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22:40: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从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我已经站到了自己梦寐以求 的平台上,此时 的我充满激情、梦想、抱负和无尽 的志向。三年 的岁月,在求知、求学、积累、历练中如斯逝去,这段岁月让我逐渐褪去了本科刚出校门 的稚气和冲动,多了几分成熟与冷静,依然不变 的是同样 的激情和梦想。它是我人生 的一个重要 的缓冲和积累 的过程,使我 的心灵得到了锤炼,学业也得到了升华,让我可以充满自信,身怀所学,以不减 的激情投入到人生新 的阶段,将这宝贵 的三年带给我 的财富转化为生活 的动力。
在写这篇论文 的一年中,身心也经历了巨大 的考验。开始为选题困惑,后来又为文章结构所累,再就是对论文所要解决 的社会问题提出合理 的参考性观点时又遇到了思路 的瓶颈,同时在这个过程了发现了自己知识沉淀 的不足,和对理论及文字 的驾驭力 的欠缺。不过对最终论文还是成型,深感欣慰,这其中也 的确投入了自己 的心血和付出。只是自己所有 的知识素养只能支撑自己写出这种水平和高度,希望在今后 的不断努力 的过程中,能有更大 的提高和更深 的见解来使自己 的观点得以完善。
我满怀一颗感恩 的心面对身边所有 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和家人。不知道“感谢”二字是否可以表达心底那份最深 的情意。感谢我 的导师白凤峥教授,一个才华横溢 的学者,一个宽厚仁慈 的长辈,一个可以谈心 的朋友,我从您身上学到 的东西虽九牛一毛,但足够我受益终身。在我 的论文 的每一次 的修改过程中,白老师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并为我指点迷津,才使得我在面对各种问题 的时候得以豁然开朗。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白老师 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汲取和学习作为对老师 的回报。
同时感谢马培生教授、赵俊康教授、赵怡副教授以及段永惠副教授对我 的教育和培养,是他们严谨求实 的态度,踏踏实实 的精神使我没有虚度这三年 的光阴,获得了人生重要 的财富。
感谢我 的社会保障研究生班 的全体同学,这个集体团结友爱,志向高远,我能成为这个大家庭中 的一员感到非常 的荣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兄弟姐妹,才使我在求学 的路上感到充满力量。感谢我 的室友陈赟、范玉兰、潘霞,在像家一样温暖 的宿舍里,我们彼此关爱,同喜同悲,一同渡过了生命中重要 的时光,希望未来 的日子里大家都能幸福!
感谢我 的妈妈,一直那样爱我,呵护我,理解我,在家庭最困难 的情况下,毅然坚定 的支持我去读硕士,这就意味着她自己选择了更加艰难 的生活;在爸爸刚离开我们 的那段最痛苦 的日子里,她依旧为了我选择了坚强,才使我能顺利 的完成这三年 的学业。“羊跪乳,鸦反哺”,现在我要毕业了,我要成为妈妈 的依靠,让她放心,安心,开心 的度过每一天!
感谢我 的爸爸,虽然他在一年前离开了我,但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在我 的生命里,他总是那样不善表达 的爱着我,默默 的支持我,给了我一个幸福 的家和快乐 的生活。但是现在,女儿即将毕业,开始新 的生活了,可是爸爸却再也看不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怎样撕心裂肺 的悸痛。我会很努力很努力,不会让您失望!
感谢我 的爱人—马孙亮,是你给了我支持和力量,让我如此幸福 的面对新 的人生!
