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22:58: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英语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因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造成严重浪费。如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中学英语 热情 资源 多媒体 反思
曾几何时,英语热遍及大江南北,乃至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众多学子英语综合素质的圭臬:学好英语,升学有望,就业顺通。然而英语教学艺术性强,难度大,多年以来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于冥冥长夜苦思深想,深研于课本之内,探究于课堂之外,对教学方法反复推敲,略有所得。
一、学习热情是学习力量中的君王
谚语说,“热情高涨,胜利在望。”教学亦复如是。英语教师要给学生们创建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竞争才有学习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出成绩。学生们青春韶华,激情澎湃,鼓舞他们的意志,能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我。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展示他们的才华。通过歌舞比赛演唱比赛等,让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仅可以演唱在学校所学的英文歌曲,也可以演唱在课外所学的,这些活动娱乐性强,快乐和学习交相辉映,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英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都是汉语,这是学习英语过程的一大障碍。由于学习环境的限制,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要力所能及地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改善英语学习环境。比如说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全部应用英语表述教学语言,同时要求同学之间的交流全部用英语来完成。在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沟通、表达思想。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建立专门的英语学习教室,教室里张贴五颜六色的英语画报,教室里面悬挂着英语的彩色条幅,音箱里面播放着学生们喜欢的英文歌曲。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身处“English Family”。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有了,学习动力自然水涨船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增强。
二、开发英语阅读资源,开阔视野
1.丰富学生的语言
只学课本,学不好英语。通过英语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接触到了地道的英语,丰富了语言。
2.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由于所开发的英语阅读资源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给学生的话题大多是他们喜欢的内容,学生的阅读行为更加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3.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通过大量的补充阅读,学生的课内语言知识得以不断地复现巩固,进一步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
三、利用科技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
一个成功的英语课堂,应是使全体学生受益的课堂。教师这个引导者应寻求一个最佳方法,使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要解决这一点,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完成。比如,在传授完一课的知识后,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一幅漫画,请不同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对于差生,可以运用新学习的几个词或几个词组表达;中等生可以把这些词或词组编造成几个简单的句子;而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并使用以前学过的句子,把这幅漫画精彩地描述出来。这样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和成功的喜悦,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四、教的方法完善,学习的接收必然高效
为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选择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自然有不同的教学效果,这需要认真甄选。教的方法固然重要,学习的方法同样不容忽视。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技能,了解知识的概念,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让思维得到发展,让认知得到提高,能够用英语与人沟通,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学习和教学都要走出旧的藩篱。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没有一定之规,要根据实际情况全盘考虑,要不断地追求与探索。古人说因材施教,我们每一个教师也都要有独立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保持自己的风格并不断地开拓。
五、首尾呼应式结课,有承前启后的功效
古人说,善始善终。授课首尾呼应效果奇佳。如果教师在导入课时,使用的是提问的方式,那么在结束时最好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复,从而给学生一个圆满的感觉,做到首尾呼应。如在教BOOK2 Lesson9时,上课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Which festival is August 15th every year? What food do we eat on that day? We call it Zhong Qiujie. What do English people call it?”使用这一串问题导入,那么在结课时,教师就应该进行解答:“OK. We call it Zhong qiujie, but Lucy and Lily call it Mid-autumn Day.”然后再介绍“What do we eat on that day and why do we call them mooncakes?”等问题,让学生明白刚上课时提出一系列问题,做到首尾呼应。
六、教学和做人一样,要自我省察、习于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要做拥有教学反思能力的反思型教师。教学反思被看做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而且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和相关理论依据进行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行为、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反思行为的意义在于它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成为研究者。
[关键词]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底座环境。联系到外语教学,既然语言和文化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过程。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这种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即文化融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外语教学就不能说是完整的。目前,广大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单纯地培养语言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语言教学过程中。重视挖掘语言的社会含义。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英语国家的不同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拓宽视野,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随机应变,有理有度、恰如其分。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的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外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结果有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很好,语音语调准确,语法运用正确,但一旦用英语进行交际便出现文化错误。他们忽视英汉文化差异,以汉文化为基础套用英语。这种文化负迁移无疑给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理解偏误和语用失误,成为学生运用英语的一大障碍。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有人认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没有必要。相反,有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够增强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交际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教学相长,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不断读书学习,扩大自身的信息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将新鲜的养料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广泛阅读一些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知识的英文版作品;或收集一些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和上网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
