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01:37: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分步教学法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英语教学;作业:分层
一、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随意、重复、繁琐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发散思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随着学科难度的加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并切实解决的。
(二)作业分层的目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我们设计作业,通常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也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三)作业分层的意义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获,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应付了事及相互抄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作业分层布置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作业设计,量力而施,因人而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及对英语的爱好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布置作业时完全统一,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单元课程小论文、小报告、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本单元的教材教法,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缺啥补啥
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即使是学优生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好,学困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来设置作业,以求补救,相对来说比较有效。如对于听说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视听作业,多听一听VOA、BBC及一些英文歌曲,多看一些英文原生带字幕的电影;对书写差的学生增加一些书面练习,如英文书写描红,每天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只要持之以恒,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见效的;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阅读训练,可从英汉对照版本开始,逐步过渡到英文原版的,随着词汇量的扩大,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积累,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的。这样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就走的目的。
(三)作业布置分层分工,进行创造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因此,作业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谁擅长哪方面就展示哪方面,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大家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如利用课外时间,可布置录音作业、演课本剧、办英语小报、搜集英文广告及产品说明书、介绍当地名胜、举办校园英语角等。在众多活动过程中,从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兴趣出发,学生不仅得到了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学会了人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主学习的自学能力,体验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作业分层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层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学有困难、自卑感强的c层学生,采用表扬式评价,使他们看到希望,只要他们的作业认真做了,只要作业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不能忽略。要让他们得到肯定: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并大胆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对成绩好的A层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对的评价要更具体,更清晰,更明确,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使他们更加努力,以求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
(二)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作业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在评语上下功夫,批语既要体现问题的所在,又要体现教师的赞许和期望。如教师对c层学生可以做出这类评价“你做得很好。”“你不比别人差。”“你也许忘了复习,否则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对B层的学生可这样评价“你最近进步的很快,希望你继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与XXX差距越来越小了。”而对A层的学生则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英语发音听起来像外台播音员在播报新闻。”“你的书写非常规范,简直无可挑剔。”“你们的话剧演得像电影演员的水平”
(三)分层评价,用心沟通
作业分层评价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很有意义。“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理解、宽容和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作业分层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作业本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也会有学生的反馈,告诉老师他的烦恼和希望、建议,这对增进师生情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记得去发现学生“微不足道”的优点,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予以赞美,就能点亮学生希望的火把。
托福培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托福考试课程设计
1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首次被提出是在在 20世纪 80年代,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完成设定任务的形式来进行语言交流借此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设定任务为教学前提并统领整个课堂,以参与、合作、沟通、交流、协作的课堂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在语言的应用实践中感知、学习、交流目的语。任务型教学法是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区别于以往传统教学法在于“任务”,通过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并且在“任务”的统领下组织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来锻炼同学们的自我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如下:第一,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所设定的“任务”,具有典型性及务实性的特点并且课堂操作性较强,根据课堂的主旨来提炼任务,同学们围绕任务展开语言交流最后进行语言点强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且提高了同学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时效。第二,任务型教学法着重强化了任务实施的过程,在课堂中将任务予以分解并分步骤完成,以学生的交流参与为原则,进行语言表达的互换沟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讨论并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使语言应用能力迅速提升。第三,任务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诉求,尤其关注他们的情感特征,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3任务型教学法在托福培训类课程的设计应用
托福培训类课程的根本性质语言学习基础上的应试类课程,其构成内容主要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区别于普通语言类课程学习的特性在于其特有的考试模式。因此,实现应试者语言功底和考试成绩的双赢,是托福培训类课程的两大授课主题。笔者在对托福培训类课程进行实践与调研后,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托福培训类课程的课程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下面以托福写作课程为例展开阐述:
