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10:4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工电子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因此,在学生的前几节课当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令学生对电子电工这项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随后学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对该项学科进行研究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学习热情的重要性。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安排过程中就会刻意设计实训课程。例如,在课程开始阶段,首先对学生教授万用表的内容,并教授学生认识测量电阻等,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活跃气氛,对于比较腼腆的学生要多些耐心交流,学生有了自信心,对理论基础课的恐惧也就淡化了。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要受到挫折和困难就立刻退缩,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2.注重学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在演示实验中,可以不拘束于教材的安排,由自己动手。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器材,自主决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可以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和知识记忆。让学生充分运用大脑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独立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学习,并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的理论,从而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
3.充分利用多媒体,形成多元模拟课件
电子电工基础内容作为进一步研究电能技术的专门课程,更是一项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复杂图像以及相关电路路线的思维运转培养。如果学生缺少抽象思维能力,将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在对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就十分困难了。与此同时,一些实验需要进行演示,但是演示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观察,变化情况也相对较小,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直观感受,也就不能深入理解。例如,学生在整流电路的过程中,实验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久很难进行观察。利用Flssh制作教程动画,将实验教学内容整体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够将教学当中抽象化的部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结束语
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经过压缩编码器的处理后,各种电视信号(或者音频广播信号)成为很多数据码流。在复用器中,其他数据流和这些数据流按照统一的协议进行时分复用。同时为了便于接收端选择节目,在码流中插入业务信息,可以用于提供关于节目业务的辅助信息。催数字电视节目的码流进行加密处理,以便于实现电视广播业务的付费收视。由于广播系统采用了不同的传输信道,需对基带码流信号进行不同的信道调制或者编码处理,然后再发射到信号通道中。用户的终端系统有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卫星接收机、家用计算机、数字机顶盒等设备。数字电视在本质上和数字通信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变化,她们都是以数据的形式传递着信息。所以,通信业务和计算机多媒体业务可以进入电视领域,多种计算机协议和通信方式在数字电视系统中能够得到应用。数字电视硬件系统由许多独立的板块构成。各板块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通常无需软件来管理其间的通信。这些模块大致分为信道解调器、主机编程接口(主控制器)、高频头、音频解码器、解复用器、OSD显示控制、视频解码器、视频编码器等。另外还有一些较为简单的模块。如,LCD显示、串行通讯端口、面板按键控制、红外遥控等。之所以称这些模块为“简单模块”,因为他们不直接参与MPEG-2码流的解码处理和射频调制信号,所以主控制器可以单独对它们进行编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比如,红外遥控模块接收外界传来的红外控制信号,并利用硬件系统对信号进行译码,得到的按键码会被送到主机的编程接口。主机的编程接口处理这个信息,然后控制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如让解复用器切换频道以及控制LCD显示按键符号)。解复用器和音频解码器这些功能相对比较复杂的板块,通常被设计成硬件上的单独的RISCDSP处理器。这些单独的RISCDSP处理器,硬件采用了DSP架构,软件采用了微码驱动,软硬件结合,其中,系统启动后,微码由主机编程接口加载。硬件模块要抽象出一些寄存器来给软件使用,除非其不想接受上次软件的控制。但并不是所有的硬件在设计的时候都要做出来一些寄存器,像FPGA开发工具设计出来的数字系统,就是比较纯粹的硬件驱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硬件具有灵活的功能,寄存器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FPGA的设计方法被许多数字电视解码器芯片内部设计时采用。但当融入到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中的时候,为了各部分模块被软件进行比较统一的管理,在外部做一些寄存器给软件使用还是必要的。硬件至少需要提供给软件一个状态寄存器供其读取,这样软件就可以知道它是不是在正常的工作。实际上,软件可以控制硬件的唯一的借口便是硬件寄存器,硬件提供了大量的寄存器供软件来使用。
二、硬件编程模型
在系统启动后,应用程序通过调用设备驱动程序,首先对硬件进行了初始化处理,此时,硬件寄存器被应用程序直接进行了写操作,这种方式被称为阻塞式通信方式或者称之为同步通信方式,它的特点是:软件在硬件寄存器被正确写入后返回。但这不是应用程序控制硬件的唯一的方式,另一种方式为异步通信方式,或者称之为缓冲式通信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寄存器操作后通过回调函数来通知应用程序。系统正常启动运行后,通过异步通信方式,应用程序对硬件进行操作,比如,通过驱动任务,来完成关于EPROM2的读写操作触发硬件中断的原因可能是硬件产生异常,或者是上层软件需要处理时,此时需要调用中断处理函数。硬件终端函数需要找出中断产生的原因,即先判断中断源,然后再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处理。随后,它把信息发送到了驱动程序任务的信息队列中,或通过调用回调函数交给应用程序处理。几乎所有的中断处理函数都需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应用程序发送信息。通过采用单独的嵌入式处理器,主机编程接口对系统作整体控制,在Conexant数字电视解决方案中采用了ARM7架构的CPU核。系统启动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被主编程接口进行了初始化,在启动完成后,系统便进入了工作状态,主机编程接口收到了来自各个模块的消息,然后进行处理,对相应的模块进行处理。图1图片为数字电视的简单的硬件编程模型。图中每个版块都是编程得来的。应用程序对主机编程接口进行了控制,而驱动程序控制其他的硬件模块。此外,像音频解码器、视频解码器、解复用器等专门的DSP固件来控制。信道解调器是在数字状态下工作的,但是由高频头输出的查分信号为模拟信号,所以在信道解调器的内部要对差分信号进行变换,根据信号不同的调制方式,卫星信号采用QPSK方式进行解调,有线信号则采用QAM方式进行解调。这个功能是通过一个数字匹配滤波器实现的,接下来解调器还要进行信号的纠错解码。此后,解调器输出便是基带的MPEG-2传输流,可通过并行或串行的方式输出到解复用器当中。数字电视解码器的OSD模块事实上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图形处理器。软件对它进行编程操作时,可直接控制硬件,比如,控制调色板和显示控制器内存等。软件在写显示控制器内存时,由于程序指令速度过慢出现图形显示不流畅现象,因此,有些图形处理器常借助图形加速协处理器,使用硬件直接写显存,此操作成为硬件blitter。目前为止,在大多数场合下,数字电视还是通过使用模拟电视的AV输入来收看,所以数字电视解码器必须将音频、视频等图文信息,在模拟电视制式的基础上进行视频编码。视频编码器接受现实控制器模块所输出的视频图像信息,并进行视频编码根据具体的电视制式,最终输出特殊接收终端所需要的分量视频信号或复合视频信号。音频输出可直接从音频解码器中获得。
三、数字机顶盒硬件系统分析
