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3 09:24: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微课设计与制作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课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在此背景下产生,同时“互联网+”时代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使得“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蓬勃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不仅仅包含知识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更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PPT、音频为一体,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再现知识点。微课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微课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总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网络传播,特别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积累各不相同,教师比较难兼顾个体的差异。而以短小视频为特征的微课在兼顾个体差异上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无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都是极具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操作性强,课时有限但技能点多,可以先将复杂的技能点进行科学的拆分,拆分出来小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制作成微课,众多讲解小知识技能的微课进而形成微课程。短小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碎片化学习。

通过微课在课程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可行的。

3 微课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在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负荷理论,以联通主义为指导设计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设计理论为依据设置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微课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在设计时应该依据拆分重构的策略,以构建主义为指导,伴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资源应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反馈而不断的修改完善。

3.1 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word进行小论文的编辑”作为此次应用的选题,一方面论文的编辑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选题能够很好地巩固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等技能点及掌握对论文格式规范的熟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此次教W任务,设计论文编辑的微课程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熟悉小论文的结构构成及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达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个小论文的排版过程,最后进行简短总结。

3.2 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要按照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思维类型进行组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有助于学生引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视频画面上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结构设计上有创意最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选题的讲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点讲解、软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电影+录屏”的方式比较合适。微视频的开头采用微电影的引入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小张同学面临毕业苦于论文格式的编排遂到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拿出规范的已出版论文带着小张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来展示PPT授课课件介绍此次微课涉及的技能点并打开论文原稿进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环节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其中技能点介绍控制在2至3分钟,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整个微课视频不超过20分钟。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微电影环节采用手机录像的方式,主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及镜头的组接。录屏环节要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打开PPT讲课界面准备开讲后再点击“录制”按钮,录完后在使用软件对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美化。

3.3 反馈与辅助资源的完善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课前通过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与学习者的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疑问和需求。教师应该明确微课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必须配套学习指导方案、练习题目、学习测试,并伴随着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学习者通过指导方案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学习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复习已学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反馈并综合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都表明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经过反复学习能完全掌握技能点,进而验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式,在后期继续对微课及辅助资源的设计开发并进行及时的跟进和修改,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满足教学的需求。将微课的引入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钟琦,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术,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宝聪.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第2篇

关键词:微课;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近年来,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教师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利用微课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反思能力,对于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开始受到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Perry提出,“教师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自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升华,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1]Johnson & Golombek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对教师现有知识、信念和实践的不断重构,而不只是吸收新兴理论或知识方法”,[2]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内涵”。[3]

综合以上观点,外语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困惑,自我思考、学习,改善行为,得到发展的循环往复的过程。[4]相比于其他专业,外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较高的要求,因而,在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的同时,外语教师需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发展其专业技能,表现专业道德,三维度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专业化。

目前,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如“构成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在经验上有所欠缺”,“在教学理念上缺乏反思与协作意识”,“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素养薄弱”,“科研意识与能力需要提高”及“职后培训与研修体制不够完备”。[5]微课(Microteaching)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被列为当前最有前景的现代教育技术之一,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笔者将通过分析微课的内涵特征,探讨微课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分析英语微课的制作过程,揭示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针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策略。

二、微课内涵

(一)概念界定

焦建利提出:“微课(Microlectuer)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该定义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微课的主要特征属性,即“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并且强调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6]黎加厚定义“微课程”为“时间在2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强调微课程除了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如音频、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7]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2014)则提出微课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或某种微技能开展的一般不超过10分钟、能够自成一体的教学活动,突出强调了微课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评审标准》则要求参赛作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时长为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习题、课件(PPT)等辅助材料,更关注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设计。

(二)微课特点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微”:“形式微小”,“内容微少”,但却能从“微小的形式”和“微少的内容”中见到“大”,见到相对独立的主题和完整的结构,能见微知著。教师如何能做到教学时间“微”、内容“微”、容量“微”,关注的现象“微”、策略“微”,以微见大,这一过程无处不体现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情感投入,亦是教师专业能力得以发展的过程。