新托福考试分为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两个部分。对相对要求较高的综合写作而言,它有相对固定的写作特点,具体变现为相对录音观点要么持质疑观点要么反驳了阅读文章,又或者就是支持阅读文章,因此只需要把相关描述质疑(或者反驳)与描述支持(或者加强)的固定语句背下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大体的论述框架,同时运用优美的文字展开表达,那么获取高分是具有可行性的。结合以上新托福的写作考试的固有特性,在课堂上为了使应试主题更加突出和明确,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在制定任务前,我们首先明确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如下:好作文的三项标准:(1)全面有效的覆盖所有主旨,逻辑性强;(2)结构合理,内容的开展紧扣主题且论证得当;(3)语言准确,句式运用较为丰满。
在以上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课程设计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衔接,使得课程的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明确应试主题的基础上掌握写作规程,从而学会语言的灵活运用。在任务前阶段,我们会用成功的考试先例对同学进行熏陶,通过对以往的优秀案例的了解分析使同学树立自信心,同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氛围。通过对任务前的分析过渡到任务细节的制定与明确,首先是阅读笔记的纪录技巧;如何总结阅读主旨,然后用尽可能简介的单词提炼主旨并速记下来;按照阅读顺序用尽量少的词语纪录重要的文章构架,和所有的细节性词语。其次是纪录听力笔记的技巧,听力的观点是相对统一的则直接o录,若听力的观点是提出了另外一种阐释,则提炼并纪录下这种解释的关键词。再次是将笔记要点扩展为句子的技巧,通过句式的灵活运用,长短句的巧妙安排,对提炼的要点进行句式的扩充。最后将主旨性观点,要点以及细节这三个信息要素按照论证关系进行文章阐述,即细节支持要点,要点支撑观点。英语句式有主从关系,为了突出重点表达内容,大范围的运用主句来体现听力和阅读的关键点。在以上应试技巧的支撑下,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文章构造:(1)阅读和听力共同探讨话题;(2)听力内容所持的态度;(3)阅读内容所持的态度;(4)听力和阅读的内在关系阐述。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所体现出来的弱项主要是语言表述和词汇量匮乏上面的问题:语言的连贯性,各种句式的灵活应用,词汇的选择,以及语言的规范性。会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单独设立词汇与句式的巧妙应用环节,然而,语言的深度应用离不开大规模的独立阅读,我们鼓励和推荐同学通过阅读海外书籍的方式强化语感,提高文学素养。通过课堂任务的分解与实施,同学们在程序与应试技巧上明确了如何操作,在任务后环节,我们将组织同学进行大范围的自主练习将应试写作内容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在托福培训类课程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通过精炼主题明确课堂培训任务,并在任务的引领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主旨明确,逻辑性很强,既能使同学充分明确每个步骤的学习内容,又能充分突出同学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潜力,真正在强化语言功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应试技巧,取得优异的托福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慧.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97-98.
[2]马笑岩,瞧秀梅.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1(10):93-94.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孟家峰.托福写作类型与思路分析[J].英语沙龙:锋尚版,2015(10):16-17.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里再来谈这个问题,就总有避轻就重的感觉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让我一意孤行地要来作这个论文,是因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这些肤浅的认识,一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二是来自于与同行就这个问题的探讨,三是来自于对本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谈到的低效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改变现状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如果把本文所谈到的低效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作普遍性来论述,就会使本来光明的语文教学前景蒙上“黑暗”的阴影,并把我误当作《伊索寓言》里的苍蝇,狂妄而没有自知之明。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此浅谈一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评价、怀疑探究作品的能力,为他们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性应对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树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
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是“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尝试建立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自学辅导式。以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自结。
(2)质疑探究式。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步骤:设置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归结问题—问题迁移(由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新的问题)。
(3)分层递进式。课堂教学中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教学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推进”。教学设计实行“四分”:①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将学生分为a、b、c动态的三类。②目标分类。教学目标的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③训练分层。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训练。④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a层学生90分为优,b层学生85分为优,c层学生80分为优。
(4)点拨导引式。对学生相机诱导,进行点拨教学。教学中注意“启发诱导,拔开迷雾,画龙点睛,开启思维”。点拨教学的操作结构设计为“六步”:①吃透两点,摸清障碍(重点、难点、学生心理障碍);②认清方向,选准“口子”;③相机诱导,适时点拨;④讨论交流,理解消化;⑤双向反馈,总结提高;⑥迁移训练,举一反三。
以上四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
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依循层级,分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
“依循层级”,即在宏观上按能力层级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训练;“分步进行”,即在单篇阅读中按“通读,整体把握”,“精读,品味鉴赏”,“研读,扩思质疑”三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即在阅读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学习该年段应习得的能力。
语文教学近年来,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在九十年代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界,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强烈指责,当看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孔庆东、摩罗、余及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我时常感到“观念的恐慌”与“本领的恐慌”,惟恐自己误人子弟,故也时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作一些反思和总结,每有体会,便总有赎罪的感觉。作此文,也正是有感于此,并以此就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第1版)
2.《语文学习》2003年第4期、第6期、第9期2004年第1期增刊
3.《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9期、第10期;2004年第4期
