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01:59: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从直觉上继续学习画图软件的一些功能,以及学会修饰和装扮图形,和学习运用因特网访问网站,下载资源,利用有效的资源帮助我们的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周次起止日期教 学 内 容课时
一9.3——9.9学习机房制度1
二9.10——9.161.与新朋友见面1
三9.17——9.232.可爱的鼠标1
四9.24——9.303.鼠标陪我玩一玩1
五10.1——10.7
六10.8——4.144.计算器帮你忙1
七10.15——4.215.小伙伴的作品1
八10.22——10.286.小树苗快快长1
九10.29——11.47.整齐的教学楼1
十11.5——11.116.五彩的窗子1
十一11.12——11.189.花香满园1
十二11.19——11.2510.我能画得更好1
十三11.26——12.211.美丽的校园1
十四12.3——12.912.神奇的魔术棒1
十五12.10——12.1613.动物联欢会1
十六12.17——12.2314.参观网上动物园1
十七12.24——12.3015.贺新年1
十八12.31——1.615.贺新年2
十九1.7——1.13期末测试1
二十1.14——1.20期末测试2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第六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链接的制作。
3、用计算机画画,进行名片的制作,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处理。
4、用计算机作文,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处理及编辑排版,并制作个人的主页。
5、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上网,学会查看网上同学的电脑中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2、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难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
1、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强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内容以及应用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指导纲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易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单元教学实际,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法和学法。
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时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重视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教学软件或课件的构建,通过合作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
将市教科院“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使学习过程突显主动性与独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发现、交流中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意“以学定教”,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处理信息、知识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孩子接触微机的程度不一样,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发展。具体做法可以在设计常规内容之外,另外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常规内容的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内容,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基础差的同学达到常规内容即可。
4、重视技术学习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可迁移性十分明显,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各种应用软件间的关联使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的检测评价
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应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如何,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
评价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也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还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表述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时,还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好奇心非常强,没有基础但兴趣浓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活跃爱说话。
二、教材分析
主要为电脑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了解及基本操作,互联网的认识,画图软件的使用基础,计算器的使用和键盘的操作,信息编码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3、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用途及使用范围。
4、互联网的初步认识,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5、认识Windows桌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6、设置桌面背景及窗口操作。
7、初识画图软件。
8、在图画中插入文字
9、学会使用计算器。
10、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年级四实
教师翁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9月
2004学年度第1学期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2004年9月
一、班
级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班级学生可以在课程整合等方面实践性操作,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和综合练习。同时也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也有不少的差距,要针对性地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家中有无电脑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有一些差异。教学时应因情施教,辅导。
二、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
windows基础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
教学重点在word文字排版处理,其中又夹杂巩固学生的基础操作。
针对教材内容连贯性强,基本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点评,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采用成功教学激励机制。
三、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多次实践学会windows的基础操作
二、初步掌握word文字处理的各种要求:
文字修饰、图片修饰、图形处理、表格处理、统计图表使用等。
三、初步综合word排版知识,编排出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小报作品。
四、初步学会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五、使用powerpoint综合知识,做出自己的幻灯作品,能运用它展示自己的一些思想,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四、
教
学
措
施
1、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点评辅导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师传授技巧知识的同时,又不给学生思维定势。
2、运用网络教学,发挥校园网作用,把学生作品放于网上,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和成功欲望。
3、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4、采用新颖的课程整合思维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2
9.1-9.7
1
电脑的本领和家史
2
3
9.8-9.14
2
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2
4
9.15-9.21
上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2
5
9.22-9.28
3
走进多媒体世界
2
一、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文件操作,能够认识WORD2000,会使用WORD2000输入文字,对输入有错误的文件内容进行修改,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会插入图片、艺术字,并会进行简单的段落调整,学习使用文本框,初步探索INTER网络世界,会简单地把网上的图片及文字保存在自己的文档中,并使用网络上的内容学习简单的小报制作。
二、教材分析
内容是:WINDOW98、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等。
其中第一课是WINDOW98基础知识;第二课至第十课是WORD2000的简单操作(包括中文输入、修改错误、美化文本、简单排版、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第十一课至第十四课学习网络知识,使用网络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WINDOW98的简单操作,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进度
序号
内容
课时
1
文件操作
1
2
认识WORD2000
1
3
做个小小打字员
2
4
改错小能手
1
5
美化小天使
2
6
调整段落内容
1
7
简单的排版
2
8
插入艺术字
1
9
插入图片
1
10
文本框的使用
1
11
探险家之旅
1
12
初探俱乐部
1
13
网上寻宝
2
14
制作小报
2
五、措施
1.要切合小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语言要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敢用、想用、会用、善用电脑。
2.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完成操作任务的不同方法,触类旁通相关软件的使用。
3.加强机房(网络教室)管理确保顺利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同样,在教育领域当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生动形象而又简便易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语文学科基础性、人文性等特点,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就变得尤为必要。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能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同时,不少教师在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
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备课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替代。因此,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取多种的方式来优化教师的备课方式,为课堂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1 整合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结合的越来越密切,许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采用电子课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系统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搜集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然而,目前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依赖于庞大的网络资源,工作效率比较低,最终所采用的素材有时候甚至并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目前教学大纲的要求,搜集有用的网络资源和教学素材,建立专门的教师专用的数据库,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归纳,包括课文讲解素材、音频视频的剪辑以及课后练习题目的总结等,以供教师备课使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高备课水平。
