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0:49: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六稳六宝工作要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以“质量强区”为平台,着力做好“质量强市”基础工作。
(一)深载体、增合力,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建设。上半年,分局已编制完成《2013年区质量强区工作要点》、《2013年区质量强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各领域质量建设目标导向;组织召开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推动质量强区建设强大合力的形成;以“双质”工程(质量大讲堂、质量管理提升项目)驱动全区质量强区建设纵深发展,上半年举办全区性的质量大讲堂3期,培训人数达215人次。并完成质量管理提升项目的筹备工作,完成咨询机构的公开招标,并召开企业动员会,确定47家企业列入今年政府的免费辅导。
(二)联三产、重培育,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高端、高质、高效”作为名牌培育的发展导向,优先推荐自主创新型企业,今年新推荐名牌产品7个,区域名牌1个,复评名牌产品10个;制定《名牌三年培育计划》,联合各镇(街道)、园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指导和企业轮训;会同紧固件行业协会冲刺“紧固件”区域名牌的创建工作,提高名牌企业在整个产业当中的标杆引领作用;强化农业及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完成区(百卉农庄)大棚西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两个项目的申报,并成功获得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的立项,加大对金洋化工及瑞丽洗涤的指导,力争打破近几年我区服务业标准化项目的空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当中,上半年我区新增2家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5项,预计兑现奖励政策60余万元,完成企业标准备案45个。
(三)优服务、强监管,深化计量体系规范建设。积极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对上年度定量包装不合格的13家企业开展集体约谈,对三年来实现诚信计量承诺的56家单位进行回头看,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获证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试点,落实实施质量安全“黑名单”;重点关注民生计量监督,完成对民生类商品进行定量包装检查30批次,对全区10家金银制品经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对27家餐饮经营企业进行节前消费市场检查,对年货展销会的150余个摊位的电子计价秤进行检定;强化能源计量工作,组织全区20家年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管理员培训,大力推行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出动50多人次,服务企业20余家次,8家重点用能单位通过计量检测体系评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56人次,巡查企业78家次,责令整改计量违法企业5家,转立案1家。自行组织生产、流通领域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完成定量包装抽查45个批次。
(四)高标准,严要求,力促质量环境整体提升。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做好生产许可证发证前的指导工作和资料初审工作,上半年我区新增2家生产许可证企业,做好领证后的服务工作,提前通知复审企业做好准备,今年到期复审的5家企业均完成实地核查,4家已通过,1家存在轻微缺陷项,已整改完毕。截止目前,全区获证企业累计45家,均在有效期内。积极开展轴承行业综合整治行动,共排查到轴承相关企业共计115家,其中内销企业46家,外贸企业6家,配套生产企业29家,非标准轴承企业17家,已关停企业28家,已搬迁企业5家,贸易企业4家。随后对39家内销且成品为标准轴承的企业进召开标准宣贯会。召集区内3家存在安全隐患的暖手宝生产企业赴慈溪电子检测中心现场学习,进行产品结构改进,其中2家已复检合格,1家正在等待复检结果。
二、以质量安全为底线,严防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一)积极有效开展打假治劣。上半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分局开展了“蓝剑系列”质检利剑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82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49家次,查处违法案件36起,受理举报投诉31起,办结率为100%。立案查处34起,做出罚没款总额为20.21万元,万元以上大要案14起,占立案总数41%。查处案件中四大重点产品(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类产品、民生计量)的案件占总案件82%。
(二)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格局初步建立。年初我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区政府审议通过并发文确立,为推动我区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镇(街道)日常监管、质监依法监察、行业部门管理、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大监管工作格局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6月4日,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第一次会议召开。此外,分局还协同区建交局组织开展了物业小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培训会议,30余家在用电梯的物业单位安全负责人接受培训。
(三)推进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举办4期企业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讲座,216名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社区学院举办一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培训,104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受训。加大执法力度,共巡查特种设备使用企业234家,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92份,涉及各类特种设备219台,其中“无证”特种设备118台。立案查处8起,罚款12万元。做好特种设备的“催检”工作,对未按规定申报定期检验的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849份,催报设备3426台,处置特检院转办的严重事故隐患报告20起,处置镇(街道)抄告隐患66起,受理并处置投诉举报4起。审批小型锅炉房6个,确认淘汰14家单位的15台锅炉,全年发出气瓶使用登记证111张,涉及气瓶141个。
(四)提升地产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查有效性,共出动执法人员605人次,巡查食品企业235家次,发现问题23个,整改率100%。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专项行动。针对媒体关注、群众关心的水产加工品、食用油等敏感食品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排摸检查和监督抽查,有效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5起,化“风险点”为“零风险”,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民生安全。扎实开展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整顿工作,严查企业台账记录、原辅料进货验证、出厂检验三项重要环节情况,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探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监管工作有效途径。按照市局“五个统一”(即统一建立档案、统一纳入网格化监管、统一监督抽查、统一实施主体责任报告、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并平稳有序推进目录范围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工作。继续推行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分级管理。
