佳示范单位数量总计不超过1000家。
第六条 示范单位由中银协命名、表彰、授牌,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评选活动组织
第七条 中银协是评选活动的领导机构,中银协自律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评选活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评选活动的日常工作。
(一)制定银行业服务规范、管理办法、检查标准以及年度评选活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分配各地区千佳示范单位和百佳示范单位评选数量,组织开展对各地区初选百佳示范单位的检查验收;
(三)组织审查示范单位名单;
(四)组织示范单位的命名、表彰、公告、宣传和经验交流;
(五)组织对示范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六)负责评选活动的档案管理。
第八条 各地银行业协会是评选活动的地方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本地区银行业会员单位开展评选活动。
(一)制定本地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中银协备案;
(二)组织会员单位参加评选活动,组织示范单位的申报、推荐、审查、初选,根据中银协核定数量,确定本地区不同等级示范单位的初选名单,汇总和上报相关材料;
(三)组织千佳示范单位的检查验收,配合中银协开展百佳示范单位的检查验收等工作;
(四)组织本地区示范单位的经验交流和日常监督;
(五)负责本地区评选活动的档案管理。
第九条 中银协各会员单位为评选活动的系统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各级机构积极参加评选活动。
(一)制定本单位评选活动方案,并报中银协备案;
(二)推动本系统各级机构积极开展评选活动,对候选单位进行报备管理和检查监督;
(三)对本系统百佳示范单位的候选单位进行资格审定;
(四)配合中银协开展千佳、百佳示范单位的检查验收和复选等工作;
(五)总结推广本系统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
第十条 会员单位和地方银行业协会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及评选活动领导及工作机构,尽职尽责,履行义务,联动工作。对协调配合不力,不能履行职责的,中银协将终止其参与评选活动的资格。
第三章 示范单位条件
第十一条 申报资格:
(一)各级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所辖经营机构(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暂不在此列);
(二)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经营金融业务,具有独立经营场所;
(三)综合性支行(含其所属各经营网点)或单点式营业机构;
(四)开业2年以上(不含机构地址、名称变更)。
原则上,申报单位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特殊情况须书面报经中银协审查认可方能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单位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坚决杜绝和抵制各类商业贿赂行为,二年内(含评选年度和上年度)未发现各类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其机构和从业人员无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二)出色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各项业务经营指标,且经营业绩在系统内表现突出,在当地市场表现出色,知名度较高;
(三)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银行服务工作,在年度评选活动中,有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员 工积极参与,团队和谐上进。
第十三条 示范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及实施细则等各项基本规定, 积极倡导和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安全、诚信、便捷服务,通过服务特色满足客户不同服务需求,坚持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整体服务水平在系统中和区域内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
第四章 示范单位申报和初选
第十四条 申报和推荐
(一)符合条件的经营机构自愿向地方协会会员单位提交候选单位申报表和申报材料;
(二)地方协会会本文来源:文秘站 员单位对申报单位进行初审,并在检查评比的基础上确定本系统候选单位,向地方协会推荐;
(三)地方协会会员单位推荐候选单位时,统一提交对该机构及其主要管理人员最近两年内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审核鉴定意见书;
(四)地方协会会员单位推荐的候选单位总量原则上应控制在中银协核定的本地区千佳示范单位评选数量合计的1.2倍。
第十五条 地方协会审查和初选
(一)根据会员单位的推荐材料,地方协会对候选单位进行初审;
(二)对符合条件的候选单位的参评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等进行全面公正审核;
(三)对审查合格的候选单位进行初选,初步确定本地区千佳示范单位和百佳示范单位初选名单;
(四)将本地区示范单位初选名单提请当地银行业监管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核,审核合格单位纳入地方协会检查验收范围。
第五章 示范单位检查验收
第十六条 中银协会同各地协会和会员单位,依据考核标准,分别对初选的示范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其中,千佳示范单位由各地协会组织进行检查验收,中银协进行监督;百佳示范单位由中银协组织各地协会和会员单位进行联合检查验收。
第十七条 检查验收的组织
(一)根据工作要求,依据考核标准,组成验收组,培训验收人员,安排验收任务。
(二)验收组由各级银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的服务管理专业人员组成,每个验收组不得少于三人,设组长一人,负责领导验收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收工作任务。
(三)地方协会和会员单位应选派熟悉银行服务管理工作、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的人员,参加验收工作;各地协会和被验收单位应积极配合验收组工作。
第十八条 验收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现场检查可采用公开检查、召开座谈会、暗访检查等形式;非现场检查可采用听取汇报、查验申报材料和服务档案、调阅录像资料等形式。
第十九条 检查验收工作程序