(二)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新标准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结对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
(三)开展专题介绍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中传授文化知识,还有责任在课外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灌输。阶段性专题介绍就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地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言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小品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
(四)增加背景知识
如在教授文化单元内容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又如,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还可增加体态语言等文化知识,中国人跺脚表示生气,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不耐烦,中国人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我,而美国人却是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背景知识的增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方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五)注意实用性和阶段性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自觉懂得识别和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关键在于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在教学中,采用语言交际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对别人的事表示关心,如何拜访别人等等,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并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语言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英语水平随着语言教学的深入而逐步提高,所以,文化教学也应相应地分阶段进行,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注意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它直接与思想内容相联系。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最为广泛。如关于颜色。美国人在葬礼上一定要穿黑色,如果我们按中国人的习惯穿白色就会得罪他们。又如green-eyed相当于汉语中的“红眼病”。如果不知道它的另一含义“嫉妒”,就会把它理解成“绿色的眼睛”。
(七)注意改变思维方式
改变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方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进入中学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越来越重,每个学生都必须全力应对,才能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英语学习是每个中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学英语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为了切实打好基础,必须加强英语教学。中学是切实打好基础的基础 ,这就是说,要完成打基础的任务首先必须抓好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学英语教学应打好以下三方面的基础。
一、初步运用最常用的交际用语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把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放在首位。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目的都在于掌握它的基本用法,在于能用它进行交际。衡量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能否用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初步的交际。学生学习英语要会用,是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基础,指最常用的交际用语。如:见面打招呼的用语:How do you do?(I’m glad to meet you.)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llo!有礼貌的询问:Excuse me, is your name Jane? What’s your name, please?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time? Excuse me. Is Mr West in?(Sorry, I’m afraid he’s out)分别用语:Good-bye! 请人做事用语:Open/Close the window, please. 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How do you spell the word?等等。
这类用语在初中英语课本里都可以找到,要求学生在适当的场合下会用。
从语言表情达意功能的角度来说,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就是这种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在讲英语的国家,人们可能在不同的语言交际场合使用不同的近义表达形式。如关于“再见”的意念可能用Bye-bye! Bye now! See you again/tomorrow. Good-bye till we meet next time. Cheerio! See you later. Good night, etc.对我国学生来说,首先用Good-bye就可表达了。但是,并不是人们都认识到运用所学英语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指各级学校的外语教学)英语教学的全局性问题。运用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终极点。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重语言形式的多,重语言表意功能的少;重机械模仿的多,重活用少;重讲解分析结构的多,重社会交际效能的少。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甚至踏步不前,冲不出旧框框,创不出新的教学局面。
所以,要打好英语基础,必须有战略眼光,从中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明确打好初步运用英语的基础,其他教学内容都要以此为轴心。这样,就抓住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了一点,凡是课上得好的老师,都能在运用上下硬功夫,出色地打好初中英语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大量阅读的预备期。阅读的基础指望文知意――看见句段即知其意。在中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词形与词意、词组与意义、句型与句意、词组与意义、语段(或三、五句的小段)与内容的结合反应。这也是读的基本功。
为了打好这种基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可利用幻灯、投影机、句段纸条等,让学生看片刻即回答问题。阅读的时间逐渐缩短,回答问题的速度逐渐加快。这种训练可视为常规训练,而且每一课都可结合单词、惯用语、句型、语法练习进行。当然,在讲解课文的课上更应有计划地进行。课本、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以及为学生编写的辅导材料,似乎都未曾提供这种专门训练阅读基本功能的练习材料。如果初中忽视了这一点,高二、三年级的突出或侧重阅读就成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订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练习计划:其次要细水长流。例如:
词卡:a bowl, a plate
词组卡:a cup of water, a glass of milk, on the table
句卡:There are three plats on the table.
Please pass me a glass of water.
看图读文卡:
① How bard all these people are working! They are working to make our country beautiful.
② After a while there was a great noise. It was to big bear.
③ The young men ran away quickly. One of them got up into a tree. But the other was fat and could not climb up. So he threw himself at the foot of the tree.
