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01:19: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3实现“双师”到“三能”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在中高职衔接中,校长的改革创新意识、战略思维素养、决策执行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国家有严格的校长培训机制,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为重点培训对象,举办中高职院校校长共同参加的专题研究班,促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之间办学经验和发展思路的交流。采取国内培训与海外考察相结合方式举办中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医学院校校长交流讨论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作为校长,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吸取成功经验,积极牵头,推进中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衔接。
师资是提高中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家提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出“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就是师资的衔接。因此,在分段培养中,师资衔接是很重要的。中高职医学教育有其共同使命又各具特色,二者衔接必定要经历磨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实现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提升,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但对中高职教师要求有差别。中职教师要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成长目标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这就是一体化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培养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对高职教师来说,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由“双师”型教师转向“三能”型教师,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在医学院校“3+2”分段培养中,我们看到中高职师资衔接的紧密型。中职如果不能输送一体化人才,高职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医学院校师资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及个别从医院临床调入的医护人员,虽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师资明显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一般采用一体化模式,但目前缺少一体化教学教室,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再换地方进行操作训练,而且班容量大,学生动手机会少,需要增加教师。而高职院校“三能”型教师也明显不足,很难有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成果。
2中高职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方法
在继续实施并完成“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实现“双师”到“三能”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首先,国家有严格的校长培训机制,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为重点培训对象,举办中高职院校校长共同参加的专题研究班,促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之间办学经验和发展思路的交流。采取国内培训与海外考察相结合方式举办中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医学院校校长交流讨论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作为校长,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吸取成功经验,积极牵头,推进中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衔接。
3结语
我院始建于1978年,在29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贯彻“科教兴院”的办院方针,确保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已经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现有员工1 20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96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教授138名,享受政府津贴5名,四平市名医22名,硕士研究生及在读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75名。 拥有48个临床科室,21个临床中心,每年担负着四平医学院、延边大学医学部、北华大学医学部、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100余名医疗、护理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任务,10余年来,我院共承担了1 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与临床工作。
1 教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坚持医疗服务基础的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缺乏教学经验,及医学知识的更新的飞速,在带教工作中通过教学相长,培养临床人员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培养一批合格的医学人才。
2 举措
2.1 正确处理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在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 ,院领导、科室重视教学,每年6月在接收实习生进院前,科教科提出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例会或下科室研究教学工作,选拔一批热心教学工作、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制定临床实习考核细则,实习生职业道德要求、实习生职责等。将教学工作作为医院常态运行的工作之一。
2.2 建立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主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科教科长全面负责医院的教学工作,科室主任、护士长
负责本科室的具体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 强化临床能力培养
3.1 临床能力培养的要求 根据临床实纲的要求,我们把培养临床能力贯穿于临床教学阶段的始终,在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注重将诊断学知识、专业课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提高问诊水平,掌握正确检查方法,学会阅读各种检查结果,学会诊断和观察处理患者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 通过亲自接管患者、书写病历、病例讨论,使本学科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临床能力。
3.2 临床护理的培养能力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功能性被动护理,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及程序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已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为目标,达到生理、心理、社会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对护理对象的生理状况 、心理、社会因素做出全面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深入分析相关因素、症状、体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健康教育,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护理学的科学内涵已远远超过传统的护理模式,我们要求每一位实习护士掌握一位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程序。
3.3 教学内容 根据疾病谱发生的变化,对于常见病及多发病作为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如:心脑血管病。每位学生出科前均经过专科考试,成绩作为实成绩的一部分。课程考试采用多选题和病例分析2种题型,即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病例分析涉及到影像或心电检查,则给出影像或心电资料,同时考核了学生阅片或阅读心电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护理考试不仅进行操作考试部分,而且进行护理病历书写等考核。
4 监督措施
我院有健全的教学质量保证组织和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具体做法与措施如下:①随时抽检学生的日常工作,教学查房情况,了解实习效果;②坚持带教科室、带教老师要有备课,并定期检查。实习学生每科均要有实习小结;③学生对带教教师评议。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每月进行1次,获得信息,及时反馈。每年评选优秀带教老师8~10名,优秀实习生5~8名。
关键词:医院;护理;档案
一、医院护理的重要性及其档案建设与研究
医院护理是医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医院工作的半壁江山。因为从医院医护人员的成分构成上看,医院的护理人员约占到医院总人数的1/3,更是占到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约半数,所以,医院护理人员是医院诊疗技术工作中的基本队伍组成成分,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医院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上看,医院护理人员与直接管理的部门约占医院所有部门的3/4。如与医院护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包括医疗前期部分的门诊室、急诊室、观察室,医疗中期部分的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医疗后期部分的供应室、病房,即在病患的诊疗、检查、处理,以及饮食、起居和环境等各环节中离不开大量的医院护理工作。因此,医院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医院护理系统与医院其他系统的联系看,护士的护理工作与医生的诊疗工作之间,医院护理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与医院总务后勤科室之间,以及与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对其他医院系统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医院护理工作的水平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是由于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医院护理档案就成为真实反映医院护理状况和水平的真实凭证和历史记录[1]54,而加强医院护理档案的建设与研究,也就成为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的建设与研究
1.医院护理工作记录档案的内容。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所有资料和信息记录的总和,其中包括门(急)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历档案。病历档案中所有有关护理的文书资料统称为护理记录档案,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和信息记录总和,包括病患的体温测量单、医嘱单、医嘱执行单,以及临床护理记录单和手术护理记录单等。它们是病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生医疗事故时进行医疗技术鉴定的重要依据。护理工作记录档案是病人在医院全程诊疗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护理工作状况的凭证和依据,完整的工作记录不仅是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依据,而且也是向病人或病人家属反馈信息的重要依据,即它是医患双方值得信赖的档案资料。
2.医院护理业务技术资料档案的内容。护理业务工作档案包括需要登记、编目、存档的年度医院护理工作计划、总结,以及上级有关护理文件,申报上级有关呈批文件的存档;年度、季度医院护理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记录;医院各级护理工作制度、有关医院护理工作的会议纪要、资料和会议记录;医院护理人员的相关档案资料,包括执业注册、进修培训和出勤情况,以及奖惩和护理事故等资料。医院护理技术资料档案包括需要登记、编目、存档的医院制定的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年度护理科研项目资料,医院护理人员发表的护理专业学术论文,出版的护理专著,国内外护理科技动态;国家和省市有关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资料,各种护理培训班及业务学习情况和护理专题讲座等[2]84。
3.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的管理。护理部应指定专人负责护理档案资源的收集、登记、编目、数字化和保管工作。应保证医院护理档案资源的完整、清晰、安全和可长久保存。建立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的保管制度,并建立纸质档案的分卷、分档存放,以及纸质档案的及时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存储。年终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分册、分类型装订,对于数字化档案及时加工处理,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档案存储。医院的各级护理档案管理人员应配备联网电脑,将所建立的护理业务技术档案与护理部的管理档案系统进行实时联网,实现整个医院护理档案系统的资源共享,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医院护理档案系统的资源共建和共享利用[3]128。
三、医院护理人员档案的建设与研究
