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企业制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3 02:07: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企业制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企业制度论文

第1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并且日益呈现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现代企业的上述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国际上企业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分为三种类型:

(1)超脱型。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2)专家型。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3)分权型。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

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更有利于讲求效率。

3.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2)责任会计。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第2篇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财产关系大裂变”为理论支柱,以法人产权制度为主体,规范企业各方面基本经济关系,从而使产权得以高效运作的制度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是对应于古典企业制度而提出的范畴,本质上它是一个包括丰富历史内涵的概念。现代企业制度与古典企业相比,区别在于其存在的生产力基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同,因而其产权构造不能不发生诸方面权能社会分解。在委托—制下,财产权利诸方面权能的主题相应多元化,出现了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之间的目标、动因、利益、权力、责任的差异,相应地便产生了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分离和矛盾,因而也就特别需要建立相应的不同于古典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产权治理结构的最大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早在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两权分离的趋势,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伯勒和米恩斯,他们合著的《现代公司和私有制》一书系统地对大公司制度作了统计分析,认为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股权分散更为广泛,两权分离更为明显,同时他们还发现由于股权的分散化,占有少数或不占有股权的专职经理也可控制公司。该书还强调公司管理人员的行政权比股东的私人财产所有权更重要。

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中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后,有可能使管理阶层的行为与股东要求相去甚远,甚至还可能产生经理趁机贪污、作弊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因此如何控制经营者行为,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按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要求去行事,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西方学者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最著名的机制设计理论就是委托理论。

2委托———理论

“问题”的解决实质就是降低由企业家职能分解引致的成本,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委托人与人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设计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或匹配的“激励合同”。委托理论就是针对“问题”的有效的治理机制设计理论,这一理论针对委托者与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完全或不对称的特征,提出了一套原理和方法用以知道委托者设计最优机制即以契约表现的最优规则谋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其目的是设计一种机制(契约),能给人提供某种刺激和动力,使之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

2.1委托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一般原理

就一般意义上说,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委托人雇佣人并赋予其决策权。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的目标并不一致,人的某些私人信息(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并不被委托人所知,或者委托人不能完全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因此,委托人必须事前设计一种激励系统以对人的信息和行为做出反应,采取奖励或惩罚性措施,最终使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的一致。

委托机制可以用优化原理来表达和设计。问题的最优目标是让委托人获益最大,但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两个约束条件:一是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即要使委托与双方都应效益最大化。另一是个人理性约束条件,又称人参与约束条件。假如人是理性的话,他接受机制比拒绝机制在经济上更合适,从而保证者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机。

在以上两个约束中,刺激一致性是首要的,其配置才可操作,如果还满足个人理性约束,那么该配置就是可行的,下面给出这一理论模型。

2.2委托理论模型

标准的委托理论模型首先假定:第一,出资者作为委托者对产出的分布函数不起作用,即对产出没有直接贡献;第二,缺乏充分信息因而委托人对人的行为不易直接观察。

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委托数学模型有如下若干假设:

(1)令A为人可供选择的行为的集合,a代表人某个具体行为,a∈A。

(2)令θ代表人和委托人都不可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即自然状态。

(3)假如人实施一个行为a,那么由a和外生变量θ共同决定一个可观测结果x(a,θ)和一个货币收入π(a,θ),π(a,θ)的直接所有权属于委托人。(从理论上讲,x和π不完全相同,但为了数学处理方便,我们假设是惟一可观测变量,即x(a,θ)=π(a,θ))。

(4)令π是a的严格递增的凹函数,即θ为给定,人越努力,产出越高,但努力的产出率递减。

(5)令π是θ的严格递增函数,即θ的值越大,代表越有利的自然状态。

(6)给定θ的分布函数G(θ),对于每一个a总有一个π(x和π)与之对应,并且用F(π,a)和f(π,a)分别代表所导出的分布函数和分布函数相对应的密度函数。

(7)假如委托人无法观测到a和θ,那么就应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察到的产出来对人进行奖惩,以便使人能够采取使委托人期望效用函数最大化的行为。

为分析需要,我们还假定委托人和人的效用函数V-N-M期望效用函数,分别是v[π-s(π)]和u[s(π)],其中,v′>0,v″≤0;u′>0,u″≤0;c′>0,c″>0,说明委托人和人都是风险厌恶者或风险中性者,努力的边际效用递减。a有两个可能的取值H和L,分别代表“工作”和“偷懒”。则有:

MAX∫v[π-s(π)]fH(π,a)dπ

s.t.(IR)∫u[s(π)]fH(π,a)dπ-c(H)≥ū

(IC)∫u[s(π)]fH(π,a)dπ-c(H)≥∫u[s(π)]fL(π,a)dπ-c(L)

