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广播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5 12:30: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广播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广播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广播发射;广播监测;技术

人们不仅利用互联网去了解世界上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的播出能够娱乐,并为人们提供更多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到信息。广播电视与互联网都具有时效性特点,两者之间的结合发展不仅能提升广播发射技术水平,还能促进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一、广播发射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播发射技术也更为成熟,为了在利用期间能够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要促进广播发射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质量,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播放期间获得良好效果。现如今,模拟广播发射形式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为其中的调试方式以及宽带,所以,为了使广播发射信号能够免受噪音现象的影响,在传播信号上就要对其处理,不仅要降低电波的干扰,还要防止电波信号产生一定的衰落现象。其次,如果电离层非周期受到一定影响,也会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从而加大了广播信号传播期间的困难性与复杂性。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就要实现数据率技术的革新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广播发射工作的完成,还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

二、广播监测技术

(一)工作任务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并不能单靠一项任务就完成的,要根据不同环节以及不同步骤进行分层次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执行的完整性。为了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科学性,并进行合理的监测行为,就要促进广播电视在输入与输出期间的质量,这样才能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期间给人良好的观看效果[1]。在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期间,还要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将广播电视进行覆盖,在期间,不仅能够对广播电视实施有效监测,还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频谱资源,并对其实施有效保护,以保证人们在观看节目期间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二)相关性能

广播电视监测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在观看期间产生的视觉效果,与广播电视行业的积极发展也存在较大关联。如果在对其使用没有合理利用,降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自身价值,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会面对较为危险的局面[2]。因为广播电视行业在现展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更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础内容,所以,在对其具体实施期间,要促进广播电视的监测质量,就要实现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并利用我国科学的、先进的发展技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以上的相关改进情况下,只有保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文而且,我国人民的自身效益不仅得到一定维护,企业在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也会积极提升,以使我国在现代化进步与发展中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发展。

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阶段,要提升广播电视检测技术的良好应用,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要在广播电视信号进行传输中,对信号的强度以及发射的频率进行分析,而且,我国技术设备在使用中,主要为接收天线与接收机、测量仪器,特别是测量仪器,主要为频率测量与场强两部分,要将其良好运用,不仅要了解广播监测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广播发射流程,对工作执行的任务以及监测运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实现科学进步。

(一)测量电场强度

广播电视主要是利用空间中存在的磁场发射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所以,在实际实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期间,首先,要对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进行监测,保证在一定空间下,能够促进其电场强度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更好的远距离发射天线[3]。而且,电视信号的稳定性主要与空间中存在的各个信号平衡性存在较大关系,如果这种信号平衡性被打破,就会影响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对电场强度进行监测期间,要注意到相关的实施内容。其一,为了对测场强信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就要保证宽带的合理选择,期间,不仅要对调谐接收机与信号的频率进行分析,还要促进两者的对比分析,并利用合适的检波方式来实现。其二,要重视接收机的增益系统的校对工作。其三,在对接收机进行校准期间,可以利用开关校准振荡器电压来实现。其四,为了增强接收机的增益效果,要将电表的指针指向开始已经设定好的数值。其五,为了能够计算出准确场强,在一定的校准工作后,期间不仅要利用接收机进行测量,还要保证相对应的电压数值能够合理输入[4]。

(二)测量频率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使用还是一种对频率测量的行为,在具体的频率测量期间,要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有效完成。如果要降低相同频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现象,在对频率进行测量期间,首先要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要对发射机的频率进行全方位监测,这样才能在后期工作中有效完成。如果在不同的频道中进行监测,并提高其质量,一般执行的是远距离问题解决工作,以保证监测期间能够与接收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要对调频波段的工作进行选择,可以利用计数法,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够提高广播信号的发射质量,还能促进频率技术测量射频信号的有效利用。

总结:

人们对我国广播发射技术要形成新的认识,不仅要从细节上产生认知,掌握系统的广播发射技术,还要保证广播监测技术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在时代不断变化下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通讯世界,2016(8):31.

[2]张明.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科技传播,2015,7(6):116,113.

[3]刘斌.浅析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1):86-87.

