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7 00:50: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汽车行业分析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其发展有助于缓解现今社会发展所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国家政策助推下,海南作为新能源示范岛,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实际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行业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对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预测。
关键词: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分析
随着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废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日益严重。控制汽车废气污染及寻找相应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前以“节能减排”为主导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在国内外形势的助推下,已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国际旅游岛省份,海南积极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国家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产业规划背景下。经过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海南省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电动汽车的推广需多方面的配合协作,相关部门通过新增投资、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等政策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业。据资料显示,在电动汽车总量上,海南截止2012年底共投放运行1052辆电动汽车,在具体类型车的数量上,公交和出租乘用车领域投放的电动汽车数量较多,分别为597和430辆,而在公务通勤车、景区专用车和纯电动专用车方面,目前海南投放的电动汽车较少,甚至为零;电动汽车种类分布方面,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推广较为成功,几乎占了所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一半,纯电动乘用车(出租车)的推广力度也较好,达到27%,至于景区专用车、通勤车等数量较少,只占到总数的9%左右,这可能和不同种类车型的需求量大小有关。
二、海南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PEST分析行业能否顺利发展与其所处的软硬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岛,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有有其特定的发展环境,海南具备特有的政治、经济、自然、技术条件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赋予相应的优势。
(一)政治环境分析。海南电动汽车的推广走的是由政府导向往市场导向发展的方向,政策的引导对于海南电动汽车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出台了相关举措来促进海南朝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祥和的绿色和谐岛屿方向发展,同时倡导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在省级政策方面,为了支持海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海南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在保税区内的企业,其财政、税收、金融、海关等方面实行更为优惠的政策。国家和省级的政策指引与优惠是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发展的助推剂。
(二)经济环境分析。电动汽车在海南能否良好发展,经济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电动汽车的生产运营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海南已经形成的产业发展规模以及日益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技术和资金的持续投入,使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拥有一定的产业优势。汽车产业作为海南的重要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体系相对健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因此,在经济环境方面,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以产业优势为依托的经济优势
(三)自然环境分析。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是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发展的有利因素。目前。电动汽车的营运主要受制于充电续航里程不长、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总长约有600多公里,东西,南北距离分别约为200和250公里,这与新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适航水平相吻合。恰到好处的自然环境特点有利于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
(四)技术环境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相关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国家科技部及海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海口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下,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中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进而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同时,海南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其湿热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定型试验和性能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提升产品可靠性、优化产品技术和提高产品性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环境。海南丰富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为充电领域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应的技术环境支撑为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预测