三、微课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相较传统课堂,“微课”作为一种以微视频为载体、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资源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具有深远影响。[8]

(一)微课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创生

知识的创生就是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变换,使得知识的量与质发生变化的螺旋循环过程。微课具有空间的随意性,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及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外空间的转换,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难以言明的知识,通过图像、声音、文字进行表征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显性知识的默会化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机统一,实现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的转化,教师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与渗透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的创生。另外,高开放度的教学空间更能使教师发挥教学创造力,激发更高的教学热情,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升教研水平。

(二)微课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转换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微课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讲好一节微课,教师会从选题之初进行聚焦,认真思考、反复筛选重点、难点或考点,进而完整地设计一节微课,并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以及录屏软件等微课制作技术,写出教案,合理制定考核方式,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素养。此外,微课具备可以进行广泛交流的特点。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众”的及时点评和反馈总结经验,有针对性改进教学,不断优化自身教学实践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微课打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需要整合资源技术,从而大大驱动了联合开发微课的合作教研形式,能够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激发出的火花能够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三)微课反思

微课为教师提供了独特的反思平台,它将教师置身于微课实践与微课观摩的情景下,对自身和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审视,始终处于“分享-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系统中。微课的反思是在视、听的情境下发生的,是一种动态的、多元化声音的反思,教师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在视与听中回顾自身教学经历,丰富个人教学实践性知识,反思获得教学灵感,指导下一次教学实践,在动态循环中实现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微课设计制作参与的多元化、微课反馈的多元化,教师的反思必定是立体的多元化的,可促使教师逐步实现由“经验性”教学向“反思性”教学的过渡,实现由“新手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晋级。

四、英语微课制作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英语微课制作(以参加河北省第一届外语微课大赛作品为例)

文秋芳从选题、目标、过程、方法、语言五个方面提出了外语微课的评价标准:微课选题应小而精,应用性强;教学目标恰当,成效明显;教学过程应微而全、深入浅出;教学方法应新颖生动,理念清晰;教学语言应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英语教师应该从这五个方面的评价标准设计英语微课并评估已设计好的微课。

以笔者为主的教研室3人团队参加了2014年河北省第一届外语微课大赛(英语专业组),3人均为第一次制作微课。为准备此次大赛,团队派出1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外语微课培训,从微课理念,设计及技术制作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进而与团队进行分享。经过头脑风暴,仔细筛选,团队选定“How to Choose a Graduation Thesis Topic”为微课选题,因为通过日常教学发现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继而确定教学目标为“Students are Able to Choose a Proper Graduation Thesis Topic”。接下来的难点就是如何通过微课设计来实现该教学目的。经过3人反复推敲与改进,考虑到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性、教学对象及团队技术水平决定采用微课模式中的“无极模式”,即:教师不出镜,以呈现内容为主,制作PPT,通过录屏软件进行旁白解说,考虑讲解的趣味性,将课程内容设计于毕业季场景,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探讨,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为学生为选题而困惑,向指导教师询问意见,导师给出选题总体原则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引导学生进行选题,设计学生拟出5个同方向题目作为例析,但都存在一定问题(过大,过窄,过酷,过敏感,过浅),由导师讲解否定理由,通过反例引导学生选定合适选题,继而总结。在脚本撰写后,采用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屏,进行声音与PPT画面的合成。制作完成后,邀请学生观看,根据反馈进行反复改进,包括教学设计,声音与画面的同步,PPT的制作,讲解语言的准确度等;在教研室活动中邀请同行教师观看,再改进;在专家来校讲座后的研讨中再次请教后持续改进,最终向大赛组委会提交时长为7分钟的作品。

团队在参赛后反思,发现微课给教学带来了新变化,如下表:

通过全程参与此次外语微课大赛,确确实实调动了团队的教学创造性与教学热情,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协作能力,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反复的课堂设计提升了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也通过制作PPT与学习录屏软件增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素养,自我效能感大大加强。如果是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好任务学习单,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设计好主题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随时准备好指导有困惑的学生,这一切都将推动英语教师的转型,都将带来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转换。

