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06:01: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供电公司消防演练评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金融系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由银监部门牵头针对四大国有银行和华夏、招商、中信、兴业、光大等30家股份制银行及各省级分行,通过现场打分、填写评估记分表等形式对二级分行和支行、分理处、储蓄网点进行消防安全评估。目前,共检查68家一级、二级分行和1380个下属单位、网点,督改火灾隐患1623处。
工贸企业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查看工贸企业日常防火监督检查情况、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消防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建立健全等。目前,共检查电机企业50家,整改隐患85处。
加油站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要求各加油站点严禁用瓶、桶等散装加油,要适时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漏洞和隐患,防范火灾事故和涉爆、涉危案(事)件发生。
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由各地消防、工商、公安、建设、城管及属地街道联合行动,对122个农贸市场进行检查。要求建立消防安全管理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和24小时抄告制度,农贸市场管理员每天至少3次自查自纠火灾隐患,每季度开展1次以上灭火疏散演练。
福建省环保厅:环境安全大检查正值集中整治阶段
环境安全大检点检查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制造(包括无机酸制造、无机碱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等)、医药制造、含尾矿库的采选矿等行业。在液氨从业单位安全专项检查中,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出动人员1 705人次,检查合成氨生产和液氨使用企业492家,发现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402家,已经按照环保部门要求整改的单位118家。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对福州、泉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等地16家液氨从业单位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五系统迅速落实行动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按照“四集中、四强化、四落实”工作总部署,从全省抽调36名专家和行业技术骨干,组成6个检查小组,从7月10日开始对全省317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开展一次拉网式安全大检查。
全省公路系统重点抓好公路安保工程,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实施安保工程5450公里。在国道205浦域段开展了2013年公路安全应急演练及隧道消防专项安全演练,进一步夯实公路安全畅通基础。
全省地方海事系统开展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督促属地乡政府严格落实渡口渡船“三长四级”责任制,出动车船1729辆(艘)次,检查船舶12046艘次,消除隐患48处。
全省运管系统督促各公交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完善公交首末场站、枢纽站的安全防范设施的配置,增强公交客运安全的防范能力,强化紧急疏散的应急演练,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深入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全面推进客运企业标准化考评工作。全省道路客运企业429家达标,达标率99%,预计年底全部达标。
全省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开展代号为“雷霆2号”的统一治超专项行动,出动执法车辆3000余辆次,执法人员1.2万余人次,检测车辆22.7余万辆次,查处超限车辆3800余辆次,卸载货物2.2万余吨。
全省交通质监系统开展复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和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在建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到位、机械设备检验合格、驻地用电安全等突出问题,共签发督查通报15份,提出整改意见49条。
省经贸委: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准民爆
民爆行业“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主要内容:一是核查民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四超”、“三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核查民爆企业属地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和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三是检查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建立及安全保障体系运行情况;四是对照民爆行业安全监管政策,认真核查生产线安全技术状况、安全防护保障设施及现场安全管理情况;五是检查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企业风险管控及应急演练落实情况。
7月,各设区市经贸部门组织对全省72个民爆物品销售点进行全面检查,目前检查工作尚未完成。为确保“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按照工信部统一部署,7月至8月中旬,省经贸委将与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开展交叉检查,对属地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职责、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集团“五统一”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重点督查。
省教育厅:针对8项重点确保校园安全
省教育厅印发《全省学校安全大检查和重点整治百日行动方案》,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和重点整治百日行动。本次重点整治百日行动主要针对8个方面进行:一是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二是防溺水和学生游泳安全,三是消防安全管理,四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五是食品安全及卫生防疫,六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七是燃气安全管理,八是自然灾害防范。
省教育厅、省综治办和省公安厅最近联合下发《关于对校园周边治安和安全隐患难点实行挂牌督办的通知》,决定对19个校园周边治安和安全隐患突出的治安和安全隐患难点实行省级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其余的责成市、县两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及时消除隐患。
省工商局:“四重”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是重排查。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配合,以危险化学品、燃气、石油、特种设备等为重点治理行业,深入排查,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摸底调查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是重规范。充分发挥工商登记职能,进一步规范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民用爆炸物品等重点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程序,依法坚持先证后照,确保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三是重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企业和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促使经营者守法经营,引导群众积极举报相关违法经营行为,为专项检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重查处。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危害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等重点行业的违法经营行为。6月28日以来,全省工商系统共办理无照经营和企业登记违法案件427起,案值1791.48万元,大大减少了生产安全隐患。
福建电监办:大检查围绕电力安全展开
本预案适用于在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各类重特大社会火灾事故。
一、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类
一)特别重大火灾
或者100人以上重伤,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富损失的火灾;
二)重大火灾
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富损失的火灾;
三)较大火灾
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富损失的火灾;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各街(桐湖)乡镇,发生重特大社会火灾事故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在区突发公共平安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依照“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各负其责、高效有序”要求,圆满完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
一)设立区重特大社会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
指挥长有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兼任,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组成。副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兼任,主要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全区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负责统一调度重特大社会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立重特大社会火灾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
二)区火灾应急专业组及职责
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下设灭火战斗组、现场警戒组、勤务保证组、医疗救护组、宣传报道组。
1.灭火战斗组:由区公安消防大队组成。及时为区应急委员会及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决策提供依据;确定灭火战斗行动方案;指挥参战消防部队积极控制和扑灭火灾。
2.现场警戒组:由区公安分局、区武警中队组成。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
3.勤务保证组:由区发改委、区交通局、财政局、城管局、水务局、环保局、气象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组成。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工作;区水务局负责协调供水企业保证灭火所需的火场用水;区供电公司负责满足火场供(断)电的需求;区电信公司负责保证现场通讯疏通;区环保局负责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并提出维护环境平安的对策建议;区气象局负责预报天气情况(必要时实施人工降雨)区城管局负责组织燃气设施紧急抢险。
