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3:39: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39-02
0引言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全校生物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还承担着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每年为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水产学、工学、化学、动物学等8个一级学科的23个本科专业开设34门课程,每年计划教学实验人时数30万以上,同时还对学生和教师预约开放,开放人时数达20万左右。所开设的课程是其以后专业学习的基石,因此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从2009年开始,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有了较大的改变,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按旧的培养方案,动医、动科等专业不开设《植物学》这门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均开设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50个,比2008年多出20个班级;农学、植科等专业按旧的培养方案不开设《动物学》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同样均开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34个,比2008年多出19个班级。人时数的显著增加,使原有的仪器设备数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要;同时按照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有5%-10%的实验项目被更新,特别是创新型实验项目,更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与之配套。而我校财力有限,能够争取的建设项目也不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其最大潜力,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其最大效能研究具有极其其重要现实意义。
1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
实验室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1]。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原只要中心主任1名、实验室管理人员15名进行全面管理。优化后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验室负责人6名,均为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实验管理队伍仍然是16名,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体系的优化,加强了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有效的加大了生物中心的管理力度,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高效而有序,五年来未发生一起实验教学责任事故、保障了中心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提高整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严控用人关,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鼓励在职读研。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81%。中心还不定期邀请有关仪器厂家及商来中心讲学,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不断提高实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验技术人员劳动津贴比相应职称其它岗位的高10%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提高,近三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未有要求调离实验技术工作岗位的。中心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教学服务水平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津贴效益挂钩,更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2按功能整合实验室,优化了仪器配置
大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指大学将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调整协调优化和重组。既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和重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
中心原有的实验室设置是按学科进行,仪器设备分散,重复购置严重,使有限的教学资金难于满足教学的需要,效益较低。
我们打破原有的设置,逐步按功能组建实验室。目前建立了8个显微镜室,其中1个是数字网络互动显微镜室。2个电泳室、2个分光光度计室、2个基因工程室、1个无菌操作室、1个植物标本室、1个组织培养室、1个细胞培养室等。
随着实验室的功能化,实验设备也进行了调整。如把生物中心的各类分光光度计调转到分光光度计室;把各类电泳槽和电泳仪调转到电泳室等,同时对现有资源,中心进行宏观掌控,必要时进行统一安排。如显微镜室,不仅要完成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原中心所有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都需要冷冻离心机,如果按实验室配置,需要16台方能保障正常的实验教学,而本中心只有6台冷冻离心机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学初,中心统一安排实验项目顺序和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保障了实验课的顺利开出。
实验室与设备资源的优化,改变了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了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设备设施的资源潜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了最大化的效益。
3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把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独立安排实验教学新课程,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如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
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推陈出新,保证每年都有新的项目。调整了课程设置,改进了实验指导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大类招生以后,植物学、动物学实验人数增加,两门课程均为基础课,实验人数多,都需要用到显微镜,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协调有关单位,对动物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调整,由第2学期开课,调整为第1学期开课,避开植物学开课时间,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又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实验课程建设上,通过疏理、合并、更新实验项目,实现两个贯通:即纵向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内容上下贯通;横向上将相近门类课程的实验内容左右贯通。鼓励实验指导教师开发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细胞学实验》在资源优化前,只开设简单的制片实验,资源优化后,设备共享,新开设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探索多种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技能。
4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场所,除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外, 还必须具有独立运作、用于开放的实验教学工作机制和时间[3],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共享使用办法,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实验室管理者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如规定每一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论文,其导师需拿出0.5个工作量分配给实验室管理者。这一规定不但是保障了实验室管理者的利益,也明示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是开放管理,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为教师、学生开放。更激发了青年教师科研的热情,使其有科研的场所,有仪器可用,为以后的申报项目,打下良好了的基础。
学生创新项目的设立和导师制实施后,大二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通过与导师协商,自主选题,这样不但能让毕业论文有课题支撑,而且为做好毕业论文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各类研究室、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对大四学生全面开放,他们在工作和读研前就可以提前受到良好、系统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点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心每年接受近200余名学生的本科毕业实习和若干名创新立项的学生;接受400余名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另有120余名研究生的部分工作也在教学实验室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中心的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生物资源的优化更好的服务于中心的实验教学,使管理与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室管理更加困难,实验室和仪器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各功能实验室的计划实验任务尚不均衡等等,还需要学校有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及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碧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26):121-125.
