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01:13: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课堂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机会多、讨论面广,几乎包纳了全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教学要求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交流,因而改变我们以往的课堂管理方法,也是发挥“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管理上应体现出民主性、公平性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使学生感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公平的,都是参与者,是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活动和学生的掌控者。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不能用不文明的语言,允许学生说“不”。教师应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虚心接受学生意见,敢听学生的逆耳忠言。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服务性的事业,尽可能改变工作态度。2.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兴趣,以至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可见,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公平性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管理中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和宠爱学生。在课堂评价上应明着来,不要暗着去。对某个学生有意见时,不能“,捉弄人”。把发言、讨论、朗读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平等地给每一个学生,不能分成绩好坏、性别、年龄等。不要让学习好的学生“胡作非为”,因为优生也有缺点。在进行口语交际、词语表达等实践活动时应多鼓励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使他们也有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逐渐感到自己“也能会”。在课堂中管理学生方面应“严”与“宽”相协调在“参与式”教育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人表现更为突出,而语文教学活动在用词、说话、表达等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强的严谨性,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发音、用词等大不敏捷,造成一些学生哄堂大笑,讥笑别人等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方法,随机应变,严禁不礼貌行为的学生,保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还会给教学带来一连串的难题,这需要“严”与“宽”的统一。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以内容的影响,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带入讨论中,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公开管理,应当在私下秘密解决,但必须严格要求。在讨论发言时,有一些错误是无意发生的,教师应即时说明其后果,要求下次不发生,要给学生一定的改正余地。但也有一些错误是学生为了表现个人,捉弄人等故意制造。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定要严格处理,但这种处理要看时间的长短,如果需要时间短,即时处理;如果占用时间长,在课余和其他时间处理,以免占用别的学生的时间。当然,依据一些现象造成的影响大小,老师还可以用脸色告示或暗示警告。总之,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
在时间上,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其他时间相结合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把握住活动时间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但也需要其他时间相结合是一堂优秀课的必备条件。1.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往的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活动不同,尤其是“参与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因而课堂时间分配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讨论提出问题而进行交流,还要把问题的总结以个人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思维的交流和口语的表达效果。对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表现个人的良好机会,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把思维进行交流总结,和需要进行口语表白准备。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等要给相应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人占用的课堂时间。例如:提出的问题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还有,把一些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情占用时间的事尽可能考虑进去。2.活动与总结的时间配合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一般是有活动和总结相结合的,那么把活动和总结的时间分配合理是搞好“参与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水平,又要熟悉教材内容的难点、重点等,合理分配时间。一般小学语文,尤其是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在分配“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时间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问题难度较大时,由于时间关系很难照顾所有学生时,在讨论的基础上可采用抢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而且学生们有竞争性。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课堂管理中,管理的方法是没有固定的,以课堂内的变化,管理方法也千变万化。但总的目的是相同的,上好每节课,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创新意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豆发勇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宋家沟小学
一、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尝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其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
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在这五步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例如在上初中第一册《〈咏柳〉赏析》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提示由“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的联想时应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并能想象到有何感觉,然后出示《咏柳》诗,并提出问题:每一句分别抓住哪个关键词并是什么大意,你分别联想到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来,然后同小组讨论交流,后抽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初步掌握了“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自读课文,比较与自己的赏析有何不同。学生不但诗歌赏析,而且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合作学习小组是由4-6人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而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牌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3.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变传统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4.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经常、更亲切、更丰富多采,它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战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三、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席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当今世界三大教学理论学派之一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结构描述是:(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二)带着问题观察思考(三)解决问题的假设(四)组织材料(五)分析材料,引出结论(六)检验假设。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此相类似。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既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其教师的活动方式为讲和示(明示和暗示);学生自学的方式为听读说写观思练做;学生互动的方式是互查互议互评;师生的相互活动为谈启研。
而尝试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的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石。
四、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只是知识群体的一部分,它和其他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仅仅追求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它还追求学习中思维的、情感的、思想的、心理的等等综合效应。
首先是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跃创造了条件。讨论不同于物品交换。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必定产生1+1>2效果。
1.1学生自身的问题
1.1.1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沉闷
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台上富有激情地讲授知识,并且也设计了一些提问环节,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而讲台下的学生却鸦雀无声,没有学生愿意参与设定的问题讨论,最后变成教师自导自演,课堂气氛异常沉闷,教学效果差。
1.1.2课堂违纪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手机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微信聊天,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睡觉,还有些学生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们在讲台下讲话等等这些违背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效果。
1.2教师存在的问题
1.2.1教学方法陈旧
有些老师非师范类科班出身,毕业即进入学校教书,虽然经过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期培训,但依旧捉襟见肘,加上平时不注重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上课往往就会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被动式学习,课堂参与性不高。
1.2.2忽视情感渗透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缺少情感的注入,和学生没有感情上的共鸣,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影响着学生求知的需要和创造性的发挥。
1.2.3管理方法陈旧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有时也会碰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多次教育都不改正,甚至和老师发生言语上的冲突,然而面这些学生,有些老师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化,比如罚站、写检查、到系部辅导员那接受批评教育等,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管理方法陈旧,进一步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2提高课堂管理实效的对策
