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9 07:12: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循证医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英国卫生管理人员对证据的使用情况
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决策 李幼平,王莉
好的信息意味着好的结果?--英、美两国决策者的调查结果
有关乳腺X线照片筛选证据的几点历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溶栓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刘鸣,张世洪
草药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系统评价 刘建平,林辉
Cochrane系统评价的学术价值
扩血管剂治疗突发性聋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龚允,梁传余,李静,田爱民,陈娜
COPD免疫调节治疗临床试验文献评价 王刚,王蕾,李廷谦
WHO项目2001年循证医学第二期培训通知
对常用消化系统药物资料的质量分析 王一平,王琼,甘涛
在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史宗道,石冰,陈娥,郭春岚
第二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循证医学的研究、教育与实践
如何评价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结果 康德英,洪旗
C0chrane图书馆使用方法 邓可刚,张鸣明
浅谈系统评价的文献偏倚问题 屈会起,林珊,邱明才
Cochrane协作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张鸣明,张仪,甘露
第八届国际C0chrane协作网年会介绍 刘鸣,张鸣明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现状及设想 李廷谦
中国针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进展
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 刘建平
第二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循证医学的研究、教育与实践
植物药的传统使用证据 周东,汪颖,杨明,何俐
卫生技术评估与政府决策 李幼平,祁国明,石锐,姚巡,邝璞,刘星刚
中草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的系统评价 刘建平,秦献魁,Heather McIntosh
司帕沙星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 蔡永宁,梁德荣,徐楠,苗佳,郑莉,沈奇,张辉明
我国耳鼻咽喉科疾病防治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现况的初步分析 梁传余,陈娜,龚允
对非随机证据的Cochrane系统评价--新的挑战
循证医学中常用统计指标的介绍 刘关键,洪旗
4th Systematic review symposium beyond the basis
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简介 何俐
Cochrane系统评价在著名杂志上发表
发表性偏倚对系统评价的影响 董碧蓉,欧雪梅,赵伟业
大样本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是药物再评价的最佳方法 王文
药品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学现状和思考 李廷谦,王蕾,王刚
复方丹参/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随机试验的系统评价 李芳,李廷谦,马建昕
培哚普利治疗对防治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试验 路方红,魏芳,叶琳,吴凡,田奇,孙慧,李玉阳
静脉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案 李静,张庆,Egger Mathias
献血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检措施的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案 王莉,刘建平,熊玮,邝璞,陶铁军
聚合酶链技术用于艾滋病毒检测的文献评价 康梅,罗世高,曹凤
Bayes Library简介与诊断试验系统评价方法 吴泰相,刘关键
应用临床路径测算病种成本的方法探讨 文黎敏,王军,张捷,徐嘉玲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的循证治疗 吴锦辉,董碧蓉
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的循证治疗 周焱,董碧蓉,张燕玲
系统评价中利用英特网检索未发表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
解析SCI,看中国医学研究的差距 熊鹰,蔡羽嘉
心血管病领域循证医学的发展 王文,刘力生
外科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 钟晓蓉,吴俣,张鸣明,叶青松
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10届国际Cochrane协作网学术年会简介 张鸣明,李幼平
Cochrane协作网未来十大挑战 钟晓蓉,张鸣明
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组系统评价摘要(6) 张雯伊,田浩明,王觉生
瑞典卫生技术评估摘要(SUB Alert)(7) 蒋涛,熊玮,李幼平
甘草类制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方案 刘建平,刘雪梅,邓倩,何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文章的现状分析 郭震,王一平,靳淑黎,赵鹏程,杨锦林
单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与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的比较 魏强,彭国辉
循证病案讨论循证医学与治疗决策 董碧蓉
术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杨中华,张燕玲,周焱,董碧蓉
循证医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张雯伊,田浩明
循证医学在心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 武阳丰,高润霖
Meta分析及其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魏有东
提高Cochrane系统评价质量:CCT的定义及应用
针灸临床防治性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探讨 吴滨,刘屹,何竟,陈名金
循证医学网上信息资源(二) 邓可刚
Campbell协作网:Cochrane协作网的姊妹网 张鸣明,帅晓
术前禁烟可降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用户之窗:架设循证医学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叶青松,张鸣明
SARS过后看循证医学与医疗卫生改革 黄洁夫
0.1%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抑制菌斑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为何需要国家药物政策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韦永胜,杨友松,罗永杰,肖军,孙红斌,郭富强,代红源
增加饮水量预防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 魏强,张科,李虹
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影响的系统评价 邹燕,李幼平,吕琳,吴尚纯,罗军
基本药物概念是一项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
四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卫生技术评估 孙鑫,曹立亚,马涛,兰奋,李夏,肖爱丽,陈心足,李幼平
何为国家药物政策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分析 谭燕,刘鸣
基本药物不是简单的一种消费品-TRIPS保障至关重要
临床试验中应用安慰剂的伦理学争议评价 杨镓宁,江华,钟晓蓉,史宗道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表论著的现状分析 魏强,彭国辉,董强,杨宇如,李虹
强强联手,共闯SARS难关
680例SARS临床确诊患者医疗费用和影响因素分析 董军,曹秀堂,孙鑫,周亚春,陈杭薇,袁志军,刘志敏,王海涛,许红民
关注全球病人的安全
针刺临床对照试验中干预措施报告的标准:STRICTA(建议) 刘慧林,刘雪梅,史宗道
基本药物的选择
国家药物政策的目标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循证医学治疗实践初探 李海峰,袁锦楣
痛风急性期及缓解期治疗方案的选择 葛宁,董碧蓉,张晓军
新版Cochane Library的新增功能和使用 邓可刚
WHO关于获得药品的观点
健康和疾病个人经历数据库(DIPEx):医学实践的新视点 杜亮,刘雪梅,易岚,张鸣明
中国临床医学界应该产出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史宗道
人工晶体带给您清晰世界
遵循科学证据促进循证护理实践 黄金月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David R Thompson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Christopher P Price
塞来昔布改善动脉内皮功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 胡大一
口腔护理作用的系统评价 史宗道,余京儒,罗勇,何瑶,刘学成,陈娥
局部应用苯妥英治疗各类创口效果的系统评价 王艳,成翼娟
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成翼娟,李继平
胃癌根治术中预防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系统评价 邱健,李国威,王小强,阎立昆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 陈静,刘世喜,胡国华,张学渊,夏彦
卒中登记研究中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 Rankin量表的适用性与相关性研究 张世洪,吴波,谈颂
IBS-QOL专用量表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运用 李红缨,高丽,李宁秀
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看高校师资培养与改革 高润生,罗英姿
医学科学的证据基础 国际促进和振兴医学科学工作组
复方氯雷他定缓释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闵小玲,郑艳,刘世喜,梁传余,胡纯红
复方连蒲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毛兵,张瑞明,王蕾,常静,李廷谦
循证医学理念在长学制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徐燚,周庆环,王杉
醋柳黄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廖晓阳,毛正中,王家良,章茂顺