(一)现场检查。对候选单位的服务设施、环境状况、员工礼仪、服务行为、服务技能、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二)访谈或询问。随机选择员工了解员工掌握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和制度规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三)审阅。查阅候选单位的申报材料、文件或服务档案资料,调阅监控录像,全面了解、验证其服务工作情况、质量和效率。
(四)座谈会。召开候选单位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沟通和交流意见。
(五)评议。对被验收单位申报和鉴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管理和服务是否符合示范单位的条件,进行评议鉴定。
(六)验收结论反馈。向被验收单位反馈验收结论,包括:总体印象和基本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等。
(七)报告。根据验收和反馈沟通情况,完成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包括:被验收单位的基本情况、服务经验特点、存在问题、整改建议、验收结论等,并经验收工作组成员共同签字确认。
(八)千佳示范单位检查验收使用《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考核标准》,百佳示范单位检查验收使用《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考核标准》。
第六章 示范单位产生
第二十条 千佳示范单位的产生
(一)各地协会在检查验收基础上,按照本地区的分配名额差额择优由地方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或理事会确定推荐名单,各地区千佳示范单位推荐总量应控制在1000家。
(二)地方协会向银行业内和社会公示推荐名单及相关材料;公示期不少于15天;公示可以采用门户网站、张贴公告、印发公告等形式。
(三)公示无异议,由地方协会向中银协上报千佳示范单位名单,并附地方协会理事会或自律工作委员会会议决议。
(四)中银协对地方协会推荐的千佳示范单位不再进行验收,审查后提请中银协自律工作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一条 百佳示范单位的产生
(一)各地协会在检查验收、公示、审核基础上,在本地区千佳示范单位推荐名单中,按本地区百佳示范单位分配名额向中银协推荐百佳示范单位候选单位名单及推荐报告;
(二)百佳示范单位的资格审定。中银协将候选单位资料提交该单位所属系统内总行级管理机构,由总行出具候选百佳示范单位资格审定意见书。
(三)百佳示范单位的复查。中银协按照检查验收程序,组织验收组,对百佳示范单位候选单位进行复查打分。
(四)百佳示范单位的测评。按照检查验收程序,中银协引入社会测评机构对百佳示范单位候选单位进行测评打分。
(五)综合计算百佳示范单位候选单位的评价得分,其中复查得分占80%,测评得分占20%,根据得分排名确定百佳示范单位名单,提交中银协自律工作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二条 中银协自律工作委员会对千佳、百佳示范单位评选结果进行审定。
第七章 示范单位表彰
第二十三条 中银协组织对千佳、百佳示范单位进行命名、表彰,可采取通报或召开表彰大会等形式宣布表彰决定,并授予统一制作的牌匾和荣誉证书,同时向业内和社会进行公告。
第二十四条 中银协、各地协会及各会员单位组织开展各种有效的交流、观摩等活动,宣传和推广示范单位的先进事迹。
第二十五条 会员单位应制定并落实激励政策,对本系统获得各等级示范单位称号的单位可采取纳入系统内绩效综合考评体系、设立单项奖等形式给予奖励,奖励应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八章 示范单位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中银协、地方协会和各会 员单位共同负责示范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示范单位应按照中银协统一设计规范制作奖牌展架,并由地方协会监督示范单位将各等级示范单位奖牌摆放到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通过验收认定的示范单位,在表彰授牌之前出现重大问题且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中银协随时予以否决。评选年度的次年,中银协组织或委托地方协会对示范单位进行复查与考核,不合格的给予撤消称号和摘牌处理,并在业内予以通报。
第二十九条 示范单位示范期限为两年(自发牌匾月计起),届满应将牌匾主动收归荣誉室陈列。
第三十条 地方协会在日常监督考核中发现示范单位存在问题时,须下达整改通知书(同时报备中银协),限期整改时限不超过一个月。被限期整改的单位,必须尽快落实整改要求,并向地方协会报送整改方案和报告。整改不合格的,由地方协会向中银协提交撤销其示范单位称号并摘牌的建议书。
第三十一条 示范单位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协会应及时报告中银协,撤销其称号并摘牌:
(一)单位或主要负责人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二)发生各类案件及重大责任事故的;
(三)出现经营异常,被监管部门督查的;
(四)出现重大业务差错造成严重损失,被上级单位查处的;
(五) 发生服务质量的重大投诉,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经调查情况属实的。
第三十二条 被摘牌的单位在下一个评选年度不能参加示范单位的评选。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示范单位考核标准另行制定。
一、评比内容及标准(100分)
(一)依法行政方面(10分)
1.严格执行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四川省救助管理工作暂行规范》等法规、政策,依法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4分)
2.救助管理站正式工作人员须经同级民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3分)
3.依法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对象及时救助,受助人员进站、离站手续完备,救助措施到位、规范。(3分)
(二)规范管理方面(50分)
1.规章制度健全。《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财务管理》、《档案管理》、《治安、消防管理》、《廉政建设》、《突发事件预案》等制度建立健全。(6分)
2.实行分类管理。男、女受助人员分别由同性工作人员管理;少年儿童由专人管理;特殊病人应专人管护。(3分)
3.具体救助措施到位(35分)
(1)在城区交通要道设有救助管理站的引路牌和联系电话。(3分)
(2)受助人员的合法财物在入站时登记手续完备,离站时全部归还。(3分)
(3)对受助人员中的危重病人、传染病人及时送医院救治。(3分)
(4)无克扣受助人员伙食费和其他费用的行为。(3分)
(5)受助人员使用的被褥及时换洗(3分);餐具、用具及时消毒(3分);居室、厕所清洁。(3分)