这类卡片的优点有三:可多次使用,可在课外由学生自己练习,还可用计算时间办法进行速读比赛。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朗读或默读都要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这里的训练要紧紧抓住快速阅读,快速理解,取掉卡片促使学生快读,逐步消除一词一停的不良阅读习惯。
除阅读基础本功或阅读技巧的训练外,还要从初中二年级(即掌握了五六百单词)起逐步指导学生练习泛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是必须读的。但是,仅读课本上的补充课文是不够的,可按学生的程度选读已出版的英语读物,如《牛津书虫》系列读物。
三、 培养良好英语习惯
一、 电影教学的优势
1. 创设轻松的语言环境,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
电影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调动感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环境,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自观效果。比如,在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影片Crocodile《鳄鱼先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俗易懂的流行用语,如big-time reporter(大牌记者),be myguest(随意),criminals own their police(罪犯买通警察),the police is straight(这个警察是清白的),today drinks are on the house(今天的饮料免费)等等,这些在一般的语言教材上是很难见到的,学生感到很生活化,很实用,学会就可以进行日常的英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电影教学是在与现实生活相仿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沉闷的语言知识,而是真实、直观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语言情景的自观、生活化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地进入最佳联想、最佳认知的状态,大大地克服了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2. 丰富学习手段,调动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影的魅力和娱乐的功能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把学生拉进电影所呈现的语言世界里。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电影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和图书馆里的电影原著资源,或是与其相关的其他作品,达到熟悉影片的目的,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使学生课上与课下的学习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说电影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狂热,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学生在谈论他们喜欢的电影时,在与同学就电影中某一片段进行模仿时,在就某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时。会克服平时交谈中所产生的焦虑。因为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有的只是自己的理解。因此,即使最胆小和最缺乏热情的学生也会在表达对电影的感想的需要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且电影除了使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交谈欲望,还为学生提供分享彼此感受的话题基础。
3. 英语电影教学也是加强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优秀的英文影片是英美国家、民族特定时代文化的集中、形象的反映,展示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而情况,通过电影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比如,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谈,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体会到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用功能的巧妙结介,输入文化、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 电影教学的实际应用步骤
1. 课前的准备
在放映每一部电影之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影片,考虑到时间的限制。有时教师要对影片做必要的删减,有时只能播放影片中精彩的片段。教师在课前应该把拟播放影片的历史背景、故事的梗概、人物次序表、好词佳句以及生词、难句预先打印出来,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此材料,课后复习这些好词佳句,活学活用。
2. 课上的练习活动
第一步,教师根据课前发给同学的资料简要介绍电影梗概,若是播放片段老师还要介绍历史背景、剧情提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与电影内容相关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并让他们展开讨论。
第三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要加以回答,以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影片,有的则暂不回答,留下悬念要求学生在观看电影时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或给他们留下该问题,以引起他们观看影片的兴趣。
一、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顺利解决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提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改革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与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所需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04年教育部及项目组专家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对教学模式有明确的阐述: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从以上国家教育部对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无论是中学英语改革还是大学英语改革,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
现状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几年前就已经在部分学校实行,伴随着新课标的产生也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性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在现阶段高考、升学的压力下,绝大多数高中的英语教学仍然属于应试性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高考,为升学做准备,因此忽视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模式方面,大多数学校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方法来看,教师担任了讲解员的角色,学生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练习。中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灌输新知识,因此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学习习惯。
而在大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少讲精讲,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由于大学英语的课内学时(每周4学时)比中学英语的课内学时(每周6学时,另加早晚辅导)要少,教师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必须做好课文的预习、单词的复习、听说练习及写作练习等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基本上使用英语授课,淡化语法的讲解,注重词汇的扩展、语篇的分析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加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模式的实施者,又是参与者。英语教师的角色也由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讲解者逐步转变成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组织者(organizer)和指导者(guide)。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
衔接策略
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学与大学的衔接,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经过高考之后,大一新生普遍经历了一个学习目的的真空期,对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有所下降。而大学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之后经过统一考试之后选拔上来的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差异。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测试、问卷调查、个别交流、无记名提意见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状况与需求,从而做到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刚入学的大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的学生,在短期内对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词汇阅读、语法与听说等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从而顺利保证大学和中学两个阶段教学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2.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是激励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激励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的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错综复杂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在大学入学之初对学生最有影响的是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综合型动机是指为了融入目的语的社会群体而学习目的语的愿望。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感兴趣或需要,希望与之交往。而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达到某种实际目的而学习英语,如为了升学或找一个好工作等,这反映出英语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功利的一面。如果以融入为目标,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就高,能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且能长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成绩提高快。如果以工具为目标,则英语学习呈被动状态,根据不同的目标可能偏重读写也可能偏重听说,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动力是非常短暂的,一旦学习者的某一目标达到(如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劲头就很快消失。因此,在入学之初,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长期的学习目标,强调大学英语的学习四年不断性,明确英语学习的长期性,而不能以考试的通过与否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判。
3.讲究策略,因势利导
