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设计研究生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4 05:46: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艺术设计研究生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艺术设计研究生

第1篇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软实力,而艺术无疑是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当前,中国正迈向新型工业时代,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及产业变更时代。艺术设计成为现代社会视觉变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并为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着智力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解决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上述培养目标规定条件下,艺术设计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专业特点,强调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2011年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设计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设计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手工艺设计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的教学强调解决现实中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发现设计问题的能力、设计信息的获取能力、综合思考设计对策的能力、准确表达思维逻辑及思维内涵的能力以及视觉表现的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设计学的特殊规律,结合我国经济及文化发展对设计专业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教学模式的创新构想与路径

(一)互融互通式的教学模式

设计学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集多种学科智慧、创新、研究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设计教育的方向要以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那么未来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首先,应具有较为系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标准,合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或设计实践;其次,具有整合多种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更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把握,并以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态保护为责任。具体的方法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专业方向孤立的模块计划,共享教学资源,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整合优化教学模块单元,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打破专业、院系的界限。这种互融互通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与艺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渗透。整合跨学科优势资源,实行互融互通的教学模式是解决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互融互通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融合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人文特质与工程特质。通过学科的交叉互通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高级设计人才。

(二)校内强化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1919年德国包豪斯(Bauhaus)成立,成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办学模式对当前设计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包豪斯在工作室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工作室的工具先进、设备齐全,对应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设有丝网印刷工作室、木工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制作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等。工作室由一名设计教师负责,同时配备一名技术教师和两名助教,传授设计的理论与技法,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快速的转换。“Design”在汉语中被译为“设计”,实际上指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的技术手段将形而上的完美“理念”转化成为现实的物与像,即庄子所谓“技进乎道”的意思。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引进实际的设计项目,模拟设计公司的管理和设计流程,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整个项目。例如视觉传达专业建立的工作室,可以进行如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策划设计、书籍设计等项目实训,通过实际项目的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校外建立有效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的专业应与当地或周边地区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及产品或相关物料的设计和研发。英国的蓝开夏大学与三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教学的关系,具体的合作方式是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项目的运作资金或学生创作的奖学金,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企业提出的实际项目策略单展开设计和研发,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把项目下达到工作室,工作室模仿设计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和规范,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职场经验和设计师的职业化合作精神,强化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缩短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要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校方项目的合作发现和选拔优秀的设计人才。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级设计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拓宽了就业的渠道。例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与长城汽车、中国巨力集团、小洋人生物科技、永亮纺织、锦绣金山、鑫鸿源包装印刷等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实行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

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采用双导师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问题。校内导师要求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与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在学术上要有一定的成果;了解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校内导师负责规划学生的中长期学习计划,讲授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指导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等,辅导学生参与设计前沿课题,配合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实践项目的操作。而校外业界导师则负责讲授设计实践类专业课程、指导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和毕业设计等。被聘为校外导师的,必须从事一线的设计工作,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完成过重大项目的策划、设计或操作,且在业界的知名度较高,有专业类的奖项,能够给研究生提供一线实践指导。双导师制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培养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双导师制有利于学校开拓教育视野,更好地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同时也能为联合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硕士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五)将各类权威性的设计比赛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种类繁多的设计类奖项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例如,有被学生们称为“大学生四大创意大赛”的“ONESHOW中国青年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还有“学院奖”。这些比赛有国际专业机构主办的,有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也有高校联合举办的。学生参加这些专业的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项目的整体控制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项目实操的能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项目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洞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有利于营造积极创新、勤奋好学、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多年来一直将学生参加专业设计比赛作为学生实践课程的一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总结

第2篇

人文修养的提高有两个途径:第一,努力读书,汲取人文知识。从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中获取人文知识,重点了解: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人为什么要追求真善美?如何追求真善美?自己在追求真善美吗?如果不是,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自己的追求?将怎样改变这个状况?第二,努力实践,培养人文精神。精神是知识的内化,而内化需要实践。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人的价值的追求和人的命运的关切。