【关键字】生物实验;技能认知;高中生
一、前言
高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也是接受新知识能力非常强的阶段,然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年轻气盛,很多时候并不会很周全的去考虑问题,比较偏激。然而,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高中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未知的事情进行假设,进而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并对这个过程进行证明。生物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生物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解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现象,也可以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总之,生物学对改善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而生物实验是学好生物的最佳途径,因此,根据学生的技能认知规律来设计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质量,对学好生物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二、生物实验的教学目的
与数理化、语数外等学科相比,生物学这门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生物实验生物学是一门以生物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生物实验,同学们可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通过生物实验,同学们可以亲手得出书本中已经总结好的结论、原理,以此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生物实验的成败可以直接反映出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之所以进行生物实验的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既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又有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同学们可以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进而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端正了同学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生物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同学们仔细认真,否则难以得出结论。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对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三、掌握学生技能认知规律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内容的讲解遵循学生的记忆特点
生物实验进行前,老师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还要对实验步骤,尤其是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免实验中出现意外。这些内容是相当琐碎和复杂的,因此,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遵循同学们的记忆特点,与此同时,还要将讲解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归类,使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方便同学们的理解与记忆。在对实验原理、步骤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细节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应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一下,增加同学们的记忆印象,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同学们预期的实验结果。
2.教学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其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老师们在实施技能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特点、技能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按照已制定的计划进行教学。总的来说,生物老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解到完整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进入实验。既要善于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不能让同学们因难度大失去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1.“交流”评价机制的应用
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得出符合理论解释的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精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得出结论。既让学生们懂得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还发挥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交流评价”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实验前和试验后。实验前,同学们应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能性以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实验前讨论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接下来的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后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实验结论展开的,同学们可以对实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全面讨论,尤其是对于那些影响实验结论准确性的因素,更应理解清楚。老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点评,设置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于实验方法正确、实验报告完整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进行生物实验的热情,促使学生们更加全身心的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
2.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也日益先进,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出现使得生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充满趣味。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别,同学们可以对许多抽象的生物概念有具体化的认识。生物学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生物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生物科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实验,如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等等。通过对这些经典生物实验的分析、讨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激励同学们超越前人,探索出更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
【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生物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J].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43.
[2]周济莉.初中生物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师范大学,2010,(02):90.
一、实验内容
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二是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三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为更好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打好基础。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尤其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经历了创建、成熟和普及,生命科学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这一形式我们调整部分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我们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优化,删减了部分传统实验,并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研究和综合性实验”三大模块,用医院最常化验的血液将三大模块联系起来,保证实验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并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扩大。实验内容如下:
■
通过实验内容重新整合增加了同学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印象,掌握生化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课学生问卷调查90%满意,存在问题学生要求增加实验学时数,及与检验相关实验项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上的实验课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遵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依照实验步骤去做试验。改革后让学生自己获取实验材料、自主配制部分实验试剂等, 而且通过提供或要求查阅数据, 进行试验细节的论证和讨论, 请准备好的学生走上讲台, 向大家介绍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的每一个步骤, 培养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与思维能力, 提高实验的教育效率。如我们在进行双缩脲蛋白定量时,让学生课前查蛋白定量的其它方法,课堂上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学交流了考马斯亮蓝、分光光度法、凯氏定蛋氮、FoLin酚方法,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和实验原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从各种实验方法中选择经济实惠方便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今后能独立从事实验。给学生一些参考书和生物技术论坛网址,让他们依照自己爱好查阅相关实验。
