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03:05: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研工作思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强化教师凝聚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加强学习,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驾驭教研室工作的能力,用诚挚的感情团结教研室全体同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心同德搞好教研室各项工作。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研室管理。完善教研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制度、考勤管理制度、教师考核暂行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规范日常教学程序,使教学管理制度化,岗位职责透明化。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按照学院制度,制定教研室工作及活动计划;合理分配教学课程,明确教学任务,审定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计划表等教学文件;加强日常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配合学院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的三次教学常规检查;开展教师听课互评、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促进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一是通过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规律方法进行剖析、概括和总结;二是教法和学法的学习讨论,及时把搜集来的先进的教改信息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促进教学改革。三是通过开展学生导师制,提前分配学生给导师,由导师安排学生完成课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更新,促进教学科研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材编写、教科研项目申报,推动学科和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团队形成,扩大社会影响。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2006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6年年鉴》。
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13.举办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06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06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06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版权所有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1.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2.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3.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4.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5.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6.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7.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8.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1.配合区、市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全力实施自治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设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严禁挤占、挪用体、音、美、地方、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薄弱学科课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考评的项目之中。
2.认真落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加强常规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教研室深入开展常态课堂的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教师的备、教、辅、改、考、评、研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反馈通报,各校要继续加大常规检查力度,使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逐渐精细化,本学期教研室将对各校常规教学进行全面督查。
3.完善备课组建设。转变集体备课理念,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优势,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研究,加大对集体备课过程督查。备课中以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出现问题的修正等作为交流反思研讨的切入点,主备人与同组课任教师互谈互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杜绝一人备集体用的现象出现。
4.结合市“基础教育提升质量年”活动。补充完善“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
二、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为重点,教师培训方面。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既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既有集中培训,也要分散学习;既要骨干引领,又要个人自修;可以是师徒结对,也可以是网络拜师,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1.继续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形成学习型群体,师生共同养成自觉读书习惯,提升文化品位。
2.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参加区内外培训班学习;
3.继续在总结2010国培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中小学音体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参加脱产置换、短期离岗及远程网络培训等“国培项目”研训学习。学校要制定保障措施和考核细则,做好督促、检查、评价工作,确保今年国培项目顺利开展。
4.组织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对特岗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教材分析、观课与议课、有效教学、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特岗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听课、上汇报课、研讨等活动,帮助特岗教师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5.组织继续教育二级培训。结合教学实际采取讲座辅导、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二级培训工作,九月中旬进行我市继续教育二级培训,此基础上各校做好校级培训考核工作,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十月份做好继续教育的考试组织和阅卷工作。
6.深入开展课标、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各校在开学两周内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进行质量分析,进一步做好教材教法专题教研活动。
7.做好音乐、美术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音乐、美术学科今年实行分课教学,学科教研员在做好本市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主动邀请出版社和区内外专家来我市对学科教师进行教材培训。
三、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积极探索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教学思想,教研员要加强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指导,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及时发现、指导和解决问题。
1.学校层面的达标课”展示活动。开展达标课、创新课活动,即以学校为主体。各学校要成立由骨干参加的教师“达标课”工作指导和评议小组,制定评议工作表,通过达标课的形式,探索高效课堂策略,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学校在完成“达标课”展示活动后,可按10%数额公示并上报教研室,参加市示范课的比赛。
2.校长要带头参与“达标课”展示活动。此基础上上报并参加市中小学校长课堂教学大赛”
3.开展教研员集中或分散蹲点“磨课”活动。按照“备课-上课-评课-展示-总结”为工作基本线索,从各学校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不断创新教研形式。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1.继续开展联片教研。促进城乡教学质量共同提升,继续开展以四小、二中为中心的教研基地建设,通过中心辐射、校际互助、学科互补、以强带弱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本学期各学科组织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一次,片区教研活动每月一次。