三、以质监文化为载体,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力促思想作风转变,强化思想保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文件要求。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文件精神宣贯会,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精神实质;压缩会议简化走访,压缩会议日程和会议经费预算,简化会场内外布置;规范财务制度管理,降低住宿、会餐、接待标准;严格落实公务用车制度;深入组织开展“连心解忧”主题活动,实现走访困难群众常态化,收集共性问题6个,慰问帮扶困难群众金额(实物)总计7700元。制定“三思三创”工作方案,持续认真开展“三思三创”主题实践活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对全局2013年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二)做好人事机构调整,强化组织保障。完成分局新一轮人事机构调整,拟定并实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内设科室及稽查大队职责调整方案》、《调整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方案》、《质监分局部分中层领导职位选拔任用实施方案》、《一般干部职工实施双向选择上岗方案》等组织人事文件;配合区人事局做好公务员招录前期资格初审、资格政审、体检及复检工作;加快检测中心相关工作进程。目前检测中心场地选址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检测中心人员招聘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三)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强化舆论导向。今年以来,分局加强了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科室队的积极配合,截止目前已向市局及区委、区政府报送信息65条,录用达46篇次,第一季度分局完成市局年度政务信息工作考核指标80%,名列全市32个考核单位的第四位,在全市13个县市局当中排名第二。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攻势,进一步巩固了分局系统地位,同时也提升了分局的外部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亮点工作
(一)建立“三个通道”着力打造质监窗口优质服务新形象。一是建立代码证办理一站式通道。该局窗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代码证办理“一站式免填表”服务,将原来由用户填写的组织机构代码申请表(变更表)通过办证系统和相关软件,采用问答方式由工作人员直接输入并打印,最终由用户签字确认。该服务适用于新办、变更、换证、年审等所有代码办证相关业务,一经启用后代码办证办理差错率明显减少。二是建立迁址单申办绿色通道。该局窗口工作人员利用既有设备,将迁址单缺失企业的相关证明材料以电子文档形式传送给市局代码管理机构,再通过其与省局代码办沟通,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拿到之前需要几天才能出具的《迁址单》,由此构建的迁址单办理的绿色通道,为迁址单缺失人员的办理工作提供了较大方便。三是建立特事特办的应急通道。该局窗口为企业集中连片区域特设“上门年检”服务,为需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的提供了“预约办证”服务,为身体不便出行的残疾人士提供了“残疾人一站式服务”等特事特办的应急通道。同时,该局窗口还对因自身网络、设备等原因造成无法办理的情况出台了应急办理制度,提前与市局代码管理机构联系,指定专门人员赴市局采取集中办理的措施,避免办证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三个拓宽”创建服务型机关成效显著。一是积极拓宽民众表达渠道。该局已通过门户网站局长信箱、12365举报投诉平台、业务咨询、咨询答复、在线调查以及区定期在线网络问政等措施,今年以来共收集投诉举报信息25起,已全部得到有效解决,民众的意见和投诉得到了有效的表达,该局的依法行政有效地接受民众的监督。二是积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该局继续邀请包括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制专家、区纠风办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等在内的法制监督员参与该局行政案件公开审理会,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特种设备、重点安全类产品和民生计量“四大安全”等热点案件共同参与审理,并参与“四大安全”的日常执法检查、食品等重要产品的抽样检验活动,着力打造“阳光质监、诚信质监”,加强质监领域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积极拓宽涉企服务领域。该局不定期对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及审批许可事项实行集中或个案回访,向行政相对人征询意见,以书面调查方式进行反馈评议,并通过走访调查企业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管理等法律基础工作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质监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执法人员及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业务方面的解答,加深相对人对政策、法规的认识,走质量效益型的双赢发展之路。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及相关精神,精简会议程序、数量,简化会议布置,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制度修订,对分局所有制度进行一次集中性清理,全面推进制度规范落实工作。
(三)继续配合市局做好争创全国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做好品牌、标准化、管理战略三者之间的融合,发挥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强“双质工程”开展力度,做好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加大质量强区工作宣传力度。
(四)合理利用特种设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深入打造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大格局。
(五)继续做好食品职能划分过渡时期食品生产安全工作,以“确保安全、稳中求新”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确保不发生行业性、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地产食品的质量安全。
(六)在区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做好检测中心的筹建工作。考虑到质监事业的长远发展,尽可能争取建造质监分局大楼,与检测中心合署办公。
(七)加强防范区域性质量案件发生,重点针对区内电动自行车及暖手宝两个行业加强监督规范。强化大案要案的查处,重点开展对建筑装修行业以及汽车制动液的打假。
(八)成立化工区稽查中队,加强对化工区高危企业的监督管理。