数字电视机顶盒能够接收MPEG-2数字电视传输流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解码和视音频编码,在模拟彩色电视机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目前,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同时具有所有广播和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功能。数字电视机顶盒硬件组成有很多。一是网络接口模块(NIM):网络接口模块完成信道解调和信道解码功能,送出包含视音频和其他数据信息的传输流(TS)。二是信源数据传输流解复用器:传送流中一般包含多个音视频流及一些数据信息,传输流解复用器用来区分不同的节目,提取相应的音视频流和数据流,送入视音频解码器和相应的解析软件。三是条件接收模块:对于付费电视,条件接收模块还对音视频流实施解扰,并采用含有识别用户和记忆功能的智能卡,保证合法用户正常收看。四是视音频解码器和后处理:MPEG-2解码器完成对音视频信号的解压缩,经视频编码器和音频D/A变换,还原出模拟音视频信号,在模拟电视机上显示高质量图像,并提供多声道立体声节目。五是嵌入式CPU与存储器模块和接口电路:嵌入式CPU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心脏,它与存储器模块用来存储和运行软件系统,并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控制。接口电路提供丰富的外部接口,包括通用串行接口USB,以太网接口及RS232,模拟、数字视音频接口,数据接口等。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各项功能将更加完善,尤其是单片PC技术的发展将会在物理结构上促进电视机顶盒各部分硬件的高度集成,形成STB核心芯片,从而降低成本,减小体积,提高性能。外部接口更加丰富,可以通过USB接口与数码相机连接,也可以通过IDE接口挂接硬盘实现节目存储。交互式机顶盒将会成为数字电视机机顶盒的主流,用户在模拟彩色电视机上不仅能够收看数字电视,还能实现娱乐和上网等功能。
四、结束语
太阳能、风能的使用与发展,促使我国电力资源进一步扩充。同时,新能源都属于清洁型的能源。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能在电力资源发展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新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就能够解决新能源在发电系统中能源转换的问题。太阳能和风能转化需要较大的功率。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就能够将风能和太阳稳定、有效的输出去。
2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中的应用
输电过程中运用电工电子技术能够体现出其重要的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在输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电能运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电工电子技术在输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
2.1高压直流电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直流输电技术能够获得广泛的应用,与晶闸管换流阀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当前,全国各地电力系统将晶闸管进行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电力输电系统正朝着易操作、易控制的方向不断发展。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于其中,使得该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充。这样不仅有效的减少了直流转换变压器在输电中的使用,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还使得电流转换设备具有更强的移动性,设备使用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2.2静止无功补偿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在输电系统中的重要应用表现在静止无功补偿方面。即使当前我国大多数电力系统并未采用这种输变电系统,但是有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应用。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其中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电气开关,利用晶闸管作为全新的开关设备。有效准确、迅速的控制设备,提高电力输送的控制效果。这也充分体现电工电子技术在输电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电子电子技术在变负荷电动机中的应用
在世界能源使用情况不允乐观的情况下,节能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活动。针对此种情况,电力公司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应当更多的节约电能。如果电力公司要想更好、更多的节约电能,就应当从发电环节就开始节能。电力公司在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稳定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自身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无论采用何种新型的发电模式,都是将其自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电力系统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两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是减少其他能源的消耗,促使能量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电能;而另一方面则是电力系统在发电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身造成的损害。节约能源无论从哪方面着手,就应当在负荷方面对转动的速度进行调整。这项技术要想使用的更为精准,其中就必须应用到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取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4结语
(一)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这种情况在学校中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随着各院校为了吸纳更多学生采取扩招政策,这导致了扩招来的学生质量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2.由于电工电子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扩招来的学生多处在被动学习方法下,因而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
(二)教材中知识相对枯燥,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由于电工电子是一门相对繁琐的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并且大部分知识是纯粹的理论,这种知识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教材急需创新。
2.对于电工电子学科来说,除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外,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而且又要求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然而当前的状况却是教师比例严重失衡,以往的教师原本就不多,加之扩招政策,就更使教师资源严重不足。
3.目前,现行的多数教材都只是对电工电子进行简要的概述,缺少深度,还有的教材知识内容过多,实用性的知识太少。
(三)电工电子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各院校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这门学科的实践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强。此外,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课程的重点放到理论知识上,强化学生电工电子的基本理念、技术经验等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模仿教师的技巧。课堂上,任课教师专门进行过细知识讲解、故障排除示范,忽略了学生自主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电工电子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电工电子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应首先明确电工电子的教学目的,进而再不断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生活经验,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输送给社会以及国家都满意的电工电子方面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电工电子学科的主要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分清轻重关系,有所侧重,切不可样样通、样样松。
(二)电工电子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当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加紧进行教育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前提下,将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重组和归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具体,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基于电工电子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三、结语