(IR)式即上文所说的个人理性约束或参与约束,其中,ū表示不能接受合同时得到的期望效用,即保留效用。(IC)式即激励相容约束。

令λ和μ分别代表IR和IC的拉格朗日乘子,上述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v′fH(π,a)+λu′fH(π,a)+μu′fH(π,a)-μu′fL(π,a)=0

整理得:

v′[π-s(π)]/u′[s(π)]=λ+μ[1-fL(π,a)/fH(π,a)}(1)

这就是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最优合同条件(Mirrless-HolmstromCondition)。

假设委托人可以观察到人行动,此时,激励相容约束是多余的,因为委托人可以通过强制合同使人选择委托人所规定的行动。此时令μ=0,得

v′[π-s(π)]/u′[s(π)]=λ(2)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条件(ParetoOptimumRiskingCondition)。

但μ=0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因为人与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即μ>0。用sλ(π)表示由条件(2)决定的最优风险分担合同,s(π)表示满足条件(1)的激励合同,可以得到:如果fH(π,a)≥fL(π,a),则s(π)≥sλ(π);fH(π,a)≤fL(π,a),则s(π)≤sλ(π)。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产出,如果在人偷懒时出现的概率(即fL(π,a))大于勤奋工作时的概率(即fH(π,a)),人在该利润时的收入所得向下调整,反之,人的收入所得向上调整。

由此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方面,如果使人承受全部风险,相应地人成为剩余权益者,产权对于人的约束是严格的,对其激励也是充分的,那么,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最优,因为企业内部来自产权结构的交易成本低。另一方面,要使委托者预期效用最大,在委托者与者之间的产权安排上,者必须承受风险,至少是部分风险,这种者承受的风险责任与其在企业中对资产的权利应对应,同时与激励者所需要的利益相对称。

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治理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距离真正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尚有很长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如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等不仅涉及到管理体制问题,更涉及到产权制度安排。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除小型企业以外,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采取的是承包制和股份制两种形式。承包制和股份制在形式上是委托制,但采取委托制并不必然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在产权治理结构上,以下几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3.1监控不力,约束淡化。谁在实施监督并不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资产只要还是国有制,在所有权上便属于国家,即使在股份制中,只要国有股占统治地位,整个企业法人所有权就要受到国家约束。尤其是在所有者主体具有抽象意义、所有者主体财产责任不明确的条件下,产权约束更为乏力,现实中由此造成的混乱相当严重。从人方面看,由于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经营业绩相脱节,经营者面对其应得未得的经营报酬心理失衡,往往谋求非契约利益。

3.2行政干预过多

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都以资产委托人的身份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国有企业控制过死,人缺乏应有的经营自。各级委托人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向,决定经营者的任免,从而使经营者既缺乏经营自,又缺乏生产经营积极性,成为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3.3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高昂

由于缺少关于国有资产统计及相应的资产帐,更由于缺乏有效了解国有资产帐的制度途径,使得监督缺少信息制度基础。监督成本高昂,尤其是中央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总,对各类国有企业实施监督的费用极高。以上问题其实质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缺乏监督动力,这是国有企业防范委托风险的内部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

4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应转变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

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委托制,这种选择是对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委托制需要改革,需要重新构建。改革和完善制是明晰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激励机制设计的一般原理及其理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应转变政府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监督约束。

4.1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的产权制度

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督除保持必要行政性约束外,应逐渐从行政性监督为主向行政性监督与产权约束相结合的方式转换,使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法人实体,真正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2建立完善的经营者市场

改革企业经理由政府任命制度,实行经理招聘制,使企业经营者走向市场化、职业化。企业以竞争方式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经营者,让那些真正有事业心、有经营能力的人经营企业。

4.3完善人自我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让人分享部分剩余,促使人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目前的重点是实施有效的经营者股权奖励制度和股票期权制度。二是建立经营者的市场考核和所有者考核机制,以市场业绩及资产市值作为核心标准检验和评估企业家;建立经营者风险机制,出资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依据经营者的市场业绩辞退经营者。

4.4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职工以自己拥有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本参股的途径,使国有企业职工具有双重所有者身份,从而增强职工作为国有企业主人的地位和责任心,形成职工监督企业人的动力。另外,国有企业尽可能采取股份制、公司制的方式,形成国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从而引进其他的所有者对人的激励监督约束作用,以增强监督活力。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从而产生了“问题”,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委托理论就是以激励契约作为治理机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离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还有很长距离,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委托制是明晰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委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企业改革的力量不断加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财务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使之不断创新完善。