2.加大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开发的力度。组织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讨会、学校课程建设现场会,推动我市学校课程建设。
3.继续深化重点立项课题研究。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各校要围绕各类立项课题。做到内容充实、过程扎实、资料详实、成果真实,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研室将在本学期择机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专项评比、验收等工作,并积极推介学校的研究成果。
4.各学科要有计划的组织基地学校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到对口学校紧紧围绕“创建高效课堂”开展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与点评、专题讲座等活动。做“影子”教师。各校定期向基地学校选派教师观摩学习。
5.各学科继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教、交流、研讨、评比等活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好骨干教师的使用、考核和评价工作,骨干教师在专题讲座、课堂示范、送教下乡、教学点评、跨校带徒等工作中。月底将各校骨干教师考核资料及考核情况报教研室。
6.适时以专题形式在网上开展在线交流研讨活动。加大网络教研的专业引领力度。
7.继续组织好期中和期末各学段质量检测的考务和统一阅卷、成绩分析工作。
8.做好高考、中考备考工作。组织高中教师参加辅导班和研修班,教研室要搭建平台。择期组织毕业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讨等,探索毕业班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要研究历年高考、中考命题的趋势、动向,与区内名校加强沟通,获取前沿信息。
六、其他工作
一、工作理念
认真 坚持
认真才能做好事 坚持才能做成事
二、教研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两种能力”,做好“三项工作”,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队伍。
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两种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
协调能力:对外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人员能够有效沟通,及时获得学科研究信息,并能在教研科研等方面得到上级有效支持。
‚对内能够协调学校之间的学科业务交流,并能够组织本学科业务精英团队开展引领性学科研究活动。
研究能力:提升自身素质,要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静坐能思,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家型教研人员。近期主要提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
听:提高听课能力,因为听课的背后是评课和教学指导,所以要通过听课、评课让被指导的教师真正受益。
‚说:就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或外出学习归来后,要举办专题讲座,能够用先进学科发展理论推进本学科教学质量提高。
ƒ读:多读书,以教研室学习型团队的形象,引领全市教师读书。
④写:要勤动笔、多动笔,反思自己的工作,总结得失,扬长避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工作历程,也为禹城的教育教学工作留下一份珍贵财富。
三项工作:创办刊物、组建联盟、建设团队
创办教学研究刊物:创办《xx教科研》指导全市教学工作,引导教师读书、写作,同时总结学校、教师的成功经验,介绍外地先进经验,引领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组建学校发展联盟:组建小学段、初中段学校发展联盟,加强校际交流,通过相互借鉴,实现共同提高。
ƒ建设学科研究团队:每名教研员都组建自己的学科研究团队,研究学科教学,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弥补教研室教研力量薄弱的问题。
2、明确对学段教学的视导方向和教研员评价原则。
明确各学段教学视导的主要内容。每次视导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要做好视导后的效果回访工作,力求真正解决问题,务求视导实效。
‚明确各学段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在现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上靠德州规定,下联xx实际,使评价发挥促进激励的作用。
ƒ明确教研人员的评价方式。实行教研员工作月总结制度,总结内容包括:阅读情况、业务研究、组织活动三项主要内容。每个月底前召开一次交流会,同时将每个教研员汇总的个人月总结上报局长并归档。
三、教学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立足“两大要素”,明确“三项目标”,力促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两大要素:校长的创新精神、教师的实干精神
三项目标:小学段:全人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全部达到基本的学业水平;
开展特色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初中段:择优分流
选择培养优秀学生,为高中学校输送优质生源;
分流培养一般学生,为中职学校输送特长生源。
高中段:培优增量
培养优秀学生,冲击清华、北大等着名高校;
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让的学生升入本科院校。
四、各学段学生发展基本框架小学段学生发展基本框架为:做到“三好两多一优”
①三好:说的好,说普通话,培养表达能力。
写的好,写规范字,培养写作能力。
做的好,培养学习和行为两方面的好习惯。
②两多:推进经典阅读,让学生多读书。
开展特长教育,让学生多活动。
③一优:让学生以一份优秀的成绩养护学习兴趣。
2、初中段学生发展基本框架为:做到“三个一”:
培养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加一个有益于身心的社团组织。
ƒ让学生以一份优秀的成绩(特长)涵养自信心。
3、高中段学生发展基本框架为:做到“两个一”:
有一份良性的学习心态。
‚以一份优异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五、引领各学段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小学段:指导
立足小学段学校面广量大的实际,对小学段教育重点发挥指导作用,以市属小学、乡镇校办为单位,通过调控考试、考核的权重,指导各学校即独立创新又遵循教育局总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培养基本框架。
2、初中段:抓牢
初中段是学生形成良性学习观的重要时期,全市16处初中是禹城教育的腰杆子,要让腰杆子挺的硬、挺得直,需要加大视导力度。抓紧抓牢这一学段的教学工作,就是为我市高中学校储备下优质生源,就是为未来的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3、高中段:协调
鉴于高中段教学视导由德州市教研室实施的实际,我市关于高中的教研工作重点是做好协调,协调好德州市教研室与我市两处高中的业务联系,引导德州市教研室的工作向我市倾斜,同时为两处高中的教学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两处高中抓好教学工作多提建设性建议。
六、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及框架建构的措施
教研工作的实质:抓教育的内涵发展。
教育的内涵发展包括:管理效能的提升,激励机制的完善,办学行为的规范,教师(校长)素养的培育,课堂教学的改进,育人方向的定位等,最终落脚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围绕这一发展内涵,其保障是通过“目标前置、过程督导、结果激励”,使“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高效课堂建设、评价机制建设”四项措施有效实施,从而让上述工作思路及框架建构落到实处。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建立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校长考核机制。考核实行纵向学校自身环比和横向同类学校排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加强校长队伍的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用现代教育教学及管理理论影响校长;用先进学校的发展成就激励校长。
ƒ培植典型校长。各学段都培养出几名优秀校长,用身边的榜样激发全体校长的工作热情,让大家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对教师进行基本技能和教法学法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让全体教师都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组建以教学质量为主要考评依据的分学段、分学科名师群体。对名师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名师的社会形象,同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学段、学科为单位培养的优秀教师。
ƒ实施“教师成长工程”,一是启动教师读书计划。贴近教学开展全市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每学期引导教师精读一本业务书籍,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二是推进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自立研究课题,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增强课题研究的实用性。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开展 “基本功、优质课和征文(案)”比赛活动,即优质课大赛、基本功大赛、优质教案评选、教学反思及教育随笔征文活动等,活跃教师的教学生活,通过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在活动中发现人才,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让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幸福
