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经营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24 07:37: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经营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经营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经营杠杆 系数 单位固定成本 利润

提到杠杆,就想到杠杆原理,相信大家也不会太陌生,初中学过,杠杆原理,是通过杠杆的作用,只用较小的力量便可产生较大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山区开采石块时,常看到采石工人用一根长木棍撬动石块的情景,采石工人使用的那种长木棍就是杠杆。它可以用较小的力移动较重的物体。杠杆原理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在管理领域也被广泛采用。

一、经营杠杆效应实例分析

假设某企业生产白酒的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每瓶白酒在市场的平均售价为110元,请问:当该企业的白酒产销量由100万瓶增至150万瓶时,其产品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分别是多少? 若减少至50万瓶呢?

当企业的产销量x:100万变成150万时:销量增长率为x/x=50%,利润增长率为85.35%。100万变成150万时:销量降低20%,利润率降低62.5%。

为何会有这种现状呢,这是因为固定成本的特点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业务上升使利润上升时,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利润大幅度升高,这样利润的上升速度就快于销量上升的速度。

二、经营杠杆效果与固定成本规模决策

单位产品的息税前利润(EBIT)会随着单位固定成本的摊薄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此时,经营杠杆效果的正面放大效应得到体现。高昂的固定成本分摊到小规模产销量的产品上,会造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剧增,并且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息税前利润。此时,经营杠杆效果的负面放大效应就显露出来。

三、经营杠杆风险的衡量—经营杠杆系数

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样,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在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就常根据计划期产销量变动率来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为了对经营杠杆进行量化,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把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率”,并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DOL= (EBIT/ EBIT)÷(S/S) 公式1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公式2

DOL为经营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收益;EBIT为息税前收益变化量;S为销售额;S为销售额变化量;F即固定成本;Tcm为边际贡献。

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规律是:(1)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1;(2)产销量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3)成本指标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同;(4)单价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5)在同一产销量水平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就越大,从而风险也就越大。

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举例:如边际贡献=100,固定成本=20,则经营杠杆系数=100/(100-2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120,固定成本不变,则120/(120-20)=1.2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则越大,如果单价和销售量增加,那不相当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吗?经营风险就会越小的,经营杠杆系数也会越小,所以其与经营杠杆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四、控制经营杠杆的方法

首先,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时(盈利状态),杠杆系数DOL大于1,经营杠杆效应存在。可以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分析说明息税前利润变化率大于销售变化率和衡量经营风险大小。基本理论有关杠杆系数DOL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符合实际。其次,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等于零时(盈亏平衡状态),杠杆系数DOL无穷大,息税前利润变化对于销售变化反应最强烈。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则企业面临的扭亏为盈的可能性最大。再次,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时(亏损状态),杠杆系数DOL小于零,无法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说明问题。此时应该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的绝对值|DOL|分|DOL|1三种情况来分析说明销售增长与企业减亏的关系,而且|DOL|的大小与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是反向关系。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率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五、结论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经营杠杆的效应。

一方面是从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在求得经营杠杆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

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销售量变动对利润产生的作用,被称为经营杠杆。由于经营杠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即EBIT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客观科学的预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较困难的。采用数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本文尝试基于产业链,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使用GDP和行业数据,模拟出数学模型,以此来预测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并以造纸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产业链;数学模型;造纸业;实证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科学准确预测主要经营指标是比较困难的。用数学模型来确定企业的经营指标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笔者曾经使用GDP及行业历史数据来预测企业经营指标,实际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认为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企业尤其大型企业集团,一年一度的经营绩效目标制定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合理的绩效目标尤其是营业收入对企业运行及目标达成具有重要影响。收入预测决定着成本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生产预算、筹资投资预算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财务安排。经营绩效目标制定一般遵循“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流程,达到“上下”一致认同的目标。企业所有者或最高管理者往往会依据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行业形势及企业发展的把握,在上年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增幅”作为目标。下属往往会疑问“增幅”的合理性,而上级无法准确的给下属明确答复。下属依据自身对行业的认识,对市场一线的了解,会按照上级的要求,上报年度绩效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汇总后往往达不到上级的预期。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成的“矛盾”或“困惑”普遍存在。如何消除“上下级”双方的顾虑,制定比较合理、科学的收入指标,进而确定企业经营指标便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场预测体系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应用广泛。

1市场预测的方法体系研究

从市场预测方法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判断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三大类。判断预测法,也叫直观法,是预测者根据已有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对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以判断为依据作出的预测。判断预测法主要有:集合意见法、专家意见法和市场调查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将历史资料按时间顺序加以排列,构成一统计的时间序列,然后向外延伸,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而,又称之为历史延伸法或外推法。因素分析法,也叫相关分析法。它是在分析研究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依据引起市场变化的原因之量的变化,来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三类预测方法中,前一类基本上属于定性分析法,后两类则属于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属于经验预测、描述性预测,属于简单预测。时间序列定量分析法仅限于自身时间趋势的外延延伸,没有考虑到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而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无疑是科学的预测方法。它有效地克服了主观经验判断的局限,增加了相关因素对预测指标的分析判断,增强了预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是,运用因素分析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必须具有一定的数据,能够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等。

