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2:35: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为了探讨中等职业卫生教育的内在规律,我们一直在实践摸索,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提出医学生涯的概念和阶段性教学方法。医学生涯指中职医学生要作好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不但在校期间学习理论,而且要在毕业以后从事医疗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医学理论。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这些内容均应详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实践证明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其次,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点讲述病史的问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一些课本上暂时难予理解的内容,建议放到第二、第三阶段中继续学习。讲述理论课程最好结合实际病例来讲。如果暂无相对应的病例,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播视频资料讲述。不能全盘照搬课本内容,以免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和降低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育;循证医学;眼科;临床;实习带教;考核;满意度
眼科实习带教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其快速过渡转变专业医护人员的角色,但影响眼科实习带教成效的因素较多,其中带教人员业务能力与带教模式问题不能忽视。传统灌输式的带教模式,忽视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1]。循证医学带教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在眼科实习带教中贯穿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与概念,能够将医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更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2]。为进一步提高眼科临床带教的成效,对2017年2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实习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带教,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眼科在2017年2月—2019年7月进行实习的48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当作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名。其中对照组年龄22~25岁,平均(22.32±1.21)岁;男性14名,女10名。研究组年龄22~26岁,平均(22.54±2.23)岁;男11名,女13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实习带教模式,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由1名带教教师全程带教,分为白班、夜班、门诊、治疗四种班次,每2天安排一种,带教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实习带教模式,方法如下:(1)知识培训。由眼科副主任医师撰写带教教案,对全体学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知识和眼科临床知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眼科临床基础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互联网检索资源方法、学习文献评价方法等方面。(2)循证医学训练。实习生以6人一组分成4个教学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实习生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问诊与病史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工作;两人负责查找文献资料;两人负责咨询专家意见;小组工作每天轮换。带教教师根据眼科患者体征与检查结果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小组结合病历资料意见、文献资料拟定诊疗方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将修改后的方案用于临床,下班后小组交流活动心得与经验总结。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考核结果。组建考核小组对两组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其中理论考核满分40分,操作考核满分60分。(2)对比两组的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向两组发放自拟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对带教目标与教学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评价结果。调查问卷采取百分计,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如表2所示。
1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蛋白质、酶、核酸和脂类是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蛋白质的实验内容为重中之重,我们首先选取了“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这个实验内容进行了实践。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要分析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需要将它从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而且尽量不损伤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分子,通常采用透析、盐析、电泳、层析及超速离心等物理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盐析法沉淀蛋白质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对蛋白质活性具有稳定作用,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层析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应用最广。“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应用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实验内容,为综合分析实验,实验操作复杂,对学生实验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本节课的实验目的:1)熟悉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总体思路;2)掌握盐析法、分子筛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课前将本次实验课的3个教学重点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除盐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质分别录制成了3个时长在10min左右的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实验器材、试剂、演示实验操作等。实验器材部分,重点介绍了本次实验课所用的葡聚糖凝胶G-250、DEAE纤维素,并强调此两种实验材料属于价格昂贵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必须按要求处理后仔细回收。由于本次课所用实验试剂比较繁杂,而且所用3种醋酸铵缓冲溶液只有浓度的区别,所以在视频展示实验试剂时,对学生给予提示。实验操作采用真人录像的形式演示操作步骤并配以同步讲解操作技巧,为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操作演示的录像中,只有出现演示教师的操作,教师的头像以及其他与操作无关的实验台上的物品均不出现。录制完成后上传到网上,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学习,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课堂上首先检测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课程视频,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评价他人的总结,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针对课堂前所自学的内容提出问题。问题设置的比较灵活,不针对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做过多的要求,问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认为其他同学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对概念解释的扩展、实验流程的质疑等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后,老师对学生首先简要说明本堂课的活动安排:1)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准备齐整;2)学生讨论安排组内成员的分工后开始实验;3)对分离、纯化的清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到每个实验小组内,观察实验情况,及时纠正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等。课后,老师主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检验翻转课堂是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完成的书面实验报告质量、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给予评价等多个方面,与采用传统模式的平行班级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掌握、对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的班级。课后,任课教师进一步与其他教师开展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讨论,并进行经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针对课堂前和课堂实验过程中的感受进行交流,并对课堂安排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