1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财思想、建立现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兼具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既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也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受风险大小的影响。在现代企业中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其利益目标的实现,直接或间接通过各种形式来参与管理。董事会和总经理行使直接经营权,必须全面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这在财务上就形成了最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行为。经营者的财务决策和管理落实到企业内部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头上,他们行使的是决策事项的执行权和日常管理权,如协助总经理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施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这就构成了中层财务管理行为。在基层,各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按照已制定的预算和计划标准开展具体工作,保证上层决策实施到位。由此可见,各级管理层次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侧重点各不相同。所有者最大的要求就是投资收益最大化,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也就是在保证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使用资金,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2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指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比较规范的公司制度。现代财务管理是与公司制度相伴产生和发展的,他们都存在于相同的社会基础,即公司制度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现代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已成为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组成的现财活动。现代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保证关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必须强化财务管理,而强化财务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前提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就得是企业的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活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现代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财务管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色的财务管理有很大区别,更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现代财务管理在为适应现代管理企业制度而进行强化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化企业制度产生反作用。现代财务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的好,可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反之,将会阻碍现代企业制度落到实处。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在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进行中,将会发挥其巨大作用。3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

3.1全面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预算管理就是为适应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决策,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设定的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编制全面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严格考核,从而最优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样使现有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控制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点联动,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2建立控制标准,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的大小。强化财务管理,应把成本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活动的主攻方向,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手段的成本管理制度。目前国企存在一些该提不提、该摊不摊以实现企业短期效益的情况;有的企业成本费用开支混乱,损失浪费严重,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还有的企业核算方法落后。这些都造成了企业的潜亏隐患,长此以往,就会陷入资金无法周转的困难境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成本预测,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成本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每个职工深刻认识到抓住降低成本就抓住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摆脱困难、求得生存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破口。同时,实施成本控制,加大考核力度。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纠正偏差,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促进成本不断降低。

3.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企业财务管理要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自觉性。与此同时,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应该注意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要求做到:第一,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质量;第二,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第三,加大软资源投资力度,为培育企业文化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环境。

3.4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播和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及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加之在新的世纪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膨胀。这些都使得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和应对的能力,加强风险理财观念,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会计机构;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体系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的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会计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确立自主理财的主体经营服务地位。“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法人资格,变为经济实体,确立了主体地位。会计作为企业专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成为服务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理财主体,并确立了理财的主体地位。因此,应按照企业赋予它的理财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确立自主理财的清产核资规范制度。“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分离组合日益频繁,企业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单一的国有企业将向合资、合作、联营、承包、股份制、集约化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转化,这样必然带来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产权的转移和变化,形成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流动。

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会计机构;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体系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的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会计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确立自主理财的主体经营服务地位。“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法人资格,变为经济实体,确立了主体地位。会计作为企业专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成为服务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理财主体,并确立了理财的主体地位。因此,应按照企业赋予它的理财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确立自主理财的清产核资规范制度。“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分离组合日益频繁,企业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单一的国有企业将向合资、合作、联营、承包、股份制、集约化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转化,这样必然带来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产权的转移和变化,形成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流动。

确立自主理财的资金管理运作中心。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说到底都是资金运动的过程。而资金运动既有起点,又有终点;既有实物形态,又有价值形态;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相对而言)。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从理财的角度,如何全方位管好资金的变化与走向,是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

确立自主理财的成本核算管理网络。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目标成本中心;二是要建立成本核算体系;三是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要以责任成本为重点,形成成本管理系统网络。

确立自主理财的效益目标考核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就是实行集约化管理,确保效益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财会工作要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理财重心,建立效益目标考核机制,做到优化资金使用效能,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

确立自主理财的决策参与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会计为其服务的主体地位。会计是反映资金运动全过程的,企业的一切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三、对我国企业现行会计管理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1]

就加强企业会计管理而言,主要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运行和经营状况,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其中更重要的是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包括会计人员的管理和会计企业管理两大部分。会计人员管理涉及选用、考核、奖惩等,会计业务管理包括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分析、日常会计基础工作等。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综观我国企业现行会计管理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第二种交叉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第三种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下面就这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作一比较分析。

其一,分散型管理模式。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受控于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上易导致按责任单位的意图办事,而不顾全企业整体利益。如在责任或成本核算上,该进入当期成本的而不进入,甚至乱摊、乱挤成本;在责任利润核算上会出现虚列成本减少利润,或少列成本虚列盈利,该处理的损失得不到及时处理。同时又因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与所在责任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容易发生会计人员不按会计制度去处理会计业务。有的会计人员害怕打击报复或怕得罪领导,不敢坚持原则和制度,使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履行。由于各责任单位的工作和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配合不够,使一些急办的事不能及时落实与处理,影响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一些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从事了会计核算工作,必将影响核算质量。此外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证。?由于企业把实现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目的,把获取局部利益只是作为一种保证手段,而推行责任会计核算旨在强化会计管理,确保企业的整体利益。在这种分散型管理体制下,各责任单位的人、财、物三权融为一体,各自为政,企业也就无法实行有效控制,整体利益得不到保证。权衡利弊这种模式往往弊多利少。?