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与之相应的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的开发日益多元,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整体行业在曲折中前进。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海南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关的预测。从短期来看,虽然电动汽车在海南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行业在海南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企业投资方面,尽管海南省制定了相关的产业规划以及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但全国整体对该行业的投资已从几年前的亢奋走向低谷阶段;其次,在技术方面,目前电动汽车目前尚不具备普及推广的条件,电池技术、安全问题、配套设施等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要素;再次,在消费者接受度方面,由于电动汽车的销售价较传统汽车高,除了政府补贴运营的公共领域之外的普通领域较难进行推广销售,消费者的接受度是影响海南电动汽车行业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处于导入期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是有待提升的。因此,短期内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克服行业发展存在的发展问题,整个地区行业的市场有待观望。从长期来看,首先,在大环境方面,据EIA 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 2005 年到 2030 年预计增加 50%。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在能源和环境压力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具体行业环境方面,随着行业配套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加后又会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技术改进,产业将获得全面发展;再次,海南新能源示范岛建设的目标指引对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有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长期电动汽车的发展应处于成长期乃至成熟期,海南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也顺应相应的整体行业发展规律,电动汽车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在长期是值得期待的。
四、总结
电动汽车行业是在日益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下发展起来的,海南省作为全国的生态岛,电动汽车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电动汽车在发展的政治、经济、技术、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短期内电动汽车行业在海南的发展主要在于克服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行业的市场有待观望;长期内,海南电动汽车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长潜力,其长期发展较为乐观。
参考文献
[1]夏德建. 电动汽车研究综述[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07)
汽车产业在复苏
如果说2011年是所有汽车制造商的噩梦,那么今年这个梦终于醒了。根据汽车行业咨询公司IHS Automotive Consulting.的报告,2012年全球推出的新车型有133种,比2011年的85种增加了50%,甚至超过了2006年的122种。
IHS常务董事Michael Robinet在HIS汽车行业研究报告研讨会期间说。“现在我们正在推出多种新车型,数量大,速度快,而且这个势头不会轻易停下来,对于供应商和OEM商而言,未来的几年将会生意很好。”
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快,数量大是一个好现象。无论如何,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经济低迷,汽车产业现在的趋势和情况都应该解释为正面向好的。根据预测,在2012年全球轻型车销量将超过2011年的7,505万量,最终数字一定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主席Matt Blun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2年前6个月,轻型汽车的销售增长了17%,卡车的销售增长了13%。增速喜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前几年经济衰退,压抑了很多人买车的愿望,而现在经济好转,愿望可以实现了。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汽车的质量比以前更好了,旧车需要更新换代。汽车工业的复苏是有理由持续下去的,因为汽车公司对经济复苏已经准备很充分了。
供应链紧张
需求增加对任何行业而言都是利好的。汽车产业过去几年经历的坎坷似乎可以暂时安定了。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汽车供应链已在过去五年“身陷囹圄”。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内汽车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面临破产危机。整车厂停产或减产势必引起下游供应商订单减少,产能过剩,更甚者会遭遇破产。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在2008年,美国有超过40家汽车配件供应商申请了破产保护,第二年,申请破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数量更上一层楼,超过了50家。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分析报告,从金融危机爆发到2009年,在经济以及汽车行业触底的两年时间里,美国有大约200家汽车配件供应商被迫出局。
汽车产业复苏固然是好事,但让人担忧的是,供给能否跟上需求,由于汽车需求增长迅速,全球经济还未全面从衰退中回暖,越来越多专家担心,陷入困境多时的汽车供应链将很难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
美国商务部交通运输和机械办公室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年度评估报告中阐述,2009到2010年间,那些存活下来的汽车配件供应商都在尽最大努力合理控制产能。
转而到了2011年,日本海啸和泰国洪水两次大型自然灾害再一次打击危如累卵的汽车供应链,其脆弱性和复杂性暴露无遗。
警钟响起
行业对于2011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库存短缺现象已经有了一定预期,2012年的“供应链中断”则可谓一个警告。
BBK咨询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全球业务咨询小组组长Guy Morgan这样形容,“一个巴掌大的压铸件就能让一家工厂倒闭。”
“过去几年很多汽车厂商都不得不减产,已有的生产线被闲置甚至报废,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抓住商机,企业需要恢复产能或者扩张产能,这个时机将成为美国汽车工业的新拐点。”汽车零件供应企业Ernie Green Industries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arry Jutte表示。
Guy Morgan,对于汽车供应链的担忧更甚。在HIS汽车行业研究报告研讨会上,Guy Morgan发表了讲演,他表示许多二级供应商缺乏现代化的生产系统以及持续改进的敏锐度,所以他们很难跟上汽车销售增长速度。