繁荣的现代教育培育出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现代教学法丛林。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由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催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法,各种教学法都具有其独到之处。对各种教学法优缺点的评价不能脱离具体教学内容、现实教学条件约束和教学对象自身状况一概而论,更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盲目推行看似新颖、活泼、现代化的教学法而全然不顾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许多传统教学法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被反复运用,依然生机勃勃,例如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导,指引学生学习的讲授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涌现出来的网络教学,以教学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以及各有偏重的研究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众多现代教学法,因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参与度,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安排灵活性上的种种优势,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欢迎。随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中还出现了各种教学法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态势,一门课程的教学往往同时运用了几种教学法,实现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互补。但仅就教学法本身而言无法判断其好坏,也无法保障教学目标实现。适宜的教学法就是好的教学法。为此应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出发,以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作为判断教学法优劣的标准。早到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特性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笔者提出的融会式分级教学法,正是顺应了现代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以“因材施教”法为基础加以变通,其教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分级与融会两个方面。一是分级。所谓分级是指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知识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学习推进层次性要求而采取的层级式教学法。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了本科学习任务并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较为成熟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知识掌握的全面性、严谨性上还有待深化,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待培养。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该阶段的教学既要向学生教授更多前沿理论知识,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为满足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向更高一级科研领域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存在明显差异。从学科知识角度上看,科学硕士的学科知识、科研能力要求较高,属于学术型人才遴选,以及为更高一级科研工作做知识与能力准备的阶段。专业硕士则偏重于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偏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为劳动力市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阶段。为达到上述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分级式教学法能更为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更为合理地选取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估也将更为客观、合理。二是融会。这主要体现在知识学习与运用的交融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相互支撑性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互通性三个方面。知识的交融性是指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是实践运用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谈不上知识的运用,即使是运用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情况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基础知识的学习仍就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重点。但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阶段将更加注重对学科知识来源的探究,通过来源追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知识的发展变迁中触摸知识的运用,在学与用的交融中实现学与用的互动,以学助用,以用促学、促创新。现代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包含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学习能力是学生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实际管理工作的首要能力,同时也是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提升的基石。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仅能较快地寻找到学习重点,系统掌握学科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而且还能利用其较强的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积累总结经验,实现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现代科研与管理工作并不是截然分割开来的。科研工作需要实际管理案例的支持,管理工作需要科研成果的指导,研究生在未来工作中都会涉及到,因此学生必需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和管理能力。融会式教学法通过专业知识的分级与融会,多种教学形式交融,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拓宽学生未来就业可能性。
二、融会式分级教学法的设计与构建
了解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新生专业背景、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是实施融会式分级教学的起点。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是近些年来研究生招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海南大学目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中几乎没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经管类其它专业的学生,还有一半是非经管类的跨学科学生;科学硕士的这种情况要好于专业硕士,但学生的跨专业率也几乎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多数学生只学习过经济管理的一般知识,而从未接触过农林经济管理知识。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为达到培养目标,设计并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成为融会式分级教学法的核心。
(一)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首先将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硬核、主干和外延三个层次,明确各个教学层次的关系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指标,选择具体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硬核、主干和外延三方面的关系从下至上来看,处于下层的知识是学习上层内容的基础。例如,硬核是学习主干的基础,主干是学习外延的台阶,并且硬核处于最下方,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必备内容。从上至下看则是,外延是主干内容的具体化,是对硬核的拓展,而主干将在学习中固化为硬核,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阶梯。此外,上述三方面教学内容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但不是简单的逐级向上关系,而是在相互支撑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使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够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更高级的层次。下面分别就三个层次内容的构建目标和依据展开具体论述。具体来说,硬核包含知识与能力两项。知识是进行专业学术研究必需的专有知识。能力则是指专业分析能力,具体指是否能从基本假设出发,瞄准论证目标,通过分步骤严格推导论证,得到最终结果的分析能力,同时还包含了对研究问题进行发散式思考的才能。