其二,交叉型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由于会计业务归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对会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其三,统一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克服了上述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这种统一型的管理体制,有以下三大好处:?各责任单位的会计管理受企业会计部门统一领导,给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会计人员执行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通过企业会计部门直接考核、评比和奖惩,有利于会计人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做好会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企业会计部门实行计划、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调节与控制,在扩大责任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2]

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第5篇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电力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较大干扰,这势必会制约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也难以适应,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建立一套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完善,确保电力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2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举措

2.1完善落实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权责利”统一问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也得以不断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加强对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利用“权责”一致的管理模式来实现电力的生产和配送任务。所以电力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需要加强各级领导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明确各级生产责任制度,并实现权力的具体落实,从而加快电力企业生产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电力在具体落实现代企业中的“权责利”统一问题时,需要明确股东应该享有的投资权益、决策权利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权利,对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将各项领导制度及企业法人代表应该行使的权利进行贯彻落实。对于企业出资者需要加强管理,利用相关法律制度来对其干预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现象进行避免,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对其进行企业财产的分配,避免其对法人财产进行私自支配。另外企业管理者在行使特有权利时,除了要按照相关组织规定来进行外,还要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重要前提。

2.2完善各项激励体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为了有效的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热情,则需要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利用对分配原则的优化配置和调整,加快企业整体效益的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快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则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不同类型的人才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业业绩,而且可以实现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建立适宜的管理机构,有效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确保业绩的提升。

2.3建立灵活经营机制,实现资源的保值增效

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机制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理念,在实现效益的同时不断满足广大电力用户的真实需求,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电力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各大公司要将权利和责任具体细化,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市场价格也能够对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经营机制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要正确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按照相应的股权投资比例和实际收获的利润进行分配,对下级各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为此,电力企业总公司应该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来对部分企业资金进行调整,对项目中的折旧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电力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在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以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值。因而,电力企业对外应该不断优化各项投资环境,净化市场运行市场环境,努力扩大企业效益;对内应该完善预算结算评估体系,对企业财务成本进行科学化管理,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基础上缩减开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2.4加强电力企业运行机制的监督和法治管理

电力企业在建立健全各项现代化运行机制的同时,为了有效的规避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则需要加强对各项监督机制的完善,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在进行重大经济活动时,需要由监事会或是财务总监来对其进行监管,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确保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企业的监事机构和财务总监则需要加强对企业重要经济决策的有效监督,同时在进行具体投资时也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具体风险制定预防性的措施,以便使企业的运行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维护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潜在法律风险,因此,要做好各种风险预防准备工作,坚持以风险管理为主的模式来进行电力输送。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还要注重加强相关合同制度及内容的管理,对其进行分类式、科学式的管理,严格按照签订、依法执行和依法维权来进行操作,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合同纠纷的发生;在对企业发生的相关讼诉以及法律纠纷案件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电力企业的法律事务特点来进行,对相关案件进行正确分析,使法律机构报告制度更加公开化,以有效维护企业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2.5推行股份制,实现多元化生产模式

要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推动股份制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加快电力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带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对电力企业的内部改革进行不断的优化配置,正确规划资源和存量资产,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规模的具体形式来进行资源分配和管理,对大中型的企业要将其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是股份有限公司,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重组和兼并,通过股份合作制来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发挥市场性的优势。

3结束语

第6篇

当前大多现代企业进行激励的目的是为保证企业短期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没有关注到员工长远的发展问题,所以评估的结果难以和职场发展、技能培训、薪酬管理、用人决策等多项目标相关联,导致企业管理部门在人员的竞争优势并不高。激励不单单是为得出一个考核结果,若激励之后,并未积极进行反馈,不公开激励结果,就会导致考核对象对考核过程及考评者的评语不甚了解,激励的结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有效地与薪酬挂钩,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结果不了了之。

二、完善现代企业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

针对我国现代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必须将现代企业原有的职能式绩效考核转向以项目为导向的矩阵式绩效考核,同时成立绩效考核管理办公室、督导建立办公室对所有项目进行计划、控制、协调等工作。为解决不同职位人员绩效考核的矛盾,优化资深、专业的人员对企业的贡献,现代企业可以设置督导监理办公室。主要对项目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通过该方式,建立专业的、多层次的绩效考核监督和指导方式,用程序化管理和网络化运转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调度,进行企业绩效考核管理。资深管理人员通过督导监理办公室可以管理更多的职员,对不同的职位人员进行相适应的绩效考核管理。

2.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我国科学发展的重点核心是以人为本,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原则。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从员工自身出发,爱护与关注员工,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理解和关爱员工,帮忙解决存在的困难,让每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放光发热,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员工施行差别不同、层次分明的激励机制,依照外部环境与实际情况变化,对激励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3.对激励的结果积极反馈

第7篇

关键词:公文管理;保密工作;措施办法

Abstract: For a modern enterprise to document management and confidential work plays a key role to ensur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perwork, and document documents exist separately from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problems, several security, document processing and so on to explore how to do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confidential work.