4.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局组成。
5.善后处置组:由区民政局组成。做好受灾群众的临时救助工作。
6.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为主组成。确定宣传报道口径。
三、日常准备和预防
一)专业备勤
随时做好应急救援灭火战斗准备。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立足于区情、灾情及自身实际,区公安消防大队昼夜执勤备战。根据我区可能发生的重大社会火灾事故趋势及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分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完善各项工作职责。
二)日常备勤
确保工作职责内的应急人员、车辆能够做到招之即来,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疏通。来之能战。
要立即报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组成人员发生变化时。
三)培训与演练
使之熟悉应急预案,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要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应急处置的顺序、方法、措施;要每年组织一次重特大社会火灾应急处置演练,不时完善、修订本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处置顺序与措施
一)接警出动
要迅速调集灭火力量,119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接到火灾报警或者公安局指挥中心“110转警后。参与灭火救援工作。
二)启动预案
1.区公安消防大队火灾现场指挥员针对有可能导致和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立即向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及公安局指挥中心演讲灾情。
2.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立即向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演讲。
3.突发火灾事故确认为重大火灾时。并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处置行动,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派人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4.突发火灾事故确认为特大火灾时。由区应急委员会总指挥下令启动特大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5.根据火灾事故类别。
三)力量调集
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迅速调集公安、武警、供电、供水、医疗卫生、电信、气象等相关成员单位力量,根据火灾现场应急救援的需要。赶赴火灾现场,依照分工,增援灭火救援工作;调集专业抢险队伍、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伍到场协助灭火战斗;必要时组织群众参与辅救援行动。
四)火灾扑救
灭火救援应急工作由区公安消防大队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区公安消防大队应坚决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指导思想,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遵照火情侦察、火场救人、战斗展开、火场供水、火灾扑救、物资维护、火场破拆、火场排烟、战斗结束的战斗行动要求,迅速投入灭火战斗行动。并针对不同的火灾类型,实施相应的处置方案。
1.建筑火灾扑救处置方案
2.化工火灾扑救处置方案
3.仓库火灾扑救处置方案
4.交通工具火灾扑救处置方案
5.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
五、应急状态终止和善后处理
一)应急状态终止
经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确认后,重特大火灾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基本排除。向区火灾应急委员会指挥长演讲,由指挥长根据情况宣布应急状态终止,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由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指挥长向区应急委员会指挥长演讲,较大火灾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基本排除。由区应急委员会指挥长宣布应急状态终止,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二)善后处置
1.由区火灾专业应急委员会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和部门实施恢复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安徽省分行成立由行长任组长、分管副行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制定议事程序,确立工作步骤,审议信息科技重大决策事项及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决策、安排和部署。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安徽省分行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全程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管理目标,建立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信息科技部门组成,负责生产运行、应用研发、科技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第二道防线成立由信息科技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风险管控平台。依托风险管控平台,通过检查、评测和监控及时发现科技工作中的风险隐患,组织召开风险例会,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规范。第三道防线由内部审计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对信息科技工作进行专项审计。
(二)推动制度体系建设,构筑安全生产生命线。多年来,安徽省分行每年都对信息科技制度和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对现有信息科技制度体系进行评估,对信息科技制度体系架构进行梳理,逐步建立了制度、实施细则及技术规范三层架构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信息科技制度汇编》,共包括38个科技管理办法、16个实施细则、9项技术规范,在全行范围内印发执行,有效指导了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保持制度的严肃性,使基层分支行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制度,省分行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采取检查、监控及违规积分等措施,确保制度落地,形成人人“重制度,守制度”良好工作氛围。
(三)完善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技术防范能力1.建设高标准机房。2009年到2011年期间,率先启动省、市、县三级机房达标工程改造,共投入2000万元用于辖内66个机构机房的建设和改造,机构覆盖面达到90%以上。机房建设突出了“高可用、高可靠、易管理、前瞻性”的理念,对供电、防雷、消防、空调、装饰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保障。2.健全后备供电保障体系。2012年,利用有限的固定资产指标,为全辖所有市级分行配置了功率在20KVA以上的UPS,为60个县支行配置了10KVA的UPS;在3个新建办公楼机构建设了市电双回路供电、7个行自备发电机;11个行与电力公司、电信或联通等公司签订应急供电协议。形成了UPS、发电机、双回路供电、移动发电车等多重供电安全保障。3.建立功能完善的监控系统。省、市分行统一建立了机房预警监控系统(包括网络预警监控系统和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机房物理环境、重要设备、网络设备、数据链路、业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预警。系统采用分级监控方式,本级行不仅可以监控自身机房及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还可以实时监控到辖内行情况,实现科技风险监测的纵横结合,提升风险预警与防控能力。4.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体系。基层行成立不久,就实现了分网运行,根据业务种类、服务范围等分为生产网、办公网和监控网,针对不同的网络采用不同的安全控制策略;在网络线路上,采用三家运营商多线路、互为热备方式实现网络通讯的高可靠性;结合不同的应用分别采取了防火墙、入侵检测、内外网隔离等技术防范手段,确保网络安全。5.部署防病毒系统。部署了覆盖全行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系统,支持防病毒软件的统一管理和升级,有效防止病毒转播与蔓延。6.建立省分行级的异地灾备中心。通过在异地机房内架设EMC存储,使用现有网络在非工作时段进行数据复制,解决了重要数据异地灾备问题。同时在存储中划分一定的空间供二级分行使用,也解决了二级分行重要数据异地存储的难题。经过演练测试验证,灾备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有效地保障数据安全。
(四)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保持业务连续性省分行严格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在全辖范围内每年都组织一次应急演练。2013年仅在网络应急演练中,就模拟了6个场景,模拟突发网络故障情况108种,验证演练数据1638项。通过把演练工作做实做细,使得一些潜在的隐患得以暴露,强化了各级行对突发事件的响应和处置能力。此外还以应急演练为抓手,引入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持续改进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储备。在演练策划阶段,针对已有的和潜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评估,有重点地制定演练方案;实施阶段实时跟踪监测各类信息科技风险因素的产生和变化,适时调整信息科技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检查阶段对演练情况展开具体分析,对业务具体造成的影响、潜在风险、变化情况等进行收集整理,作为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依据;在改进阶段及时修正、完善应急演练预案。通过对应急演练持续改进,大大降低了信息科技风险事件的影响和损失,有效维持业务的不间断运营。
二、基层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意识及能力尚需提高。一是部分基层行领导存在重业务发展重业务风险防范,轻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现象,致使科技风险管理不到位。二是一线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认为信息科技风险是信息科技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移动存储设备使用、IC卡管理、密码管理等安全管理规定置若罔闻,非常容易产生操作风险。三是信息科技人员缺乏科技风险管理方面专业系统的培训,风险管理知识及经验不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能力不强。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还需完善。一是信息科技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现有的制度在电子设备采购、管理、报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在设备选型、设备更换、固定资产指标使用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部分机构出现设备老化、设备带病工作、设备兼容性差等情况。二是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目前对信息科技风险审计能力不足,缺乏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监管。审计部门只对信息科技资产进行审计,缺乏必要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方法对信息科技风险及信息科技人员行为进行审计。信息科技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基层行信息科技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科技部门重要岗位缺乏备份人员,内部岗位之间缺乏制约,影响某些规章制度有效落实。
