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文素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4 07:23: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文素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文素养论文

第1篇

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堪比具有相当大决策权的执行官。繁杂的学生工作能够锻炼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全面的视野和果断的处置能力;同样会让辅导员们在从事教学工作时能够更好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本来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同时辅导员特殊的阅历和素养,可以使学生在与辅导员的接触中,不同程度的受到积极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学生在后续进入社会发展或是个人创业,都能尽快适应环境变化,以较高的人文素养赢得社会的认可。提高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素养是抓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关键。高校辅导员的素养是辅导员素养和能力的体现。对于理工科高校,受专业性质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较低,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可直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思想教育,影响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这就对辅导员自身的素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给别人半碗水,自己要有半碗甚至更多的水才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从日常上课中获得,而人文素养能力则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辅导员也是学生获取人文素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理工类院校中辅导员的人文素养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让辅导员认识到学生工作的性质,并能真正欣赏和享受这项工作;二是让辅导员具有自觉的使命感,恪尽职守,掌握工作技能,从而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工作。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必然能够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最大幸福。这份幸福,主要源自学生的进步和成才;源自学生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拥戴;源自学生毕业之后对我们的尊重和怀念;也源自我们自身所取得的进步和机遇。不是把当前的工作甚至辛苦当作负担和包袱,而是学会欣赏和享受它——因为它真的值得每位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去享受和珍惜!因此,对于辅导员,使其端正工作态度,认可工作性质、适应工作环境、享受工作过程、热爱工作本身显得尤为重要。简言之,辅导员工作就是用“教育爱”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做好学生工作的精髓。

二、做好本职工作和提高辅导员的人文素养均大有裨益

对学生无保留的爱,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做好工作。学生,无论有什么缺点,都是如此的可爱,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长处,不要把学生归为“坏学生”一类来对待,身为辅导员,不仅要看到学生本身,还要看到学生背后的家庭。爱学生的关键之处,在于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和想法,在于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才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最好还有在学校整体目标基础上的创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需要上做工作十分的重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在学工人员身上,尤其是一线辅导员身上最为恰当。灵魂要用灵魂去塑造、人格要用人格来熏陶、智慧要用智慧来点燃。强制性或过度约束性的行政手段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和叛逆。要善于用非行政、非权力的影响,也就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感化、带领学生。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名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素养教育的关键。学生不愿听大道理,用他们喜欢的的方式交流更容易交心。从这一点来看,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培养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一个优秀学生工作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但其中最重要,也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要将心比心。具体表现是对学生的真诚和爱。要从我们对学生的爱中教会学生对我们的爱,简言之,就是用“教育爱”进行“爱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学会传递爱、传递正能量。怎样提高辅导员的人文素养?要始终牢记以思想政治为核心,以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最终目标;明确自己的双重身份,既当学生的人生导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保住安全稳定的底线,发挥自身教育、引导、激励和凝聚的功能;以平常心、仁爱心、自信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本职工作。当好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路人;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员;当好学生合法利益的维权者;当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导航员;当好学生专业学习和素养拓展的督导者;当好校园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要具有六种精神:乐于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积极向上精神、团结互助精神、与人为善精神以及敢于争先精神。需具备七种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抗挫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应变能力包括处理忧患的能力、坚忍突困的能力、紧急措施的能力、临场调度的能力以及化繁就简的能力。辅导员要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一方面要长存自我教育的意识,多从书本、社会中挖掘和吸收对提高学生以及自身人文素养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多从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老师们身上学习,更快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力。

三、结语

第2篇

1.以专业课为依托,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多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其实,完全可以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同时将人文素养知识渗透进去,专业教师应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利用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融合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重视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专业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还要对人文社会学科有着深切的感知和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专业领域,使人文知识与专业知道相互渗透、融合,让学生在获得实用知识的同时,无形中也使得教师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2.加大人文素养教育学习与培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学科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师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一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和主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才能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一方面应将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相关内容纳入他们继续教育的范畴,从制度上给予规范和保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和考核,并与教师考评与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培训、研讨会等,定期对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3.教师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

教师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他的人文素养,教师对学生有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老师怀有敬畏和崇拜之心,生活中有意无意会模仿老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本人自发、主动地去培养,需要将人文知识内化为潜在意识,外化为外在行为。第一,重视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学会学习,善于读书,研修人文经典,掌握必要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人文知识,提高文化底蕴,并在不断开展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潜心钻研,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二,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和知情意的共生共长为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上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管理下才能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才能培养适合时展、合乎社会要求的学生。