这里转发20XX级XX同学的论文致谢,写得不能算十分出彩,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当然博主也没有她说的那么好,“那只是一个传说”。苏醒同学是我校首批(4+2)全日制硕士毕业生,2006年由我校初阳学院保送成为我的门徒。苏醒同学读研期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深受师生爱戴,学位论文“基于历史发生原理的新课程高中概率教学研究”获2008年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供职于浙江一所党校。
致谢
此刻的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昨天还烈日当空高温30度,今天却温度骤降,天色大变。来金华六年,早已习惯了这反复多变的气候,也习惯了许多原来的不良习惯。然而至今却仍没有养成轻松地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正如此刻的自己,直视电脑屏幕上那简简单单的“致谢”二字良久,却始终没有键下一个字。我己经能够深切体味鲁迅“说不出话来”的境地,只不过他是被太多的愤懑压抑胸口,而我却是因太多的谢意感动而哽咽。
感谢我的恩师——张维忠教授。清楚地记得二年前的那个秋天,一个电话,五分钟考虑时间,我做下了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抉择,放弃区域经济的保研机会,选择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于是,我得以有机会投在张老师门下,开始走上了一条饶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学术之路。张老师常吝于言敏于行,寥寥数语却总能醍醐灌顶,用无声的行动来展示治学为人的五彩哲学,他用严谨治学扎实研究的实践来诠释靛青般深厚的学术态度,用火红热情的赤诚之心来教育我们待人接物之道,用黄色雏菊般温暖关爱的教学方式让给予我们有了家庭式的幸福感,用有如蓝天般广褒宽容的胸襟来提点我们如何笑面生活,正视挫败,用青春活力积极乐观的绿色生活来告诉我们快乐其实可以随时随地。张老师用他那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从最初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迷茫到今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觉醒,从彼时的搜肠刮肚、生搬硬套堆砌文字,到此刻为这四万余字的毕业论文点击保存,是张老师引领着我一路成长。在我为前途担忧迷茫,为论文焦灼困顿时,又是张老师一次次无私给予慈父般的关爱——让我挺过了那些难关。在这短短的两年间,我曾在心里无数次的默念谢谢,但是今天,在面对着这从选题伊始到最终定稿都饱浸张老师无数心血的四万余字时,却发现这简单二字已经无法负荷内心那无限的感激,我想唯有用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才是对张老师最为真切的回报。
感谢傅克昌老师,您的风趣乐观、豁达睿智常深深地感染着我,每次看到您那充满童真的笑容总会不由自主在您面前装嫩起来,真的很庆幸三年前能成为您指导的实习队的队长,使我能够更多也更早地向您学习。
感谢杨光伟老师,您的认真细致、严谨执着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对于学术的无限热爱,您所作的研究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震撼,为我们开阔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感谢徐元根老师,您那丰富的人生阅历,低调的处事原则都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指导。
感谢蔡铁权老师,您那深厚的专业素养使我们这些晚辈为自己的浅薄而汗颜,您那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对白己近苛刻的学习要求都让我们为自己的懈怠而愧疚,您那曲折的求学经历,执着的治学精神更让我们对您崇敬不己,虽然在师大不过短短六年,却有幸二度聆听您教授的课程,大一的《科学史导论》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感谢温州二中的谢树光老师对问卷的指导与建议,感谢温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以及温州第十一中学师生 ,是他们的积极配合才使得本论文的实证部分得以顺利地进行。
此外,还要向我敬爱的师兄师姐,亲爱的七仙女以及可爱的师妹们致以最为真挚绵长的谢意,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让我体味到了团结的力量,或许明天我们将会各自天涯,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根感情线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彼此不会疏远;同时,还要感谢我们“4+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其它十二位友人,在他们身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我此生最爱的人——我的母亲。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 工作状况 质性研究
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护理教育体系,是为护理队伍输送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临床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其毕业后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队伍的稳定,也是我国护理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每年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工作状况如何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自身的感受,为改进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正确就业择业,以及用人单位合理使用高学历人才、发挥高层次护理人才优势、避免人才资源浪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医学院校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为抽样样本,纳入标准为:①为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排除定向委培和在职研究生。②自愿参与本研究,语言表达清晰,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③毕业后从事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工作。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达到饱和,资料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1]。共访谈了14名硕士研究生,访谈时间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均为女性,年龄27~38岁,硕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为2~5年。
2.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与研究者在同一城市的采用面对面访谈,不在同一城市的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共电话访谈5名,面对面访谈9名。在正式进行访谈之前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向被访谈者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并承诺保护被访谈者隐私,采用匿名的形式,用编码替代姓名,先拟好访谈提纲,预约好正式访谈的时间和地点。访谈提纲包括4个问题:(1)当初选择读研的原因是什么?(2)毕业后在哪工作?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3)谈一谈工作后的感受?(4)对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访谈时间30~60min。访谈时,面对面访谈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的前提下访谈录音,电话访谈采取通话录音的方式,并妥善保存录音记录,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鼓励被访谈者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可适当澄清和追问,避免个人意见或看法干扰被访谈者或采用诱导式的提问。
4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对照录音文件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形成文字文件,按照L1―L14依次编码每个访谈记录,研究者通过反复聆听录音及阅读访谈记录,从被访者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找出主要问题。
二、结果
通过对19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得知,5名目前在高校工作,9名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医院工作,她们或多或少的都承受一定的压力,工作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惑。经过归纳总结,共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现分述如下:
