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绩效管理系统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29 23:41: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绩效管理系统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绩效管理系统

第1篇

1. 目前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组织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1.1没有构建基于战略的组织架构、没有清晰定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关键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服从于企业战略,即组织结构的设置需要服从于战略目标的要求;而绩效管理,需要通过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三个层面,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最终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绩效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组织架构,清晰定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关键业务流程。

1.1.2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不足。

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误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制定绩效目标与计划、执行绩效计划、绩效跟踪与辅导、绩效考评、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组成的系统。这就会造成绩效管理重“考核”这一结果动作,而忽略了“过程”管理,无法全面发挥绩效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绩效管理,就要走出认识的误区,踏踏实实的做好过程管理,加强各业务部门的绩效意识。

1.1.3对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视度不够。

企业的掌门人不了解推行绩效管理的一个条件是企业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或者有经验丰富的绩效管理专业人员来推广才行。因此,很多企业往往就责令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制定相关制度、推行绩效管理等。殊不知,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或者在没有丰富专业背景的绩效管理人员主导的前提下,去推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反而引起员工的反感与抵触,降低企业的效率。因此,企业只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而认识不到绩效管理专业性及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行,就缺少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1.2“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1急功近利,照抄照搬绩效指标。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压力下,受到时间、精力、专业背景等条件的限制,在设计绩效指标体系前,没有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工作分析,就从网络、书籍或其它参考资料里摘抄似是而非的各类指标,运用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中来。显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运行背景,没有经过充分的工作分析,不能很好的运用专业的指标设计方法,照抄照搬而来的指标在企业里的适用性很低,最终必然造成走过场的形式方义,效果肯定不理想。

1.2.2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缺乏层次性、系统性,或者重点不突出。

(1)没有形成企业指标、部门(或班组)指标、岗位指标三级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从企业管理层级角度可分成企业指标、部门(或班组)指标、岗位指标。许多企业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没有基于企业的战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逐级分解提取各层级的指标,而仅仅从岗位职责出发,引导各部门建立了各岗位的指标,无法形成从企业到部门(班组)、再到岗位的指标逐级分解体系。

(2)没有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系统的建立各类指标体系。

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绩效指标又可分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岗位职责指标(PRI)、工作态度指标(WA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否决指标(NNI)等。同样的,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弱,不同的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时,不能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系统的建立各类指标体系。

(3)绩效指标设置过于繁琐或单一两种现象并存。

绩效指标对组织、团队和个人而言,都是价值观的传递和工作方向的引导,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非常重要。许多企业在力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作为绩效管理完全可以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从而纲举目张。与之相反的是,企业中员工可能多达几十个职种、上百个岗位,每个职种、岗位的工作性质各有特色,而人力资源部门却试图建立能够适应公司所有员工的一套指标体系。结果是绩效指标一再修改,仍然无法满足要求。人力资源部应该为企业内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产品,包括绩效指标,这样才可能真正适应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

1.3“绩效管理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由一系列“子过程”的管理构成,主要包括绩效评估组织的建立、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绩效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过程的跟踪与辅导、绩效考评信息与数据的收集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面谈与绩效改进计划等。在上述绩效“子过程”的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3.1没有针对性的建立绩效评估组织,例如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日常管理小组等来保障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

由于我国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弱、各职能支持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员工的绩效管理意识较弱或知识、技能不足,需要有较强势和专业的的临时组织来推行绩效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设立类似绩效管理委员会等的绩效管理最高权力机构来推行绩效管理,同时下设绩效日常管理小组等来指导各部门的日常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的推行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2考评方法的选择没有针对性。

不同的考评对象例如销售人员与职能支持部门的人员,需要有不同的考评方法;同样的,不同的考评目的例如晋升考评与培训需求分析的考评,也需要有不同的考评方法。但是,许多企业却没有根据不同的考评对象或考评目的,选择不同的考评方法。这也是我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表现。

1.3.3企业的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相脱节。

很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不错,但是公司整体绩效却不好。这些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年末由各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的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依次签订部门责任书,各部门更多考虑的是本部门的设想、能力甚至利益,很少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经营绩效以及公司发展对部门提出的要求。公司审核时也只是就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部门努力工作的结果可能对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价值。

1.3.4上级主管人员对下属员工绩效计划执行的过程没有进行跟踪与辅导,不能在过程中收集与整理下属员工的绩效信息。

企业管理人员在确定了下属员工的绩效指标以后,对下属员工采取了“放羊式”的管理,到期末时才想起去了解下属员工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实际上,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跟踪与辅导下属员工绩效计划的执行,同时有针对性的收集绩效信息与数据,这是提高员工绩效的有效保障。

1.3.5绩效评估面谈与绩效改进计划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下属员工进行了期末绩效评估以后,没有将评估结果进行有效反馈,或者不能很好的进行绩效面谈。有的管理人员尽管在形式上做了反馈与面谈,却不能通过反馈与评估面谈,促成下属建立绩效改进计划。这都会造成绩效管理最终的效果不理想。实际上,通过绩效评估反馈与面谈、促成员工制定下一周期绩效改进计划,是绩效管理整体效果的有效保障之一。

1.4“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评结果应用单一,不能全面发挥绩效考评结果对其它人力资源子系统的支持作用”。我国许多企业在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上,仅仅将它作为薪酬变动如奖金分配等的依据,显然,这不能全面发挥绩效考评结果对人力资源管理其它子系统的支持效用。具体来说,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作为培训、人动、薪酬变动的依据,这种广泛的应用,体现了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1.5“绩效管理诊断系统”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诊断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有效建立绩效管理诊断系统,不能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动态的完善与适应组织不断发展的要求”。企业通过人力资源部建立了整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绩效管理制度,却没有建立动态的绩效管理诊断系统,不能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动态的完善与适应组织不断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诊断系统,对绩效管理中各个环节和要求进行全面监测分析,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动态的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2. 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对策

2.1加强组织基础建设。

2.1.1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观念,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才能逐步构建适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

2.1.2通过科学、认真的工作分析,构建基于战略的组织架构,明晰部门与岗位职责、清晰定位关键业务流程,从而为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2.1.3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提高全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绩效管理技能,才能为绩效管理提供组织能力保障。