因此,硬核内容的确定依据:一是从专业知识层面出发确定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必备的专业知识;二是从研究与应用能力出发的综合分析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是超越了专业知识范畴的通用能力。所以就专业知识而言,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的硬核教学内容明显有别于其它专业;但就能力而言,农林经济管理硕士与其它专业的硕士极为相似。学生在掌握了硬核内容中属于知识部分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进行主干学习了。从专业知识角度上看,主干具有明显的课程属性,表现为不同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中级宏观经济学主干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一是处于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位置,是学习该课程其它内容的起点;二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当前的专业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三是能反映研究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专业研究领域中最有可能取得新突破的研究点;四是与当前宏观经济领域中突显出来的主要经济矛盾密切相关,倍受关注。确定了主干教学内容,硬核中所要求的能力培养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平台。通过向学生讲解模型构建的出发点、过程及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问题论证的顺序性、逻辑性与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学术问题严谨论证的思维习惯,提升其理论模型发散式探讨的能力,在探讨中发现并拓展方向。外延由于完成时间较灵活,考核形式较宽松,通常被误认为是最不重要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在对外延的重要性进行合理评价之前,应先明确外延的教学目标。经济学在经管类硕士生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已毋庸置疑,当前许多不同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学习该课程,形成了在同一经济学课堂汇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经管类硕士生的局面。但各个专业甚至具体到每个学生需求的具体知识不同,这就决定了外延学习的多目标性。从大的方向上讲,一是通过外延的学习,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模型生动化、具体化,学生能接触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运用实例。二是通过外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科研工作展开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论证本专业学术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大量学术性论文的阅读与具体案例剖析,使学生形成查阅参考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中发掘学科研究热点与空白,熟悉规范性科研学术论文的撰写格式,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指标及教学内容确定
明确了各层次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下一步就是要将教学内容选择指标具体化,并确定每一层次的具体教学内容。考虑到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的不同,指标确定与具体教学内容选取也将有所不同。首先,硬核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的硬核选取指标极为相似,都集中在基础假设、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三个方面。所不同的是,科学硕士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教育背景,硬核的选取重在知识深化,专业硕士重在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具体来说,专业硕士的基础理论学习是要使其养成从专业假设出发,按照专业思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科学硕士则是要进一步深化理论基础知识。尽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假设与初级并无根本不同,但受层次上的限制,初级经济学中的假设往往直接给出,较为武断,有关理论与事实不相吻合的现象也没有给予全面系统的解释,使得学生常对理论是否有价值产生疑问。为使经济问题的探讨能在更为客观、合理的基础上展开,需要对已学假设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例如经济人假设合理性的问题。基础性分析工具是贯穿“中级宏观经济学”始终,并被大量反复使用的工具。没有这一基础性工具就无法系统准确地学习中级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考虑到专业硕士与科学硕士知识储备上的差距,专业硕士的学习重点是基础技术学习,以运用为目的学习分析工具,不做系统理论探讨。科学硕士则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数学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函数极值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问题的讨论与求解,理解动态均衡的内涵与求解方法。在分析方法上,无论哪类研究生都要掌握从合理的假设前提出发,通过科学逻辑推导得到结论的推理论证法,科学硕士出于研究上的需要还应做到各种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依照分级要求,两类硕士研究生的主干选择指标不同,科学硕士以研究中的使用频率、学科发展方向作为选择指标;专业硕士则以基础模型、体现专业性、实用性作为选择指标。选择指标确定后,两类硕士“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主干内容就明朗化了。例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索罗-斯旺模型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而且是理解其它增长模型的基础,在中级宏观经济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该模型还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中,有着大量丰富的模型运用案例,所以该模型应列为宏观经济学主干教学内容。再如,市场非完全性、技术与知识的外溢性与非递减增长等,都是近些年来宏观经济研究取得突破的方向,经典的新古典模型未能涵盖上述内容,AK模型则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高度概括,所以对AK模型的解析是科学硕士另一主干教学内容。相比之下,专业硕士的主干学习是为了构建学科框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因此,主干内容以一般性的宏观知识为主,重在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宏观供需模型、管理政策、农业与工业化专题、“三农”专题便成为了专业硕士的主干内容。外延较硬核和主干而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随专业研究热点、研究技术、实际经济运行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调整。科学硕士的选择指标是模型加深、运用拓展和热点追踪。根据这三项指标确定的教学内容,一是与基础模型密切相关的经典论文原文精读,如索罗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通过经典论文原文阅读,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研究成果,经典原文中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及语言上的要求也是学生的必学内容。二是国内外优秀专业杂志论文选读。研究生阶段可以把重点放在国内优秀杂志阅读上,避免要求过高而学生无法实现的问题,但论文阅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实现了解国内研究动态的目的。文章的选取要把握好与主干模型相关,体现主干模型变化与运用的原则,同时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体现专业研究热点的原则。专业硕士的外延包括获取当前农林经济数据,了解当前农林经济管理状况及具体管理案例等内容。学生通过数据文献查询,熟悉掌握数据来源、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培养自己日后实际工作中对数据的敏感性与重视度。管理案例剖析是专业硕士重要的外延内容,通过对不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对比分析,掌握各种运营模式的发展演变、管理绩效,探寻不同管理模型、运营方式的适用空间,做到学以致用。
三、融会式分级教学法的实施与考核
(一)组织实施