第2篇

关键词 中波广播;发送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28-02

中波广播发送技术诞生时间比较早,从20世纪开始,我国的中波广播技术开始得到发展。经历真空电子杆以及脉宽调制等时代。但是因为国内发展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许多技术条件都不够成熟,影响了中波广播发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常会出现失真等情况。电子管使用年限比较短,所以广播发射机维护成本相对较高,维护难度也比较大,下文将对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1 全固态的中波发射机

1.1 中波发射机电源介绍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电源一般都是由两个完全独立的供电环节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供电环节中,第一个部分是强电部分,主要工作任务是提供高压电,通过高压电的形式来提升射频与功率的相关性,并为分电路的运行提供必要条件。除了该部分外,还有弱电电源环节,利用弱c处理的形式来全面提升项目控制工作强度。在电源部分,要多关注电源强弱度问题,提升电源运行稳定性,运行提供十分稳定的可靠性电源,同时还需要搭配抗电磁干扰。

1.2 射频功率问题介绍

射频功率问题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先通过射频振荡的形式来发射各种设备射频振荡信号,信号发放之后,通过放大器等设备来对其进行推动,提升设备的运行质量。将信号放大到理想的范围,最后根据项目与信号处理日常工作经验及项目信号处理模式,对所有需要处理的信号进行合成。信号合成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滤波动能来对信号进行后续处理,最终通过A/D的模式,将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并输出所有的结果。但是从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在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之后,对这部分信号进行输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匹配数字信号接受设备的形式来接收各种信号的光波信号。

工作人员可以将音频信号转变成为数字信号之后,再对功率模块进行调制,保证最终模拟信号可以正常输出。

1.3 音频处理

频谱噪声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波广播发送问题,为了减少频谱噪声对中波广播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关工作人员输入模拟信号前,可以通过地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该方式来减少信号内部频率,将不适合使用的频率从信号当中剔除掉。利用基本采样定律来对内容的整个过程进行转换,搭配采样处理,最终转换成有用的音频信号。

2 中波广播发送新技术研究

2.1 循环调制技术的发展

功放的时候,设备会受到热负荷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内部热量分布,导致设备的使用质量不达标,并延长了功放以及机械设备的超负荷使用时间,对设备的使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控制该负面影响,减少整体内部产生的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专业化的循环调制工作技术,通过循环调制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通过自动化处理的方式,对各个任务环节进行全面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可以将设备功放单元投入到正常使用中,提升发射机运行连续性及运行的稳定性。

2.2 浮动载波技术的发展

降低发射机的运行成本,经济性能十分理想。还可以通过该方式来解决调幅广播机不同场合下播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提升了设备的节能减排处理效果。

2.3 DDS技术的发展

DDS技术一般均在中波发生技术中使用,该技术的使用效果也比较理想。通过多数字合成技术的形式来构建高频率数字合成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原理及基本操作原理,是通过温度补偿的方式来构建生产基准频率,保证可以输出高精确度的频率信号,而且这些方面的频率信号也可以通过电路来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十分理想。在处理完成之后,对信号频率进行合成,设定成固定的频率信号。

虽然DDS技术在国内已经发展了一些年,但是该技术偏差大指标差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针对该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外部合成频率合成器的形式来对误差进行控制。

2.4 数字音频接口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国内的数字音频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从发展的态势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音频接口都会成为中波广播发送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波广播发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保证音频接口位置可以满足项目运行的基本要求。

将该设备安排到接口位置,实现其功能上的转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方式来对各种音频信号进行转化,变成机器设备音频接入端信号,提升项目广播质量。

2.5 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技术的发展

电子集成芯片技术,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且经过长期的发展证明,数字逻辑技术的发展情况已经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数字逻辑技术诞生的可编程门阵列技术,也为我国广播发射技术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平台。

利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来处理前些年常见的数字发射技术,优化数字发射技术。打破传统芯片内部储存空间不足等问题,提升了电路复杂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电路运行的稳定性。

2.6 微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广播发射机领域都在使用计算机技术,并将计算机技术当成发射机设备主要载体来看待,最终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智能控制。

和传统控制广播发射机技术不同,该技术在所有环节上优势都比较明显,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微机智能控制技术都会是中波发射技术的主流方向。

3 结论

上文对中波广播发送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轩.全固态发射机的维护[J].科技风,2016(10).

[2]朱安利.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与检修[J].西部广播电视,2016(9):208.

[3]鲁光明.新形势下全固态电视发射机的特点及应用维护研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

[4]高晓岚.北广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技术特点及故障处置[J].河南科技,2014(13).