(九)完善“12365”投诉举报咨询系统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12365”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12365”系统内部工作流程,认真做好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和受理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认真扎实地做好全区经信工作,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__老工业区振兴,特制订《__区经济和信息化局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全区经信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活力__、魅力山城的总体奋斗目标,着力稳增长、抓改造、调结构、强创新、拓市场、提质量、促融合、控能耗,努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老工业区振兴步伐。
2013年全区经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1.5%,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万元GDP能耗控制在规定目标以内;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
一、加强调度分析,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突出抓好经济运行。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区工业企业预警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与优势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度与分析预测,及时把握企业产销形势、价格波动、效益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低位运行的行业与企业尽快回升。
2、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提高保障能力。加强电煤储运调度,保障运输渠道畅通,确保电煤库存保持在安全合理水平。加强成品油管理,及时把握供应和价格动态,加强生产和调运,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
3、加强重点优势企业的培育扶持。继续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做好市“百强企业”和“创新成长型企业”的申报评选工作;做好2013年度区50户重点优势企业评选认定工作,并纳入网上直报系统。对市百强企业、市创新成长型企业、区50户重点优势企业加强调度,进一步规范部分重点企业旬报、快报、月报、专项报告等运行分析,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强化资金协调保障。认真分析上级出台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帮助符合规定的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强重大招商项目的策划、推进与推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动银企联手,主动向银行推荐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及时协调银行增加信贷投放,保障重点项目与优势企业的资金需求。
5、做好禁化武履约工作。协助我区监控化学品企业做好数据公布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整改好20__年换证、考核检查出的问题;督促企业按照国际禁化武组织的核查程序进行自查,做好迎接国际禁化武组织核查的准备。
6、做好现代物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船舶配套产业、军民结合等的发展推动工作。策划实施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收入过亿元的大企业、强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船舶配套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规划发展及推动工作。
7、强化电力生产供应保障。加强日常电力运行监测、调度,根据电力运行分析和全市电网条件,认真组织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各项工作。做好年度电力调度上岗证培训及证件核发工作。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做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加强执法体系建设,有序开展电力行政执法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8、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开展日常安全检查,检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标准执行等情况。加大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和汛期、冬季等重点时段安全管理,坚决杜绝“三违”、“四超”行为发生。进一步加强民爆器材生产经销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开展专项整顿活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果断解决苗头性问题。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9、积极做好铁路道口管理和公路“三乱”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实施,确保公路铁路道口畅通,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及时排查隐患,确保道口安全。认真组织参加公路“三乱”督查活动,及时查处“三乱”案件,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二、突出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1、抓好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年产3000万米新型面料及配套10万锭高档纺纱、高超特大型真空泵成套设备、粉末冶金机械零部件、蓝宝石晶体、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全力推进列入省千项、市百项、重点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类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和全区的117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进度按季度调度统计分析,并及时 通报全区。
2、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坚持把项目策划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结合我区“十二五”规划产业布局,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植壮大,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引智,策划引进一批促进财政增收、有重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构建工业项目储备库,实现各级重点项目全部入库管理,不断增强重大项目策划贮备能力。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依托87项工业技改项目的建设,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分解落实年度技改目标。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主导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质发展。
4、抓好对上争取。深入研究、用足用好各类政策资源,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与上级部门做好对接和沟通,帮助企业对上争取各类资金支持。继续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和进口设备免税管理工作。