“我关心的问题是,从产能角度看,现在的二级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能满足部分需求。如果要满足全部市场需求,供应商的产能必须提高。”他针对美国轻型车销量短期预测而言。
Guy Morgan访问了几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工厂,他发现,许多二级供应商的生产系统已经过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根本没有生产系统。
他举例两个小型配件供应商。
第一个是冲压件生产企业,这家公司在金融风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打算跟着现在的趋势再创新高。“我们进入工厂后发现,这是一家疲累不堪的工厂。生产工艺多年没有得到改进,没有快速换磨系统,没有任何生产方面的改进。显然,他们还有资本的问题,管理团队也非常简单。而且,这里并没有一套合格的生产系统。”
同样,在一家压铸件供应商的工厂里,Guy Morgan发现“这里也没有合格的生产系统”,不过这家公司的优势是有专业的工人队伍和敬业的管理团队。
BBK公司强调,要想使这两个工厂重焕新生,必须进一步夯实基础。
另外,Guy Morgan认为,很多二级供应商和一些低端的一级供应商并不能达到甚至接近OEM商们的期待。
Matt Blunt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支持汽车工业复苏的政策,效果很明显。总的来看,美国汽车工业比以前更强了。首先是汽车行业已经成为美国出口领先行业了;其次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的业绩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要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提高生产力。
“现在我们听到越来越多的汽车行业从业者在说供应链中断,这是现实,而真正的问题如何找到解决方案。” CAR's Automotive Communities Partnership公司副主任Bernard Swiecki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步伐逐渐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快速的走进家庭,依据国家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3万辆,销量为1.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3倍。201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73万辆和2.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始步入快速成长期。按照汽车拥有量与维修人才需求量的比例关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要将会日益紧迫。新能源汽车集成了电驱动、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电机与驱动器、DC/DC变换器、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高效变速传动、氢气管理、高电压安全、氢气安全等新技术,也对维修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在与传统汽车人才招聘相同渠道与方式,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销售、维修保障服务,研发岗位招聘较少主要在电池、电控等机电技术专业高级人员为主。目前全国中高职学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极少,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也几乎为零,因此对在中职学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专业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2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2.1新能源汽车课程目标设置
通过新能源汽车的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2.2新能源汽车授课教师的培养
新能源汽车本身模块化水平较高,对不同模块间的知识理解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要以电动车技术模块构成为依据,依托大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培训基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提高职业教育师资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中职学校应积极参加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研讨会,邀请汽车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制定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统一,便于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教材资料。
2.3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设备配置
2016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革命,席卷全球并改造着各行各业,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色日益重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建设网络强国成为国家战略;大数据国家战略加速落地,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工信部近日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特别提出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应用能力,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
显然,大数据的产业应用能力建设不容忽视。
截至目前,国双已在商业、运营商、政府、新媒体、司法等五条业务线方向取得了优势和突破。
数据洞察
2017年2月28日下午,“关键洞察――国双2017年数据报告会”于在北京召开。
会上,国双除了重磅《2016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外,还展示了基于用户的电商购买、品牌搜索和自媒体评论等行为数据分析提炼而成的定制化报告《数往知来――用户竞争态势分析报告》。另外,还推出了其全新的CMP汽车营销解决方案。
2013年和2016年,国双先后两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北京(中关村)审查员实践基地”;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中关村前十,并连续入选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2016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国双联席总裁李峰表示:“国双数据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揭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发展态势和趋势。迄今为止,国双已经连续五年这一主题报告。”一直以来,国双“专注数据,创造价值”,在数往知来的趋势中,洞察关键动向。他们协助企业主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关键数据,形成决策依据。