2.2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

有了坚强的组织基础作为保障,就可以通过内部专业人才或外聘专业咨询机构,建立与健全基于公司战略目标、适合企业需要的绩效指标体系。不仅从企业层级的角度分别建立企业级、部门或班组级、岗位级指标;同时从不同的管理维度精准地建立KPI(关键绩效指标)、PRI(岗位职责指标)、WAI(工作态度指标)、PC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NNI(否决指标)等指标体系,保证从纵向、横向、短期绩效、长期绩效等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的管理。只有建立与健全基于战略的绩效指标体系,才能保障整个绩效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引导绩效管理支持到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3通过不断沟通,加强绩效过程管理。

通过各级管理人员与下属的不断沟通,加强绩效管理各个子过程的控制,不断加强对各层级员工在执行绩效计划过程中的跟踪与辅导,动态的收集绩效信息与数据,有效的进行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与面谈,及时有效的制定绩效改善计划,从而保证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

2.4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及时有效的应用到员工培训、人动、薪酬变动等各个方面,有效促进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第2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其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绩效管理系统同企业的战略、组织机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而相当多的企业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时仅着眼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忽视甚至割裂管理同企业其他方面的联系,往往容易把一套绩效管理系统简化为“定指标-考核-兑现奖惩”的过程。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过多地关注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从而导致企业绩效管理的失败。

一、一个中心: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指标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任何绩效考核都是凭借一定的指标来进行的,有效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的中心环节,也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强有力的核心。

二、二个基本点

推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和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应在企业充分具备推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

(一)推行绩效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应该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岗位职责,顺畅的业务流程以及绩效管理的文化氛围,而且企业目标管理有效、预算、核算体系完备的条件下,才能实施绩效管理。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

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组织运转通畅,促进组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无效的绩效管理制度会带来很多问题。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应具备符合企业发展水平现状,制度化、动态维护、可操作性、可接受性、可靠性等条件。

1.符合企业发展水平现状是指企业选择的绩效管理制度应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要求以及企业管理水平。2.制度化是指企业在制度上规范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明晰企业高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各级直线领导者在绩效管理方面所担负的职责;在流程上明晰考核各个环节进行的时限,以敦促各相关人员及时完成绩效考核工作;同时在制度上明确组织及个人的考核方式、周期、内容、结果应用等各个方面。3.动态维护是指企业一旦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后,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各级直线领导要对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维护。当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或企业经营重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组织及个人绩效考核方式,对绩效考核的、周期、考核者、目标等作出必要的调整,促使组织和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4.可操作性是指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及各级直线领导者能清楚地理解绩效管理制度各个环节的逻辑关系,能掌握各个环节的工具方法,能做好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能化解绩效考核面临的压力,保证绩效考核顺利开展。5.可靠性是指组织或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实际绩效表现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绩效好的组织或个人可以得到 好的评价,受到激励继续提升绩效;使业绩较差的组织或个人受到鞭策,转变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进而改善绩效。

三、三个关键支柱:绩效信息收集,领导和各部门重视程度、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工具的把握程度

1、绩效信息收集:绩效信息的记录和收集是绩效管理的一项基础,是体现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绩效信息的来源、收集的内容、方法都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此,在收集绩效数据信息时,最最重要的是被考核者应该参与信息收集的过程,一方面利于绩效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利于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的时候,他们会容易接受这些事实。很多绩效管理失败的原因在于绩效信息的不准确以及考核者考核评价的随意性,准确及时的绩效信息对绩效考核的顺利实现有重要的意义。绩效信息的收集提供绩效考核评价的基础依据;是发现员工绩效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绩效目标,是研究发现员工绩效优异或低下的深层次原因。

2、领导和各部门和重视程度。这是绩效管理系统有效执行的关键前提。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企业的高层领导和部门领导对待绩效管理的态度以及推进绩效管理的决心对绩效管理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各级领导如果不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3、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工具的把握程度。在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的绩效管理制度后,各级管理者应进行认真的学习,清楚绩效考核的操作过程,同时要对各级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绩效管理工具的培训,就如何制定绩效计划,如何进行绩效沟通、如何帮助被考核者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等,同时应该各级管理者熟练掌握绩效考核内容,评价标准考核表单等各个方面。

四、四个流程环节: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运用

1、绩效计划制定

绩效计划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果不重视绩效计划或者绩效计划制定得不合理,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在制定绩效计划时,考核者一定要让被考核者充分发表自己建议,参与整个绩效计划的制定,使绩效计划更加符合实际同时被考核者应该对自己参与制定的绩效计划进行表态,并承诺完成绩效计划。

2、绩效辅导实施

绩效辅导实施阶段是在耗时最长的环节,该环节贯穿整个绩效期间,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成败,既然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和个人绩效,那么在绩效实施过程中考核者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实施辅导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考核者在整个阶段通过观察、记录、辅导、总结被考核者的绩效,并就存在的问题和被考核者进行探讨,提供及时的业务辅导及建议。

3、绩效考核评价

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考核者要对被考核者一定期间内的工作给予考核评价。在绩效考核期间结束时,考核者要评价被考核者的绩效,就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和被考核者讨论面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协助被考核者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4、绩效结果运用

绩效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将考核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奖金挂钩,与工资晋级、职务晋升、员工培训、个人发展计划相联系。只有公平合理地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的绩效得以提升。

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由以上四个环节构成,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缺一不可。

第3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环境诊断;系统设计

0、引言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组织的绩效考核方案的不足往往严重影响到绩效管理的实施。大多数有问题的组织经常只是仅仅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列举一些考核指标,将员工工作绩效与员工工作报酬相结合,忽视绩效考核的其他功能和作用,忽视考核指标与考核流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忽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及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在一个适合组织特定情况的绩效管理系统中,才可能开发出一个适合组织运行的绩效考核系统。要开发设计出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组织首先必须开发和设计一个动态的、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绩效管理系统。

1、组织环境的分析与诊断

组织开发一个合适的绩效管理系统,组织环境的分析与诊断是首要环节。通过组织环境的分析与诊断,明确组织的远景、目标和战略。组织的目标和战略是开发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依据。分析和诊断组织的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组织的规模、组织文化、利益相关者、竞争对手和可比较的绩效标杆等因素。

1.1组织的战略与目标

目标是一个体系,是组织宗旨和使命的具体化。组织建立目标体系的目的是将宗旨和使命转化成明确具体的业绩目标,从而使得组织发展有一个可以测度的指标,为管理活动指明了方向,为考核提供了标准。同时,目标还能起到激励员工和凝聚员工的作用。