[5]李明扬.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4,5(3):69.

[6]肖隽,肖行.基层发射台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应对策略[J].电视技术,2004(5):69-71.

[7]杨素荣,董慧剑,刘汉爱.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功放单元故障处理[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31(1):86.

[8]乌尔娜.中波广播发送技术研究[J].品牌,2014(10).

[9]于海泉.DAM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4(24):10-11.

第3篇

关键词:调频覆盖 技术 研究

0引言

近年来,由国家投资、各地实施广播电视节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对于覆盖区域为平坦区的,设计相对简单;而对于山区设计要复杂得多。

1影响调频接收效果的几种因素

1.1客观因素

1.1.1地形、地貌

大山、沟壑都可以对调频电波的传播造成影响。地形、地貌越复杂,影响越大。在实践中,我们对此深有体会。在离我们调频发射台直线距离1 km的某路段,由于地势较低,信号传输通路的前方受到一小山丘和大片密集高楼的阻挡,正向信号的衰减非常严重,信号不能反射回来,因而该路段接收场强比同距离的其它地点明显偏低了15 dB左右,导致了接收效果不理想。

1.1.2电磁环境

在中心城市的部分区域,各个广播电台使用的频率密集拥挤,邻邻频干扰不可避免,各种无线电通讯、汽车、工业电磁污染等交织形成的互调,以及交调再成的新干扰源,凡此种种造成这些区域电磁环境相当复杂,即使场强较大,也难以很好地接收调频无线广播。在离我们调频发射台距离4.3 km的某路段,信号场强尽管高达72dB,但进行移动接收时仍会听到断续的“喳喳”声干扰。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为市区高楼密集,工业、电气设备、汽车等干扰比较复杂,因而对接收场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十多个分贝。反观农村乡镇,由于各种电磁污染较少,电磁环境相对纯净,即使场强较小,却能获得良好的调频广播接收效果。广州台在肇庆市区设立的调频发射点,发射天线不高,且功率仅为1 kw,在其覆盖区域,包括肇庆市区及高要、云浮等周边地区,尽管场强不高,部分地点仅为40左右,但收听质量却均较为理想,声音清晰、响亮,无干扰杂音。

1.1.3高大建筑、森林、高山

调频波较易受高大建筑、森林、高山的阻挡、吸收,从而使调频广播接收效果大打折扣。广州台在东莞乌石排山顶设立了一调频发射点,尽管东莞厚街和虎门镇与该发射点直线距离不远,但由于受到大岭山和水帘山等山丘的阻挡,所以东莞厚街和虎门镇的一些区域覆盖不够理想。

1.2主观因素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造成“沙沙”声的主要原因,由于多径传播,电波到达接收天线走过的路程,到达接收点的相位都是不同的。城市由于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并且是越来越高,这个因素就造成多径传播更加严重。

发射天线,在同等条件下,发射天线增益越高,调频广播的有效覆盖面积就越大,然而,天线增益并非越高越好。原因如下:天线增益越高,则天线层数越多,由于水平波束过于集中,造成许多“零点”,因而在移动接收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引入“沙沙”噪声。发射天线极化方式对移动接收效果影响较大。目前,国内调频发射天线多数采用水平极化方式,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实现大面积覆盖。但水平极化不利于移动接收和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区域接收。

2广播发射天线技术

调频广播工作频率为87一108 MHz,其发射天线主要以偶极子天线为主,如单偶极子、双偶极子等,在实际工作中辅助以反射面等调整辐射方向和区域,实现对不同地形的有效覆盖。

2.1天线极化方向

指调频广播辐射波在空中的电场方向,常用的有垂直极化(电场垂直于地面)和水平极化(电场平行于地面)两种。由于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振子一致时接收效果最好,按普通接收机以拉杆(单鞭状)天线为主的实际情况,一般调频广播都选全向辐射效率高的垂直极化天线。但在频率紧张,空中信号干扰严重的大城市,也可选择水平极化天线,回避干扰、优化辐射效率,如呼市地区呼市台和内蒙古台信号,包头地区的105.6 MHz与105.9 MHz的干扰隔离措施。

2.2方向图

指天线辐射功率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调频广播在实际条件下形成有效覆盖的关键指标,应按工作要求,选定方向图匹配的发射天线。