2.1师生共建课堂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来源于学校的意志,其重点在于制度的执行和检查。如果管理制度没有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制度只能成为约束、限制师生的一把枷锁。课堂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既有老师又有学生,因此在制定课堂教学制度时,师生作为共同体一起参与制定,将外在的管理需求转化为师生自身的需求,这样建立的课堂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执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2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课堂学习环境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形成的动态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正面的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表扬与鼓励,原来的羞怯感、自卑感也会消失。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对学生提出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与思路,自己也要欣然接受,给予鼓励,不要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师生关系才会更融洽,课堂氛围才会更和谐。
2.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转变,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互动就多了,参与度就高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自由度空间就大了,这就给课堂管理带来挑战。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参与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人。
2.4教学要注重情感的渗透
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避免威严、铁面无私的形象。教师应该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教师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振。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敢于思考、勤于思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5变“惩戒性”管理为“预防性”管理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认知及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常常有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违纪的行为。有些学生不听不看,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的吹哨动作毫无紧迫感;有的学生不按照体育课的要求,穿皮鞋及牛仔裤等进行体育活动,在老师吹哨进行指导时,更是不闻不问;此外,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规定的练习任务。
二、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进度不尽合理,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讲课风格、声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三、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学期之初,体育教师就应明确地和学生说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及不允许做的行为,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规定来执行,使学生逐渐适应体育课堂的教学习惯。在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积极性。
2.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体育教师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3.妥善处理违背课堂教学管理的行为
妥善处理违背课堂教学管理的行为,要求体育教师在发现这类行为时,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及时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处理违背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学生因为消极的学习态度而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皱眉、走近等方式,提醒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的违纪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教师应立即暗示学生停止不良行为,使学生明白教师的苦心,进而改变不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
四、结语
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高效课堂下的教学管理注重管理的服务功能,因为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想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进行大量的培训和实践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做好教学管理的服务工作。
2.关注全过程的原则
要想成功地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核心理念,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有适宜的教学管理策略。教学管理策略的重点应该放在关注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指导实施上。为了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前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设置一系列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并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无论是新课程,还是与之相对应的高效课堂,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都应注重教师的个人特色,即在关注模式教学的同时,所有教师不能千人一面,这样对教学是无益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把握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应把握“抓大放小”的原则,即把握好新课程和高效课堂的方向,做到管理一丝不苟,但对教师个人教学方式的管理要体现出百花齐放。
二、在高效课堂下实施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
1.构建“多层次”的创新教学管理框架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学管理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实施教学管理策略中,教师应以多层次的教学管理为主要模型,形成各负其责的教学管理局面。多层次教学管理的参与者不再只是学校教学的管理部门,还应该包含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教与学的所有参与者。
2.开辟“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渠道
常规的教学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然而新课程改革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开辟“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渠道,就是让教与学的参与者参与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如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管理,从而全方位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3.形成动态实时反馈的教学管理策略
1.1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目标及现状
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知识拓展课程,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作为日后物流管理人才的实践需要,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理论、物流产业发展、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等理论体系,并融入了产品采购、产品运输、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着重从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来培养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富有创新意识、握有现代物流技术、拥有物流经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课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以专业配发教材为主导,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虽以多媒体或者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但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软件操作演示、课堂媒体文件展示等功能,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充分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未达到指导学生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的目的,因此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来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革新。
1.2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前面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相关概念,其教学理念和要达到的实施目标正是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目前或缺的。因此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物流管理课程中,以教师讲解的专业基本知识为基础,由教师创造课堂学习氛围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同时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所学内容和专业技能综合利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融合,并开展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意识,在亲身体验和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这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促使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施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师资力量的提升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2研究性学习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施
2.1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教育层次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其采取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异,针对大学生所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学生主动与教师辅助。
大学期间的学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形成,思考问题和分析事物能够从多视角、多方面进行,他们的学习认知结构已趋向稳定,自学能力也有所增强,加上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信息知识的传播,与高中时代相比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使得每个个体的智能表现出多样化。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个体的优势潜能,实现其自身最好的个性发展是高等教育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高校教师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科学素养和科学钻研能力,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性的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和成果展示。同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应用并及时给与意见和建议。所以在物流管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同时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辅助,这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分组合作与团队交流。