组织制定战略是为了满足两个迫切的要求:一是组织必须积极的规划出业务的未来经营之路;二是组织必须将各部门、各层次的员工做出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塑造成一种协调的、涉及整个组织的策略规划。组织缺乏战略,组织的管理者就不会有一个框架将各个不同的行动编织成一个整体,就缺乏一个规划将跨部门的行动统一成一种团队的力量。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战略和战略组合,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战略也不同。因此,分析组织的战略对于制定正确的绩效管理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组织规模

在不同规模的组织,绩效管理系统发挥作用不完全相同。在大中型企业,组织结构较复杂,组织层次较多,对此,绩效管理主要用于提高整体绩效水平和对员工进行甄选、区分。在小型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单一,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系统的保障业绩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开发绩效管理系统时,必须考虑不同规模组织的不同特点。

1.3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它的任务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组织的特征及存在的理由。因此,在开发绩效管理系统时,分析和诊断组织现有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非常必要。仔细斟酌和鉴别开发的绩效管理系统是否与本组织的文化相协调。如果现有的组织文化适合与组织的发展,那么,通过绩效管理系统来强化组织文化将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若是二者不相兼容,那企业做好重新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一味强制推行反而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1.4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具有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对企业而言,其利益相关者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股东和公司资本的主要供应者),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公司主要顾客、供应商、当地社团和工会),以及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所有公司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希望组织在制订决策时能给他们提供优先考虑,以便实现他们的目标,但这些权益主体的相关利益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别,且往往互有矛盾。公司不得不采用系统的观点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依赖程度作出权衡,优先考虑某些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而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不止一个,而是多个。通常,客户、股东和员工是企业的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体现了这一观点。分析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特点,找出其中的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我们制定出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绩效管理系统具有现实的意义。

1.5竞争对手、可比较的绩效标杆

在某种意义上,竞争对手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但由于绩效标杆大部分是同行业的绩效优秀者,是企业的竞争对手,我们把它和可比较的绩效标杆共同作为外界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包括主要的竞争对手的目标、战略假设、现行战略、资源和能力四个方面,借鉴其成功做法,或者戒其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水平。

所谓标杆超越就是通过对比和分析先进企业的行事方式,对本企业的产品、服务、过程等关键的成功因素进行改进和变革,使之成为同业最佳的系统性过程。通过客户意见反馈、行业报告等途径辨别和确认同业可比较的绩效杠杆,参照行业绩效杠杆,分析企业的绩效差距,建立企业绩效努力的目标。

2、绩效目标的建立

绩效目标为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提供基本的绩效衡量标准,制定和建立组织的绩效目标是开发和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它是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实践相联接的纽带。建立一个明确的、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的绩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为衡量和确定员工的绩效提供基本的依据;其次也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对组织的贡献程度:另外也有利于员工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1绩效目标的建立过程

绩效目标的建立过程就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或蓝图分解转化为绩效评估中的具有操作性的明确的绩效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从“soft”转化为“shar”的过程。soft(some other future time)指的是面向未来的某个时间而不是现在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模糊的目标。 sharp(specific,hard,actionable,realistic,plansl指的是具体的、硬性的、具有可行性的、现实的计划。例如,一个企业希望在未来5年内成为同行业之首,这就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较宽泛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确立一些具体可行的目标,把这些目标作为员工工作努力的方向,也就是员工的工作绩效目标,实现了员工的工作绩效目标,就可以推动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在绩效管理系统中,绩效管理目标一旦确立,则成为正式的文案,需要书面化。正式的、书面化的绩效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其具体含义如下:

S-Specific,明确具体的。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对应该完成的任 务限定清楚。

M-Measurable,可量化的。根据数量或质量的标准进行度量。例如,“对客户的订单应尽快下到生产”就缺乏可操作性,而修改成“对客户下的订单在30分钟内下到生产”就具有衡量和操作性。

A-Attainable,具有可实现性。适当的绩效目标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并能保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R-Relevent,与工作职责相关。绩效目标强调业绩的完成,目标的制定不应该脱离工作职责。

T-Time-bounded,有时间界限。绩效目标完成的时间不是无限期的,应需要表明明确的时间。

2.2设立绩效目标注意事项:

作为管理者在设立员工绩效目标时必须注意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错误的,表1是在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总结。

3、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在组织战略目标指导下,在一定的组织制度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绩效管理系统本身又是组织制度和模式的一部分。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是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并且分析和识别组织文化、利益相关者的构成、管理制度和政策等。绩效管理系统由一系列的事件和实践活动构成。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设计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3.1明确关键作用者在绩效管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第一步是确定参与该任务的人员及其在这个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一般都要具有三个要素:目标、流程、执行人。执行人的选择是其成功的要素。

一般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关键人员包括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一般管理者和员工。他们在绩效管理系统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管理者除了要对被评估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外,最重要的要认识到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系统中,和员工是平等的,是对员工工作的服务和支持,要尊重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为员工清除各方面的障碍,可以说,员工绩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绩效水平。人力资源经理应是企业的顾问和咨询师,应全面掌握绩效管理的理念、技能和方法,帮助和引导组织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一般管理者作为组织的直线管理者,他们直接面对员工和部门的绩效,也最了解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最有发言权。员工既是被考评者,也是考评者,因此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过程中,要多听取员工意见,让他们参与进来。

3.2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目标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战略目标、管理目标和开发目标。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重要的目标,其他两个目标都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确定战略目标的结果、行为和为实现结果所需员工的个人特征,然后再设计相应的绩效衡量和反馈系统,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自己的个人特征、从事这些行为并会产生出需要的结果。绩效管理系统的管理目标是将绩效管理信息与相应的管理环节相衔接,主要有以下具体的目标:员工的招聘和选择、薪酬和奖金的分配、职务的调整、培训等。绩效管理系统还用于对员工进一步开发,以使他们能更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员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绩效的持续改进是现代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3.3设计绩效管理系统流程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首先要依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目标展开,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及绩效反馈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这四个部分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循环。最后得到的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作为其他管理环节的接口。

3.3.1绩效计划

组织的战略要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将战略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上;然后再对每个岗位进行相应的职位分析、工作分析、任职资格分析;最后,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讨论,搞清楚计划期内员工该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做这些工作的原因,员工的决策权限及完成工作的时间等,形成绩效计划的书面报告,共三份,管理者和员工各持一份,另一份提交人力资源部备案。