2.教学手段。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手段已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提高实验细节教学在实验课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对于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血浆清蛋白分离纯化实验,通过动画让学生学习层析柱排气泡、灌胶和加样,这样比教师传统做示范教学效果好得多。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实验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让学生观看实验室不能完成实验技术如SDS-PAGE和转基因技术等,因此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体系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的探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真实记录,要求学生形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但尽量避免仅靠试验报告一稿和教师试验观察定成绩的传统模式, 而是细化量化试验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 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意识、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 还要体现分组试验中学生个体在试验中的贡献差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等。
实验课安排两位教师,通过实验课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实验过程中动手程度及实验结果,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一个基本分数,再结合实验报告最后给一个总分,由于和分数挂钩,大部分学生都能课前认真查阅资料,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实验课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可采用相同的试题,实验操作学生随机抽题在两名老师监考下完成,然后采用平均分。
四、存在问题
医学院不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标和课时不同,实验技能考核工作量太大,不能全校推广。通过2008-2010级检验专业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全面了解生物化学理论,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基本达到了课改要求。针对今年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不同专业的实验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美珍,高明乾,高本刚.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关键词:新生 知识结构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改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实验贯穿始终。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实验教学在我国中学化学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调查表明,从地方招收的新生中,有未动手操作过简单实验的,甚至有未进过实验室的,实验双基严重短缺。而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西北五省,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经费远不敷需要,于是就有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情形。而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专业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也是大一学生第一学期的必修课,它不但为后续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学生以后自己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的实验操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的养成,都是从这里迈出第一步的,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无论从学习方法还是思维模式,新生都尚未脱离中学教学模式。如何使新生尽快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教材、教法及学习方法、技能等方面的转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谈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体会。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四方面: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和技能;印证深化相应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有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1]。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更好的达到以上要求,我们相应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第一堂实验教学课
无机化学实验内容由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化学原理、基本元素化学、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综合设计五大部分内容。而且,实验涉及的试剂和玻璃仪器较多。无疑,严谨的实验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实验学习方法的教学和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第一课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但是,如何把这些体现在今后的实验学习的行动纲目和指标体系中,使学生学有指南、行有方向、做有方法、动有规矩,通过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上好第一堂实验课非常重要。因此,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及生源进行认真的、多方面的、详细的备课,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准备一些课件也非常必要。
2、认真预习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中化学元素的基础知识、无机反应的生成物判断必须依据实验,且须记忆。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呢?我们的方法是首先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并清楚地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时只准带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在上课前认真检查,同时对实验内容和仪器使用进行简单提问,符合要求才准予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对于预习不充分的学生,应该请他们暂时离开实验室,待补上以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在措施上保证重视预习报告,学生能较好地独立实验,确保了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贯彻。
3.积极关注教学环节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是必须的,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无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实验习惯及实验技能的培养,也关系着今后专业实验课的开设效果。所以,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特别是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素养。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最好一人一组。因此,给大一的学生授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能否规范准确操作,要让学生明白对于实验课来说,过程重于结果,对于一个失败的实验,只要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同样是成功的。对于化合物性质实验课,我们把教师的讲解、提问、总结放在学生实验结束以后进行,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化合物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对于化合物制备实验课,教师的讲解、提问、总结放在学生实验之前进行,以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合成知识和实验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提高。
4.科学应对实验课改革
实验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用实验手段进行观察、探索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既要达到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要达到拓展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特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建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从而使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联想与创意。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满足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条件,保证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而且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室就会面临经费问题,而选择微型化学实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好途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微型化、操作简捷、经济省时、安全便携[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有较好的实验效果,而且能极大减少实验的“三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选择微型化学实验可以满足更多的学生来加强规范操作和技能培训。为了有效地开放实验,提高技能培训,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列出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在加强规范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创造性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创新,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实验课教与学的总目标。我们所尝试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学业结构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系统的指标实验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使新生尽快摆脱中学学习模式,为日后的实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增强自身实验学习的适应性,促使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实践、改革、探索,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展现探究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实验设计;课程标准;探究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还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并高度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生物包含了近50个不同类型的实验。但对于一些不易操作或不够具体的实验设计,不少教师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导致实验效果不佳,或一些教师为了“挤时间”而变做实验为看录像,“练习”的效果或许不差,却达不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笔者结合实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原则,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获得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著。