2结论
1.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与欧美国家的医学生选拔方式不同,我国的医学生生源几乎都是来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而我国的中学教育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时期就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从文理科生源比例上医学生以理科生居多,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只对理科招生,造成大学生入校时艺术、文史、伦理等基础人文素养整体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入医学院校后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机械式的背读,缺少对史诗、名著、时事的兴趣,轻视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对现今政治的剖析了解,遗失了对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认识。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养和人文服务知晓度甚低,完全没有听过的占41.1%和54.6%,仅听说过但完全不了解的人占55.6%和45.1%,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的匮乏[3]。2.医学生培养模式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侧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是生物医学模式的体系,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但未将对人文知识、综合素质的教育列为重点[4]。医学院校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重过多,由于这些课缺乏生动性,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大都“一心二用”。人文类课程门类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关于政治教育的课程占据了较大比例,而社会经济类和历史文化类所占比例较小,同时人文教学缺乏连续性,绝大多数院校在入校时开设大学基础课,大二以后的辅修课程门类十分有限。不同院校间开设的课程各不相同,开设课程较多的有原上海医科大学,人文课程的学时数在医学教育的总学时中占到了17%~20%,国内院校的平均水平在7.54%左右。[5]3.独立院校校园文化薄弱。人文素养教育是需要长期培养、多方协作方可完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推进人文教育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推力。一个大学校园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而独立院校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成立于20世纪末,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办学资历浅、历史积累少等等原因,导致独立学院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积淀和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难以让“三本”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因而很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形成助推力。4.“三本”学生自身原因。“三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多本身基础知识稍显薄弱,或者在高考中发挥失利,或者志愿填写失误,因此独立学院学生与公办本科院校的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存在文化功底较浅、接受能力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卑感和依赖性较强等特征[6]。他们对于人文知识的接受比较被动,且接受能力有限,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少。尤其是医学类学生,专业课知识繁多,同时还要接受各种医学技能、实验操作的训练,完成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习尚且吃力,人文知识的加强更加无从谈起。
二、医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人文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引领人们前进。1.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受“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当前医学教育注重要求学生机械的复述书上所提到的知识经验,刻板的学习先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在生物医学、技术医学、实用医学等观点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培养过分注重专业技艺化,强调各类化学检验和机械检查等方面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医学生往往只是高级技术人员,而不是人格全面发展的个体。社会的发展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也应该包含知识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才能具备独立健全的人格,才能胜任治病救人的职业要求。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现代医患关系强调尊重病人,将医生诊治病人的过程,看做是一个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是一种主体间交互的心理和社会过程。一位优秀的医生,首先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这样才能关怀和理解病人所处的情境,才能对病人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用机械、淡漠的态度面对病患。医生如果不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将病人看做鲜活的生命个体,就无法对病人的病痛产生同情,对病人的心情形成体会;医生如果没有浓厚的人文素养做依托,就无法与病人进行交流,无法给予病人人文关怀,专业技能的提高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3.人文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医生与病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一触即发,这也反映了医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因为在缺失人文素养的医生眼中,病人将变成“待修理的机器”,而不是具有知、情、意的鲜活生命。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病人得不到预期的人文关怀,就会更加加深医患之间的误解,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根源之一。因此,新的医学生教育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医学生学习最新的文化成果,不仅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也要不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从维持病人自我尊重的人文精神出发,尊重病患,爱护伤者,真正做到医者仁心,重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体系。不断增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机制,让医患之间有进一步了解的机会,从而不断缓和当前的医患矛盾,进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0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34-02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和研究深入,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的生物化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其通过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调控机制等方面阐明生命现象和疾病的本质,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及疾病的关系,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在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和治疗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因而学好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然而,由于本课程的内容繁琐、理论抽象、代谢复杂,既涉及一般的结构式和化学反应,又包括繁杂的物质代谢途径、调节网络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乃至现代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方法及进展,使得该课程成为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与记忆,学生甚至将其称为“神话课”。