1.医院护理业务人员及其档案建设。根据2008年5月12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以及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的规定,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一半应为护理工作岗位的人员,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护理人员要达到全部护理人员的70%以上。由此可见,医院护理人员在医院中所占有比重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医院护理人员档案建设与研究就成为重要的内容。从当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队伍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虽然专科护士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且缺乏正规的专业护理教育及培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医疗水平的更好发挥。医院护理业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业务技术考核情况、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职称晋升、奖惩记录等[4]50。
2.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其档案建设。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是指由四级层次护理管理人员组成的医院护理管理人员队伍。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档案建设就是对这四类护理管理人员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地建设,使之成为医院护理档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院护理专职副院长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指导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护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培养计划、护理科研工作等组织实施和落实情况的档案记载。护理部主任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建立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护理档案信息系统,开展的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记录。科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参加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指导危重患者护理,解决本科室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记录。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指导病区护士或亲自操作的复杂护理技术,全面掌握本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指导并做好危重患者护理的记录。
3.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及其档案建设。由于培养临床护理专家可以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因此,建设临床护理专家档案是医院护理人员档案建设与研究的一个重点项目。临床护理专家是指在护理某一专科或专病种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型护理人员。他们在护理工作中主要行使护理专家、护理顾问、护理研究者、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等多重职能。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从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范畴,有助于拓展医院护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临床护理专家工作在一线,承担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能直接参与并指导临床护理,并承担医院的护理会诊任务,保证护理疑难问题得到解决[5]36。临床护理专家档案的主要项目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成长经历信息、专家形成历史、护理顾问记录、护理学术记录、护理科研记录、护理教育记录、护理管理记录等。
四、医院护理科研与教育档案建设与研究
1.护理的社会作用日趋明显。一则,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家庭人口的急剧减少,老年人的护理成为亟需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二则,由于社会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从而导致车祸数量的大量增加,并由此造成数量巨大的伤残人员增加,这些伤残人员的护理也就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三则,慢性病患者也在随着人类环境污染的加剧而日益增多;四则,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需要护理的社会需求。如妇幼、残疾等脆弱人群的健康指导需求增加,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支付能力降低和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等,这些都对护理的社会作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需要与之相对应地建立医院护理社会作用研究的相关科研档案。
2.护理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医院护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健康、亚健康的人,也包括不同疾病、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组成部分的个体和家庭。护理教育应成为一种开放系统,它体现在各种护理教育机构应尽一切努力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所有具有学习能力并有志于学习护理的人开放,也就是说,是向所有用户对象开放的。护理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不同机构的联合办学,如医学院校与医学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医学院校之间的联合,医学院校与医院之间的联合,医学院校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护理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通过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实现。例如,目前正在逐渐普及和推广的慕课课程教育,从而使护理教育知识的获得更加灵活。为了适应开放的护理教育体系,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教育档案作为文献资源支撑。
3.护理教育电子化学习历程档案。由于国内护理医学临床教育的教学与评量方式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例如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量之间缺乏连贯与回馈机制,因此亟需建立学习历程管理的机制。作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由入学到毕业的专业能力学习过程记录,不仅能改善护理实习课程之间缺乏相关性与连续性的问题,而且也可以记录、追踪及辅导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过程,并以此作为护理教学评价及课程改进的依据。由相关研究发现,学习历程档案具有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未来学生可以将其学习历程与成果进行数字化云端存储,成为可携带式的个人学习电子档案,也可以延伸成为个人护理专业电子档案。学生进入职场后仍然可以继续记录其护理执业经验,成为专业的护理履历,最终达成可携式护理专业档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超.浅议护理档案的建立及其管理[J].兰台世界,2014(14).
[2]魏彩虹,曾梅玉,蔡丽月.中医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
[3]魏银霖.护理档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初探[J].硅谷,2014(20).
[4]肖保娟.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4).
关键词:转化医学教育;实习医生;临床实践
0引言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近年来医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指快速有效地将基础理论成果转向临床应用,同时把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再反馈给医学院校,以此完善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过程[1]。在此基础上,我们予以创新将转化医学教育应用于实习医生的培养当中。其核心是打破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屏障,使校园理论成果能及时为临床应用,而临床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及时反馈给基础教育者,最终使患者受益[2]。转化医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外科临床的进程,在普外科领域,诸如无菌操作、简单的病例分析及医学影像技术等的应用,都极大地推动了普外科临床教学的发展。在转化医学教育时代,如何更好地对实习医生进行培养,使其更加适应未来的医学模式,需要对校园教育和教学医院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对如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教育对临床实习医生培养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1转化医学的认识
早在1996年《Lancet》杂志就有论文提出转化医学的概念[3],又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research),是指从校园文化教育到临床和从临床到校园的双向研究体系,将理论学习的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实践反馈与理论。而在随后进一步明确了概念,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模式[4-6]。我们根据这个转化医学模式制定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我院与徐州医科大学联合教学,建立实习医生教学基地。加快了人才培养,努力打造符合新时代的临床医生,以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2转化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转化医学教育从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实施,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教育为转化医学教育,把这种行为单纯的叫做实习带教,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太多的成果可言。临床实习医生很多情况下存在不知所以然,举个简单的例子,急性阑尾炎是很常见的普外科急诊病种,带教老师可能会根据课本知识,提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如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等。但在我们的转化医学教育中,不仅要问这些常规问题,更重要的是参加术前的病史采集,参加手术,参与术后管理。然后回顾整个病例的发病、治疗、预后以及随访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案例,然后将思维发散,把病理学、诊断学、影像学都参与进来,融会贯通。这样的临床教学具有深刻的印象,转化医学教育促进了临床实践的提高,同时临床实践践行了医学教育的成果。
3转化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转化医学教育是向临床实践过度的唯一路径,是达到临床、体现临床的唯一运作方式。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发展的曲折性,让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理解转化教育的必然性,可能要走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因为转化医学教育的实施,任务繁重,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没有转化医学教育的兴起,很难有临床实践快速的发展。为了这个过程的加速发展,实行转化医学教育势在必行。3.1实习医生是未来教育的主要承担着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育的主体能够快速成长,也就是我们的实习医生能够快速融入临床实践。实习医生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所有教育成果的载体。他们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评价为教育失败与否,因为他们将是保障全体国民生命安全的守护神。如果培养不好,直接影响全体国民身心健康,到那时在回过头来数落教育的失败,势必亡羊补牢,已经晚也。这个历史进程是单向发展的,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对他们负责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他们不单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整个转化医学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3.2整合医疗平台,建立可持续性教育资源所有的医疗教育都有一个教育的平台,搭建这样的平台,需要多方的协商合作。医院-临床医生-实习医生-医学院校,是多方互动的。现在的电子信息化系统比较健全[7],投入适当的教育费用,将这个电子系统循环利用,在转化教育中起到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可以随时调阅每个实习医生的学习进展,并将全部信息录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四方是可以相互两两沟通(见图1),实行的是动态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的临床实践当中,目前还是一个初级阶段,需要以后进一步完善电子系统、总结经验,加以推广。3.3提高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其实提高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仅是医疗设备,以及可触及的医疗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是广义的,包括现有的临床医生、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实习医生本身。在临床教学中要发挥每一处教学点的资源放大作用,一个病患的基本病情,可联系到很多的临床案例,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实习医生的临床积极性,将他们的理论转化到临床实践当中,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大型医院教学中,往往流于教学形式,走过场,只重视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认为他们才是进入临床中培训的第一步,其实是错误的,在一个医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培养的第一步。