(6)对需要跨省接、送的受助人员,在查明流出地详细地址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接、送(2分);对有疾病的要先行救治,待病情稳定后予以送转(3分);对属于本市、州、县(市、区)内的受助人员,应及时接回,积极协助其他救助管理站的接送工作。(5分)
(7)对无家可归的痴、呆、傻、少儿等受助人员,报请同级政府妥善安置。(4分)
4.档案管理符合规范。救助管理站应将《求助人员申请认定救助登记表》、入站救助、医院救治、离站手续(包括接、送交接手续)等全过程的救助资料归档,有专人进行规范管理。(3分)
5.对受助人员言行文明,态度和蔼,热情为受助人员服务。(3分)
(三)设施建设方面(20分)
1.受助人员使用的食堂(包括消毒间)、洗漱间、洗澡间、医务室、理发室,治安、消防等硬件设施齐备(5分),有必要的工作人员办公用房,车辆、电话、微机等工作与服务设备。(5分)
2.受助人员宿舍人均使用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一人一铺,室内采光、通风良好。(3分)
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机构健全,教室、桌椅、课本、书刊、电视机、文体器材等设施满足对流浪少年儿童短期法纪教育、娱乐等文体活动的需要。(3分)
4.医务室配备常用药品及医疗器械,保证受助人员常见病能得到临时救治。(2分)
5.环境整洁、绿化优美。(2分)
(四)安全工作方面(10分)
1.安全制度落实,管理有序,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和受助人员无非正常死亡事故。(5分)
2.在站门附近无受助人员未得到及时救助、受助人员死亡等事件发生。(2分)
3.对站内突发性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抢救预案和治安突发性事件预案等预防措施得当(2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1分)
(五)行风建设方面(10分)
1.将行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落实行风责任制。(1分)
2.实行站务公开,向社会公开救助管理法规政策、工作程序、求助联系电话及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开展“站务公开、优质服务,树文明新风”活动。(2分)
3.工作人员恪守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八不准”,无违法违纪行为。(2分)
4.社会监督和受助人员投诉渠道畅通,对投诉、举报的问题及时、正确处理,重要情况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主管部门。(3分)
5.近两年被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分)
二、申报评比及奖励办法
在评比活动中,救助管理站在对照评分标准自查合格后,将书面材料报同级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报告后,应及时对申报单位进行复查,对评分得到85分以上的救助管理站,将复查意见及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逐级上报省民政厅;省厅将在收到市、州民政局关于对申报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的请示后,及时对申报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评分达到85分为达标。
构建协同高效机制
技能鉴定工作是促进人才成长、提升人才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心高度重视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亲临考试、考核现场督察。
中心结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工作目标,对全省技能鉴定工作统筹规划,年初鉴定计划,提出工作要点,年底对鉴定站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鉴定站全面负责技能鉴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每批次鉴定一个月前均鉴定公告,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一线员工及时了解鉴定有关政策与动态。同时,为确保鉴定管理、标准、质量的高度统一,除农网配电营业工外,其它电力行业特有工种高级工及以上的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全部集中在省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大力开展技能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地市公司培训中心配合鉴定站完成农电中、高级工鉴定工作。
确保鉴定质量
保证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是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树立鉴定权威品牌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服务公司发展的需要,鉴定中心加大管理力度,实行精益化管理,做到制度系统化、流程规范化、场地现场化、队伍专业化、档案精细化、服务常态化,从题库到档案,从管理到服务做到高标准、高规格。从工作要求到考试管理各环节,由鉴定中心组织,先后制定了《江西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工作规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控制规定》、《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保密工作规范》以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并汇编成册,确保鉴定工作有据可依。
创新技能鉴定模式
为提高鉴定工作的优质服务水平,鉴定中心定期鉴定公告,宣传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负责技能鉴定的答疑和咨询。及时收集和听取基层单位、考生对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完善鉴定工作。
鉴定中心指导鉴定站深入公司系统各地市、县公司,定期鉴定公告,广泛宣传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保证鉴定信息的畅通。尤其在对各县公司一线员工的鉴定工作中,鉴定中心采取“送鉴上门”的模式,深入到生产一线,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仅限于农网配电营业工)场地安排在各地市公司和有条件的县公司,解决鉴定和生产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县公司一线员工参加鉴定的积极性。
在鉴定中心的努力工作下,2011全年完成省公司系统各等级鉴定10699人,较2010年增长263%,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经过严格考核,2011年取得各等级、各工种职业资格人数为6921人。2012年,鉴定中心完成员工鉴定9587人次,各等级、各工种职业资格取证人数5957人。