胰管支架置入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潘涛,王一平,杨锦林,田玲,李耀东
小汤山医院680例SARS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周筱青,王睿,董军,魏荣,周践,周亚春,王杰松,陈騉,梁蓓蓓,曹秀堂,郭代红,王瑾,徐艳萍,朱秀美,许红民,周喆,刘鉴峰,李幼平,熊鹰,孙鑫
循证实践中病人的价值观及意愿初探 张鸣明,刘雪梅,王何林,李静
Cochrane系统评价中如何处理分配方案隐藏 Philippa Middleton
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李静
妊娠子痫及高血压 Lelia Duley
胃病的循证防治 陈世耀,刘天舒,彭春艳,王吉耀
如何应用循证指南指导急性哮喘发作的控制 董碧蓉,赵志颖
年龄与激素对ICU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 周飞虎,宋青,何蕾,马迎民,潘亮,谢菲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界及其临床应用认知的初步调查 胡镜清,谢雁鸣,刘保延,王永炎
2002年循证医学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 赵玉虹,何钦成
南非的国家药物政策
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证据的系统评价 李伟,刘鸣
澳大利亚的国家药物政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雷燕,刘保延
一项国家药物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
临床经济评价文献检索策略探讨 邓可刚
卒中单元简介 曾宪容
第12届国际Cochrane年会简介
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帮助您"走出"青春痘的困惑 钟晓蓉,袁芳,张鸣明
关于"Cochrane协作网标志及其意义"中的一点异议 徐秦,鲁瑞萍
Cochrane协作网标志及其意义 张鸣明,刘雪梅,杜亮
第11届国际Cochrane协作网学术年会简介
从SARS危机事件看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融合 殷大奎
外科医师与循证医学 魏强,张科
肾移植术后骁悉与硫唑嘌呤抗排斥反应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张海涛,王坤杰,李幼平,高励,刘瑾,蔡羽嘉
生长激素治疗烧伤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周勇,伍晓汀,卫茂玲,庄文,达明绪,何涛,张明鸣,钱昆,罗婷
抗生素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菌尿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吴建臣,魏强,杨宇如,刘关键,卢一平
阿霉素不同衍生物膀胱灌注对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的系统评价 魏强,彭国辉,张剑,韩平,刘关键,梁化东,张跃利
临床麻醉学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分析 林雪梅,马玉姗,黄蔚
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王锦倩,刘雁飞,祁国明
从SARS防治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制与成效 何林,李幼平,徐娟,唐光敏,陶铁军,孙丁
复方藏药达堆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试验 德庆白珍
ROC曲线软件在处理不同类型资料中的应用 牛华,肖质,刘莉,孙翳,王建琼,黄永红,台虹,赵崇吉
澳大利亚新干预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外科部分2001年年报(一) 熊鹰,冯莉,李响,李幼平
胃癌治疗的转变
根据过去临床和基础医学的研究,医学界总结出了对癌症治疗的一种模式或做法,先手术,后放疗、化疗以及现在采用的新方法――免疫疗法。而且,医学界认为,肿瘤能开刀的,首选开刀。这就如同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等把周围的小土块清理掉一样,是卓有成效的治疗模式,学术上称为“去肿瘤负荷手术”。
但是,在国内外一些专家看来,这种治疗模式已经落伍,至少是对晚期癌症病人不能按这套模式来治疗。上海瑞金医院胃肠外科的胃癌诊治与研究专家朱正纲提出,不能对晚期胃癌病人开刀,因为晚期病人开刀后没多久就会复发,生存期很短。相反,要采取另一种方法,先化疗,后手术。
这种新的治疗观念和做法是国外近几年提出来的,称为“转化治疗”,是在一些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新的癌症治疗方法颠覆了传统的肿瘤治疗观念,即先“转化”肿瘤,把大肿瘤转成小肿瘤,把晚期肿瘤转化到中期、甚至早期,然后再手术切除,甚至达到根治的结果。
手术前的肿瘤转化方式是化疗,即“术前新辅助腹腔与全身联合化疗”(NIPS),瑞金医院试用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有一年多,结果令人吃惊:原本大面积扩散的肿瘤细胞不见了,腹水不见了,拳头大小的肿瘤缩小到豆粒大小……一批晚期患者在几个疗程的术前新辅助腹腔与全身联合化疗治疗后,再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存活至今。此前,医生对他们的生存期预判仅为3~6个月。
基于这样的结果,朱正纲认为开刀没用,还会起反作用。而且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等大医院的一些医生也在转变观念,不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
但是,有些医生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朱正纲则认为,明明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但太多医生不了解或不敢尝试,让一些患者牺牲在“未进步”的医生手里。
为什么朱正纲等医生深信对晚期癌症先化疗再手术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因为这是近年来国外医生在临床上进行循证医疗所得出的结果,是有科学依据的。
循证医学与治病救人
很多疾病是在试错的过程中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即花钱少,疗效显著,康复时间缩短和病人的预后较好(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有质量的生活),显然,上述晚期胃癌的新疗法就是获得了证据才提出的,这就要引入一个现代医学的观念――循证医学(医疗)。
循证医学(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称证据医学,指的是医疗决策(即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及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做出,同时也重视结合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是1996年由英国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国家卫生服务部(NHS)循证医学中心临床流行病学教授、流行病学家萨基特提出的,其代表专著就是《怎样实践和教授循证医学》。
萨基特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把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对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概念、两个金标准证据、三个基本要素、四个基本步骤和五级证据梯度。
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医生治病要讲证据和依靠证据,而证据来源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相关最新而且可靠的文献信息,这是相对于个人经验的外部证据。
不过,证据有真有假,所以需要有可靠的或者是重要的证据,也就是两个金标准证据。一是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SR),即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二是单个样本(病例)量是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两者是证明某种诊疗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可靠证据。
三个基本要素是指,临床医生对待不同的患者要依靠三个基本要素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即收集到的最新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熟练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其意愿。
四个基本步骤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证据,对收集到的最新、最全面的证据进行评价,然后应用确认为最好的证据并进行再评价。
五级证据梯度是指,将研究证据按质量、可靠度分为五级,证据程度依次降低。一级为所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二级为单个样本量足够大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三级为非随机的对照研究,四级为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为专家意见。
萨基特认为,在临床治疗中应首先考虑使用一、二两级金标准证据,在没有金标准证据的情况下可依次使用其他级别的证据,专家意见可信度最低。
按照上述循证医疗的理念,晚期胃癌或其他晚期癌症的治疗从先手术再化疗到先化疗再手术的治疗方式的转变应当有证据,按瑞金医院的证据来看,现在应用术前新辅助腹腔与全身联合化疗方法已治疗30多例晚期胃癌病例,手术转化成功率达到70%,其中RO切除(相当于肿瘤彻底切除)达到77.8%。转化治疗后,患者生存期都已达到一年以上,生活质量也都不错。
显然,按照循证医疗的两个金标准,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即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和单个样本(病例)量是足够大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看,仅仅是第二条金标准――单个病例样本要足够大,瑞金医院的证据也显得分量不足,只有30多例。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证明这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对病人更大的益处。
不过,国外对此提供了较多的一、二两级金标准证据。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的治疗标准
要治好病人,还需要遵循医学专业协会、权威的国家医学研究中心或权威的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治疗指南,这些治疗指南也是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