4具体实施过程
“有法可依”,才能运行顺畅。我们所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流程。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医生在流程中起到引导和授课的任务,实现转化医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临床思维方法,要指导实习医生融入到临床管理中。首先带教医生应及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新技术、新理论,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力[8]。再次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要能讲课、会讲课[9]。我们这么多的医生中不是每一个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带教医生的培训,也很重要,你的知识上限,往往决定了你所教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上限[10]。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面对的不单是患者,还有一批批带着浓厚校园气息的实习医生,转换自己的角色很重要。带教医生是教育中的中坚力量,而上层领导更要有把握运行方向的能力,上下共同调节,才能建设好一支教育强军。4.2双向互动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过程[11],如何能更好的教,以及又能充分的学,是我们的目标。第一,将书本中生硬的理论简化成临床常见的个案病例。例如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有很多点,有时候实习医生根本记不住,或者记不全。带教医生可以现场教学查房,病房中阑尾炎的患者随时可见,让实习生亲自上台手术。手术中的每一个操作都有其目的性:结扎血管,是防止出血;残端0.5厘米结扎,防止残株炎;做荷包包埋,防止肠瘘;纱布沾尽渗液,防止残余脓肿;网膜覆盖,防止肠粘连。最后切口冲洗,防止切口感染。这样一个过程下来,教的工作展现的淋漓尽致。下面就是学的问题了,带着术中的图像,在看课本,术后一直观察这个患者,直至出院,完成该患者的出院记录。这样就能完整的了解该患者的发病、治疗、出院等情况,然后我们在进行简短的认识总结,这样的教学结果,会更加记忆深刻。
5结语
转化医学教育是医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关注点、研究点,作为一种新理念,转化医学教育在校园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12]。在新形式发展下对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这些未来的医学人才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理解并积极践行转化医学教育,从而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WehlingM.Translationalmedicine:scienceorwishfulthinking?[J].JTranslMed,2008,6:31.
[2]洪琪.转化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新动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03(8).
[3]GeraghtyJ.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ndtranslational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4]ZerhouniE.Medicine.TheNIHRoadmap[J].Science,2003,302(5642):63-72.
[5]WadmanM.Harvardturnstomatchmakingtospeedtranslationalresearch[J].NatMed,2008,14(7):697.
[6]AblinRJ,MarincolaFM,NataliPG.The“ExcellenceinTranslationalMedicine”and“Bedside-to-Bench”Awards2007-08[J].JTranslMed,2009,7:57.
[7]孟立锋.基于翻转课堂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教育,2017,01(36).
[8]祁祯楠.全科医学研究生轮转儿科期间胜任力导向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刊,2017,01(52).
[9]McParlandM,NobleLM,LivingstonG.Theeffectivenessofproblem-basedlearningcomparedtotraditionalteachinginundergraduatepsychiatry[J].MedEduc,2004,38(8):859-867.
[10]裴静.PBL与传统教学结合在留学生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2.
[11]袁国莲.教学医院科研平台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02(30).
关键词 复合型 公共卫生 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05-05
Reseach and pract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ertical compound public heath teaching bas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REACT Vertical compound public health teaching base is a platform integrated with medical colleges, public health agencie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Through multilateral sharing resources, it achieves new community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system development.The base broke through the original single student internship structure and made the ‘Five in One’ running mode, including new public health practice teaching, primary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in public healt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family physician system, improving the research of community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primary personnel training of public health. For the area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system, it will promote and deepen the strong leading and radiation effect.
KEY WORDS compound; public health; teaching base
纵向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是指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相关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建立的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科研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的资源共享教学平台。合作各方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合作协议,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以人才培养服务为目的,能使各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市教委直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负上海市社区乡村医生、学校保健教师等专业的培养任务。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测检验与评价、卫生防病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为嘉定区乃至上海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紧密型的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将成为上海市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相关科研项目研究的一个紧密结合的平台,对促进区域公共卫生发展、医学教育发展和新一轮医改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迫切性
1.1 新医改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大批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因此,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使广大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够就近得到比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1.2 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缺乏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有所上升,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人才仍然十分匮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2],乡村两级公共卫生队伍的建设是制约和影响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到2011年底,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有24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70家,村卫生室1 476家,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体系[3]。按照标准,每个自然村设立一个村卫生室,每万人口要配备2?3名全科医生,由于历史原因原来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学历普遍较低,无论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达到标准。
1.3 传统医学模式根深蒂固
社区乡村医生的基本要求是工作团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型的实用专业人员。
目前乡村医生作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缺乏现场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组织管理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比较弱。往往重治疗而轻预防,人文关怀不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厚基础、宽人文、宽专业、高能力应成为衡量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的标准,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必须拓展知识领域,强化社会心理层面的培养。
2 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的宗旨和意义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资源整合,在公共卫生教学、现场实践项目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现场实践和带教资源,结合日常防控工作支持学生现场实践和科研;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和教学技术支持,尝试共同开展公共卫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申报国家、省、市课题并解决公共卫生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为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提供经验。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的宗旨,是改变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卫生人才。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对于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其不仅是促成医学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医学院校教师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参与教学的双向人才互动[6],做到医学院校和政府、卫生机构在工作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因此上海医药高等学校与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教学基地建设符合社区应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3 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3.1 初期目标
在建设初期的第一阶段,实现社区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实训培养。初步探索现场实践教学合作模式,提高学校与疾控中心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带教水平。通过教学基地的基础建设和师资人才培养,初步形成符合社区应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训体系。
在第二阶段中,形成新型的公共卫生实训模式。建立公共卫生科研与公共卫生教学科研项目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教学基地在各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建立起以人才培养服务为目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紧密型合作关系。
3.2 中期目标
完成公共卫生实践训练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此平台上引领和带动区域内农村型、产业型、学校型、城市型等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基本实现把基地作为创新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公共卫生适宜技术下沉、促进社区家庭医生体制发展、提高社区基层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和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载体。