树立技能鉴定权威
鉴定质量是技能鉴定的生命线,为全面提升鉴定质量,鉴定中心从资格审查、试卷质量、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潜能答辩、业绩材料报送、评审等重要环节严抓严管。每一项流程、每一个节点,着力加强过程监控,努力打造鉴定品牌,树立鉴定威信。
严把资格审查关
资格审查采取单位审查、鉴定中心复审的方式进行。鉴定中心对所有申报人员资格在单位自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尤其是对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对其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工作业绩和资格证书进行重点复审,不符合申报条件者,坚决予以退回。如2012年第一期技师理论考试,报考人数2743人,通过复审人员为2371人,由于资格不符退回人员为372人。
严把理论考试关
所有理论考试都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监控、统一程序。每次考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务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职责。召开“三个会议”(考务协调会、监考及考务工作人员会议、阅卷工作会议)。监考人员、考场安排都列入保密内容临时公布。考试过程中,公司人资部、鉴定中心、培训中心负责人亲自督导,监考老师认真履行职责,执行到位。发现违纪行为,严格按照《江西省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资格考试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取消当次成绩,两年禁止报考并纳入业绩考核,公司行文通报。
严把操作考核关
严格按照技能鉴定操作考核工作流程和标准化作业要求,考核过程实行“三对一”考核,首席考评员负责制,考核记录详细、评分严格准确、操作考核期间,鉴定中心派专人每天到考核现场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净化考场环境,确保鉴定权威。
严把综合评审关
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具有环节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报送评审材料、综合评审阶段,鉴定中心严格按照鉴定管理办法,对报送评审材料、组织初审、组织综合评审各阶段严格控制。尤其是综合评审阶段,鉴定中心负责人亲自遴选各专业权威担任评委,邀请公司副总工程师担任评委主任,严格按照评审程序集体讨论,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各单位一周公示后行文确认,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高级技师评审,鉴定中心本着对中电联鉴定指导中心和参评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将技能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一线员工报送中电联参加高级技师评审。近年来,江西省的高级技师参报材料一直受到中电联的高度赞誉,2011年江西省参加中电联的高级技师评审通过率93%。
在研究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持续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年经营业绩与上年度相比,增长显著。伴随着业绩增长的同时,××××在资源整合、经营创新、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经营业绩
年底,××××成功上市为公司业务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业务实现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利润持续提高,股价走势平稳。
二、业务拓展
××××在管理咨询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业务发展迅速,签定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专项咨询项目,如: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大连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战略规划,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储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重点项目专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三、渠道建设
在继续加强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商合作的同时,与新加坡签定了合作协议,从而进入了东南亚市场。
在加强海外市场拓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域渠道建设力度,对上海办事处进行人员结构调整,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销售团队。在巩固上海办事处基础建设的同时,通过寻找当地合作伙伴的形式,建立了南京、成都办事处,加大了对华东、西南地区客户的渗透力及影响力。
四、品牌宣传
通过邀请研究院为主办单位,联合中国计算机报、中国计算机用户等多家院内媒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分别举办了“中国it市场年会”、“中国it用户年会”、“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中国通信市场年会”、“中国it资本年会”、“中国半导体市场论坛”、“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以及“中国vsat通信市场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市场活动,同上年相比,活动质量有了明显的飞跃,进一步提升了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整合。
五、内部管理
加强了内部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完善并落实了培训与考核制度,员工的专业化培训走上了制度化轨道,并对绩效考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研究人员、销售人员、职能部门员工及事业部总经理等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与考核,××××的整体研究水平,客户销售能力,及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支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