具体说来,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人。80后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在祖、父两代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接受的都是“爱”或“溺爱”,当“被爱”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也就没有感恩和回报,也就不知道如何爱别人,如何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所以,新一代研究生的人文教育,首先应是感恩教育,研究生的自我修炼,首先应是感恩的修炼。怎样进行感恩修炼呢?一是,从最亲近的人做起,感谢父母亲的养育,感谢老师的培养,感谢同学、朋友的友谊。二是,从小事做起。感谢需要表现形式,一句“谢谢”、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个感恩的眼神和微笑、一个鞠躬都可表达感谢。三是,记在心里。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相报不一定人人能做得到,对等相报,应该是可行的。眼下没有能力对等相报,以后对等相报应该是有可能的。做不到对等,差级回报也行。纵使永远没有能力相报,记在心里应该是做得到的。四是,回报。向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回报是种直接的回报,向没有帮助自己的人回报是种间接回报。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样一颗心,只要将这颗心付之于行动,就是一种回报。其次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人的权利。

人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疾苦、关心人的生活、关心人的发展,把人放在心上。爱是关心的更高阶段。关心是关注、注意,不一定有具体行动,爱必须有具体行动,有付出,而且这种付出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人必须替别人着想,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满足别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合理需要。

二、努力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艺术表现的前提,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的核心修养。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知识修养。艺术是表现自然界、社会和人的,要表现自然、社会和人,就必须拥有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故艺术修养必须以知识修养为前提。知识修养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艺术理论知识的修养。自然科学知识的修养。天文、地理、山水、草木、花卉、虫鱼、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等。要表现自然,应知道自然有什么,所以具备这些知识是必需的。博览群书是获取这些知识的首选方法。人文社会知识的修养。首先是哲学知识,任何艺术到了精湛的阶段都会上升为哲学。它不只关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还关乎艺术创造和设计的高度问题,所以,没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和修养,很难成为优秀的艺术设计家。其次是政治、经济、科技、伦理、法律、宗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宗教,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西洋艺术,还是中国艺术,宗教题材是重要内容,没有对宗教教义的把握,没有对宗教历史的了解,就不会有中西艺术的辉煌成就。艺术理论知识的修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应对各门类的艺术有较多的了解,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舞蹈、诗歌、小说、散文,以培养美感,培养想象力,提高自己追求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尤其是音乐和舞蹈,与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认为设计是固化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设计,它的韵律、节奏、和声对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设计,只不过是一种人体设计而已。

第二,艺术、技能修养。感受力。感受事物是艺术创造的前提,能否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事件并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是艺术家和艺术设计者的第一能力。有意识地培养捕捉创作素材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是艺术修养的基础。想象力。想象是艺术才华的根基。将感受到的素材也就是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重组、虚构以创造新形象,这就是创造想象。艺术想象包括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前者是无特定目的的、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后者是自觉的、有意的。想象包括词语描述或图表描绘,通过感知而产生的新形象在再造想象和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地构成新表象的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离不开联想和重构全新形象的构想。表现力。表现力就是将创造想象变成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艺术技能,它是艺术才能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有了设计灵感,如果没有能力表达出来,那么,这种灵感再好也没有意义。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技能,如绘画技能、雕塑技能、空间想象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长期的实践、练习,通过模仿———消化———提高———创造的途径,以实现艺术技能修养的提高。

第三,情感修养。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也就没有艺术设计,所以艺术设计研究生必须有很好的情感修养。情感修养一是健康,不健康的情感不会带来美和美的享受,不会产生健康的作品。二是敏锐,能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努力提高自己感觉外物的能力。三是丰富,生活的丰富,必然会导致人类情感的丰富,艺术设计者要体会、感受人类各种情感。第四是持久。不能持久的情感不会对艺术和艺术设计产生影响,情感自始至终贯注在艺术创作和设计的全过程。

三、努力提高营销能力

艺术设计必须与市场接轨,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没有设计和设计的发展和繁荣,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必须具有市场营销的能力,即市场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市场可能需要什么?我将能提供什么?既要满足市场,又要引领市场,既要满足需求,又要创造需求,才是好的营销。设计市场不同于一般市场,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设计有两个受众,一是客户,设计的委托者,一个是目标人群。客户的需求有可能与目标人群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一致的当然没有问题,不一致的问题就大了。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科生;保障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该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国际大环境,又要适应国内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艺术设计本科生而言,本科教育是确定人生职业方向的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环节,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艺术设计本科生作为未来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或设计高级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国家艺术设计工作和艺术设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完善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人才,保障艺术设计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学教育模式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大同小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被部分院校相关专业效仿。相同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面对的却是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这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个性被共性消解。我国部分学校能够结合自己所在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和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实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只有这些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工作者。在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方面,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早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都是传统美术专业出身,这些教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有些院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匮乏,聘用刚毕业的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这些教师虽然受到了专业的培养,但由于刚出校门,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无法顺利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素质较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艺考热”的持续,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美术,有些学生大多只经过几个月的艺术培训,他们虽然顺利通过了高考,但他们在真正学习了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后,却对艺术设计并无兴趣,专业知识也有待加强。