同样以胃癌的治疗为例,可以通过三个胃癌治疗指南来理解医生的治疗是在遵循什么样的科学标准进行治疗,一是《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第3版,二是《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胃癌治疗指南》(2011最新版)和中国卫生部的《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最新版)。这些指南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一、二两级金标准证据基础上的。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是由世界上25个著名的癌症中心(包括美国的国家癌症中心)组成的一个非营利联盟组织,每年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由于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和遵循。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简称NCCN指南)更新内容主要通过医学生命科学数据库检索2013年6月27日至2014年6月27日收录的关于人类胃癌的英文文献,从检索结果中选择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和治疗指南、随机对照试验、荟萃(Meta)分析、系统综述等文献,为临床医生诊治胃癌提供指南。
“NCCN指南”提出,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前应用CT扫描(胸部、腹部和盆腔)对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可联合或不联合内镜超声检查。手术的首要目的是达到切缘阴性的完全切除(R0切除),肿瘤的完整切除需要有足够切缘(≥4厘米)。远端胃癌首选胃次全切除术,这种手术治疗的预后与全胃切除术相似,但并发症显著减少。
显然,“NCCN指南”推荐的是对早期胃癌进行手术治疗,同时“NCCN指南”又提出了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包括,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以下的胃癌,即中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总称,又称中晚期胃癌)、局部复发或存在远处转移的病人,同时把旧版指南中姑息性治疗方案中的化学治疗改为系统治疗,系统治疗包含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等一系列治疗。也就是说,中晚期胃癌即便考虑手术切除,也要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现在上海瑞金医院的做法也可能是参考和接受这一指南进行的。
另外,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的新版指南重点突出了个体化治疗和系统化治疗的模式,提出应尊重病人的选择,对“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更名为不适合外科手术的病人,这就包含了“不能耐受手术病人和能耐受手术但不愿手术病人”两类。这也使胃癌的临床治疗更人性化,也更充分尊重病人个人的意愿,体现了个性化的治疗。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指南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胃癌治疗指南也为医生治疗胃癌提出了指南或参考意见,并且对于各期胃癌的治疗有比较具体的意见。
0期胃癌:该期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在日本该期肿瘤诊断率较高,而且预后很好,根治性手术后超过90%的病人可以生存5年,美国的一个系列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Ⅰ期胃癌:由于该期胃周围区域淋巴结可能有累及,该期病变需行区域淋巴结清扫,至少包括胃大、小弯侧胃周淋巴结。如果病变未侵犯到贲门或者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胃,推荐进行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D1),已证明该术式和全胃切除术有同样的根治效果,而且手术死亡率较低。当病变侵及贲门时,推荐进行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D1)或全胃切除(包括足够长度的食管,D1);如果病变弥漫地侵及整个胃,则必须行全胃切除术。
对于有区域淋巴结转移(T1M0)或者病变侵及肌层者(T2N0)推荐术后行联合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证明,术后进行放化疗联合的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效果尚待明确。
归纳起来,Ⅰ期胃癌的标准治疗选择有两种。一是适当的手术方案: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不推荐进行常规脾切除。二是淋巴结转移或有肌层侵犯的病人进行术后放化疗联合的辅助治疗。
Ⅱ期胃癌:如果病变未侵犯到贲门或者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胃,推荐进行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D1),当病变侵及贲门时,推荐进行包括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D1);如果病变弥漫地侵及整个胃,则必须进行全胃切除术(D1)。无证据证明扩大的区域淋巴结清扫(D2)能改善患者预后,相反在某些试验中该术式增加了手术死亡率。
此外,对Ⅱ期胃癌患者都推荐术后进行放化疗联合辅助治疗,INT-0116试验已经证明Ⅱ 期患者术后放化疗联合的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不但能减少复发率,而且能提高生存期。INT-0116试验是由著名的北美胃癌治疗协作试验组进行的试验,针对胃癌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获益情况进行研究。
此外,欧洲研究人员评价了手术期间的化学治疗的作用,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单纯手术组,一组在手术前后各接受3个疗程的化疗,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手术期间化疗组具有明显生存优势,5年生存率由23%提高到36.3%。
显然,瑞金医院的“术前新辅助腹腔与全身联合化疗”也符合美国国家癌症中心胃癌治疗指南的标准。
中国的胃癌治疗规范
中国卫生部同样了胃癌诊治的指南,即《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简称“中国规范”)。
“中国规范”首先提出了胃癌的总体治疗原则,即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原则,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API特异生物免疫疗法(A为主动免疫,P为被动免疫,I即个体化)等治疗手段,以求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胃癌并且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可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考虑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无需辅助放疗或化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应当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考虑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行新辅助化疗,再考虑根治性手术。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必要时考虑辅助化放疗)。
复发/转移性胃癌应当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姑息性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局部治疗,同时也应当积极给予止痛、支架置入、营养支持等最佳支持治疗。
“中国胃癌诊疗规范”详细规定了手术治疗的原则和适应症,认为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胃癌根治性手术包括早期胃癌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ESD)、D0切除术和D1切除术等,还有部分进展期胃癌手术(D2)及扩大手术(D2+)。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胃癌姑息性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
外科手术应当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对呈局限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至少3厘米;对呈浸润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超过5厘米。邻近食道及十二指肠的胃癌,应当尽量完整切除病灶,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保证切缘无癌残留。
腹腔镜是发展较快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胃癌的应用应当选择Ⅰ期患者为宜。另外,“中国规范”提出,D2根治术是胃癌的标准术式,肿瘤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肌层或以上),或伴有淋巴结转移但尚未侵犯邻近脏器的,均应当行标准手术(D2根治术)。
姑息性手术仅适用于有远处转移或肿瘤侵犯重要脏器无法切除而同时合并出血、穿孔、梗阻等情况者。姑息性手术以解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此外,不适合进行胃癌根治术(根治性手术禁忌症)的病人包括,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局部浸润广泛无法完整切除;已有远处转移的确切证据,包括远处淋巴结转移、腹膜广泛播散、肝脏3个以上转移灶等情况;存在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明显缺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无法耐受手术者。
根据以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美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卫生部的胃癌诊治指南,胃癌应采用综合治疗原则,并且要个体化,手术治疗适用于0期胃癌、Ⅰ期和Ⅱ期胃癌,换句话说,手术适用于早期、进展期胃癌,并且有选择性,辅之以化疗手段,对于全身转移的晚期胃癌以及身体状况无法耐受的病人不宜进行手术。
中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根本上源于其社会文化的差异,但在其表象上则表现为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中医、西医哲学思维差异;“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学优势所在;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等方面阐述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之关系。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模式 中西差异 医学哲学