国双数据中心基于独有的交互式数据挖掘平台,全方位采集Web端、移动端等源头的海量数据,运用多维度数据剖析方法,打造了《2016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全网概况、访问特征、渠道分析、行业视角等四个方面,以女装、IP影视剧植入、汽车、美妆等四个行业领域为典型案例,多维透视解读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大势。
会上,国双数据中心总监徐瑛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指出2014年以来手机端访问量增长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年手机端访问量较去年再创新高,全年增长率由7.4%上升至20.4%;与此同时,PC端访问量增长率逐年下降,由-7.9%跌至-19.2%。而访问终端方面,来自于国产手机品牌华为的访问量超越三星位居第二位,与苹果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网民每日上网时间分布方面的统计显示,在PC端,人们的活跃时间依然呈现出双峰“马鞍”状的分布,即最高峰出现在早10时,下午15时;但是在移动端,访问的高峰期出现在夜间的21时左右,对于新媒体内容营销运营者来说,要掌握消费者上线访问的时间点,非常关键。
在IP影视剧的植入方面,2016年饮料、食品、美妆等行业较多品牌选择IP影视剧植入,其次是手机、零售、汽车等。就单一品牌来看,OPPO、三只松鼠等植入更多IP影视剧。康师傅及百度地图因分别植入《青云志》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IP电视剧获得较高关注,收获了很好的品牌效益。
而在汽车行业方面,2016年人们对汽车行业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紧凑型车关注度占比45.9%,位居第一位;SUV关注度占比达19.2%,超越中型车,成为本年热议的细分市场。紧凑型车在经历4月、10月的两个关注高峰后,均出现平缓回落趋势,SUV关注度则成波动式爬升,表明近年来兴起的SUV热还在持续燃烧。
数据解读
本次会上,国双产品市场总监张桐介绍了国双为客户推出的系列定制化报告《数往知来――用户竞争态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竞争态势报告》)。《竞争态势报告》基于用户的电商购买行为数据、品牌搜索行为数据和自媒体评论行为数据,去量化分析品牌搜索竞争格局、品牌电商竞争格局和品牌口碑竞争格局,帮助品牌主实现清晰化运营、优化营销内容和指导媒介投放。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对于企业来说,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变得尤为重要,而大数据带来了更大范围的竞品监测,更高效率的情报反馈,更有效的横向对比。国双“数往知来”系列报告是以竞品情报为核心的报告体系,通过追踪每个用户的搜索行为,购买行为和评论行为,深度刻画用户竞争格局,找出用户的品牌筛选因素、购买决策因素和二次传播因素,从而帮助品牌实现清晰化运营,量化指导营销内容决策和投放媒体的选择。会上所展示的用户竞争态势分析报告,通过动态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呈现,让企业主可以很直观捕捉数据分析结果,快速调整营销策略。
数据支撑
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数据显示,77%的购车者从萌生购车想法到成交提车只花了不足90天时间,购买决策窗口期更短。而在比较筛选阶段,高达61%的消费者改变了他们原有的车型偏好,消费者更加善变。这些都为汽车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预示着车企需要在研发、制造、营销、售后等从上下游产业链环节,随时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灵活应变调整,才能在竞争中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上的“宠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供求关系中变更交替。新年伊始,国内一些大型的招聘机构纷纷发表人才供求关系的分析报告,记者综合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机构的观点后得知,法律和行政类职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别是公司法务、法律助理、各类文员和行政事务人员都出现了过剩迹象,2007年,职场上最受宠的将是金融业、汽车业、物流业、IT业和通信业等“五朵金花”。
金融业:全面开放带来人才争夺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抢摊中国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而这也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本土金融人才将获得外资银行的青睐,而这种情形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金融业较为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记者了解到,近期金融行业的职位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来自欧美等国家银行的职位需求更加激增,如汇丰银行、荷兰银行、花旗银行等境外金融机构都在大量招揽人才,而这种趋势将在2007年进一步激化。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建预测,在2007年,懂中国市场、有金融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将成为外资银行竞相争夺的对象。
热门岗位:个人抵押业务高级信贷分析师、信贷审查、风险控制、高级理财经理等银行领域专业技术类职位,是目前的热门职位。
进入门槛:国外金融机构对所要招聘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如某外资银行在招聘时,便要求部分岗位不仅拥有海外金融机构多年的工作背景,同时还要求对国内的金融实际情况非常了解。
汽车业:研发营销人才全面紧缺
虽然汽车的价格一降再降,但是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却并没有随着车价而走低,相反,需求量将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人才可谓全面紧缺。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邹羽表示,未来5年,根据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来看,人才供求矛盾的变化将不是渐增,而是激增。尤其是研发机械工程师、销售和市场人员的新增工作机会将非常可观。在汽车企业的招聘中,不是哪类人才比较重要,而是各类人才都很重要;不是哪类人才紧缺,而是全面紧缺。 上海成达高级人才顾问有限公司高级人才顾问于波表示,目前汽车行业的薪资水平已经有所上涨,如市场营销总监的年薪在40万~100万元,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水平。
热门岗位:汽车研发人才、维修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汽车服务人才等。
进入门槛:具有汽车行业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较高,部分外资企业还要求熟悉海内外汽车市场。
物流业:高薪吸纳高级人才
国内的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这也决定了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处于旺盛阶段。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即使到了2010年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会少于20万,然而现在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在l万人左右,在职人才培养也只有10万人,物流行业仍需要大量人才,其中最缺乏的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还在以15%的速度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高级物流人才处于紧缺状态,尤其是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两者俱佳的人才难求。具有国际视野、能从长远角度来把握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高端物流人才更是“一将难求”。比如有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出高出行业30%甚至40%的高薪,希望能找到既精通国内物流渠道,同时又了解国际物流规则的综合人才,但是很长时间不能如愿。