5、抓好新区工业区和老城工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全面加快新区工业区和老城工业区建设完善发展规划,引导核心区内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向新区工业区和老城工业区转移,通过企业搬迁,促进企业产品层次、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乃至经营理念的更新换代,促进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明确功能定位,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和布局产业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物流、节能环保等配套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6、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支撑力,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创建创新载体,继续鼓励具有自主创新和设计能力的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培育一批省级、市级技术中心。力争新增省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4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加强技术创新项目调度管理。瞄准重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深化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效融合。
7、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继续挖掘和培育一批两化融合典型企业,选择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对项目建设进度实行动态管理,按时调度,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企业解决,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1、抓好存量盘活工作。对存量盘活工作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快盘活进度,具体抓好电机厂、山东电泵、博陶老厂区万宝公司开发、无线电八厂、力航化工、福陶、电瓷厂等企业的资产盘活。2013年力争盘活存量资产5000万元。
2、抓好破产清算、终结工作。继续抓好电机厂与山东电泵两户大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妥善依法解决电瓷厂等破产企业抵押、担保等问题,做好缸套厂、工业布、低压、群利等破产企业变现分配工作。继续抓好破产企业变现分配和终结工作。重点抓好美琉、三菱、色釉料、电表、环保、造纸等企业的破产终结工作。2013年争取终结5户破产企业。
3、妥善解决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督促指导各破产清算组,妥善解决好老工伤、在职遗属、离休人员、档案移交、宿舍及其水电管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等历史遗留问题,力争干净彻底,不留尾巴。协调有关改制企业及破产重组企业,办理好工业用地及房产过户手续。
4、认真抓好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管理创新驱动年”活动,重点推行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6S现场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创新,优化工艺流程,深入挖潜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以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5、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项目管理、资本运营、供应链管理等专题培训。鼓励企业培养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产业领军人物、科研及管理团队,着力造就一支懂经营管理、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四、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1、健全完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一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奖惩,对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严格节能执法监察,加强节能监察法制建设,保证节能监察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地开展。三是落实政策激励措施。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及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奖励和激励政策,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2、抓好节能宣传和培训,健全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为节能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完成节能信息系统能耗数据报送、审核、统计分析、资源管理、预警预案、分析报告的功能开发并运行。到2013年底,全面完成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审核工作,形成月度信息报告。基本完成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审核工作。
3、抓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作为备案项目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完善能耗强度与能耗总量相结合的科学化、常态化节能预警调控制度,并及时预警调控。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指导目录要求,实施综合性配套政策措施,调整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排放总量,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4、抓好节能重点项目建设。筛选公布__区2013年节能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加强对项目的调度和落实,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力争实现节能量20万吨标准煤以上。实施 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组织参加合同能源管理合作交流会,培育和建设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引导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5、抓好重点领域节能。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行能源审计,组织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对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公布考核结果。推进公共机构、农村和商贸领域节能。进一步抓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6、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推选优秀企业和项目进入全市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和优秀清洁生产方案,发挥带动作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引导、扶持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和能人综合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变废为宝,实现效益和环境的统一。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
五、全力做好系统稳定工作,保持系统和谐稳定
1、扎实做好初信初访办理工作。一是规范受理工作。对待来访者要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充分了解来访人反映问题,做好登记并详细告知人工作程序;二是及时将人反映问题汇报相关领导并转至企业;三是实施专人跟踪督办,提高办理效率及工作质量。确保实现“来信不变来访,初访不变重访,个访不变集体访,集体访不变”的工作目标。四是确保各级两会期间及重大节日期间经信系统的和谐稳定。