Abstract:The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systems source from their social cultural difference;however it superficially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ce in traditional natural outlook and thought style.It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differentiation and evidenceoriented medicine from philosophy thought difference in TCM and WM,“nature and human being in one” integration outlook being the advantage of TCM and different traditional natural outlook and its thought styles.
Key words:evidenceoriented medicine;medical model;TCM and WM difference;medical philosophy
循证医学是一门近十年来在国内悄然兴起的新兴的西医科学,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模式,是以传统为基础的经验医学的发展和变革,简单来说,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十分相似于中医的“据证而辨”、“审证求因”。
1 中医、西医哲学思维差异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除了受到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外,哲学思想的指导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中国和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和西医走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哲学思想中起着持久影响作用的是文化理念。
中国的先哲们认为,宇宙是连续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是通过“气”和“象”联系起来,是不可分割的。老子《道德经》以及《周易》都表现了这一种思想。所以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中,也仅仅是以阴阳、五行等事物的“象”(也有人说成是“属性”)去表示它,其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经常会随环境而改变,这一特点反映在医学上,则是同一疾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地点都会有不同的疗法,即“同病异治”。
而西方的哲人则认为宇宙是结构化的。这种思想使得人们认识事物都从微细的、具体的、静止的角度出发,表现在西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人体结构的具体化分析,也就是现在讲的细胞学、分子学说。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医学中,曾经出现过颇为相似的学说,即中国的五行学说和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学说。中国的五行学说讲的仅仅是“象”,如肺的“象”是“金”,“肺金”并不是说肺是由金构成的;而恩培多克勒的认识却是具体的,如“神经由火、土和双份水组成”。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同的结果完全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不同的思维方式及认识所决定的,而这也导致了中西医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方医学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人体解剖的开展和对人体物质化学的分析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细胞学和分子学说虽然相似于中国的“象”,但相比之下中医的“象”更为抽象和复杂。
2 “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学优势所在
如果说连续和结构的观念对医学的直接作用决定了中西医发展的不同方向的话,那么从中衍生出来的系统和还原的观念则决定了医学这一门具体学科在中国和西方不同方向中的进一步升华。在中国,人们认为宇宙是个整体,所以人体的生理状况也是和自然环境高度统一的。“天人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在西方也出现了一种类似的且很有影响的占星术,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医“天人相应”思想是视人体为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生生相息,宇宙中某一部位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体相应部位的变化,这是系统理念的表现。而占星术则认为天体的运动引起人体的变化,这是把人和自然相割裂的,就比如街上的噪音引起人的反应一样。所以在中医中可通过研究某些特殊部位如面色、舌象、脉象的变化来诊察疾病,通过望闻问联系五脏六腑出现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变化(也就是西方医学认为的病理变化),采取中药、针灸、理疗等整体治疗手段,达到气血和顺、阴阳平衡,使人的正气充沛、病症缓解和痊愈。
西方医学中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都是割裂的,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就是把人的器官、组织、细胞进行分解,对疾病的研究也是先把人体和病原分开,再逐步深入地讨论。这就使得西医走上了与中医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如中医学在理解整个人体的同时,把内脏发生的微妙的病机作为诊断依据,却被后人理解为模糊化;而西方医学在精确地探讨人体内各部分细胞、分子状态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的生命整体的把握,所以临床上多为“对症下药”。
3 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
闭合和开放的思维方式使得中西医在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法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医使用闭合的方式思考问题,认识世界也总是以自然社会为本位,改造自我以适应之。而在西方则是开放的思维方式,以自我为本位,改造自然社会适应“我”之需要。这种思维方式的区别也深刻地引起中西医特别是在治疗上的差异。中医针对的主要方面并不是疾病而是证,是通过增强人的抗病能力调整内环境,下一番扶正祛邪的功夫,病就可以痊愈,所以有着“异病同治”的说法。在这中间就可以看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即增强自身免疫能力,适应天地间环境的变化。
首先,对构成物质元素的理解不同。西方自然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因此,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是有个体的,是有形的。而我国却是气一元论自然观,即世界万物是由连续的物质——元气构成,且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气是整体无形的。气能托起宇宙,气能穿透万物,在人体中气能推动血液,贯穿于五脏六腑之间,成为不可缺少的物质。
其次,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统一,善于对客观世界加以整体理解,故在中医里有重阳则热、重阴则寒、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理论基础,在人体发病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中国哲学上不占重要地位的世界本原问题却是西方哲学所关心的。西方哲学认为天人各异,先辨其异,再求其合。其思维方式偏重于逻辑分析,侧重于对自然和自然观的思索,尝试对客观现象作出各种解释和说明,思维习惯于从个体出发,故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世界。由此造成了西方医学以机械观点看待疾病,强调各种致病因子,过分依赖检查结果和理化检验数据,完全用仪器等理化手段影响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强调以局部病灶诊治疾病,着重于从微观机制上研究疾病。18世纪意大利医生莫干仑和法国医生毕夏分别把疾病定位于器官和组织,而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创立的“细胞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细胞的变态。这些都表明西方医学侧重于点的研究。
中医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运动、变化及发展的根本规律在于事物内部的两个对立方面一阴一阳间的相互独立相互依赖。只有保持相对阴阳平衡,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天人相应”不发生疾病。但是中医毕竟由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同样受到道家儒家的影响,所以个别医者过度重视整体,忽略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分析,忽视科学的逻辑推理及对具体形态、结构的认识,如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使得中医学的解剖知识缺乏深入的探讨,因此使其无法从微观方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特定的科学、文化理念及哲学思维的背景中,由于社会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了中西医两大医学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这是建立中西医结合理论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其次,两种医学体系的理论框架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实践中新陈代谢,在吸收中重构新的理论大厦。第三,它们中的某些要素经过改造可容纳到另一个理论体系中去,在相互补充中发展自己,如中医已吸收西医学的化验、影像学等检查方法;西医也已经把针灸和中药用于了治疗。
可以通过寻找二者之间的交叉点与共同点,然后逐渐将其分化、发展,使传统中医学在某些领域或局部真正实现与现代医学的理论统一。同时,因为中医学中的某一证往往包括了西医学的多种病,而一种病又常常涉及到多种证,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就应该先把中西医之间的“病”和“证”规范统一化。
再者,以往医学家怀疑,使用降低血脂的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但有可能增加非冠心病或非心脏病的死亡风险,二者的作用可能相互抵消。直到最近结束的一系列使用“他汀类”(如普伐他汀等)降脂药物进行冠心病预防的著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降脂药物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而且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总死亡率,才确定了降脂药物在冠心病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和安全性。