(三)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需进一步提升。一是技术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够全面,在风险预警、评估、处置等方面存在漏洞。二是在终端安全、网络准入控制、网络分区等方面技术手段不足,既增加人力维护成本,又极易产生信息科技安全隐患。三是IT服务外包需进一步规范,在外包合同签订、外包人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督等方面需加强监管,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安全。
三、基层行信息科技风险治理展望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巩固三道防线。内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基层行应紧密结合现有业务流程,以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主线,不断优化现有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信息科技风险虽然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运行操作环节,但往往涉及业务流程和操作模式的合理性、业务需求的质量等众多方面,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必须综合考虑业务需求制定、项目实施、软件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不同环节的各种因素,由业务主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基层行首先应充分认识信息科技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落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责任制,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自身的总体风险框架,筑起第一道“思想”防线;其次,在加强信息安全监督、自查力度的同时,还应定期组织辖内信息科技风险的专项检查,对于日常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行中发现的操作风险隐患,建立信息系统风险持续跟进机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坚守第二道“监查”防线;此外,还应明确业务部门责任,将科技风险管理纳入到业务部门日常管理,设立专门的IT审计团队,培养专业的IT审计人才,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评估,督促整改,构建“以查带审,以审促查”的第三道防线。
(二)重在预防,完善信息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建立信息风险监控平台,通过对现有各类生产系统、监控系统中的可疑数据进行跟踪与分析,从而有效地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预警、评估、处置。平台采用实时预警和T+1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风险程度高、要求响应速度快的风险点,依托短信平台、邮件系统在最短时间内给出预警;对于日常操作和行为信息,采用T+1分析的方式,通过事后追查、责任落实来规避风险。二是完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控制对应用项目外包、软硬件产品和相关服务外包的风险,建立对外包服务商、产品供应商的信息科技风险的评估机制,实现对第三方全过程的跟踪管理,防范外包服务的实施风险。三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全覆盖。将全省人员按照省、市、县三级组织实施分级管理,一级管一级,实现从上到下、从省到县的逐级有序结构,使科技工作风险管控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人、每一台计算机、每一项业务。
(三)强化保障体系,持续推动业务连续性管理。首先,应严格执行机房值班制度,每日巡查机房,确保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其次,还应加强后备电源、备品备件的管理,落实各二级分行机房的第二供电保障渠道,有条件的行采用双回路供电,没有改造条件的自备发电机,对重要设备还应采取热备或冷备的方式,消除单点故障隐患。再次,研发推广桌面(终端)安全系统,包含内网准入、补丁分发、病毒库升级和主动防御等功能,从源头防范,确保网络安全。此外,还必须未雨绸缪,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做好业务连续性规划、业务恢复机制、风险化解和转移措施、数据备份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并加强灾备演练,以保障在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故面前能从容应对,迅速恢复生产,尽可能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优化、细化重要电力用户业扩增容施工方案
优化重要电力用户增容业扩流程重点实现两大目标,一是缩短改造时间;二是控制施工安全。为缩短改造时间,需预先制定施工进度表,对施工过程中个各项进度设立时间节点,确保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停电改造时间要求很短,对土建的改造应在设备改造之前完成,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如新增的高压柜、变压器基础,新增电缆沟,进出线管井,接地网工程等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原有工程,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预先进行施工。用户新上设备进场后应在安装前进行设备主体结构验收,重点检查设备内部结构,安全距离,规格型号等。因改造期间短暂,在设备安装后若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进或调换将浪费大量时间。双电源用户应减少单电源运行时间,减低改造安全风险。改造期间单路电源运行,且无第二路电源备用,需与用户协商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对重要负荷增设UPS电源;提供自备应急电源接口用以保障应急照明,电梯动力,消防动力等重要负荷事故期间的用电;提供非电安全保障措施等。为保障施工工程中安全,应在停电后立即做好安全措施,严格隔离带电运行区域与停电区域;施工前召开开工会,要求所有工作成员明确工作目的,了解工作区域,确定带电运行设备;应设专责监护人,对运行设备进行监护,严禁工作成员误入带电间隔;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对尚未改造运行的变压器及各出线的负荷进行监视,预防超负荷运行跳闸停电。做好负荷切割工作。施工前要将需拆除的低压柜出线负荷切割至不需拆除的低压柜时,应考虑重要负荷允许停电时间,必要时配备UPS或自备发电机临时对重要负荷供电。改造完成后,同样需考虑重要负荷允许停电时间,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隐患整改
根据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按照资产划分协议从电网责任隐患和用户责任隐患两方面排查。电网责任隐患主要从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供电设施是否存在缺陷,调度协议的可行性、供用电合同审批制度的建立、停送电制度的规范性、拉闸限电序位表、有序用电方案管理等方面可能造成的供电安全隐患开展检查工作。例如2012年3月用电检查人员在电网责任隐患排查中发现本地区移动公司、人民医院二家用户存在双电源线路同杆架设情况。供电公司随即组织营销、生产、发建、设计部门联合现场勘查,制定改造方案,同时与用户商谈停电改造计划。2012年6月底供电公司自筹90万余元资金,新上一进三出环网柜一台,敷设电缆405米,完成配电网络改造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自身寻找短板的同时也为重要用户上了一堂安全课,增强了用户安全意识。用户责任隐患主要从供电电源、应急电源、受电设施、应急预案、运行管理五个方面开展检查工作。为避免用电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供电企业需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实施“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的管理经验。供电企业应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共管机制,每季度共同开展安全监查工作,建立重要用户档案资料库。与重要用户签订《供电安全协议书》,明确供用电双方安全责任,促使用户提升电力安全忧患意识,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对辖区内重要用户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汇总,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告知安全责任,做好签收记录,同时抄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做到“服务、通知、报告、督导”到位率100%。
制订、完善停电应急预案
重要用户一般要求配置两路及以上网供电源,保安负荷还应配置120%容量的发电机。无论是单电源还是双电源重要用户都应考虑在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例如某汽车客运总站为10kV单路电源供电,自备150kW应急发电机一台,存在供电电源配置不到位的安全隐患。该场所属于人员集散中心,尤其在运输高峰期间,承担本市的客流运输任务。其重要负荷为售票系统、候车厅照明系统、客车出发指示系统、消防设备。由于资金问题,第二路供电电源建设短时间内无法实施。用电检查人员协助客户逐个分析排要负荷,确定以UPS、发电机和非电性质应急措施的方式来临时弥补供电电源建设不到位的缺陷,并组织停电应急演练。具体措施有:售票系统每台电脑增加独立的小型UPS,通过在线式UPS以保证售票系统的不间断运行,避免数据丢失与售票秩序的混乱;建立客车出发人工指示功能,一旦指示系统失电,通过人工举牌和喇叭呼叫在各个进车口引导客流上车;加强应急发电机定期检测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柴油供应渠道,确保市电停电的突发状态下,自备发电机可靠启动运行。
一、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安全考核,促进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我局始终将安全责任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坚持安全生产分析汇报制度和联责制度。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安全生产情况汇报周例会”和“调度早会”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直接、全面地掌握全局安全生产动态。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单位安全联责制度,开展基层员工面对面座谈活动,将安全生产压力层层传递,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完善《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实施细则》、《安全日考核办法》、《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考评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覆盖全局的安全绩效精益积分考核机制,将安全绩效与月度、季度、年度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单位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年年底还首次实施了员工安全生产风险金考核。三是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宣贯。今年国庆后结合“安全周”活动,全局职工开展了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宣贯,使广大职工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今年针对《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我们开展了专门的分析,大力实施宣贯,结合电网和安全生产实际,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杜绝考核事故的发生。四是严格落实领导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从局安全第一责任人做起,局各级领导直接面对基层广大职工,亲自下班组参加安全活动,实施重要施工项目的领导干部到岗到位和同进同出,确保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了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共同关心安全、关注生命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宣传培训,促进安全素质全员提高
