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6:39: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技能实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职业技能实训》包括一个企业连续三个月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实训,十月份的会计业务实训是在学完初级会计后进行的,十一月份会计业务实训是在学完中级会计进行,十二月份的会计业务实训.本学期我们刚把十一月份会计业务实训完。
二、基本过程
1、审核原始凭证。具体包括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b、审核原始凭证的全法性;c原始凭证的合法性;d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e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f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2、编制记账凭证。基本要求有:a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b记账凭证应该连续编号,c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d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e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f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正确更正。
3、登明细账。其中具体包括: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4、“t”形帐汇总。这是为登帐所做的准备,它能反应这期间业务发生进有哪几个会计科目,并且能清楚的看到其借贷所发生的余额以及最后余额。
5、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这是对“t形帐的汇总,各科目的借贷金额最终是借方等于贷方,如果不平必须从前面的帐中找出错误.
6、登记总账。按照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依次登帐。
7、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通过这十几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账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 实训目的:
不过作为一名学生,最终能够很好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功劳,还应该感谢不厌其烦为我们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的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学生的热心帮助!我想我还会珍惜在学校的每一次的学习,而这样的实训学习更是值得我去珍惜!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会计实训总结接下来,就是登记账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账簿,什么总账、明细分类账、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账簿,稍微疏忽,账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账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账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放飞的思绪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对于我而言,喜欢体验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次实训,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于会计最初的观点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人生价值的诠释 。虽说很累,但是真的希望学校能够对给学生这样实训的机会,尤其是会计专业,毕竟会计吃的是经验饭,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
关键词:中职教学;车工实训;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受益颇深。但这些探索与研究大多围绕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而开展,相关研究成果停留在聚集在理论方面,缺乏与中职车工实训职业技能培养相对应的对策与措施。对此,本文将根据中职车工实训特点,从学校、学生及企业的角度着手,具体探究在中职车工教学中应当如何开展与实施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期培养出大批具备德智体美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让毕业生有与其他应聘者竞争岗位的资格与能力。
一、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纪律性差、行为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在车工实训前进行安全与纪律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实施安全和纪律教育的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在中职车工实训课教学中,考勤环节之后,组织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首先,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实习设备的布局及各自实训工作岗位的位置,随后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全,进而搞好课堂纪律;其次,在介绍各种教具、工量具及设备名称与作用时,应当进行适时的示范操作,让学生养成器具用完务必及时归位、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的习惯;再次,教师要针对本次实训工位工作特点,详细介绍有关安全作业操作与职业道德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训中严格遵守与执行安全作业规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此过程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为主,允许学生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引导,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与实训相关的纪律与安全注意事项,为今后的教学管理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车工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以往实训中学生出现的违章违规与不符安全操作的行为动作进行总结与纠正,起到警示与预防的作用。
二、贯彻任务驱动型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中职车工实训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广泛、行之可效的一种授课模式。该模式主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问题的提出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紧密地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既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又能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采用四段法进行教学授课,即“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下面将针对如何有效实施各个阶段作如下说明。操作定向是指通过教师对操作活动的结构与程序要求进行讲解与说明,让学生在脑中建起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的过程。如在螺纹轴加工教学中,教师先对梯形螺纹牙型特点、车削速度的选择、磨制车刀的方法、量具的检测与检验方法等知识进行详细说明与讲解,让学生在脑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而启发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操作模仿即是学生根据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这一过程的实施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教师操作活动的模仿与再现,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同时起到树立信心的作用;操作整合是将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通过其内部关系联结起来,形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操作熟练,这是中职车工实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形成的主要标志,也是操作活动的高级阶段,这时期的动作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与完善化。这四个阶段是培养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时期。
三、加强与各大企业合作,增加学生职业技能锻炼机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相应的操作技能。车工实训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而教材中大多是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其中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与专业术语,学生在学习与实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中职车工实训教学中,学校应当注重与加强同各大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学生实地考察与实践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习得。例如学校可以加强与长安、丰田等知名品牌公司的合作与交流,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每年定期组织输入一批学生到其车间车工进行培训与实习,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习先进的知识经验与操作技能,并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各个流水线之间的相互衔接作用,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向前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校要争取与社会、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型的教学网络,唯有这样,才有助于中职车工实训课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总而言之,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获得是经过长期的、程序化的动作经验内化过程而形成的。因此,在中职车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器官,全面促进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广跃.中职车工实训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132-133.