Key words: document management; 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文管理与保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 企业公文管理是收集、整理、保存企业的原始资料的工作。它的密级性、原则性很强,既要认真执行有关文书档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规章制度,又要严格按照保密规章制度进行发展管理。文书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时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承载着公文备案、公文传阅、公文归档、公文立卷、公文检索、收发防窃密等诸项工作。文书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文书工作在机关工作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它比其它工作更多、更经常地涉及、接触和处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方方面面的秘密信息。文书经办最多的是公文,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公文处理工作是文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公文管理,搞好文件保密是文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企业公文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公文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公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做好企业公文管理工作。 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形势下做好公文管理与保密,对于促进企业工作、确保公文的有效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文的特点及公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文的特点及密级的确定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特点主要有:

1.法定性

公文的制作者是依法成立的组织;公文具有特定效力,用于处理公务;公文具有行政机关赋予的特定的效能和影响力;公文具有规范的结构和格式,各种类型的公文都有明确规定的格式,而不是像私人文件那样主要靠各种“约定俗成”的格式。

2.工具性

凡是应用文都具有工具性,因为它们都是应用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对实践活动的进行发挥实际效用的文本,其用途仅限于公务活动。

3.规范性

公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它的格式、行文程序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

4.时效性

公文活动是处于一定时段或时期内的事件过程。公文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时代性、及时性、时限性。

公文密级的确定:按秘密等级划分,公文可分为绝密公文(绝密件)、机密公文(机密件)、秘密公文(秘密件)、内部公文(内部件)、国内公文(国内件)、公开公文(公开件)。

(二)公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公文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文的作用是,明发传令,指挥工作; 联系公务,沟通感情;宣传教育,引起舆论; 记录记载,以为凭证。所以必须加强对公文的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公文管理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文办理职责不清

公文在运行办理的过程中,既要承办外来公文,又要起草下发公文,职责不清。在运转期间,环节过多,不便于明确责任,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公文管理人员往往重视定稿,忽视底稿的保存,从而造成公文内容缺少可追溯性,无安全保障。

2.公文的归档管理缺少保障制度

公文管理人员对公文管理认识不足,尤其在归档环节,仅将其认定为整理材料和文件收集保管的日常琐事,没有完整的概念。在公文归档过程中完全凭经验做事,不按照相关制度办事。在公文销毁的环节过程中,往往不遵守监销原则,从而造成公文内容没有安全保障。

3.定密工作不完善

定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导致定密存在问题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从目前定密工作实际来看,其中定密主体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定密主体不具体无法建立定密责任制度,无法实现对定密行为的有效监督;定密权责不清无法有效行使定密权,容易出现定密不当;定密能力不强,定密原则和程序把握不准。

二、如何做好公文的有效管理及保密工作

1.严格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的主要管理手段,做好公文的管理与保密工作主要在于建立严格的公文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公文管理和保密工作依靠制度执行,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工作。

2.提高公文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公文管理队伍建设

公文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他们对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负有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因此,公文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公文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公文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公文管理人员经常接触党和国家以及单位大量的工作秘密,这就要求公文管理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把保守国家和工作秘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强化文件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文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

3.加强公文的归档力度

做好公文定期归档工作,凡归档范围内的公文,都必须集中统一到档案部门依法保管,任何部门及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归档,以保证公文档案收集的齐全和完整。

4.做好公文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公文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而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要贯彻落实《保密法》,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确定哪些档案能开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建立法制新秩序。对公文档案的变化调整,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要着眼于长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往关于公文档案保密的制度还不健全,适应不了《保密法》的要求,需要完善增加新的内容。为了适应公文档案调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需要,应建立以下三个制度:建立划定密期制度,以便届满自行解密;建调密通知单制度,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要下发通知单告知档案部门,以便衔接工作,及时掌握,适时变动;建立公文档案接收标准制度,加强公文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5.正确处理好公文档案开放利用与安全保密工作的关系

5.1公文的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公文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公文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公文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公文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上述情况表明,档案部门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提供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转变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密级档案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以及单位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要坚持“保、放”结合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保密与开放,信息公开的关系,既要积极防范又提供工作便利,即把好保密关,又疏通公开、交流的渠道。

公文档案利用监督就是要做好公文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公文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工作,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公文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公文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公文档案,又能保证公文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5.2公文档案利用的有效监督措施

具体说来,公文档案利用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加强制度建设。公文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公文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公文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提高队伍建设。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公文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公文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公文档案事业;二是业务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熟悉所保管的公文档案内容,熟悉档案法规;三是文化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

严格监督措施。在利用中加强重点监护。有条件的档案馆室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对于查阅档案的利用者,要宣传利用档案的制度与规定,及时检查被利用的案卷,严格落实利用登记制度。还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以便问题得以及时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文管理和保密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根据公司实际特点制定各种公文管理中的保密制度和监督措施,完善公文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

