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扶贫案例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29 21:49: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扶贫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扶贫案例

第1篇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为全省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随后,“晴隆模式”、“印江试点”、“长顺模式”……一个个扶贫开发的途径、模式在贵州落地开花,极大地改变了该省贫困落后的面貌。20多年来,贵州的贫困人口已由13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约505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0年12月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向绝对贫困下“战书”:未来10年,贵州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在“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减少300万人以上,2020年全部解决505万人的贫困问题。

1.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十一五”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6431万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5年年均减少748.6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5个百分点,扭转了“十五”期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目标如期实现。未来10年,我国将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首要任务,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力争到“十二五”末,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小建2010年底在接受《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能否取得更大突破,关系着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仅从数量上看,按照中国2009年确定的1196元的标准,中国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则还有1.5亿人。随着经济的增长,减贫的效应在逐渐递减,贫困人口规模大,而返贫的压力也不断增长,扶贫开发工作中诸多“硬骨头”还需要啃。

范小建指出,“十二五”期间及今后十年,我国扶贫开发将着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大扶贫格局,立足于遏制发展差距扩大,实施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规划体系。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增强发展能力为中心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重要手段,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 贵州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贵州高原曾经是一片贫瘠封闭的土地。近年来贵州扶贫开发尽管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公共事业均等化历史欠账极为严重,仅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还达555.3万人,占全国3597万贫困人口的15.4%,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为16.5%,居全国第二;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3%。贵州由此成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以系统思维和整体制度安排,决计破解事关重大民生和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他们加快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基础;着重调整种养业结构,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加速推进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十一五”期间的贵州,共投入中央和省级扶贫资金140.7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4.7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万多个。

进入“十二五”,贵州扶贫开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由于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贵州依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扶贫开发形势严峻。2011年,贵州有农村贫困人口505.3万人,居全国第一。全国7个贫困人口中贵州就有1个,贵州6个农民中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贵州贫困发生率为14.5%,居全国第二。贵州省现有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3个扶贫工作任务县,重点县分别占全省县级总数和全国重点县总数的56.8%和8.4%。全省有100个一类贫困乡、545个二类贫困乡、289个三类贫困乡、13973个贫困村,贫困村数占全省村级总数的58.2%,占全国15万个重点贫困村的9.3%。全省3个民族自治州,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国30个州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01年的2.5元,扩大到2008年的5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30个州的83%、52%、46%和52%,且多数指标低于10个藏族自治州。贫困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61%,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1年,比全省低0.9年,比全国低2.4年。扶贫开发,对于贵州来说,依然是一道未解难题。

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贫困陷阱;强刺激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1-0082-04

一、引言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一般而言,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需要承接到来自政府施加的政策、制度或者重大建设项目等的强刺激;然而,现实往往总是比规范理论来得更加丰富多彩。山东省曹县大集镇充分利用农村电商这个市场平台,获得了当地演出服饰产业的裂变式增长;其间政府的强力催化和金融的密切配套,加速了农村电商扶贫强刺激的放大效应,实现了当地农村自以来的重大经济演变。

二、大集镇的电商扶贫路径

近年来,“淘宝热”红遍了中国的大城小镇,而广大农村地区淘宝的热络程度也丝毫不逊于城市。早在2013年,多年都摘不掉“贫困帽子”的山东省曹县大集镇,一下子就冒出了2个全国“淘宝村”。要知道,当时全国也只有20个村获得了阿里巴巴的该项殊荣。

此后三年,“淘宝热”持续发酵,大集镇被命名的全国“淘宝村”迅速增加到27个,排名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淘宝第一镇”。靠着“淘宝热”, 大集镇注册了390家服饰有限公司、16000家淘宝店铺、100余家天猫店,全镇4.5万人,有近两万人从事线上销售和线下加工表演服饰,电商年销售额也由2013的2亿元迅速扩展到2016年的30亿元,三年翻了15倍,仅2016年“六一”期间,全镇表演服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2亿元。截至2015年底共有1118户、2563人就此摘掉贫困帽子,占全部贫困人口的60%。大集镇新增纳税企业个数及返乡创业情况连续两年居曹县第一。当地农民普遍认为,近30年来,悉数对大集镇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首推,其次就是农村电商。