[2]鲁哲.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刘彦国.构建中职机电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D].河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29-0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很好地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高校的工作目标。教师要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并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运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教学设计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方法、途径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教学动态系统,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可操作性如何,是该课程最后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按照人才需求进行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是西方在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当今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我国高校也在积极探索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属于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也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技术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处于编辑与发行之间的环节,主要承担着出版物生产流程的管理、出版物外形的设计、物质生产工艺安排与生产管理并与各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在出版物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起着“枢纽”地位和协调作用,具有涉及面广、环节多、内容琐碎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刻苦的态度、全局眼光、经营意识、法律观念,尤其要掌握书刊生产技术。
如此多的内容,在短时间课堂教学内,很难用理论教学模式来完成。所以加强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没有经验的学生找实习岗位和就业是很难的,但把学生带到课堂外也是不现实的:其一,学时少;其二,无法行课;其三,无法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安排这些内容;其四,也很难找到接受这些学生的单位,或者即使有,学校也很难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如上问题,我们设置了“技术编辑流程模拟”课,课程内容包含了理论知识的温故和实操练习,技术编辑流程课程在进行教学时,着重点在“实训”上。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设计者与引领者。课上老师进行理论串讲、关键的实操技术的讲解,课下学生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并在课上进行完成了的任务的汇报,经过教师的点评,完善实操任务。为了模拟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条件,由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作为工作科室,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实训进度的督促、出现问题的初步的解决、完成工作质量的评价、学习经验的交流。设置小组长一名,模拟科室主任职责,负责整个小组的讨论课、个人完成实训项目的检查以及小组实训任务的汇报人员的安排等工作。这样安排的意图:首先制造一个模拟实际工作的氛围;其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另外,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实训学习的情况的监督,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习任务,了解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
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为:图书出版流程模拟,侧重技术编辑岗位工作的训练。具体的方法是对已有的书稿材料进行出版流程训练。学生作为技术编辑,在已获得作者投来的书稿的情况下,开展该书出版的全流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更侧重技术编辑参与的图书生产中的编务、印务、版面设计与编排校对、成本与定价、版权管理、书稿管理工作环节。
为了解决实训工程中的书稿的来源问题,我们就地取材,利用学生已有的模拟书的图文书稿(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一次模拟书的制作,该活动是编辑学课程的课后实践课,侧重图书的编辑工作,所以与我们的课程并不冲突)。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在小组划分以及书稿交换进行实训时,特地安排男女生的交叉,不同班的不熟悉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合作的意识以及岗位职业技能。
每一阶段的集中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要上传自己该部分的工作成果:如第一部分选题,同学们应该给出该选题申报书,并参加小组的选题论证会。每位同学都要参加选题的讨论,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对选题申报书进行重新修改,最终提交修改过的选题报告书;又如校对部分的实训方式:听从组长的安排,在小组内,同学之间交叉进行校对工作(重点在校是非上),并由书稿责任编辑进行改样。以此类推,完成每一部分的工作。
除了理论外,在实训过程中还必须给学生一些可参考的、可以学习模仿的资料,这样学生才不会茫然,有抓手,并结合出版企业实际工作,做出一些案例便于学生学习研究。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才是好设计
实践出真知,教学设计的效果如何,首先看学生对教学安排的内容是否领会、学习的效果如何、学习后的收获有多大。
如下图为学生的图书编排的版面:a图为学生所做的模拟书的版面;b图为流程模拟课上学生重新设计编排的版面。虽然只是纯文字的内容,但经过全面的学习及训练后,书稿的版面编排得更好。
“因为课时的有限,老师空出了一半的时间让我们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习以及制作,另一半时间在课上进行分析点评。这样讨论点评的方式使我的思路不断展开,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帮助别的同学提高了图书制作的工艺。”
“这次能够自己完成一本图书,说实话很佩服自己,这样整体流程的模拟,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坚定了自己接下来学习的目标以及方向。”
“这次锻炼了动手能力,很享受这次的作业过程,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实际的操作才是最能展现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平台。”
以上内容出自学生结课时的总结报告书。学生在短短的8周32学时完成了一系列的实训任务,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适合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解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内容多、碎及理论与实操都要兼顾的问题。本模拟训练课就是采用了"理论学习-模拟实训-人才输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注重实训实操,拉近了学校课堂与岗位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所以实训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于文科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职业环境实训教学仿真“双师型”教师
一、构建职业环境实训的必要性