二、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

1.明确办学目标

“所谓办学目标定位,是学院根据学校现有办学基础和条件、历史积淀,以社会需求和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未来一定时期内高教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社会各界预期支持力度及校内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为学院自身确定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首先,高校只有进行合理的办学目标定位,才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应根据地域性特征,确定适合地域性需求的办学理念。如,景德镇地方高校将瓷都的优势和艺术设计专业良好结合,培养出适合本地需求的专业人才。其次,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工科院校在工艺方面具有优势,文科院校具有较好的文化氛围,不同的院校应将自身的主要优势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个性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教学与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师聘用上应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艺术设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教师聘用上应对实干型人才进行综合考量。高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出国访学等活动;要对教师队伍实行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其次要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管理,组织开展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热爱教学,做好教学工作。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宏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美术大观,2012(3).

第4篇

设计艺术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时尚型。而当今又是个信息化大爆炸的社会,对设计艺术学硕士有更高的要求。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设计艺术学硕士的创新能力、主动能力、探索能力等等。理论课程在设计艺术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的设置基于探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学专业的人才。

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思考、讨论、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去了解、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知识及研究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培养全方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2.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探究型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交流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来的“从”的地位转化成“导”的地位,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关系统一,很多教学模式不能协调教学关系,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它侧重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型的教学模式虽然较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但学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缺少探索发现问题。自主能力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差。

3.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探究型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包括了四个基本环节:设境与指要、自学与研讨、精讲与答疑、练习与总结。设境与指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自学与研讨是要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精讲与答疑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学习,练习与总结就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梳理。这四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对独立却又环环紧扣、互为依存却也层层深入。

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国内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多数院校按照二级学科,即设计艺术学专业来设置课程,造成研究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各高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尽相同。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该校理论基础课开设较多,而且基本上为学位课。师范类院校则比较重视理论与技法的基础教学,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学位课中不仅开设了数量众多的理论课程,还开设了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程。湖南大学开设的理论课程,与其他类型院校类似的课程,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 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特色,推动特色品牌研究生教材精品,是树立研究生培养品牌的基础工作。对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如果没能依据各自的学科优势拉开距离,凸显专业特色,开设课程的相似度高,不利于培养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2.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适应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和高等艺术院校师资。”从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只重视培养技术表达能力、注重美感的表达思维忽视了创新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理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体现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市场要求。从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 除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如《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美术史》《设计史类课程》外,其他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少之又少。而且很多理论课程设置与本科生课程重复或脱节,有些在本科阶段开设过的课程,研究生阶段加上了“研究”二字,便继续开设,但理论课程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些院校针对理论课程为研究生举办的学术讲座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应有效果。此外,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大多数没有指定教材,通常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指定或自行编写,随意性大,这种方式缺乏审核过程。从理论课程的教法来看,鲜有创新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授课 +图片 + ( 参观) + 论文 +部分闭卷考试 =结业 调查显示,在全部所学课程中,只有3%的学生认为 最感兴趣且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史论课程”,对于“最不喜欢的课程”,68% 的学生认为是其他专业理论课( 指公共基础理论课)。这些问题都警示我们,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也具有广阔的改革空间。

探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中的意义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对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了明确规定:“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这就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或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素质。而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培养人才服务。而当前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很多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连如何撰写论文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不少艺术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缺、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不够。艺术设计学专业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意识的专业,离开了这两样,它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顺应社会对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时代产物。其宗旨是在教学中激发、推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积极的投入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研究性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形成创造性的综合素质。所以将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和探究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和互动性。针对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总是力不从心,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低,缺乏与导师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营造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以及良好的研讨氛围,鼓励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部分的研究课题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而往往是在几种答案中寻求相对合理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互补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研究课题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取得共识和共鸣,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信心则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

探究型教学模式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理论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1.理论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地培养