大集镇怎么会“恋”上了农村电商?这么多村庄怎么会得到阿里巴巴高密度的一致认可?这,还要从大集镇的贫穷说起。

曹县是山东省菏泽市的一个普通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市的1/3,占全省的1/9。大集镇则是曹县所辖22个农村乡镇之一。这里没有区位优势,不临国道、省道,只有一条县级公路,也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在大集镇下辖的32个行政村中,就有2个省级贫困村、14个市级贫困村,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乡镇。因为土地贫瘠,人们为了生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家家户户就有了在农闲时节加工戏装和演出服装的传统。但由于肩挑背扛,市场狭小,生意清淡,常年处于微利经营状态。尽管如此,作为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戏装和演出服装的传统还是被延续了下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2009年10月,一位从事戏装和演出服饰的任姓商户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指导下,第一次偶然“触电”,在淘宝上忐忑不安地接下了第一笔订单,直到3天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多了2000元。此时,他才相信,原来电子商务能在买卖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像摆摊设点那样做生意,也能带来财富。于是他同另外两家商户在全镇率先开设了属于自己的演出服、摄影服淘宝店。

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文化需求在同步提升,演出服饰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扩大。曹县大集镇生产的戏装和演出服饰,既不同于专业厂家的高档演出服饰,也不同于普通服装,更不能与高端服装相提并论。大集镇生产的戏装和演出服饰基本属于低端产品,主要是节日、庆典和活动演出使用的一次性服饰,成本低廉,价格也便宜,属于典型的间歇式需求,低值易耗品。因此,虽然戏装及演出服饰的质量、技术要求都不高,但由于其属性独特,普通服装加工者都不愿介入生产,专产专销成了大集镇的“专利”。任姓商户网上开店的举动,引致其他商户们纷纷学习、模仿,逐渐接纳和熟练运用农村淘宝来兜售自己的演出服饰。

淘宝带来了纷至沓来的订单。较低的进入门槛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新开网店数量快速增加,生产队伍也同步放大。2013年,大集镇的淘宝销售额达到2亿元;淘宝用户虽然也已经达到1000余户,但经营方式仍然是家庭作坊、自发经营,线下市场销售仍然占有 30%的比例。

看到淘宝商机的不仅仅是商户,曹县及大集镇政府也感受到了农村淘宝的热度,他们初步感觉到,大集镇出现2亿元的交易额并非偶然现象。2013年9月,曹县发改局、财政局、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对大集镇开展专题调查。通过两个月的全面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大集镇的戏装和演出服饰对市场有严重依赖性,传统的市场销售肩挑背扛,买卖双方必须见面成交,市场大不了,产业也做不大。第二,农村淘宝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这对大集镇来说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基于此,曹县政府认为,农村电商是难得一遇的扶贫开发抓手,必须从扶贫开发的战略高度确立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每年安排农村电商发展引导专项基金300万元以上,用于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等设施配套建设,全方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大集镇以最快速度成立淘宝产业发展办公室,把农村电商正式纳入政府发展规划、计划序列。2013年12月,据阿里巴巴研究院统计,全国有“淘宝村”20家,而大集镇丁楼村、张庄村就占据了其中两席,戏装及演出服饰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大集镇的农村淘宝热,也很染了当地金融部门。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各家银行集中配套跟进。期间,面对电商客户的流水贷、电商贷、税贷通、淘宝贷等10余类创新产品陆续面市;淘宝实名注册替代营业执照,支付宝流水替代银行流水成为各家银行的主要贷款依据;金融电子机具布放同步推M,设置助农取款点18个,自助服务银行2个,布放电话POS机60余台,开通手机支付用户4500户左右,个人网银15000户,安装农金通15台,智付通100多台,信用卡2000多张,银行卡20000多张,总体服务水平并不逊于曹县县城。淘宝商家、农户足不出村享受存取款、查询、转账支付等多种金融服务。

各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大集镇电子商务呈现出一种裂变式、集群式发展趋势:全镇光纤入户从2013年4月份的1314户发展到现在的8600多户,创省内之最;较大型服饰加工户有480多户,其中,丁楼村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就有30多家,7家超过500万;全镇产业链条品种达到2000多种;占据国内产品市场份额高达7成,并远销美国唐人街和东南亚等地。