基于解决“上下级”双方的矛盾,笔者拟采用因素分析法,以GDP和行业数据,来预测企业的收入指标。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国民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成果,是由国民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各个产业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网状关联关系形态,形成生态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引进产业链的目的在于准确定位目标行业/具体产品在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

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及各种研究机构对GDP做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预测数据,成为了解把握经济走势的重要参照。另外,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主要产品基本上都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历史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可以为作为分析的基础资料。

总体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系统是相对平衡的,供需总体上是均衡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连锁反映,并促进产业链趋于新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体现到经济数据里。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构造出数学模型。例如,以GDP为自变量,以目标产业或者行业或者具体产品为因变量,构建出通用模型:

Y=f(x),其中:x为GDP,y为目标行业/具体产品的经济指标,f为函数关系。根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数据趋势,采用一定的方法,模拟出具体函数表达式。考虑到宏观经济数据GDP和微观企业的销售数据之间判定系数及经济意义的解析,两者之间引进行业(子行业)数据,作为中间变量。那么通用模型就变化成Y=g(f(x)),x为GDP,f(x)为中间行业与GDP的模型,g(f(x))为中间行业与目标行业/具体产品的模型。当然,如果目标行业/产品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模型能通过检验,无需引入中间变量,成为一步到位的简单模型;如果一次引入中间变量不够,可以多次引入,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模型。

不管是简单模型还是复合模型,均需要通过检验。模拟模型需要通过一系列检验,比较常见的是计量经济学模型,需要通过三重检验:①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②统计检验: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通常最广泛应用的统计检验准则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③计量经济学检验: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通常最主要的检验准则有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笔者以造纸业为例,对因素分析法的操作过程进行实证。

2以造纸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假定一家以瓦楞纸箱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经营处于行业的正常水平,销基本平衡,经营团队积极进取,能准确把握经营环境及形势变化,并能随着上下游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销策略。如何使用因素分析法,测算销售收入指标?其步骤如下:

2.1产业链梳理梳理产业链的目的在于准确定位瓦楞纸箱业务在纸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寻找与瓦楞纸箱的最主要的相关因素。在纸产业链中,依据纸产品的生产和生命周期,可以将其划分为农林、制浆、造纸、纸消费和纸回收等几个阶段,在制浆造纸机械、化学助剂等产业的配合下,构建成纸业系统的完整产业链。见图1。

很明显,瓦楞纸箱属于纸制品,其原料来源于箱板纸,而箱板纸是机制纸及纸板的一部分。机制纸及纸板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应用范围广泛。造纸业长期以来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密切相关。

2.2收集数据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造纸工业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获取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和全国GDP的历史数据,见表1。为方便理解和应用,假定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和瓦楞纸箱产销平衡,产量即为销量。

2.3数据处理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忽略产品结构的差异,剔除结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单位均为万吨,无需处理;GDP指数可以直接从年鉴查询;2002~2009年不变价格GDP按公式为:GDP1+1=GDPi*指数GDPi+1/100,1990<i<2009。实现了以1990年不变价的GDP换算。

2.4模型模拟使用SPSS软件,以机制纸及纸板为因变量(y)、GDP为自变量(x),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模拟出两者的关系式:

y1=0.0818x1-489.29(R2=0.9627,t=21.57,F=465.2)模型(1)类似的,分别以纸制品为因变量、机制纸及纸板为自变量,以瓦楞纸箱为因变量、纸制品为自变量模拟出各自的模型:

y2=0.6412x2-2139.7(R2=0.994,t=31.46,F=989.5)模型(2)

y3=0.5959x3-66.694(R2=0.9886,t=22.8,F=521.8)模型(3)

从模型(1)到模型(3)实现了由GDP-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递推,依次经过3个模型,便可以成功的由GDP测算出瓦楞纸箱的产销量。

2.5模型检验以模型(1)为例,进行三重检验。

2.5.1经济意义检验该表达式的含义是:当以1990年可比价格算的GDP每变化1亿元时,需机制纸及纸板产销量变化818吨。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机制纸及纸板产销量每增加818吨时,其上下游产业推动GDP增长1亿元。具有经济意义。

2.5.2统计学检验:①拟合优度检验(R2):判定系数R2=0.9627,接近1,表明模型对于样本值的拟合程度高,可信度高。②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给定显著水平a=0.05,自变量t检验值21.568>t0.025(19)=2.093,通过t检验值,说明参数的显著性。③回归总体线性显著性检验(F检验)F=465.17,说明模型线性关系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是成立。

2.5.3计量经济学检验:本模型是一元回归,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通过上述三重检验,可以认为该模型有效。