(二)微课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是微课的开发者,也是专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微课能够切合教师职业的领域特征,整合多种传统课堂研究途径与现代教师培训模式,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针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进行微课培训。培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参加前沿英语微课技术的培训研修,通过系统学习,参加研修实践,实现专业发展;另一类是利用已有英语微课资源库,进行观摩学习,分析总结听说读写译英语技能课程的实现方式,借鉴有效教学设计,指导自身教学,同时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及时反馈,促进观摩教师与共享微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2.进行微课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回放录像直观地发现课堂各种要素的优点和不足,有效地开展反思构建,包括自己对教学目标定位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反思,对教学手段和技巧的反思和对教学评价准确性的反思。特别是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主讲课程微课,分项技能练习及综合技能演练提高教学技能,通过反思不断改进,很快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3.开展微课研究。当前微课如火如荼地开展形势为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了科研新机遇,高校外语教师应以微课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契机,以微课研究促进外语教育教学,积极开展外语微课教学与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学术水平。

4.构建校内微课学习共同体。校内微课学习共同体相对较易构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4-5名教师组合,其中至少要有1名教师具备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共同体成员要共享微课资源,共同开发外语微课资源并进行共同反思与持续改进,每个学期可以选一门外语课程做系列微课,或就各成员主讲的专业课程里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共同体成员分工协作,增强认同归属感,实现专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Perry P.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M].London:Kogan,1980:183.

[2] Johnson K.E.& Golombek P.R.Teachers Narrative Inquiry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387-406.

[3] 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61-66.

[4] 吴一安.Aspiring after Continued Teacher Development-A Studyof Effective University EFL Teachers in China[J].中国外语,2005,(2):67-69.

[5] 燕芮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以教师实践与反思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1.

[6]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第3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参考或者是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为了充数而写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借鉴参考。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网。微课[EB/OL].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0-25.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3.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2-37.

[7]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8]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9]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10]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53-59.

[1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DB/OL].

[1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32-34.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5]李桃。漫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2,9(10)。

[1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1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辛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5.

[4]韩佳佳。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段连鑫,李国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7):6-40.

[6]林素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提高[J].新课程,2010(7)。

[7]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9]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D].宁夏大学。2013.

[10]吕婷婷。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0-0111-02

“微课”概述

“微课”是以声音、画面为表现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技术课堂。它能够充分借助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巧妙地解决学科中的重难点问 题。

微课以某个教学点为制作核心,取材于重点、难点、疑点,在制作时突出主题,明确指向,使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到关键性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短暂的时间内,教师要将教材上的难点以视频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另外,微课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方便在网络上共享,有较强的拓展性,互动空间大,学生能够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化、情境化的模式中进行多次重复学习、断点学习等。

微课的局限性主要是指它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某个知识,但从时间上理解,是碎片化的,所以微课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但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它的作用H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时空,拓展教师的帮助渠道。

基于“微课”的课堂内外实践

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微课”研发团队,通过筛选学科骨干教师,集中参加专项培训来提高团队成员的制作技术。在笔者所在学校,专家运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讲授了微讲台、3D文字、录屏、威力导演四大基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简洁实用的微课实操培训,点燃了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这样的学习可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通过考核可组建专门的微课研发组。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微视频录制软件录制两个微课,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而学生则可利用手机等移动端登录平台观看微课,完成答题,各组组长通过学习平台检查组员的答案并做出分数评价与问题纠错。之后,教师浏览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取数据,为课堂授课做准备。另外,教师还可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生成数据反馈,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课堂上,师生充分交流互动,通过质疑、讨论、解疑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数学课上,教师以微视频呈现学习知识的背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切片、树木年轮、3D打印技术以及学生不太熟悉的玉石选择切割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轻松认识生活中的截面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在课堂达标检测环节,学生答题准确率的扇形统计图在大屏幕上不断刷新,教师能够随时监控学生的答题进度及具体情况,及时找出做题有误的学生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应用微课的交互功能,能够在制作视频中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审阅学生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解答问题。

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考虑到知识的建构过程,结合微主题的特点巧妙制作微视频。因为视频的播放时间短,屏幕呈现的信息元素就更要能聚焦要意,突破重点内容,排除干扰信息,图文结构要大小适中,讲解也要准确到位。在内容的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内容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短视频里能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视频制作上,教师除了需要会制作脚本外,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热门的H5技术、APP端应用等。

结束语

在实践中,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尝试利用互联网,基于大数据,探索受益对象更广、学习资源更为丰富、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2]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

[3]许亚莉.关于微课资源建设的分析――以中国微课网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1).