会计制度的出现,是最初面对财务风险和控制方面出现的空白,从而进行专门化的财务管理方式。而审计的出现,则是在企业分工进一步明确、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针对会计制度的约束,保证财务方面的确认履行和责任确定,从而出现的。因此,会计审计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其明确的目的和内容,所发挥的作用也都源于其间。

内部控制的效应是针对当前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和所有权分离制度之下,所有权人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方式。因而审计在成本、收入、支出等方面的督察,都有针对会计活动的成分,以保证会计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运转和执行,这些都是内部监察机制所担任的职责。

二、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制度的主要问题

需要承认,会计审计制度在现代企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于企业的预期运转和规划方向都提供了足够的保障,也保证了成本的节约和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来保证企业的会计审计制度能够发挥更好的效应。

(一)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效果不好

有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固定的制度,往往是不加审计或者临时性的进行;而更多的情况是会计审计制度自身由管理层直接管理,亲自进行活动,固然有其执行力增强的优势。但是对于会计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则是一个不小的削弱。审计工作是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一个防护底线,因而保证不受到特别的干预是其发挥作用的一大前提。如果独立性不够,在受到管理层直接领导的同时需要对他们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公正性和信服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削弱。

(二)会计审计工作的系统配合环境不好

会计审计工作的本身是保障财务工作的发挥而存在的,但就现实工作情况而言,审计工作一直以来执著于会计账目,而核对账目的方式也比较的传统,对于责任风险和问责机制方面一般而言没有什么系统的合作。往往审计出现问题,然后在改动和追责方面迟迟没有动静,对于会计记录也是照样执行,更没有及时的针对相应作出的决定进行及时的修正。

会计和审计发挥作用不应该仅仅是孤立的,发现问题只是最初的一环,而与之衔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没有相应的跟上,则会必然的导致迟缓和滞后的情况。审计工作是对于风险评估的再判断,如果没有及时的手段进行规避,只是为审计而审计,则必然的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三)会计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

由于企业扩张速度比较快,往往招收人员方面也没有过多的限制,一方面刺激了企业的发展也满足了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过关,也造成了不小的隐患。任何制度、规划和工作,最终都是要落实在人的身上的,人的执行方面不能过关,那么前者往往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一般而言,能够满足需要的会计审计人员都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但是本身的实践能力则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消化。另外,做好审计工作由于需要对于会计记录进行综合评估,因此除了相应的财务知识之外,对于管理、风险评估、相关法律以及计算机统计应用等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涉猎。而大部分会计和审计从业人员在综合水准方面并没有过硬的实力,审计账目尚可以应对,面对综合分析往往力不从心。

三、对会计审计制度的改善建议

(一)维护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运行

会计审计制度是企业自我控制的重要机制之一,对于内部管理而言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发挥作用应当处于一个比较独立的地位,以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对于会计行为应当保证监督和独立性,避免出现会计记录用来敷衍的状况,以保证其客观性和权威性。

从机构结构方面设置,可以考虑将会计审计机构挂在董事会之下,作为其直属部门。以避免受到管理机构的无端干预,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其权威性,保证相应机能的正常发挥。

(二)合理完善内部会计审计的配套机制,保证运行环境的宽松和效率

现阶段会计审计方法上面就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企业风险规避的需求,也需要改变以往仅仅针对账目的方式,建立风险基础审计方式,以保证全面综合的评估功效。从自身结构方面进行完善和进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同时,需要将会计和审计工作真正的和责任制度联系起来,保证及时的问责追责,将审计的结果作为调节和整顿的依据,以保证整体控制的顺利和科学性。通过及时的审查和调整,能够迅速的从发现到解决问题,做好企业的风险规避工作。

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加强会计审计工作的一个种地,计算机数据化处理相对于人工处理有更加便捷迅速的优势,而统计和评估方面新技术的运用也会进一步解放人力资源,保证能够恰如其分的应用。

(三)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事管理

针对人员素质上的问题,首先是在选拔方面,尽量的避免完全不懂行的员工进入,然后考察应该也不仅限于经济管理方面,尽量的从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员中进行选拔和擢升,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能力限制。

对于已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则是应该全面的培养和强化其素质,通过培训和交流学习,提高员工在整体上的操作水平,尽量的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独立的完成任务,审计人员能够独立的进行审核。

此外,对于会计审计人员在纪律上的约束应当严明,在管理方面需要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压力和监督,尽量的避免员工出现舞弊谋私的现象。

第9篇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32002班

地址:河南油田设计院-郑维

邮编:473132

电话:0377-3826628

013633772070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一些企业的财经违纪问题有增无减。显示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十分薄弱。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已近由早期的查错防弊、发挥保护作用发展到强调经营审计重点。内部审计人员已经有早期的发现问题发展到不仅仅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解决问题。故强化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就成为会计界的当务之急。而我国国有企业也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审计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力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审计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参考,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本文就是从被审计单位关系不同,所划分的内部、外部审计入手,浅谈一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并列的一种审计形式,是与外部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对而言。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对深刻、全面地认识内部审计的本质,正确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事实上,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发展到风险管理一直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管理者服务的。