理论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课程,占很大的比重,对硕士研究生的人才目标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人才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的,而教学目标具体有体现为课程目标,所以归根到底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的。我国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李政道说过:“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生命,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的文明精神也正是在人类不断创新的超越中积淀和发展的。” 研究生的教学应善于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前很多学校理论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术”的教育,注重学生技术表现能力和结构表达能力和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等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上交的作品没有生命和活力。所以在理论课程的设置时要把创造性地培养作为目标之一。

2.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容要与课题相结合

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教材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有比要增加关于理论课程的教材。将理论课程与的“课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的研究都是该专业领域最新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反映该专业的变化趋向。因此,将理论课程的设置与课题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把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变化趋向。而课题的研究也不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而在整个过程中既发挥了导师的指导作用,由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课题相结合的理论课程更有利于探究型教学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3.理论课程的教法要以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

探究型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课题相结合,这些都要求其教法要具有创造性、能动性和主动性;又因为当前的理论教学方法使不少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收获少。探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采用开放式主题演讲、调查报告、头脑风暴等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出问题可以通过诱导学生去研究、探索、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读、思、查、写等措施去解决问题;最后老师组织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去总结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

作者简介:伍魏,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服装系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服装美学和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第5篇

关键词 课题式教学法 小组形式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课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题设计为中心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由于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被广泛应用在医学、理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等多个知识领域,但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却很少见到。课题式教学法在国内外一些美术院校中常常以“WORKSHOP”的形式出现,通过和一些知名设计师的合作,引入某一个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由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交流,最终得出多种设计方案。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自己融入“设计师”与“合作者”的角色,化被动为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1 课题式教学法的方式方法

课题设计首先应根据人数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对此次要进行的课题内容进行说明,并对课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进行强调,每个小组选派一位负责人,由小组的同学自行进行分工,细致认真的学生可在小组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完善,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负责头脑风暴和创意的引导,文笔流畅的学生可进行课题报告的书写。以小组进行的课题设计分工各有不同,强调全员参与。

通过课题的引入,学生由老师或自己结合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团体,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课题的探讨和研究,传统课堂中老师一对多的独白式授课不再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也不需要在教师的提问范围内思考,而是学生对自己,学生对小组其他成员,学生对老师这三种方式进行“提问”。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头脑风暴,向老师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由老师进行可行性指导。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题式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构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还打破了原有沉闷的教学课堂,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创新模式。

目前,课题式教学法在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针对大多数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的课题式教学法改革尚未形成具体的做法。

2 课题式教学法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法比较

艺术设计的教学思维不同于理工学科,因为其“艺术”的界定而使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使得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包含了众多的学科内容,例如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市场、科技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该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审美能力、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但从现阶段看,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起点还较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往往呈现出来综合素质低,偏科严重的现象,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引入课题式教学法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法下老师一对多的满堂灌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在小组的团队中开展老师给定课题的学习、研究、讨论和设计,老师进行细节和方向的引导,通过小组的形式把教、学、做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多项综合能力。培养综合能力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发展。

3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课题式教学法方法探索

在课堂中引入课题式教学法,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借鉴“WORKSHOP”的开展方法,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式交流。将课题布置给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以所给的课题为主线,开展教、学、做的活动。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一步学习改进,形成良性循环的状态,最终以自身的主观能动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即掌握了专业课题中的设计流程和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了相关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1 课题设计的主题

将课堂内容导入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并以课堂作业的形式下发到各个设计小组。课题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实用价值,主要导入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的商业项目,例如“学院奖”、“金犊奖”“靳埭强设计大赛”等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类竞赛项目,将其引入课堂,作为课题设计的主题。教师可以在课题教学中引导、督促学生行设计,依据项目组织设计团队进行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

3.2 教学方式

采用与以往课堂研究不同的形式,改变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而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由教师进行课题的引导,由设计小组自己在课题中进行方案的探索、研究和讨论。每个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合作和探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其它同学进行展示。随后不同的组别可以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后续的设计活动中形成小组式讨论、构思、设计的过程。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细节性的指导。

3.3 教学目的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内容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同时根据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分工不同,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定出多个设计方案,从而为课题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通过具体的课题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艺术设计的实践过程,了解自身专业方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克服学习中茫然的状态,增强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团队意识,进而达到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课题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学生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尝试,培养其综合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艺术设计类人才。

3.4 企业合作的介入

尝试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课堂上,可以将企业中的一些商业项目引入其中,邀请企业相关人员介入课题设计小组,参与小组的设计方案汇报,并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校企联系,使课题的实用价值进一步彰显。使得教学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设计成果被企业所用,真正做到为生活和大众设计,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4 结语