3.3.2绩效实施

制定绩效计划后,就要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管理者和员工各自的职责。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收集员工绩效进展的数据并作必要的文字记录。另外,随着工作的开展,绩效计划要不断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管理者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同样,员工也承担相应的职责。员工要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从管理者的指导和沟通中获得收益,了解自己的绩效成果,为绩效评价做好准备。

3.3.3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周考核、月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在考核开始时要签订绩效合同,绩效合同是进行考核的依据。绩效合同一般包括:工作内容、员工认可的工作目标、工作指标的衡量标准。

3.3.4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后,被考核人员得到自己的绩效考核的结果,管理人员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员工了解组织对自己的期望,认识到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员工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主管的帮助。

3.4绩效管理系统的试点实施与评估

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组织内的方方面面,一旦实施失败,将对组织的运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好之后不能立即在整个组织内正式实施,而是首先进行试点性实施。具体可以选择在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试点,也可以选择在整体组织层面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评估和总结实施的效果,然后改进推广实施。

3.5评估绩效管理系统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组织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管理

企业的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又是由各个更小的子系统构成。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层次性。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出新的或更高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层次性所决定的。因此,为了构建高功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就需要对其进行层次性分析。

一、绩效的三个层次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当具有一定规模时,为了实现专业化和提高效率,其内部就要根据所从事业务活动的内容和管理职能来实行部门化,设立相应的部门,或根据任务的需要来组建工作团队或任务小组。在一个部门或工作团队中,包含一定数量符合部门或工作团队需要的员工个体。因此,企业中存在着组织、部门或团队和员工个体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对应,企业的绩效也体现在组织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和员工绩效这三个层次上。

组织绩效强调的是整体性绩效,是指组织整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绩效。人们对组织绩效内含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丰富的演进过程。早期对组织绩效往往是单纯从财务角度进行界定,后来逐步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滞后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结合起来对组织绩效进行衡量。

部门或团队绩效是指部门或团队完成自身任务目标的情况,同时也应该包括对其他部门或团队的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因此,对部门或团队绩效,一方面要从部门或团队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时限和费用等方面情况进行衡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内部客户的概念,从内部客户对部门或团队所提供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衡量。

员工绩效强调的是员工个体的绩效,是指员工个体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过程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员工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即正式规定的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也包括周边绩效,即员工在履行正式规定的工作职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职责行为。因此,对员工绩效不仅要衡量其任务绩效,也要对其周边绩效进行衡量。

在企业组织中,组织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和员工个体绩效尽管处于不同的层次,但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员工绩效是基础,部门或团队绩效建立在员工绩效的基础之上,组织绩效建立在员工绩效及部门或团队绩效基础之上;部门或团队绩效是员工绩效的整合与放大,组织绩效是员工绩效及部门或团队绩效的整合与放大。由于部门或团队是组织与员工个体之间的中间层次,因此对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层次分析,只须从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和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来进行分析。

二、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

对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国外学者有相应的研究,例如布里德拉普(H. Bredrup & R. Bredrup)的研究认为,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改进和绩效检查三个环节构成的。按照他们的观点,在绩效计划过程中,就是要确立企业的战略与目标,结合企业中相关利益者的要求,明确企业要实现的绩效及优先绩效;在绩改进过程中,要通过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活动,在组织层次上改进绩效;在绩效检查过程中,要依据绩效计划,参照竞争对手的绩效和其他可比较的标杆,对组织的绩效进行考评。

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层次上的绩效的管理,是包含一系列环节的周期性管理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包括组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信息沟通和组织绩效的改进与提高等环节。

三、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

对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国外学者也有相应的研究,例如安施瓦斯和史密施(M. Ainsworth & N. Smith)认为,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三个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周期循环。按照他们的观点,绩效计划环节包括绩效目标制定、绩效目标认同和绩效目标实现;绩效评价环节包括根据绩效计划对实际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和总结;绩效反馈环节包括对照绩效计划进行反馈,并采取行动致力于绩效的改进和进行员工开发。

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是员工个体层次上的绩效管理,也是包含一系列环节的周期性管理循环过程。在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要以员工个人目标设立为前提,包括员工个人绩效计划、制定行动方案、绩效考评、信息反馈和员工个人绩效改进与提高等环节。

四、组织与员工整合的绩效管理

组织与员工整合的绩效管理是将组织绩效管理与员工绩效管理融合为一体的绩效管理,从而在企业中构成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在这种整合或融合的过程中,要从组织绩效管理作为基础来实现整合或融合。

首先要确立组织绩效管理过程,组织绩效管理为整个组织中的员工绩效管理奠定了基础,员工绩效管理过程要以组织绩效管理为依据。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绩效管理过程,或员工对组织绩效管理过程理解有限,员工绩效管理过程就很难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也就难于实现其目的。因此,要以组织绩效管理为基础,实现组织绩效管理与员工绩效管理的整合或融合,形成两个层次整合或融合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组织绩效管理与员工绩效管理整合或融合所形成的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同样也包括一系列环节的周期性管理循环过程。在这个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通过部门或团队目标分析,设立员工个人目标,以所构建的目标体系为基础,形成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与提高的绩效管理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绩效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怀明:绩效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李业昆:绩效管理系统研究.华夏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 信息化 应用

近年来,各大企业一直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分解落地的工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核心的业务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难的设计和实施环节。

由于绩效管理涉及面广,业务模型处理复杂,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不能够有效的体现企业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更谈不上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的系统化、体系化。因此,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有效的支撑绩效管理体系成为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支撑绩效管理体系的信息系统由此呼唤而出。

1 绩效管理系统的目标

我们所要构建的绩效管理系统就是为企业服务的,实现公司绩效管理的集约化管控,同时支持各单位绩效流程独立操作运行,因此该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指标体系管理:实现公司业绩指标的逐层分解,提供企业、部门、岗位指标库的管理功能。实现公司业绩指标的监控与分析功能。

绩效运行管理:结合系统外绩效管理活动,实现各单位绩效合同制定、绩效合同调整、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申诉、沟通辅导与改进等绩效流程的闭环管理功能。提供公司本部对各下属单位绩效体系运行状态的总体监控与管理功能。

绩效结果应用:提供各周期绩效奖金计算与分析,绩效积分排名、统计等个性化绩效结果应用功能需求。

在绩效体系应用成熟后,将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推广现代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绩效管理循环,完善现代绩效管理体系;