1.重建教育理念,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

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过分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在职业院校中体现为通过职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一项技能,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一直忽视教育的隐。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来看,教育的本质更多的应是其隐,通过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教育来实现其全面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该纠正长期以来的只培养某一方面专长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知人文素养,既具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全面发展的人。明确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从而要确立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开展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实质性步骤。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也是改革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探索和重要思索。重建教育理念,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这是改变教育现状的第一步,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才能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2.构建和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应该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出发,构建和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既要保障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开课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同时还要兼顾特色院校和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及现实可操作性。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宜从显性和隐性课程这两个方面入手,其中显性课程主要包括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社会科学与人文知识讲座这四大块课程,而隐性课程是那些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涉及校园文化建设和一些课余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不是只设置就可以,还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学科的比重、实施经典阅读、开展网络课程等方式来深化人文素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指校园物质文化(生产设备、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雕塑等)、行为文化(校风、教风、班风)、制度文化(教学、科研等管理制度)、精神文化(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共同价值观、办学风格等)。课余活动主要是有特色的校园社团活动、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职业院校应该同时构建和完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针对人文课程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体制。

第3篇

作文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教学活动改进和完善的重要参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广泛的了解,目前许多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往往是在几个分数段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没有清晰的向导性,学生可能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更多地是会去模仿,而不会去思考去创新。参考国内外一些评价方式,虽然我国目前尚未有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标准,但是根据国外一些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笔者尝试整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到高中作文评价系统中。综合打分可以将高中学生作文分为几个分数段的档次:35分以下,36-41分,42-49分,50-60分,以此划分学生作文的优劣,或者会加上一些四字词组:层次分明、语句通顺、中心突出、首尾呼应、字迹工整、构思巧妙等,这些公式化的评语让学生的写作热情遭遇了冷却,内心的真情实意被冰封起来,以至于为什么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更倾向于翻开一本《优秀作文精选》来复述别人的故事。其实学生的作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老师的对话。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用对话的形式来完成评语就会让他们感受到传达的文字信息得到了回复,跟教师的感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更多的人文情怀才会流露出来。

二、阅读名著名篇吸纳人文精华

作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把握好课内阅读的资源。这里是指学生要充分发现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在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中很容易形成对写作能力的迁移”,因为教材里面的选文既是阅读教学的范文,也是写作仿写的典范之作。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写作的后花园。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史实故事、名言警句、哲理故事,有传统气息的地方民俗、令人神往的异域风情,这些学生都可以当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表达自己正确的情感价值判断。其次,重视经典著作的阅读,课内阅读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久训练、慢慢发展提高的过程。经典之作有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是真正中国特色的文化。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

第4篇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调查对象覆盖学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一年级160名,二年级120名,三年级120名,分别占问卷的40%、30%和30%,有12份未按要求作答,实际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7%,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人文素养基本内涵的认知上,学生中55%一般了解,35%比较了解,10%不大了解;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上,72%有想法有行动,15%有想法没行动,13%没想法没行动。在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中,学生对读书的认可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该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有32.7%的学生认为“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读部分经典图书”;有55.4%的学生选择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有30.2%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25%的学生选择着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29%的学生选择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件环境。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丰富的信息资源充斥大脑,在面对如何选择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上产生困惑,人文素养塑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生虽总体上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技能的培养,把专业知识学习放在第一位,特别是高职院校尤为突出。

二、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养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养的技能性人才”。这就为高校如何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指明了方向。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闽西红土地精神文化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和素养教育通用平台为基础,通过课程途径、活动途径、学生素养训练项目途径,实施“立德”、“立身”、“立行”、“立业”教育,促进学生德才、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学生“第三本证书”———“素养证书”的目标。

三、加强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建设了一支责任心强、思想素养高、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的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有计划地组织素养教育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和专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中去,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开展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内部、素养教育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加强专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大专职辅导员队伍中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的培养力度。为拓展校外兼职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聘请和组建了一支由老、老干部、企业高管、劳动模范、优秀校友、朋辈辅导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高素养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为实现素养教育目标奠定队伍基础。