探索课题式教学法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尤其是探讨艺术设计类学生如何通过课题式教学法培养其领导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多项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特长。通过课题式项目的带入,让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倪建林.中西设计艺术比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 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朱杰.试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5] 顾燕.国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6] 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第6篇

关键词:衡阳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呈现一种比较困难的态势,近两年甚至还屡屡出现了“最难就业季”的情况,很多学生的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在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尤其不容乐观。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多年的“艺考热”带来的是众多高校普遍开办艺术类专业,这使得艺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大幅度上升,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张,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却连续多年就业签约率偏低。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上已经将艺术设计、表演主持等艺术类涉及十几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年度预警专业”,许多人建议应该将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规模压缩至少10%。衡阳本地的几所高校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这几所高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涵盖了不少艺术设计门类,包括视觉传达、建筑设计、数字媒体、环境艺术、工业设计。每年招生人数屡屡上升,但是这些年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我们还了解到一些高校的近几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及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就业情况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00余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只有大约20%的学生能顺利在理想的专业岗位就业,并长期任职,20%的学生不能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而是通过转行进行就业,约40%的学生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例如工作不理想时跳槽,或是有时处于临时失业状态,还有大约20%的学生则是长期不能就业。

二、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通过对一些高校就业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设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前社会在多重因素的共同驱使下,包括经济因素、考学因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报考人数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强。衡阳范围内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跟全国一样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但是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却是缓慢的,这就导致供远远大于求,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近年衡阳几所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2.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混乱,不能体现专业特点,泛泛而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创新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缺乏实际联系,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些是现在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必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专业,设计创新能力弱,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难以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产生强烈的现实反差:一方面是企业大量地需要人才,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在调研中,当问到“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的时候,33.3%的单位选择了“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23.3%的单位选择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13.3%的单位选择了“设计理念落后”。这些问题不解决,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难以解决。3.艺术生个性较强,不愿多受约束,也容易自由散漫,这对于一个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活动能力的培养有阻碍作用,有些学生不善与人沟通,喜欢独来独往,对于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周围环境比较挑剔,这将使得就业后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缺乏团队意识。从一项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最不满意的就是“沟通能力缺乏”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最希望选择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学生。4.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期望值很高,这也是因为该专业的培养需要较高的投入,他们希望将来就业的时候能能有一份与之相匹配的高回报,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比较挑剔,对于高报酬有着理所当然的期望。如果对于学习期间的每年两万的投入,几年下来一共需要十多万,却只能得到月薪二、三千元左右的工作时,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像每年几千块钱学费的工科类生那样淡然处之,而最终选择放弃就业。哪怕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得到一份高回报的工作,好及时偿还因就学而背负的债务,一味盲目地追求到沿海发达城市、收入高、环境好的地方去工作,这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5.在许多的用人单位中,大部分需要的是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数单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更有甚者,很多单位愿意招聘中专生、技术学校学生这些低学历的人员,反而不愿意招聘高校本科毕业的学生,也是因为用人单位更看重直接动手能力,而并不看重虚高的学历,因为“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用人单位要的是直接能用的员工,而不愿意进入单位后在对其进行培训。

三、改善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局面的途径

要解决衡阳,高校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招生,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要按照社会需要来办学育人,这是解决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方法。具体有如下措施:1.控制招生数量,严把招生质量。高校不能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每每随意增加招生人数,控制好招生人数有利于社会更好的消化毕业生。而且要严格挑选符合条件的高考生,不能走后门,降低了生源质量。2.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就业打好基础。要想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依靠平时扎实的专业教育,只有获得真正的专业能力,从容应对各种社会工作,并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可以开展就业教育,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为如何就业,可以邀请衡阳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学者来给学生讲解就业知识,让学生的就业更理性化。4.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就业。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重视,已远远超过对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要求,而应届毕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和职场阅历,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广大校友的社会作用,广开就业信息渠道。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师本行业领域的优势,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校友是学校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资源,他们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所以,要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搭建校友网络,充分利用校友与母校的“亲情”关系,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总的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是具有众多原因的,而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就是学校教育。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学校就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育,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需要多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的,就内在因素而言主要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通常喜欢比较自由的状态,对工作环境比较挑剔不满,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就外在因素而言,就业供大于求,待遇相对较低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到国际民生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内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就业教育中,我们要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现状和缺点,又要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完善高校就业教育体系。对外我们要面向社会理规划专业设置,使衡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切实做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建立优秀的高校师资队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帮助学生开拓多种就业途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帮助大学生自我创业,从而真正提高衡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这将为衡阳的社会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淑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王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破解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卢国新.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4