“中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性决定了该课程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内容定方式,以方式促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综合考虑各层次教学内容的目标、学生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阶段采用最为适宜的教学方式。对于硬核中较为稳定、规范化的内容,如基础性数学知识,仍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一定的课后习题式作业。目前研究生阶段课后习题式作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往往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和学生都应集中精力做科研,而研究生已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不需要再进行费时、费力而又刻板的课后习题练习。殊不知,这违背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原则,没有硬核支撑的研究将难以维系,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何况研究生还处于积累专业知识的阶段,课后习题是掌握知识所必需的。硬核中属于能力的内容则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互动和学生课后阅读等。因为能力是多维的,单一教学方式不可能实现培养多维能力的目的,能力的评价也需要具体问题支撑,缺乏客观评价标准,也没有现成程序可以遵循。为构建学生坚实的综合能力硬核,分阶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可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第一阶段以课堂教学法完成研究思路、分析方法的讲解;第二阶段由学生完成课后阅读、相关作业,并要求将学习成果书面化;第三阶段针对学生提交的书面化学习成果进行课堂或课后的师生互动,保证整个教学都围绕着提高能力展开。主干内容的学时数最多,教学场所也主要在课堂这一较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感觉的场所中展开。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能自行阅读掌握的主干内容可采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还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合理安排后续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营造更为活泼的课堂氛围。外延教学形式最为灵活,通常采取学生课后阅读、自学和完成一定课后作业、研究任务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外延内容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外,容易产生外延学习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错误印象。事实上,外延之所以采取课外自学的方式,是因为通过前期的课堂教学,学生已经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现在需要的是个人在课外拓展性学习,针对研究课题选择性学习。应当指出的是,外延教学不是完全放任学生不管,及时督促、检查是促进外延学习所必需的,因此,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文献解读、案例剖析,并在期终考试中设置一定的外延内容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外延学习任务。
(二)考核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学、初级汉语综合课、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 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Willis(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教学的内涵。
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上。
任务型教学与3P模式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3P模式重视教学最后产出的成果,即是学生能够语调清晰、语法准确地说出教师期望的句子,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学生却不能将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任务型教学法很好地弥补了3P模式的这个缺点。Willis强调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并不是“呈现—操练—结果”模式的翻版,两者截然不同,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单词、句型,并强化对真实交际情景下可能遭遇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这样学生学到的汉语就不是死板僵化的汉语,而是能在真实情景中使用的汉语。与普通的替换、造句或选词成句等机械操练不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环境中体会有意义的语言。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提倡融入学生的个人经历,即语言并不是单向传授的,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和经历设置任务,以供学生共同分享信息的经历型地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通过任务的实施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根据个人的背景,所经历的事件,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语言水平。任务型教学法利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有意识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小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见解和介绍自己熟悉的情况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欲”,让大家都能充分了解到自己所具有的学习优势和能力。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目的去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同样在运用汉语的过程中,注重表达连贯性,而非表达的正确性。
因此,任务怎样设计、怎样实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模块,即新语言材料的引入、语言的练习和新语言材料的输出。
(一)新语言材料的引入阶段
在输入新语言材料阶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应该作为引入阶段最主要的内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基础认知,那么学习语言、完成任务也会很快完成。
(二)语言的练习阶段
新语言材料的练习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机械性练习,二是有意义的练习。这个阶段中重要的是如何使语言技能的训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通过机械性练习,能准确地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言。在这一点上,很多人会觉得是否机械性练习阶段让我们回到了传统的3P模式。其实不然,语言能够进入真实的交际,不光要能表达,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表达出别人听得懂的句子,因此训练语音是不可缺的阶段。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将3P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法搭配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3P模式较为机械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比较标准的语音和符合交际的句型。
因此在语言的练习阶段,我们认为机械性训练和有意义的练习应该相互配合,不能弱化其中任何一项,特别是机械性训练,不能因其较为枯燥而舍弃不用。
(三)新语言材料的输出阶段
在这一阶段,将语言材料适用的真实生活环境输出给学生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课文中所学习的语言材料有的可以适用于多个语境,比如《快乐汉语》第一课的《你好》中“你好”和“你好吗?”这两个问候语的适用性很高,因此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练习时应多样化,同时还应该区分语言点使用的不同的语境。“你好。”“你好吗?”虽然出现在同一课,但是两个语言材料的使用环境并不同,“你好。”适用于初次见面和日常交流;而“你好吗?”却适用于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作为问候之语,因此对着第一次见面的学生就不停机械操练“你好吗?”其实非常不利于他们学习。
汉语综合课有着其自身不同于其他课型的特点。在综合课中,语法被提到了相对重要的位置,综合课是要教会学生怎样通过语言的规律形成规范的语言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是语法的教学和操练相对而言会比较枯燥,并且有的教师教授语法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教师掌握不好,会造成“一言堂”的局面,大大不利于语言的操练。因此,在综合课的授课中,“精讲多练”原则一定要被提到首要的位置,但是怎样才能叫做“多练”呢?我们认为,练习很多种方式,单纯的模仿、机械地替换和有意义的重述,这三个环节对学生认识、熟悉、熟练把握语言都必不可少。模仿可以正音,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句子的结构;机械操练能够让学生熟悉句子的结构,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句子使用情况的基本认识,而有意义的重述则可以让学生巩固句子结构、意义、同时明白句子使用的情况。
那么任务型教学法这三个阶段应该如何运用到真实的初级国际汉语教学课堂中呢?
我们用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主编:刘珣
教学对象:韩国留学生(初级水平)
教学内容:第七课《你认识不认识他?》·课文(二)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目标:介绍朋友
教学步骤:
新语言准备阶段
词句准备语法准备
新语言练习阶段任务示范(视频示范)
综合任务活动根据自身真实情况完成任务
课文:
生词:介绍、名字、中文、专业、系、美术、音乐、英语。
重要的句型:我来介绍一下。
我的(中文)名字叫 。
我学习 专业,我是 系的学生。
你V不V+O?