(2)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将企业对上级的年度业绩承诺,分解到月,落实到人,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

(3)推进绩效管理的信息化,以信息系统固化绩效管理理念,实现系统如期上线,促进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

2 绩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业务架构分为4个层次:外部接口层、业务平台层、绩效应用层、门户展现层。

外部接口层:绩效系统的HR基础数据从ERP系统同步

业务平台层:采用EMARK平台作为系统二次开发平台,平台提供了指标管理、考核方案配置、流程监控等基本功能。

绩效应用层:在EMARK平台上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考核循环体系、绩效指标体系、考核结果应用体系、绩效辅助体系等。

门户展现层:绩效系统与企业门户进行应用集成、单点登陆、用户登陆企业门户后可以通过应用导航方式访问绩效系统,实现企业统一的应用体验。

3 绩效管理业务分析

3.1 业务范围

绩效管理系统业务范围是在全员绩效管理统一规划下,首先实现班组员工个人绩效管理运行过程,具体包括:

(1)班组和班组员工考核模式和考核标准定义;

(2)班组绩效日常记录维护、审核和查询;

(3)班组员工绩效结果评价、统计和汇总;

(4)班组绩效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计算。

3.2 业务特点

班组作为电力企业最小的单元,负责了主要的生产工作任务,班组生产效率直接影响整个企业业绩目标的达成。企业根据战略目标设定业绩指标,将指标分解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根据各班组工作性质,将业绩指标分解到各班组,各班组依据业绩指标制定班组工作计划,班长根据计划或临时任务安排员工进行作业。从班组工作特点上可概括为:

3.2.1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重

一方面要求员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照作业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工作质量。

3.2.2 工作协作要求高

班组是一个小集体,班组员工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在大部分工作中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整个班组工作任务完成需要靠每一位组员的努力,班组的成绩直接影响到每个班组员工的成绩。

3.2.3 工作多样化、分工细致

不同的班组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班组内部又根据组员技能水平、专业进行不同的工作分配。

3.2.4 有具体的作业规范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班组根据工作的不同需要制定具体的作业规范要求,员工在日常需要学习作业规范,在工作中必须遵守作业规范要求。

4 绩效管理体系

班组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分为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绩效反馈改进,绩效考核管理得到绩效考核分数后进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管理部门对过程的及时性、合理性进行监控。

绩效计划制定。该部分为绩效管理的起始阶段,在该阶段定义班组组织考核、班组员工考核的内容、标准和考核模式,为后期的绩效实施和考核提供基础。

绩效实施管理。该部分依据绩效计划制定的模式记录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情况,为后期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绩效考核管理。该部分按照绩效计划制定的周期对组织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按照设定的考核流程进行,最后得到组织或员工的周期考核结果,通常为分数。绩效考核结果为后期绩效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

绩效反馈改进。是使员工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改善业绩的有效手段,包括绩效结果沟通、绩效结果分析以及改善计划制定三个环节,通常以面谈的形式开展。

绩效结果应用。是体现员工绩效目标达成的直接手段,鼓励员工以绩效计划制定中的目标努力奋斗,鼓舞全员工作热情。

绩效过程监控。在绩效体系运转过程中,需要有组织对整个体系运转的及时性、公平性进行监控。

5 结束语

随着绩效管理工作地深入开展,需要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持确保绩效管理体系成果得以固化、提高绩效管理整体运行效率,为绩效管理在全局深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深化了企业内部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的内部绩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了对各部门/单位、职工在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党风廉政等各项管理中的要求和责权关系,明晰考核标准,使得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到实处,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为用户带来更优良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国军.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05.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绩效管理系统 简约化

随着绩效管理理念在我国被广泛地接受和不断地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绩效管理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始探索有效地进行绩效管理。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具有资产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精炼、管理制度更加灵活等特点,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必然具有自身特殊的内容。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从绩效管理系统的本质含义出发,在分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有必要实现简约化的基础上,依据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和简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从绩效管理的目标、组织、程序、资源和技术这五个方面归纳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简约化的基本特征,以期为中小企业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提供研究基础。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本质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企业组织中的绩效管理具有系统性质,因此需要把企业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去看待,去研究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

所谓绩效管理系统,就是从组织绩效管理出发,实现员工绩效管理与组织绩效管理的整合,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管理环节的完整系统。

从组织绩效管理出发,能使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使绩效管理系统具有战略导向性及目的性;而实现员工绩效管理与组织绩效管理的整合,可使绩效管理系统形成层次;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则构成绩效管理系统流程,其中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根据组织战略目标、业务重点及工作职责等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和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绩效实施是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持续的沟通来纠正员工行为、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正与调整等的过程,绩效考评是运用特定的方法、指标和标准对员工进行具体考评的过程,绩效反馈是管理者为了使员工了解自身的绩效水平而对绩效结果进行回顾与讨论的过程,绩效结果应用是将绩效结果用于促进绩效改进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要实现简约化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具有资产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精炼、管理制度更加灵活等特点。而简约化管理就是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利用科学方法,将管理主要目标以外的枝节因素尽可能剔除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简单问题条理化,使条理化问题更简单,从而简化管理环境,优化工作流程,缩减文字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效益的一种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之所以要实现简约化,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1.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实力较弱

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有效运行往往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因此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受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一般化的绩效管理系统不能完全适应中小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需要,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必须要实现简约化。

2.中小企业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要与人员和组织机构规模相适应,中小企业在人员和组织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宜采用和推行一般化的绩效管理系统,否则会造成绩效管理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不协调,从而使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不相符,因此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要实现简约化。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精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通常都相对简单,并且只能有少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去专门从事绩效管理。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就难以驾驭一般化的绩效管理系统,因此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就要实现简约化。

4.中小企业管理制度更加灵活

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完备、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而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更加灵活,简单化、非程序化的现象更为普遍,如果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实现简约化,则能够使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与企业中的其它管理制度更加协调。

三、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简约化的基本特征

从绩效管理系统的本质含义出发,根据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和简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可以归纳出以下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简约化的基本特征。

1.目标的简明化

对于规模较小、经营较灵活的中小企业而言,简单、明了的目标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从而也有利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而如何将企业复杂的目标体系变得简单化、条理化,是简约化管理理念的首要要求。因此,目标的简明化是中小企业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的首要特征。