会计实训教学是高校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迅速发展、突飞猛进,几乎是“无会计专业不成大学、无大学无会计专业”,导致大量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院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弱化,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会计人才。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强化了实践教学,但其会计实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内的手工实训室与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它易于组织、方便教学,但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实训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由于这两种实训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实训效果不太理想,这不仅影响后续实训环节的进行,而且影响理论教学的开展,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职业环境实训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构建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基本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立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加强实训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联系,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基本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开拓实训、培训、咨询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会计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和服务一条龙,为学生实训和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服务,为社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最终形成教学、科研、服务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构建会计职业环境实训项目,创造立体化教学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会计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高仿真的动态模拟,是提高实训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运行环境仿真。模拟会计工作真实运行环境,设置主体单位和客体单位,其主体单位除财务部门外,还包括与会计工作有联系的业务、总务、人事销售、生产、技术、人力资源、设备、采购、仓库、质量控制,等等,在主体单位财务部门设有财务主管、成本、费用、税务、出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内控等岗位。其客体单位设有与企业相联系的购货方及销货方,辅客体设置开户银行、工商局、税务局、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设完善的、实景化的主体单位与客体单位工作区,室内陈设完全仿真,备有主体单位内部自制的和来自银行、工商、税务及购销货双方等客体单位的各种原始凭证,配有必须的办公用品,墙壁上张贴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责任制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的全程模拟,以此探索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与岗位实景模拟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新路子。2.业务仿真。根据会计职业要求,全面组建财务工作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业务,以及业务逻辑流程和数据流程。设置工商、银行、税务基本业务,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设立公司到开展经济活动,一般要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司申请名称预先核准、验资、设立登记申请、企业代码申请、开立银行账户为第一阶段;从税务登记(国税、地税)、发票申领、税务报表填制、财务报表填制到纳税申报为第二阶段;工商年检、所得税汇算、会计报表审计为第三阶段。因此,实训业务完全按三个阶段设置,贴近实际,业务规范,循序渐进,全面、系统、科学、合理。3.角色仿真。在主体单位与客体单位之间,主体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财务部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设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分配相应的实训学生,并且执行岗位责任制,履行各自职责。并实行岗位轮换,所有业务都由不同职业角色的学生配合完成,实训中的繁忙与辛苦、学习与探索、争论与协作、成功与教训都由学生自己去体会,使学生对流转程序有生动的感性认识,也进一步激发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先进、实用、经济的建设模式。1.先进性:适应互联网上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特点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实训内容及软件设计方面基本满足网络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实训设备购置及实训教室装修方面基本采用统一招标,优中选优,保证其先进性。2.实用性:系统设计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体现系统的适用性和优选性,考虑到使用对象的不同,没有照搬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的软件系统,仅仅将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部分内容通过自行开发实训教学软件系统,保证其实用性。3.经济性:目前,实训室建设经费不足是一个现实问题。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根本保证
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训技术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关键。鼓励会计教师积极参加资格考试,努力取得会计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使他们具备“双师素质”。财会专业“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是讲师、教授,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同时他们也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动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并能进行财务分析等。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关键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 模块化教学 应用型人才
【课题名称】多元需求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模块化教学设置与就业能力的关联性研究,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02-0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的创新模式,能够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是一门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最新的行业知识、提高职场的人文素质和从业能力。在课程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转变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效,教学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教学理念的改变才能更好的学习、借鉴吸收新东西,从本质上实现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过分重视知识讲解、灌输,未重视训练环节。所以,改革实训课程的教学,必须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去。
模块化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以技能的培训为核心、以现场教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根据岗位任务来确定模块,以某职业实际岗位工作完成的程序作为主线,也可叫作“任务模块”。模块化实训课程教学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1.形式多种多样。
2.设计灵活。
3.针对性强。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
针对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改革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革实施:①把模块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按训练的任务来确定模块,将模块之间灵活合理分配、组合,把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给学生提供训练实践机会;②完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在授课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作业设计、课堂管理、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并在课程大纲中设置教学模块,有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完整的、切实可操作的实施方案;③积累课程教学资源。筛选和梳理以前的教学材料,按不同模块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同时分析归档以前的教学案例。并充分发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与相关软件,建立课程教学资料数据库,丰富综合技能训练的内容,使其形式更加新颖;④建设教学团队。积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采取集体上课的方式,按教师的特长、模块设置,不同教师分配负责不同教学模块,充分发挥出教师个人特长和掌握的资源。同时,邀请职业人参与到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准确了解最新的行业知识与信息;⑤创新教学手段。不仅要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还要充分利用配备的微格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试讲和展演,并给学生评课、教师评课等相关环节提供仿真模拟的平台,提高实训真实性与实效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及注意的问题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为了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回访,结果显示应用教师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的效果比较理想,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可接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能够很好的适应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形式、内容、手段和相关教学设计。