有人认为内部审计没有管理职能,它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是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如果我们从某种角度上孤立地看待内部审计,则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企业整体来说,内部审计应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如果把内部审计置于“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地位,反而会损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其审计效果。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内部审计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管理职能,它在企业内部应处于“参与者”、“协调者”的地位。

(二)、内部审计具有经济控制、内部公正两大职能,经济控制是其基本职能

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它是通过对流入一个企业的具有控制功能的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价来实现的。所以,从内部审计的目的和本质上看,经济控制应是其基本职能。

内部审计的另一项职能是内部公正。它从属于经济控制这一职能,并为之服务。

内部公正这一职能是从经济评价、经济鉴证这两个功能引申、综合得来的。从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看,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要对其经营的效率、效益、责任进行评述。如果没有这一过程,则会使内部责任不清,赏罚不明,造成内部环境的不公正。因此,我们可以说进行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其实质就是在企业的内部行使公正职能。但如果我们简单地以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这两个职能来代替内部公正,则既掩盖了其实质,也影响了对内部审计实质的理解。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对多家二级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附件)。可以说只要有审计,就有错误。一些国有企业的财经违纪问题有增无减,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是十分薄弱。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使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产生了许多误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必须澄清对内部审计的某些错误认识。

(一)、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内部审计具有“双向服务职能”。既承担着代表国家对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监督管理的职能,又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误区二:强调领导重视,认为应由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主管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内部审计的职能。

误区三: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主张内部审计实行派驻制,并赋予其处罚权力,完全把内部审计同本单位割裂开来,其实质是把内部审计变成外部审计,扭曲了内部审计的本来面目。)

(二)、产生认识误区的根源

我个人认为,产生以上内部审计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导致了行政管理模式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的内部机构被按照国家行政单位设置。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方式,一切都要按照国家需要设立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被当作行政部门来设置。其目的就在于把内部审计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以监督企业的行为。正是这种制度的缺陷,使得内部审计职能、目标不明确,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处于两难境地,弱化了其监督职能。

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是产生内部审计认识误区的重要根源。其主要表现在:政府履行经营者职能,因而企业不负盈亏;剩余所有权不可转让,企业没有被淘汰的压力。在这种残缺的产权制度下,尽管实行委托制度,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得权利与责任失衡,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把内部审计置于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之下,无异于形同虚设,又怎能发挥其监督企业的职能作用呢?

三中美内部审计比较分析

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必不可少需要了解、借鉴外国的内部审计。在这里我对比分析了中美的内部审计之异同。

(一)、中美企业内部审计主要特征

美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内部审计机构在70年代末以前,大多设在管理层以下,独立性受到很大的限制。7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组织机构,既董事会下设与高级管理层平行的审计委员会,业务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表:

中美内部审计的特征对比

美国内部审计的特征

中国内部审计的特征

1、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一个权威组织负责

1、内审机构被按照行政部门设置

2、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计划、人员配置、财务预算呈送本单位高级管理部门

2、内部审计人员就工作计划、人员配置、财务预算与上级审计机构直接联系

3、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

3、工作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作为一个监督部门存在。

可以看出我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部审计制度上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些方面,我国的内部审计在近年内已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二)、对比中美内部审计与政府的关系

在美国,内部审计行业与政府基本上没有关系。政府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立法,内部审计具体规定取决于各个企业。唯一有政府性质的、在美国最有权威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力性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第一,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不参加经营的外部董事组成;第二,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第三,必须有独立于该公司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协会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准则和从业准则,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一种企业内部自律性组织。

我国内部审计从体系到主体都与政府有紧密的联系。国家审计监督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成为整个国家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比中美内部审计的职权与内容

中美内部审计的职权对比

美国内部审计的职权

中国内部审计职权

1、监督企业遵循已有的政策和规则

1、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有关文件资料,对其进行审核、取证

2、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参加有关会议

3、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对违纪、违规、违法及阻碍审计工作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4、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欺骗或会计记录虚假现象

5、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或政府的法律

中美内部审计的内容对比

美国内部审计的内容

中国内部审计的内容

1、财务收支审计。

1、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2、违纪审计

2、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3、效益和效率审计

3、经济效益

4、合法合规审计

4、内部控制制度

5、内部咨询。投资决策分析

5、经济责任

6、建设项目预、决算

从两国的审计内容看,是基本相同的。从两国的审计人员职权对比,我国注重于保证审计行为本身,如审核资料、取证、参加会议了解情况及审计结果的处理意见;而美国注重于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效、企业效益与效率及遵纪守法。

(四)、美国内部审计值得借鉴之处

1、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需要根据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推进进行彻底地变革。