目标的简明化这一特征要求企业的目标设置要具备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切忌过于复杂、空洞、泛化。具体表现在组织、部门和员工三个层次的目标上会有一定的差别。表现在组织目标上,就是要能够直截了当地点明企业的发展方向;表现在部门目标上,就是要能够清楚明白地说明部门的具体要求;表现在员工目标上,就是要能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重点一目了然。

2.组织的精简化

中小企业具有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特点,若绩效管理组织过于庞大、复杂,必然会阻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而绩效管理规模的设定与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是简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中小企业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要具备组织的精简化这一特征。

组织的精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横向来看,绩效管理枝节的设定要精简化,也就是不要机械、统一地对企业内所有职位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所有考评,应针对不同职位的具体特点进行精简;另一个是从纵向来看,绩效管理层次的设定要精简化,具体体现在工作执行的步骤不要太繁杂,切忌把简单问题繁琐化,把繁琐问题复杂化,将绩效管理的操作难度变大,而是要简化管理层次以便形成高效、直达式的管理。

3.程序的简练化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精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较少的中小企业而言,很难驾驭复杂的绩效管理工作程序。而抓住问题的关键因素,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简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因此,程序的简练化是中小企业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程序的简练化主要是对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而言,在绩效管理系统五个环节的具体实施中均可以有所体现。例如,对于考评方法的选取。考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则不适宜采用像平衡计分卡这样复杂的考评方法,而需要采用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较为简单、有效的考评方法。

4.资源的简省化

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往往不能承受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巨大的资源消耗。而将企业资源最高效地利用不仅是简约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也是简约化管理理念的落脚点。因此,资源的简省化是中小企业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特征。

资源的简省化表现在绩效管理系统构建和实施的方方面面。例如,对于绩效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所安排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数量一定要精简。再如,考评周期的确定,需要针对具体职位进行具体的确定,绝不做无效或者效果不大的考评,以确保资源的简省。

5.技术的简捷化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较少的中小企业而言,工作的高效性是保证绩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一项重要要求。而如何将现代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方方面面,达到能用电脑代替人工操作的一定不用人工来操作的要求,这是简约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本质要求。因此,中小企业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要具备技术的简捷化这一特征。

技术的简捷化要求企业利用现代技术简单、便捷的特点,来完成绩效管理系统工作,以有效地提高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绩效管理系统中也确实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可借助于电脑来完成,如绩效考评过程中的许多工作都是可以实现计算机化的。

综上所述,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产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相对精炼、管理制度更加灵活的特点,所以结合简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必须要实现简约化。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简约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的简明化、组织的精简化、程序的简练化、资源的简省化和技术的简捷化五个方面。中小企业要充分依照这些基本特征去构建和实施简约化绩效管理系统,这样才更有可能使绩效管理取得真正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业昆.绩效管理系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吴宪和.简约化管理: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J].管理实务,2010(10)

[3]王少华.论简约化管理[J].现代教育论丛,2008(10)

第7篇

关键词:绩效系统;数据库;魔方网表;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6)01-105-02

2015年,西南空管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及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量剧增。经过探索和尝试,在笔者所在部门利用魔方网表搭建起绩效管理系统,简化了原有的繁复流程,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绩效工作的效率。

1魔方网表

在进行功能模块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介绍以前,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魔方网表,这是利用它搭建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魔方网表本质上是一套Web化的数据库软件,同时融入了Excel公式的强大计算能力,数据库的强大数据管理能力。只要安装好服务器,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从网络内的任何一台可以联网的地方访问,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魔方网表和Excel一样,是通用的、灵活的、可定制的。不过Excel是单机版,而魔方网表是网络版,可以多人同时使用,同时具备完善的权限体系。笔者所在的单位将服务器架设在内网系统中,即在西南空管局OA办公网络上的终端都能通过浏览器访问到该系统。

2系统模块

根据西南空管局的绩效考核设计思路,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分为“下设评内设”“上报考核资料”“三级考核”“绩效奖金分配”四个模块分别进行搭建。根据考核关系,在部门绩效管理系统中,将用户权限分为三类。0级用户:系统管理员;1级用户:部门领导;2级用户:部门所辖各科室主任;3级用户:各科室绩效工作负责人。因魔方网表具有表单定制式的功能特点,可以方便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定在不同模块中的不同表单中的用户权限。部门绩效管理系统总体模块构成及用户权限对应如图1所示。以“上报考核材料”这个模块为例来介绍用户权限设计。上报考核材料指每考核周期末,部门须上报季度考核的材料给考核人(局领导、内设机构、职能主管部门),而在实际工作流中,首先是由部门各科室的助理即3级用户汇总相应部分的素材,整理后填入绩效管理系统,科室主任即2级用户进行审核和修改,系统管理员即0级管理员利用绩效管理系统自动统计后由部门领导即1级用户进行最终审核和修改,从而形成上报的最终材料提交。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部门绩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模块设计,建立系统数据库,并为该数据库建立数据表。因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功能复杂,以下将以“下设评内设”模块为例,详细介绍其数据库表单的设计。笔者所在部门为西南空管局的下设部门,每个考核周期末须完成对局内设部门的评分。根据笔者所在部门的绩效管理规定,内设评分环节是由部门领导和科室主任一级分别打分后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

3.1下设评内设考表

下设评内设考表用来存放权限内用户的打分数据,自动根据登录记录记录考核人信息及评分时间。

3.2下设评内设分数汇总表

下设评内设分数汇总表用来汇总并显示经过计算后的下设评内设考表内在规定条件下的分数平均值。

3.3下设评内设备注汇总表

下设评内设备注汇总表用来汇总并显示下设评内设考表在规定条件下的备注。

4下设评内设功能实现

4.1权限内用户评分

用户评分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其实现的界面如图2所示。登入界面选择考核对象后,通过添加记录按钮就可以进入该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看到,考核时间、考核人、考核年度、考核周期都是通过由系统自动记录填写的,考核人只需要填写工作计划性、工作协调性、办事效率、服务基层几项就可以。考核人评分结束后,若考评分数中有一项低于6分,或是高于10分的情况,就须另行填写备注,方能正常保存并关闭。

4.2分数汇总

分数汇总须由系统管理员权限操作。通过“执行报表操作”按钮就可以进入该界面,然后通过条件选择,就会自动通过比对考核年度和考核周期,读取相应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填入分数汇总表格。