同时,学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反馈和建议。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多样。贴近行业的实际,加深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和职业技能的了解把握。增加说课与讲课模块,能够深入训练课堂微技能的应用;减少一些教学方法与理解论介绍。②教学形式:应用多媒体和微格实验室实践效果比较好,能够提高学生实践经验。③教学方法:尽量实现讲、练和评相结合,突出训练部分,减少相关讲解,在训练中准确理理论与技巧应用。④师资方面:校外专业职业人员积极参与教学,带来了行业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风格各异,工作责任心高,认真负责,但是更换过于频繁,不利于学生适应课堂教学,而且课后的任务量过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⑤其他方面:实训课程对于英语教师职业非常的有必要,但是课时过少,深度不够,训练进行不充分,有必要到实践基地去进行培训与锻炼,增加学生职业实践的经验。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这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非常的理想,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协调好有限教学课时和丰富的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操练之间的时间分配;科学有效的加强课后任务的设置;实现自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必须要积极进行改革,大力实施模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煜,苗振清,俞存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高教论坛,2009,7:125-127.
[2]郭京红.模块化实训课程设计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139-1141.
[3]姚永华,邵青臣,芮春红.浅谈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交际,2009,9:38-39.
1.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就业导向。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在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基层会计工作或基层管理,比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知识更系统,发展潜力更大。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从就业端倒推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的设计。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特征十分明显,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训、工作实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在就业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
在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中,学生毕业前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与会计行业从业资格证,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检验高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客观要求。一般来说,从高职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学生大多要从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做起,而“双证”正是会计相关岗位从业的硬性条件。在这种职业化的导向下,帮助学生具备通过“双证”考试的相关技巧也成为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1.手工账处理能力。
即手工处理会计账务的相关能力,其实质是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及基本账务处理能力。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要培训学生的手工账处理能力,一方面,要进行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等六大要素核算训练,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账务处理技巧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实务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手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结账、试算平衡、凭证装订、归档、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2.电算化会计能力。
电脑的大量普及,特别是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行业的基本形式。对于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培养电算化会计能力,就必须熟练运用电脑,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财务软件,特别是能够在财务软件和ERP等平台上进行证、账、表的处理,完成从手工账处理到电脑账处理的平衡过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纳税申报与银行结算能力。
在会计相关法律的约束下,现代企业的资金来往基本上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现金业务比较少。高职会计学毕业生要胜任会计岗位,自然而然地要具备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处理能力。一方面,要学习税法相关知识,掌握现实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税法基本制度和企业涉及的税收实体、征管等知识;另一方面,要熟悉银行结算的业务特点,能够及时按照要求,通过银行办理缴费、纳税、业务资金来往等业务,维护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
4.成本核算能力。
成本核算在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是极为重要的会计管理业务,在生产型企业中尤其如此,它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即使是在非生产型企业,组织运营成本的核算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高职生从事会计相关职业,要看得懂成本核算类的报表,能进行基础性工作,了解成本核算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这就要求高职生在校期间,能通过模拟操作训练巩固所学的成本核算相关理论知识,以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5.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能力。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2-01
职业技能是一种包含专业素质在内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的有形生产力。具体来说,职业技能指与操作生产设备直接联系的技能,如数控设备操作、钳工操作;或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的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现代社会生产急需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员。
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职业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训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除了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之外,在教学方法上尚有诸多欠缺。