热门岗位:物流总监、物流经理、供应链经理、运输经理等。
进入门槛:多年以上大中型企业物流管理及进出口方面的经验,熟悉物流业务操作流程。
IT业:京泸人才需求排行冠军
来自前程无忧的数据显不,在2006年初,IT行业职位需求总数为5万多个,而到了年中,则增长到了8万多,而截至到11月底,则增长到了91636个。在京沪两大城市中,IT行业的人才需求近期一直排在第一位。
据分析,新一轮IT招聘热潮即将开始。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软件出口超过7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5。据悉,上海目前软件业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为2000年的6倍。2006年上半年上海软件业实现收入303亿元,市场空间前景可期。而随着国内外IT公司的战略进程加速,中西部地区以及更多的二线城市的低成本,将是吸引招聘的主要原因。
热门岗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电信/网络设备、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等。
进入门槛:多年的从业经验专职人才,具有IT行业教育背景,部分企业要求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素养;具有软件研发能力。
通信业:营销类人才比重超过技术专才
今后几年,通信业人才需求将主要分布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新增电信企业和政府部门,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比重将超过技术人才。人才构成进一步变化为:经营管理类、通信技术类和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比例为2:3:5。这个比例中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人员比重较之前有所上升,预示着更多非通信专业人才将涌入通信行业。
据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最新的《2013年中国企业招聘趋势调研》显示,58.8%的受访企业计划增编,2 6 .1%的受访企业计划减员。而在计划增编的企业中,需求量最高的三个岗位依次是销售、研发、生产制造。
汽车行业
2013年急需海外销售人才
汽车行业经过几年爆发式增长之后,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减退。据智联招聘统计,2 011年汽车行业每日职位数约为2 6 0个,而2 012年每日职位数约为450个,增长率为73 .1%。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整体薪酬也有所上涨。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1年汽车行业平均月薪在5500元,2012年平均月薪在6300元,增幅为8%左右。上海地区的汽车行业人才年薪最高,税前达11万元,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也有10万年薪。
调研显示,在计划增编的受访车企中,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生产制造、研发和销售。科锐国际汽车行业资深顾问张志红分析,2013年,汽车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需要的是偏先期工艺的高级人才、新车型量产前生产启动的高级人才等,而非简单的流水线工人。另外,自主品牌正在寻求机会布局海外市场,因此2013年汽车行业急需海外销售人才,尤其是具备海外销售经验、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端营销人才,他们将受热捧。
房地产行业
最抢手的是销售总监
在庞大的房地产行业中,有一群浩浩荡荡的从职人员,那就是销售人员。
或许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销售,觉得辛苦、委屈,而且是在业绩压力下过日子。不过,忍耐一段时日,做到销售总监则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且不说,业务管理是任何公司的第一“重地”,公司高管多出自销售总监,销售总监的高薪厚禄自也不必说,光是整天忙着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既坐镇中军运筹帷幄,又下基层体察民情,难免不感觉自己的“伟大”。
当然,销售总监总是喜欢抱怨“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握着公司最优质的资源,靠着各支持部门的积极配合、服务,创造出的收入利润又养着公司上下,这份工作的地位和成就感就非同一般。
2 0 1 2 年,房地产行业应届毕业生起薪相较于2011年起薪增幅较大,本科毕业生年薪水平在4 万元左右,增幅为12 . 9%;硕士毕业生年薪水平在6 .7万元左右,增幅为15.6%,应届生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生力量的主要来源。
金融行业
黄金分析师不赖 先占个地再说
虽然有不少职场朋友面临换岗的困惑,但往往热门职业都被挤爆。就像注册会计师,从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到年近四十的老职场人,都想通过考注册会计师证,来回避复杂的人事关系,进行相对客观的技术工作。其实,有黄金市场人士认为,黄金分析师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职业。
从现状来看,黄金分析师这一行目前的准入门槛比较低,部分分析师的素质和能力不尽如人意,收入也不高,一般月薪在四五千元左右,高的也不过月入八九千元,还不像基金经理等理财行业那么规范。
如今我国对于黄金的消费和需求在增长,国际上黄金消费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伴随而来的,就是对黄金分析师的需求在增长。虽然眼下这个职业的含金量还有待提高,但是先到者为王,你先占据了这个职场,好好做下去,怀着长期操作的决心做下去,认真地做下去,那么就会先具备话语权。
电商行业
“三马”跨界卖保险 网络营销人才最时髦
传统的保险人工作很辛苦,常遭别人白眼。如今,“三马”联合跨界卖保险成行,又将创造出大量新的岗位需求。公开资料显示,日前保监会正式关于筹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众安在线筹建,开展专业网络财险公司试点,而且不设分支机构,全程网络销售。
这势必会节省一笔很大的场地费用成本,让消费者买到更廉价的产品。同时,新兴的网络营销人才机会大,做个综合全面的电商客服人员很不错。要知道,这年头“搞网的”是最时髦的。企业们纷纷把推广预算从线下转向网络,难怪网络营销被光荣地称为“未来十年十大高薪职业”、“最靠谱新潮职业”。据了解,其平均薪水已经超过公务员、医生等。
的确,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真是凤毛麟角。网络营销人才需求量大,需求差异也大,其薪资主要看企业的实力和薪酬水平,如果嫌收入低,跳槽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科技行业
软件工程师本科毕业就能年入十万
只需环顾周围,你就会发现软件工程师创造的价值。无论是你的工作、生活还是娱乐,我们已经彻底被各种电脑软件、APP和安卓应用“攻克”了,人类显然已经被“ 软件工程师”们宠坏,回到过去已经不可能。因此,虽然现在电子/半导体行业的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局,但是软件工程师仍高居需求职位前三位。
软件工程师的收入非常高。近年来,科技公司为争夺人才,已经到不计成本的地步,本科毕业就能年收入10万,还有令人艳羡的培训。