2.3组合天线的高增益

实际工作中,偶极子组合天线的增益与偶极子间距成正相关性,灵活配置多层偶极子的天线,可在高增益下实现方向图的按需调整。其中,垂直极化天线特点是简单,全向辐射效果明显,但安装空间大,不易进行定向反射。而水平极化天线有方向性,定向效果好,安装空间小,易使用反射器的优点。实际考虑时,为减少共塔天线间的互调干扰(调频广播与民航冲突的主要原因),三套以下共塔天线常选单独的垂直极化天线,三套以上常选共用的水平极化多层反射天线

2.5功率容量的选择

由天线振子材料、间距决定,要使发射功率与天线功率容量相匹配。3馈线指标及其重要性 调频广播频率高,具有直线视距传输特性。以地球半径尺=6370 Km的理想球体来计算对端天线挂高均为100 m的微波地面中继距离,即视距约为50 km,因调频广播传输视距远小于1kW调频发射机有效覆盖半径,所以实际调频广播的有效覆盖半径主要由夭线挂高决定,也就是说相关的馈线长度指标至关重要,其中低损耗馈线是提高有效覆盖的很好选择。

另外,馈线的频率特性和匹配阻抗对发射效率也很关键,是提高辐射效率、实现理想覆盖的有效措施。同时馈线功率容量也由尺寸和填充介质材料决定,要求发射总功率小于馈线额定功率容量,或最大传输功率。

3思考

提高调频频率的利用率,第一,要提高频率规划预测的准确性,不仅要根据国际电联的预测软件,更重要的是采用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作为规划的基础,前者造成的误差是在可预知的范围内,后者造成的误差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采用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分布信息数据作为规划的依据,这是目前我国最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第二,将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应用于调频覆盖网工程,这不仅可以降低同频保护率,同时也可以采用技术手段解决同频相干区的干扰问题;第三,适当调整相邻发射台的载波频率间隔,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间隔太大,频率利用将降低,间隔太小,保护率将提高,覆盖重叠区的干扰将加大;第四,尽量减少发射台同一广播的重叠覆盖区;第五,如果可能,尽可能采用调频同步广播来实现同一广播节目的覆盖。

参考文献:

[1]姜文波. 调频广播覆盖工程技术研究[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6,(12)

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维护管理

一、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相关了解

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是在所有广播电视行业技术领域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只要将广播电视播控技术与时俱进就可以完美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为了在当今这个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广播电视行业如果想要依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将广播电视播控技术进行全面的升级和学习发展。

(一)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特点

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是能够快速推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而这个技术有着它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将广播电视播控技术非常简单明了的概括出来,那就是复杂性、多样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正是因为如今大数据的不断崛起,在对于一些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正是因为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一些特征,才会使在系统播控中发生数据串流或者数据流失,以及数据危险时提醒工作人员。[1]

(二)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了增强广播电视行业在网络媒体中的服务力,为了大力提高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给其行业带来的能力和质量。在一些国家科技化,信息化的平台中也不断研究着技术创新的方式。也随着电子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播控技术也在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不断的自身升级。目前的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已经实现了单项技术,同时也走在了向人机交互式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因此,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将会不断的为播控系统进行创新和升级,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广播服务业的影响力。

二、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管理和维护

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来说,最重要的两项主要技术就是数据的储存技术以及数据的转移管理技术。而这两项技术已经关乎到整个广播电视行业节目是否能够良好的播出和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广播电视行业必须要对这样的播控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高频率的维护。首先,要对广播电视进行合理的维护以及放置。作为两项主要技术的主要载体,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设施必须要放在安全而且领域比较空旷地方。因为它将会联系整个广播电视播控的系统,所以要将它的电源放在比较安全的地方,而且要确保电源并不会出现老化的情况。对于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应用来说,电源和音频服务器是最容易影响到广播电视的效果和质量的。因此,除了保证电源不会被老化以外,要对音频服务器进行合适的维护。[2]其次,是要设立相关的管理维护意识制度。由于广播电视系统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会十分的繁杂,且工程浩大。在相当忙碌的工作时间内,有很多情况下会忽略对于广播电视设备和播控技术维护的工作。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必须要建立相关的维护管理意识制度,不止要从行动上去做,更要从意识中就去进行严格的执行,让工作人员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当中定期进行清理以及打扫,还有对于设施设备和技术的维护升级。同时还要培养相关的技术手法,这样才够保证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应用稳定性,也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以便工作人员更好的解决和处理,同时规避最大的困难和问题障碍。最后,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维修管理技术培训以及工作人员的维修业务水平培训。在日常的广播电视播控系统工作中,不仅仅要对于电源进行防老化处理、对于音频服务器进行合理维护,同时还要对于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维护维修技术水平培训。目的是为了能够攻克广播视播控技术的维修难题,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在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水过程中,不仅要对于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还要让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实战练习。这样才会保证整体维修、维护、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也会减少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应用难题。在确保后期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工作同时还能减少相关的安全隐患,最终保证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正常运行。[3]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维护管理工作的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完备。其中可以包括工作人员能力技术的提高以及工作人员保障制度的设立等等。