对当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学科教学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许多教师在电子电工教学中重视了知识点的传授,但是对学生主动参与方面研究不深,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活动中侧重于被动给予,没有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影响。
二是理论未能紧密联系实际。电子电工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既要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更要掌握操作技能。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不够深入,运用虚拟实践教学的课时偏多,实践课程中也没有充分与理论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
三是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电子电工方面的深厚专业技能,还要有善于表达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但是教学技巧不足,也有的教师虽然善于表达和点拨,但是专业技能薄弱,这些方面都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
二、对当前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教学设计呈现简单化趋势。由于中职学校缺少了升学的强劲压力,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的状况,教学中注重将教材知识点灌输到位,较少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性。加之部分教师的电子电工教学设计没有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这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是师资队伍呈现滞后性态势。过去一段时期,中职呈现出规模化扩张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基础设施都不断扩大,但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却没有能够完全达标,尤其是电子电工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师资,对所学专业的要求较为定向,同时也要掌握教学的技巧与艺术,后一方面的要求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出身的非师范类人才而言显得较难,往往出现专业素养过硬、教学技巧不足这样的典型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是学生学习呈现消极的状态。由于教师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缺乏生动性与形象性,加之自身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导致学生对电子电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部分学生还因为当前就业形式的竞争激烈,导致对专业学习信心不足,遇到难点缺乏深入研究的兴趣,甚至出现混日子的思想,消极心态对电子电工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因素制约。
三、创新理念,有效突破当前教学困境的思路
针对当前电子电工学科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制约因素,中职学校与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的改进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教学困境:
一是认真分析形势,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针对部分学生因前途未卜出现的自卑、彷徨心态,电子电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形势,一方面职业教师侧重于培养各行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未来的就业与普通高校实现了“错峰”,技术性人才在社会上大有展示的舞台。教师还可以运用较为典型的“50万年薪聘请技师”这样的案例来消除学生内心的消极想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本校成功的毕业生案例作为鲜活的素材,以学生身边的人来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电子电工专业学习之中。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生动课堂。教师应当对电子电工学科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与空间,无论是知识点的传授还是技能的训练,都应当尽可能吸纳学生参与其中,让师生互动成为电子电工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高掌握效果。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媒体在教学中的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电子电工疑难知识点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动画模拟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难点问题,虚拟实验的直观演示效果甚至超过实践操作,将其作为教学方式的补充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尊重学生主体,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应当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可以将教学知识点浓缩为探究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将电子电工教学目标设计为打包的任务,交给学生或者合作小组进行突破研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将技能训练作为重要抓手,设置电子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建立研究小组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团队的努力下开展电子程序设计,巩固理论所学并进行验证,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是强化岗位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在提升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履职能力方面应当进行双向培养,一方面在教师招聘环节既要坚持专业对口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查其教育教学能力,将电子电工专业素养过硬、具有较高教学技能的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之中,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强化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采取脱产进修、跟班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更好地开展相关专业教学工作。
四、总结
1.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媒体上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由于课程特点,电路图形较多,借助多媒体可提高效率,在进行重要电路分析时循循善诱逐步给出分析步骤,给学生消化理解的空间。另外,在一些章节讲解时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来教学,借助于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把微观问题形象化,例如课堂上不易实现的电机工作原理及过程具体化等等都可采用动画演示说明内部的工作过程、功能和特点,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具体讲解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结点和支路时,可以把结点和支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马路和十字路口作比喻,一条马路就是一条支路,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就是一个结点等等,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在讲到功率时可以联系家用电器,每个家用电器用电功率是多少,再联系到所在教室空调功率是多少,根据空调功率的大小让学生计算上两节课的耗电量,由于有实际例子,所以对于用电量的计算公式很容易记忆,再根据当前电价计算出上两节课所需支付的电费,进而鼓励学生要认真学习,节约用电,做到下课关灯关空调的好习惯。在讲到RC电路的应用时,RC电路可作为滤波器,在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实际生活。先抛出一个问题:现在学生都有手机,他们手机有的用中国移动网络、有的用中国联通网络、还有的用中国电信网络,并且每个运营商又有2G网络、3G网络,但为什么打电话没有出现彼此相互干扰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先让他们思考一会,然后请学生回答一下原因,再结合实际回答情况给出答案,即滤波器起了作用。国家给每个网络运营商都分配了固定的频带范围,每个网络都有自己的基站,基站有滤波器,会自动滤除不属于自己频带范围的信号。而讲到三相电路时,可以联系具体家庭用电知识,更好地掌握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特点及计算方法,尤其对于星形联结方式还分为有中线(也称作地线或零线)即三相四线制和没有中线即三相三线制的情况,结合我们照明电路,让学生思考照明电路能否去掉中线?再根据理论分析,可以从理论上完全得出结论:照明电路是不能去掉中线的,也就是说我们实际民用负载一定要采用三相四线制,这样才能保证负载都能正常工作;在学习用电常识时可以联系当前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或触电事故,和同学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用电常识,甚至可以延伸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的避难常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