按照前述方法模型2、3加以阐述和检验,具有实际经济意义并通过检验,模型可以采用。到此,该瓦楞纸箱预测模型就完成了。

2.6预测瓦楞纸箱的产销量在模型的帮助下,该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可以估算其产销量。并根据其在行业的地位、瓦楞纸箱的结构、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等因素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一个预测产量作为目标产量。结合价格变化趋势的预测,便可以推算出销售额。

据专业研究机构分析,2010年我国GDP估计在8.5%~10%。那么GDP指数应该在108.5~110,按照GDP处理公式,计算出可比价格的GDP。结合模型(1)、(2)、(3),便可以计算出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瓦楞纸箱的生产量。

2010年瓦楞纸箱的行业增长率在12%~14.52%。基于2010年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经营环境仍然比较复杂,经济回暖仍然需要确认,该企业可以保持中性的估计,跟上行业发展水平即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当然,如果该企业属于行业的优势企业,那么经营策略则可以在“危”中寻“机”,做强做大也是机会,那是另外的一个主题,本文不累述。

2.7经营指标的预测在销售收入的基础之上,企业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财务预算等,可以按照常规方法,顺理成章的完成。

3实证结果分析及应用建议

笔者曾经用该思路和方法,多年完成大型企业集团内各个业务领域产销量指标的测算,比凭经验的简单估算更具有说服力,有效的消除了“上下级”的矛盾和困惑。过去几年的实际运行表明,误差基本上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第3篇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模式;要点

我国房地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伴随其发展的就是物业管理,这为该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业主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更新管理理念,改变当前的经营模式。

一、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企业应该利用好内部的资金、物质、人力和信息等各项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物业管理中,专业化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因素,因此对于分工应该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管理特点、资源等优势,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如建立专业的绿化服务机构、清洁服务机构和电梯维修机构等,各种服务机构可以承包企业的外包业务,让利益能够不外流,且将业务发展到自己管理的物业管理区域之外,接受其他物业服务企业或其它行业相关业务或工程,这样可以参加到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应该转变自身角色,从服务的提供商向集成商转变,企业不再直接给业务提供有形的服务,将这些服务教给专业的服务公司负责,而物业服务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业主的实际要求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相关标准,如服务标准、管理、验收标准等,根据标准将项目分包给各专业服务公司,并且要严格管理好整个项目的过程,将相关标准落实好,监督服务过程和验收服务结果。物业服务企业这一转变,其是社会服务资源的搜集者、统筹者和组织者,通过这样的转变,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减小或者避免不同的风险,对业主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由专业的服务公司来提供服务,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全面性以及质量,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1]。从服务的提供商转变为集成商,就需要企业做好计划,能够具有健全的前期策划,加上相关的管理经验,将获取的服务分包给相关专业公司负责,将优秀的管理队伍分配到项目中,协调、监督和指导项目进行。

二、利用物业管理区域资源,丰富经营内容,增加附加利润

物业管理企业因其自身特殊性,要服务和管理物业项目,因而具有所管理区域的经营资源,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经营资源,丰富服务模式,采用多样的服务途径,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利润。多元化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2]。前者就是经营和企业当前产品或者服务相似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实现资源间的共享,业务共同发展。比如客户资源,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围绕用户需求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扩大物业服务范围,丰富服务种类,让不同需求的客户和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服务,在为客户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很多企业就引入了多样的机构,如家电维修、宠物托管、洗车代驾、家政服务等。

企业还能进行非相关多元经营,@种模式其范畴要比物业管理核心业务范畴大,其从事的业务是和物业管理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的经营内容,如幼儿园、超市、餐厅、美容美发、健身所、衣服干洗店等。从这些经营内容可以看出,都需要较多的投资,因此其风险和收益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变动,为了保证能够获利,就需要企业先要做好经营内容的可行性分析,筹集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具体的经营和管理方案。

三、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结构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快速,对人才的需求较大,而人才来源需要依靠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因此人才问题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企业需要积极改变现状,能够在内部加大对人才的有效培养,让企业内的员工能够去学习各种专业业务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培训,让员工的业务和服务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另外企业还需要重视对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企业还需要从外引进复合型的人才,专业人才需要满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注重对人才的储备工作,同时还要减少管理的层次,精简服务人员,注重对团队的建设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

四、搭建社区网络服务平台

当前是信息时代,以往的沟通方式已经相对滞后,业主无法及时的了解到物业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为业主建立一个快速、方便的沟通渠道。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沟通渠道建设中,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网络建立服务平台,让业主可以及时的获取最新的消息,并且要结合业主的实际需求建立多样的服务板块,比如物业服务、购物商城、社区资讯等,通过网络服务平台,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将最新的消息在网络平台中,让业主、企业以及邻里间能够加强沟通,进行多样的经营,丰富业主们的生活[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企业还是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的,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以及物业管理区域的资源,能够增加附加利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企业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还要搭建社区网络服务平台,让业主能够及时了解物业和社区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决策资源集体房地产研究中心.物业管理赢利套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第4篇