3、高效课堂建设:课堂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主阵地
全市建设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力争用三年时间,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基本模式。
一、加强科学的教研管理,切实做好教研工作
(1)倾听是教研管理工作中的起点。作为园本教研的管理者,日常教研中,要不断地抛出自己的见解、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让教师愿意说话、乐于对话,明白教学的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宜的。在教研中,还要避免做最后的总结者,而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热情激励和感染教师,应该做教研活动的观察者、服务者,让教师能舒心愉快地工作、生活。
(2)制度化管理是做好园本教研的关键。幼儿园要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管理制度,支持教师进修,保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有所收获与成长;还要建立适合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来发现和发展教师的优势,使他们把个人理想和集体目标结合起来,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调动教研组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必须选拔、培养好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中,我园请骨干教师轮流担任教研组长,负责活动内容的选定、活动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动中的引导发言和总结性陈词等。组长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收集“强项”资料,向大家做“小小讲座”。
(4)实行人文的教研管理。园本教研管理,除了需要制定一些管理规章制度以外,还需要从教师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要关注教师教研能力与教研需求的不同层次,在教研要求上,对于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研中的带头作用;对于教学新手、研究能力较弱的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
(5)营造激发潜能的教研环境。园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经验与他人经验的对话,但并不意味着排斥竞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良性竞争机制,以有效地发挥教师潜在的能力,激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努力、更持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6)认真总结与科学评价。教研活动要想保质保量地落实教研计划并持久地坚持下去,必须做到每个学期都要对教研工作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一般评价应从孩子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两方面来进行,通过开学初和学期末孩子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教师执行教研计划的检查,做出学期教研工作的全面综合评价。
二、选择适宜的教研方法,发挥教研的实效性
(1)民主访谈法。高效能的教研管理,应该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我们一般采用集体、小组、个别访谈的方式,让不同的教师以主角的身份对教研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并与领导合作参与教研计划的制订与调整。
(2)主题征集法。活动前由教研组长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收集并筛选一些共性的问题,组织教师在平等自主的氛围中,反馈学习体会,集思广益、理论联系实际地研讨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我们的教研计划大致可分为六个方面,即情况分析、教研指导思想、教研重点、教研课题、教研要求及具体活动安排。
(3)活动体验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惑只靠老师们围在一起学习理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运用教学现场的观摩,进行有理有据的研讨才能得以解决。
三、有效的教研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倾听交流式的对话研讨。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一个真诚的倾诉者――希望别人能与自己真诚交流,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尊重教师并聆听教师心声,引导教师质疑自己的实践,就等于给了教师一把开发自我潜能的钥匙。有了这种角色的转变,我们无论是在教育研究还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都有了一种让人感到宽松愉悦的精神氛围。
(2)引导教师侧重研究“幼儿的学法”。我们在教研指导中,要引导教师真正地重视幼儿、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而不仅仅只是重教师的“教”。我们的教学研究一般包括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分析、对失败的教育活动的探讨、教学程序的把握等问题。
(3)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管理人员本身就是合作群体中的一员,不过他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努力为教师创设合作式研究的情景,切实为教师养成合作意识搭建舞台。消除教师的紧张和依赖心理,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方面能让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自己深入了解教师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努力将《纲要》有关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组织带领本组的教师狠抓一日活动环节和惯例教育工作,本期我组教师将在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基础上。做好中班幼儿的入园工作。
二、具体安排如下:
1组织本组教师就对中班的幼儿年龄、身心的发展特点,九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以及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教研组计划和各班班务计划;确定本期“绿色环保”德育主题活动”爱家乡”交通平安”楼道消防平安”大中型玩具平安”健康教育”主题计划。
2从惯例工作入手加强各班对“种养区”妥善管理。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保教配合,保证一日各环节活动的工作质量。
3定期将“每月生日宝宝”月教育活动内容交给电教老师。坚持积极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
4及时更换“家长园地”教学活动公开栏”内容。
5保证“主题活动”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德育和安全教育。
6做到动静交替,编排一套中班新早操。运动适度;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认真做好惯例,消毒卫生和疾病防治工作。
7秋冬两季加强户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冬季运动会。
三、教研工作方面: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充分发挥集体教研活动的优势。充分调动本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好班组教育、教研工作,以《纲要》精神为指导,针对中班组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开展讨论,找到突破口。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课题,结合各主题教育活动及科研课题的发展,及时提取反馈信息,调整本组教育教学进度,积累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确保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一)具体内容、措施如下:
1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进行。每周一次碰头会。教研要结合《纲要》精神,着力于某个问题、某个领域、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开展小型课题,课题活动开展中组织讨论课题过程中存在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改进教学教育方法。
2交通、楼道消防、大中型玩具平安教育目的及具体措施”本期我组集体备课的重点存在于“讨论每日教学活动、德育活动、环保教育主题。
3本期我组教师将积极参与上级各相关部门和园内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学习观赏活动;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
4培养辅导青年教师(易张)
四、课题研究工作方面:
认真分析,协助各课题组完成各阶段研究工作。作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支持课题组主研老师的每月研讨活动。总结经验,并形成文字。
五、家长工作方面:
1保证园地内容和网上资料的及时更新,好家教园地的宣传工作。以及宣传栏目的多样性;
2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分利用家访、早操及户外活动、环境布置等活动。解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争取家长支持、配合。