2.2 加强交流,备课资源共享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小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完全可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之上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互换意见,将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备课成果上传至平台,相互借鉴,各自完善,反思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长处。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在线教学研讨,相互学习,思维相互碰撞,使得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课件更加合理、完善,为进一步的授课打好基础,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授课
对于课堂授课来说,信息技术的一个强大优势在于更加生动、具体。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形式,优化教师授课。
3.1 创设情境
与以往传统的“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在课前导入以及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充满趣味的音效或者更加直观的视频动画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1]。
3.2 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那些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备课的过程中采用较多的篇幅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根据导学课件的要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意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进行补充、强化说明。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如《刻舟求剑》、《称象》等故事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具体环节,加深印象。
4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优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加以优化管理。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师生交流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将语文学习的良好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呈献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完善、补充。另外,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于语文课的意见和建议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平台进行交流能够避免现实中学生因为畏惧教师而不敢言说的局面,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交流。
5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需注意的事项
5.1 避免过分依赖
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特别注意,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教育,因此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与自己的讲解、板书等传统方式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以及想象的空间,重视语句的优美之处,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出现多媒体成为课堂主人的情况,重视学生的实际感受。
5.2 密切结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习惯等实际特点,对课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避免拿来主义,完全利用网络素材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反应,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学生为宗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6 结语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种在新的教学思维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只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注意,就能够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改进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山东 昌邑 261300)
一、以生活之中的成果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上至国防科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下到生活中的一些便捷措施,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广阔天地,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发展态势仍然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制约。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选取和学生感知较为接近的生活化运用作为素材,既有高科技运用的成果展示,也有生活便利设施的运用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首先,笔者结合当前国人最为自豪的神舟飞船为例,向学生简要介绍了飞船控制系统、运行原理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这一科学研究得以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次,笔者列举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一些运用成果,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微电脑技术智能电器等,这些方面的运用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将这些形象的内容搬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悟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前景,和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化的运用成果让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运用前景和意义的认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也能够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这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选取生活化素材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生活化的素材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可以拉近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就注重体现生活化内容的运用,提前安排学生准备这样的素材,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融入其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掌握。例如在“图片的获取与加工”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要运用于教学活动的图片确定为学生自己的图片,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的生动效果。笔者在这一方面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家庭生活方面的电子相片,如果实在没有的,就帮助学生拍摄一些数码照片作为学习所需的素材。有了这样的素材,学生在具体操作环节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以自己的相片或者家庭照片为素材,进行尺寸、明暗、旋转、边框等方面的处理,经过自己的加工,一幅精美的图片就显示在大家的面前,这样的学习操作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操作的过程掌握更为牢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许多环节的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如文本加工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优秀的文章输入电脑,并按照指定要求进行排版练习,制作成标准格式的版本。这样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加工操作的要点,对软件的运用更为自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每一位学生编排的文章整合之后,可以制作出班级优秀作文选,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具趣味性。
三、结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运用方便学习生活
学以致用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师既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素材,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之中,方便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体会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要求学生主动将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了软件安装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家庭电脑上进行运用软件的安装,可以下载安装一些学习软件,也可以安装娱乐软件,让电脑的功能得到增强。学生掌握了软件安装的技能之后,还可以帮助亲戚、邻居安装一些软件,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计算机杀毒等内容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对家庭使用的电脑定期进行杀毒,清除病毒以及木马程序,保持电脑的高效运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学以致用。另外,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联系非常密切了,笔者指导学生与时俱进地掌握一些网络消费方面的软件,如美团、淘宝等,这些方面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学生向家长推荐这些便捷的功能,对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生活的功能具有积极意义。生活化的运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之中,既能够体现学习技能的巩固与运用,又能够方便生活,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努力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拓展教学空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营造趣味学习氛围