三、大集镇演出服饰产业在电商刺激下的裂变效应

2013年之后的大集镇演出服饰在淘宝上的销售记录,三年增长了15倍,近半数人口靠农村电商从事销售和加工,应该说是一种裂变式的增长状态。可以初步认定,农村电商对贫困的大集镇形成了强烈刺激。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大集镇会上演这种裂变式的增长状态?农村电商的强烈刺激效应又是如何实现的?这需要从演出服饰、农村电商两个角度加以认真剖析。

第一,专产特销的演出服饰属性。与普通服饰、服装不同,演出服饰是一种特殊群体、在特定时间上的专用消费,具有间歇性需求、一次性消费和低值易耗产品等特征。因此,不仅市场规模相对小,而且对市场具有严重依赖性。在农村电商出现之前,大集镇的商户主要是靠肩挑背扛、城市设点、上门推销方式,在人力所能及的小范围内将演出服饰兜售给少数消费者;人力所不能及的潜在消费需求则被压制了。市场销售的刚性约束,同样也限制了生产和行业竞争者的大规模进入。因此,演出服饰的加工手艺在大集镇这样相对贫困落后地区才有保存和延续下来的可能。于是,也就在客观上形成了演出服饰专产专供、近乎垄断而又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的市场格局。在农村淘宝出现在大集镇之前,虽然演出服饰行业已有20多年的传统,但只能作为当地农民维持生计的一门手艺和小生意而存在,基本没有做大和裂变的机会。

第二,农村电商的放射性市场效应。农村电商出现在大集镇,情况则截然不同了。电商的最大优势在于,这是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市场交易平台,不论B2C还是C2C等,都有这样的基本特征。在接近摆脱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市场交易模式下,供求双方实现了充分对接,撮合和博弈机会增加,交易更加充分,市场出清的效率明显提升。而在农村电商出现后的短短7年间,演出服饰行业的销售额就突飞猛进到30多亿元。关键原因在于,淘宝销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演出服饰的市场销售瓶颈和短板,有了规模化的交易平台。与此同时,电商技术及演出服饰的低门槛,也为当地农民、商户提供了大规模模仿和复制的基础和条件,进而支撑“淘宝村”持续扩散,农村熟人社会属性加速了电商模式的传播和复制速度,以大集镇为中心形成的以经营演出服饰为主的“大型淘宝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全国第二的淘宝产业集群。于是,就必然就有前文提到的裂变现象的发生。

四、农村电商扶贫的强刺激效应

农村电商在大集镇演出服饰行业引起的裂变效应中,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那就是:裂变式增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如果以2013年为界,演出服饰销售额前后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2009―2012年销售额由4000万元发展到1亿元,增长了2.5倍;2013―2016年销售额由2亿元发展到了30亿元,增长了15倍。可以看出,大集镇演出服饰行业的真正裂变,是发生在2013年之后的时间段;同样,淘宝村数量、网店个数、百万元加工户以及从业人员数量等数据也同步呈现出这一特征。那么,同样承接了农村电商的刺激,大集镇为什么没有在2013年之前发生裂变,而偏偏发生在这之后呢?对大集镇在2013年之后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梳理后发现,2013年以后,农村电商和商户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这期间,政府和金融部门却都变了。

首先考察一下政府的变化和作为。2013年9月,曹县政府发觉到大集镇商户和演出服饰行业自发承接了淘宝带来的大市场,接受了该信号的强烈刺激。于是,大力发展农村淘宝上升为政策选择,研究确立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组织,纳入业绩综合考核。更为可贵的是,每年还安排300万元的农村电商发展引导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单就安排每年300万元的专项基金而言,对一个相对贫困的经济欠发达县来说实属不易,这更能体现出曹县政府寻求农村电商扶贫强刺激的决心和期待。