在80年代以前,医学家搞科研或用药物治疗某些疾病,大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症状如血压、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一些心律失常的作用来推论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8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大规模、以全新方式设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前述评价药物疗效的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使用药物后对患者预后(如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等)的影响,而且对上述临床指标有显著治疗作用的某些药物,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使预后恶化。因而,对任何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安全有效性的评价,必须设计和进行包括主要预后指标为终点的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大多数这类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总死亡率。
一项采用普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试验,取得了极大成功。该试验将9000多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普伐他汀和安慰剂治疗,试验进行了6年。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普伐他汀治疗组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24%,总死亡率减少22%,心肌梗死危险减少29%,需要作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减少20%。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脑卒中减少19%,在长期服用普伐他汀的患者中未见到自杀、肿瘤等危险的增加。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临床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目前, 循证医学已发展成为临床医学实践中的一门新兴临床交叉学科。 其核心思想就是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均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用科学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同时结合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尊重病人的选择,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循证医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公认,并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实践、科研及教学,为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机遇,也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预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1 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2000年加拿大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其定义修订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到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诊疗措施。循证医学模式明显不同于传统经验医学模式,但不是对传统医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其目的是要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最可靠的证据来剔除无效的、昂贵的和危险的医疗决策或治疗方案,同时提供最新、最佳的证据供医务工作者参考,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迫切要求。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尊重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体现了良好医德的基本要求。
1.1 循证医学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理念,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及患者的意愿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集成后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正是循证医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证据,批判吸收,持续学习,符合当代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加上当前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的飞速发展,为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提供了条件,循证医学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
1.2 循证医学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引入医学教育体系,教会学生如何查证用证,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设计者,充分发挥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终生教育观。用传统经验教学培养的医学生虽然掌握基本理论较好,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在思维的活跃性、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往往存在缺陷。循证医学教学法和经验医学教学法的。学习实践循证医学是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全面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利用当达的互联网资源广泛收集信息。
2 循证医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和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医学院校要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但现实中,将循证医学引入高等医学教育尚存在诸多的困难与不适应,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采取有效措施。
2.1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提出新要求
循证医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概论、文献严格评价、证据检索、临床问题构建、临床决策、系统评价,及循证医学中的生物统计学原理、临床流行病学原则、临床研究设计和研究技能改进、临床指南评价等,教学方式多以小组讨论为主。目前,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了医学生应具有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把其所掌握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外语和医学知识等充分结合起来, 要能够依据现代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及时获取国内外最佳医学科研成果, 把握医学专业学科发展动态,并以此为指导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2 对循证医学教学理解不够深入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进修学习机会增多,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方法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部分教师具备了开展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能力。但除部分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医疗压力重,没时间去收集和选择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则高、大、全思想较重,一味追求高质量、全面的临床证据,一味机械地照搬硬套,片面地认为目前我院一方面可利用的医学数据库太少,很难获取高质量的文献,而且某些地区病人经济条件较差,遵医行为差,即使有好的证据也难以应用。更多的教师则强调本科生基础较薄弱,在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活动困难;基于这样的认识,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者少,而用于教学者更少。
2.3 开展循证医学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主要体现在师资缺乏,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未受过正式、规范的循证医学师资培训,并且人数少,能在工作中全面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更少;此外教师外语水平整体较低,语种单一,学校医学信息库较少,获得高质量全文医学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能力有限,这也是客观事实。
3 讨论
循证医学教学对传统的医学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学习,培养的医学生存在创新意识薄弱、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等弱点。循证医学注重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开设循证医学专业课程以及将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使医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查找最佳的研究证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运用证据并后效评价循证实践过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
总之,临床医学本科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传播循证医学理念并结合学校或医院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循证医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陈丽芬,邓芬,陈阳美.临床实习教学中应重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J].重庆医学,2008,37(10):1124-1131.