3.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兴趣的问题,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在讲到暂态分析时,就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开始,先让学生思考白炽灯、日光灯打开和关闭时的特点,这时学生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开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但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要注意课堂效果,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每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紧紧结合教学内容。几分钟时间后,教师就可以总结出白炽灯、日光灯打开和关闭时的特点,白炽灯开关一打开就马上亮起来,一关闭就马上熄灭;而日光灯不管在打开还是关闭时都有一个过程,那为什么同样是照明负载,他们现象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紧接着这个问题后就可以引出本次授课的知识点:暂态过程。
4.总结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新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新内容。例如在讲到电路分析中的电源等效变换方法时就可总结出三要素法,可以强调等效变换过程中时刻注意三个要素:内阻不变、电压源的大小等于电流源的大小乘以电阻的大小、电压源的正方向为电流源电流流出的方向。而在讲到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容易混淆,怎样分别记忆他们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呢?引导学生只需要记住关于电感和电容电压电流的伏安关系式即可。从伏安关系式就可以看出,电容电流是电压的微分,所以电流超前电压90°;电感电压是电流的微分,所以电压超前电流90°。也就是说针对这两种单一参数元件,哪个电量是另一个电量的微分,哪个电量就超前另一个电量90°。通过总结知识点,让学生知道重点和难点,在课后复习时也能抓大放小,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组织好实验教学,为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做铺垫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展示其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做下铺垫。例如在学习电路分析方法中的叠加原理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不作用的电源处理方法,把恒压源和恒流源处理方法记反,通过实验可以掌握不作用的恒压源的处理方法,而恒流源处理方法则相反,这样就不会在学习中混淆,更好地掌握了该方法。
三、开展考试改革,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删繁就简,使理论分析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实用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进行电工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电类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针对目前大学现状,再加上该门课程有关知识点比较抽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除了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之外,还要从纪律上约束学生,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分数比重。例如增加平时练习的机会,把练习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另外,对于课堂发言积极的学生、勇于上台练习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奖励平时成绩的政策。这样,双管齐下,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
四、结语
作为现代新技术集成的新型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以井喷之势扩大我国虚拟经济市场规模,拉动消费,增进就业,带动企业革新,助推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形成B2B、商家对客户(B2C)、客户对客户(C2C)、线上线下融合(O2O)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类似于实体经济,无论哪种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买卖双方都需要信息交互平台,为此,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出现,担当平台之职。这些第三方中介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提供监管等公共产品的职责。传统经济理论表明,由于公共产品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首要目标,所以其供给者一般为公共主体。可见,目前明晰电子商务监管主体的属性,对衡量监管程度、覆盖面等至关重要,在此,本研究以电商为例深入分析。从本质上看,A企业是一个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信息的商业服务平台,但是这种服务是以其会员制度为前提的,即只有会员才能获取源于这一平台的市场信息,从而有效把握有利的市场契机,提升产销、供求对接效率,多渠道降低多种成本,拓宽利润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该会员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均为A企业,而其身份属性是典型的“经济人”,企业的本质决定了A企业任何行为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加其服务收益的规则,例如,收取会员费、网络广告收费、预付交易款等,而对企业资质、产品质量等重视不够。在实践中,这样的规则虽然使很多中小企业进入大市场、很多个体获得择业就业机会,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化,网络经济纠纷就会激增,而由于监管主体仍是以获利为先的A企业,所以监管的公平性和效率备受置疑,且漏洞越来越大,任何可能导致其经济利益损失的监管都可能被轻视甚至忽视。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收益,A企业对同样借助其发展的不同企业进行着歧视性监管,如准入门槛、扣点收费均不同。电子商务监管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决定了其监管目标是增加服务收益,若关于某一监管引起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冲突时,电子商务监管主体的决策必然是社会目标服从于经济目标,尤其是涉及公共领域时,其各种决策的趋利偏向完全显性化。如果不改善这一状况,而由经济人属性的监管主体自我完善,则在缺乏公平性监管的隐含前提和趋利的监管本质下必然引发更多的网络经济纠纷,而关于纠纷的解决,会滋生电子商务行业中的“灰色地带”,且由于缺乏监督经济人属性的电子商务第三方中介的监管主体,这一“灰色地带”就会毫无约束地延伸拓展,从微观的角度看,这已经背离了设立电子商务监管的初衷,从宏观的角度看,这埋下了阻滞我国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二、电子商务监管主体和监管漏洞分析
经济人的身份属性是电子商务监管主体成为“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合体,对威胁自身经济收益的问题难以客观公平审视,致使很多违规行为得不到惩罚,而没有惩罚机制的规则体系是不完整且无效的,久而久之,现有监管体制下的漏洞日益凸显并扩大。然而,网络经济中,交易存在的基础是信任,这源于搜集到的代表过去的信息,其中隐含着买家据此对其作出的具有未来向度的信任,但是监管漏洞会以倍增的加速度消除买家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未来信任。
1.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歧视