第5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5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65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将世界文明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农业、工业、电子信息化。在第一二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方式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来适应世界的改变,而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必须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一席之地。教育信息化是此阶段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的覆盖,教育领域正悄然发生的变革,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变革、融合与创新的精神。而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理解直接关系到微课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当前,幼儿园正需要通过利用微课这一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来强化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具有时间简短、内容精细和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

二、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和时代的需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涵盖对新的信息和技能的学习、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内化的各项能力。微课的拍摄和录制过程使用了多种软件和工具,丰富和拓宽了教学手段,培养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知识内容加深理解,能促进幼儿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自身的不足。此外微课运用在何时何活动都需要很好的设计和规划,这提高了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及活动整合能力。微课无疑是一次新潮的思想改革,其在幼儿园中的广泛运用有待于幼儿教师更多的重视和积累。

1.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紧跟时代步伐

微课的主体是微视频,而制作微视频需要掌握的技能有PPT演示、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的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时录屏软件的使用等,拍摄时灯光的设计、构图的选取声音的调试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自己解决。幼儿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对于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她们很容易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快速且熟练地掌握,年长些的幼儿教师也可借助制作微课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技术。

2.提高教研能力,壮大幼儿教师科研队伍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水平较低,许多一线的幼儿教师学历不高。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初中学历占62.48%,中专和高中学历占28.14%,仅有9.38%是大专学历。另外科研的门槛太高,且程序相对繁杂,很多幼儿教师不写论文或论文质量低,而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这种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的微研究让每位一线幼儿教师都能参与到教学研究中,从而壮大了幼师的科研队伍。

3.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幼儿教师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微课是以某个重点、难点或某个环节设计的,换句话说就是教师无法在活动中用简单语言描述而需借助视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让幼儿通过视觉感官直接感受的活动内容。这本身就是一个“备教材、备孩子”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使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层次地思考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通过书籍、网络和各个渠道去更新观念、理解新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三、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微课资源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1.幼儿园微课资源少、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虽然网上微课资源很多,但幼儿园微课资源仍然比较匮乏,并且这仅有的幼儿园微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对微课制作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专业性不够强,不知该如何选择微课以及如何让微课融入幼儿园各类活动中。

2.幼儿园微课资源缺乏系统性

网络上现有的幼儿园微课资源十分散乱,没有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和各年龄层进行整合分类,缺乏系统性。

3.微课知识在幼儿教师中的普及性低

虽然近几年微课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大部分幼儿教师来说,微课还是个较陌生的词汇即使有所耳闻,也只是对微课的表面认识,制作要领、运用方式都还不了解。

四、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建议

笔者根据专家学者关于微课发展的问题研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建议。

1.规划地区幼儿园微课资源的开发

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学前教育专家共同确定各年龄段和五大领域参考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供幼儿园和教师系统且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

2.面向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微课专项培训

第6篇

一、计算机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1.1设计教学目标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计划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面向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公司组织,具有良好自学能力,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1.2计算机教学的设备要求

传统课堂的计算机要求封闭式电脑网络。翻转课堂要求的是开放式电脑网络。计算机的摆放不拘泥于这种形式。它们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参考以下网络连接形式的组合。以一个教室五到十个这样的网络组合。网络小组之间可以断开成为独立的局域网,可相互连接。便于学习小组分组学习。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1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制定可行性的教学计划。2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业水平设计教案,项目。3根据教案制作微课。教师可以用Camtasia Studio录制并剪辑教学视频,进行微课制作。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4设计教学项目指导并启发学生有步骤的完成。5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到的知识,并应用知识。6组织小组阐述并操作完成项目要求。给各参赛小组评分。7评价学生并总结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出错误并纠正。