循证医学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1992年,作为“一种临床实践新范式(paradigm)”出现在世界医学领域。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达维德•萨克特(DavidL•Sackett)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1]。按照这一定义,临床医疗决策应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而证据是已有的研究结果,临床实践要依据已有的、按严格科学设计的临床试验结果实施。
1.1循证医学兴起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兴起决非偶然,它有其重要的经济社会背景。(1)健康问题的转移: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加,健康问题已从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病转变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因素疾病。健康问题的转移使疾病控制行业和医疗保障制度面临新的挑战。(2)医疗费用迅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问题。例如,1965~1975年间,英国卫生费用支出的增长速度是GDP的2倍,使英国的福利型卫生服务制度面临挑战。这个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都面临着控制医疗费增长的问题,后面将要提到的英国阿尔希•科克伦关于健康服务如何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研究,就是对这种背景的一个侧面的反映。(3)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有的没有经过临床严格验证的产品进入医疗市场,给医生的医疗决策和用药带来了困难。(4)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的出现[2]。以前对药物的评价和选择,多半是依据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来推断其治疗作用的。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及Meta分析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很多从理论上认为有效的治疗措施,被临床试验证明实际无效甚至有害,如恩卡尼和氟卡尼,以往的药理实验表明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988年欧美多中心合作进行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服药组病死率(4.5%)明显高于安慰剂对照组(1.2%)。
1.2循证医学兴起的历史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循证医学也具备了兴起的历史条件。(1)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临床科研方法和标准被广泛接受。据统计,全世界1992年心血管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0余项,到1998年增加到2300多项。这些研究为循证医学的兴起提供了大量宏观证据。(2)Meta分析被引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的流行病学研究[2]。20世纪80年代以后,Meta分析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作为可靠的证据使循证医学有证可循,从而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兴起。(3)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国际Cochrane协作网和世界各国Cochrane中心网的建立和发展,为临床医生快速地从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中获取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
1.3科克伦的创新性研究与循证医学的兴起
循证医学的开创性研究是与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和内科医生阿尔希•科克伦(ArchieCochrane,1909—1988)的名字相联系的,1972年,他出版了《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专著,明确提出:“由于资源终将有限,因此应该使用已被恰当证明有明显效果的医疗保健措施”,并强调“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比其他任何证据来源更为可靠[3]。”医疗保健有关人员应收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当前最好的证据。科克伦的创新性研究,对健康服务领域存在的如何达到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争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9年,科克伦又提出:“应根据特定病种/疗法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临床试验的出现不断更新,从而得到更为可靠的结论。”科克伦的这些观点很快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科克伦也被公认为循证医学的先驱,他的姓氏Cochrane成了循证医学的同义词。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拿大汉密尔顿的Mc-Master大学,以临床流行病学创始人之一萨克特为首的一批临床流行病学家,率先以住院医师为对象举办了循证医学培训班,效果很好。1992年起,相继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系列的全面阐述“循证医学”的文献,随后又出版了一批有关循证医学的著作,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兴起[3]。1995年,美国医学会和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创办了《循证医学》杂志。从1992年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以来,全世界的循证医学中心包括中国Cochrane中心在内已发展到13个。“循证医学协作网”和“Cochrane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扩大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转变,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2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2.1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
2•1•1循证医学以患者的预后为终点指标来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循证医学评价各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包括了有效寿命、总死亡率、疾病重要事件、生活质量及成本———效益比等多方面的指标。而传统医疗模式评价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关注的主要指标为中间指标,如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或影像学结果。例如降压药心痛定,传统医学模式的研究证明它能有效降低血压,对肝、肾脏器没有不良作用。而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心痛定虽然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剂量越高,风险的增加越明显。造成这种差别,是因为传统医学模式只评价了药物降压的效果及副作用,循证医学模式评价的是患者使用该药物后对生存与死亡及心脏病发作的影响,评价的终点指标不同。
2•1•2循证医学对临床药物的评价研究是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5]。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需要对成千上万的病人进行长达几年的追踪观察,几十甚至上百家医院参与研究。通过RCT设计方案得到的研究结论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使临床医生有证可循。而传统医学模式对药物疗效的研究,注重动物实验的推论,而进入临床疗效观察时,其病例样本数往往有限。
2•1•3循证医学实质上是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是一门方法学。从学科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判定临床医学决策的方法,获取临床医学信息的方法和医学可靠性评价的方法[6]。从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构来看,主要由以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及体现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的治疗方案构成。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医生既是证据的提供者,又是证据的使用者。这两个角色都要求医生必须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学。这样才能既恰当地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又能为别人提供可靠的证据。所以,循证医学是以方法学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新思维模式。
2.2循证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区别
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固然是由它优于传统医学模式的特点决定的。但它的出现决不意味着取代传统医学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主要表现在:(1)临床证据的来源不同:传统模式用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病理生理学成果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化指标等,并用这些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循证医学模式认为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观察各种临床指标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更强调来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Meta分析的最佳证据。(2)评价结果的指标不同:即终点指标的不同。(3)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不同:传统模式主要是以医生的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积累为临床实践基础。循证医学除此以外,还强调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和掌握医学证据,利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和使用证据。(4)临床决策依据不同:传统模式重视专业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循证医学模式既重视临床经验,又特别强调利用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认为“有权威的医学”是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最佳证据的结合。(5)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传统模式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病人不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循证医学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自己的愿望和选择。(6)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同:传统模式很少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循证医学则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证据。