目前,我国拥有多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差异化是各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这种差异应当体现在平台服务类别、产品种类、主打产品、组织结构等构件上,绝非在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价格歧视等方面,而后者正是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差异化的表现。以T电商企业和J电商企业为例,二者均为B2C模式平台,但在产品价格、客服态度、物流质量、产品质量保证、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差异显著,由于它们由各自的法人进行监管,因此,这些本应消除的差异性,在我国则以合理的、被人们默认接受的状态而存在。在价格方面,二者均以正品为宣传重点,但同类产品价格差别较大。例如,J电商企业的数码类产品价格普遍高于T企业,尤其是J电商企业参与推出的产品;客服态度方面,买家在T企业平台上能够快捷高效地向客服咨询产品情况,解决交易纠纷的效率也较高,而在J企业平台上解决这些问题则较为困难;物流方面,J企业拥有自建物流体系,能够有效应对节庆日成交量的波动,送达快捷,大幅降低买卖双方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因为物流问题投诉电子商务企业的纠纷较少,而T企业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在这一方面劣势明显;产品质量保证方面,T企业会员大都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而J企业通常不支持,一定要退货则需要翔实说明产品所涉及问题;支付方面,T企业由于依赖第三方物流,一般不支持货到付款,默认接受在线预付款,而J企业由于其物流优势,在线支付和货到付款均可。显然,这些差异源于电子商务平台所有者的不同,其各自按照自身的利益诉求制定管理规则,选择监管方式等。因此,相同的商家、消费者和产品在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有不同的境遇就不足为奇,这直接使买卖双方将选择交易平台的主要标准锁定为差异性信息和规则,忽略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信誉构件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关键,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电子商务监管规范化进而行业标准化进程缓慢,资源配置效率低、浪费严重,以一种与帕累托最优标准背离的方式演进。
2.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技术安全难以保障
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存在的基石,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衡量电子商务平台运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使电子商务领域遭遇各种风险的概率较大,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较差,直接威胁着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电子商务要件的安全。在资金安全方面,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大都通过在线支付资金实现,其中隐含着由于软硬件设计缺陷和更新升级不及时而遭到病毒恶意攻击引发的系统风险,以及由于开户审查宽松致使二次清算屏蔽资金流向导致的洗钱风险;在信息安全方面,各电子商务平台均掌握着在平台从事交易的客户信息,一旦发生黑客入侵数据库的情况,商业信息、个人信息就会外泄,从而导致账户被盗、资金被非法转移等风险;在物流安全方面,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都依赖信息传递,买家在付款后对货物运输情况的了解只源于物流信息,但是近年来,时有卖家因自身和外部原因没有或不更新物流信息的情况,增加了买家的等待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些问题是任一电子商务平台监管体系中都存在的,也是现有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的,但由于电子商务监管主体是企业,考虑到应用新技术、更新软件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所以各电子商务平台必然会权衡维系网络技术安全的投入与产出,只要现存问题还未危及其根本利益,各电子商务平台都会尽量忽略此类问题。
3.相关法律法规监督不到位
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来看,只有一些类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专业性法律、法规,另外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中有所体现,但上升到国体法层面的电子商务立法是空白的,即我国没有完整的电子商务立法体系,很多电子商务领域的问题还要依照适用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来解决。由于缺乏国体法支撑,现有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均由各自主管部门制定,而一个电子商务交易问题常常涉及多个方面,此时,电子商务立法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从而使问题搁置的弊端彰显无遗。对于问题的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开辟了自己的途径,买卖双方大多会私下解决,即使因为不满意给出差评,卖家也会在一定期限内联系买家以各种手段使其修改评价,这就使以后的买家不能看到真实的商家信息,难以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此外,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网络管制方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电子商务首先且根本上是一个经济事物,是经济演进中的新模式,计算机、软硬件等只是其存在的介质。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多以规范这一介质为目的,从而使网络经济纠纷处于无法可依状态,所以常常出现在新型商业模式下以不规则的较为原始的私下解决的方式处理电子商务经济纠纷的现象。
4.售后服务保障缺失
电子商务的显著特点是网店替代实体店,缩减生产经营环节,降低运营成本,这也使得售后服务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伊始就存在的一个短板,因此,即使在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很多消费者选购有可能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时依然以实体店消费为主,如耐用消费品,除非电子商务企业承诺在买家所在地区的专卖店等能够正常维修。总体而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售后服务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大企业普遍在一、二线城市建立了属于本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点,而多数较偏远地区尚未建立,形成售后服务断层的现象;二是部分中小企业有能力斥资建立少数售后服务点,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显然,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售后服务存在供不应求的缺口,但需要说明的是,购买商品时,买家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在虚拟空间了解商品讯息,凭借之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做出购买决策,可是商品的售后服务大多需要在实体店实现,开办网店和实体店的成本相差悬殊,因此,这一短板时至今日在电子商务领域都未得到拉升。一些资金实力强的大企业布设的售后服务网点较多,生产经营业绩好,很多中小企业也希望建立售后服务网点。据调查,约有92%的企业认为提升售后服务质量能够增加消费者黏性和消费者数量,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规模限制、资金能力不足等方面制约,中小企业面对售后服务的市场机遇却是有心无力,从而将现实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差距引入网络经济,且快速倍增,不断拉大。
5.第三方支付监管缺失
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根基是信任,信任除依赖信息真伪、惩罚机制等变量外,还需解决支付安全问题,为此,第三方支付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网络经济中的信用缺失、商业欺诈,保障了买卖双方的权益。但是“谁监管第三方支付”一直未明晰,尽管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给予强有力支持,可是是否同时兼有监管职责并不明确。在这一背景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诸多规定没有参照标准且不透明。例如,在网络交易中,一般买家先将货款打入支付宝,待收到货后,支付宝再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资金在支付宝平台会滞留一段时间,买卖双方都不能获得这部分沉淀资金的收益,而支付宝也不会透露在这一时间段内这些资金的去向和收益。据调查,淘宝最核心的盈利不是会员会费,而是支付宝的巨额预收款,以此开展放贷业务。由于从银行办理各项贷款业务手续繁杂且周期较长,电子商务平台则根据不同商家信誉设置放贷标准,无需其他担保,因此,沉淀资金利用率很高。这部分资金并非支付宝所有,而其借此获得巨额收益是否合理合法,值得深思。此外,依据电子商务平台自身规定,支付宝在网络交易中只起暂时管理资金的作用,对已经支付的商品不具有掌控能力,而有些商品买家收到货后或不会立即使用,或因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待支付宝付款后发现商品有问题,支付宝就难以处理买家发出的退款申请,此时,买卖双方更多的是相互诋毁,却忽略了这也是支付宝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的结果。可见,第三方支付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一直扮演着权威角色,监管其行为的主体尚处于缺失状态。
6.忽视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垄断