2.开设素养教育课程学院通过“四个纳入”,即把红土地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纳入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德育体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课程改革,创新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方法,提高《闽西革命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等公共课的教学质量,有力推进红土地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加强对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对现有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开发出具有闽西红土地精神特质的公共课程。学院副院长吴新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全体教师对省教育厅委托的“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将闽西红色资源顺利转化为大学生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在全校学生中有效开展红土地精神育人工作。《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得到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委党校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

四、把红土地精神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1.建设红色阵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突出红色氛围,在图书馆特设“红土地”专区和“红土名人书架”;在校园主建筑周围设立“红色记忆长廊”;信息技术中心开辟“红色影视鉴赏”、“精神视点”等专栏;学院团委组建“秋白话剧社”、“红色艺术团”;社团联合会自办《走四方》、《大风歌》、《凝神》、《希望》等多种弘扬红土地精神的刊物;建立了一批具有红土地特质的学生社团,如“红古田学生合唱团”、“红古田理论学习社”、“红土地学生艺术团”等。通过建设一批红色教育阵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第5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倡医学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医学逐步发展成为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大多医疗服务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逐年提高,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增强医务人员的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必须要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的提升开始,医学教育对此应责无旁贷。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养和人文服务知晓度甚低,医学生多数只重视医学知识的获取,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及重视度明显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加之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以及医学生专业课繁重等多方面的原因,医学院校内的通识人文教育范围窄,教学形式单一,这同样也是医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一大原因。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关怀能力,需要讲授必要的人文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人文思想发展的过程和内涵。目前,受“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医学院校虽然课程总量大,但存在专业课多,“通识教育”少,选修课的比例也偏低,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明确,也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体系,这些都直接导致医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兴趣缺乏,学习效果不理想,人文素养能力低下。

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及实施途径

(1)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医学生人文素养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基础性人文素养,即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以文学、历史、社会、艺术等课程为传播载体,旨在将医学生培养为文化品位高雅、道德情操高尚、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从而领悟医学的价值和意义;二是特殊性人文素养,借助医学史、医学哲学等学科,用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方法论和知识论,强化医学生关爱病人、忠于职守、珍爱生命、一心赴救等职业意识。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也是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教育国际化,学科交叉化的总体趋势,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最终职业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存在着较大的阻碍。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对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加以改变和补充,基础英语、通识英语、专业英语三驾马车应并驾齐驱,而其中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作为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发展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英语核心课程,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其教学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国际视野下了解到中西文化价值观的精髓,贯通不同领域的知识,突破学科壁垒,发现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思辨统一,真正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和谐,知性统一,人格高尚。

第6篇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通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有所欠缺,用人单位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文知识欠缺,对人文课程的设置评价不高;2.价值观有所偏离,奉献及尊重意识差,交流沟通等能力有待提高;3.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对特殊状况的心理应对及承受能力差。

(二)人文素养培养不力的原因

1.生源因素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尤其是专科层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且在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下,高中实行文理科分班,护理专业学生部分来自理科,文学基础较差,加上高考压力大,应试教育使学生、教师及家长在高中阶段主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养教育相对淡化,以致学生人文精神欠缺。且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小在家长专一的宠爱及较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淡薄。2.专业因素护理专业的特点及现代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导致高等护理专业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门类多,加之医学专业需要实习的时间较长,在校时间有限,尤其是三年制专科学生,数十门课程要在两年内完成,有时一天的课时量就达七节甚至更多,因此,护理专业学生课业负担重,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常常被忽视①,而且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少,以致人文素养提高的途径太少。3.学校及教师重视不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目标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及教师在对创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环境上重视不足,在教学和考核的过程中主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技能实训的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自然被弱化,使专业化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弱化,以致学生对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理解存在偏差,因此不能很好地正确认识并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有调查研究显示,新护士对护理职业道德内涵的认知,尤其是在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上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因此,护理专业学生“以人为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人文素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其迫切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患者的需要

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人,是一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工作,也是一项充满人文的工作。《护士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即患者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对于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以及陌生的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是焦虑和恐惧的。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病人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和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医疗纠纷及医患矛盾越来越多,可能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不畅,护理操作未能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除了用到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外,还应运用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缓解患者的心理不适,满足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需要,全面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③。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并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使护理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服务。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护理工作在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的对象由病人扩展到健康人,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由疾病护理扩展到疾病预防及健康宣教,如今全面多样化的护理特点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等渗透于护理知识和技术之中。所以,从社会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的角度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必需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以优秀的人文素养来充实自己,这对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总结