4.3备注汇总

备注汇总的功能实现与分数汇总基本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5结语

以上论述了一个基于魔方网表的部门绩效管理系统的框架及实现方法。该实现框架基于MVC模式,实现了表示层和逻辑层的分离,使得该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而由于魔方网表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计算和定制表单功能,其可以应用的范围还远不止于此,只要表单设置合理,其还可以利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班组管理、设备运维管理、出入库管理等等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8篇

(一)Plan(绩效计划)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员工的绩效现状要根据绩效评价和考核阶段所反映出的信息进行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及员工的绩效情况。在寻找所存在的绩效问题时,把上一期没有解决的绩效问题一一列出来,同时可以根据上一期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哪一项指标未达到要求。

2.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原因。

找准问题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至关重要,把问题产生的全部原因逐一找出,根据因果分析图等多种科学方法,将全部原因列举到因果分析图上。

3.找出各种原因中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原因。

可以采用投票法或头脑风暴法等方法来确定引起绩效问题主要原因,A企业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主要有:考评者缺少与被考核者的沟通及对绩效结果的反馈;考核者态度不认真;绩效指标不符合SMART原则;把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部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未抓住关键考核指标。

4.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整改措施。

考评者要提高对绩效计划的重视程度;考评者与被考评者都应积极主动加强沟通与反馈;绩效指标应量化,符合SMART原则;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准确反映员工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责。总之在绩效计划制定中,要使员工认识到计划的关键性、实施性以及实施绩效计划的作用。

(二)Do(绩效实施与辅导)

绩效计划要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有被执行和落实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它是PDCA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不间断的绩效交流;二是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关键成果与行为的记录,可供考评者在绩效评价与考核过程中运用;三是在此过程按绩效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必须要严格执行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绩效计划。

(三)Check(绩效评价与考核)

在此阶段,考评者应采取科学的评判标准,在平时的工作中尽可能多的记录员工的表现,不偏激、不带感彩,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真正把提升员工绩效作为出发点,用心帮助员工找出存在的差距,大胆指出员工不足的地方,员工绩效的提升也会使考评者的绩效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四)Action(绩效反馈与结果处理)

1.及时反馈绩效,并把效果好的经验提炼上升为标准。

绩效反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增加共识,减少误解和猜疑,所以要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提出建议,以改善员工绩效,促进员工发展。考核结果公布后,如果被考评者对绩效考核结果有疑问,可以通过申诉渠道进行反映,复核考核结果。接到申诉后,相关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要及时复核考核结果,并做出公正裁决,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通过事实说服被考评者。如A企业的申诉流程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部门经理了解、调查—解决给予回复/未解决进入下一步—提交申诉表—考核委调查、解决—申诉处理答复。

2.处理绩效结果。

可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绩效结果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主要应用于浮动工资和绩效奖金的发放、员工改进培训、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成绩;另外,通过前面三个阶段,把那些上一期没有解决的绩效问题一一列出,转入绩效管理系统的下一次运行中去解决,再依据部门绩效考核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目标。

二、在绩效管理系统中运用PDCA循环应主要遵循的要求

(一)保证全员参与

本企业根据实际,在绩效管理中推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改进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不能只顾自身,绩效要成为每个人应该加入的工作,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使命和责任。PDCA循环涵盖了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3个环节,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循环,以不断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完善激励制度

有反馈必有激励,激励是鼓励员工不断进行绩效循环工作的主要手段,PDCA循环在绩效管理系统中运用要有完善可行的激励制度来保证其运行的动力,绩效结果反馈之后如果优秀员工和非优秀员工都同等对待,对优秀员工是极大的打击,其绩效考核实施的执行力也将大大降低,久而久之PDCA的循环也将进行不下去。

三、结语

第9篇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1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IndicationSystem-IS)的建立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本系统中为绩效)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某一方面的标识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结构,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即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指标体系建立的是否科学合理是绩效管理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基础,也是能否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直接动力。制定指标的过程也是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管理者必须和员工共同参与,在不断交流和反馈中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无论是制定部门绩效指标、还是员工的绩效指标都必须遵循SMART原则: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al-istic、T=Time-based)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a.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b.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c.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d.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e.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绩效管理指标按其重要性可分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和一般绩效指标(CPI)。

1.1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包括经营和管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稳定四类指标。其中经营和管理类指标包括:(1)关键绩效指标(KPI),在突出部门重点工作及公司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求部门围绕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公司阶段性重点工作,将省公司下达的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分解到指定责任部门,再从指定责任部门分解到基层单位。(2)一般绩效指标(CPI),根据公司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部门及基层单位的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稳定三类指标,为指定责任部门考核指标,均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大多数指标按照公司-部门-基层单位三级设置,有些指标可以分解到班组及岗位,形成五级绩效指标,例如安全方面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延伸至班组、岗位,形成五级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制定流程,如图1。根据部门及基层单位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特点设立指标权重,见表1。

1.2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涵盖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两大类。关键业绩指标是对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上级下达关键业绩指标和本单位关键业绩指标的分解。从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技术含量、工作质量等多维度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设置量化分值,做到一岗一表、标准清晰、指标量化。根据SMART原则,该体系主要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方面提炼。主要以工作业绩指标为主,权重占70%,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职工绩效考核的共性指标,各占15%。(1)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指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对部门目标的贡献程度等。工作业绩是职工考核的特性指标,根据部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职工的岗位职责确定,主要包括岗位关键绩效指标(KPI)、岗位职责指标(PCI)。a.岗位关键绩效指标:与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体现部门绩效目标到个人的分解。b.岗位职责指标(PCI):是根据岗位的关键职责而建立的量化与规范性评价指标。(2)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指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主观条件。(3)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指积极性、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

2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构成绩效管理系统综合评价结果的理论依据。评价体系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如果评价体系设计不合理,不仅不能科学的评价员工的绩效业绩,而且会有损员工使用系统的积极性。更深层的说,整个供电企业的绩效水平可能还会因为评价体系设计的失误而下降。在设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同一指标对不同责任主体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所以进行指标权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应客观考虑到供电企业不同战线对企业贡献率之间的差别;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战线、部门(单位)、员工,组织特征的不同给出相应的权重设置。所以,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是对实现指标体系目标任务的相关单位关联度的设计和为实现上述指标分解的任务所确立评价标准的集合。其标准多源于企业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通过量化、细化、规范、客观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科学化、可视化。