本文的股权集中度定义为一定时期内该企业前十大股东所持股票的比例。因为从股票的占有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产权的变化状况,一般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该企业的产权就越稳定,这样股东就越有动力实行对该企业的权利,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如果前十大股东所占的股权比较小,那么该企业的产权结构就不稳定,可能出现重大股权改变,这将给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影响。我们选取该指标主要就是为了检测一下产权稳定性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因此将股权集中度作为一个影响因素。2.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为2002年~2011年,样本期间内所有数据均来自于证券交易所及各个航运公司的年报,可以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及可靠性。

二、实证研究

1.Tobit回归

笔者前期研究成果表明,我国上市航运企业2002年~2011年的技术效率如下表,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将各个企业技术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上述选取的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设定Tobit模型,其表达式为:EFIit=C+β1GDPit+β2SEit+β3HCit+β4DEBTit+β5SCRit+εit模型中,因变量EFI代表每一家上市航运企业的技术效率值TE。自变量GDP我们取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SE为企业的规模,我们取总资产的对数;HC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取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数;DEBT为企业年度资产负债率;SCR为股权集中度,取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C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it为残差项,i代表企业数(i=1,2,3……15),t代表时期(t=2002,2003……2011)。

2.回归结果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GDP意味着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而GDP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则说明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则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较高,当宏观经济遭受巨大冲击时,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会出现下滑,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各国的实体经济都造成了重创,航运企业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衍生产业,经营效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仔细探究其中的关联,本文认为当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各国国内消费水平下降,这不仅会抑制实体商品市场的需求量,而且对服务性产业的需求也会大幅减少。而航运企业面对危机造成的总需求巨幅减少,却不能撤掉其服务,只能坚持亏本经营,这便导致上市航运企业的成本支出相对提高,利润额下降,从而效率便随之下滑。因此,宏观经济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呈现出正相关性。(2)企业规模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显著负相关。对于航运企业,企业规模越大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势力越大,相反,企业规模的扩大还会导致成本支出增加。过去的几年,很多上市航运企业如中海海盛、天津港、长航油运等因为规模的盲目扩张而导致企业收益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航运企业之间的服务差异化程度很小,而且当地航运企业往往收发货更快,价格更低,规模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许多地区存在地方行政垄断,政府更加趋向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对本地企业来说等于获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外来扩张的航运企业便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航运企业应该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规模进行理性选择,规模大的航运企业不一定有效率。(3)人力资本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正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的航运员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通过人数规模来盈利,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很难再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因此哪个航运企业能最先拥有素质优秀的员工,其便掌握了国际航运的主动权。尽管目前来看人力资本的效果还并不显著,但是随着航运企业管理经验的不断成熟,对每个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将会在国际航运的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今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人多力量大,更多的是向管理要效率。(4)资产负债率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分析其中的原因,负债率过高往往经营压力较大,这将影响到企业的日常决策,因为负债率高了企业便不能保证资金的流动性良好,当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为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航运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部分盈利。因此,资产负债率与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成显著负相关。从整个航运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目的来说,良好的流动性跟盈利性都是必需的,但是两者的矛盾性要求我们分清主次,维持合理的流动性只是实现盈利的手段,所以上市航运企业应该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5)股权集中度指标未通过z检验,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很小。我们往往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在做各项决策时越及时、有效,从而更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取得更好的效益,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而股权集中度低的航运公司,因为各个股东之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又没有一股绝对性的影响力,因此企业的决策往往显得比较复杂,企业内各方利益博弈的同时,机会也会丧失,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通过检验我们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本文认为,股权集中度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太大影响,拥有公司的所有权不一定拥有直接控制权,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企业的高管,只要高管成员不变,对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三、结论及建议

第5篇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6篇

一、从存货占总资产比重来分析企业经营

收益与风险是资产矛盾的统一体。流动资产经营风险小,但获利能力差;非流动资产经营风险大,但获利能力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发挥资产的最大获利功能,又要规避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在权益资金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本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的比重比上年明显提高,说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在增强,经营风险在减弱,同时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在相应下降。因此应适应地增加流动资产中获利能力强的项目。而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和存货三个项目,存货在流动资产中获利能力最强,而流动性最差,经营风险最大。如果本年存货所占流动资金比重较上年明显提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赢利能力也在提高,这样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赢利达到一定的平衡,经营效果是比较好;如果本年存货所占流动资金比重较上年没有明显提高甚至下降,说明企业赢得能力在下降,应适当提高存货所占比重。反之,如果本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的比重比上年明显下降,说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减弱,经营风险增强,同时企业的获利能力在提高。如果本年存货所占流动资金比重较上年明显下降,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赢利能力也在下降,而企业经营风险也在降低,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赢利达到一定的平衡,经营效果是比较好;如果企业存货所占流动资金比重较上年明显提高,可能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应适当地降低存货所占比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的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营的特点确定存货占用比重,使企业在保证生产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获取更大的收益。