1改进实验装置,关注学生体验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在1927年便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著名理论。这些都说明动手实践和探究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份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并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案例1: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中“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例。教材中选用分别装有新鲜和烫熟蔬菜的黑色塑料袋,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该实验中,新鲜植物经过一个昼夜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量并不多,在塑料袋中不易将其完全挤压出来,经常使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气体量不足,而导致实验失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进行了实验装置的改进。用矿泉水瓶代替黑色塑料袋,瓶中气体受到挤压易排出,且排出量较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十分便于操作,即使一名学生也能独立完成实验。另外,矿泉水瓶易得,携带方便,学生也可带回家进一步验证。经过这样的改进后,每一位学生都真正获得了学习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提高实验材料可控性,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是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实验范围较广,涉及到生物界的各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的可控性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和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通过提高实验材料的可控性来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案例2: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为例。教材中对探究假设蚯蚓在玻璃板(硬纸板)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只提供了简单的实验指导,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如蚯蚓在物体上不爬怎么办?爬得不是直线怎么办?怎么测量爬的直线距离呢?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均会出现,教师却难以控制。笔者对这个实验做了以下改进,效果良好。首先,实验前将蚯蚓浸泡在水中30s,制造缺氧环境。这样蚯蚓在脱离水后,便会产生应激反应而不断爬行,可解决蚯蚓不爬的问题。然后紧贴蚯蚓放置一把直尺,并记下蚯蚓爬行时的起点和终点刻度,以获得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爬行距离,进而得知蚯蚓的爬行速度。这样便解决了蚯蚓爬的不是直线和如何测量爬的直线距离的问题,降低了实际操作的难度,化难为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改进实验方法,联系现实生活
【关键词】职业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职业学校的各门基础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在高考中也没有考核实验操作,再加上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组织实验较为困难,这使许多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犹其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重视,许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或不安排学生动手做,造成大多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都很差,走出社会后相应的实践能力也不高。如有的初中毕业生不懂得测电笔的使用,有的高中毕业生不懂得游标卡尺的使用……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也为其日后的就业和创业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职业学校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反映的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物理定律和物理概念,都可以通过实验和通过自然观察得到验证。做好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对物理现象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真理,在观察中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长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唯物主义观念、科学思想体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2加强实验指导 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实验能力是运用实验方法,完成各种实验操作的能力。因此,也可以把它称为操作的能力。操作是用双手和体力作用于客观物体,进行操作、制作产品的过程。操作能力的主要品质是迅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2.1做好演示实验,示范操作技能。
在物理演示实验中,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用优化的操作步骤和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向学生示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把自己的操作技能转移到学生身上。
2.2加强基本训练,打好实验基础。
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是系统操作的基础,仪器的调整、仪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的使用、基本值(电阻、电压、电流)的测定、实验报告的填写等都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会更理想。
2.3严格实验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的操作技能不是看几个实验就能很好的培养起来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验,珍惜每一次实验机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严格要求,使学生的操作规范进行。另外,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要做到定期检查,步步落实。
2.4改进实验步骤,培养探索精神。
在物理研究中有两种途径:①实验观察分析结论实践;②问题假设实验观擦分析证实假设。为了使学生认识和学习这两种途径和方法,可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教学生按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3增加学生实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1增加学生分组实验次数。除正常的学生实验外,为增加实验次数,可以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也可以开放物理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验证定律、探索真理。
3.2积极引导课外实验活动。
一是增加有趣或有实用意义的实验。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力学时,我用自制的“火箭”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讲物体的平衡时,用自制的杆秤讲解力矩的平衡条件;讲分子运动时,我用钢球碰撞实验验证能量守恒;讲机械运动时,用自制的摆钟讲解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关系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开展课外制作比赛,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三是举办课外制作展览活动。通过展览,不仅能够展示教学成果,而且还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究奥秘、追求真理的热情。
3.3多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在实验开始前,由任课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要点、难点做归纳与总结,形成试题册,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知识问答竞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理论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实验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该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一般在大学第三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实验试剂的配制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培训。仪器主要包括自动部分收集器、电泳仪、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仪、水浴锅、紫外分析仪等。实验开始前,由实验技术人员制订仪器简明操作手册,并进行示范操作与讲解,学生反复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牢固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生物化学实验的开展及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编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生物化学技术不断涌现,使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共同编写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本书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增加了一些与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应用紧密的新实验。