2、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加大对正常生产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对破产关门但未变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企业现状、债务、职工情况以及目前破产变现进展情况,对正常生产企业,确保挂包领导、责任人包案到位,及时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分析潜在矛盾纠纷,确保做到提早预防、尽早化解。
3、继续加大老案积案办理力度。认真总结以往办理老案积案工作经验,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广泛运用,同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力争今年老案积案办理工作有更大的突破。
4、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做好企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破产企业分配方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关系到职工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变更等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5、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充分利用法律顾问作为专业法律人士,掌握着丰富的法律知识,且具有独立的社会中介地位和相对客观的立场,给上访人以信任感,积极协调律师参与接待,给予上访群众正确的法律法规帮助,使群众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不讲条件,为基层服务不带私心”的理念,强化服务和协调意识,继续实行企业联系挂包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政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局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督促检查,强化目标,落实责任,保证区委、区政府、市经信委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坚持机关干部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按照学习制度,制定学习方案,确保集中学习有序有效。学习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分为通学和专学两块。通学内容包括宪法、选举法、行政法、刑法、破产法、劳动法、公司法、审计法等。专学内容包括与各科室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对规定的通学和专学内容,做到基本熟悉和掌握。
一、上半年商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商贸流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完成92.24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21.45%,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46.1%;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为13%(预计数);全市已上报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823个,占市下达目标任务的274%;已建农家店的存活率为100%,综合配送率为70%,完成了省政府的重点督办事项工作任务。
(二)对外贸易: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8299万美元(预计数),同比下降12.53%,其中:出口19112万美元,同比下降7.88%,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40%;进口9187万美元,同比下降20.84%。
(三)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新签合同额2189万美元,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22%;实际到位外资1565美元,同比增长456%,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20.4%。
(四)外派劳务: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额33.9万美元,同比增长9.4%,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67.8%;外派输出劳务人员508人次,同比增长50.7%,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56.4%。
(五)茧丝绸行业:全市共收购鲜茧328万公斤,与去年同期持平,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34%,蚕农茧款收入554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265万元,增幅5%;生丝产量440吨,同比增长30%,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51.7%;行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43%。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高规格召开了全市商务工作会议
4月8日,召开了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意义深远,具体体现在四个第一:市委、市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同时出席商务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是第一次;由市长亲自主持商务工作会议是第一次;市政府安排40多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奖励商务工作先进区县和企业是第一次;市政府与区县政府签订商务工作目标责任书是第一次。这次会议,在全市上下统一了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认识,形成了重铸*商贸辉煌的共识,在全社会营造了亲商、重商、活商的浓厚氛围,必将对*市商务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进一步优化了商务政策环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工作,特别是今年新年伊始,杨冬生书记、吴光镭市长就先后调研商务工作,对商务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年城区市场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在今年财政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市场建设、酒类产业发展。为用好专项资金、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培育发展力度,*市商务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发了《*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市市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市酒类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重点项目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三)进一步完善了目标责任制
今年,根据省政府、市政府下达的商务工作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各区县。在继续对区县商务(经商)局实行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商务工作实行目标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对区县政府的目标管理工作,为确保商务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着力统筹城乡市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