二、从存货的增减变化来分析企业经营

存货增减能够反映产品供求力量对比,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供求双方相互依赖与控制力量的变化。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存货的期初、期末余额差别应该不大,说明企业的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基本平衡,存货项目没有出现过多的资金占用。

存货的库存余额连续数月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关注为什么会持续上升,从中找到原因:是因为生产的需要?还是因为退货?还是因为不正常的采购?找到原因之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般来讲,存货期末大于期初,是为满足生产经营为前提,不是因为盲目采购增加也无产品积压情况,那么企业经营属正常现象。如果期初、期末存货余额差别过大,那么企业的经营肯定出现了某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存货金额过大可造成资金积压,影响企业经营。存货期末数明显大于期初数,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产品销售收入未有增长而出现存货异常增加,可能存货的质量或市场有问题,变现能力大大降低,这些存货的账面价值可能要进行减值,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预示企业可能形成连续经营下滑的局面。二是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快而出现存货异常增加,可能是企业急于扩大销售规模,结果使得存货过分充足,造成资金积压。三是当期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存货的增长速度,存货的数量增加是为了保证生产销售的需要,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企业经营状况非常好。

同样,存货期末大于期初,是以压缩库货量、加速周转为目的,并没有影响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经营属正常现象。如果期初、期末存货余额差别过大,存货期末数明显小于期初数,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一是销售收入明显上升而出现存货异常减少,说明企业可能存在供应渠道不畅而造成存货不足,注意存货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二是销售收入明显减少而出现存货异常减少,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经营出现问题,正在加大清理库存的力度,因此未来经营情况可望好转。

三、从存货结构变化来分析企业经营

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等构成。因此可以从各存货项目占存货总额比重分析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正常。

一般来说,原材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资基础,原材料所占比重大,往往是比较好的预兆,一方面可能说明企业看好销售前景,提前大量采购原材料;另一方面也可能因预期原材料将要大幅度涨价管理者事先囤积,提前大量采购原材料,但当原材料比重过大时,财可能是企业采购工作效率低下和储备成本的增加。它只是生产的潜在因素,所以应把它限制在能够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最低水平上。在产品是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在产品存货的必要性,在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在产品存货应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较大的变动很可能是在产品成本计算方面前后在较大的不一致,或者是在产品的盘存制度存在问题。库存商品数量在外部环境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应较为稳定,库存商品过度增加对企业经营不利。因为库存商品过度增加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加重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同时,库存商品占用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库存产品技术落后甚至处于淘汰行列,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但库存商品大幅增长不一定意味着该产品市场需求不旺、滞销积压。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处于上升周期时,往往对价格上涨有更高的预期,此时企业库存商品的高速增长,库存商品增长速度远高于原材料和在产品的增长速度,可能意味着是“囤积居奇、待价而沽”。此时的市场供求特征是供不应求。企业应注意过多占用库存商品,使原材料异常减少,也可能存在企业原材料不足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甚至直接造成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如果企业原材料的高速增长,原材料增长速度远高于库存商品的增长速度,就要密切注意库存商品的生产周期,避免生产能力不足影响库存商品订单的完成。

当企业的产品处于下跌周期时,库存商品的高增长往往预示着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加剧、产品滞销,并有可能形成库存积压。如果库存商品增长而原材料在产品下降,表明该公司的存货压缩重心似乎转到了原材料项目,并可能引起生产规模的进一步削减。说明企业开始控制库存商品的生产,如果原材料增长而在产品、库存商品下降,说明企业开始考虑用同样的材料生产其他品种的库存商品,企业的经营情况还要视产品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确定。

四、从存货质量变化来分析企业经营

存货质量是指存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盈利能力的质量、利用能力质量、变现能力质量等方面。以之相应的分析指标是存货毛利率、存货的周转率和存货销售净现率。如果存货不能在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即使是物理质量再好的存货,也不能算作该企业的优质资产,只能算作不良资产。因此要通过存货质量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就应通过三大指标进行分析。

1、存货的毛利率

存货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反映存货的盈利能力质量,它是企业盈利的的源泉,是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一步,存货毛利率高,说明存货的质量好。反之,存货毛利率低,说明存货的质量差。

如果存货毛利率增长快,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营业收入增速超过营业成本的增速,且销售价格处在上升通道,出现这种情况表示企业经营状况好。二是营业收入增速虽然超过营业成本的增速,但销售价格逐渐降低,企业可能开始步入衰退期,如不改变存货的品种和经营方式,企业可能就会有经营风险。

如果存货毛利率下降,也有是两个情况,一是营业收入增幅较快,但营业成本增速超过了营业收入的的增速,可能是企业以牺牲赚钱效率为前提来扩大销售规模,这种营业收入的增长往往是企业的隐患,未来生存发展将难以为继。二是营业收入绝对数下降,而营业成本又在不断上升,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最终可能出现巨额亏损。