作为承担不同专业层次生物化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生化过程优化为形象生动、浅显易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结合本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商榷:
1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国家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本校近年重点开展的教学专项工作[1]。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2-3]。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仅是方法的改革,而且涉及学生的综合发展。一段时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过程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
2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状况是:教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基本上围绕“填鸭式”教学、说教式讲课、照本宣科、照屏宣科而进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在本校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后,我们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主体主导论为基本原则,在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一方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章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探索创造自己的教学新法,运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风范,提高了教学质量。
2.1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从护理专科到临床八年制学生都需要学习该课程,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差别很大,使用的教材版本也不相同。再者,以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不同水平的学生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一样。因此,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层次的课程标准及计划要求,结合其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合理组合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知识要求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将临床上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给学生提供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机会,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临床或生活的实际问题时,可根据不同专业及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比如:在氨基酸分解代谢这章,让学生预习并思考临床检测转氨酶的意义,氮平衡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的变化,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怎样体现?三聚氰胺事件可用生化知识解释吗?这些与临床及生活结合紧密的问题比较浅显,更适合留给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思考。而对于临床五年制或八年制的学生而言,同样在这章,就可以再加上氨中毒时为什么要采用酸性灌肠?肝性脑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运用能力,让临床五年制或八年制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更有意义。这样,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会贯通,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生物化学的许多章节中,都可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临床案例。
2.3 PBL结合双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4-5]。双语教学在本校开展已有较长时间,对临床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而言,没有太大难度。因此,在该层次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时,我们以PBL结合双语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对八年制学生而言,由于其班级的人数少,学生学习能力更强,其效果也表现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英语问题为动力激发学员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在每章开始前,以英文幻灯片概括本章节的内容提要,进而对涉及的主要知识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使学员有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结果。例如,在糖代谢这章,我们以英文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How glucose is metaboliz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2)How about the gluconeogenic pathway?(3)Can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 and contact between glycolysis and aerobic oxidation?(4)What i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lycolysis and gluconeogesis?这些问题包含了本章糖的有氧氧化和糖异生的内容,需要在学习糖酵解后,学生经过认真的预习才能弄明白。另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英语的使用原则是:由简单概念到知识点,由少到多,中、英文结合。浅显易懂的章节可增加英语讲授的比例,而代谢、遗传信息传递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先以英语简单介绍重要概念,再以汉语详细讲解,灵活交替使用两种语言。总之,双语教学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英语和汉语的使用比例,对临床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英语使用的比例也要有所不同。这样,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转变学习方法,主动学习专业英语和生化知识,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2.4 以“Sandwich”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Sandwich教学法即“三明治”教学法,其指的是“讲授-讨论-讲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理论和学生的分组讨论交互进行,很适合在小班教学中开展[6-7]。因此,我们在八年制的生物化学教学中除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PBL结合双语的教学方法外,还采用了该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教师集中讲授时,需提供知识的背景资料,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参与,进而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学生由于有向其他同学汇报的压力,这将促使其全程积极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较高、教学效果好,从而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Sandwich教学法,学生可在既紧张又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3 小结
为了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由接受型向创新型转变,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除了上述教学方法外,我们在不同层次学生中还从强化课堂讨论、开设专题研讨课、加强案例教学、建立课外阅读制度、实施课程自修计划、注重体验式教学、突出自主性实验、推进考核内容改革、构建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程学时等,不能为了课堂教学改革而不顾其他,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惠洁,于蕾,汤智. 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向度的反思与展望[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302-307.
[2] 席国萍,宋国斌.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 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22-424.
[3] 张雪莲,李坤. 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指南,2010,8(29):168-170.
[4] 张国伟. 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研究的经验与总结[J]. 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11-112.
[5] 侯振江,侯建章. 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26-28.
[6] 黄亚玲,马建辉,彭义香,等. Sandwich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 医学与社会,2008,21(3):55-56.