第5篇

1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的概况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是保护电路传输设备,避免电力设备遭受雷击和电击。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运行原理是通过在点位的基准和广播电视系统之间搭建的低电阻的电路通道来避免设备遭受雷击和电击。因此,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际操作性。一旦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失误将直接打击到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甚至会直接影响和危及到设备的安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接地设备操控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的探讨尤为重要。

2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既有我国自助研发的设备,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用来防止电击和雷击事故发生的功能已经基本完善,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和设备的升级和更新人们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避免雷击的功能已经很难满足现在人们对于接地设备技术的需求,随着广播电视工程中电子设备数量的成倍增加,各个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电磁干扰也越来越强烈。为了解决设备之间相互存在的电磁干扰,保证设备安全和保证节目质量,接地技术的升级和改进也是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接地技术不仅仅要能防止雷击,更重要的时能提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并且消除或减弱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存在的电磁干扰。

3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技术的几种常见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的接地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技术也逐渐开始完善起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运用。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境内有四种较为完善和常用的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方式,分别是:保护接地;工地接地;屏蔽接地;防雷接地。下文将对这四种常见接地方式的运作原理、作用、以及优缺点进行阐述和比较。(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通常是指广播电视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地面形成良好的导电链接,其作用是防止广播电视用电设备由于绝缘体的性能减弱而造成设备导电,从而造成设备损坏或设备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保护接地的运作原理是通过不带电的金属绝缘体将过剩的巨大电流传输到地面,从而避免过剩电流造成设备损坏或是人身损伤。如果接地出现失误,导电部件、供电火线、金属外壳短路时,地面和带电体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这种情况下,十分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如果工作人员在短路时不小心接触到这些带电体,就会通过人体形成通路,不仅仅造成设备的损坏,更糟糕的是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2)工地接地工地接地是用来保障系统运作时点位的稳定,从而可以确保电气系统整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电气系统整体以及传输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屏蔽接地屏蔽接地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屏蔽接地同时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屏蔽接地的作用效果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信号质量至关重要,对发射机的稳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发射台的播出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影响更大,高频干扰会使计算机数据采集出现误差、指令错误,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并引发停播等重大事故。对产生磁场的设备外壳增设屏蔽装置,并将屏蔽体接地,不仅可以降低屏蔽体以外的电磁场强度,减轻或消除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而且可以保护屏蔽接地体内的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4)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设备由于遭受雷击受到损坏以及防止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防雷接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避雷针等防雷设施把由于雷电而产生的巨大电流导入大地,进行释放,从而减少设备上所携带的电流。在一般的电视广播工程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全固态发射机,这种设备性能及耐受能力较差。所以,为了确保全固态发射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布设防雷接地技术设备。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文化的选择方面有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事业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播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技术。基于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相关的各方面问题,本出了相关的阐述,希望对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应用和认识能做出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安传华 单位:日照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广播;无线;发射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53

0 引言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都离不开广播电视。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选择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由此,有必要对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展开研究,以便通过合理应用和发展无线发射技术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及其优势分析

1.1 广播无线发射技术

作为城乡人民群众获取广播电视基本服务的主要技术,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大、成本低、系统简单和接收简便等多种特点。在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应用方面,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诸多服务。而该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完美融合结果,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实现通信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社会生活内容得到了不断丰富。而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模拟广播电视技术已经逐步遭到了淘汰,从而引发了广播技术的新的技术革命。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广播电视用户开始采取无线广播的方式进行广播电视覆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天线发射技术的发展。