同时将本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保存,常用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及常用生物化学词汇及缩写写进本书,以方便学生日后的查阅与应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一些基础性、验证性的简单实验,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机械操作,实验兴趣不高,为此我院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的系统性学习,建立了一个既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小牛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离、纯化及鉴定”为主题,开展了如下实验项目。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3.1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讲解,学生模拟、验证,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双向交流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学生放在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是极为必要的。实验开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试剂的称量、配制、高压;实验材料的包装、灭菌;实验仪器的调试、校正;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原理及操作重点环节的思考和讨论等。通过主动参与实验,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3.2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验的建设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声、色、动画相结合,使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现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动画、教学视频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国内、外实验课相关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吉林大学网络虚拟实验建设项目完成的“双向电泳实验技术”等微实验已应用到实验课教学中,教学效果突出,虚拟仿真实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3举办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会
生物化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学时多,学分高,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目前生物化学先进的技术热点和研究内容,自选题目,独立完成PPT;邀请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总结。通过举办报告会,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鉴于课堂学习时间及资源的局限性,有必要将实验室对外开放,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吉林大学“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将好的实验项目和想法得以实施。例如猪脾脏胰蛋白酶的提取及鉴定;蚓激酶的提取、纯化及检测;胰蛋白酶比活力的测定方法比较;梅花鹿鹿茸多肽的提取及应用等实验项目均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并顺利完成了结题鉴定。实验室的开放是实验课计划内学时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和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路。
5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分析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单一的验证实验,而是一环扣一环的连贯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深化了对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提取、纯化及检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的实验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实践过程中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将科研设想得以实现,部分优秀的本科生顺利完成了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撰写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通过对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及动物医学专业共约400名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满意新的教学模式,5%的学生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想法,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6小结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蓬蓬勃勃进行多年了,实验课教学改革也不甘落后。但大多数教改目光都集中在内容方面。对于教学方法尝试研究较少。研究型实验教学就是对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多年来大学的低年级实验教学都是在以教师思维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思维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可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态度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学实验的被动者,让他们进实验室如同“牵牛下井”,这类学生易发生伪造数据、假冒实验结果等问题。一类是为了学分,跟着走的学生。他们老老实实按书本或教师要求完成实验,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头脑,一门实验课学完基本没有收获。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充满激情。但是现有的实验课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的想法得不到支持,实验做完给自己留下许多困惑,问题被搁置。怎样让实验教学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化学实验有激情,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于是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中心”的自主型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前题下。进行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
1.在学生基本操作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实验的内容。教师事先提出包括:(1)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讨论实验原理及步骤;(3)列出实验仪器和药品等学习要求。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其间有不明白之处可自行查资料或与老师探讨,并在小组内部达成统一共识。在组内完善学习的基础上提交实验方案。
3.开放实验室。在一切都准备好后,学生自己进入实验室,多次反复对实验过程并进行改革,发现问题首先自行解决,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去查文献,进行再讨论。
4.实验告一段落后,各组总结实验内容、试验情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各组选派代表发言,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及见解,由学生进行讲解和答疑。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们开拓思维,提出相关兴趣问题,以期师生共同进步提高。并为以后教学提供帮助。
5.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试验感悟或小论文。初步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水平。老师认真评阅,并就发现问题与学生交流。
6.实验评价。进行教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评价结合方法,给出真实的实验成绩。
二、学生对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调查
我们的2010级、2011级五百多名学生在基本操作训练的完成之后,教师选择了包括氧化还原及元素化学等课题,进行研究型实验课的尝试。整个过程用了四周左右时间。试验完成后,学生不仅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还要撰写实验小结。我们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讨论式调查。今年5月我们又设计了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表)。在2010、2011级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211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04份。
a.未接触过此类的开放实验教学的形式
b.所选专业的非自愿程度
c.成果展示时的参与情况
d.小组内集体合作程度
e.动手与资料查找相结合
f.自主搜集资料
g.讨论过程中参与程度
h.积极上进的比例
i.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验分析中
j.实验对理论的推动程度
k.小组成员试验中的积极程度
l.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的优越性
m.由个人代表小组展示成果的比例
n.实验对理论的推动作用
o.希望试验时间超过一个月
p.师生共同参与实验讨论
q.做实验希望有老师辅导
分析结果显示:
1.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化学实验兴趣
由图(b)可知,有62.75%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是由父母做主,或是直接服从调剂,对专业没有兴趣。而在实行了这种开放性试验之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极大的改善。由(a)可以看出,有90%的同学未接触过开放性试验。根据(c)、(e)、(g)看的出来,学生无论是在动手实验、实验问题的讨论、以及之后的成果展示积极程度都达到了50%以上。由(p)可知,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也高达92.6%。