2、存货的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表现存货利用能力的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一般来讲,企业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资金利用能力强,存货质量好,同样企业存货周转率越低越差,存货周转率低,表明存货资金利用能力差存货质量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我们还应该对存货周转率进行更说细分析。

如果存货周转率高,存货占用资金却处于增长的状况,说明企业销售好,供货充足,企业购销两旺,经营顺畅。但有些些情况存货周转率高未必企业经营状况就好。如果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占用额同时大幅减少,只是销货成本的减幅低于存货占用额的减幅,只能说明目前存货销售不畅,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只是企业意识到存货不适销对路,正在大力压缩存货库存,为新存货经营铺路。如果销货成本上升而存货平均占用额大幅减少,可能会因为存货平均占用额过低造成企业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影响企业生产正常经营。

如果存货周转率低,销货成本增长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存货占用资金大;说明企业存货储存过多,可能形成呆滞和积压,经营效果越差。但有些些情况存货周转率低未必企业经营状况就差。如果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占用额同时大幅增加,只是销货成本的增幅低于存货占用额的增幅,说明目前存货销售非常强劲,企业为了保证经营需要,加大存货供应和生产而形成的,企业经营应该是不错的。如果销货成本下降而存货平均占用额大幅上升,而存货价格在不断攀升,也可能是企业囤积居奇,待价而沽,是惜售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企业经营不好。

3、存货销售净现率

存货销售净现率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年度销售收入净值的比值,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金回笼及时,存货销售品质好;反之,存货销售品质差,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大。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下,往往企业的销售净现率较高,经营现金净流量会出现较大的增长;在供过于求的态势下,往往企业的销售净现率较低,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较慢。因此,在存货分析的同时,我们还要结合经营现金流净量增长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存货占用额增加,但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存货的增长率,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产品销售处在强势之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如果存货占用额增加,但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存货的增长率,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小于销售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是以放宽信用政策来扩大存货销售,这样企业可能会在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一旦现金流过低,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如果存货占用额增加,销售收入下降,而经营现金净流量也在下降,说明公司的存货销售市场出现问题。如不调整策略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可能恶化。

如果存货占用额下降,但销售收入增长率上升,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率,说明企业的存货销售非常强劲,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必须尽快组织货源,否则可能会因存货不足影响企业经营,严重时甚至会使企业销售合同难以履行,产生信用危机而使企业遭受重创。如果存货占用额下降,但销售收入增长率大于存货的增长率,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小于销售收入增长率,说明公司的是以增加赊销的方式来扩大存货销售,如果企业为了存货更新换代应属正常,但企业依旧以原存货作为经营对象,会加大企业的坏账成本,影响企业经营。如果存货占用额下降,销售收入下降,而经营现金净流量也在下降,说明公司的存货销售市场出现问题。但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清理存货库存,减少存货占用,新存货只要选择得当,未来经营可能会触底回升。

市场是变化莫测的,不同有行业、不同的经营规模对存货的需求也有差异。市场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中小企业在分析存货变化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存货变化规律。只有这样,存货分析才能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

参考文献:

[1]严成根主编《财务管理》(第1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月

[2]曾平华主编《财务报告看什么》(第1版) [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8月.

[3]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第1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11月

[4]李志远主编《财务分析禁忌70例》(第1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

[5]杜晓光主编《会计报表分析》(第2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第7篇

一、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目前的具体应用

盈亏平衡分析作为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易学易懂的特点。现行市场情况下,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对保本点进行预测。“保本点”(break-even point,简称BEP)是指企业销售量或销售额达到这一点时企业正好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即所得等于所费,或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保本点是管理会计中一项很重要的管理信息。因为保本点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为了预测利润,必须首先预测保本点;超过保本点,再扩大的销售量,才谈得上获得利润。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企业的保本点。

其次,它可以对保证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进行预测。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需要确定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一般来说,所确定的销售预测值都要低于该企业的“销售潜量”(指通过企业的促销努力达到最大限度时的最高销售量或销售额)。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再次,它还可以对产品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等进行预测。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各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的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此外,通过盈亏平衡分析还可以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抉择。为了方便企业在参加国内外定货会、贸易洽谈会或投标活动时能迅速报价,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在不同销量情况下的产品“保本价格”。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抉择。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引入无形价值因素的考虑

现代企业经营正朝着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产品的无形价值及其重要性呈上升趋势,因此,结合无形价值对盈亏平衡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对当今的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前所述,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可用表示。在实际中,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实际销售量总是达不到,那么就意味着现有产品将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投资将被认为是不可行的。然而,如果该产品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有贡献,那么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产品的无形价值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现假设有关评估发现单位产品的无形价值是,那么考虑无形价值因素的单位产品收益将变成p+,这时,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Q由下式计算而得:

Q=F/(p+-v)