根据全员安全素质“人人过关”培训计划,我局通过实施这一系列分层培训步骤,达到全员安全培训、“人人过关”的目的。5月份参加了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内训师培训;7月份组织各单位部门管理人员、生产班组优秀技术骨干开展了全员安全素质“人人过关”培训,并对现场授课进行视频摄录。8月份,视频教学内容在我局考试系统中上挂,各单位相关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岗位员工通过观看视频录像或集中授课等形式进行学习。9月下旬,在局培训中心开展了全员安全素质“人人过关”及安规考试,至9月底,已开展全员安全素质“人人过关”考试对8596名。
今年的安全月期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开展“生命第一、安全发展”征文评选、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的氛围;组织班组事故案例学习,送安全知识到现场,现场安全知识抽考、抽问,提高员工事故防范意识;统一开展了“电力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今年我们还开展了心肺复苏法的取证培训,共办班50多期,全局有多人通过了培训。
(三)强化安全管理,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管理层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制度,制定“到岗到位标准”和“到岗到位管理规定”,把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纳入生产控制流程,每周制定到岗到位计划,严格考核管理,确保每个生产现场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在生产一线,全面开展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输电线路、电网调度专业准军事化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准军事化宣贯、训练和实战演练。将准军事化与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结合,极大提升了我局生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水平。6月份,我局生产系统准军事化管理通过省公司验收。通过落实到岗到位和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使施工现场管理更加规范,规章制度执行更加到位,员工精神面貌更加振奋,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做好设备和运行管理,促进电网设备安全运行
认真宣贯《电力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开展专业性评估工作,梳理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开展电网安全风险预控工作,通过流程化管控,积极推进现场到岗到位和安全生产基础的夯实,全面保障了全社会安全可靠用电。
认真开展了输变电设备专业化巡视和状态评估,全面应用红外热像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等状态检测手段,集中对220千伏及以上主设备进行带电检测,完成了余公里输电线路直升机巡线;加强“红线”设备管理和消除工作,共消除红线设备46项;专项开展了电气化铁路相关设备安全检查、电缆防火隐患排查、输电线路重要跨越隐患排查;完成白沙变及逍林变主变10kv开关柜更换等易发热设备整治。在今年电网最高负荷突破900万千瓦的情况下,迎峰度夏期间电网仍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认真部署防止恶劣天气的各项措施,今年还成功应对了频发的雷暴天气和“梅花”超强台风等恶劣气象。
(五)推行精益生产,促进电网建设有序推进
针对今年依然繁重的生产任务,我局通过推行精益生产,加强计划刚性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既保障电网建设顺利推进,又保障了施工安全。1至9月,建成投产了220千伏屯山变等一大批项目,基建工程累计投产变电187万千伏安,配合轨道交通、铁路枢纽北环线、穿好高速和象山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投产线路96.58公里;完成了莼湖主变增容、宝山、孔浦、凤阳变消弧线圈改造等技改工程累计14项,并完成了江南变2号主变更换抢修等临时任务。今年,电力安全文明设施配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对地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进行安全文明设施配送,目前有标示牌、孔洞盖板、成品保护等安全设施30类、数量2500个左右,具备1个220千伏、2个110千伏变电站的全所安全文明设施配送能力。这也是浙江省电力公司首个安全文明设施配送中心。
(六)开展风险评估,促进安全风险不断降低
根据“安全风险管控年”活动要求,在省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实施办法》基础上,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控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风险管理。一是开展电网风险评估。按照我局电网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当检修状态 不满足“n-1”时,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提出存在的电网风险等级,落实运行、检修、线路等专业风险控制措施,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我们对于四星及以上风险的项目,召开专题分析会,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得到落实。由于国务院颁布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日前,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对电网风险等级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条例”标准。二是开展专业风险评估。以防误操作、防人身和设备误碰、防电力设施破坏为重点,分运行、检修、线路三个专业开展风险评估。在实施中,我们力求去繁求精,切合实际,对原危险点预控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广大员工容易操作又有实效。同时检修专业还开展了承载力分析的探索应用。三是开展县级供电局风险管控试点。根据省公司的要求,鄞州供电局开展了县级供电局风险管控试点。通过改进手段,不但将三级反违章检查纳入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反违章稽查来监督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而且增加了安全风险措施库的积累功能,使系统安全风险措施库的数据得到不断地补充完善,同时深化班组安全风险评估功能,将生产班组分为综合类和作业班组分别评估,并将外施协作队伍的班组也逐步纳入到班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中。
(七)完善工作机制,促进隐患问题有效整改
作为国网公司、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树典型、传经验”工作重点推广单位,我局以建机制、查隐患、抓治理、防事故为主线,从隐患排查、评估、治理、防控等环节,总结提炼出具有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推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一是完善隐患定义。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重要问题的综合督办,着手开展了国网公司隐患范例的修订工作,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县级供电局“障碍隐患范例”的编制。二是强化工作机制。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部门主体责任,成立了以专业小组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网络组织,建立以专业职能部门为核心,由安监部门综合协调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三是明确隐患报送流程。开展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克服了原系统中无法体现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缺点。并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报送和填写要求表”的形式,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填写内容和报送要求。提出了障碍隐患的概念,开展隐患分级控制。四是完善隐患制度建设。重新制定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规范了隐患排查治理的例会通报。每季的安委会上进行通报,每月的局务会议上进行报送情况数据分析,每月的安全分析会上进行详细通报,并且每季均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下发各单位。制定了《电业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评价考核实施细则》,对部门、基层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考核。9月份,国网公司事故隐患管理专责人员现场交流会在召开,我局在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今年,我局报国网安监系统的隐患有26条被省公司录用,已整改22条,其余将在年底前完成整改。
(八)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无违章活动深入开展
积极探索反违章管理,按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反违章要求,及时修订了《电业局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考核力度,重点突出了“26条违章”的考核和联责考核。完善了《反违章工作同业对标考核办法》以鼓励班组自查自纠、支持基层单位加大违章查处为出发点,使同业对标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各单位反违章自查的积极性。推广、建立了现场安全员制度,确保每个较大施工现场有人监督、有人负责、有人指导。同时通过考核手段逐步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技能素质,使生产现场逐步规范。利用科技手段通过gps定位系统的实用化应用,大大提高了反违章工作效率。通过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移动式图像监控系统和无线视频系统使用到反违章稽查工作中,使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和远程安全监督成为现实。截止11月底,各单位开展反违章检查39764场次,与去年同期比较,自查次数基本持平,查到违章2130次,增加了44%;违章记2286人,增加了33%;记3648分;增加了14%。通过同业对标和联责考核等制度的实施,班组自查自纠现场自查次数和违章查到次数均有明显提高,班组开展反违章检查38714场次,同比提高了19%,查到违章1519次,提高了70%,说明反违章传递到了基层和班组,充分体现了班组自查自纠的目的。也能从源头上遏制了违章行为的发生。
(九)健全应急体系,促进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组织预案修编、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在应急预案方面,根据国网公司新版应急预案要求,我局22个预案通过内部和外部审核,完成了预案和电监办备案。各县级供电局也开展了预案的修订工作,争取11月完成。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和基层单位“一事一卡一流程”试点,确保预案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演练方面,作为省内最早开展城市大面积停电社会联动应急演练的单位之一,今年6月28日我们在慈溪率先开展省内县级城市大面积停电社会联动应急演练,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还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了轨道交通事故、水资源事故等演练,基层各单位也进行了规模不等的迎峰度夏、防汛抗台、反事故等演练,全局的应急演练已成体系。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包括安监、生产、调度人员为主的应急网络平台,进一步明确应急物资类型,开展了应急物资调研,积极参加市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手开展应急管理建设三年规划,为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促进线路设施安全运行