在进行策略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布朗・道格拉斯在语言教学方面提出了若干法则,如降低压抑、鼓励冒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服务等等,都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教师应该采取理智、开放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但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将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事半功倍的策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绝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盲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而且教师也能从中获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强调自主,突出主体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在了解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并能自己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的过程。我国学者高鹏、张学忠(2005)在实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自主式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转变观念与态度,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很快,考试成绩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有学者具体谈到了自主学习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即通过形成性分析来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来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5.前后衔接,兼顾彼此
就英语学习本身而言,实际上并无中学与大学的区分,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学习的连贯性,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对中学英语的教育现状,特点及不足有所了解,更应该对中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认识结构,认知方式有所了解;更应该熟悉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以学生普遍重视的词汇学习为例,大学英语教师应在不断引入新词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运用整体学习方法的习惯,并逐渐熟悉英语构词法知识,帮助学生辨析并总结同义词、反义词、同形异义词等的规律和用法。如果说中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则是要在基础之上搭建形式各异的建筑的过程。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更应积极钻研教学教法,领会“任务型”“交际型”“互动型”等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协调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促进英语教学这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由中学阶段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外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唐静.自主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5).
[3]丁艳雯.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论文摘 要: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看出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和层次差异,但两者对教学评价过程达成一致,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起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终结性的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研究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得出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在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中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差异,但在最后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达成高度的一致,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07.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
[3]肖第郁.教育评价的新取向.教育评论,2002(5).
论文摘 要: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看出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和层次差异,但两者对教学评价过程达成一致,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起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终结性的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研究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得出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在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中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差异,但在最后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达成高度的一致,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07.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
[3]肖第郁.教育评价的新取向.教育评论,2002(5).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㈠教学理念滞后
在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长期影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他们只是课堂上的听众,没有真正的语言交流、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英语课堂气氛机械、单调、沉闷。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法结构的分析、中英对译的练习等,忽视了学生能力特别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从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所秉持的理念已然滞后,难以满足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目标。
㈡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教师的教学依据仅限于教材,视教材为权威。尽管随着中学课改,一大批新教材不断涌现,但教师的教学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手段仅仅是照搬教材设计。由此,教师成为课堂中心,教学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化的听、记、问、答,教学成果也只重视结果即考试成绩,完全忽略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而且,在犹豫英语老师自身理念以及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只能就英语句型、语法进行机械的教学,把英语与文化割裂开来。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自然难以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形成。
㈢教学氛围缺失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学生不爱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回答问题不积极,学习兴趣不浓。仔细分析才知,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严重缺乏学习一门工具语言的环境氛围。作为实用性语言,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环境缺失,学习氛围严肃呆板,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升学率目标催动之下,通过"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手段,采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等发发,强化学生对基础英语的掌握。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教师生搬硬套,学生们囫囵吞枣,师生均疲于奔命,尽管费心尽力但却枉费心机,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所学到的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全然没有学习一门外语的实际效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刻不容缓。
三、 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㈠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使学生形成主体参与意识。很多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以自己的教授作为教学中心的错误观点,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组和配合者,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要利用英语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和交流机会,强化学生的竞争和创造意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启发和组织的作用。教师为学生寻找到与其水平相符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精度,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再去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够不断地汲取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
㈡丰富教学手段,创造有效教学方法
剖析学生学习过程制定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依据应该是使学生从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到最后熟练的应用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阶段:①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②对语言材料进行认识并巩固;③对语言材料进行应用;④对语言材料进行掌握并灵活运用;⑤把英语作为交际的工具进行交流使用。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完整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制定时应该严格的按照这个过程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突出教为导、学为主的特征为目的,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获取最佳的英语教学效果。
㈢营造学习氛围,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我们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心理和信仰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完全的课堂气氛。"可见课堂气氛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民主、理解、尊重、赏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一种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教学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