一、车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按部就班。如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例如车完台阶工件后就开始刃磨断屑槽,钻孔车孔练习应安排在车圆锥和车成形面之后等);理论课和实习课脱节;专业术语标准没有更新。如此教学,不仅浪费资源,收效也不高。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与在校所学内容不大相同,从而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2.无视学生差异存在。实训教学企望按照统一程序和标准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忽视学生掌握车工技能的实际情况,限制或阻碍学生的发展和在车工技能方面的真正提高,虽然拿到车工的中级证书,但是与工厂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
3.对车工实习重视不够。作业机械专业,车工实习是实训的基础,学生扎实的技能应该靠车工实训进行培养,通过实训,使学生会磨刀、会合理选择砂轮机,会使用各类刀具、量具及夹具,会选择各类材料的切削用量。目前,车工的实训教材大多是对车刀的角度进行讲解,对刃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没有详细说明;对量、夹具的使用没有详细内容,只能靠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受到影响。
二、车工实训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应对策略
1.目标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方法上,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生理、心理等都存在着“差异”,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训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练习量过大,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当学生变化较大时,可通过综合评估后改变其原有的“分层界限”,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加优化车工实训指导工作。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从工艺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的选择,测量方法等讲解、演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的方法,重点强调加工中的测量方法和加工精度较高的练习件车削方法。对中差生让他们多到磨刀间刃磨车刀练习和上车床单项练习,提高速度。而优生主要以培养加工技术含量高工件的车削方法、检测方法及精加工车刀的刃磨方法。同时采用优生辅导差生一帮一辅导,会收到收到较好的效果。
3.校企合作,真刀实干。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与就业取向,与企业挂钩,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厂企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来校,及时组织学生进厂见习,让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让一些理论成绩好、操作技术强的同学参加校企的生产,这样既确保学生正常实训,又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产品,了解企业生产的特点。另外有些产品的加工可作为实训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节约了实训经费,使实训教学更合理地与教材相结合,更加实用,活化教材,特别适合于对重要章节与环节的教学,使专业的学习更直观、更实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奖学金 能力培养 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64-02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的精神,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从院校到省市再到国家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职业技能大赛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训平台,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重要内涵
1.有利于彻底打破传统教育观念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能够树立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能力培养的意识,让教师充分理解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打破教师在传统意义上只重视知识学习,以知识考核为标准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新的教学观念。
2.有利于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①能够有效引导学校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发展方向;②能够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深化课程改革;③能够有效的促进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④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并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3.有利于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教师全面参与竞赛项目的组织,尤其是在竞赛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有利于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和职业技能大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结合岗位工作的需要,满足技能大赛的需要,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建立一批先进的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实训基地环境。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进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体系
为了打破学术性的评价标准,建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南洋学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了校园职业技能大赛的基本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在高职学校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改革奖学金的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普遍沿承了本科精英教育的评价和奖励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停留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建立能力本位的新模式,我院决定改革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保留原奖学金的50%,用于对在理论知识考核方面的优秀者的奖励,另外50%作为职业技能大赛的专项基金,对于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奖励。
2.职业技能竞赛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
大赛不设参赛资格的限制,“人人可参赛”。首届校园职业技能竞赛共设竞赛项目22项,第二届竞赛共设竞赛项目33项。第一届参赛人数2000余人次,第二届参赛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从两届比赛情况来看,竞赛的质量都比第一届比赛中有明显提高,汽车维护等项目,相继有学生和教师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充分显示了学院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成果。
3.建立了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竞赛的顺利组织和运行,建立了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院设立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对各竞赛项目的审核、组织、运行、协调和控制。各系部负责具体项目的申报、宣传、组织和评奖,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要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强调项目的实践性、创新性。
4.坚持贯彻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为了明确技能大赛的方向,引导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确定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大赛坚持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学术型的评价标准,坚定不移地向能力应用型的评价标准迈进”的指导思想,秉持“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强化技能,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打破了原来只评选“文状元”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能力拔尖,许多竞赛中的“武状元”脱颖而出。