当然,曹县政府的这种决心和期待不是没有理由。大集镇有扎实的演出服饰产业基础,20多年传统产业经验,技术稳定,成本低廉,从业者众多,如能借助电商这个大平台,演出服饰产业的市场销售瓶颈就此突破,该行业完全具备确立国内市场先发优势的可能性,进而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就此步入快车道,贫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大集镇裂变式的增长,已经充分证明了曹县政府的这种预期和判断的合理性。但如果当初曹县政府不对农村电商的强刺激做出应有的反应,再继续任由商户自我积累、自发发展,即便按2013年之前40%的平均增长速度推算,到2016年,演出服饰销售额也只有6亿元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曹县政府在承接农村电商强刺激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

其次,考察金融部门在这场裂变中的表现和作为。在大集镇演出服饰产业发生裂变的过程中,当地金融部门同样顺应和承接了农村电商的强刺激。资金层面上,2016年底,仅对大集镇淘宝商户授信额度就高达3亿元左右,而2013年时只有0.2亿元;各类信贷产品创新基本与农村电子商务水平保持同步。在形形的金融服务中,大集镇的金融支付配套效率应该是最值得称道的:一个乡镇拥有18个助农取款点,2个自助服务银行,60余台电话POS机,4500户开通手机支付,15000户个人网银,还配有100多台智付通,15台农金通。应该说,其金融服务覆盖密度、程度和水平,丝毫不逊于曹县县城。金融支付效率的同步提高,同痈咝率地承接了来自农村电商和政府扶贫策略的强刺激。

五、简要结论

虽然大集镇的演出服饰产业相对低端,后续可能会面临着产业升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农村电商所带来的强势增长以及当地政府据此所展开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活动,还是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

第一,扶贫开发既需要有产业基础做后盾,又需要对产业基础中的薄弱环节实施强刺激。本案例中的产业平台,虽为当地贫困农民维持生计的传统手艺,但当地政府意识到了农村电商平台的扶贫强刺激效应,并加以引导和催化,进而获得了产业的裂变式增L和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据此,各地可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优选特色、优势和低门槛的产业或行业,强化薄弱环节的攻关和刺激,提高农民的参与度,谋求产业的本土化发展。

第二,政府要做好扶贫开发的铺路搭桥工作。正如本案例所揭示的那样,政府在电商基础培训、光纤入户、仓储物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础工作,为承接来自农村电商的强刺激做了充分的准备。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组织协调、资源调动和方向引导上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周建村.画家村是如何走出“贫困陷阱”的[J].金融发展研究,2010,(8).

[2]关付新.山区贫困陷阱的构造及其突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叶初升,刘业飞,高考.贫困陷阱的微观机制与实证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12,(4).

[4]习明明,郭熙保.贫困陷阱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2,(3).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乡有关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培育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更加注重改进帮扶方式,更加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激发贫困群众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决心,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大精神力量,为建设秀美人文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二、总体要求

统筹推进精神扶贫工作,变简单送钱送物的“保姆式”帮扶方式为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培养贫困户立志自强感恩的情操,营造人穷志不穷、勤劳能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起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探索设立红黑榜,逐步建立治理长效机制,避免走向“德贫”“扮贫”“懒贫”“争贫”“炫贫”和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四大正向激励措施

为建立“模范带动、激励引导”的脱贫正向激励机制,结合“五星”创评活动,强化工作举措,激励贫困户主动脱贫、积极作为的新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自我脱贫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1.积分激励。把“五星”创评暨爱心超乡建设列为精神扶贫和“智志双扶”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实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扶贫爱心超乡等激励型帮扶做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各村(居)要因地制宜开展“星级评定”“五好家庭”等活动,将考评结果与爱心超乡积分兑换相结合,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户转变思想向榜样学习。

2.模范激励。对扶贫政策、措施和帮扶干部的情况基本知晓,能够配合做好帮扶干部的调查摸底、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给予表扬;不等不靠,主动参加技能培训,并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其中在外务工的,达到一定时间要求,可按合同约定享受村集体分红;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加入扶贫产业合作社,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集中报道一批勤劳致富、自强自立、自主脱贫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倡导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组织农民讲师和贫困户典型在全乡进行现身说法,教育感染贫困群众牢固树立“人穷志不穷”的自强精神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艰苦奋斗意识,增强“我想脱贫、我能脱贫、我率先脱贫”的勇气和志气。