第7篇

一、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几点原因

1.高校连年扩招与社会需求的饱和据统计,中国目前已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达一千四百余所。高校的扩招政策,虽然为普及高等教育打开了门路,却也同时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连年上涨。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有上涨之势。短短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后中国的第二大高等院校专业,成为国内教育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十个专业教育之一。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毕业生,整个社会的需求容量不可能马上调整适应。

2.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条升学门路虽然近些年从小接受过艺术培养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多。但目前来看,比如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的很少一部分是从小开始有过系统艺术培养的,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是在高中时开始进行学习的。原因基本上是这部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够好,文理科院校很容易将其拒之门外,那么相对文理科院校分数要求较低是艺术类高校的普遍特征,这成为家长和中等教育促使学生实现升学的一条途径。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包括四个大方向:一是继续深造,或留学、考研;二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三是面向社会企业招聘;四是自主创业。艺术设计专业性质较强,就业面相对狭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需求的艺术专业岗位少之又少。而自我创业方面,创业资金投入是问题,缺乏经验更是问题。所以,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面向社会企业居多。而社会企业的需求也在变化。就吉林艺术学院目前的就业招聘形势来看,专业招聘最多的是视觉传达专业,其次是服装专业,再次是环艺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的招聘则最少。这无不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变化。近年来,环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很好,但今年其岗位需求却远远少于视觉和服装专业。公共艺术近几年的就业状况就很不理想。可见部分专业的社会需求是已经逐渐趋于饱和。专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也是艺术设计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3.招聘单位的“经验”之谈企业招聘单位的“经验”之谈也是毕业生难以实现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招聘单位目前大部分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而愿意接收有工作经验者。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只趋向于设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但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应届毕业生相对来说缺少实践的机会,实际工作能力差;另外一方面,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值又很高,频繁跳槽,社会企业更不愿意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将直接影响就业。毕业生最终会走向社会,社会也应该多一些宽容,多给毕业生们一些机会。而高等艺术院校也要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多加入实践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变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创业要从学校教育开始

艺术设计专业就业严峻形势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解决这个问题还需社会企业、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培养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从根本上来说,学校教育是关键。学校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出现问题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势,学校教育应该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在继续开展就业指导的同时多多注重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使其能准确认识自我,进行职业规划,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

1.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转变教育观念不仅仅是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它一方面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学院教育要形成知识结构、专业及课程设置相对合理,突出特色。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多学科交叉、艺工结合等特点,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适时调整专业设计,适时调整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形成特色。因为知识的结构决定着应用能力的可拓展方向,必须转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多年来只为设计的狭隘观念。

2.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毕业生准确定位自己,规划职业及人生这主要是学校要构建出合理的评估体系,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准确地评估自我优势与自我缺失,帮助其准确定位自我发展,规划职业人生。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性,学校应构建出相应的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自我优势与劣势。评估体系中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如个性特点、天赋兴趣、创意能力、设计能力、形象气质的分析,专业成绩、综合素质的分析,期望就业后的薪酬、福利分析,期望企业性质及地域分析。当然,也应包括社会需求环境的分析,如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形势、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技能、经验、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方面。因此,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中要指导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客观了解分析自己和职业要求、社会要求的差距,使其充分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这不仅可以增强毕业生就业自信心和就业方向感,也利于其从容地应对社会需求,更利于其持久发展。

第8篇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优秀学生作品选留是设计艺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做好优秀作品的选留工作是关系到设计艺术学院的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学生作品;保存与使用;管理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

[4]吕耀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设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视觉杂谈,2008.