没有时空限制是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跨地区的运输又使这一优势演化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劣势。尽管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互为基础、互促互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十分激烈,而物流企业数量则有限,物流对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这从买家网络购物时会在较大选择空间中挑选商品而基本无从选择物流就可见一斑。浏览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差评大多都因物流问题引起,收到货后,物流弊端给买家造成的损失有时使其已经无法客观评价商品,甚至会出现因为物流效率低而退货的情况,买家只能将这些失误归咎于卖家,后者即使更换物流,可选择空间依然狭小。这种物流现状使节庆活动时的“爆仓”成为常态,买卖双方都会尽力寻找避开“爆仓”的应对方案,但基本都以卖家损失销售额、买家减少消费者剩余告终。为避免这一问题,有的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体系,虽然提升了物流效率,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自建物流的投入已经占据70%以上的运作成本,即使如此,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地区依然还要借助第三方物流,而如此大的成本投入必然严重制约交易平台质的跃升。可见,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短板。
三、公共主体介入电子商务监管的必要性
我国电子商务监管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已经使电子商务领域漏洞多多,改善这一监管现状极为必要。笔者认为,引入有别于当前电子商务监管主体属性的主体是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引入公共主体较为适宜。德国强调政府应强化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以政府公共职能促进信息自由流动,使消费者深刻了解自身所处市场环境,并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透明度;英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主体主要为公共机构,特定公共机构具有一定程度权限对电子商务进行必要监督与管理,以实现电子商务市场公平、稳定发展。考虑到我国实际,在众多公共主体中,政府是占优选择。
1.公共主体与经济人的发展目标不同
比较经济人与公共主体,经济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环节都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在发挥监管作用时,任何不提升经济收益的投入都是不许可的,而公共主体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其介入电子商务平台投入各种成本,旨在推进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提升网络经济质量,不会以投入产出是否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标准。显然,后者的目标正是我国电子商务监管体系中最为稀缺的。
2.政府能够有效分摊电子商务发展成本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纵深化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必须顺应技术更新潮流,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全方位投入(如在监管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检查、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如果这些成本均由电子商务平台承担,则其一定会转嫁于电子商务企业,最终叠加于消费者,而网店与实体店竞争的最大优势就是价格,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平台价格优势的维系,因此,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平台才会增加成本,完善自我。政府的公共主体身份使其不受经济目标约束,其介入电子商务监管体系可以有效分摊发展成本,且不会转嫁于电子商务平台,从而不会增加消费者负担,同时推进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3.政府有助于提升电子商务监管的权威性和平衡性
在经济社会中,政府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政府介入电子商务监管体系有助于提升监管的强制执行力,优化监管成效。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监管主体的服务收益主要源于电子商务企业,故现有监管细则趋向维护电子商务企业利益,政府加入监管体系,通过完善信用规则平衡电子商务系统涉及的各利益集团,从而增强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信心。
4.政府可以填补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空白
由于现有电子商务监管主体是经济人,监管目的是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对监管漏洞视而不见。例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无需说明交易预付款规则的依据、沉淀资金的用途及其收益等,甚至对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合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都缺乏监管惩罚机制,致使“淘宝小二”腐败、暗箱操作等行为出现,且大有加剧蔓延之势。长此以往,必然摧毁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政府介入监管体系填补这些监管空白,是完善电子商务信誉体系的关键。
5.政府可以推进电子商务的国际化进程
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约束,更容易达成国际贸易,同时,也会面临更复杂的经济问题,政府介入电子商务监管则有助于其较快地融入国际市场。一是政府参与制定电子商务的监管规则,有助于加速规则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二是面对国际电子商务问题,由政府出面进行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则可以为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争取最大利益。
四、电子商务监管体系中的公共主体作用路径
1.完善电子商务系统的主体进退机制
电子商务系统主体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电子商务企业、消费者,由于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因此,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的权利很大,且无约束,买卖双方进入或退出电子商务平台只需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同意,疏于对主体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公共主体如政府介入,能够限制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权限,通过抬高主体进退门槛,真正维护买卖双方权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公共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设置统一的进入门槛,建立淘汰机制。就主体进入机制而言,加强实名认证、资格认证,建立处罚机制、奖励机制、信用实时查询机制等,从源头上保障电子商务市场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就退出机制而言,实行电子商务企业淘汰机制,对于在交易过程中有欺诈行为的企业必须严格实行处罚,达到一定阈值直接淘汰,并记录入档,以保障电子商务市场健康运行。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进行行为规范约束,实施全程监管,一旦出现联合欺骗、隐瞒电子商务企业违规操作等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问题,立即由政府指定部门取消其经营资格。
2.推进监管买卖双方的公平化进程
买卖双方必须进行公平、自由交易,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成为特权阶级。我国电子商务的井喷发展态势在为市场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以喷涌之势出现,其中既有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恶意差评致使后者信誉受损的情况,也有电子商务企业公布虚假商品信息欺诈消费者的现象,而这些问题均很难在现有的电子商务监管平台上快捷地解决,也是仅依靠电子商务平台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政府介入监管,则可以依托其绝对权威和资金实力协助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电子商务监督和评价体系,规范买卖双方的经济行为,为消费者和电子商务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以权威的中立者身份仲裁网络交易纠纷,能够高效率地保障各方利益。
3.引导电子商务系统完善网络技术安全支撑体系