3.家风激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活动,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重点整顿大操大办风气,遏制重殓厚葬陋习,打击农村赌博歪风,全面引导群众摒弃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薄养厚葬等不良习气。广泛开展“中国好人”、“好人”、“最美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开辟红黑榜、红色墙、好人墙、道德榜、笑脸墙,为家风良好,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移风易俗、尊师重教的家庭制作家风家训牌,营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文化氛围,引导村民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全面实现“一村一歌”,经常性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

4.物质激励。对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脱贫先进典型户,村(居)要组织评选并给子奖励;对涌现出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被评为“五星户”、“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或“致富能人”等荣誉称号的,由所在村(居)给予相应奖励。

(二)制定五大反向约束机制

围绕贫困群众中的“等靠要”、“缠闹访”、好吃懒做、不敬不孝、争贫赖贫等现象,从村规、舆论、法律、道德、政策等五个约束上着力,探索建立“红黑榜”,开办思想教育学习班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1.村规约束。村民理事会要围绕乡风文明建设、遵纪守法、环境治理等方面细化村规民约内容,让村民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违反了村规民约如何惩戒。重点针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游手好闲、等靠要闹、忤逆不孝、无事生非等行为,重点整顿大操大办风气,遏制重殓厚葬陋习,打击农村赌博歪风,全面引导群众摒弃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薄养厚葬等不良习气,以村级“115”治理为引领,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助推乡风文明。

2.舆论约束。对破坏公共财物、不孝敬父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等不文明行为在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曝光,通过正反典型对比,以舆论压力来警醒“黑榜”人员反思,改过自新。对于不维护公共卫生和村容村貌,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排、柴草乱放等行为;整户人口个人卫生、房屋内卫生、房前屋后卫生不干净;滥砍滥伐,随意焚烧地畔、秸秆、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执行村落整体规划、乱搭乱建的,还要发挥“115”村级治理作用,探索设立红黑榜。

3.法律约束。综合运用法治宣传、入户调解、治安处罚、法律援助、建立不孝“黑名单”机制等手段,着力解决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的老年人生活困难、受虐待等问题,消除孤寡老人独居危房现象。对经过法治教育和劝解无效,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当事人,根据有关规定处以治安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将典型案例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曝光;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农户,取消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格并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对学龄儿童辍学的,由学校进行劝返,发放限期返校通知书,对经多次说服规劝仍不送辍(失)学生返校的监护人,属地政府可依,强制监护人履行义务;对肆意造谣生事、恶意上访、煽动和他人集体上访的,不依法服兵役,有损坏公共财物及水电、道路、光缆、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的,不遵守村规民约和不服从村级管理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依法惩处。

4.道德约束。召开道德评议会,将需要扶志的人员纳入道德评议对象,进行重点评议,安排专人帮包转化,对评议不过关的一律列入“黑名单”管理,考察期为三个月,考察合格后退出“黑名单”。期满后再次评议,教育转化效果明显的,由村道德评议会申报,驻村工作队审核,报村(居)审批,退出黑名单;对屡教不改效果差的,再次进入黑名单的,取消该户的爱心积分、评优树模资格,并由村(居)举办思想教育学习班,加强教育惩戒。经过教育学习仍不改正的,不再享受相关政策服务,纳入扶贫办贫困户失信人员库,报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对失信人员进行信用惩戒,使其生产生活活动受到制约。

5.政策约束。贫困户故意恶意拖欠医疗自付费用,医疗机构通知贫困患者或家属、帮扶干部达到2次后还未缴清的,纳入卫健委“恶意拖欠住院费用”黑名单,再次就医时将暂时不再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直至所欠费用全部还清;贫困户在享受产业贴息贷款项目后,却没有将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或贷款到期时有偿还能力而故意不还贷的,列入信贷黑名单,取消享受贴息贷款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要加强对精神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适应本地、详细可行的精神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密部署好全年的精神扶贫工作。

第4篇

2. 测试人员待测试结果出来后,合格的第一时间告知采购人员,存在有不确定因素的需第一时间给到其负责人,并找到品质负责人员一起协调处理,结果出来后告知相关人员。

3. 对检验不合格的面料,检验人员需要祥细备注好相关原因,同时告知研发及采购人员。

4. 研发人员把检测合格后的面料移交,交给产品部各负责人员,负责根据相关面料特性做好测试结果,调整好。

第5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二、工作内容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网格划分