一是大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以“保护电力设施,珍爱生命财产”为主题,创新思路,拓展载体,着力开展预防山火、风筝与施工安全的电力安全知识公益宣传。今年来共计投入140万元,通过电视、广播、电影下乡、警示牌、标语、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着力推动电力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活动,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电力安全法制意识。二是努力提升电力设施技术防控水平。在红外报警、电子围栏、图象监控、防震报警及110联网报警系统、24小时保安驻守等基础上,加大投入,大力推广普及低压线路防盗报警装置安装。三是深入完善警电、政企协作机制,构筑电力设施保护坚强防线。依托电力治安联络室,强化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打击处理。深入开展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对一 时难以整改隐患,密切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确保隐患可控、在控、能控。3月31日圆满完成主城区相距110千伏大河变电所仅28米的高楼爆破作业。四是强化义务护线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举报奖励制度。今年以来计奖励各类有功人员20人次,计1.3万元。
(十一)强化专业管理,促进安全基础进一步牢固
一是加强营销安全管理,完成了131家重要用户的供电安全和隐患排查专项督查工作,完成了第三医院主变过热等7项重要用户供电隐患的整改。制定用户容量管理办法,对全市专变用户超变压器容量运行情况进行了普查,发出整改通知书78份,对2家用户进行了处罚,目前51家用户已办理了增容手续。二是持续严抓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安全持卡检查、信息机房专项督查、信息安全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治理等多项活动。针对桌面终端信息安全,不断完善安全扫描评估机制,实行一周进行两次安全扫描预警制度,对未达标的单位进行通报和考核。三是开展“三个一”农村用电安全活动,制订局农村私拉乱接用电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专项安全监督。四是组织召开外包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当前发包管理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外施队伍安全管理抽评,推行亮黄牌制度和末位通报制度,不断提高外施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五是加强消防、交通管理,加大消防四个能力宣贯和培训,保安人进行“三要六步”达标培训,加大交通安全监管,举办车管人员业务培训、安装gps和etc并强化进行专业安全检查,制订驾驶作业准军事化细则。
二、下阶段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局将继续以“安全风险管控年”活动为主线,把“不发生人身事故、电网事故和责任性事故”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全力确保电力供应,认真做好迎峰度冬各项准备,努力圆满完成全年安全生产任务。
(一)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将“安全风险管控年”活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班组“三无”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逐层落实责任,筑牢安全基础。认真组织秋季安全大检查问题整改,对查出的问题逐项整改到位,确保检查成效。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制定隐患技术标准和范例,落实部门责任,规范排查流程,全面体现事故隐患管理办法各项要求,为我省和国网系统隐患排查治理树立典范。大力开展飞行检查,坚持安全生产重大贡献奖励,加大事故、违章考核成本和处理力度,从根本上遏制违章行为发生。强化生产一线准军事化工作,积极开展“三无”班组建设,推行安全知识现场考问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素质。
(二)全力确保电网安全。当前,电网面临基建、检修生产的高峰,需要大量的关键设备停役,电网安全运行存在较大风险,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我们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完善运行、检修、线路专业项目风险评估机制,重点做好四星及以上风险控制和措施落实,做好变电所防全停技术措施,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推行作业风险库和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卡,开展单位、班组的安全承载力分析,保障现场施工安全。二是完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反事故应急演练;加强继电保护及二次安防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积极做好保供电工作,对重要活动保供电方案制定专项事故预案,防止重要场所停电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三)努力防止检修施工期间人身、设备事故
受迎峰度夏、节假日和保供电等因素影响,年度电网检修有效时间较短,加上受项目审批、物资招投标等因素影响,不少基建、技改工程集中在下半年开工,势必造成基建、检修生产任务安排过于集中。对此,我们需要防控检修施工期间人身、设备事故发生。首先健全检修计划、指标管理、设备管理“三位一体”和生产、基建、调度“统一协调”工作机制,做好与基建、市政、改造、大修工程有机结合,统筹考虑停电计划,严格计划刚性管理,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可靠性。当电网安全与工程进度、检修安排、新设备启动、负荷平衡存在突出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不动摇。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深化落实到岗到位制度,要求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加强现场监督指导,遇有重要检修停电工作或较大作业运行操作,有关领导和管理技术人员要与职工同进同出,保证施工现场各项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三)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生产和电网建设任务。四季度计划投产220千伏项目2个、110千伏项目12个,合计变电容量__万千伏安、线路133.85公里,电网建设任务相当艰巨。一是抓好项目全过程节点管控,督促各单位及时落实解决投产项目政策处理受阻点,做到建设流程各环节无缝衔接。二是抓好重点工程安全投产工作。四季度迎来220千伏曲池、北仑电厂送出等一批涉及比较复杂运行线路停电改接项目的施工高峰,将加强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这批项目安全、如期建成投产。三是主动与各部门、单位衔接,提前做好项目预控,合理安排项目投产时间,加强施工及停电作业环节的安全、质量管控,在安全的前提下全面“633”电网建设目标(即储备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开工300万千伏安,投产300万千伏安)。
三、20__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结合“三集五大”建设推广工作,将“不发生人身事故、电网事故和责任性事故”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防止短板,弥补弱项,保持优势”来开展各项工作,以夯实安全生产监管基础为核心,以提高执行力建设为抓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按照“三个百分之百”和“四不放过”要求,全面梳理流程,强化责任到位,严格措施落实检查,严肃事故、违章考核,精细管理,深化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能力与水平,为实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开好局,持续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
(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意见和措施
1、加强“五大”体系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严格体系过度阶段安全管理,落实责任,确保过渡期间安全监管“不弱化、不缺位、不空挡”,建立、修订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分析并严控人员调整、生产管理模式调整、生产注意力不集中等引发的风险,落实管控措施,努力加快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设,先立后破、统筹兼顾,切实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2、结合《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电业局电网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风险等级划分进行修订。依据《电网事故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建议报告》,梳理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做好电网检修方式、临时方式和过渡方式下的安全稳定分析校验,按要求开展好电网风险预控工作。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明确特殊运行方式的审批、报备工作。加强调度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积极推进技术监督和入网检测工作,确保设备入网质量。
3、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一要完善隐患排查的报送流程,推进隐患报送系统应用及核查。二要落实人员、资金、时限对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治理,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隐患落实风险控制措施。三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隐患的评定和考核机制,每月局务会通报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加大重复发现问题的考核力度,集中研讨“通病”,对整改不力、整改率不高的单位严格考核,确保有安全风险的隐患及时整治。四要持续推进县级供电企业“两清理”和送电线路安全标识排查工作,努力减少误碰设备、误登杆塔等责任事故的隐患。五要加大电网老旧、多病设备的改造力度,及时反馈新入网设备运行隐患信息。
4、认真组织开展城市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本着“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优化查评专家组,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查评工作。对电网、调度及二次系统、电气一次设备、安全供电、风险管控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组织开展专业化查评工作,对现存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系统梳理,结合隐患治理工作,有计划地落实规划发展、建设改造、调度运行、生产维护等整改治理和预防预警措施。
5、严格违章稽查和到岗到位制度。一是持续完善反违章常态工作机制。继续加强保证体系和班组的反违章自查自纠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稽查业务指导水平。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及飞行检查,持续开展反违章稽查专题月活动,每月一个项目类别,每周一种违章现象,按“四不放过”要求严查、严打。充分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开展违章纠错,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工作计划刚性和到岗到位管理。进一步巩固,“年计划、季分析、月平衡、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设备计划停役管理,减少可能引起事故隐患的检修方式出现。在日常计划管理中,尽量做到变电与线路结合,一次与二次结合,基建与检修结合,杜绝重复停电。