3.3 远期目标
经过几年的建设,公共卫生教学基地成为乡村医生为主的公共卫生实用性人才培养与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成为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和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领域的一面旗帜。
4 实践教学基地的结构
4.1 行政结构
以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为核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上级教学分管单位,负责基地教学管理,并下拨基地建设经费和经常性教学经费;嘉定区政府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地的行政管理,并根据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下拨的经费数额,从政府财政中同等配套下拨教学经费;教学基地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接受上级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实施公共卫生的相关教学任务,完成相应职能;下属公共卫生教学分基地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接受基地管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4.2 教学管理体系结构
4.2.1 教学委员会
教学工作委员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嘉定区政府、教学基地的专家组成,是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基地工作和管理进行指导、评议和决策的组织机构。
4.2.2 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设主任和副主任,由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担任基地主任,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副校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别担任基地副主任。负责制定上级指定的教学计划,并调配资源进行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的实施。
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检查督促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负责教师的业务考核,业务培训计划;负责每学期开课计划的审查,制订课程表、考核日程表,负责教室的管理和调度,编排教学日历;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负责查处教学质量事故。
各专业教研室有慢病、防疫消毒、性病结核、病媒寄防、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环境疾病防治、学校卫生、微检和理化10个教研室,各教研室设主任1名,教学干事1名,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纵向教学管理延伸到教学分基地的专业条线。
4.2.3 教学分基地
教学分基地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分基地主任,基地的教学分管主任担任分基地副主任,下设教学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和教学干事负责执行基地下发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基地专业教研室的指导下,督促相关执行人员完成教学任务。
5 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化和利用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多元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是基础性力量。
5.1 多元资源的来源
在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资源有来自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的管理资源,包括乡村医生的培养、教学计划、教材、师资、学生、教学经费等;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资源,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经费等;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区域公共卫生管理资源,包括预防医学业务研究、指导、国家实验室检测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资源,包括家庭医生制度实践、社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力资源、社区基层行政管理等。这些资源都具有独立和稀缺的属性。
经过在教学基地建设的平台管理,把这些资源通过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并带动区域公共卫生发展的机制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乡村医生培养和社区公共卫生发展的效益。
5.2 优化资源配置
5.2.1 医学高校与地方政府对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的共识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定区政府签订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共同建设协议,建立合作框架,共同管理和投入建设经费,依托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把教学基地建设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和带教的基地,逐步向社区基层进行辐射,紧密配合医改,带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促进区域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做到市郊一流,上海一流,乃至全国一流。
5.2.2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教学基地框架中的整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区域性的公共卫生机构,拥有资源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能力,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和能力,环境卫生监测检验与评价技术和能力,卫生防病信息管理技术和能力,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和能力、预防医学应用研究,指导与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乡镇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拥有为社区、家庭和居民服务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诊治、管理、院前急救、妇幼保健、理疗康复、老年保健、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咨询的技术和能力。
以上区域公共卫生机构均具备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相关资源协调功能,向上,依靠上级政府、上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调资源;向下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资源;并且具备区域内横向协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公共卫生相关资源得到了教学体系的规范和整合,使得公共卫生的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规范下取得在内容、方法、技术理念等方面的规范,在带教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实践的同时,带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5.2.3 教学基地建设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共赢
项目建设基地以项目为载体,确保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强力支撑。这些项目主要包括1+N导师制、农村社区乳腺保健推广、企业职业卫生服务体系调查、农村社区糖调节受损状况与干预、农村社区职业卫生调查、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方法研究、农村社区手足口病综合防控模式探索、农村社区心脑血管疾病趋势分析、社区公共场所重要病媒生物与病原体关系研究、农村中小学病媒生物健康教育模式等系列项目。
人才培养 在公共卫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7]。为了探索一条有效培养教师的途径,教学基地制定了《教学基地教师选拔、培养、考核暂行办法》,鼓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参与部分课程教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安排合格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选派符合要求的人员参加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卫生法学、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学科的课程教学。
1+N导师制 由一名导师带教多名专业人员,以项目为抓手,从项目开展、科研指导、成果结题,实行一体化、全程捆绑式教学。教学基地管理层对实施导师制的团队进行全程管理和督导。目前,导师制团队由六名导师和十八名学员组成,一共有六个团队,分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慢病、社区职业卫生、社区病媒生物和社区传染病控制,目前已经完成1年的带教,公开二十余篇。
学科建设 根据嘉定区的区域和卫生资源特点,对社区基层的病媒生物学科作为三年发展的重点学科,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发展规划、资金投入为第一层次,而学术梯队、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学术交流为第二层次。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学科建设的基本结构体系,由此决定了学科的建设规模、发展实力和影响力。
社区卫生发展 在农村型社区,建设了华亭教学分基地;在产业型社区,建设了安亭教学分基地;以及选择较规范的农村中小学作为学校型社区进行项目实施与建设,取得教学与卫生服务的双重示范引领作用。
6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展望
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嘉定区政府、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多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投入和协调资源,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初见成效。今后将就各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来建设具有专业细分特色的,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特点的公共卫生教学分基地,形成在各种不同社区环境、不同人群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具有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8]。
嘉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与乡村医生培养相结合,推出“3+2”培养模式,让已有1年工作经历的年轻村医进入上海市确立的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在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平台上,经过“3+2”培训的“科班医生”走上“乡村医生”岗位,将使嘉定区149个农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彻底脱胎换骨,乡村医生队伍将由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的“科班医生”所取代。展示了今后社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培养实用型农村社区基层卫生人才上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所投入的资源将更优化,产生较高的培养效益,学生培养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将有更高的飞跃。尤其是行业带教师资的柔性增加,拓宽了公共卫生实训教学领域的师资建设,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9]。
嘉定区政府在促进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带动下,人才培养和社区卫生服务互为依托。纵向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具有医学高校、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纵向复合联动的结构特征。公共卫生实践教学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下沉到社区居民家庭,所以医学生经过这个平台训练后,在社会经历、心理历练、社区居民互动等方面都获得了全新的体验,获得了乡村医生的角色定位。在宏观上,表现为患者个体向社会群体转变,单纯医疗向六位一体转变,间断性的服务向全程的健康医疗服务转变,坐堂式服务向互动式转变,由此为进一步筑牢农村基层卫生网底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 张璟, 张春之. 构建预防医学紧密型教学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 33(2): 151-152.
[2] 任光圆, 潘传德. 基于医学生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J]. 全科医学教育, 2007, 10(1): 18-19.
[3] 柴宗盛. 上海规模化推广家庭医生制 效果与最初设计不符[N]. 东方早报, 2012-07-31(3).
[4] 杨六成, 罗勤, 吴洁荣, 等. 社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思考[J]. 现代医院, 2008, 8(5): 130-131.
[5] 郭秀花, 王嵬, 郭爱民, 等. 预防医学专业现场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3(1): 72-74.
[6] 唐小江, 赵娜, 邹飞. 职业卫生教学基地工作之管见[J]. 中国职业医学, 2007, 34(5): 441-442.
[7] 李树平, 段于峰, 邬贤斌, 等.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1, 31(6): 824-825.