据说,在移动通讯领域,资深的软件工程师非常稀缺,连公司CEO都要给几分颜面,非但重点保护,防止被猎走,而且也常常嘘寒问暖,语气温和。当一个这样的软件工程师实在不错。
唯一不足的是,软件工程师有点“吃青春饭”的味道。技术创新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借着年轻正当红时,还未红透,就“廉颇老矣”。
制造行业
采购经理地位收入双丰收
采购是甲方,你懂得。工作本身多姿多彩。面对林林总总的选择,供应商的“低眉顺眼”,做出最终决定,很让人过瘾。
为保证采购的清白,雇主一般采用“高薪养廉”的策略。一般年薪范围在8万-3 0万。有2 5 . 8%的采购经理能享受与业绩直接挂钩的浮动奖金制度。既然收入来自对方的成本,采购经理在公司里地位也很重要,以至于发展成为衡量经济景气度的一项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然而,采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开阔的眼界和谈判沟通的技巧,让这份职业的门槛不低。一般要求经济、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受过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谈判、管理技能开发等方面的培训。5年以上物资采购或采购管理工作经验。熟悉行业物资,熟悉物资采购招投标程序及物流管理业务流程。
花公司的钱不容易:因“天灾人祸”来不及交货,领导同僚“虎视眈眈”,端平供需双方这碗水,需要大智慧、耗精力。
零售行业
财务经理最稳定
如果要论最稳定、抗风险的职业,财务经理一定位列其中。通常企业老总一手抓销售,一手抓财务,所以财务经理绝对是企业的一大支柱。
如果你志向高远,想当财务经理,直线向总裁汇报,那么你需要一张含金量高的资格证书,而且最好在上市公司;争取参与到“战略性”的工作,你的发展之路就是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主管财务的副总裁等职位。如果安于财务经理,那么做个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制定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给出财务分析报告,可矣。
当然,国家会计制度日新月异,财务经理要专业过硬之外,还得与时俱进。虽然工作强度有点大,难免加班,但工作环境舒适,基本无职业病危险。而且,薪资行情是越老越吃香。一般年薪范围在4万-15万元左右,北京、佛山、深圳等地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外企年薪一般达10万元以上,沈阳、石家庄等地次之,有3年-10年工作经验的,年薪可达8万元以上。
服务行业
理财顾问有“钱景”
钱多了,就要找个出口。个人理财兴起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成熟于90年代末,经过10 余年的发展,独立理财顾问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而我国居民储蓄额已超过10万亿元。据专业理财网站的调查,有78%的被调查者对理财服务有需求;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
(一) 生产线转移概述
生产线转移是一次性的、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活动,具有明显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可以通过项目策划和运作,充分地识别,兼顾时间、成本、质量和客户满意等输入因素,将生产和技术区域的装备和技术进行转移,从而实现满足客户要求的相应成熟产品的制造。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
目前在全球汽车行业,言“质量管理体系”则必称“TSl6949”,原因正是这份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ISO/TS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代表在ISO9000族标准基础上结合(QS9000、VDA6.1、EAQF)等要求制定了ISO/TS16949技术规范并进而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代名词”。根据ISO/TS16949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最终达到顾客满意。也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表现出来以下的实质内容:预防为主是精髓,效果展示通过文件和记录的内容,管理的系统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实体,产品实现、支持和管理过程这些过程能力决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果质量。
(三)汽车行业生产线转移
有时可能会为了成本或项目的进度的平稳而牺牲质量,也可能受到不同地区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差异性限制,以引起产品的接收程序出现不统一,但是理想的生产线转移过程是需要通过对客观条件的输入进行策划、实施、检验和总结后,以最终实现满足顾客要求的目标,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相吻合,只有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保生产线转移项目顺利完成,而且在汽车行业无数成功的质量管理实践也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生产线转移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PDCA和TS16949标准的过程方法,总体上将此次生产线转移项目分为四个阶段,10个步骤。
(一)P阶段——概念和计划阶段
1. 建立核心团队研究可行性
建立以制造部为核心的,包括转入方和转出方全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接口人在内的核心团队,针对这个项目是否可行,从转入方和转出方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产品组合战略,生产线转移标准、财务分析、风险评估五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调研。
2.拟定初始的项目计划
由核心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总体时间节点计划,生产线各涉及模块负责编制二级项目计划进行逐级分解,明确重点任务内容。
3. 识别出长期的事项以及困难、疑问项汇总
明确内部沟通范围、频次、问题汇报层级及解决方式、路径。
(二) D阶段——转移项目实施和进度控制阶段
1.具体项目的实施
由设计、财务、制造、质量、设备设施、售后、物流、采购、环保安全等部门的转入/出方的负责人和接口工程师,开始按各级计划进行工作,并按时进行内部沟通。
2.生产线转移项目进度控制
在项目的进度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时间将困难(计划耗时延长等)、疑问项提报的跟踪,工作计划的细致分解以及甘特图和项目节点里程碑计划。
3.员工培训
通过生产线转移的前期调研活动,可以安排部分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到转出方进行调研和学习,重点验证作业指导文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三)C阶段——阶段验证及转移筹备
阶段验证在生产线转出方停止前l-2周进行,目的是审核评价转出方生产线和转入方的接收准备工作就绪情况,转入方的总体负责人在这次评审中应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包括核心团队也参与其中,并依据验收检查表一一确认,如果有严重事项尚未完成并且会给项目带来风险的,项目经理必须让管理层知道,以便决定进一步对策。
(四)D阶段——生产线转移的验收和总结工作
生产线转移项目验收工作在转出方生产线停线后6个月时进行,目的是由核心小组汇报成绩,正式宣布生产线转移阶段进入持续改进阶段,同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评审涵盖如下内容:
1.生产线安装/调试/产品验证