1.全面启动了县级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的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要求,全面启动了县级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并将《规划》编制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与各区县商务(经商)局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已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了承编单位和编制工作经费。
2.着力推进了城区市场建设工作,区域性商贸中心打造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代市政府草拟定的《*年城区市场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已正式下发。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狠抓了协调服务和促进工作,确保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已完成了丝丽雅农贸市场、三水厂农贸市场、两路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业网点规划确认工作,着力协调了3个新建项目、4个启动项目涉及的立项备案、规划定点审批、项目方案设计、拆迁费用测算等项工作。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建议,向市发改委、市规建局提出了关于规划布局白沙专业市场园区的建议,白沙专业市场园区规划建设和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培育发展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3.扎实有效的推进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市商务局进一步加大了引导促进和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规范了验收程序,有力推进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深入有效开展。
4.“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商务局狠抓了“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贯彻和启动工作,指导督促各区县商务(经商)局狠抓了销售网点的备案和管理以及信息录入、财政补贴资金兑现工作,确保了*市“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全市销售“家电下乡”网点备案数达到908个,销售数量24450台(部),销售金额3428万元。已兑现补贴金额267万元,进一步扩大了*市农村消费,让广大农户得到了实惠。
5.全力以赴做好*市雨雪灾害后*市灾区的市场供应。今年初,*市遭受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市商务局立即组成十个工作组分赴各区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检查灾区市场供应,调查应急商品的短缺情况,督促检查各区县商务部门、万村千乡试点企业、农家店采取措施组织货源,把灾区急需的生活必需品紧急调往受灾的乡镇农家店,保障了灾后市场供应。在冰雪灾害期间,各区县共向受灾最重的乡镇,配送救灾物资829车,价值3643.5万元60余个品种的商品。*市商务局的抗雪救灾保市场供应工作,受到了省商务厅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抗雪救灾保市场供应工作先进单位。
6.倾情尽力做好汶川大地震灾区救灾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一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市商务局立即成立了救灾物资筹集调运工作组和应急预备组,加强了对灾区急需物资库存情况的摸底调查,全天候的负责落实省市物资调运任务,保证了灾区急需物资的供应。按照市政府的捐赠安排,先后组织了运往成都、德阳重灾区救灾物资109万元;按省商务厅的安排,紧急组织向成都调运矿泉水21车,21500件,价值33.66万元。二是市商务局在获悉绵阳市所属区县在此次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后,应绵阳市商务局的请求,积极组织救灾物资4.926万元运往绵阳,通过绵阳商务局无偿捐赠给绵阳灾区,支持了当地的抗震救灾工作。三是5月31日,阿坝州委、州府专人来*市,请求*市紧急组织150万平方米的篾席运往灾区,用于搭建过渡性安置房安置灾民。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市商务局主要承担调运组织工作,会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组织调运,采取日报告工作制和深入各区县编织点了解编织情况,及时协助联系运输车辆,提前10天完成了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下达的编织运输任务。全市调运篾席164.26万平方米,完成任务150万平方米的109.51%。此次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工作得到了阿坝州委州府的高度赞许,特委派阿坝州茂县移民办主任前来*市商务局赠送“汶川大地震,兄弟献真情”锦旗,以示感谢。
7.抓好展会节庆,积极引导消费。成功举办了*迎春购物月、*竹海风情美食文化节、早茶节等活动,努力扩大消费。*市商务局被省商务厅授予“*迎春购物月”先进单位称号。
8.深入开展“迎奥运、保食品安全工作”和流通服务业“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一是组织区县开展了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确保调运到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食品安全可靠,确保在*市当地上市的肉品放心安全;二是加强了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检查;三是深入开展流通服务业“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指导*燕君贸易连锁公司在中山公园两次举办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树立了商务领域企业的良好形象。
9.加强茧丝绸行业管理,鲜茧收购秩序进一步好转。一是积极协调区县重点边界蚕茧收购工作,及时解决好边界地区收购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正常的蚕茧收购秩序。二是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对非法蚕茧收购予以严厉打击,保障蚕农和合法企业的利益。三是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项目在*市兴文县实施。
(五)发展队伍,强化服务,力争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任务
1.深入企业调研,宣传政策,指导企业。针对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较大问题,深入外贸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增添对策措施。
2.大力发展外贸队伍。动员有出口潜力和意向的企业办理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上半年全市新增获权企业10户,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3户,新增出口136万美元。
3.充分利用商务系统的组织优势与网络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年初向企业广泛境内外知名展会信息,向企业提供各类参展资料。已先后组织了16户企业参加了“*年香港电子展”、第18届华交会、第103届广交会、韩国采购洽谈会等各类展会,其中第103届广交会出口成交达1070万美元。