Q就是考虑无形价值因素以后,为达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销售量,显然Q

三、多品种生产情况下的盈亏平衡分析

任何投资项目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是由于投资决策所要选择的可行方案都是针对未来情况而言的,而未来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根据预测数据作出的投资决策可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企业仍然希望投资后至少应该保本,由此而产生的对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针对单一产品生产的。当项目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其线性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比较简单,结果是唯一的。但当项目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企业就要决定怎样来安排这几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按不同的方法安排生产和销售将得到不同的盈亏平衡点。下面将对此情况结合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法―临界收益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1.临界收益法及其优缺点

临界收益法是利用临界收益等于固定费用加上利润,并以此来确定多品`种生产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该法不需要把生产经营多种产品的固定费用具体分摊到每种产品上去,特别适用于研究分析有关多品种生产企业的许多经济问题。

应用临界收益法,一般采取如下步骤:

(1)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与临界收益。

(2)计算各种产品的临界收益率,并从大到小排队。

(3)按临界收益率大小的排队情况,列表计算销售收入累积()、临界收益累积()、临界收益累积与固定费用的差额()。若此时差额为负,说明企业亏损;若差额为零,说明企业保本,不亏不盈;若差额为正,说明企业盈利。

(4)找出临界收益累计减去固定费用其差额首次大于零的产品记号,记作n,并按下式算出多品种生产企业产销平衡时的盈亏平衡点。

式中:为盈亏平衡时销售额;分别为第i种产品的销售收入与临界收益率(i=1,2….n-1);为第n种产品的临界收益率;F为生产所有产品所需的固定费用。

如某企业生产四种产品,在产销平衡时,有关资料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应用步骤,计算该企业盈亏平衡点,可得到表3与表4的资料数据。

即该企业只要生产销售A产品30万件、B产品20万件、D产品2万件(50/25)即可保本。若ABCD四种产品全按表中生产销售完,企业可实现利润330万元。

可见临界收益法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不需要把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共需的固定费用具体分摊到每一种产品上去,这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决策人员的工作量,为他们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提供了方便条件。其次,该方法是建立在每种产品产销量平衡一致的前提下,如果企业不按分析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产销量严格生产、销售,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因而它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事中控制。再次,该法还可作为一种预测与决策方法,帮助企业决策人员顺利的计算出企业的最佳销售规模。

但是,临界收益法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于它要求企业的产销量必须平衡一致,否则利用该法所做的分析就无半点价值。事实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多品种生产企业是很难做到每种产品的产销量都平衡一致的。有的产品产量可能一致,有的产品产量可能不一致,有的产品产销量此时可能一致,彼时可能又不一致,等等。使得临界收益法在多品种生产企业的应用常常受到了阻碍。

下面我们将分情况讨论,对临界收益法的应用范围进行扩展。

2.产销不一致时临界收益法的扩展应用分析

在产销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要根据产品产销量的不同情况,计算每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与临界收益。下面就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大于销售量;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小于销售量;全部产品中有的产品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有的产品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有的产品生产量等于销售量三种情况分别探讨临界收益法的应用。

(1)当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大于销售量时

发生此种情况,主要是企业销售预测不准所致。此时应用临界收益法计算盈亏平衡点,应做如下处理:

首先,应按每种产品销售数量计算销售收入,按生产数量计算变动成本。因为此时产大于销,若按每种产品生产量计算其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就不能完全实现,若按销售量计算其变动成本,一是不符合实际,二是会出现变动成本少计,进而影响每种产品的临界收益,最后会影响盈亏平衡分析的准确性。

其次,再按前述临界收益法分析的有关应用步骤,计算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如某多品种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量与订货量(即销售量,下同)及有关资料如表5所示。

即企业只要生产销售A产品30万件,B产品20万件,C产品14.572万件364.3/25,企业就可以保本,如按原销售结构(A30万件,B20万件,C20万件,D25万件)销售,企业可获得利润885.7万元。

(2)当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小于销售量时

此时属于卖方市场,说明企业生产量已不满足订货量(销售量)的要求,可先考虑是否作出扩大规模的决策。如企业扩大规模追加的投资成本小于销售产品所得的销售收入,企业就应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反之,企业就应维持现状,即按现有生产量来满足社会需求。由于此时按订货计算的销售收入无法兑现,因而以此推算的临界收益也无意义。所以,此时要对企业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只能按每种产品实际生产量来分别计算其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与临界收益后,再利用临界收益法计算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例如,某企业共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生产量均小于销售量,有关资料见表7,此时要对该企业应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分析,就应将表8的数据调整为表9数据。

使每种产品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后,再利用临界收益法计算其盈亏平衡点,该例的盈亏平衡点为1125万元。

(3)当全部产品的生产量,有的大于销售量,有的小于销售量,有的等于销售量时

此时,如不考虑某些产品剩余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也不考虑某些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可综合参考第一、二种情况利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即对生产量大于销售量的产品,按销售量计算销售收入,按生产量计算变动成本;对于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产品,按生产量计算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对于生产量等于销售量的产品,按生产量或销售量计算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再利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如要对表10的资料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就应将其有关数据调整为表11后,再进行分析。