1 就业现实与与择业理想的差距。
本组受访对象选择读研的原因主要有:①为了更好的就业②逃避进入临床工作③想进一步深造④为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或晋升机会。L1: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很好找工作,我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能留在三甲医院当护士,但我不想在临床干,我想继续读研以后留在学校教书。L9:我以前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有正式编制,待遇也不错,但是工作强度太大,严重透支健康,所以我毅然辞职考研,希望毕业后能够到学校工作,哪怕收入少点都没关系。L14: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0多年了,读研前已是某科室的护士长,我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科研及教学能力提升有待提升,于是我辞职读了研究生。当然也有私心想的是如果我毕业后再回原单位的话至少能进入护理部。
然而现实是:L8:硕士毕业时找工作发现,我当年本科毕业就能进的单位现在都要求是硕士学历以上了,本科院校甚至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副高职称了。L2:大城市基本是不可能了,要想当老师的话只能到三四线城市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在大城市的医院工作。L14: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单位,护士长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最后只能在护理部当了一名没有实权的干事。L9:现在大医院的编制越来越紧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还没有本科生多,而一般的医院又不甘心去,很矛盾。
2 .用人单位要求与自身能力现实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着单位的高期望高要求,感觉自身能力欠缺,有很强的受挫感,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之前没有过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身上。L10:我所在的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作为该院招聘的第一个护理研究生,领导们对我非常的重视,一去就让我给本科实习生带教、给我各种培训机会,一段时间后还让我担任科室的副护士长,可是我除了学历比其他人高,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都不如经验丰富的同事,要管理科室里那些资历都比我高的人,没有底气。L3:我的研究方向是护理教育,我想我以后肯定不去医院当护士,所以不需要太多临床经验,当真正走上讲台之后才发现,护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你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最新的临床知识,才能上好课,没有临床知识的武装,讲起课来很费劲。所以不管是当老师还是上临床,临床经验都是非常的重要。
3.自我定位与外界看法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属于高学历人才,然后却被其他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其他医疗人员。L4:我上学、上班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很惊讶地问我,当护士也需要研究生吗?打针输液这种简单的事情还需要研究啊?这种疑问听多了心里有点酸酸的,还有点自卑,总觉得这个研究生读得名不符实。L1:我们科室主任认为护士的活谁都能干,什么学历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形象好,会交际。L12:本来以为自己是研究生,即使是去当护士工作内容应该会不一样。事实是我在临床上干着跟中专生、大专生一样的活,拿着跟他们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少的薪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4.缺乏职业规划
受访者大都缺乏职业规划。L7:毕竟学了这么多年,而且我们学的东西专业性太强,想改行太难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至少现在的工作还稳定,日子也还过得去。L4:我还是想去学校当老师,一边在临床干着,一边找机会跳槽去学校呗,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再去读博,到时候应该总能进学校了吧。L6:对未来也没有太多的规划,先把职称评上去吧,另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晋升的机会努力去争取一把。
三、讨论
1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调整自身定位、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我
从本次访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就读硕士研究生基于“功利主义”,为了就业、逃避工作或晋升。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曾经毕业生数量少, 就业市场供不应求[2] ,于是很多人把研究生学历当成通向自己理想工作、职位的跳板,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护理硕士研究生不再是稀缺的“抢手货”,导致护理硕士研究生自觉就业不甚理想,再加上“重医轻护”大环境的影响,护理研究生到单位后不受重视,致使护理硕士研究生没有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产生失落感、落差感,甚至有离职或转行的念头。高泽宇,马玉萍[3]调查发现,65.3%护理研究生是应届毕业直接读研,导致其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读研期间不进行职业规划,择业时将会困惑与迷茫。 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要调整自身定位,需认识到“硕士研究生”只是学历的象征而不是能力的象征,在工作中是否得到重用、工作是否取得成就是跟自身工作能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学历成正比,学历只能给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广更大的就业平台和空间,个人发展则取决于自身能给用人单位提供的贡献和价值。因此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自己重理论轻实践及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能让人看到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其他人的差别,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改变外界对“护理研究生”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环境的不公,总而言之,只有使自己变成“金子”,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光。
2 高校需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表示,面对工作单位的高要求高标准,感到自身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欠缺,工作压力大。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虽然目前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培养模式尚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且护理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护理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课程体系与临床医学生相似, 严重地影响了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笼统地要求护理硕士研究生掌握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对所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没有具体描述和明确要求,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缺乏指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与护理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强调护理伦理、预防保健、专业角色、护理理论和科学研究。硕士学位以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为目标。毕业后可政委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或护理学教师等[5]。护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学科,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国内教育者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求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研究生的同时侧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与用人单位形成很好的对接,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加强其就业信心,提升成就感。同时高校需加强对护理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人文素质教育及就业指导,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怠学混文凭以及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她们理性认识自我,科学择业,也避免在工作中缺乏职业规划或者盲目跟风、为了逃避当前工作环境而选择跳槽或又期望通过进一步求学来改变工作现状,从而维持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