4.积极为企业申报各类外贸扶持资金,并全面兑现2007年度外贸出口奖励补助资金。一是根据《*市外贸出口奖励补助办法》,对15户企业共计42个项目兑现外贸出口奖励补助资金72.63万元,对14户出口上规模、增长快的企业及7个出口工作成绩突出的区县给予了71.7万元的奖励;二是对全市33位优秀外销员进行了通报表彰;三是积极为企业争取中小资金,西部资金及进口贴息资金等多项外贸扶持资金,为4户企业申报了26个进口贴息项目。
5.强力推进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一是为做好WTO后过渡期综合性应对工作,形成综合应对格局,建立了有24个单位组成的*市WTO事务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指导丝丽雅、天原的反倾销应诉工作;三是指导、督促*市产业安全数据库直报企业准确、及时地上报数据。
6.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工作,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一是代市政府草拟的《*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市加工贸易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已正式下发;二是及时办理企业的加工贸易业务审批。上半年为3户企业共办理加工贸易批准证7件。
7.强化服务。一是建立了涉外部门对口联系重点出口企业制度,强化涉外部门对重点出口企业的服务,建立*市外贸绿色通道;二是及时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不定期编印《*商务》,免费发送给企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外贸环境;三是加强了培训服务。先后承办了“全省进出口公平贸易及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四川省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样本企业川南片区培训班”,先后组织10多户企业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培训”、“进口贴息资金申报工作培训班”、“输欧盟茶叶质量管理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四是协调服务。协调解决外贸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了五粮液进出口、珙县智溢的出口退税问题,协助怡安精田申报出口资质,协调涛宝集成办理港澳特别通行证,为怡安能发解决出口贸易纠纷提供支持。
(六)抓好重点项目外资引进工作,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1.*市利用外资工作成效显著,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一是新批2家较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四川中电福溪电力开发有限公司、长宁县竹海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总投资均超过了1000万美元。二是合同外资与实际到位外资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踊跃。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增资共计419万美元,占合同外资的19%;实际到位增资552万美元,占实际到位外资总量的35.3%,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成为*市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县域利用外资成效明显,新批2户外商投资企业在长宁和高县落户,高县实现利用外资零的突破。
2.召开了“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座谈会”。*市商务局召集相关市级部门、各区县经商局以及近20家重点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负责人参会,贯彻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企业和部门对全市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方式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扩大引进利用外资。
3.研究制定了《*市商务局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提出了商务部门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指导今后产业承接工作。
4.筹备申报“*出口加工区”。组织相关部门赴成都、绵阳出口加工区实地考察;草拟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出口加工区的请示》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出口加工区选址纳入*经济开发区区域的请示》,提出了初步建议方案,申请将*出口加工区选址纳入拟调整的*经济开发区规划区域内。
5.做好赴外招商基础工作。上半年,从各区县、部分重点企业收集、整理招商项目40余个,筛选出23个优质项目,进行编辑和翻译,编印《招商引资项目册》,为下半年赴外招商活动打下基础,增强招商针对性。
(七)夯实基础,拓宽外派劳务渠道
1.精心组织开展外派劳务宣传月活动,营造出国务工的良好社会氛围。
2.拓展外派市场,做大*市外派劳务规模。积极组织培训基地、重点乡镇赴阿联酋、约旦、土耳其等国考察开拓建筑、制衣等外派劳务市场,并看望*市派往阿联酋的酒店管理人员和派往约旦的制衣工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加强对外经公司监管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为外经公司来宜开展外派业务,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市外派劳务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加强行业管理,促进外派劳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目前*市外派劳务主要工种有酒店服务员、厨师、救生员、机场地勤人员、邮轮服务员、办公室文员、渔工等,主要派往阿联酋、澳门、约旦、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市外派劳务正逐步由低端工种向中高端工种发展。为了提高出国务工人员的素质,加强了与人才交流中心、*学院和*职技院协调联系,做好较高素质人员的储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培训基地考核,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市商务局加强了对“外派劳务专业培训基地”的考核和淘汰工作,提高培训水平和能力,增强培训力量,为*市开展大规模培训和储备外派劳务人员创造条件。同时,做好发展培训水平和培训条件比较好的基地建设,增强培训力量。
(八)强化服务,着力抓好酒类产业的发展
1.深入调研,掌握工作主动权。深入到重点酒类骨干企业和典型企业进行调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强做大酒类产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在突出五粮液的龙头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二类名酒的发展。一是叙府酒业“叙府”牌获“驰名商标”。二是红楼梦酒业“梦”牌系列酒受到沈怡芳等12名国家级白酒专家品鉴后的高度评价,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就此专门发出了给予质量表彰的建议。
3.遵循规律,实施“四大工程”。一是抓了品牌建设工程。将已获得部省双优名牌、四川省名牌、四川著名商标为重点发展品牌,对拥有品牌的企业在资金安排、融资协调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二是抓“亿元工程”。选择了16户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重点培养发展,规划到2010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1户、达5亿元的企业2户、达3亿元的企业2户、达1亿元的企业11户,突出以量来支撑品牌。三是大力实施“融资工程”。针对融资难,引导企业多渠道融资。同时,主动加强银企沟通,促进银企双赢,以资金保障支撑品牌。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以人力资源支撑品牌。已成功举办了企业法人及财务主管培训和企业品酒员培训班。