将乡镇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划分为“两大块,两个网格”,按乡镇和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特点,做好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信息通报等工作。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点,将乡镇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纳入“网格”实施管理,划分两大块、两个网格,每一网格由两人负责,实现定人定责。

2、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

(1)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2)督促相关部门做好节前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3)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食品检测资源数据录入工作;

(4)督促相关部门推进食品安全“四网”建设;

(5)指导乡镇做好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6)牵头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二)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1、网格划分

将全县划分为“五片区,五大块,五个网格”,按分类管理、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原则,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领域全面推行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见附件。

(1)定人定片,合理调配力量。将辖区药品监管对象直接纳入“网格”实施监管,实现定人定点定责,到位到点到人。根据辖区药品使用、经营企业的分布情况,将辖区划分成5片区、5大块、5个网格,每一责任区块由2人监管员分管,责任到人。按社区、行政村为一个网格。

(2)定时定量,实施有效监管。监管员实行条块负责制,根据管辖区实际,有计划、有侧重地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落实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并对执法过程中掌握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发现的问题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实行动态监控。

(3)定权定责,提升责任意识。监管员在网格责任管辖区内,通过对药品市场主体的日常管理和综合信息的采集、整理、记录,对所管辖区内药品市场主体的数量、位置、基本信息、生产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均能清晰准确地掌握,做到“六清”,即监管范围清、市场主体底数清、经营状况清、重点企业清、执法情况清、监管责任清。同时实行药品经营市场诚信分类监管制度,激励药品经营企业守法规范经营。

(4)定奖定罚,调动工作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监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监管效能,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定药品安全考评和奖惩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对网格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定,年终将对工作成效显著者给予通报表彰,对由于工作懈怠导致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者给予通报批评。

2、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

(1)了解掌握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及日常监管情况;

(2)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100%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3)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100%签订药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4)辖区内的药品经营企业100%建立购进、验收记录及索证索票台帐制度;

(5)药店内应悬挂药品药学技术人员的从业证明。

(6)药店内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7)药店内经营环境应整洁、无非法和夸大宣传广告行为。

(8)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网格内药品安全常识宣传和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活动。

(9)要及时收集、反映有关药品安全信息,提供监管线索,并及时报送药品质量信息,主动举报网格内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落实网格职责考核

1.考核主体: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辖区网格的职责考核,具体由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考核内容和标准:主要围绕组织实施工作、执法任务完成情况、落实网格工作目标情况等内容进行网格职责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2011年绩效考核细则》执行。

3.考核办法:网格职责考核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考核、重点考核与全面验收相结合的原则,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检查和日常督察为主,按照网格工作目标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对网格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定,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并进行总结。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0月)

制定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前期动员和准备工作。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11月)

统一部署,上下结合,互为联动,按照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零距离服务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和目标,结合本片区的具体实际开展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2月)

各科室对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考核验收,吸取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推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是我局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也是深化监管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我县食品药品安全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科室要加强领导,提高推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各科室要从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的高度出发,根据本片区情况,明确具体任务,确定监督工作重点,周密制定具体行动方案,落实网格化管理的各项措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增强实施方案的执行力,提高有效性。

(三)严格执法,加大力度。

要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掌握和运用好法律武器,按照《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涉嫌触犯刑律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第6篇

—、目标任务

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力度,聚焦巩固提升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规范2014-2020年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全面、真实、及时、完整记录我县脱贫攻坚的历程,确保我县精准扶贫档案真实、完整、准确、安全、规范,高质量完成全县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县档案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乡镇是精准扶贫档案实施主体,除负责乡镇本级档案资料外,还需组织指导各村及时做好村级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县级扶贫专项的牵头部门,要严格对照每年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及时规范和完善专项扶贫档案。

(二)坚持系统收集、分类管理。要按照省档案局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档案局印发的《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文件要求,对照县、乡、村、户扶贫资料清单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归档,要重点做好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科技项目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坚持集中保管,及时移交。县脱贫攻坚办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县扶贫开发局集中管理,县级扶贫专项档案资料由各专项牵头部门集中管理;乡级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各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精准扶贫档案由各村集中保管,个别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政府代为保管。具备移交条件的档案,要及时依法向县档案部门移交。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机制。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并牵头组织扶贫、档案部门联合对专项牵头部门、乡镇和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配备适应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和满足档案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县级扶贫专项部门、各乡镇要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需办公设备和条件。精准扶贫档案库房要符合防光、防尘、防潮、防虫、防高温、防盗、防鼠、防火等要求,确保档案安全保管。