3 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用人单位出于对人才的需要和重视,迫切期望能够通过引起人才引进带动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水平或带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一来就成了“万金油”,科研任务、教学任务、临床管理等等任务接踵而来,哪里有需要就把他们往哪里搬,缺乏系统的培训,忽略了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事实,有“揠苗助长”之嫌。另一方面,护理硕士研究生到了临床之后,由于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难以根据个人的能力、知识、学历层次的高低来解决各级护士的分层使用[6],护理硕士研究生干着跟中专大专生一样的活,难免觉得屈才,这也是许多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更愿意去学校的原因。而去了学校又觉得自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受挫,由此形成不管从事临床或是教学对工作状况都不太满意的现状。刘秀娜[7]等对护理博士临床使用困境的质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目前临床对护理学博士使用中存在护理学博士自身定位过高、临床能够提供给护理学博士的发展空间较小、护理管理部门权力有限等困境。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要认识到人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促进人才成长、稳定人才队伍才是单位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59.
[2]张岳. 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D] . 吉林: 吉林大学, 2009.
[3] 高泽宇,马玉萍.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观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66-268.
[4] 谭静,曾兢.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5-7.
[5]刘蕾, 钟玉杰, 迟琳琳.中美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8):762-764.
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自己的学习方向更加偏向于学术研究上的学习,这个学习方向是我们研究生学习中,比较困难的一个方向。但是我认为学术研究才可以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学术研究方向的学习,也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我也想要在这个期间里,让自己的学术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所以在知道学术道路的艰辛,自己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条不知道是否有结果的道路。
但是自己这种选择好像给了自己一点点回报,在我研究生期间,我在跟着我导师的学习下,完成了很多学术上的实验,并取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专业研究成果,这也不算辜负自己每天扎身于学术研究的学习上。同时在此期间,我与导师还接了一些企业上的项目,与导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这些项目中的任务。我们在项目中遇到过困难,同时在困难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珍贵的机遇。接受这些企业的项目,不仅在工作过程中,让自己学术知识上的能力有很大的长进,同时也让自己挣取了更多的外快,缓解了自己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相关费用的压力。
在我研究生的第二年,我们导师对我在研究生期间表现也还算满意的,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成果上有很大的赞扬,同时也让我接受他手下本科生论文的检查和批阅,这是对我学习知识能力上很大的信任。同时为了不辜负导师对我的这份信任,我在导师的帮助下,将他交给我的这份额外的工作完成的很好,给当时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的论文创作,有过很大的帮助。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关键词】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渐变为大众教育,致使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根据新华网报道,200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212万,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50万个,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4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不错;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是610万,新增就业岗位1102万个,大约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2倍,此时就业危机已经出现;而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99万,新增就业岗位数为900万个,仅是毕业人数的1.28倍,为历史的最低值,所以从新增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的数据来看,今年的就业困难程度要远远高于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更受关注。民族院校在全国高校扩招大潮的冲击下,同样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而民族院校的特殊地位使这一问题更具挑战性。如何应对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和自身素质评价,找寻其就业难的原因,探索扩充就业渠道的途径,建立完善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对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念进行了调查。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观念,2012年11月特在西北民族大学进行了为期1周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通过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93.1%。调查覆盖了包括经济学院、文学院、法学院、藏语学院等18个学院的12个民族,其中汉族研究生占55.7%,少数民族(包括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等)研究生占44.3%;汉族中西部生源的占80.7%,少数民族中除满族的4人其余均为中西部生源,占93.9%;男生占38.3%,女生61.7%。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去向的选择、对个人就业的认识、对职位的基本要求等一系列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生毕业去向的选择
研究生的毕业去向是研究生研读的主要目的,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对就业难易程度的评价。如果认为就业环境良好、就业压力适中,那么他们通常会选择找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如果感觉到就业环境较差、就业压力大,那么就可能选择考博或其他途径规避就业风险。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找工作”、“考博”和“已经有工作”三者的比例分配上少数民族更加趋于均衡化,而汉族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一方面,少数民族研究生“找工作”和“已经有工作”的比例之和高于汉族,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研究生比汉族研究生对就业环境更具信心,对就业压力相对乐观。而另一方面,已经有工作的少数民族研究生读研更趋向于改变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因此就业所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小;而汉族研究生由于大多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没有工作经历,把找工作更多的寄予研究生毕业以后,因此使得就业的压力更加显著。