4.探索创新,务求“三大突破”。一是务求融资平台的突破。根据企业自主扩能形成的资金需求,加强了与银行的沟通,主动协调金融机构到企业开展调研,促进双方理解、信任和支持,促成了市农行在高洲酒业开展库存原酒质押贷款试点,促成了市农发行在华夏酒业、红楼梦酒业、君子酒业、竹海酒业开展信贷支持试点。二是务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牵头制定了白酒生产地方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高洲酒业、华夏酒业等一批扩能技改项目学习五粮液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加大了污水处理、废弃物利用的投资比重。三是务求对外开放,区域合作有新的突破。已促成了由蒲江引入长宁的红星酒业决定加大技改投入;长城川兴酒业已决定将总部从成都迁到*县,近期正在落实土地;成都“水井坊”、内蒙奥淳投资公司、福建南洋集团公司也有意向在翠屏区新建分厂,目前正与翠屏区对接洽谈土地;南溪长兴酒业已引进齐民思集团投资;九龙酒业已引进孔府宴股份公司投资。
5.着眼价值,打造“中国酒都”。一是及时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汇报,建议市政府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申报“中国酒都”。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委托省工商局商标事务所申请“酒都.*酒”地理证明商标和“酒都”、“酒圣节”等服务商标,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式启动向国家、省有关部门申报程序。三是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中国酒都”、“酒都*”、“酒圣节”等网络实名、电子域名申注工作。目前已完成申请注册17项,即将申请注册29项。
6.加强监管,强化服务。一是抓好酒类“打假保优”专项工作。*市商务局会同高县经商、质监部门,采取夜间行动打掉非法加工改制液态白酒窝点1个,杜绝了无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的劣质酒精勾兑酒3400公斤流向农村市场;对群众电话举报的多起酒类制假线索,联合公安、工商、质监采取专项行动进行了摸排调查。二是为酒类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半年共受理酒类行政许可申请54项,其中新办证申请34项,变更登记申请及到期换证申请20项,基本做到了群众立等可取。
(九)*水运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今年2月1日*市安阜码头水运口岸经省政府同意正式对外开放,积极做好口岸开放后的调研、协调和对外宣传工作。
(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改制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积极做好对外经济发展公司破产清算工作和粮油公司破产扫尾工作;二是参与协调中糖公司董事会选举后法人的工商营业执照变更工作,参与中糖公司同长城资产公司由于偿债工作引发的纠纷的协调和疏导工作,努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企业职工的稳定。三是妥善解决了原市丝绸公司遗留问题和妥善化解原筠连丝厂职工上访矛盾,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达到平均进度。
2.外贸进出口下降,外贸出口缺乏新的增长点。
3.市场建设进度较慢。
4.区县酒厂瓶装酒销售少,附加值低。
5.出口加工区选点不在开发区,影响申报工作推进。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们将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一)商贸流通方面:1.以市场建设为重点,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努力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构建新型城乡市场体系。一是对已定的市场项目要加快推进;二是落实好市场建设财政引导扶持鼓励政策。三是指导各区县科学编制好县级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四是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农家店”要扩量,已建“农家店”要提质。五是继续抓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六是抓好市级“三化”市场评比命名工作。2.狠抓服务业发展,扩大城乡消费。一是要抓紧服务业政策实施和确定服务业扶持项目;二是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和保证市场供应。四是深入实施川菜产业发展工程。3.继续抓好夏秋茧收购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协助,促进蚕农增收和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在稳定巩固蚕桑基地基础上,大力发展后续加工,延伸产业链,全力打造*茧丝绸特色产业基地。
(二)对外贸易方面:1.抓大户促增长,努力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一是重点支持7户重点出口企业,促其出口上台阶、上规模;二是加大对区县出口的培育。指导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培育特色商品出口;三是发挥外贸流通企业的作用,支持外贸流通企业收购、出口区县调供出口企业的产品,扩大*市出口规模。2.抓政策引导。一是对《*市外贸出口奖励补助办法》进行修订,加大奖励和补助力度;二是从西部资金中切块120万,专项用于奖励今年出口有增量的企业的经营班子;三是争取市政府出台*年外贸出口增量奖励政策。3.加大外贸孵化力度,支持新获权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壮大*市外贸队伍。4.抢抓机遇,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加大与沿海外经贸局及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密切关注沿海有内迁意向的企业,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赴沿海省市开展加工贸易转移对接活动。5.抓好服务,在信息、人才培训、协调服务上下功夫。一是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乌洽会、南博会、美国拉斯维加斯汽车零部件展等各类国际知名展会;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拟举办外贸实务培训;四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拟举办银贸对接会;五是搭建工贸对接平台,拟举办工贸对接会;六是加强公平贸易预警工作。
(三)利用外资方面:1.要以申报出口加工区为突破口,大力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重点,以商招商,以贸招商。一是跟踪省政府对*市上报出口加工区文件的批复,及时汇总相关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和对上汇报工作,争取国家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的支持,积极争取*市成功设立“出口加工区”。二是拟在下半年赴广东专门向台商和港商介绍*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吸引更多的台商和港商来*市投资。争取锦湖长锋运业的支持,抓好对韩国的“以商招商”工作。2.主动协调沃尔玛项目获商务部批准,在下半年顺利开业。3.帮助企业筛选项目,引导企业和园区走出去招商,争取把韩国作为走出去的突破口。一是加强与全市各园区的联系和沟通,收集整理各园区建设情况、重点招商产业和招商项目等资料,为园区引进外资打好基础。二是抓住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这一有利时机和*市积极申报出口加工区的有利条件,组织园区赴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重点针对当地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小分队招商,吸引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向*市转移。
(四)外经方面:一是抓好培训基地建设;二是抓外经企业培育;三是抓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考察论证和先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