[8] 乌建平, 徐伟, 吴建红, 等.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研究, 2008, 26(20): 9-10.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预防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1],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需要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实践培训,随着基层疾控中心软件与硬件设施的更新以及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医学院校选择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从2005年开始承担实践带教工作,现已是省内外4所高校的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学生包括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检验等专业。为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中心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将学生培养作为科教重点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构建了适合基层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
1实习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1.1基地概况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任务和工作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扩展,从单纯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扩展到人群健康促进[2],卫生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加大。余杭区疾控中心目前有行政业务用房1.2万m2,检验用房3500m2;固定资产2800多万元,2014年区财政项目经费投入达500万元。在编79人,其中硕士16名,高级职称20名;设有公共卫生应急科、传染病防制科、公共卫生监测科、慢性病防制科、地方病防制科、健康教育促进科、检验科等业务科室;其中检验科是浙江省第一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有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荧光定量PCR分析仪等1200多万元设备,实验室国家认可/省级计量认证项目达549项。中心为适应教学需要,专门建有教室、图书室、宿舍,配备实践技能模拟训练用的示教室。1.2教学管理机构建设为了适应毕业生实践教学的要求,规范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中心主任担任教学管理领导组组长,在综合业务科设立教学办公室,负责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实习计划和学生管理,检查评估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教学办公室下设预防医学、检测检验和卫生管理3个独立的教研室,配备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成员和带教老师,共42人,具体负责各项教学工作。选派工作作风良好,具有五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6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带教老师,特别注重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强、知识更新快的中青年人才承担教学工作,并根据带教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1.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基地建立了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办公室工作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学例会制度,讲课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工作职责等。各教研室也建立了教学工作台帐。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研室会议、实习生会议、师生座谈会等专题会议,加强与各高等院校联系,交流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切实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分析存在问题,讨论并采取持续改进措施,使教学管理不断规范。
2预防医学实习生的带教模式
带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将获得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了能完成教学目标,经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导师负责、实训带动、情景模拟、过程评估的带教模式。2.1导师负责导师负责就是为每一位实习学生指派1名固定的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校实纲的要求安排实习任务,但进入不同科室轮转实习时另有专科指导老师。学生如遇到在专科实习时无合适的病例、疫情、操作、现场情况,则由指定的指导老师负责设计模拟现场来完成相应的实习计划要求。这种带教模式,一方面增强了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使带教老师能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解决学生的个人问题、思想问题、生活问题等,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了良好师承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做人的真谛、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坚定的专业取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带教老师所追求的共同培养医学人才培养的愿望[3]。2.2实训带动在带教过程中强化三基教育,倡导实训带动的带教方式。我国现行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多在第九、十学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由于以往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接触社会较少,往往表现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足,与各地文献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4-7]。其原因,一方面,现行的基层疾控工作运转主要是按国家或省市制定的规范或指南开展的,而这些规范或指南往往是大学理论学习阶段没有碰见过的。另一方面,现场事件不是预先设置的,由于缺乏现场经验,许多学生到现场后无所适从,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理论融化到实践工作中去。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制定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2.2.1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作为学生现场实习的主要教材学生转入科室时,由带教老师组织学习,让学生对现场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了初步印象,如疾病监测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置,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慢性病社区管理等各种工作规范。通过重点讲解各类规范制定的理论依据,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在规范中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培育现场工作经验。2.2.2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培育现场工作动手能力余杭区疾控中心负责了全区20个镇(街道),近200万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现场。医学实践是将学习转为动手实践的重要过程[8]。实习期间,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社会最基层,到社区、厂矿、学校、医院等现场参与社会实践,包括:①疾病和健康项目专项调查,如心血管疾病人群危险度调查、免疫规划接种率和成功率调查、人群膳食调查,人群健康素养调查、慢性病人群生命质量调查等,通过项目调查,培育学生包括语言、沟通、交往等社会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实现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换;②突发性事件处置,如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和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分析、判定、现场处置、风险沟通等,努力提高学生现场应变能力;③技能操作,包括现场监测样品的采样,简单监测设备的使用,常用消毒液的配置和使用等,提高学生现场动手能力。2.2.3提供丰富的现场资料,培育科研写作能力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不断延伸,积累了大量现场资料和数据,对现场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报告,成为疾控工作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训练学生如何利用现场资料,基于循证医学的原理,写出科学报告成为实践教学重点之一。我们通过举办现场调查报告和医学科研论文撰写方法的培训班,规定学生在参加现场工作后必须自主撰写完成6份报告作为实习作业,开放中心档案室,供学生查阅历年资料目录,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总结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知识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学会在现场碰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提出自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2.3情景模拟2.3.1结合实际工作,安排情景模拟实践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最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课程和训练项目。根据具体情况,模拟训练可以在示教室进行,也可以到各社区完成。训练项目包括个人防护技能、疫点消毒处置技能、现场检测仪器使用、血防查螺技术、灾后防病技能、标本采集技术、预防接种技术、健康教育演讲等各种技能训练操作机会。通过这样的讲课,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体会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应用的重要性。2.3.2结合疾控管理职能,安排情景培训专题讲座对辖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疾控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是疾控工作的职能之一,该工作除了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了解地域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沟通能力和公文写作技能,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我们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针对各专业科室工作内容安排学生的大小讲课。内容涉及网络直报方法、疫情监测报告方法和分析报告撰写、应急物资如何储备与管理、如何进行病人随访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与流调报告撰写、免疫规划管理与报表制作、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与调查处置、结核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卫生监测与相关事件调查处置、实验室认证认可体系和质量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与方法、科普演讲稿撰写、如何进行辖区业务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内容。此外,还包括如辖区风土人情和卫生工作情况介绍、疾控工作职责与任务、各业务科室实际工作情况介绍、办公软件使用、公文写作、培训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与、工作计划总结和台帐整理、如何进行辖区业务指导等,使学生能逐步适应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状态,掌握疾控管理工作的基本功。2.4过程评估评估是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设计了专科评估、综合评估和双向评估,有效促进了实习工作的开展。2.4.1专科评估轮转科室对每位实习学生均进行出科考核评估,包括考勤与纪律、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试等。规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需完成和上交专科作业,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疫情监测分析报告或慢性病监测分析报告、业务培训方案、应急健康教育方案,科普演讲PPT、实习体会等各1份,以此作为出科成绩考核的依据。2.4.2综合评估实习结束时,每位学生将参与的现场调查工作,用PPT进行总结和汇报。要求学生从事件发生时的接报、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资料分析、干预措施制定、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报。教研室老师在现场进行评分,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的依据,具体内容包括①工作作风:计30分,包括考勤与纪律、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②理论知识水平:计30分,主要考核三基知识和各种技术规范;③现场工作能力:计40分,作为学生最主要的考核方法和内容,包括现场工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面试成绩。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训练和提高的过程。2.4.3双向评估每年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带教老师,实行学生和老师双向评选制度,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学生对也带教老师进行不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工作作风、理论水平,现场带教能力等。教学办公室对每届学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把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双向反馈,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工作质量。
3教学效果与思考
此教学模式通过5年的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近3年进行无记名测评,学生对基地实践教学的综合满意度平均为92.9%,有较多的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希望来本基地实习。学校对此教学模式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召开的实践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的介绍交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现实问题:如学生管理问题,由于实习后半学期,部份学生因找工作等原因,忙于应付各类招骋考试,专业实习心思不定,投入不足;几个月的实习时间,还不能完全让学生适应社会,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还较弱,现场独立应对、处置能力相对不足;此外,现场工作的复杂性,有别于学校案例教学,许多事件结局并非能找到充分病因,如病原学依据,往往使学生对现场工作的科学性产生疑惑。以上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薛红丽,李志强,许飞华,等.创新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65-66.