……也……;……都……;……也都……。
课文:
丁力波:林娜,那是谁?
林娜:那是马大为。你认识不认识他?
丁力波:我不认识他。
林娜:我来介绍一下。你好,大为,这是我朋友——
丁力波:你好!我姓丁,叫丁力波。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马大为:我的中文名字叫马大为,你是不是中国人?
丁力波:我是加拿大人。我妈妈是中国人,我爸爸是加拿大人。你是哪国人?
马大为:我是美国人。你学习什么专业?
丁力波:我学习美术专业,你呢?
马大为:我学习文学专业,现在我学习汉语。
林娜:现在我们都学习汉语,也都是汉语系的学生。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解说任务型教学法在本课中的使用。
一、新语言的准备阶段:
新语言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指词语和语法的准备。在这篇课文里,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便是,词语跟句型是牢牢套在一起的,也就是没有必要讲词语和句型分开教学。我们建议词语和句型统一用依旧带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我的中文名字叫马大为。”完全可以用“我姓马,叫马大为。”来做引入,引入句型的同时也引入了单词“中文名字”。“我是汉语系的学生。”、“我学习汉语专业。”这两种新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由“我是语言学院的学生。”、“我学习汉语。”这两句话引入,同时也引入了单词“专业”、“系”。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不停重复操练单个的词语,尤其是如“系”这样的在真实的交际中我们很少单独使用的词语。
对于“美术”、“英语”、“音乐”这样的词语我们也不同意用语法翻译法来告诉学生,使用直观的图片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快熟悉词语。
在语法“V不V”、“……也……;……都……;……也都……”的讲解中,讲得要简单,练得要实际。也就是说,同样是用替换操练,但是我们不建议仅仅是打出动词,来让学生填空型地操练,最好是给出图片或是对话,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或是对话中的回答来问问题。这样的操练感受直观,而且避免了学生仅仅是记住句型而做填空练习。
二、语言练习阶段。
在语言练习阶段中,我们可以引入任务型练习,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不能完全脱离课文,课文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好地参照物,他们可以根据课文加入自己的内容,从而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那么怎样做任务型练习呢?这里我们建议老师自己做示范。在视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读课文变为说课文的方式。看视频我们分为两次,第一次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含义有个大概的了解,第二次看可以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人物说话,这样对课文内容有了跟深入的了解。看完视频后再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作为深入了解课文。
视频只是课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其中应该帮助学生提炼课文内容,生成真正的交际用语。比如这一课的交际用于便是如何介绍朋友。
三、综合任务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结合教师所给的情景来做对话表演。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所给的情景一定要尽量真实。在《你认识不认识他?》这课里,我们所给的场景可以是“开学”、“联谊”、“偶遇”等。
在综合任务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脱离书本。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此时教师最好不要不断打断学生做纠正。因为培养学生使用新句型的意识比让学生说出正确句子更为重要。
在任务活动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要打断或者给与太多的帮助,可能有的比较积极主动的学生会引入很多以前学过的内容,此时教师应该给与很多鼓励。
从以上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生动有趣,并且能够最大程度让学生参与其中。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从语言准备阶段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对语法和词语的解释并不多,这对于一些学习方法传统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他也许会因为不认同此种教学方法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同样地,由于对词语和语法的解释过少会造成学生对于近义词或者意义相近的句子感到困扰。最重要的是任务型教学法如果设计不巧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学生会大量使用其母语来交流,非常不利于他们吸收汉语。
因此,设计好任务、执行好任务,这是任务型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
但是本文选择的案例只是交际性非常强的课文,但是在一些交际性不强的课文里,任务型教学法应该怎样使用,这还值得更多讨论。(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明杰.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任务型练习研究[J].2008,(4).