2.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由图由(f)可以看出,67.65%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网上进行资料的筛选,以及查阅相关期刊以及参考书。图由(e)可以看出,55.88%的同学通过动手实践再与资料反复比较,进行探究验证。图由(g)可以看出,在试验的进行及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74.51%,由图(q)可以看出,96.08%的同学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新颖,同时也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传统心理学已有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学理念,用包容的、乐观的、阳光的、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1]。积极心理学开阔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视野,提倡积极人性论,增强正能量,积极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2-4]。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对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锻炼和科研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验过程中,因医学生对实验重要性和操作难易程度认识不到位,常出现操作流于形式、不规范以及思想懈怠等问题。本研究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医学生潜力和积极性,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相对于临床专业课程而言,一些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对将来所从事的医学相关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实验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5],因此对实验课积极性不高,在教师讲授实验相关知识时不认真听讲,实验操作持应付心态,不能较好地掌握实验要求的相关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
1.2实验课准备阶段学生思想被动
生物化学实验课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进行预实验、完成相关试剂溶液的配制,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给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对于各种实验试剂的配制缺乏了解,并不能真正了解实验的全过程。这就致使学生缺乏实验参与性、主动性,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操作流于形式
学校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相关专业有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等,其中40%左右的学生是文科生,缺乏相关化学和生物学理论知识背景和操作技能。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时这些学生不积极学习,仅按照步骤机械、被动地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操作缺乏兴趣,对实验现象缺乏思考。
1.4实验结果认识分析不到位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思考和总结,更有甚者通过实验给定的数据范围编造实验数据,这种行为违背了教学目的。应将实验预习、课堂表现、操作技能、创新设计能力等一并列入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全面评定,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实践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5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高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收入待遇与预期有别、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家庭和社会事务缠身等,导致很多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出现职业倦怠现象。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剖析、交流、调查和总结,进而影响教学效果[6]。
2积极心理学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1教育者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首先要做到努力克服自身职业倦怠现象,能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压力,采用有效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合理化解压力变为动力,以便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实验教学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为学生树立榜样。
2.2教学对象
如果教师时常关注学生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潜能,充分挖掘学生独特的创造力,进而培养出实用型医学人才[7]。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应从3个层面关注教学对象。
2.2.1积极的主观体验从个人主观的层面出发,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即个人幸福感的强烈程度,包含个人对过去生活的满足感、对当下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感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幸福和价值体现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目标,摒弃自身消极情绪,阳光而自信地面对生活,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并付诸实践,当自身创造和实践取得成就时就将拥有幸福的情绪体验。
2.2.2积极的人格特征教师应引导医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不断追求幸福,并且能够体验到所追求的幸福。教师应关注并发掘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信、乐观、独立、勇敢、毅力等,鼓励他们改革创新,奋发上进。
2.2.3积极的群体环境积极的群体环境主要是指公民美德的形成及其所受的影响。周围环境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和心理特质。因此,文化氛围充满正能量的校园、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都会为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供有利的环境,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2.3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1)课前。一方面,教师应在每次实验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题目要新颖且有一定的深度,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小组讨论来完成相应的题目并生成预习报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和操作技术通过录制微课和微视频的形式来辅助学生的课前预习,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带着相关知识和问题进入课堂,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课中。课堂教学时,应以营造积极的主观体验为导向,以师生共同参与为方式来进行,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进行实验原理的讲解时,可先让几名学生进行讲述,然后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补充或是质疑,最终由教师总结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示范实验操作时,亦可先请学生来完成,针对不同学生所完成的操作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由教师完成规范的操作示范,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规范操作的记忆并且对于学生示范时出现的不规范操作也有印象,进行实验时能够尽量避免。再次,当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掌握规范操作后就可进行实际操作。此时,教师应不断在实验室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及时解决其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动手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应多加鼓励。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实事求是,合理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如实记录。(3)课后。完成某个实验的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各个小组在掌握课上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在实验室开放日付诸实施,此举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并调动学生的科研激情。此外,学院可设立相关激励机制,例如定期举办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和竞技精神,对于获奖的学生颁发证书予以支持和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4教学评价
2.4.1学生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评价标准由原来的单一实验报告成绩转变成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预习报告(10%)、课堂表现(20%)、实验技能考核(20%)、实验报告成绩(40%)和创新实验设计(10%)。其中预习报告主要考核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所做出的解答和分析;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实验课堂上学生的态度和小组协作能力;实验技能考核则是考核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并对其做出的合理分析;创新实验设计则是考核学生课后对该次实验的思考和对实验方法步骤的创新设计。
2.4.2教师评价体系课后教师应给学生发放不记名评教表,要求其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这样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于该次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效
3.1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在实验过程中,若实验结果与阳性对照出现偏差,大多数学生能用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反复进行实验,并将自己所得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对比,回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分析原因,回避和克服类似性错误。
3.2可激发学生多层面思维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如胰岛素动物降糖实验,学生观察到动物灌胃后血糖显著升高,通过皮下注入胰岛素,动物出现血糖降低的现象。在这个实验现象基础上,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积极地交流和讨论,探讨糖类代谢路径、降糖机制以及血糖升高的原因等,围绕实验现象从不同层面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基于现象和理论,分析糖尿病病人病因的形成,肥胖病病人出现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原因,代谢紊乱和内分泌调控之间关系,从而使知识反馈到临床现象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