[2]詹思延.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3]牛晓泉,王翠玲,王晓玲,等.临床医学实践教育导师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33-134.
[4]杨红茹,左群,马立新.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4):89-92.
[5]孙要武,祁艳波,董艳梅,等.创建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2017-2018.
[6]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3):10-11.
[7]蔡志奇.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及技能评价现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39-41.
由于近年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招生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平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0%左右。教学档案的门类也随之不断增多,如承担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学医院,无论在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很大改变,临床教学档案的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临床教学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财富,对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并逐步达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以更好地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服务。
1 临床教学档案的含义
临床教学档案是医院广大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所形成和积累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1(。它真实地记录了临床教与学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反映了医院临床教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面貌,对医院的教学与研究,包括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教学医院临床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国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临床教学的条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教学导师遴选工作的文件、教学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各种教学实纲、任课安排、带教培训讲义、使用教材目录、科室轮转安排、实习计划、报告、护士继续教育名册、学分登记表、考试成绩统计、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检查材料、带教老师业务档案等,它们都是临床教学活动的产物,具有现实性、动态性、集中性的特点。完整而有序地收集、保管、利用好临床教学档案,能够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医院教学工作的全貌。
2 临床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教学档案和其他档案一样,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临床教学档案能规范教学管理,为教学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档案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必须做到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毕业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分配、上报评审材料、教师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教学档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素材,只有依据可靠的教学档案作为研究依据,才能起到科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档案的反馈信息,可以得到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如医院科教科对临床轮转医生在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轮转期间带教导师能否详细解答诊断与治疗上的决定与原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能否在不同时间通过在病人床边与病人直接接触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等等。科教科通过对此调查表的汇总分析,可以总结出不同带教导师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同一带教导师存在的不同问题。又比如,医院护理教育部在护理实习生临近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工作满意度调查,通过详细的提问式答卷,得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医院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及护理教学管理的真实状况。通过对这些临床教学档案的分析,可以找出不同教学阶段,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同状况,对教学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能够挖掘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2 从临床教学档案中能够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案
在教学档案中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学生实习中的学习、奖惩、特长、健康等状况,是各用人部门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培养教育和合理使用的建议,做到因材施教、量才录用,从而为各用人单位、部门推荐适合的优秀人才,并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因材施教的新兴教学方式,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认同,充分地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的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种类型的人才在新型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同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德、智、体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2.3 临床教学档案能为教学经验的总结及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凭证作用
临床教学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临床教学活动、教研成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完整、准确的教学档案能成为教学管理部门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改进招生计划等活动的参考依据。例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历年教学检查、评估、考核资料、课件评比、教学信息反馈材料等,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修改实习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探讨教学特点,研究教学对象,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档案人员应配合教学改革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有价值的教学档案信息,以文摘、简讯、档案信息通讯等形式,向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者输送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和教改经验,为他们选择档案信息提供参考。
2.4 临床教学档案能为医院领导的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临床教学档案记载了医院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既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又可以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医院,扩大医院影响,从而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临床教学档案也记载了医院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失误和不足以及一些特殊的反面典型,可以帮助医院领导顺利、完善地处理好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决策水平。
3 如何做好临床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1 强化档案意识是重中之重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资料的认知及反应度,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主动意识和严格保密意识。临床教学档案是临床教学工作的历史记录,首先,要增强领导的教学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教学档案管理好坏是医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2(。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涉及的42项指标,与教学档案直接有关的就有24项,占57%。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领导,在检查、总结、制订工作计划和安排经费时不忘教学档案工作。其次,档案部门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带教老师的档案意识,并在阅档中大力提供方便,当好他们的参谋,使之在查档中收到效益,促使他们关心参与档案工作,主动完成档案资料的移交归档工作。第三,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引导医院员工正确使用教学档案,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效用,为教学管理服务。总之,领导重视,上下统一认识,是搞好教学档案建设的关键。
3.2 健全规章制度是必要保障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实践表明,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领导、基层档案员、文件资料制作者,都应有到位的制度加以约束。《医院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及管理制度》、《兼职档案员岗位职责》、《医院档案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都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保障。医院档案室应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任务和职责,把归档工作纳入教学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定期检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主动接受档案管理业务部门的指导,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高;教学管理部门应落实教学档案管理的人员和所需经费、设备等问题,并落实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保证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质量,使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化、正规化。
3.3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要使教学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负责档案的专职人员和各带教老师及教学秘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业务素质,学习档案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医院档案室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使档案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医院档案室每年定期对教学档案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临床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及归档细节进行适时调整,对新承担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辅导。医院档案室通过医院网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档案室可以与医院培训中心联合定期进行档案知识培训,广泛地在师生中进行教学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教学档案意识。
3.4 加强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是关键内容
教学文件材料的收集是教学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就会影响教学档案的内在质量。要加强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十分重要,而主动性的动力来自于爱岗敬业的精神。由于教学工作烦琐、零碎,要注重日常分散形成的教学档案的收集,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一定要进行材料的整理,不能等到每年学期结束,教学任务完成后再整理归档材料,否则一些产生于日常教学之中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就会流失,再想弥补就会非常困难,而且也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了。另外,各教学单位的教学人员也是帮助提高档案完整性的很好的帮手,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地接触和拥有某些文件材料,这些散落在私人手中的材料分散、零碎、封闭,往往会影响档案的完整性。教学档案兼职档案员要注意收集此类人员手中的资料,做到脑勤、手勤、腿勤、笔勤,每年保质保量地完成归档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文件材料的传递、借阅、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遗失,及时补救,以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性。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与否,除了领导的关心、重视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5 加强教学档案的日常管理
教学档案应与医院其他档案一样,有专用库房存放档案,库房应具备温湿度仪、空调、复印机、计算机、扫描仪及防盗系统,达到防火、防虫、防霉、防光、防盗、防尘,“六防”要求,由专人保管,每天登记库房温湿度,确保库房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稳定在45%~50%,在温湿度出现偏离过大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档案保存场所符合要求。档案室对教学档案的日常借阅应有登记在册,借阅范围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在集医疗、科研、教学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中,增强教学档案意识,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教学工作考核评估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临床教学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加强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医学文秘 专业现状 专业发展 调研