1.2 广播无线发射技术优势

从技术优势上来看,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任务量得到减轻。因为,过去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动操作才能够正常播放。而这种播放模式虽然可以确保用户打开电视就能接收节目,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用无线发射技术,则能够利用其高效率和智能化的特点,使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终端实现系统的远程操作,从而实现对无线信号的发射控制。而采取该种控制模式,可以在确保电视台工作质量的同时,减轻工作者的工作量。其次,利用无线发射技术,可以使广播电视的安全性得到增加。因为,利用无线发射技术可以使用高频电磁波进行电视信号的由点及面的传播,所以能够确保节目自动播出。而电视发射机则能够对发射信息进行自动统计,并且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此外,利用无线发射监控手段也能够对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1]。而一旦出现发射故障,也可以根据监控信息进行故障位置的准确判断,从而及时进行故障的排除,继而确保广播电视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2.1 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全面进入到数字化社会。而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广播无线发射技术也必将实现技术转型,从而更好的满足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无线发射监控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能够为更加完善的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利用该系统,广播发射设备将得到循环细致的检测,广播电台管理人员也将更好的实现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日常管理。所以,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广播无线发射的智能化管理操作的实现,并且最终为实现广播电台全智能化的无线监控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相信随着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将逐渐完成数字技术转型。

2.2 感知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

在广播发射的过程中,无线发射技术对频谱资源的利用十分重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进行广播信号的紧急发射,就会遭遇到无法查找可用无线电频普的困境,从而导致广播数据的传输遭到阻碍。而感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2]。利用该技术,可以完成闲置的无线电频谱的迅速查找,并且实现频谱的迅速连接,所以能够使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发展感知无线发射技术,可以解决突发状况中的频谱连接问题,从而使无线发射技术变得更加灵活,并且能够促进广播无线发射的智能化发展。而将感知无线发射技术当成是广播无线发射的新型技术利用,也能够为广播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3 空时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的军事作战中,空时无线发射技术就已经出现。但是在当时,空时无线发射技术被当成是雷达声纳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在空间定位和电波过滤方面。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空时无线发射技术也开始在互联网络的范围内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利用该技术,可以进行空间资源理念的倡导,并且激发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兴趣。因为,使用该技术可以在广播电视范围内实现无线发射信号的信息资源的自动化处理,并且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丰富的空间资源。通过合理进行空时无线发射技术的利用,将能够使空间资源得到科学的利用,所以将能促进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创新发展。因此,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其将在广播无线发射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从而使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竞争力得到提高。

3 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建议

为了更好的进行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应用,广播电台首先还应加强对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就是组织广播电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大量的广播电视人员掌握先进的无线发射技术,继而更好的确保广播电视的质量。其次,在应用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高空光缆进行信号的传播。而增加光缆的架设高度,则能够使广播信号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并且能够提高信号发射的覆盖率,所以能够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此外,广播电台还应该加强无线发射设备的维护。在平时的工作中,维护人员应该加强无线发射设备的避雷地网建设,并且做好发射铁塔、天线等设备设施的防锈蚀工作,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3]。而采取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无线发射设备遭受雷击伤害,所以能够为广播电台信号发射提供更多的保障。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进,才能使行业的发展与时展保持同步。所以,广播电视行业也应该加强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在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广播发射;技术维护;创新;稳定;科学

0.引言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做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本人的辛勤耕耘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发射事业必须着眼广电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分析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现状,还存在几个方面影响发展的问题。

1.1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群体水平层次差距较大,职工危机意识不强、工作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意识较为淡薄、人员年轻化较快。面对技术维护的现状,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科学落实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规范的长期的工作,必须要靠一整套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提高技术维护人员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维护水平是维护管理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1.2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而对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等)和环境的重视不够,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1.3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自成一个小社会,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差,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又能资源共享。

2.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竞争和融合不断加剧的大变革时代。广电技术和通信产业也在竞争技术、资源、市场,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维护不加速发展,势必会被淘汰。因此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和维护创新是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1加强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2.2紧跟信息化潮流,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必须及早处理,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事故发生的征兆,提前预防。

2.3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共享维护经验,启迪思维、集思广益,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技术改革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提出课题,大胆启用,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充分肯定其成绩,除采用物质奖励外,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2)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注重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紧密追踪世界广电科技发展的动向,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和世界广电业界的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我们的高精尖人才。