三、学生角色的定位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主演,是课堂的主要展示者,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相互提高。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以4人角色为例进行说明。不同的同学应该轮换扮演A,B,C,D各种不同角色。

学生角色说明:这里以A,B,C,D四位学生为例

学生角色A:负责收集材料,写论文

学生角色B:负责课堂阐述

学生角色C:负责课堂操作展示

学生角色D:负责制作微课材料,多媒体电子材料。

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

前期学生小组分别观看微课视频,并从中得到自己的理解。学生讨论分归纳总结观点。促进观点形成。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现问题,并修改解决方案。直到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的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要跟课堂上的项目联系起来,可以改动一点条件要求,务必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与实际想结合,要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我所用。

六、教师总结的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要切中要害,要总结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抓住重点,如何突破难点。

七、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简而言之:就是肚子里有多少货就拿出来??稹F兰郾曜季褪强纯次颐堑难?生是否能真实的解决实际问题。靠死记硬背的小聪明是完成不了项目的。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真枪实弹的考核,也是对个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可以以项目的权重来设计考分。评价体系不再拘泥于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参考学生自主参与项目实践所取得的感受和领悟评判得分。区别于传统的笔试加机试的分数考试体系,翻转课堂的教学体系为:即总分=笔试*权重+项目1*权重+项目2*权重+项目3*权重+……+项目N*权重+论文*权重。这里对教学评价标准提供一下参考。1课程计算机网络的评价标准是如何连接网络,配置网络。2课程Photoshop的评价标准是网站的美工是否美观。3课程服务器的搭建评价标准是装系统,搭建服务器。4课程网页制作的评价标准是购物网站的制作。5课程数据库的评价标准是建立购物网站数据库。6课程计算机基础的评价标准是找出坏零件,组装成完整的计算机。

第7篇

关键词:军校;微课;比赛;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89-02

微课程的概念及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1.微课程的概念

如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1]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2]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们也分别从各自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国内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

2.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

一般院校开展微课程比赛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技能培训主要是由院校相关教育技术人员组织任课教员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及技术规范的知识培训。②选题申报是院校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微课程选题的论证申报工作,同时院校的技术保障单位信息管理中心需提出相应的技术保障方案。③设计备课是参加比赛的任课教员搜集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撰写讲稿、编写微课程制作脚本、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准备备课试讲,同时信息管理中心也应参与脚本的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④录像制作是在信息管理中心的协助下进一步对录制内容作精加工处理。⑤评审奖励主要是验收作品。

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意义

1.提升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军校教员利用参加微课程比赛的契机,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认真学习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打磨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讲授等方面的基本功,主动开展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与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2.激发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微课程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也不同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工具及课程制作工具,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员使用新兴教育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同时,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获得比赛名次,作品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3.进一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

遴选一批优质的微课程,建立具有军校学科特色的微课程群,不仅可以丰富军校的数字媒体资源,还能进一步推动学员岗位任职实战化培训由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的延伸。

当前军事院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存在的问题

1.微课资源比较散

目前军事院校微课资源应用中普遍存在微课资源比较散的问题,没有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以及完整的微课体系,给师生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一旦教与学的过程产生障碍,就必然会导致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下降,因此,无法真正发挥微课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功能和优势。

2.微课程的制作形式比较单一

微课程从制作的方法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幻灯片型微课、改良型微课、动画型微课等多种类型。[4]而目前军事军校制作微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只采取拍摄型微课的制作形式,拍摄型微课一般适用于语言类以及操作类的课程,这就使微课程的主题选择有了局限性。

3.比赛与常规教学易脱节

微课程在军队院校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这种新生事物,教育技术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强的任课教员无疑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及机制体制,因此,在微课程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与实际课堂脱节的问题,使微课程制作比赛的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如何提升微课程制作在军校的教学效益