医学文秘专业主要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医学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就业于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为了使医学文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一致,同时为医学文秘专业规范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相关医学类教指委的工作部署和卫生管理类分委会工作计划,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我们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全国开设医学文秘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对医疗机构领导、医院内设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重大医药课题的主持人、招聘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等问卷调查,进行工作岗位的调研。对用人需求、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旨在为医学文秘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1.医药卫生行政职能部门:
包括各区卫生局业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各区防疫站站长;各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2.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
包括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医院院长、院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秘书;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人员;医学相关企业主管、管理人员。
3.毕业生:
调查对象为2007届至2010届医学文秘毕业生。
4.同类院校:
目前国内已经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4所学校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江苏健康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但是,在调研中同类院校问卷资料收集困难,因此实际参与此次全程调研的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共计两所学校。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资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
1.文献研究以“医学文秘”为关键词,对1979-2011年图书期刊数据库文献(CNKI:维普等)、网络文献(教育部、卫生部及各院校网站,百度等)进行检索,收集医学文秘相关资料,以便了解医学文秘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搜集开办医学文秘专业院校的资料介绍,掌握医学文秘发展现状。
2.现况调查以访谈、研讨会、问卷调查等为主要形式。访谈主要包括电话问询及一对一交流沟通。
(三)调查内容
1.校际间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学文秘专业招生、专业设置、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师资队伍、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2.行业、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岗位群、从事工作任务、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要求、资格证书要求、未来几年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未来该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等24个方面;
3.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形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要强化的技能训练和课程等内容;
4.对实习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性质、招聘渠道、就业岗位、所需员工素质、胜任岗位工作需具备能力、支持岗位能力的课程、改善知识结构的建议、本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实习生工作表现总体评价等内容。
二、专业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的职业化是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必然潮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呈现出职业化特征。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在集团内部处于协调、辅助地位的秘书的作用得以强化,而经济发达社会各个行业对秘书的大量需求,又使秘书工作出现很多分支,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学文秘发展道路上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早在1948年国外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医疗秘书的手册。医疗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处理各种繁琐的文书。医疗秘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她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科主任通常有3―4名医疗秘书,教授有2名秘书,主治医师每2人有1名秘书,住院医师每3―4人有1名秘书。这些医疗秘书通常担负着咨询、预约、收发邮件、接待、打字和管理病历等任务,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法国的医生不像国内的医生那样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写病历、病程志、术前讨论和手术记录上。他们每人都有一部小型录音机,医生将患者的病史、查体和手术记录等资料口述录音后将微型磁带交给医疗秘书,由秘书戴耳机接听打出,医生检查无误签名后放入患者的档案袋。由于医疗秘书的存在,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除出门诊、急诊和参加手术外,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工作。”①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的一个分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医学文秘人员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对医学文秘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日益迫切。
(二)国内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系统行政秘书岗位。专科层次医学文秘专门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秘书学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擅长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外语水平较高,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等,经过实训实习锻炼养成良好的公关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等机构,从事办公室等部门的管理,以及病房、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医生、护士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转行担任,极少数是文秘专业人员。他们中许多人虽懂医学,却不懂管理,或虽懂管理却不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或虽懂文秘却不懂医学和管理。现有复合型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缺乏,导致这些单位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不高,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对外交流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意见,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卫生部门或卫生机构的领导,要实施有效的、富有前瞻性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往,就必须有能够辅助决策、当好参谋、提供综合服务的医学文秘人才。所以培养一批适应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需要,既懂医学、又熟悉办公管理,同时掌握文秘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医学文秘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院校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培养医学文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虽然设有文秘专业,但都只具有文科行业背景,缺少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秘书工作必须具备的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200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开始招收医学文秘专业学生45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于2007年设立此专业,招收30人,目前已开办此专业的4所院校中,办学5―10年的有3所,办学5年以内的有1所。可见,医学文秘专业已经开始起步。
三、专业建设现状
(一)国外专业办学情况
医学文秘的岗位需求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目前在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各国存在着差异。
在欧美国家,秘书是一个素质要求很严格的职业。“美国的秘书教育分为高等院校秘书教育、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学校秘书培训教育三种类型。另外,美国还有三个全国性的秘书协会,即法律秘书协会、医药秘书协会和全国职业秘书协会。在美国,医学秘书被称医药秘书,在医疗系统中作为医生助手。一名合格的医学秘书,要去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美国的医务助理协会通过考试发给合格人员证书。医药秘书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法、医学专门术语、医学秘书的听写与录音等。此外,美国的秘书通常以复合式教育培养而成,医药秘书常由医学院毕业生经过秘书专业学习后担任。”②“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他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英国的秘书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秘书人才。英国医院的秘书必须受过专门的培训。新加坡要求辅助医学的人员必须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且具有至少三年的毕业后相关工作经验。”③
“西方各国医学秘书教育考核内容的职业化特点较强,比较偏重于教学计划中的职业技能课,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职业技能,而且每项技能都有明确具体的量化测评指标。另外,考试中偏重于医学和信函写作等秘书职业知识能力,职业特征突出,量化标准具体明确。”④
(二)国内专业办学情况
参与全程调查的同类院校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故国内专业办学情况以上述两所学校提供的信息为据。
1.培养目标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医学文秘专业是培养具备医学和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
就业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3.国内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
1)院校分布目前国内已经开办的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分布在4个省,分别是江苏、安徽、黑龙江、云南。从以上情况来看,开设医学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较少。
2)隶属系部目前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此专业的专业名称均为“医学文秘专业”,参与问卷调研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将此专业归于人文社科系,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此专业归于公共卫生系。
3)招生规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人数平均为80人/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招生人数平均为50人/年。
4)岗位证书分析:鉴于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因此本调查对学生毕业后岗位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目前国家仅有针对文秘专业的“秘书资格考试(四级)”,尚无针对医学文秘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因此,我们仅对毕业生“秘书资格考试(四级)”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一次通过率为92.3%。
(2)课程安排
1)教学组织体系两所院校都设置了医学文秘教研室。医学文秘教研室主任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且都是医学文秘专业带头人;其中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带头人为省级。
2)课程设置
分为公共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文秘相关课程、医学文秘交叉课程及选修课五个模块,具体设置如下:
A.公共课:总学时安排分别为526学时和564学时,包括英语、思想政治课、体育、计算机、大学语文。
B.医学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256学时和380学时。两所院校课程种类基本相同,都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C.文秘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707学时和908学时。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书法、普通话、管理实务、新闻写作、秘书礼仪、秘书原理与实务、秘书心理实务、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实务等。有的还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训课、网页制作、市场营销等课程。
D.医学文秘交叉课程:总学时安排基本为270学时左右。开设课程主要有: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医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
E.选修课:两校都设了选修课,分别为108和144学时,课程包括: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美学、公务员考试与秘书资格证书考试指导、写作欣赏、逻辑学等。此类课程的开设两校有所不同。
总体上,除选修课外,两校其他各类课程的开设较为统一,能够涵盖医学和文秘专业的教学要求。
3)教材使用
因该专业属新兴、跨行业的综合专业,故目前在用教材多为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本科系列教材,部分学科的实训指导采用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
A.学科背景,目前,两校医学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学科知识结构比例情况基本相同。
表1 两校师资队伍学科背景比较
B.师生比两院校的师生比分别为1:4.6和1:3.3。
C.年龄30岁以下者占38%,31―40岁者占38%,41―50岁者占12%,51岁及以上者占12%,从年龄分布上看,医学文秘专业教师多为中青年,精力充沛,有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D.专业教育时间工作3年以下者占37%,3―5年者占6%,5年以上者占57%,一半以上教师从事医学文秘专业教学满5年,表明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中青年专职教师都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E.职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占37%,讲师占26%,助教占37%。