[2] 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 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4] 彭增安.任务型教学研究[J].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 杨爽.试论对外汉语综合课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J].2011,(6)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 高职教育 任务设计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从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高职学生的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培养大量的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颁布了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主要方向。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了高职英语课堂,学生也就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加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影响整体教学质量。而且,近些年来的连续扩招,也是制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逐渐兴起,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思想,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学科研人员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概括地讲,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这样,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倡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语言、用目标语言去交流、参与到语言的学习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语言、学习语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操作过程
Jane Willis,英国语言教学专家,是近些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96年,她出版了 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 这本经典著作,书中主要介绍和示范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以及实际操作过程。Willis把任务型语言教学操作模式分成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the pre-task)、任务链阶段(the task-cycle)和语言分析阶段(the language analysis)。下图就是Willis设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
Pre-task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
Task cycle
Task
Planning
Reporting
—————————————————————
Language focus
Analysis
Practice
—————————————————————
笔者以Willis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为基础,并结合自己多年的高职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操作模式:
1.任务前阶段(Pre-task)
根据Willis的教学模式,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是向学生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后面任务的实施作好准备。为了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方式给学生介绍任务要求、任务目的以及任务的实施步骤。同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突出任务主题,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实施任务时所需要的生词、短语和句式结构,让学生作好实施任务的思想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
2.任务执行阶段(Processing Task)
任务执行阶段简言之就是学生完成任务的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监控学生执行任务的情况,以确保所有学生按事先提出的要求去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给予那些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提示或帮助,但不要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教师还要注意观察任务进展情况及时间。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巩固已学知识。
3.准备报告和报告阶段(Planning & Reporting)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准备如何去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呈现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报告任务结果。教师在学生准备如何报告任务结果之前,可以向学生简单说明报告的目的、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报告的方式。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寻求语言方面的帮助。学生在报告任务的完成情况时,教师主要充当评估者的角色,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指出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帮助他们进行更正。
4.分析阶段(Analyzing)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去探索语言,正确掌握词汇、句法、和词组搭配等方面的用法,强调准确地使用语言,从而概括出语言的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听一些相关的录音材料,让学生了解其他人是如何完成相同的任务的,并简单地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才真正地意识到怎样准确地使用目的语言和强化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5.练习阶段( Practice)
该阶段主要是任务的巩固和延续。Willis认为,只作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语言为焦点的活动,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学习和操练语言焦点。对所学知识不断地使用非常有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任务相关的书面或口头作业是很必要的。
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有许多高职英语教师承认,他们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知之不多,而这正是阻碍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尽管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的欠缺,他们无法很好地把它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去。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和掌握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
(2)教师要把握好角色的转换
要有效地使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如何设计任务、如何引导和组织学生去参与任务的完成,这些都对教师的语言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一的“教”者,变为与学生共同合作学习的“学”者、帮助者、引导者。同时教师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充当参与者、解释者和督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及时的指点、检查、反馈、评价和建议。
(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诸如,教师的文化素质、语言水平、教学技能以及语言教学理论水平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突破学科框架,掌握学科综合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2.对任务的要求
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时,教师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设计任务。因此在教师设计任务时,他们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1)任务的设计要真实、客观
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凡是和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或任务,学生都会非常关注,积极性也很高。而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素材。因为真实的生活任务能反映学生自己的生活。Nunan指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尽可能为学生设计出真实或接近于现实生活的任务,激发他们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适中
因为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多样,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任务难度应有所区别。当一个班使用相同的教材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的不同,为学生设计适合自己难度水平的任务。任务的设计也应该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任务的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因此,在任务的设计时,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任务设计要多样化,任务内容要有趣味性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要精心设计任务,使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和自身的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学习英语热情不高。为此,任务的主题和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
结束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丽.任务型语言教学及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和作用的研究[A].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孔凡莲.对外汉语口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A].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5]王湛.浅析任务型英语教学法与教师新角色[J].技术与教育,2008.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tatus in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On the basis, the overall goal and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of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理工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rketing major;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57-02
0 引言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展进入质的提高阶段,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1],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在新形势下适合市场需求变化,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性特征的同时,也更加突出对本科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要求[2]。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于:销售业务员40%、市场业务员25%、策划员10%、管理岗位5%,其他行业20%。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上看,共设18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4分(占总学分81%),以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讲授为核心,同时辅以案例进行讲解。但关于与理工科知识的结合问题,教学内容与案例使用是否存在交叉重叠,新老知识与经典案例之间的比例关系,尚未进行科学规划与统筹。
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占总学分19%)。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以营销理论课为主,与国外营销专业相比,我们给学生灌输的知识多,留给学生思考、实践时间少,尤其是专业课安排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时间较少。
2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2.1 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教改的初衷就是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知识和技能储备,因此,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了解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基础,调研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具体要求,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特色,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备一定理工科背景和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应用型人才。
2.2 以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市场营销模块化教学模式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掌握能力的表现作为衡量教学进程的基准的教育模式。