分别在生产线转移前-转移后-量产阶段前,三个阶段来开展产品验证工作
2.试生产/批量生产情况
试生产/批量生产阶段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测量方面的工艺验证情况及分析报告
3.产品的基线目标确认
根据转入方的产品业绩变现和转出方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验证其结果。
三、小结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机遇
一、引言
自英国2003年提出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已经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全球十大国际大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35%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源自汽车尾气排放,在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量纪录,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创全球历史新高,当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规模总产值的6.13%,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占整个GDP的2.5%,汽车行业从业人员378万人,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我们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的相关税收达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激增,环境与能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截至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23亿吨,而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认为在未来25年石油及天然气仍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在《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超过5%,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但中国石油需求依旧旺盛,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55亿吨,比上年增加4700万吨左右,导致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高于美国的53.5%,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解决能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节能,而减少汽车的石油用量则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还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的排放,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如人意,根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新能源轿车总计销售为9,800余辆,市场份额只占乘用车整体的0.2%,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不过7181辆车,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高达95%,而新能源商用车中,70%以上为客车产品,私人购买的数量相当少。根据国家四部委下发相关文件显示,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7月,在全国启动的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完成近半,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一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有望在2012年底完成每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目标。不过,这与原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按照25个城市示范运营的车辆最低要求计算,2012年底将至少需要建成25,000个充电桩,新增需求约20,000个;考虑政府机关和商场、医院等公共设施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求,估计届时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达到1.2:1,充电桩未来实际新增需求至少约为25,000只。①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经费额度,提高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相关税收或者给予现金补助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避免由于不同厂家的零部件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也能够减少国家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2.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的研发机构,加强全资研发机构的建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发产权产品,这些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配套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不便。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资金补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4.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便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积极引进技术学科带头人,鼓励各大汽车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资助培养汽车人才和引进国外汽车人才。
五、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节能环保的压力之下,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做充分准备。在未来的汽车行业里,新能源汽车将占据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给我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个追赶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绝佳机会,我国汽车工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民族品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也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即将出台,相信这不仅会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证券时报》2011-11-17期.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J].汽车工业研究,2011(6).