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基于成本的考虑,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亟需强化网络技术支持。立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政府应当从三方面引导电子商务监管主体完善网络技术安全体系。第一,大力倡导使用安全套接层网络协议。比较因特网互联协议与安全套接层协议,后者安全性更高,而我国电子商务系统基本还停留在因特网互联协议层面。因此,政府应当推荐、支持、帮助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安全套接层协议。第二,引进国外先进网络安全技术,统一行业标准。依托政府平台引进国外先进网络安全技术,统一电子商务行业安全标准,对于采用高新网络安全技术的电子商务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技术支持,健全网络安全体系。第三,节省电子商务监管主体成本,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政府介入电子商务监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监管模式下的运行成本,使电子商务平台拥有节余资金,政府应当引导电子商务监管主体将资金用于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4.强化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沉淀资金管理
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庞大,都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若按付款滞后四天计算,滞留在支付宝的沉淀资金约36亿元,如此庞大的沉淀资金若不加合理利用将会存在巨大滥用风险,第三方支付缺乏监管主体是这一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政府出面监管第三方支付,一是政府的绝对权威性使其成为监管主体的占优选择;二是政府的公共主体身份能够有效弱化其对经济目标的追逐,同时降低现有经济属性监管主体的道德风险,具有管理沉淀资金的资格。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必须制定严格且切合实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准则,降低沉淀资金流失风险,合理划分经济收益归属,使沉淀资金的用途及结果透明化,以保障电子商务系统各利益集团的权益。
5.确定第三方管理运营的合理利润区间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缺乏健全的物资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功能定位不清晰、职能划分比较分散、其物资管理平台缺乏有效性等方面上。而在管理机制方面,我国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存在协调性低、统一性和计划性差等问题,这很容易造成企业供货短缺、采购周期过长、积压库存等情况,造成电力生产因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影响社会发展的情况。
2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因其特征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我国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却存在无法熟练应用物资管理系统、不清楚物资供应程序、缺乏应有的管理技术以及专业技能较低等问题,进而无法为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物资采购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供电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存在成本过高、购入物资质量不过关、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而且,供电企业在招标管理、采购问价、合同谈判、物资性能方面也未做到规范性,同时对供应商未做到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存在没有经过招标和比较直接向某个供应商采购的情况。供电企业的物资存在分布地域广、专业性强、物资存储条件苛刻以及物资生产周期长等情况。所以,在实际工程建设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物资供应不及时的情况,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后的电网抢修中,物资供应能力会更低,这就会对供电企业的修复工作及电力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4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4.1健全物资管理体系及管理流程
健全的物资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供电企业若想健全其物资管理体系就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严格监督物资的采购、储备及供应计划。在管理流程方面,供电企业应根据我国电网总部申报采购计划的流程提出采购需求,而后等待基础建设和生产等部门汇总审批材料后,将采购计划送往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最后由物资管理部门依据相应的需求采购申报批次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从而实现采购计划符合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4.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物资科学管理的水平
供电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的同时还需加大对已有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工作的综合素质。同时,为提高物资科学管理的水平,供电企业应引入现代物资管理体系,确保能有效管理,控制物资的采购、运输及仓储等环节。此外,供电企业还应开拓物资流通管理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确保供电设备更新换代的及时性,从而让供电企业实现物资科学化管理。
4.3规范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对供电企业而言,采购是其物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倘若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供电企业必须科学规划物资采购流程。首先,了解物资供应的发展情况,及时评价供应商的整体绩效,为下次采购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合理处理同物资供应商的关系,在双方满意的情况下争取合理价格,实现交易透明化并对物资的质量进行把关;最后,若采购的物资较为重要需在评标专家的协助下进行招标。
4.4优化供应商管理,提高企业的应急能力
为提高应急能力,供电企业需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行优化,通过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动态监控供应商的物资质量。而且,供电企业还需构建综合型的评估体系,使企业能有效确定供应商是否合格,从而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同时,企业还应根据物资的类别建立存储基地,如此不但能够确保及时采购到应急物资,还可降低相应的费用。
5结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分工产业链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它影响着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利益。研究国际分工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对于制定国家外贸政策和外贸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分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万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2002年)认为“信息革命的真正革命性影响才刚刚被人们感觉到。而激起或助长这一影响的不是‘信息’,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对决策、政策或战略所发生的作用。它是电子商务,即互联网作为推销渠道的出现。这是10年前或15年前人们实际上始料不及的事情,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市场和产业结构;改变着消费才细分、消费者价值和消费者行为,岗位和劳动市场。”德鲁克指出,电子商务对信息革命的意义与铁路对工业革命的意义相似。徐正华和马智胜(2004年)认为电子商务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廖玉麟(2000年)认为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本文拟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特点和我国的对策。
一、国际分工理论
分工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经济效率的追求,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获得分工经济和专业化经济,从而得到生产效率的提高。他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分工能给贸易双方带来好处。
分工的外在动力是科技进步。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发达国家不得不向国外寻找和建立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市场,扩大了国际分工。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