F.进修学习两所学校都选派专业教师在省内或省外相关机构进修学习,时间多为半年以内。由于是新兴专业,故培训的专业对口性及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
G.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值为:0.9:1,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85%,调查表明兼职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基本能适应教学需求。
5)教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工学结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学改革方向,两所院校均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以医疗机构为主,占77%,卫生事业单位占1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占1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外实训基地全部为医疗机构。其中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人员既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又是实训中的带教教师,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条件建设
1)经费投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师资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均投入1万元/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0.6万元/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师资建设”投入投入0.5万元/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万元/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4万元/年。
2)校内实训室
主要为综合实训室,面积为70余平方米,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配套桌椅等设备,可承担医学文秘专业的多种实训项目任务。
调查显示:两所学校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和学校均有指导教师。已经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多数为医疗机构,能基本满足目前的需要。
(4)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单位类型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医药类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为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2007年始招生院校,2010年为首届学生毕业,就业率100%,对口率100%;哈尔滨医科大学09年没有毕业生,08年和10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对口率分别是94%和85%。参与调查的两所院校总体就业率、对口率均很高。
3)就业市场情况
调查表明,各相关单位均表示出较强的用人意向,南方省份好于北方省份。学生就业单位情况:医疗机构53.8%,医药公司30.8%,卫生事业单位7.7%,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7.7%;就业岗位依次为:办公室办事员、管理、档案、接待、文书、秘书、礼仪;调查单位今后几年大致能接受本专业毕业生的情况:10人左右30.8%,3到5人38.5%,1人左右30.8%;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岗位主要是办公室办事员,专业对口率高。参与调查的单位,今后几年对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仍有较大需求,学生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但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然而,通过这两所学校的调研结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改进,具体如下。
(一)社会对医学文秘专业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尤其是医药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医学文秘专业虽有较大需求,但对该专业的认识基本尚停留在文秘加医学的罗列式人才模式中,且偏重于文秘;而且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医药卫生类单位的发展发育完善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医学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有的地区的用人单位还停留在专业人员兼任单位秘书的观念中。
(二)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缺失
医学文秘由于是一个新出现的专业,社会上还没有相应的医学文秘工种,因此缺乏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考试,这与医学文秘专业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态势很不适应。
(三)医学文秘学历证书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的考核不能完全匹配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大类的一个分支,在目前国家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考试及执业资格准入前,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就成为了该专业人员唯一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医学文秘专业特有的医学类特质使得课程设置不可能与文秘专业类似,这就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必然与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会造成毕业生“双证”持有率低。
(四)医学文秘专业从业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晰
受制于国家目前缺乏对医学文秘专业工种的认定及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导致该类专业技术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员在聘用上持审慎态度。
(五)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有待完善
因为医学文秘专业是一门新兴年轻专业,且国家尚未有相关专业认定及职业标准,因此该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相对统一的标准,课程体系的主干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与该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教材也应在摸索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及岗位实际需要。
(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虽然专兼职配比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但缺乏交叉专业教师,且由于该专业起步晚,相关培训不够完善,且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相关专业交叉培训工作还有待提高。且个别年轻教师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不足。
(七)实训条件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校内实训多以综合性为主,尚未创建针对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的专门的实训室,实训项目及实训条件在针对性及职场性的设计上还有不足,距离开放实训室,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多学多练,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主要用于见习、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合作深度还有待加强。
五、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高职高专各专业,尤其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了就业时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竞争,由于缺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非专业人员的就业成本相对较低,对专业人员的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不利于专业发展,更不利于行业进步。
建议成立由卫生部、教育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的工作小组,就医学文秘专业等相关医学类专业进行详尽调研,首先承认医学文秘工种,并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认证、准入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这样既可促进引导该职业的有序发展,更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通过执业资格认证提升社会认可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国家对该职业的认可,必然会提升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继而提高用人需求。
(三)制订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对医学文秘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组织调研,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设置的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组织、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要求、毕业实习等主要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界定医学文秘从业者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依据。
(四)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建立医学文秘相关课程标准,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将医学课程与文秘课程进行融合,在强化医学基础知识、融入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满足职业需求。
总结成熟的办学经验,摸索、编写出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符合医学文秘职业能力需求、与课程配套的专业规范教材。
(五)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1、委托国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院校举办医学文秘师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医学文秘专业提供专业性的师资培训;
2、给予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能力。
(六)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主要建立融针对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仿真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相关专业理论讲授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多岗轮转的校外实训基地。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虽未来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以上调研报告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调研样本量少而形成,因此,得出的结论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国内医学文秘专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仅供参考。
注释:
①舒衡生,法国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概况,省略/zhuanjiaguandian/shuhengsheng_
1297.htm.
②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③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④蒋姝蕾、陈燕.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J].职教通讯.2007,(5).
参考文献:
[1]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设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2]廖金泽.秘书训练[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张丽俐.商务秘书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孙荣,杨蓓蕾,袁世祥,陆渝芳.秘书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陈伟国.高职教育服务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杜宏伟.高素质文秘人员培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21).
[7]杨丹.医院文书工作与医院档案的关系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8,(3).
[8]叶彤.现代文秘人员的素养与文档工作初探[J].档案与建设,2009,(2).
[9]李欣,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7).
[10]葛红岩.高职高专秘书实训课程安排与考核[J].秘书,2008,(3).
[11]李春彪、生素巧.从系统集成看高职课改与教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12]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13]陈文蕾.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5]蔡超.秘书网络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17]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
[18]陈玉仑,吴向前.办公文秘专业技能培训教程[z].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
[19]蔡超,杨锋.现代秘书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21]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6).
[22]韩玉芬.国外秘书要求新趋势对我国高职文秘教学的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3]金海燕.关于新时期秘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5,(8).
[24]王水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4).
[2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6]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
[27]关玉杰.激活课内,拓展课外,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28]李丽.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J].秘书,2005,(2).
[29]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0]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