[2]崔心存.什么是新能源汽车[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
[3]庚晋,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J].产业论坛.2008(3).
[4]豪彦.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示范运行的进展[J].汽车与配件.2010(3).
[5]宦璐,王晓华,阮奇.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实施两年初见成效[N].上海证券报.2011-02-25(12).
[6]李江涛,朱名宏.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8]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9]任岩,连芳,仇卫华.新能源汽车开发现状与发展方向[J].新材料产业,2011(6).
[10]沙永康.新能源汽车受制能源供给[J].汽车观察,2008(10).
[11]万钢.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交通与运输,2008(2).
[12]姚占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上海汽车,2010(9).
[13]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
[14]曾庆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探讨[J].上海汽车,2010(12).
【论文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机遇
一、引言
自英国2003年提出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已经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全球十大国际大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35%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源自汽车尾气排放,在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量纪录,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创全球历史新高,当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规模总产值的6.13%,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占整个GDP的2.5%,汽车行业从业人员378万人,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我们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的相关税收达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激增,环境与能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截至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23亿吨,而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认为在未来25年石油及天然气仍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在《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超过5%,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但中国石油需求依旧旺盛,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55亿吨,比上年增加4700万吨左右,导致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高于美国的53.5%,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解决能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节能,而减少汽车的石油用量则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还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的排放,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如人意,根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新能源轿车总计销售为9,800余辆,市场份额只占乘用车整体的0.2%,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不过7181辆车,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高达95%,而新能源商用车中,70%以上为客车产品,私人购买的数量相当少。根据国家四部委下发相关文件显示,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7月,在全国启动的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完成近半,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一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有望在2012年底完成每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目标。不过,这与原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按照25个城市示范运营的车辆最低要求计算,2012年底将至少需要建成25,000个充电桩,新增需求约20,000个;考虑政府机关和商场、医院等公共设施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求,估计届时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达到1.2:1,充电桩未来实际新增需求至少约为25,000只。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经费额度,提高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相关税收或者给予现金补助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避免由于不同厂家的零部件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也能够减少国家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2.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的研发机构,加强全资研发机构的建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发产权产品,这些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配套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不便。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资金补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4.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便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积极引进技术学科带头人,鼓励各大汽车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资助培养汽车人才和引进国外汽车人才。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