3循证医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3.1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
相对于传统医学模式,循证医学是一种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对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的决策要诚实、尽责、明确、不含糊、明智、果断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2]。促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模式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模式发展。这一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1)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专家确定治疗指南,都应依据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2)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其主要来源是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特别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3)运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最关键的内容是根据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了解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以获得最佳证据。
3.2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3.2.1判定临床医学决策的方法
(1)发现临床所面临的问题和了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按照循证医学模式,临床医生既作为研究者去提供证据,又作为应用者去使用证据。无论是提供证据还是使用证据,首先都要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它关系到证据研究的质量和是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用可靠的方法回答问题,如系统评价,它可以解决诸如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研究,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诊断方法评价、预后估计等问题。系统评价的结果就是循证医学的所谓证据。
(2)临床决策分析评价:是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将提出的新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系统评价,通过定量分析取其最优者进行实践的过程。它是减少临床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临床决策过程中有三个最重要的阶段:一是循证阶段,包括收集资料信息和选择最佳证据;二是拟定决策方案的科研设计阶段;三是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的决策阶段。
(3)成本—效果分析:分析成本消耗后得到的效果。如延长患者生命的具体时间,避免发病或死亡的数字等,一般用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比两种方法表示。通过分析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满足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3.2.2获取医学信息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盘数据库大量应用于带有光盘驱动器的单机或网络,使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形式迅速丰富和发展。检索者只要较好地掌握了证据的计算机检索方法,就可以较方便地从互联网在线数据库、公开发行的CD、Cochrane中心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等获得所需信息。当然,循证医学的信息或研究证据的来源还包括杂志、指南和学术专著等。这些都是循证医学获取证据的基础。
1.1引进循证医学的理念
传统医学是以经验为主,依靠上级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刊物上零散的研究报道以及临床医生的直觉、经验等进行医疗决策的,知识更新陧。传统医学教育一直处于经验医学教育模式,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过分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常常是教师按照教学大刚的要求,以及教材的顺序和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科书和专家成为绝对的权威,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J。而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利用荟萃分析综合评价和分析所得的证据,从而得出最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临床实践。现代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四大支柱学科之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现代妇产科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全球生殖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围产医学飞速发展等等。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的实践,才能寻找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工作。因此,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进妇产科临床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循证医学的理念,特别是将一些典型的案例介绍给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我们向医学生介绍了世界循证医学之父ArchieCochrane的循证医学研究。他于1987年对先兆早产孕妇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而促进胎儿肺成熟的系统评价表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早产儿死亡率降低30%~50%。此疗法推广后,挽救了成千上万早产儿的生命。此项评价结果的森林图成为Cochrane协作网的标志性图标J。这是第一个运用循证医学的经典研究,即来源于产科学,增强了学生们在产科临床运用循证医学的信心。
1.2介绍产科临床循证医学中的流行病学知识
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生将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临床研究的一门应用科学。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的基础,一方面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为循证医学提供了有效的外部证据;另一方面临床流行病学的评论性判断方法,使临床医生能够有效地从众多的文献中挑选出科学和有效的外部证据,作为临床决策依据]。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手段,可以为产科循证医学提供有效的临床决策证据。例如:近年来学者们对妊高征的预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般认为钙剂可以预防妊高征的发生。然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295例孕妇从孕13—21周起每日口服钙剂2g,2294例服用安慰剂,两组病例先兆子痫发生率分别为6.9%与7.3%,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临床流行病学与产科循证医学相互支撑,并为产科循证医学提供科学根据。
1.3展示循证医学数据库
循证医学数据库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在产科临床教学中,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展示给学生,拓展了他们的临床思维。例如:我们首先介绍了英国于1992年成立的Cochrane中心,以及1993年成立的国际Cochrane协作网,这些数据库旨在通过制备、传播和更新医学各领域的系统评述,利用Cochrane图书馆检索的优点是一次检索可以获得多个数据库的检出结果,并可获得Cochrane系统评价的全文以及注册的研究方案,有利于临床决策效率的提高;进而介绍了目前循证医学主要数据库:ACP(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s)JoumalClub、CochraneLibrary、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BasedMedicineReviews,EB—MR)、EvidenceBasedNursing、循证医学图书馆等J。CochraneLibrary中的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CDSR)是目前公认的获取临床医学证据的最好的信息源,还有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ochraneControlledTrialsRegis.ter,CCTR)等。并告之学生,在缺乏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情况下,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也可以用于检索临床科学证据。
1.4产科临床中循证医学的运用
了解以上知识后,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循证医学的实施方法可分为以下5个基本步骤心]:①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及临床检验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寻找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③全面评价证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实用性;④应用合理的证据,指导临床诊疗的决策;⑤评估总结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并通过实例,告之学生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努力运用这5个基本步骤。例如:一直以来,羊水胎粪污染被认为是胎儿缺氧的标志,导致临床过度的干预,手术产增加。然而通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羊水胎粪污染是胎儿胃肠道成熟的表现,或是由于脐带受压刺激迷走神经的结果,多数并不伴有胎儿的缺氧。影响胎粪排出的主要因素还是孕周,缺氧和酸中毒本身并不会导致胎粪排出。当胎心监护图形异常时,胎粪的排出可能与胎儿酸中毒及不良围产儿预后有关。因此,单纯的羊水污染不能诊断为胎儿窘迫,只是需要连续胎心监护的指征。此结论对产科临床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巨大威力。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的发展及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许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一些临床上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无效,甚至有害。如过去曾使用高浓度氧气疗法预防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智力发育不全,但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显示过高浓度的氧气会造成视力障碍。由此充分显示了循证医学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决策性地位。总之,在产科理论及临床教学中注重循证医学教育理念的应用,对医学生进行各种循证知识的培训: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循证医学的重要数据库(如Coe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的系列评价数据库)、互联网检索方法、以及如何认识循证医学的结论等等,将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产科临床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临床工作,即:首先结合病人的病情挑选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去检索资料,寻找证据;根据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具体、正确、实用的结论,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