一、病案选择
病案教学首先是病案的选择,病案既要以教材为中心,与所讲病证中相关的证型相符,又要能较好地体现中医药的辩证思维过程,通过一个完整病案辩证处方用药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医药确切的临床疗效,激发其学习热情,为完成教学任务发挥作用。例如,在淋证教学中,我们选择岳美中老中医治疗石淋的典型病案,其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与教材石淋的有关内容相差不大,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对所学内容印象深、记得牢,还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和思考来掌握临床推理的步骤,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病案的选择,应由难到易,由简到繁;同中有异,生动易记,循序渐进。
二、应用时机
1.讲授新课前应用
通常是在讲授新课前。首先针对所讲病证,选择典型病案分析讲解,再逐渐引导至新课的讲授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一病证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专心听课之目的。
2.讲授内容中应用
把病案穿插在授课过程中。中医内科课程理论内容大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讲授中插入一些病案,使之与所讲内容有机组合起来,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讲授理论后应用
一般在课堂结束前讲授。学生往往容易在一堂课结束前出现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等情形,这时通过病案来结束一堂课,不仅可以重新提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可以通过病案来巩固所讲知识,起到提纲挈领之效果,同时通过学生对病案的反应,可对课堂教师的讲授效果作一评价,为下一节课的讲授奠定基础。
三、体会
1.病案教学的意义
中医内科教学中,病案本身是对教材的补充,而病案教学更具有鲜明的真实性、直接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专业的趣味性,由原来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自主分析判断,因此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病案分析能将学生所学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真正使中医内科学成为一门临床实用的学科。病案教学具有故事性、现实性,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可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中医临床学科有别于其他自然学科。名老中医医案是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但体现了他们的学术观点,而且他们的临床经验又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因此病案教学中精选一些名老中医医案让学生分析,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为今后阅读古医案打下一定基础。有研究证实病案教学法对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经过2-3个月短期系统培训,对于比较简单的病例,80%的学生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诊疗思维基本清晰,处方用药等比较规范[1]。因此,病案教学法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94-02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重创新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开展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收集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试图探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水平的影响。
一、临床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临床课程体系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模式进行的,即学生学习完理论课后再到教学基地进行集中见习,最后集中1年时间进行临床实习。研究发现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实习时间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知识点遗忘多,因此见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提出了“3+2”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即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3年末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包括见习和临床实习)。通过对比以往模式,我们发现该临床课程体系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临床密切性,加深了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有利于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二、临床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我们传统的临床教学内容恰恰缺少这项内容,为了更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市场的需求。我校在以往临床教学的内容基础上增加生命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临床技能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课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医学的理解,也为他们以后更快进入临床角色打下基础。
三、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集教学、培训、考核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保障[2]。加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投入是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专项经费和学校强校工程专项建设资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项目400万的经费支持,用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建设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16站)、急救训练中心和微创训练中心,并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实践教学医学模拟人。重新整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将内科系统相关内容如胸、腹、腰、骨四大穿刺移至诊断学实验室进行培训,达到整合资源的目的。
2.加强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基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我校建设了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并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网站,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设置实验教学、教学资源和师生交流等版块[3]。各教研室将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相关的教学内容如PPT及电子病例、操作视频等教学内容资料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内、外、妇、儿科的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视频。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能极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四、教学模式改革
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均在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在实施,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即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2.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医学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4],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家庭、心理、经济等综合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临床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育人氛围,锻炼学生关爱患者,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临床教学管理系统改革
建立健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①加强教学基地教研室建设。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目前是按照校院f同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首先,教学医院必须成立教学科,由教学科全面负责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各临床科室也应成立临床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学术水平高,教学意识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科室主任兼任。教研室再选一批水平高、资历深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当教学任务。②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系统。第二临床医学院有独立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教学监督,评估、评价教学基地教学。③组织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比赛,通过授课比赛为老师提供了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促进教师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④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毕业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最好途径。毕业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考核的内容只要是对内、外、妇、儿科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防止走过场。
六、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医学人才。
⒖嘉南祝
[1]林梅,李靖.建立教学模拟医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82.
[2]张博,李佳,白璐,等.临床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J].赤子(中旬),2014,(4):79.
[3]韩小玲,林鸿程,周忠伟,等.构建网络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19-2920.
[4]张珊莉,邝昌贤,林少芒.临床实践教学与医患沟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9-20,42.