1.精选微课程主题

军事院校要制作微课程,应优先选择军事体育训练、政治工作能力实操训练、政治理论教学疑难点问题解答、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剖析以及典型战例解读等学员关注程度较高且与提升实战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精选了微课程的主题,微课程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

2.开发微课程学习平台

军校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是为了达到真正应用的目的,那么,在网上开展优秀微课程展播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资源上传、修改、、交流、共享、搜索、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微课程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要为课程提供者带来便利,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平台功能,这样才有助于微课程的推广。只有建立了微课程学习平台,对各类微课程进行整合、分类,才能达到以建促用,促进微课程制作常态化、有序化发展的目的。

3.加强团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一门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聚焦于某个很小的知识点。因此,微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仅凭任课教员的技术水平和力量很难做出一系列优质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对场地、拍摄方式、录音器材、课件、录制以及成片规格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来协助完成。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加强微课程技术团队的建设,为任课教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协调好微课程比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以赛促教”是军校开展微课程制作比赛的真正目的,应该坚持“以建为用”的原则,不搞形式化的突击比赛,让比赛常态化,鼓励任课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方面的教学设计,增强知难而上、抢占先机的意识,积极参加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努力提升微课程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第8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119-04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型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不仅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为构建新型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微课作为其中的代表广受关注,并已经开始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这一学习模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微课教育模式的优势和特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论文拟对微课的起源、现状及特点进行梳理研究,进而探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可能实现的技术手段。期望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将新媒体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信息化水平。

微课教学模式发展历程、内涵和特点

微课即“微型教学视频课”,是一种时间约几至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程。[1]其雏形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McGrew,1993)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Kee,1995)。[2]之后,1998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针对完整教学活动开发和推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微型课程(Micro-Lesson)项目[3],以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于教与学。2005年,奥地利学者Theo Hug提出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的观点,认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而现今广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在2008 年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点(Knowledge Burst)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的效果媲美,Penrose还认为这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并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4]。

在国内,焦建利[5]、黎加厚[6]、胡铁生[7]、梁乐明[8]等诸多学者也率先开展了“微”学习模式研究。其中广东佛山的胡铁生老师于2010年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国外“微课程”概念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的深化研究。

纵观微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微课主要是以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5~10分钟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这种微型教学活动可以是针对某单一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是针对某学科、某课程分解后的知识点录制的系列微视频活动。这种以视频为载体的微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某一知识点的阐述,往往还辅以相应的讨论和作业,以及围绕知识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使教师、学习者、研究者与利益相关者采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而且符合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的现代学习理论。研究发现,好的微课应至少包含如下表所示的一些特点。

微课教学模式的技术实现手段

目前,以微课为代表的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在国内流行。其中,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带领的MOOC教学团队走在了微课研究和制作的前沿。2013年6月,该团队推出了专门针对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这一课程的推出规范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教师录制微课教学片段的技术水平。

目前常用的微课录制工具主要有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Affter Effects、带有摄影功能的手机、DV等工具。微课的实际制作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主要针对讲授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点细化和聚焦,实现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全概括。

(2)设计:主要针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所处的学情进行分析,结合讲授内容设计适当的教授方法、互动方式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学素材。

(3)制作:将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制作链接到高分辨率的PPT中,采用Camtasia Studio等工具以“一对一”的口吻录制讲授内容,以精练、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展现选题重难点。录制后保存的视频文件以MP4、SWF等容易读写的格式保存,这样便于学习和传播。录制过程中,尽量要求知识点突出、文字和图片以及语言准确无误。为了改善教学效果,也可以在录制后进行片头、片尾的后期制作、添加,以及进行影像的美化处理。

(4):微课教学视频完成后,可以借助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也可以上传至公共视频网站。上传完成后,及时对上传的视频进行编辑整理,提供给学习者便于观看的学习目录清单以及接入路径和口令。

(5)反馈:微课后,学习者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微信、QQ、学习平台的留言功能进行交流,而作为视频的者和制作者的教师要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和留言,进行即时互动。

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实践

目前,有关微课的理论和小范围的实践研究也已在许多学校展开,但缺乏系统、有效的专业课程的实践。项目以高职学生整体班级为实践对象,按照《机械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微课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同时还包括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验与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具体的微课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微课教学模式的定位。微课是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只是用于弥补现有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不足。