(三)建立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

精准扶贫档案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完整,规范整理。特别是特殊载体类档案要广泛收集反映脱贫攻坚历史伟业和先进感人事迹的图片、音像、实物等珍贵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节点

县、乡、村三级2014—2020年度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自本方案下发日起,村级档案在2021年4月10日前完成;乡级档案在2021年4月20日前完成;县级档案在2021年4月30日前完成。

(二)分类管理

精准扶贫档案相关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章手续完备。归档文件材料的印制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要符合要求。

精准扶贫档案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理,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进行整理。扶贫项目档案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进行整理。扶贫资金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照片档案按照《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特殊载体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整理,并与关联纸质档案建立档号对应关系。

户别管理类按照“一户一档”进行整理归档。

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件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村三级必须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县脱贫攻坚办联合档案部门抓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二)加强监督考核

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提高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次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将纳入各乡镇和扶贫专项牵头部门2021年度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任务,未按期完成或未按规定规范管理的乡镇和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由县档案部门视具体情况扣减相应年终目标考核分值,情节严重的全县进行通报。

第7篇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现就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如下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1、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经过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同时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及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2、开展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工作。凡患有伤寒、痢疾、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疾病,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保证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首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衣帽。

4、从业人员进入经营场所前必须清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5、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培训台账。我单位按规定聘请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或从业资格证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并执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拟定并实施年度自查和巡查工作计划,探索和推行先进管理规范和手段。

2、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食品安全自查和管理,并做好记录。对违反法律规定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进行批评、制止,严重者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3、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检查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坚持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上岗前必须先体检合格,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开展知识培训和内部考核。

4、定期组织开展场所内外环境卫生清洁,组织检查场所条件、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5、主动接受食药监管部门的培训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食品状况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建议单位领导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并及时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6、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三、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年度自查和巡查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自检自查工作:

1、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对员工健康管理、进货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管理、加工操作规范、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自查。

2、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各岗位重点环节食品安全检查,每周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要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3、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4、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奖惩等规定处理。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建议本单位领导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5、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四、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与控制制度

一、粗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粗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肉类、水产类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3、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4、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二、烹调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2、热加工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

3、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4、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隔餐及外购熟食要回锅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

5、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刀、砧板、盆、抹布用后须清洗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彻底消毒。

6、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三、专间操作风险控制要求

1、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专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2、专间使用前应当进行空气消毒,每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累计时间,及时更换。

3、专间的各种刀具、砧板、切片机械等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定位存放。用前消毒,用后洗净。

4、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要二次更衣、洗手消毒,闲杂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备餐间。备餐间窗口保证关闭状态,不得随意开合。

5、待用烧卤熟肉、点心必须存放在凉冻间(柜),凉冻间(柜)内不能存放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私人用品。

6、保持专间清洁,每天严格做好有关工用具和空气消毒、卫生清扫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食品添加剂使用风险控制要求: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的现象。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

3、餐饮单位加工经营食品一般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4、严禁在餐饮环节使用亚硝酸盐。

5、购入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五、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本单位配备足够的加工设施和卫生设备。主要设施宜采用不锈钢,易于维修和清洁。食品处理区应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2、采取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等防蝇防尘防虫防鼠设施设备。直接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均设置纱门、纱窗、门帘或空气幕,门下设防鼠板,排水沟、排气排烟出入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隔栅或网罩。

3、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

4、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

5、各功能区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台、刀具、砧板等工用具,应分开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6、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餐用具清洗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洗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程序。

7、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放入保洁柜。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

8、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六、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次性餐用具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便于溯源。

2、进行采购时,选择许可证照齐全有效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索取留存有效购物凭证(发票、收据、进货清单等)。

3、应当建立台账(采购记录),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清单或票据等相关凭证。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无保质期的,不少于2年。