2在产科临床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教育面I临的问题
2.1循证医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在产科教学中实施
循证医学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证医学本身就是综合了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现代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精华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具有渊博的学识,满腔热情地投入医学模式改革的大潮中去,将循证医学的观念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学当中J。
2.2明确循证医学的局限性
循证医学也有其局限性l9],并不能取代临床经验、临床技能。首先,循证医学最佳研究证据的得出依赖于随机、双盲、对照、大样本的研究成果,所以任何研究都只能得到在现有条件下,接近“正确”的结论,但不一定是唯一的或更接近“正确”的结论。其次,在临床研究中,由于设计者的知识局限性,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或临床验证的可靠性等问题,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最后,每一个具体的病例都有其特殊性,任何临床研究证据都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诊治医生的经验,才能应用于患者。
2.3辩证对待循证医学
[关键词] 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1-01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
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 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 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信息质量服务是医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和服务宗旨,所以,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使医学图书馆馆员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立足于社会。循证医学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一扫过去的那种只是书刊借阅场所的旧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学证据中心的全新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3 循证医学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是一个医学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基础,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当前医学信息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2学习和宣传循证医学知识
医院图书馆员应率先学习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循证医学的一般知识,参与循证医学的各项培训,为达到共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可在医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开辟循证医学专栏,及时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培训班信息,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培训,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库如Cochrane等的信息检索技能。
3.3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为使临床医疗工作者使用到最好的医疗证据,图书馆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数据分析与检索等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鉴别、筛选、评价与合成,全面、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医师所需的有用证据。
总之,循证医学要求医学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拓宽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终身教育观,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素馨.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准备好了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3):202-204.
[2]周祖文,循证医学与医学信息服务的几个问题[J].医学信息,2006,19(5):990-991.
[3]温耀刚.浅谈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21(4):127,158.
[4]李珏,等.循证医学与电子信息资源[J].华西医学,2002,17(4):447-449.
[5]王家良,等.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李虹,胡善文.医院图书馆与循证医学[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0(5):9.
1.1专业知识方面
一般而言,药房作为调配处方的服务窗口,虽然每天进行的工作较为重复,但是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更新知识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然就基层医院而言,很多药师存在固守旧有知识,不愿意更新专业知识的问题。同时,由于药师对于一些新知识的不了解,以至于很多药学信息无法及时更新,相关人员对药品的进购、有效期以及新药品种无法及时掌握,从而造成很多处方及周转药品的局限,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不便。
1.2药品使用及管理方面
临床合理用药由来已久,但就基层医院的现有情况而言,由于缺乏相应医师指导及相关药法的限制及监管政策,药物滥用情况较为多见,尤为表现在抗菌药。同时,由于药房涉及计价划价的职能,虽现今已逐步实行微机操作划价收费,比较便捷,但是由于操作员并非药学专业人员,以至于对于患者提出的关于药物使用方法的问题无法及时回答,而且由于不熟悉药物功效,对于医师开具的错误处方无法及时发现,查缺补漏,对于医院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2循证医学原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问题,将循证医学原理引入我院药房管理体系之中,采用合作分析的方法,将药房的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根源所在,找寻其内在规律,制订解决方案和措施[3],从而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2.1原始数据及资料来源
通过建立差错记录及分析表、退药记录及分析表、不规范处方记录及分析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等4个大表,同时,根据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的不同特点,设计各自的咨询记录及分析表。
2.2制定相关管理规程及制度
主要根据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的不同,结合中药房、西药房的特点,制定适用于各个药房的规程,如门诊西药房岗位责任与操作规程、门诊中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住院药房工作制度等等。根据科室的特点相应制定规则,如:手术室药房工作制度、临床科室基数药品保管制度、临床药学工作制度等等。根据药房不同人员的职能特点,制定的规则有:制剂室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药物咨询岗位职责、药库人员工作制度、药剂科主任工作制度及责任等等。
3成效
3.1药师的职业素养提高明显
通过进行各项数据表的统计,药师工作态度的认真程度得到较大提高,而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工作差错少得药师可以得到优先去外院实习、进修或者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使得其可以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需要,从而提高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咨询记录与分析表,对于药房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细心、耐心的为患者服务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进行相关药法的培训,避免因开药、药品采购回扣等经济犯罪的可能性。通过实施后的满意调查表显示:2011年患者就诊在药房的满意度为86.3%,高于2010年的72.1%,成效明显。
3.2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
将原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并且作为制定合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以及部门数字化管理的依据,重视基础管理工作,以减少以往管理中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提高管理效率,使药剂科管理走向数字化、程序化、制度化[3]。如:在咨询窗口无人值班时,设立药剂科药品查询电脑,患者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信息,并且可将需要的药品信息上传,从而方便在今后的药品采购中更科学地总结、分析、提高,同时,针对咨询的共性问题,编写成科普宣传教材,即可使患者对于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药师的工作压力。而对于差错记录,经过严格执行药房各项规章制度及审方查对制度,实行双划价、双核对的确保,使得全部药品调配齐全,一次发出窗口,并且注明用法,这些借鉴循证医学原理的措施一经应用,成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