关键词:医学英语 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 模式拓展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和学习工具,国内医学界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成为许多国际会议的通用语言。医学院校的学生除了应具有基础英语知识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水平。数量掌握和英语运用能力是十分迫切的要求。
与公共英语相比,医学英语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太高。“医学英语涉及面广,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到预防医学大约包含了60多门学科,医学术语就有20多万条”。[1]开设医学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章,查阅医学英语文献的能力。仅仅在课堂上逐句翻译是远远不够的。
“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消除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医学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尴尬,提高教学效果”。[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营造教学互动的氛围。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极大程度促进其自主精神。如何引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师为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水平所面对的课题。
1.教学模式拓展
1.1巧攻词汇
医学词汇一般既长又偏,某些医学词汇甚至由多达20个字母组成,如reticuloendothelioma(网状内皮瘤),令大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头疼,学生学习和记忆都很费劲,更别说拼写。实践证明,机械地背记单词,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很容易忘记。虽然医学词汇数量大,而且单词长,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应引导学生利用构词特点,即通过理解词根、前缀、后缀的方法,通过了解希腊语和拉丁语词素的异同、派生词的构成的一般规律,来扩充单词。比如前缀中dys-表示“坏,不良”,dyspepsia(消化不良)、dyslexia(诵读困难)、dysfunction(官能障碍);di-表示“两个,双”,dichromatic(二色的,二色性的,二色视的)、dioxide(二氧化物)等。后缀里-ane表示“烷”,methane(甲烷);-ase酶,transaminase(转氨酶)。另外,分系统讲解词根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将词汇分成内分泌、泌尿、心血管、脑肿瘤、消化、呼吸等类别,解析词的合成方法,使学生能在阅读专业资料时不必时时停下查阅字典。这样通过学习构词法,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就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专业英语的词汇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多方面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词汇基础。
1.2精设课堂环节
不仅要传授专业英语的知识,更要培养和提供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教学活动的实施,应摒弃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模拟各种情境,运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师生或同学间相互对话等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高积极性,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听说技能训练专题,加强在问诊、医患对话、病历讨论、医学报告、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写作等方面的专题训练。选择原版的病例分析、医学文献参考、医学应用写作等问诊作为范文,通过分析了解医学英语文章的术语和语法特点,比如多用名词性结构、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熟悉医学英语写作的模式,即通常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所用的时态都是现在时,表达法也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实践写作,并组织学生自己对范文进行对照,先自改,然后再和教师讨论提高。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有效地投入专业英语的学习。
1.3选择与处理内容
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选取适合学生情况的原版教材,包括医学文献、论文和摘要。可以简化某些英文文章,使其符合或略高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应该同时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收集一些语言生动、地道,内容新颖,能体现医学发展前沿的文章。还应通过选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再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而是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视角看待病人、对待病症、看待医学。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另外可以选择性推荐医学散文和小说等,比如阿瑟・黑利的《最后的诊断》、《烈酒》和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等。在欣赏清新优美的文笔的同时,和作者一起思考生命、人生和社会乃至宇宙的存在,了解一个医学工作者所需要的综合文化科学素质,了解在医学圈的种种可能的现象。
语言的交际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已经学到的和正在学习的内容与需要学习的内容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大班上课的现状,组织小组及对话活动,设计各种适合小组或双人对话的交际情景或语言游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进行教学。要避免单纯语言点的细节讲解,把握全文,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是更有效的学习。比如在“Animal Magic”一文中,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泛读的方式,要求学生两次快速阅读全文,第一次读完找出文中的语篇连贯点,第二次读完后圈出或用自己的词给出每一段的关键词。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不同学生提供的关键词答案,选出大家都同意认为能更好地概括该段落意思的词,共同回顾该段内容。最后布置学生课后根据上述关键词,准备复述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很好地实现了对全文的总体把握。听力作为一项技能,既独立又和其它方面不可分。鉴于很多学生此项较弱的现状,可采取措施加以扭转。增加听前准备,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比如语言、社会文化和医学知识等方面的情况;利用本来掌握的知识,对新的内容加以推测;还可以将听力与口语相结合,借助专业学生口试的形式,但内容是医学范围的:准备一段独白,放音两遍,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在听完后根据关键词,对原文内容进行口头复述;也可以采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针对性的问答。传统的字典逐字生词的中文意思加单纯语法的阅读方式是不能根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
2.辅以新手段
2.1运用多媒体
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的实验得知,“人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3]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高直观形象的场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科普教学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根据碟片内容编写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环节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人人都有收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使医学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加易于理解及掌握”,[4]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抽象概念得以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和声觉效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笔者曾结合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进行课件制作,然后在全班面前演示,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加深并拓宽了对课本内容,包括本专业领域的理解。
2.2利用网络优势
网络的普及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英语教学中缺乏英语环境的现状,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日益成为传统教学的不可缺少的补充。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具有实时性、新闻性的特点,它把社会各领域的最新消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生动地提供给学生。在教材内容之外,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指定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材料,或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查找资料。仍以“Animal Magic”为例,文章写于20世纪末,讨论了从移植动物器官至人体的问题,当时此项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并未临床推广。而如今距写作时间过去了十多年,科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可鼓励学生搜索资料,了解现今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在课堂上做报告,组织关于此举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的讨论。讨论后再回到文本内,有重点地介绍语言点,主要是关于用法,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还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3. 结语
帮助学生熟悉教学方式,将传统方法与新模式有机结合,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比如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网络工具等不应该取代教师的课堂作用,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既明确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又做出明确安排,教师通过实践和积累他人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课堂上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辅以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使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既考虑各专业间共性,又考虑学生个性,加以调剂。
医学英语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英语不仅成为医学生真正实用的工具,而且能增强医学生在人才中的市场竞争力。传授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交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英语技能作为一项艰巨和并需渐进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坚持探索,努力形成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各种不断加强的设备为教学辅助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的医学英语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睿泽.浅谈医学英语教学[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19,(3):255-256.