根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反馈信息,将市场营销课程设置成“营销基本知识模块”、“营销实用技能模块”和“营销能力拓展模块”,每类能力模块又可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然后按模块实施教学,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分步骤培养各种专业能力,见表1。
2.3 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核心,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及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大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针对学生兴趣、特长与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或考核方式,以引导其创新性思维发挥。
3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3.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1 班主任兼导师负责制 对市场营销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实行班主任兼导师负责制。班主任由市场营销专业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或组织推荐的办法确定班主任。每位班主任承担一个班的管理工作,既要协助辅导员认真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及其各项业余活动,又要负责指导业务学习。
3.1.2 研究生式专任导师制 对市场营销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实行专任导师制。导师由具备两年以上任职经验的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
专任导师的工作职责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如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选课,指导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参考书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纠正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业余生活、社会认知等方面的模糊思想认识。
3.1.3 引导本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选择对课题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尤其是有意向考研的同学,通过必要而充分的指导,使其明确研究的问题、路径与方法,培养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鼓励学生在公开期刊上,并将课题研究报告、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
3.1.4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
对走向各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科学地抽样,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调查方式,来获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与发展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岗位适应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评测体系,以进一步思考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进而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提供更为直接的经验与信息支持。
3.2 课程体系的创新
3.2.1 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在不违背总体教学 大纲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性质,适当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减少金工实习的学习周数,将其相应的调整给本专业其他实践课程。
3.2.2 增设理工科选修课 针对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技术知识与能力具体要求到何种程度,进而依托我校理工科特色,与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工科学院联合,增设电气、机电、自动化等方面的选修课或进行专题培训,使市场营销学生能够对产品结构、功能、特性有所了解,培养一批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3 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授课教师中大部分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因此,建议将成功的企业营销经理和杰出的营销管理人员请进学校,向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介绍市场营销理论在实际营销中的运用,传授具体的营销经验,巩固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
3.2.4 推广实验模拟训练 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利用现代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模拟软件,在实验室进行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或环节的相关模拟。
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国内发展较快的几家著名大公司,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在学习、研究其经营之道的同时,为其出谋划策。
3.3 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3.3.1 持续实践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用最新和最典型的营销个案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留意身边的营销事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并最终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营销技能。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管理、交谈、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3.3.2 进一步推广情景式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应高度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营销理论,学会开展营销实践活动[3]。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情景主要应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营销活动实录、图文并茂的板书、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提问、模拟营销场景等方式实现,给学生以身临其景的感觉,“亲身”体验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
3.3.3 强化学习过程考核 考核形式来说,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考核,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与评价,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调研报告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从课程考试内容来说,应改变过去只注重考核学生记忆多少知识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增加口试及半开卷半闭卷等多种考核方式。
3.3.4 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目前不论是本专业还是其他专业,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其重视度不够,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于未来职业发展并没有实际用途。
基于此,在结合本专业的学科性质的前提下,应对学生专业方向模块管理,将毕业论文的形式多样化,即在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动态,确定2-4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培养,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彧,李巍巍,杨宏慧.基于PBL教学法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2,(6):135-136.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1 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主导者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其年龄、心理、人格的发展规律,综合课程特点、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因素,选择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之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在继承优良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更新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通过校内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学习、基础技能实践和专业技能实践,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通过校外企业参观学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编写并正式出版集标准、案例为一体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程》等手段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直接上岗工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顶岗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积极探索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1.1 对于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能力,例如:《形势政策》、《军事理论》、《概论》等课程,重点采用案例分析、热点评析、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等教学方式,通过读书报告、综述演讲、完成个性化的课程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解,对军事政策和理论的了解,对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认识。
1.2 对于注重实践、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重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实施教学,例如:《居住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将授课设计内容转化为实践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利用工作任务,学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1.3 对于突出工作场景的教学课程和内容,采用虚拟、仿真或角色扮演法实施教学,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及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化工专业石油化工实体仿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学习《实体仿真实训》课程中,了解掌握石油炼制规程中常减压和催化裂化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置于实训现场进行,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于一体,集教、学、评、训相结合,体现职场氛围,强调技能综合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4 对于教学任务与企业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应用企业真实工作案例实施教学,明确学习任务和工作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机修专业《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依据企业真实的故障案例,在故障(案情)的发生、发现、分析、判断和排除的整个过程,不断制造悬念,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5 对于注重学、练结合的课程内容,采用现场教学实际亲身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例如:商务英语专业《外事实务》课程,在实施陪同外宾参观工厂的教学内容时,在学院机械实习工厂实施现场情景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如何克服现场干扰因素,灵活处理随机事件,完成陪同外宾参观的相关工作任务。例如: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以学生扮演秘书角色,编演小品的方式,设计场景,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学生了解掌握秘书工作要点,根据工作对象和内容选择工作方式,培养学生办事、办会、办文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1.6 对于侧重设计方案类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分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小组选代表介绍本组方案,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老师做总结归纳,点评各方案的优劣。例如:化工专业《化工产品合成》课程,在产品合成路线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讨论、互评,教师主导答疑、解惑、评议,确定最佳方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2 改革方向及措施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点是教师,教师的学识和师德是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关键。教师需要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实施经验,弘扬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苦练基本功,淡泊名利、孜孜以求、钻研业务、努力探索、不断创新。通过教学论坛、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公开课、督导听课、教师听课、评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特点和适用性,根据教师个人风格和特长及授课内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积极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