第7篇

1.人文素养教育是新的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文精神对于救死扶伤的意义,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医学教育需要人文引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质上是蕴含着丰富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要求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人文的回归,要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必然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2.医患关系的现状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新要求

医学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过多依赖高科技设备,医患沟通面临诸多问题;医生本应是病人的守护神,却在某些情况下变成了病人憎恨的人,医学蕴含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二、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途径的思考

1.更新人文素养教育理念,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大学的人文素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训精神的解读、校园文化的打造,在校园内弘扬“医乃仁术”、“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学校要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增强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自觉性。通过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人文素养的积累打造良好的平台。

2.教学改革,实现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人文精神,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要更加注重人文课程的体系建设,使人文课程的教育更加系统。学校要进一步优化人文课程的教学,使医学生得到启迪;同时,要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建设,出版高质量的人文医学教材。

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国内医学院校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应保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医学领域的人文社会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积极吸取PBL教学法的优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多媒体功能。同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不要局限于课堂笔试答题,通过综合笔试、写作、参与讲座、教学、互动、研究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4.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第8篇

(一)提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懂得更多的思想内容,使语文这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学会生活。

(二)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和语文学习潜能,加深学生对人性化意识的重视,形成一定的体验感悟。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人文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中出现了太多的物质诱惑和思想诱惑,使人易于产生浮躁的心理情绪,使人陷入思想的迷途。当前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肯德基、麦当劳、香奈儿等内容较为熟悉,而不能清晰地说出我国优秀思想哲学家孔子的理论。大部分学生属于独身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奉献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强烈。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应用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作品或者名言,使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当时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恰同学少年》等相关电视剧的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的直观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引入杜甫的《春望》,温故而知新,引领学生对古代诗人爱国思想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人文情景,引发人文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创建情景模式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的掌握知识并提升自我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的方式,感受当时马丁·路德·金的慷慨情绪。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朗读的形式,使这首文章能够更加富含魅力和趣味性,加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深入领悟当时马丁·路德·金渴望黑人自由、权力平等的愿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坚定意识和对梦想的不断付出。

(三)应用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真切检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方式,在学生进行愉快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不断丰富自我语文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学生进行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并加强团队之间的配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实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小组内明确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活动,在学生对课本内容完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本篇文章共有多少个偏义复词?”“这首诗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负责深入思考一个小问题或者小部分,从而形成完整的答案整合,加快学习的效率并能够保证质量。在不断的小组协作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第9篇

高职院校以专业课为主以公共学科为辅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度,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对未来的就业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文学科对于未来的就业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在潜意识中也就自然觉得语文的学习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加上教材内容缺乏吸引人的人文内容,看上去浅显刻板而缺乏新意,就更不喜欢学习这一门学科,这样的状况使学生在语文课教学中积极性也自然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自然不尽人意。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愿意学,发自内心的重视语文课的学习,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成效。

二、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不适应人文素质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对于专业化训练相对突出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更是应该继续加强的教育,高职语文教育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以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人文智慧精华不断地通过高职语文教学的平台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1]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不适应现人文素质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要让人文精神的精华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展现,让同学们在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中,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将不得不学语文变成我要学语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于促进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大有必要。

(二)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师学生观的改变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生观。在教学中要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思维又是充满动态性的。[2]根据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以不同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肯定与激励下,对于人文精神的体验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因此,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于高职语文教师学生观的改变是非常有利的。

(三)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师知识观的根本改变高职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知识观是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传统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的机械灌输。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与具体的情感体验,教学只停留于表面的知识传授方面,对于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人文因素则很少关注,这种僵化的知识观对于高职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而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师知识观的根本改变。

三、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一)在高职语文教学实施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的开展中,要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把人文素养培养与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高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语文课教学的教育观念,在思想上和行动都要对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尤其更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历年来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语言能力不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让同学们以良好的人文素质去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二)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要针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根据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相对课时较少的特点,教师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要效益,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具体实施中要改变原有的不利于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深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更好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语文教师素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案,促进高职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更好发展。因为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二者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学校缺乏师资的现状,多从师资人员的配备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一些高职学校语文教师短缺的现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提升。

四、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