第9篇

设计思维能力退化,设计缺乏创意在设计活动之初,头脑中需要留有很大的空间,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想象,比如大的空间布局,大的造型结构,大的色彩关系,细节上的推敲等。这一过程做为设计的初始阶段至关重要。同设计软件相比,手与脑的距离当然更近,能够同步记录设计之初的思维过程的,非手绘莫属。手与脑的结合可迸发出大量的火花,哪怕是信手涂鸦式的草图,都能够反映出思维的轨迹。由此而产生的设计作品才配称之为设计,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很多大师级人物都有著名的草图传世,从达芬奇、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安藤忠雄,无不是通过手绘的形式展现出思想的魅力。而如果一开始就面对电脑,头脑中的创意空间则会被完全占据,思维便会受到限制与束缚。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有课堂手绘快题的练习,往往会有很多学生一筹莫展,甚至询问教师能否用电脑完成。对于设计作业,很多学生省略了设计之初的手绘草图构思阶段,在没有任何构思和想法的前提下盲目展开设计,从而导致了思考的惰性和狭隘的设计思维。在最终电脑完成的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是对他人现有设计的七拼八凑,甚至完全照搬,毫无创意和主题可言,使设计沦为素材的拼凑。事实上,就目前而言,社会对环境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形势已经有所逆转,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重新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很多中、大型设计公司希望设计师能够用手绘与客户进行灵活机动的交流。面对这样的形势,部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大大下降。

环境艺术专业手绘表达教学模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手绘草图、手绘快速表现图的绘制均依赖于扎实的绘画功底,需要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体系做为支撑,包括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建筑制图、阴影透视、手绘表现技法等。从宏观的角度可将与手绘能力培养相关的若干课程分为四个模块:造型能力模块、透视训练模块、快速表现技法模块、创意思维模块。下面对每个教学模块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美术基础模块较强的手绘能力依赖于扎实的美术基础。其中对造型的准确把握需要素描、速写等课程模块的大量训练,而对色彩的准确处理主要建立在对水彩、水粉等课程的系统学习辅以之后的彩铅、马克笔等快速表现工具的掌握。而学生在进行先修基础课的学习时,往往很少接触环境艺术专业相关的场景,对自身专业还不够熟悉,仅仅停留在对画面艺术效果的一味追求中,导致在今后接触专业手绘时无所适从,无法将所学很好的应用在今后的设计手绘当中。美术基础训练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不向学生所学的专业靠拢,则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绘画基本功的目的有些迷茫,找不到与自己将来从事的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美术基础模块应针对环境艺术专业的特点,将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题材的写生训练如室内外空间环境、建筑单体及群体组合、建筑结构、家具与环境设施以及各种配景等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觉,使学生及早熟悉专业。

2.透视训练模块阴影透视是一门有助于学生从理性角度学习透视规律的课程,但复杂的透视学理论是很多学生学习的拦路虎。这一课程理科性质较强,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往往包含大量几何原理的讲解,加之很多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很容易使课堂流于呆板枯燥,因此很多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对该门课程抱有恐惧心理,不了解学习的意义,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难打下建立准确透视的基础,在今后做设计时将方案中三视图转化为透视图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的结果是课程形同虚设,失去了实用意义,学生依然不会准确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笔者认为,在与透视相关的课程模块当中,应该简化几何理论讲解,多多结合生活实例,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并以学生能够迅速上手绘制透视草图为目的,强调简便透视法的运用。

3.快速表现技法模块手绘训练方法单调,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手绘时,习惯了机械临摹,一味追求量,认为只要大量临摹就能够练好手绘,或一味的追求线条美感,而不去动脑筋揣摩其中的透视规律、色彩关系,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加入自己的想法,从而在独立做设计时无法顺利将自己的想法生动直观的表达出来,往往在作品中存在透视错误,色彩关系混乱,空间氛围不协调诸多缺陷。另外,手绘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自身的坚持,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课程是短暂的,平时练习则是长期的。一般来说,多数专业基础课教师只在教授该门课程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数量,该门课程一旦结束,则部分学生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坚持练手,甚至荒废了之前的所学所练,不利于今后的专业发展。因此,快速表现技法模块课程应避免学生陷入机械临摹的误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表达,找出这一过程遇到的阻碍,强化练习,甚至可以结合设计进行训练,将其渗入到其他课程模块当中去,督促学生进行长期练习。

4.创意设计模块一般院校均在学生大三时开设设计课程,其实,做设计的过程同样是练习手绘的好机会。但有些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作业以电脑制图的形式上交,淡化手绘,重最终效果,轻设计过程,对学生产生了误导,使不少学生直接放弃手绘,乃至放弃了自己构思,直接在网上拼凑素材。在设计课程中,面对设计任务书,学生一开始就应以手绘的形式进行各种分析和构思,教师应该对设计初期的过程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可多做快题练习,训练设计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手绘能力,使学生真正尝到自己做设计的乐趣。

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