3达到家园共建的目的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六、本期我组
每月开展的主要工作
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主题活动:平安、健康、教师节、饮食食品卫生、维护国家利益主义)等活动的教育。1九月:本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集体创编了一套新早操。
2十月: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环保主题”教育。
3十一月:开展“交通平安主题活动”楼道消防平安”大中型玩具平安”教育效果好。
4十二月:组织开展幼儿参与“冬季亲子运动会”
现状分析:
1.教的分析:作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探索。教学上,发现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如:不知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等等。
2.学的分析:迈入教师的工作岗位已有一年多。工作中有很多不足,但我还年轻,所以我可以学习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应该多多学习一些教学方面的知识,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本学年具体目标
1师德目标: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荣辱观,团结同事,热心教育。
2教学方面的目标:认真学习新课标。并以新的理念指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并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3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办法
1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努力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趋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平时多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中能有所创新,写好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长性教师。
2充分利用学校为我搭建的学习平台。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并做到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多关注学困生,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课堂教学。
今后的时间里,会继续认真工作,积极学习,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努力以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面对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时刻告诫自己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总之。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有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期青年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述评
将社会工作引入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这一做法在国外和港台地区已经比较普遍了,这种工作方法被称之为高校社会工作[1]。其实这在我国的高校中也已经存在,但却是由其他角色的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来分散承担的,比如大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
可以说,我国高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研究刚刚起步,有关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研究还不充分,主要见于少数论文中。笔者就目前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高校专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二是关于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研究。现对其材料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校社会工作的研究
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化比较强的助人活动,国外的高校社会工作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度化、职业化发展模式。一些学者致力于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试图在我国高校介入专业的社会工作,以推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认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要选好切入点。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切入:一是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制定和完善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评价、激励、编制和晋升制度;二是将社会工作引入大学生工作中,重新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三是以辅导员工作为载体,借助高校辅导员的力量开展社会工作;四是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成立社会工作协会,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建立社会工作实验室(工作室)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盛跃明撰文提出,把学生工作系统中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如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工作,归属为社会工作。这样,新建构的学生工作系统就包括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个子系统。
二、社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近年来,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科学专业的工作方法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必要性研究
关于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意义:魏爽认为,将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王新文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有必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自助、尊重和平等、服务的理念,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杨一青认为,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其价值理念和方法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有人认为应根据社会工作方法的类型,分别探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还有的学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的不同,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活动;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可以根据大学生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将社会工作分为初级预防层次、次级预防层次和诊断、治疗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
综上所述,关于高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关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缺乏全面、深入的探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比较多,但是关于对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如何介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论证则较少,尤其是具体方略运用的探讨比较模糊和薄弱;二、研究成果重复多,创新少。文献检索表明,已有的有限的相关研究成果重复严重,有些文章内容相近甚至大体相同,同一成果往往被多人引用;三、理论阐述多,实证研究少,特别是对于社会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探索研究,大多学者只是停留在介绍社会工作方法的层面,而对于具体如何运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当然,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还是为本文提供了研究资料和一定的理论借鉴,本课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工作介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宣召凯.学校社会工作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4.
[2]孙海功.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J].社会工作,2007(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