5.建立了科学的奖励标准
为了贯彻竞赛的指导思想,激励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学院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奖励标准:①拓宽受奖面,各项目的获奖比例达40%~50%;②将项目划分为课程和专业两类,给予不同的奖励级别;③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大赛设有如英语舞台剧等团体参赛的项目,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建立了系数表达法,对于参赛人数的不同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④为了鼓励教师在赛前对学生的指导,将赛前竞赛指导教师的工作算入工作量。
三、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1.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竞赛项目的内涵建设。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该建立在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才能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走入社会赢得更多的机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在竞赛的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要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竞赛的内涵建设,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
2.建设一批重点竞赛项目,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全力建设一批重点、核心的竞赛项目,能够对其他竞赛项目起到示范作用,也对专业和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重点项目的建设,可以在实训设备设施的建设、竞赛的奖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加强对学生赛前的指导,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大投入,并加强对在竞赛中的冒出的尖子的培养,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向社会展示我院的风采和教学成果,促进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新平台。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大赛各个环节要充分吸收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员参与和指导。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通过企业人员参与评判,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实习指导的针对性。
4.打破院校瓶颈,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各地区各院校都会举行各级层次的技能竞赛,因此,打破院校的瓶颈,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共享,也能通过交流与合作使我们的管理者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使参赛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看到其他人的优势,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劣势,有利于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赢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联系
(一)职业技能大赛为会计实训教学提供科学的成果检测方法
会计工作本身所具有复杂性与细致性,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现金盘点、数据整理以及收发票据等会计技能,而且还需要他们能够认真、细心的对待相关工作,进而确保工作的质量[1]。而会计实训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以上能力,并且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的成果。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拥有较高的专业性,利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能够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以及主动参与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的手段,例如对大赛进行奖项设置,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取资金以及荣誉方面的奖励,并且还为其提供在企业进行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间接地提升了学生对会计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学习会计实训课程。
(二)实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指导
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符合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企业与中职院校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渠道。
二、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推进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职业大赛的内容应以企业需求为主
首先,需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大赛内容设计。中职院校在进行职业大赛的设计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按照相关标准对大赛的举办时间与频率做出决策。例如,对于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年一次有针对性的大赛设置,对于高层次教学的学生来说,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设置一年两到三次均可。在明确具体框架之后应与企业主动进行沟通,通过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大赛的具体考核主题进行确定。
(二)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多样化
为了全面的检测学生的会计实训教学成果,需要对职业大赛的比赛项目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设置形式、角度以及知识技能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检测。通过检测成绩,学生可以对自身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进而能?蛴卸砸院蟮幕峒蒲?习做到有方向性与目的性,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会计知识技能,更好地符合用人企业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大赛设置团队项目与个性项目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进行充分的检验,以便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以及加大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促进职业技能大赛与岗位技能鉴定的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能够明确教学的成果,对实训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而且还是对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进行鉴定的良好契机。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与岗位技能鉴定的有机结合,使得中职院校能够对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会计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大赛以及上岗培训进行统一规划、按阶段进行。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进而促进学习效率最大化。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各个专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比赛的质量,需要慎重选择职业大赛的评委成员,可以由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师和用人企业提供的专业工作人员一同担任比赛的评委工作。通过与企业人员的直接交流探讨,可以为院校的专业教师提供最新的专业领域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