3.结论

广电行业和台站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而网络、信息平台把行业、产业联系在了一起,距离的消失,使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广电台站目前是竞争少、合作少、交流少、独立发展的局面,未来的发展就是向资源共享、激烈竞争、项目合作的和谐发展方向迈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台站的技术维护管理、运行、维护、创新置于公开公平共同参与的竞合状态,使大家在有竞争有合作互帮互学来共同提高。广电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对安全传输发射技术维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会使术维护管理和创新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摘要:网上广播(1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停播的形态,论述了实现网上广播的技术原理。

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网上广播(1ntem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我国不少地区脚络用户中的昕众观众群已经出现。网上广播作为:引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下面就开始介绍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l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i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Hayer10.0版以RealPlayer10.0为例,提供了非常多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l0.0还提供每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tayer采用与RealI,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I、MPEG一2等多种影音格式。

第9篇

光纤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光波成为传输的载波。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纤连接器、发射机、光中继器、光接收机和耦合器的无源器件组成。在所有的组成部件中光端机是核心部分,光端机由光接收机和光发射机组成,光接收机中的光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在经过加工和整理输出,光发射机是将光源转换成光信号,之后光信号通过光纤实现传输,通信信号传输的质量直接受到光接收机和光发射机性能的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优势在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快,传输的容量比较大,而且光纤的体积小,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保密性比较强,适用于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制作光纤的材料丰富,能够耐腐蚀。在高性能通信网络可使用光纤通信系统,能够提高视音频的清晰度,可用于制作电视数字化节目。但在使用光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弯曲半径不宜过小,光纤的连接和切断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在光纤系统的建设中给予特别关注。

2.微波传输系统

通信微波的波长在0.1毫米至1米范围内。通信微波的传输与接收之间无障碍时便可使用,成为现在网络通信的主要工具。微波的发展与无线通信是密不可分的,成为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媒介,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微波站的设备主要由多路复用设备、天线、收发信机、电源设备、调制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组成。微波通信系统特点在于系统使用周期短和线路建设时间短。微波传输系统适合在山区、海峡、水面和不易铺设光纤网的地区使用。其抗干扰性比较强,更容易适合复杂的自然环境,如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微波传输频带宽、容量大,可用于包括数据、电话、传真和电报等多种业务的传送。但微波的缺点在于衍射能力弱,直线型的传播方式,对物体的穿透能力比较弱,因此微波系统的搭建必须要在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管理中实施,线路设备的铺设必须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便避免微波通信效果受到影响。

3.卫星传输系统

卫星传输系统由星载转发器、上行发射站、地球接收站和测控站。星载转发器接受地面上传送的微波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变频和放大处理,再发射到地面服务区内,星载转发器作为空间的中继站,它应以最低附加噪声和失真传送电视广播信号。上行发射站是把节目制作中心输送的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调试,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上行C、Ku波段信号,同时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的微波信号,监测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地面接收站对来自卫星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下变频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调频、解调后得到基带信号,通过伴音解调电路和视频恢复电路的途径,建立起正常的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在电视机里实现音频和视频。在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卫星传输系统得到了广泛使用,一颗通信卫星的通信范围广,可以对几百套电视节目进行传输,在卫星信息覆盖的空间弄均可实现信息通信,由于卫星的信息传播功能强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效能好。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通信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但卫星传输受雨衰、日凌、风向等天气影响较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熟,卫星系统的传输性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不断提高,增强了卫星传输信号的质量。

4.SDH传输技术

SDH传输是一种线路传输、功能交换、融合复接和统一管理的网络操作信息传送系统。SDH的功能比较强大,可实现动态网络管理与网络维护功能,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率,满足现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信息传输与交换要求。SDH传输技术是未来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发展的趋势,SDH在广播电视传输网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广播电视领域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热点。SDH同步传输模式(STM-N)承载信息业务,根据ITU-TG.707规范的SDH速率,STM-1对应的线路速率为155.520Mbps、2.048Mbps的速率等级接口。SDH网能够与PDH网兼容,具有统一的光接口和复用标准,它采用同步复用映射结构和先进的指针调整技术,使来自不同业务提供者的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同步复用,同时可承受一定的基准丢失;SDH具有健全的网络管理功能,可以进行统一的网络管理,并可以对网络单元进行分布式的管理、具有业务的性能监视、网络的动态维护、不同供应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功能。

5.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