2.1部门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部门指标评价体系按3-5级的评价标准设置,每一级按照百分制进行量化,层级间按照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指标成绩。为激励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增加了战线领导打分,并且将其作为第一层级评价,构成考核成绩的主体;在指定责任部门评价中增加亮点工作加分项,每月由指定责任部门以对公司改革发展影响大、效果明显、成效突出、富有创新,在公司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彰显公司品牌形象为标准予以20%的加分奖励;基层单位对指定责任部门的工作配合程度、工作积极性、办公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为嘉奖获奖单位,增添了“其他项”加分,最终形成150分的评价机制。

2.2员工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也按照百分制设置,在员工的考核中对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评价。把严谨、快捷、高效、高质、自主管理等作为员工评价体系的支撑元素。员工的工作业绩评价采用目标比较法、历时比较法及标杆比较法;针对重点工作任务指标主要从工作任务实施的进度、质量、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权重占70%。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评价,评价标准分级划分,以单选形式评价,权重各占15%。对于评价体系,总的来说评价标准颗粒应尽量细化,使工作成效量化更明显,岗位考核优劣区分更清晰。这就对绩效管理工作质与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用计算机实现本系统的原因之一。

3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全视角绩效考核的“战线领导-部室-基层单位-自身”相互主客体理念,基于供电企业业务的划分,将部门(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即机关党群战线、营销战线、生产战线和后勤战线)。这样的分类,有利于形成同一战线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激励机制。

3.1部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部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按照主客体的关系,划分为战线领导考核、部门考核、基层单位考核、绩效经理人考核及员工考核,考核主客体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形成了全方位的考核体系。绩效管理系统考核分值基础分为100分,另有附加分值和可扩展分值。(1)指标分值部分:包括指标基础分值100分与指标可扩展分值(指标分值的0~20%)。指标部分考核包括四部分:经营管理类,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职工队伍稳定。其中权重会依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而设置,以机关战线指标权重举例,如表2。a.部门同级考核。部门同级考核主要是考核两个具有相互支持和隶属关系的部门在考核期内正常业务配合完成的情况,是对正常业务的考评。在制定该部分的考核指标体系时,需要覆盖责任部门(考核的主体)和被考核部门之间相关工作的内容,并逐层细化。b.部门自我考核。部门自我考核主要是部门领导根据本部门考核期内的本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考评,是正常业务的考评。在制定该部分的指标时,需要覆盖本部门所有本职工作内容,并逐层细化。c.可扩展分值。各考核责任部门在考核期内除按指标打分外,可根据被考核部门实际情况对每项指标进行加分,此扩展分是在该指标取得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等完成超出基本指标时给予的加分,加分原则是将附加分值控制在指标总分的20%之内。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如图2。(2)附加分值部分:a.战线领导考核。各战线领导根据本战线部门及基层单位,在考核期内对重点工作任务、正常业务和一些临时交办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直接考核,该部分有±10分的评分权限。例如在每年的3-5月份之间,各个供电企业都需要开展春检的工作,这期间战线领导可以根据相关部门的春检准备或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加1-10分或扣1-10分。b.基层单位考核。基层单位考核主要是指基层单位(营销战线、后勤战线和生产战线)根据在考核期内责任部门(考核的主体)对其工作的支持和管理情况,给予主体单位相应加1-10分或扣1-10分。c.绩效管理办公室考核。设“其它项”考核指标:针对指标外热点或考核指标没有涵盖的项目(如:突发事件、各种竞赛取得名次、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所设,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加1-10分或扣1-10分“,其它项加分”的考核须由绩效管理办公室审批。

3.2员工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员工的考核体系由部门绩效负责人(绩效经理人)进行考核评价;重点工作任务指标主要从工作任务实施的进度、质量、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设置标准为百分制。工作业绩由绩效经理人考评,权重占70%。综合评价部分为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设置为单选项考核方式。由绩效经理人、职工本人及关联职工采用经理人考核、职工自评、职工互评三种方式进行考评,权重各占15%。(1)经理人考核。每个考核期部门领导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完成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绩效经理人要注重与被考核者的沟通。绩效评价完成后,绩效经理人必须同被考核者进行面谈,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2)自我考核。自我考核是指部门内员工根据自己每个月的绩效表现,给自己评分的功能。(3)员工互评。主要是指员工之间根据日常的工作表现与协作能力,给出相互考评结果。

4绩效奖金分配。全局绩效奖采取分战线封顶和分战线考核的办法,分为生产战线、营销战线、机关战线及后勤战线,由人力资源部预先按奖金基数*本战线人员系数之和计算出各战线的预分配奖金上限封顶值,分配给各战线。

4.1部门月度绩效奖:首先以每个战线下所有部门中的最高分为满分,将各个部门所得分数进行百分制折算作为本月实得分数。战线奖金折算分值:本战线所分配奖金总额/∑(所辖部门n考核得分*所辖部门n人员系数和)n为所辖部门数部门所得奖金总额:战线奖金折算分值*本部门考核得分*本部门人员系数和。

4.2各部门员工月度绩效奖:在每月绩效奖分配时,各部门领导的月度绩效奖按部门绩效得分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剩余额普通员工进行绩效分配部门领导奖金:战线奖金折算分值*本人岗位系数*本部门月度分数普通员工奖金:((本部门奖金总额-本部门领导奖金)/部门员工本月总分数之和)*本人本月总得分。

系统功能模块

设计并实现了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系统中包含企业负责人考核、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奖金分配、查询统计和系统管理等10大功能模块。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3所示。

1企业负责人考核。在考核期间,企业负责人可以直接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即在原有考核成绩的基础上实施加分或减分操作,并实现加减分关联考核责任部门分数的功能。

2部门考核。在考核期间,依据用户所在部门的部门考核权限,针对权限内的部门在考核期间的具体工作情况,对相应指标进行打分,末级指标(任务)考核成绩根据所选评价标准细则直接生成,若细则不够详细,可以通过综合打分对该成绩进行调整,调整需填写调整备注。考核成绩只能低于指标的满分成绩;若考核成绩低于满分的50%,系统自动将打分人的员工号、IP地址、时间以及指标信息等详细内容插入日志,防止恶意打分。

3员工考核。在考核期间,针对用户所在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根据该员工在考核月度内的具体角色和工作情况,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管理,员工考核成绩由经理人考评、自我考评和员工互评组成。如果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通过申诉模块进行申诉。

系统成效与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