(二)个人就业的认识情况
1. 自己专业课成绩如何。专业课成绩是个人选择是否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问题的回答中,认为自己专业课成绩在“一般”以下的汉族研究生为83.1%,少数民族研究生则为80.3%,而这其中分别包括认为自己专业课成绩“很差”的12%的汉族研究生和6.1%的少数民族研究生。由此可以得出,大部分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研究生对其专业课成绩都缺乏信心,尤其汉族研究生表现的最为突出。
2. 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衡量专业就业前景对就业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其就业的方向。总体来说,民族院校研究生对其就业前景的认识是比较理性的,大多数研究生都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处于中等水平,重点还要看个人能力。但汉族研究生仍比少数民族研究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悲观,其接近三分之一者认为就业前景“较差”和“很差”,见表2。
3. 你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从研究生个人角度出发考察其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汉族研究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就业信息、专业知识不过硬等内在原因,人数比例分别为51.1%、48.9%、34%;而少数民族研究生除上述因素外则侧重于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还应包括户籍限制、国家政策导向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5%、21.9%。显然,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已经引起了少数民族研究生的重视,在就业过程中少数民族研究生已将国家政策纳入了就业的考虑因素之中。
4. 是否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通过此问题可以了解民族院校研究生对就业的明确度,从而更好的把握民族院校研究生对个人就业的认识程度。在此回答中,汉族研究生中选择“是”的占78.3%,少数民族研究生中选择“是”的占74.2%。总体来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研究生都有七成以上的人数对预期从事的职业与专业的相关性有明确的态度。由此表明,民族院校研究生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专业相关性是比较明确的,同时也说明他们对个人就业的认识是客观、理性的,并没有因现阶段可能出现的“就业难”而盲目的放弃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三)职位的基本要求
1. 就业预期工作地域。在选择就业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理想的工作地域,而不同的地域也是造成就业压力难易不等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民族院校研究生对就业预期工作地域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了解就业压力的原因所在。结果是选择 “生源地”就业的汉族研究生为61.4%,少数民族研究生约为69.7%;选择在“其他地方”就业的汉族研究生占38.6%,少数民族研究生占30.3%。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生在校园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其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学生逐渐改变了“毕业就回家乡”的单一就业思想观念,而是通过综合思考理性的决定工作地域。但总体少数民族研究生预期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仍然较高。
2. 选择职业的预期。我国的职业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于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职业分类标准》,它将从事的职业分为了8大类,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等;另外一种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将其所属行业分为13个门类,包括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建筑业等。根据研究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的偏向性,在“想从事的职业”的选项设置上也做了倾向性的调整。很明显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仍是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但随着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基本饱和,就业压力地增大,一部分汉族研究生逐渐转变思想,开始从企业和个人创业中寻找新希望。因此汉族研究生选择只在政府机关的占18.1%,愿意个人创业或去企业的占24.1%;而少数民族研究生中选择只在政府机关的占39.4%,愿意个人创业或去企业的仅占10.6%。这主要是受传统思想和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研究生最终选择了民族地区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
3. 薪酬预期,见表3。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中,我们清楚得看到大多数的研究生都将自己的薪酬定位在3000-5000之间,而选择“2000以下”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研究生仅各1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对于研究生薪酬的大致水平,同时还反映出民族院校研究生对于薪酬的要求趋于理性化,但不可否认薪酬仍然是影响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四)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
研究生对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影响着最终就业面的宽窄,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生对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的传统观念。据调查显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研究生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途径都是求职信息网、招聘会、家人或朋友介绍。通过网络获得求职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高素质人才中更加常见,因此,在汉族研究生和少数民族研究生中它都居于首位,见表4。
(五)就业指导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解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必要对其就业指导的需求做以深入了解,以便提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研究生需求的就业建议。结果发现,汉族研究生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用人单位信息”、“应聘技巧”和“职业规划辅导”,依次占63.9%、54.2%和36.1%;而少数民族研究生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用人单位信息”、“应聘技巧”和“专业出路”,均为43.9%,汉族与少数民族研究生认为当前最需要的就业指导基本一致。据此得出,研究生对“用人单位信息”和“应聘技巧”就业指导都是普遍需要的,但学校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就业指导。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一)质量逐渐下滑
调查中发现研究生知识储备普遍不足,八成以上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研究生都对专业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一些导师要同时带十个或者十几个学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导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力,致使每个学生得不到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一些研究生的自我约束力不足,习惯了以往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上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心态比较浮躁,缺乏主动静心学习、潜心做学问的意识,读研究生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二)就业信心不足