6.强化发包及外包安全管理。严格资质审查,修订外包安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外包队伍抽查和安全管理评价,对资质较低、能力不强、发生重大违章或事故未遂的、连续亮黄灯的进行警告直至清除。资质作假及不满足要求的坚决予以清退。加大外包工程的监管力度,推进主业直接外包管理模式转变,要求外包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入网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加大现场安全监管力度,加大违章作业成本。切实加强现场监理、验收等关键环节。
一、全面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1、落实政府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适时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制定年度消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标准,适时组织检查考评。
2、落实职能部门消防工作监管责任。各部门要切实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共同做好消防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消防装备、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等经费预算安排;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中介服务机构落实消防工作职责情况的管理;民政、交通、农业等部门要将消防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力度;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和新闻、广电等部门要将消防知识纳入培训、宣传内容;教育、卫生、商务、文化等部门要加强本行业、本系统所属单位消防安全监管;各基层派出所要做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督办整改火灾隐患。
3、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工作主体责任。各单位要深入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人、管理人和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和消防控制室人员值班制度,科学编制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实战演练,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鼓励单位开展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和人员密集场所向社会公开承诺消防安全;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
4、落实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参与责任。各地要整合社会资源,把消防安全与文明创建、平安创建、新农村示范建设活动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协同、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等措施,推动消防安全自治;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的知情权、监督权、投诉权和举报权,营造人民群众“重视、关注、支持、参与消防”的社会氛围。
二、深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城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城乡消防专项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城镇消防安全布局,加快消防供水和消防通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年内,完成城区市政消火栓新建和维修任务,依法督促中石油公司对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的江口加油站进行整体搬迁;重大工程和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要符合预防、处置突发灾害事故的需要,合理布局紧急避难场所和救援通道场地。
6、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和装备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年内公安消防部门必须配备压缩空气泡沫车、载液高喷车、重型泡沫水罐车和大功率远程灭火消防车各1辆;落实公安部等七部门《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指导意见》,白洋镇要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三宁化工要建立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消防队;社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保安联防消防队60%达标并投入执勤备战;其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镇社区、农村村庄建立志愿消防队,鼓励发展民间消防组织,继续招收事业编制消防员和合同制消防员,充实公安现役消防力量。
7、加大消防事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消防经费投入,2012年消防业务经费总量同比增长10%以上;建立装备建设、信息化建设、应急救援建设等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将装备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财政预算范围,确保足额到位。
三、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8、推进消防管理服务创新。全面推行“以证管火、以房管火、以业管火”消防监督模式;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消防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行网络化监督管理;深入推进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在建工程为重点的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治理,推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年度检测和电气检测工作;加大消防产品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加强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庆和“建党90周年”活动期间的火灾防控工作。
9、推进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深化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单位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和消防宣传教育“四个能力”。持续推行重点单位内部检查月报制度和消防控制室“256”规范化管理“两项硬性制度”。综合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推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达到“组织制度规范化、标准悬挂统一化、设施器材标识化、重点部位警示化、检查巡查常态化、培训演练经常化”。组织消防安全明白人竞赛,召开现场会推广“四个能力”示范单位建设经验,推动重点单位年内全部达标。
10、推进农村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在董市桂花村开展农村消防工作试点,确定村(居)委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安全公约,组织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综治骨干作用,落实“十户联防”、“门栋关照”工作制度;强化孤寡、独居、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要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整改消防火灾隐患。
四、提高社会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11、完善应急救援制度。以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体制为重点,建立应急指挥协调制度,规范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力量调度、联动响应等工作;建立预警和信息报告制度,规范预测预警、调查评估、信息报告、信息等工作;建立队伍管理制度,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值班备勤、人员编配等工作;建立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应急物资储备、补给和运输保障以及资金管理、民间参与危机救助等工作;建立培训演练制度,规范教育训练、综合演练、危机应对演习、防灾知识宣教等工作;建立预案管理制度,规范预案编制、审核、修订等工作,努力提升社会应急救援合力。
12、加强应急救援力量。按照不少于45人的标准配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执勤人员,加强专业训练,提升队伍的专业救援水平;按照有稳定队员、有基本装备、有执勤场地、有保障经费、有管理制度的标准,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涵盖学科广泛的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在突发事件处置决策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13、落实应急救援保障。完善应急救援财政扶持政策,以政府财政保障为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障队伍、装备、通信和物资储备等建设需要;结合实际,积极引进新型、高效、实用型装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合全部达标;整改民政、卫生、市政、交通、环保、供水、供电等部门应急救援装备,建立专门的装备物资储备网点,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五、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
14、深化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各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深化消防宣传“六进”;开展“万人消防安全知识大普及”和“消防志愿者走千家进万户”活动。推动党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农民工及村干部消防安全培训,协调治安部门组织开展保安队伍全员消防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家庭消防安全自查活动,提倡家庭自备并学会使用逃生自救器材;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和“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逃生演练;各单位应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逃生自救演练,确保全体员工懂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
(1?黑龙江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黑龙江省劳动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第一作者简介:宋丽(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副教授,主要从事人防工程应急管理。
摘要:通过对城市公用人防工程的建筑布局、设备实施及现场人员活动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人防工程和平年代的功能特点,分析人防工程的危险性类型和具体内容,进而提出城市公用人防工程的应急管理模式、具体实施要求,同时采取应急演练、应急维护等必要措施确保人防工程能够有效利用。人防工程应急管理模式的确立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 :人防工程;应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91(2015)02-0006-06