[2]赵跃君.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因素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142-143.
1.1管理机构
1.1.1组织管理机构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首要组织一个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作用是通过管理职能加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控制。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涉及基础教学的管理和临床教学实践的管理。目前,各高校都设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虽有管理组织,但未发挥其职能作用,教学管理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疏于管理。这就难以保证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监控。
1.1.2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使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对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教学质量的保证和促进都有赖于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好学坏,教师教好教坏,无从监管和控制,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声誉。
1.1.3质量管理信息的沟通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和作出决策的依据,是学校生存、竞争、发展的资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之间均缺乏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的沟通。基础医学部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不了解临床对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也不了解学生在临床运用、贯通基本知识情况;医院以完成医疗任务为主,对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在I临床课程的实践缺乏整体的系统的了解,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1.4质量管理持续性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如若只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暂时阶段性地进行质量管理,就不能全面评价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1.2教师因素
1.2.1教师资源与素质
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具有乐业、敬业和奉献精神等应作为优秀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高校在选拔教师时,应注重对其职业道德进行考查。
1.2.2教师的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是由人来实施的,人是关键因素加强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如若没有质量意识,讲课照本宣科,对固有知识采用封闭式的灌输,不理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满意度,这样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加之,现在是经济时代,很多教师受经济浪潮影响,无心专研业务,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什么奖惩,培养的学生能否毕业,能否掌握一技之长跟自己无关。这些思想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1.2.3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医学生来说,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临床技能,很多基础学科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也是现代教师的必备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对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述,应以声像、影视、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一部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3学生因素
1.3.1学生的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由高中毕业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很不了解,更多的学生对医学不感兴趣。由于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无可奈何进入医学院校,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唤起学生的认知愉悦和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并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关注知识传授,不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需要,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情绪,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
1.3.2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学生一直沿用旧的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付考试,知识拓展方面的能力欠缺,以致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盲目性地学习课本知识,没有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内容,理解基础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造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
1.3.3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把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看得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彻底改变一讲到底、越俎代庖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
1.3.4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校园文化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在专业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但过多的社团活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在校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宝贵性,在掌握过硬专业技能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社团成为学校重要的育人阵地尤显重要。
1.4教学环境
高等医学院校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优良的服务、优雅的环境,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如何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基地,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医学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对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场地、仪器设备、病种、可投入资金、教学政策等都是影响临床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实训设备和课程资源等都要符合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的要求,校内实训条件要满足学生生产性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要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临床实际、体验医学文化的需要。
2对策
2.1进行全员化的质量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即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持续的全面性的质量教育,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以及为确保质量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教育,使教职工对“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有深刻的认识,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质量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质量,对学生作为“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标准要符合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2健全系统化的质量信息库和管理制度
职能管理部门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应从学生、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考试、学籍管理、教材、实验、设备等方面建立基本信息库。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套比较细致量化的评价指标,做到有优必奖,有错必罚的奖惩制度。制定一个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适合本校的、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质量的评估持续、有序地进行,而且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信息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对学生临床实习的检查,除有临床教师参与外,也应有基础教师的参与。这样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对学生的教与学情况有整体的系统的了解与协调管理,对基础教师及临床教师掌握学生信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论教师教学水平多高,若他对教学工作不负责,教学就绝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任职后还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思想教育,将师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从而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只要到达模范准则,就是优秀,不应有名额限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必须精通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学科基本结构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与最新发展成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保证其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进行各种专项培训,包括各种教学竞赛和组织观摩活动,交流经验,吸取精华,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水平,提高授课质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教,客观地直接体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以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对每个学期,学生评价不及格的教师,经专家、领导评价确认后,学校出示“黄牌”警告,如连续两次不及格,则出示“红牌”,并将该教师调离教学岗位。
2.4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的价值,意识到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