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但身处社会生活环境中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时刻在进行着。团队合作,互助共赢是现在“地球村”时代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上至国家往来下至蚂蚁搬食,无不见证着合作与共赢的重要性。同样的,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也不是教师一个人或者是某些优秀学生就可以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依据选题意向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内队员之间进行课题的研究讨论,这样以小组为单位有利于同学间善意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已取得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和团队交流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两种组织方式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和彼此依赖的,既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智能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又在学习过程中互助合作,交流分享,进而达到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目的。
2.2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分课题方向选择、课题内容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实施策略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课题方向选择阶段-教师角色转变和问题情境
创设的实施策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其教学理念并讲解给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动员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并配合这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其次教师应该确定其角色定位。在研究性学习应用于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一是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综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精神来审视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营造平等对话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最后教师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知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指导学生依据情境进行问题的提炼和捕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交流,在学生研究兴趣和师生双向讨论下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方向。
(2)课题内容研究阶段-学生合理分组和研究工作
记录的实施策略。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实践阶段,教师依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人特性与学习基础来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形成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氛围,更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善意竞争、共同进步的环境。分组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网络工具进行课题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指导学生及时记录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这些亲身实践体验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将很有益处。
(3)课题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全面总结和教师综合
评价的实施策略。课题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教师指导小组内学生对于物流管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学习方法、体验收获和课题结论等进行全面总结,同时指导小组间学生将成果互相展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成果和心得,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和崇尚科学的使命感。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动思维,不拘泥于形式,运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最后教师在遵从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下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指出不足、表扬创新,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
3研究性学习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管理;方法和策略
初中数学理念的树立,是实施科学化教学设计,并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与学生的自我心理感受非常重要,因此,有效初中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是指数学教学过程的具体操作,也就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就教学策略而言,主要指的是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出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让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明确自己在数学课堂中所发挥的主体地位,并且树立自尊和自信与自强的思想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表现主体性和独立性与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只是被管理对象,同时,还是自我管理的管理人员,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与督促者以及评价者的身份。如果学生具备比较高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受到课堂管理的影响,也就会形成自律的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责任心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促进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非常有必要加入学习中,多注重教师权威以及学生服从的理念的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和管理理念。由强调监督与控制学生的管理理念向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进行转变,由过分注重师生间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向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进行转变,进而强调民主管理。此外,教师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不是从对于学生的专制而来的,更多的是在教和学的交往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承认以及敬仰。因此,教师应该在和谐平等的条件下,引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此一来,才可以让学生欣然地接受教师自身道德与知识的影响,进而产生敬重之意。教师的权威应该在受支持的前提下进行,但是缺乏平等的数学教师则没有办法走进学生的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一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方式仔细反思,把课堂教学与管理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认真地对教育知识进行反思和检验以及批判,将其内化成自身的思想。
三、引导学生认真听讲
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利用学生有效的听讲进行实现的,其一,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和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相符合,如此一来,可以吸引学生本身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效率不断提高;其二,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注意力进行主动提高,认真听讲。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才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听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声音进行有效倾听,做到态度和蔼和友好,予以肯定。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讨和争论,利用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建立较好的师生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激励学生高效提问
可以运用师生间对话和学生间对话的策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对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注重问题本身的层次性与针对性,把重点和难点放在提问中,能够让学生具备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还要并注意所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
五、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仅能够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小学生处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在正确的引导下,会对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去学习,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会影响课堂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只有学生们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回答老师的问题,与老师一起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那么,整个课堂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环境和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环境的创设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很多学校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该教材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的结合,将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尽量把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利于各领域教学活动的展开,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该教材选择了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引入例题,富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鉴于苏教版教材的各大编排亮点,本文以该教材为例,探究了对小学数学课堂环境的创设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和路径.