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大小。斯密提出“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的观点(即斯密定理),他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扬格进一步深化了斯密定理,提出了“劳动分工取决于劳动分工的水平”,即扬格定理。这不是同义反复,因为首先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即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足够大时,中间产品才可能被分离出来,这是斯密定理的内容。但同时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因为一方面市场很依赖于购买力,即实际的收入水平,这种收入水平又依赖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分工使生产链条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中间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生产链条的环节之间也在相互促进,从而使市场规模扩大。在这种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的相互促进、循环演进的过程中,引起了报酬递增并最终导致经济进步。
劳动分工的水平还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一方面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交易是需要费用的。分工越发达,交易次数及总交易费用越高。人们必须比较交易费用与分工的好处。如果交易费用超出分工的好处,人们不如自己生产而不分工。交易费用是由交易效率决定的,交易的效率越高,费用越低,反之,交易费用就高。因此,交易效率越高,分工的水平也越高。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电子商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企业所讲电子商务是狭义的,一般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从整个社会讲的电子商务是广义的,它是指各行各业种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分析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般从广义来分析。电子商务具有虚拟化、低成本、效率高和透明的特点。电子商务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生产、交换、消费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经济。所谓电子商务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要素,网络为基本工具的生产方式。从经济特征和技术背景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就是“网络经济”;从国民经济构成和主导产业的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从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的知识的作用上来说,电子商务就是“知识经济”;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特征来看,电子商务经济就是“数字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经济形态。
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因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范围扩大了,交易效率提高了。
首先,电子商务推动“无国界”全球大市场的形成。电子商务地出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格局,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Internet为载体的“无国界”全球化大市场。这种市场被称为虚拟市场。一方面,世界各地的客商可以汇集在这个虚拟市场中,消除了距离的障碍,使各国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到大大加强。另一方面,虚拟市场的形成使得商品与服务等有关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充分、自由的流动。其次,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费用。一笔交易包括三种流,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与传统交易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通过网络瞬间完成。首先是文件处理成本的节约。通过调查表明,在传统的辅导贸易业务中,一笔进出口业务需要处理相关单据约200份~350份,业务流程可长达数月,而纸张打印及差错的总费用约用货值的7%。如果应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文件处理周期,而且可以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对称,大大降低成本。新加坡贸易网在运用之前每次报关需要3天,花费12新元~25新元,应用EDI以后,每次报关只需15分钟、1新元~2新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新加坡节省6亿美元文件处理费用。其次可节省传统业务中往返、住宿等许多交易中的人员费用。再次,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速度更快。企业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市场不确定性,应对快速的技术变革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纷纷开始通过外包和全球采购等方式剥离加工制造等非核心价值环节,甚至直接出售国内外的生产性分支机构,形成价值链模块化。所谓价值链模块化,即某一行业一体化的价值链结构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的价值节点,通过各节点间的横向集中、整合以及功能的增强,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价值模块制造者以及若干规则设计与集成者的产业动态分化、整合过程。价值链模块化的过程也是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深化主要表现在分工的精细化和水平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所谓垂直型国际分工就是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工体系。水平型国际分工就是工业品生产的专业化协作,而且是有层次的。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是某个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供应过程的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区段、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空间区位完成,它是区别于在一个工厂内部完成整个工序流程的一种生产方式。国际的产品内分工是把不同的工序、区段和环节展开到不同的国家,是构成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础要素。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一个是比较优势,一个是规模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产业内分工提供了条件。
三、结论和启示
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这种发民表现在产业内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演进为产业链条和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在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每一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收缩自己的业务领域,从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任何企业,也只有融入某一价值链并在价值链中准确定位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对发达国家而言,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它们必然寻求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去组织生产,由于劳动成本方面较大的区位差异,不仅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内的海外转移是势所必然,从而为发展中国家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也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在产业链条层次,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在生产环节,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其技术含量越高,附加值越大,越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其知识技能的要求越低,附加值也越小。这就意味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果我国继续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外贸条件会不断恶化,外贸利益会不断减少。要争取有利的外贸条件就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装备制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