(2)微课教学片段的设计。微课教学研究内容限于5~10分钟之内的课程小片段,该片段主要作用在于突出《机械设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用于解释、表述、剖析课程中难于理解的内容。常规性的知识点并不包括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中,可以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知识交互、内容融合及技术融合。具体设计可在PPT中嵌入微课片段的链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播放微课视频和动画等,保障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3)微课资源建设。微课的实现,资源建设是关键。项目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重难点,着手微课的资源建设。具体实现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展开,以突出授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其中,“微视频”指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介绍,如对机械设计零部件应用的介绍,可采用此方法,介绍机械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微动画”指采用动画的方式进行介绍,如“凸轮设计”,可制作“微动画”进行介绍,用简单的动画描述复杂的原理和过程;“微测验”指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设计,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如在机构自由度计算、凸轮机构运动过程等知识点后面,可开展“微测验”,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微原理”指主要针对原理性的知识点开展,如对“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讲解时,可采用此方法;“微讨论”指开展课堂讨论,如“机构自由度计算”等知识点,可采用此方法。

在技术实现手段上,主要使用Camtasia Studio和PowerPoint配合录制,具体过程可按如下步骤实现:①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②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执教者戴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③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④将《机械设计》课程的微课学习材料放到学校建立的课程学习平台上。在课前、课后学生可以自主登录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

(4)微课课堂实践研究。在课堂实践方面,按照《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要求,确定微课实施的方案和范围,以大二开设《机械设计》的学生为实施对象,通过一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微课化”。

在课堂授课方式方面,将以PPT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知识点为重点的微课和PPT结合互补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内容方面,在兼顾课程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增加对重难点知识的教学课时数,对重点内容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5)微课教学效果反馈。一种教学模式变革的根本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

(6)微课教学效果评价。①微课教学模式与课程的适应性。课程教学模式改变并不是为了课程的改革而改革,改革的主旨在于新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现有教学模式的效果,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微课教学模式。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现场操作性强的内容和知识点就不适合微课教学模式。相对而言,一些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点就可以通过微课录制实现学生的课前学习,在课堂按设计的主线讨论、答疑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②微课教学与教师教学的适应性。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且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把控和互动能力。如果教师在互动和掌控方面的能力不足,微课教学效果可能会弱化,所以微课这一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适应性要求。③微课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匹配性和有效性。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受众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如果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能够接受或没有兴趣,学习的效果就会降低。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因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学生的学习也具有了很强的自主性,所以在整体上改善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第9篇

关键词:应用能力;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网络课堂;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144-03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办公自动化的广泛普及,企业对于毕业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已成为任何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我院面向众多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以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采用系统化的逻辑思维,熟练操作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从而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然而从该课程目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非很理想,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只停留在应试阶段,而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所欠缺,无法满足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因此通过分析该课程当前存在的不足,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状分析

2.1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有所出入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主要学习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注重和强调功能的全面性,而忽略了实用性,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与日后学习、工作的实际需求有所出人。比如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审阅选项卡中的功能不常用可做删减,插入、设计选项卡中的功能简单稍作练习即可,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动画效果的高级设置上。此外,PPT作为一个演示文稿,美感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很容易被忽视。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幻灯片母版设计、主题和背景样式设计,甚至图文排版、配色方案等平面设计的知识都需纳入PowerPoint教学内容中。

2.2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验64学时,安排在实验室授课。目前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概念讲解-例题演示-实践操作”。以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为例,教师首先控制学生机,提出邮件合并功能这个新知识点,并对其概念、m用范围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然后通过学生成绩单制作这个例题来演示邮件合并功能,最后解除控制,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配合使用AOA评测软件对相应题目进行操作和评分。

该传统授课模式过于枯燥,教学效果略显不足。理论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与教师缺乏互动,积极性尤为不足,课堂参与度偏低;实验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按部就班执行操作,虽然实现了邮件合并功能,但仍有部分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涉及到其它具体项目或场景时,缺乏主动分析、思考和应用的能力。