我国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行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正在发育,随着股份持有者、董事会的出现,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的职权的变更也成为一种客观需要。

2、加快制定内部审计行业从业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制度的步伐。

规范、科学、严谨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和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和职业权威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

3、尽快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素质和实现审计电脑化。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与思考。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建立一个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需要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必须重新认识内部审计,首先确认内部审计仅有单向服务职能——为企业服务职能;其次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才能受到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其权威性在于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要受技术、人员素质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应实行统一选择制度。笔者认为,对内部审计的上述认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变传统企业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传统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本质上是政府产权制度。这种单一化的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容,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是分离的,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企业“内部人”会格外关注内部审计,以使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督其他“内部人”的行为。

2、变行政设立内部审计为企业按自身实际需要设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可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立建立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或者不设立内部审计,常年聘用社会审计人员等,这样更能体现内部审计仅有单向服务职能——为企业服务职能;的本质。

3、变行政管理模式为协会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行政管理模式成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各行各业里,本来应由民间或行业自行管理的领域,也深深烙上行政管理的烙印,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内部审计发达的西方国家,大都实行协会管理,由协会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并协调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政府机关仅仅就某些方面对其加以限定,没有太多的干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

4、变企业选择内部审计人员为协会统一选择。在改变行政管理模式之后,加强协会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统一注册考试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促使其在业务水平和技能上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二)、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企业单位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本单位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其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审计机构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地位就越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的原有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已经不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要求。目前,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按隶属关系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

3、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这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以上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于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同时,应搞好效益审计和其他各类审计的结合,更好地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

内部审计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在核实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正确的基础上,展开经济效益审计。审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成果是否真实、准确,审查利润率等,还可以对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挖掘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

(四)、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会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五)、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适合于国家审计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为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入手,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这样,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我国现阶段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一般是根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依据法律制定企业的章程,组建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人员的素质等都需要提高和改善。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

1、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

2、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美国内部审计的实践也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从内审机构设置的原则上看,第三种模式最为科学、有效,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内审机构,作为审计业务,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行政内容,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机构的最佳模式,其理由如下:

1、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取决于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反之越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该准则在它的绪言部分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内审所要协助本组织的“管理成员”,是“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两方面的成员的;内审机构是“根据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的,其宗旨、权力和责任的说明(章程),是“由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得到董事会认可的”。

3、这种内审组织机构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职能的发牢挥。传统审计多强调和偏重于内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内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从西方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的发挥,这同样也是我国内审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审机构作为审计业务,主要发挥监督职能;作为行政内容,则承担评价、服务等职能,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职能的发挥。

展望内部审计的未来

应该看到,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对更大的会计责任和更多有效地控制费用及资源的需要,都会对内部审计向职业化迈进产生很大影响。内审人员只有充分充实自己,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观察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可能被看作是管理机构的助手,树立自己的地位。任何一个职业其权威的来源存在于职业本身;它的知识体系、内部制度规定、成员的素质等等。目前,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尚有所欠缺,在其向职业化迈进的过程中仍有重重困难,但内部审计界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雄心勃勃、方兴未艾、还没有成熟的职业。

结束语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难度很大,稍一放松管理,不仅内部审计会走过场、走形式,且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只有注重实效,从责任管理上强化,才能保证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主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责任管理。首先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落实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强调企业内部审计的“单项服务职能”,使企业内部审计摆脱计划经济的烙印。以真正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功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化。

【参考书目】

1]冯均科《论审计体系的目标设定》经济科学.1999.4

2]苏德硕《建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审计

理论与实践.1999.2

3]严俊芳《二十一世纪中国审计走向》经济研究参考.1999.83

4]刘志坚《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窥》审计研究.2000.2

5]朱小平《关于股份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审计研

究.2000.2

6]刘桂良.《论独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广西审计.1999.2

7]曾铁兵杨援朝《深圳市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调查报告》财

会通讯.1999.5

8]蔡春《审计理论结构新探》《会计之友》2000年第4期

9]叶素明《规避审计风险》《财会世界》

10]武汉大学(余玉苗)《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与方式的特征》

《财会通讯》1999第6期

1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12]冯均科.论审计体系的目标设定经济科

学.1999.4

13]林颖《协调内外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财会通讯2001-2

14]戴晓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常见误区及纠正:《上海

会计》2000年第1期

15]peterb.b.turney,《abctheperformancebreakthrough》,1996

16]明亮、吴征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上海会计》2000

第7期

17]卞继红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影响初探财会月刊2000年第6期

致谢词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毕重荣老师。无论是在我拟题还是定稿时,毕老师都给我莫大的关怀与帮助。在我选题时,她经过反复的思考,为我的题目与提纲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这对我开拓论文写作思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另外,在我论文完毕之时,她又耐心地为我的论文进行修改,细心地指出我论文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论文的思路更为清晰,道理更为透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