问卷显示,汉族研究生比少数民族研究生更加缺乏就业信心。有32.6%的汉族研究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而少数民族仅占9.1%。其主要原因:(1)民族院校汉族研究生大多不愿意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就业,往往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2)民族院校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民族院校汉族研究生与其他院校研究生相比优势不大;(3)由于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研究生有丰富的基层生活经验,使得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比汉族研究生更加坚强、更具信心。
(三)就业选择比较单一
这一现象在少数民族研究生中表现尤为明显。一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研究生家都在农村或乡镇,工商业并不发达,认为其他就业方式风险很大,只有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才更加稳定和可靠,“旱涝保收”而且体面。另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影响,一些研究生把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作为就业的唯一选择,认为只有在国家机关工作才有前途,如果会处理人际关系,运气好的话在仕途上还会有很好的发展。由此出现了千人甚至万人挤公务员这个“独木桥”的局面,而另外一些行业则无人问津。
(四)缺乏就业指导
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选择“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时,大多数汉族和少数民族研究生都选择了两项以上的就业指导内容,并且出现许多全选的问卷,这充分的说明研究生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这种不足主要是由于职责的不明确,学校认为就业指导只是其附带工作,主要还应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而政府则认为就业指导是学校的本分。在这种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就业指导的缺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民族院校研究生培养特点
(1)根据民族院校自身办学特点,科学规划研究生培养重点和专业设置,充分挖掘各民族研究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可用人才;(2)适当压缩研究生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学术性和专业技术性研究生比例。在充分考虑民族院校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技术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将重心放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3)建立健全研究生淘汰机制,做到严进严出,使每一名研究生的学历与能力相匹配,防止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二)提振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的信心
由于汉族研究生与少数民族研究生缺乏就业信心的原因有所不同,因此要解决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信心的问题就必须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研究生区别对待。一方面,应加强汉族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鼓励汉族研究生扎根西部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另一方面,还应着重增强少数民族研究生就业的信心。通过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普通话水平,加强各民族研究生的交流与联系,转变思想,开拓不同的就业方向,从而增强民族高校研究生就业信心,也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扩大民族院校研究生跨区域交流
民族院校要立足老少边贫地区现状和未来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紧缺人才和具有各民族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放宽视野,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扩大人才交流渠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优”的理念增强其在国内甚至国外的竞争力,为民族院校研究生开辟就业的新道路,以实现民族院校研究生合理流动,供需良性互动。
(四)建立民族院校研究生创业平台
一是以就业信息网络化为基础。就业信息的获取在就业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有关就业信息的网站很多,但针对民族院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网站几乎没有,因而建立民族院校就业的信息平台更显重要;二是建立研究生创业合作平台。如在城市新区或经济开发区建立研究生创业园区,为民族院校研究生提供创业平台,增加其与高素质人才的创业合作机会,使民族院校研究生的创业更具特色,更有竞争力;三是完善研究生就业保障制度。国家应建立研究生就业服务中介组织,为研究生提供就业服务,引导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解决研究生就业,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研究生在融资贷款、税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优惠。
(五)加强民族院校研究生就业服务
应明确将研究生就业指导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的规范化。一方面,针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就业观念的保守性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使其对其他的工作岗位更加了解,能够更加客观地判断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不再盲目选择政府机关。另一方面,汉族研究生存在对某些工作的偏见,对此民族院校应以转变思想为突破口使汉族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不同的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海萍.研究生就业市场壁垒及其消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
与一般的本科毕业论文不同,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要考虑文化层次不同的读者,还需要做到难以结合,能够让读者清楚并正确的理解自己的观点。必要的时候,利用图标,可以清楚的展现问题的重要性。
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还需要注意研究课题的阐述,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或意义,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有什么新颖的地方等等方面,都是需要清楚了解的,这样有利于在写作中,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此外,还需要对论文的整体结构进行简要说明,一定让读者嗅出这篇文章和其他论文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当然,不能忽视的写作是对相关文献的引用,对重点内容要详细具体的阐述,对全文的结构也应有整体把握,详略得当,方为上策。
这里,提供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结构范文一则:
一 导论
(一)研究内容概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 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理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
(三)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分析
三 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现状
(一)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现状
(二)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立法现状
(三)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司法现状