收稿日期:2015-03-16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些以满足人民防空指挥、通讯和掩蔽需要的人防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第三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提出了“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80年代中期,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人防工程和平时期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主要方向,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时至今日,大量涌现的城市公用人防工程已成为以解决城市交通阻塞和缓解城市服务设施紧缺为目的的城市地下空间与开发利用的主体,个别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建设相结合已连成一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地下城。
随着对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进出人防工程的人流、物流强度和时空广度极大增加,使其成为大范围的人员高密集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事故,人员伤亡后果极其严重,对地面建筑、交通运行安全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人防工程在和平年代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2]。
1城市公用人防工程构成及使用情况
1?1建构筑物及其总图布置
人防工程自身主要分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两部分,人防工程立体周边布置的建构筑物或分布在土层中、或分布在地面空间,与人防工程相邻共存或提供配套服务。
(1)地上设施。主要为人防工程出入口地面建筑、采光窗竖井、进排风和排烟竖井、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地面检查井排水管接口等。人防工程地上设施周围多布置有一般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以及甲、乙、丙、丁、戊类厂房(库房)。
(2)地下设施。主要为连接地面安全出口的避难走道、防火分区及其相互连通的疏散走道。其中,防火分区根据不同功能包括商业营业区、餐饮食品加工和营业区、地铁列车行走区、停车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区、人员通行区、仓储区及其附属设施。
(3)人防工程能源资源接入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通气管、应急发电供油管、餐饮燃气管、供电和通信线路等。
(4)地下设施上部土层空间布置有市政给排水设施、埋地电缆、埋地燃气管道和供油管道、采暖管道等;人防工程底部空间主要布置自身使用的排水管道、污水池等。
1?2设备设施布置和用途
城市公用人防工程在和平年代内部设备主要布置在附属设施内,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灭火剂储瓶室、排烟机房、变配电室、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丙丁戊类库房、污水泵房、污水池、卫生间、柴油发电机房、电梯、扶梯等。对于地铁工程,包括地铁机车、行走轨道、进出站信号设备;对于餐饮区主要为用电、用气烹饪设备和抽油烟机;对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主要为游戏机、放映设备;对于停车场,包括车辆通行管理设备和车辆;对于仓储区,包括叉车、货车等。
1?3现场人员类型、数量及活动
(1)运行维护人员。主要为物业性质的作业人员,包括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公共场所的清洁。涉及的岗位有电工、保洁工、焊工、消防安全员、保卫人员、给排水技术员、暖通技术员、电梯维修工等。这类人员数量相对稳定且人数较少,涉及的活动为电气作业、保洁作业、临时焊接作业、电梯维护维修作业等,活动场所火灾危险性多为丁、戊类,其中,临时焊接作业场所为甲类。
(2)经营人员。主要包括商业街商户营业员,餐饮区厨师和服务员,停车场收费和管理人员,仓储区货运车辆司机、装卸人员和保卫人员,轨道机车驾驶员、售票员、安检人员和维修人员等。这类人员数量相对稳定且人数较多,涉及的活动为日用品和餐饮经营、停车场车辆进出、仓储区装卸作业和车辆进出、地铁客运和线路及设施检修等,活动场所火灾危险性多为丙类。
(3)被服务人员。主要包括就餐人员、购物人员、地铁乘客、存放车辆驾驶员和乘客、存放货物货主及其聘用工作人员等。这类人员数量极多且数量变化大,具有交通高峰期人数多、节假日人数多、旅游旺季人数多、寒暑假人数多、大型推广活动期人数多等特点,涉及的活动为就餐、购物、人力物流、驾驶,检票通行和上下地铁、电动扶梯、楼梯、平面道路通行等,活动场所火灾危险性多为丙类。
1?4人防工程和平年代的功能特点
主要体现在人防工程的自身特点以及对其的利用形式、利用重点等方面。
在利用形式上,从建筑物地下室到简单的地下街(过街道),再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最终为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3]。
在利用重点上,一般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结构与地上空间的规划结构相适应,其开发利用重点均与城市空间规划相匹配,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一般均位于城市地上交通矛盾较大的地区,地下空间综合体的利用一般均位于城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地区。
2人防工程危险性分析和评估
良好的人防工程应急安全管理应首先识别和分析外来风险、内部风险及紧急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并对这些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处理措施。
2?1一般危险性分析
人防工程的建筑主于地下,处于岩土体中的地下建筑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能抵御或减轻包括核武器在内的空袭、爆炸,以及地震、飓风的破坏,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可提供恒温、恒湿、超净、安静的空间。
人防工程在防治外部危险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仍存在安全漏洞,在防治内部危险方面问题较多。人防工程存在的事故类型主要为来自外部的涌水事故,来自内部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空气品质和通风事故、危险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塌陷事故、轨道交通事故、车辆交通事故、人员踩踏挤压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等。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产权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对设备设施等硬件管理不善、维护维修不到位、物业管理人员违章、安全投入不足和无事故预案、相关安全管理缺陷,使人防工程产生安全隐患,使“谁所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原则不能有效落实。
(2)经营人员、运营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水平有限,不能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
(3)被服务人员违反安全警告、缺少安全常识、自救能力不足等。
(4)包括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物业公司在内的各人防工程管理单位缺少统一沟通和综合协调的管理部门。
(5)一些使用单位擅自改变人防工程使用用途、破坏人防工程设备设施、降低工程的防护功能。
(6)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包括应急准备不足、应急演练工作缺乏。
(7)其他原因,如人为破坏、意外风险。
2?2特定危险性分析
在人防工程使用过程发生的事故中,火灾、涌水事故、空气品质和通风事故、危险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人员踩踏挤压伤害事故等均具有极强的过程性,有现场应急处理的时间,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危害后果,成为未遂事件,因此应将其作为事故应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2?2?1火灾
(1)一般人防工程火灾。人防工程管理要求禁止易燃易爆品进入地下空间,使火灾事故在人防工程发生的概率低于地面民用建筑,但由于人防工程的空间相对封闭,易燃气体不易分散,阴火产生的热量不易扩散,人防工程内违规用火或疏于管理就极易发生火灾,事故后果相对于地上建筑也更严重。现实中人防工程火灾并不鲜见,如1988年9月15日发生的南昌市福山地下贸易中心大火,淄博博山地下商场餐厅部厨房也曾因排油烟管道油污过多引起火灾。一般来说,人防工程火灾危险呈现出火场温度高、有毒气体多,内部格局复杂、疏散难度大,储存物品多、火灾荷载大,内部纵深长,灭火战斗困难的特点。可能的点火源包括电气火花、炊具明火、焊接火花、吸烟明火等;可燃物质包括纺织品、装修材料、仓储物品、厨用天然气、备用柴油发电机燃料、临时焊接气瓶等[4]。
(2)地铁火灾。地铁建筑结构特殊,其站台、站厅和通行路线处于地面以下,运营线路长,客流量大,是人流高度集中的场所,具有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用电设施、设备繁多,动态火灾隐患多的特点,而且地铁火灾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发生火灾时空气氧含量急剧下降,并产生有毒烟气,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扑救困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表1所示是近几十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几起较大的地铁火灾事故[5]。
2?2?2空气品质和通风事故
人防工程空气环境指标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新风量、CO2和CO浓度、细菌总数、甲醛等,若通风设备发生故障、通风能力不足,机械通风系统或空气调节装置积尘、积垢和有霉变物,都会增加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使空气品质降低而引发空气品质和通风事故[6]。
在人防工程安全风险中,空气品质和通风事故相对于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过程相对较长,产生破坏的效果不像其他事故那样直接和猛烈,因此常常被忽略。
2?2?3危险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
人防工程内严禁存放和使用汽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质,而且使用天然气的餐饮部、备用柴油发电机间等都处在独立的防火分区内并设有独立的进排风系统,所以人防工程发生危险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的概率较小,但鉴于事故后果严重,仍然要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人为破坏应从安全保卫角度进行管理。
2?2?4涌水事故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事件的出现,强降雨天气时有发生,地面洪涝灾害也能够导致人防工程地下发生涌水事故。在短时间内地下空间大量进水,使人防工程地面高程较低区域发生被淹、现场人员溺亡事故,同时供电系统被淹停止工作,使地下空间空气中含氧量不足,供配电设施漏电导致现场人员窒息和触电死亡。如2009年,江南某地发生强对流天气,强降雨导致积水漫过集水沟倒灌入一个平时作为公共停车库的人防工程,造成数量高档轿车被洪水浸泡,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人民币;2007年,济南英雄山人防商城内积水1m多深,济南银座地下商城发生水灾,死亡100多人。
2?2?5人员踩踏挤压伤害事故
人员踩踏挤压伤害事故多发生在应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扶梯等区域。由于应急通道狭窄或人流高度集中、安全出口不正常关闭,扶梯设备超负荷、维护不当、意外倒塌掉落等原因发生人员踩踏挤压伤害事故。
2?2?6意外停电事故
当出现停电事件时,应急电源不能迅速启动,通风系统停止工作,使地下空间照度不足、空气品质下降,导致现场顾客恐慌逃生,可能引发人员踩踏挤压伤害事故。当意外停电事故和火灾事故同时发生时,还会造成消防设备无法启动、火灾迅速蔓延的后果。