第8篇

如何确定这些变量呢?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主要指标有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但考虑到净利润是个绝对数指标,往往和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有很大关系,小公司获得的利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那些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要少的多,我们并不能就这样判断大公司的经营状况一定比小公司要好,所以本文在选定指标时没有将其一起考虑,而以另外三个指标来构建模型,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三者同企业的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1.每股收益(EPS)――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这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部门的经营业绩。人们一般视其为公司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认为它是一家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来源的显示器。

2.每股净资产(NAPS)――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又称每股账面价值,是指公司净资产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之间的比率。该项指标显示了发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所能分配的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这里所说的账面净资产是指企业账面上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欠债后的余额,即股东权益总额。如果公司没有优先股,则每股净资产就是股东权益除以普通股股数的商。如果公司有优先股,则应将账面净资产减去优先股股本,其余额才是属于普通股股东所能分配到的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指标反映每一股份于会计期末在公司账面上到底有多少钱,它与股票面值、发行价值、市场价值乃至清算价值等往往有较大差距。该指标最大的用处是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衡量公司发展状况的好坏和发展潜力的大小,估计其上市股票的合理市价。比如,在公司性质相同、股票市价相近的条件下,某一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越高,则公司发展的潜力就越大。

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CFOPS)――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也称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示企业在外的普通股每股的资金流量。从短期的观点来看,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比每股盈余更能显示从事资本性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高,表示企业的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年度中所赚得的经营现金流量越多,反之,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低,则表示每股普通股所赚得的经营现金流量越低。

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经营风险预警模型,消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将得到的各主成分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分模型中的权重,消除了以往研究中人为赋值对模型的主观性影响,使得所建立的模型更加科学客观。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即综合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数学变换把众多可能相互包含重复信息的指标转化成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选取在变差总信息量中比例较大的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来替代原来众多的指标,对分析对象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绩效评价,能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避免主观赋权带来的偏差。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它们通常表示为原始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为了使这些主成分所含的信息互不重迭,应要求它们之间互不相关。

其思路就是:首先,选择确定模型采用的财务指标。其次,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所要研究的样本;然后,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并进行检验;最后,确定模型的临界值,通过对估计样本及预测样本的分析,判断模型的预测精度。

根据所选取样本股票的原始数据因版面所限,从略。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得到EPS、NAPS、CFOPS等数值,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标X的标准化值=(X-均值)/标准差),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计算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

表1为总方差分解表,可以看出,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52.464%,第2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1%,由于两者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1.665%,代表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本文将提取前2个主成分。

利用SPSS统计软件可进一步得到提取的两个主成分的因子矩阵,又称为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行列交叉点上的数据是对应主成分在变量(三个财务指标)上的载荷。它体现了交叉点对应的因子(列)对对应变量(行)的影响程度。由表2可以得到2个主成分线性关系式如下:

f1=0.832EPS+0.677NAPS+0.651CFOPS

f2=-0.016EPS-0.639NAPS+0.684CFOPS

从主成分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计算可构造企业经营风险状况综合指标F,F是综合因子f1、f2的线性组合,其表达式如下:

第9篇

关键字:油田企业;经营指标;提高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国的油田企业生产的石油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让很多国外石油企业顺利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石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面临来自国际上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油田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但随着原油的不断开采,地下的储存量逐渐减少,油田企业的生产也是阻碍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油田企业必须制定出提高经营指标的策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油田企业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的油田企业对财务的经营管理不够重视,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日常运行中只对生产情况进行严密监控,忽视了财务管理。受到很多国企的影响,油田企业财务人员上班的时候只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并负责日常记账,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油田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而现在油田企业的发展已经面临各种威胁,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变的时候。

2.财务经营管理中的信息收集不公开透明。

在一些油田企业的生产中,很多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以自己部门的利益为主,上报的财务信息存在不真实的情况,甚至有的部门制作虚假的财务报告。这就使企业的财务统计失去真实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资本运营存在缺陷。

目前的油田企业在资本运营上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项目,另一方面又有资金堆积的现象,这就导致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率低下。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企业最终会有大量的资产存量,但企业的负债率也很高。

二、经营指标提高策略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要提高经营指标,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定出健全的新管理制度,让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事先得到反映。要在经营理念上有所改变,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大胆创新。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局限于对过去的经验总结,而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情况对过去的经验进行选择性利用。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的变化形势,对经营理念进行探索。

2.制定规范的财务经营管理制度。

对油田企业而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规范的财务经营管理制度可以让油田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各部门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应该积极推动实行,全面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3.定期对资本运营情况进行总结。

合理的资金分配是影响油田企业经营指标的重要因素,只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油田企业才能实现利润的增长。所以油田企业要定期总结资本运营情况,对做得不好的要严厉批评,做得好的要进行奖励,让企业的资本运营为提高企业经营指标提供动力。

三、结语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国际大型石油企业带来的压力,我国油田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产效率降低很多。但我国的油田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提高企业的经营指标。

作者:陈红 单位: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分公司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