(四)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存在的问题
四 美国新闻诽谤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一)美国新闻诽谤诉讼的立法发展
(二)美国新闻诽谤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所涉及的概念
(三)美国新闻诽谤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五 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建议
(一)以法律要件分类说和利益衡量说确定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二)区分原告为公众人物和普通公民的诉讼
1.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明确立意点。指明该课题的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结论,而该结论有什么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尽量写的具体一些,避免漫无边际的空喊口号。主要有两个方面必须包含:一是研究课题的根据是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需要研究此课题;二是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2.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
该部分内同应该解释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原因。一般对研究的背景从理论、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同时,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结果,了解人家的研究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或者认为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并提出相应的想法措施。
3.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该部分内容,应该指出自己的研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符合什么方向,一般可以从哲学、整政治理论、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
4.拟定研究计划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关于做好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20〕38号)和学校《关于做好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的通知》(教通知〔2020〕122号)等文件精神,做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推动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推免工作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二、组织与领导
1.学院成立推免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擎、院长张朝晖担任组长,由副院长李希胜、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程海雨担任副组长,2017级辅导员杨志方作为小组成员组成。学院推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推免工作政策和计划,制定本学院推免工作方案。
2.学院领导小组负责我院推免工作的动员、审核、推荐和材料报送等工作。
三、推荐条件
1. 我校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读2021届(2017级)本科生(高年级已经历推免降级到该年级者除外)。
2.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3. 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品行表现优良,无未解除的违规违纪处分。
4.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5. 学习成绩优良,专业综合排名达到申请推荐类别的要求。
6. 身心健康,体育课成绩合格。
7. 其他条件详见《关于做好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的通知》(教通知〔2020〕122号)中附件1中“推荐类型、推荐单位及要求”。
四、排名依据
1.各专业学生的综合排名依据由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和附加分两部分组成。
2.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分由专业教学计划前三年的必修课和实践环节相关课程组成。
3.拥有个人获奖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附加分。其中,国家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三等奖以上者,最高加1.5分;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市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三等奖以上者,最高加1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校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二等奖以上者,最高加0.5分。(加分细则见附件)
4.艺术团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艺术比赛获奖者,经校团委认定,可参照学科或科技竞赛获得附加分。(加分细则见附件)
5.全程参加国内交流项目,成绩在同一接收学校本专业参加交流学生中前40%者加1分,其余加0.5分;全程参加一个学期以上的国际交流项目,成绩优秀者,加1分。(依据教务处下发国内交流加分统计)
6.附加分累计不得超过3分。
五、推荐类型、推荐单位及要求
1.普通类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由学院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30%以内。
2.教育部民族司下达招生计划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由学生工作部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30%以内。
3.学术专长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和教务处负责推荐,专业综合排名前40%以内,经三名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
(1)获得国家级学科或科技竞赛二等奖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SCI、EI(不包括会议)论文。
(3)作为第一发明人(或指导教师为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
4.学生工作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人事处和学生工作部负责,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5.支教团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负责推荐,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6.列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理科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黄昆班的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学院根据学校规定开展推荐工作。
7.艺术特长类推荐免试研究生,由校团委负责,特长生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80%以内,非特长生专业综合排名要求在前50%以内。
六、推荐办法
1.2017级本科各专业根据本办法的排名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上报教务处备案并进行公示。
2.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指标和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各类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并分配到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学生依据公示的工作方案进行申报。
3.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类型的推荐免试研究生进行申请,按要求向各相关单位提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4.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网址:yz.chsi.com.cn/tm)查询招生单位的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