2?3安全风险评估
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应该对人防工程公共安全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如火灾、涌水事故、危险气体泄漏、意外停电等)能引起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针对内部风险应明确人防工程危险设备和关键保障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风险管理;针对具体的外来风险明确防范措施;对事故疏散逃生过程中的可能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
3人防工程应急管理模式
3?1应急管理组织和职能设置要求
建设有城市公用人防工程的地方政府要增加人防工程综合安全管理职能,覆盖安监、消防、环境、公共安全管理,接受对口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管理对象为人防工程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和经营户个人等。
各人防工程直接管理单位要设置综合安全员和应急组织机构。
3?2应急管理模式结构及实施要求
应急管理模式结构主要由应急策划、应急实施、应急实施监控和应急改进四大管理要素构成,其实施要求见表2。
3?3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包括针对事故的应急现场处置的演练和人员逃生的演练。具体说来,主要指应急设备设施/器材使用演练、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指挥演练和伤员救护演练,演练主体为人防工程的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
3?3?1应急设备设施/器材演练
针对应急设备设施/器材的演练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时对灭火器、消火栓、消防卷帘门、消防报警、消防自动控制设备、自动排水排污设施的使用演练;应急电源、应急广播及通讯设备的使用演练。演练主体主要为该设备设施器材的专职操作人员或应知应会人员。只有熟练地操作设备,才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果断处置,正确操作;只有平时多开机,才能掌握设备的特性,才能熟练地处理易发故障,才能真正提高设备的应急保障能力[4]。
3?3?2紧急疏散演练
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涌水事故、紧急停电事故、危险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发生这类事故时,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和各使用单位工作人员要指挥、引导和带领责任区域内的现场被服务人员识别地面走道疏散方向标识和安全出口标识,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到地面安全区域。当发生涌水事故、危险气体和液体泄漏事故时,逃生路线应避开地面高程最低区域及其安全出口。
3?3?3应急职责协调履行演练
由于应急职责实际应用较少,应急主体组成人员对自身职责内容不熟悉、相互之间职责履行缺乏配合,应急职责分配的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难以暴露,这些现实情况都呼求应实施应急职责协调履行演练。通过该专项演练,使人防工程应急人员熟练本岗位应急职责、学会与其他人员应急职责的配合,为应急职责的科学分配、调整打下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应急人员自救、互救的应变能力和素质。
3?4应急维护
主要指对应急设备、应急人员、应急文件的维护。
(1)对应急设备应勤检查、勤维护。应根据维护要求对设备按期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设备的性能一方面取决于它的设计制造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维护管理和使用水平,良好的维护对保障设备正常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对应急人员应实施应急培训。具体包括入企总体应急培训、入岗(含转岗、复岗)应急培训、定期应急培训,培训依据主要为企标有效文件,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
(3)对应急文件应定期更新、实施动态管理。每年至少应更新一次,更新内容包括时间、勘误内容、合理性调整内容和其他发生变化的部分,更新前应征求意见,更新后应宣贯培训。
4结束语
人防工程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在我国这项工作刚刚起步。人防工程应急宏观管理架构尚未形成,微观应用和创新也只是处在萌芽之中。总之,人防工程应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空间广阔。
参考文献:
[1]李精英.基于数据技术的城市地下空间特征信息表达与挖掘[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8.
[2]孙一明.人防工程产权管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
[3]何世茂.走向有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规、规划、管理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9(8).
[4]王义全.浅谈人防工程使用安全与管理[EB/OL].张家港市民防局网,zjgrfb.gw.cn,2011.
关键词:新形势下;重要用户;供用电;管理方法
Abstract: the electricity management how to do the important users, prevention of heavy, large power supply safety accidents, improve the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and the important users deal with power of the rapid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isposal capacity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my many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mportant user;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method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新形势下由于工业行业对电源的连续性、可靠性的依赖程度极高,大用户变配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对确保电网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有效防范重要用户重、特大供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正确界定重要客户:其次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其三从电网责任隐患和用户责任隐患两方面排查薄弱环节,实施“政府主导、社会监督、部门联动、客户配合” 协调工作机制,推进隐患整改:最后要转变管理模式,拓宽与重要用户的交流渠道,提高重要用户用电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1.1 供电方案制定存在误区
工业园区是各个地方的重点工业产业基地,由于工业行业的分类不同等特点,其工业装置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而入园企业的新装用电申请往往由项目前期部门办理,他们对于本企业生产装置在供电方式、负荷等级方面的需求不熟悉或一味追求工程进度、经济效益,抱着供电企业对工业行业生产特性不了解的侥幸心理,故意隐瞒生产区域重要负荷情况或降低负荷等级等方式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误导客户经理制定供电方案,为将来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1.2用电检查工作收效甚微
随着各地的供电企业政企分开,政府职能彻底剥落后,每年开展的用电检查只能起到提醒、告知的作用,用户对于用电检查人员出具的用电检查整改通知书拒不执行,供电企业在督促用户整改缺陷的力度方面显得束手无策:同时,用电检查人员只检查客户端设备,从未关心自身网络结构是否满足双电源用户的需求,往往在一回电源检修的情况下,用户的另一回进线电源同样需要停电,双电源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给用户也造成一定损失。
1.3 缺少与用户之间沟通、协作
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沟通、协作不够。用户存在的问题未能设身处地的引导用户解决,尤其是在发生系统故障、外力破坏等原因引起短时电压波动造成用户设备跳闸乃至停电的情况,一味强调不可抗力来推卸责任,并未从实际上考虑能否通过自身网络结构的调整或帮助用户从内部电气设备保护定值的校核、人员素质的培训、企业运行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来避免事故的扩大。久而久之,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
二 如何做好重要用户供用电管理的方法
2.1 正确界定重要用户
重要电力用户应包括党政机关、国防、信息中心、交通运输、水利枢纽、煤矿、非煤矿山、冶金、石油、互供(含危险化学品)、公共事业及其他等行业。
2.2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可以与工业园区建立周沟通、月会晤的信息交流方式,互通入园企业概况、在建项目用电需求以及在建工程用电方案、电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重要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为避免用户在确定重要等级时随意性,公司要求工业行业的用户编制危险性产品安全预评价报告电力专篇报告,全面阐述用电用户生产装置对于供电可靠性、电源数量、负荷等级分类、内部接线方式、保安负荷的组成、有毒气体回收、易燃易爆产品的储运、消防、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应急措施,经安全评估专家分析评价形成正式报告,凭工业园安全监察部门、当地安监局出具的危险性产品安全预评价审核意见作为确定重要等级、拟定供电方案的主要依据,科学指导用户进行分险控制。对需要配置自备应急电源的重要用户,严格遵循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验收的“三同时” 原则。
2.3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隐患整改
根据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按照资产划分协议从电网责任隐患和用户责任隐患两方面排查。电网责任隐患主要从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供电设施存在缺陷,调度协议的可行性、供用电合同审批制度的建立、停送电制度的规范性、拉闸限电序位表、有序用电方案管理等方面可能造成的供电安全隐患开展检查工作。
用户责任隐患主要从供电电源、应急电源、受电设施、应急预案、
运行管理五个方面开展检查工作。为避免用电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我们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实施“政府主导、齐抓共管” 的管理经验。可以与工业园管委会建立共管机制,每季度与工业园管委会安监部门共同开展安全监查工作,帮助工业园管委会建立重要(高危)档案资料库,对园区内重要用户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汇总,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旌,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告知安全责任,做好签收记录,同时抄送区安监局、发改局备案,做到“服务、通知、报告、督导” 到位率100%。隐患整改期间主动和用户沟通、联系,督促其制定非电保安措施及供电中断时应急预案,防止发生重大和恶性事故。明确供用电双方安全责任,促使用户提升电力安全忧患意识,主动消除安全隐患。
2.4 转变管理模式,拓宽交流渠道
结合现场巡视,超前分析,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利用电费小管家这一服务理念,从电费构成方面分析企业生产的特性,帮助用户节能增效,从而逐步熟悉工业行业的生产过程及存在的危险原点,为以后工业行业的用电管理积累了经验。再从用户自身配电网络、运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提出建议,既消除安全隐患又节约用户电费开支。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电气运行管理经验交流会,事故分析会,组织反事故预案评估和演练,帮助重要用户堵住安全漏洞。
三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