4、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门店自行采购的产品,应当遵照以上规定执行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5、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染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及原料,以及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及其制品加工食品

七、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出入库登记,保证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并做好相关记录。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隔墙离地。

4、仓库内要保持通风、防潮、防鼠、防虫,定期维护,及时清扫,保持清洁。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冷藏冷冻设备,须贴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生食品、半成品、成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应有满足生熟分开存放数量的冷藏设备,并定期除霜(霜薄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并配备保温和冷藏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八、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

1、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

2、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剂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供货单位等。

3、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4、采购的食品添加剂要专人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

5、公示栏应按照规定悬挂,便于公众了解相关信息。

九、废弃物处置制度

1、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2、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有“餐厨废弃物或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做到日产日清,最长暂存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

3、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交由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餐饮单位应与处置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并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4、餐饮单位不得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不得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5、餐饮单位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帐,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和全体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单位正常运营,维护社会稳定,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工作情况,特制定如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长:

员: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要在2小时内向市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联系电话:12331)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单位负责人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协助医院进行调查和抢救。

(三)现场处置

单位负责人要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场地维稳

发生食物中毒后,本店的从业人员要尽力做好现场疏导、解释和安抚工作,要稳定消费者和病人情绪,确保事态可控,任何人不自行散布事故信息。无法控制的,要及时与110控制中心联系。

(五)配合调查处理

单位负责人要配合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病人中毒情况。

三、事故责任追究

第8篇

开本:16开

定价:32.00元

出版时间:2008年8月

点评:本书采用深度访谈法、消费者小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目前三个研究热点问题――北京主要服装品牌和国内外著名服装品牌的比较及品牌资产测评、价格促销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服装品牌延伸价值评价,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还是先例。

企业成功背后都有共同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服装企业发展之路。

服装品牌资产的实证研究

国内外大量成功的案例和研究表明,知名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在经营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北京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北京的女士正装品牌比男士正装品牌更为强势,个别品牌已经在款式、面料、服务等许多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男士正装不管从品牌影响、品牌创新还是穿着体验、服务方面都落后于国际竞争品牌,在未来需要有较大的改进才能增强其竞争实力。

服装品牌经营与案例分析

一些有代表性的北京本地品牌,他们不仅是各服装品类在北京销售市场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品牌运作上有一定的特色。

依文――情感制胜战略。从情感与责任的角度,将人们的心圈在了“家”与“责任”这两个男人心中永恒的情感主题中。

白领――坚实的区域基础和制高点。率先提出“男生服务”的全新服务观念,倡导“引领人性生活”的服务艺术,以“体验式”营销手段,突显出白领的独具匠心。

爱慕――科技融于时尚。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品牌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推广的同时,爱慕出资在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国内第一家服装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的研究机构――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监管,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餐饮消费需求。到年底,力争餐饮风险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0%以上,A级店达到本辖区餐饮服务单位总数的6%以上。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风险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组长:

成员:

三、工作安排

(一)评定等级。各县(市)局和市局各分局对照《省餐饮服务风险量化分级评定细则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食品风险量化等级。所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均应纳入风险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

(二)等级复核。评定结果为低风险A级的,由经营者申请,当地监管部门报市局,由省厅餐饮服务处组织专家进行复核验收。对新建或重新改造的特色餐饮单位、学校食堂以及集体用餐配送中心等,可申请省厅餐饮服务处适时进行现场复核。

B级、C级、D级由属地监管部门组织评定并建立档案。

(三)信息公示。评定结果确认后,A级由省厅负责公示,公示板、标示牌由省厅统一制作配发。B级以下(含B)由属地监管部门负责公示,公示板、标示牌由当地监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各级监管部门负责将餐饮服务单位风险量化分级评定结果,在其监管平台、官方网站以及外卖平台等相关媒体上公示公开,同时在餐饮服务单位的显著位置摆放、悬挂、张贴公示板(标示牌)。

(四)全面推广。推广“寻找笑脸就餐”手机APP,公众通过“寻找笑脸就餐”APP软件或寻找悬挂“笑脸”标识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同时可在现场使用手机扫二维码等方式参与该餐饮单位满意度评价,充分激发餐饮服务单位加强自身管理,推动餐饮单位质量提档升级。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地要高度重视,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