小学生都喜欢小故事,教学中如果将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和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趣味性,诱发学习兴趣. 但如果是教师口述小故事,难免会使课堂显得单调、无色. 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喜爱的小故事展现在学生眼前,以丰富课堂教学色彩,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有趣的动画:果园里的桃子熟了,猴妈妈让三只小猴子去采摘. 三只小猴子很快来到果园,在采摘之前,都纷纷表示进行一场采摘比赛,看谁最后摘得最多. 在约定好后,这三只小猴子都很勤奋地摘桃子. 小猴子们将各自的篮子都采摘满了,都认为自己一定是采摘的最多的. 于是,回到家后,三只小猴子将各自篮子内的桃子倒出,并很认真地去数桃子的个数. 动画就播到此处. 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帮小猴子数一数,它们各采摘了多少个. 动画虽然放完,但是学生都还沉浸在动画中,在出现三只小猴数桃子的画面时,学生们也都很主动地去数屏幕中的桃子的个数. 所以,对于教师布置的这个任务,学生都很乐于去完成. 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趣味的学习环境,以故事的趣味性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数学课堂不再单一,数字不再单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二、运用信息技术设置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引擎. 数学学习中离不开问题,数学问题是推动学生探究思考的重要工具. 而如何充分实现问题的有效性,就是教师数学教学中需要考虑的. 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问题,为数学问题赋予生命,使其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学生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有了初步的学习后,为了锻炼学生计算的能力,同时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自己制作了一座小山,在山的顶端有一面小旗子,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取得这面小旗子. 我为你们设置了多个阶梯,方便攀爬,但在每一节阶梯上都有一道计算题,只有回答正确后,才能继续前行.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摘这面旗吧. 在第一个阶梯上写有:学生都迅速反应,很快就给出答案2.4. 于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第一阶梯变成绿色,表明已经顺利通过. 之后接着引导学生继续攀登,出示题目,如2.2 × 8 =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问题,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点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设置疑问,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教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运用信息技术形象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是抽象的,而小学生也没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很难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也正因此导致一些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具体细致的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助推学生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108-01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如何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是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们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 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3 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
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
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影般地创造了一个动画场面:小芳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在此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电脑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画出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了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动感性强,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变”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达到了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
四、借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还有,求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一度出现了停滞,对于小学生来说旋转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想象起来比较困难,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过程,学生被难住了,这时,老师进行flash动画演示,清晰地呈现出长方形围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的轨迹,就这样,新知形成的过程简单、清晰、明了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导人,重在激趣,巧妙成功的课堂开场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导入新课无定法,可以旧联新,铺路搭桥;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借助观察,建立表象;可利用故事,启发想像;也可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展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狗、小猫等五只动物在跑道的起跑线上准备赛车,他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还有长方形的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会吸引住了,“谁能最先达到终点?”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学生看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场面感到十分好笑,教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都想说出正确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这一略带挑战性的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
二、学习新知,师生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流通实时高效、传输同步、在线实时交互等特性,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学关系。形成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与学习媒介互动的教学模式-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电脑模拟和实物操作演示,投影显示联手,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长方体体积计算,可以设计如下教程:(1)探讨体积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利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改变,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2)探讨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利用电脑依次显示:①一个棱长为l厘米的正方体,②把这样的5个正方体摆成一排,③把这样的正方体4排摆成一层,④同样的共摆3层(最后得到一个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3)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以4人为一组,用6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用实物投影显示拼法,并对照本组实验报告单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总个数的关系,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4)归纳体积公式;(5)验证公式,如此一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月了然,水到渠成。
三、巧妙引导。突破难点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建学生感知的过程,分解难点,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能有效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再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二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的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多媒体动态演示三条没有首尾连接的线段逐渐变化,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演示,能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总结复习,强化记忆
数学里面有许多公式、概念、定理等,不好理解也难以记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存储功能,能有效唤醒并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在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后,教师可设置这样一道题,通过解题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学生读题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刚学过的新知识进行链接,第一步,回到动态情境界面,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并将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在计算机进行演示的同时,教师提出“有几个人在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遇问题中的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理解,第二步,学生进行解答后,教师继续利用链接功能,再次逐步演示两人行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设计作业。发散思维
作为受教育者,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会也不尽相同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完成对新知识的完全消化与最后内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设置多种题型,发散学生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作业布置环节,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与类型的作业,例如,在某个多媒体课件的作业检测模块中,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多个级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级别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就有窗口弹出并播放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而一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解答习题后,则出现鲜花、掌声、喝彩等方式,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能激发后进生的潜能。
六、在线辅导。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