2.3期末考核形式有待优化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当前期末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由AOA评测软件从题库中随机抽取Word、PowerPoint和Excel的题目,并对学生操作进行系统自动评分。该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一方面过于简单,考试的题库即为学生平时实验教学环节操作的题目,虽然题库量大,但不排除部分学生期末突击练习仍然可以取得高分的情况;另一方面,该考核方式过于片面,仅通过一次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应用水平。

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我院在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作为一门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其教学改革应从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常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3.1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应用能力

3.1.1项目化教学

为解决该课程目前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该课程的授课模式应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在每个独立软件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应挑选一个或多个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符合日后学习、工作实际需要的项目,将散乱的知识点化整为一,巧妙地隐含在项目当中。

在Word教学中,可以以毕业论文排版为一个项目。通过对未排版和排版后的两篇长文档进行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意识到排版的优势和必要性。从而在强烈的动机驱动下,主动探索排版的实现过程,并逐步引出多级列表的定义、样式的新建与应用、题注和交叉引用的添加、目录的自动生成、分节后多样化页眉和页码的设置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在PowerPoint教学中,可以以毕业答辩展示为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将Word教学中的毕业论文核心内容制作成PVI"进行演示。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将动画效果、动作路径、计时等高级动画设置的知识点融入其中。此外,为提升该幻灯片的美观程度,还需结合母版设计、主题和背景样式设计、图文排版、色彩搭配等教学内容。

在Excel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应用场景。比如在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的项目中,可以设计多个常用函数(SUM求总分、AVERAGE求平均分、RANK统计排名、COUNTIF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等),对表数据进行普通筛选和多条件的高级筛选,创建直观的图表,并通过数据透视表提供多角度的数据分类汇总。此外,还可以通过银行房贷项目来学习财务函数,使用PMT函数计算贷款按年、按月的偿还金额,使用IPMT函数计算贷款指定期数应付的利息金额等。

项目化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以项目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现教学内容,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掌握。一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有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提升学生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3.1.2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我院非常重视赛教结合工作,将技能竞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教学与竞赛结合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期促进赛教一体化。学院每年开展PPT设计大赛,由于其参赛门槛低,因此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将PPT设计大赛与该课程中PowerPoint教学环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竞赛评分标准,注重幻灯片的动画设置(包括动画效果、动作路径设置、幻灯片切换等)以及版面设计(包括母版设计、图文排版、色彩搭配等),并提供1-2次课时让学生在课堂内设计参赛作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为进一步鼓励学生参赛,还可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获奖情况纳入期末考核。赛教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及艺术修养,以小组形式参赛还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1.3教学与考证相结合

除了技能竞赛,技能考证也可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众多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联,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证书和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OA证书为例,两本证书难度中等,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尤其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同等能力情况下占有一定优势。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参考考试大纲,并将教学过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可参加相应的技能考证-引,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2完善教学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3.2.1搭建网络课堂

课堂内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课堂外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为实现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后的网上互动式教学,我院于2014年引人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原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并于2016年搭建移动版的网络课堂。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于第一时间在该平台搭建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登录并查看该课程的教学资源、课程通知、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还可以在讨论区向教师提问,实现线上互动。

3.2.2制作微课视频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是近两年提出的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不同于传统的记录整堂课程的教学视频,微课由于其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特性,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制作精良、易于传播,因此更受学生的欢迎。

以Word教学为例,Word功能中有许多独立的小知识点,比如主控文档、自动索引、批注与修订、邮件合并功能、模板使用等,将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举例操作制作成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播客资源并分享给学生。这些微课内容相对独立且难度适中,学生观看后可迅速掌握,并方便其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薄弱或者遗忘的知识点反复观看。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教师在课堂内的重复性讲解,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外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3.3优化考核方式,注重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综合考核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水平,对该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到课率体现了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和课堂参与程度,占比10%;网络课堂学习时间统计体现了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情况,占比20%;PPT设计大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体现了学生对PPT学习的积极性、制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占比20%;期末上机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比50%。

4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