1. 展示学习情境,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的开始是需要通过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入学生的注意力的,通过情境的创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对学生两个方面的培养:① 找问题的方法. 提问的开始需要对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图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在对问题的分析中,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或者创设与该问题相似的问题、同类的题目,通过对问题的分析,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例如,对于简便运算:225 + 127 + 75 = 225 + 75 + 127,可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这样计算的原因. ② 提问题的方法. 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清楚的表达老师的意思,如何对学生进行清楚的提问,都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里可以采取追问法和类比法进行提问. 追问法中,在对某个问题得到学生肯定或否定的情况下,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就问题的思路,设置相应的问题. 例如, = ,为什么可以这么计算. 运用类比法时,可创设与问题相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与问题情形进行联系,在比较和类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 开展相应活动,在实践中提出和解决问题.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得到老师传递的信息之后,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再次通过老师设置的情境,获取知识形成的过程,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 老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还需要让这个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其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以增强其动手能力.
3. 拓展变化,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应用意识. 老师在拓展学生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 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接近真实的生活中,能够对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透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特性之后,可让学生找一个三角形对其进行实验,看所得到的结果与课堂上学到的是否是一致的,巩固所学知识. ②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 理论源于实践,很多数学理论知识都是从不断的实践中得来的,很多问题和结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实例,比如,在式子“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对于工作效率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够,老师可以让学生组织相关的一次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概念了. 4. 促进学生反思概括,增强学生的问题创新意识. 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不仅要求老师在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多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自身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跟随老师的脚步,有意识的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出处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那么也就是说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现阶段,在大学校园里,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可以说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因材施教”是教学中最最基本的原则。在进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因材施教原则更应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要着力研究、落实的教学定律。而且有很多的教育家们也把这个原则奉为机器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例如,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的多教的多,学的少教的少,学的快教的快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学的慢教的慢。反对不切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1893-1978)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当中,就有一条“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强调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最合理的解释。当然,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口语情况,以及写作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在课堂练习和课下安排任务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老师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有的不太认真学习的同学经过自己的表扬或者称赞之后,变的格外的刻苦了,最终有了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同学就是破罐子破摔类型的,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根本不起作用。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90后,他们具有思想开放、个性独立、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鲜明特点,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代,同时又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特殊的成长环境使90后大学生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这是心理学专家、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陈一心对于90后行为模式印象最深刻的一点。“那么,除此之外,很多的大学生还有整夜玩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习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郑因为和网络的频繁接触,使他们当中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患上了忧郁症。所以这些大学生们真的需要针对他们的自身特点,给予更多的关注。现阶段很多的“6+1”家庭模式也给了这些孩子们一个很狭小的生活圈子,他们在这其中缺乏同龄人的交流,整天泡在网上,所以“孤独”是很多大学生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踏入大学校门后,适应集体的能力很差,以致集体意识淡薄。那么当今的教师恰恰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据此来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因材施教”这对于以后大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毕竟大学生正处于各种信念成型期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而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所以针对这些不同性格或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那么反应在教学上,就应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那些思想意识比较活跃的专业或者班级在上课时候就能应该安排一些课堂气氛轻松的练习像讨论、话剧之类的;而对于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表现不太积极的班级,我们应该多做一些鼓励的活动,把班级气氛调动起来之后,再考虑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若果不考虑诸多因素,那么在传授课程过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
最后,“因材施教”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虽然我们在教课的过程当中面对的一个很大的群体,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做到这一点,使那些层次不一致的学生能够跟进。比如,在实际教学当中,有的班级可能不太活跃,我们应该针对这个班级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像做一些比较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讨论还有课堂活动等;那么针对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来说,有的学生简直是太活跃了,要达到扰乱课堂的地步,我们当然不能任由这些学生发展下去,也不能放任自流,我们要拿出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这样的学生;还有就是所谓的“差生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差生并不是该学生的一贯代名词,他们是可以转化为优等生的,当然这其中和教师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密,尤其针对那些反映能力相对缓慢,迟钝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将差生置于可能产生挫折的情境中去,还要尽所有可能去激励他们的自尊感,布置作业时候也要尽量考虑到他们的能力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以区别对待,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帮助这些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的重温训练,这些都是很好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所以,“因材施教”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所在。
总之,针对大学生当前的自身特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力争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作为学校也应该培养一批优质的师资队伍,而且研发出很多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因为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科研课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成效。比如将科学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研究经验、科技前沿信息、仪器设备、团队协作精神等优势,结合到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中,将会极大的促进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家长也应该在帮助学生填取高考志愿时候,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身特点,还有兴趣等问题,报考适合孩子发展的专业以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