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23:42: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肉牛养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成本估算
饲料消耗估算:肉用牛日粮干物质=体重(kg)×2.0%-2.5%(8)按肉牛日粮的精、粗料比3∶7计;每头牛的人员工资费用(元/头)=每头牛的饲养人员工资费用(元)+每头牛的管理人员工资费用(元)+每头牛的销售人员工资费用(元)(9)
1.2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周转次数=365÷{[预期出栏体重(kg)-初始体重(kg)]/日增重(kg)}(10)流动贷款估算(万元)=应收账款(万元)+外购原料费用(万元)(11)生产负荷估算(万元)=应付账款(万元)年流动资金需要量(万元)=流动贷款估算(万元)-生产负荷估算(万元)(12)
1.3利润估算
利润总额(万元)=销售收入(万元)-销售税与附加(万元)-总成本(万元)(13)
2结论
2.1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以参考价格为基准,采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估算。经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94.4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55.42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8.3万元,其他费用5.5万元,流动资金125.23万元,
2.2成本费用估算总成本费用估算采用生产要素估算法,包括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人工工资、修理费、折旧费等其他费用。正常年总成本费用201.41万元,其中经营成本192.4万元。
2.3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正常年销售收入276.8万元,利润总额为64.08万元。
3讨论
3.3影响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很多,包括购架子牛费、饲料费、人工费、疫病防疫费、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摊销支出等经营成本,这一部分是可以计量的,只要把握好市场规律;但是肉牛品种的选择、精粗饲料的配比、饲养管理等技术因素,是难用数量直接表达,但这些技术因素最终可以体现在产品上,因此要想在肉牛养殖项目中得到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不仅要时刻掌握市场信息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养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这种牛太大了,比人们常识中的足足大了一圈,站起时的气势像一座山在隆起,硕大的牛头伸过来近在咫尺,两眼雪亮,一副精力弥漫、跃跃欲试的架势。
记者身边的张丽君却向前走了一步,伸出手,温和地摸着牛头。那牛顺势摆了摆头,似乎很舒服,噗一声又喷了一下气,算是和张丽君打招呼。“没有事,它们都很温和的。”张丽君笑着对记者说。这位留着波浪长发、穿着雪白隔离服的科研女性已经和牛打了20多年交道,看见它们如同朋友会面一般自然。
眼前这个牛舍虽然宽敞干净,但10多头牛共处一舍,仍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张丽君丝毫不以为意,挨个看每头牛耳朵上的耳标,向记者介绍每头牛的情况。
“这头就是辽育白牛的种牛,你看它的头型方正、体形壮硕……”张丽君兴致勃勃地讲着。作为辽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现代育种与畜牧科技管理科科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畜牧师,张丽君是辽宁省牛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辽宁省“十三”五畜牧科技发展规划主要编写人、“辽育白牛育种”项目主要完成人,和她的团队成员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三个自主肉牛新品种,取得了辽宁省,乃至国家牛育种史的重大成果。
“在畜牧业、尤其是大牲畜的现场科研领域,像张丽君这样吃苦耐劳的女性科研工作者非常难能可贵,她取得的成绩让很多同行业的男性深感钦佩。”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和很多科研领域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工作不同,大型牲畜的育种科研工作多数是在牲畜的养殖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因此这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脏、累、苦,甚至带有一定危险(例如被牛顶伤踢伤、人畜患病感染)。2002年,张丽君由沈阳市畜牧科学研究所调入辽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时,整个管理站的一线科研团队里,只有她一位女性。
刚刚调过来,张丽君就和她的同事承接了“辽育白牛育种”的项目。
这项目听起来不好理解,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原本只有役用牛(用来耕地),没有专门的肉用牛品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肉种牛,人工采精后为养殖户的母牛人工授精,改良我们的本地牛种,这样才让市场上牛肉供应量增长起来。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量,我们国家必须培育属于自己的肉牛品种,否则一切都受制于人。这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辽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从2000年开始研究通过杂交牛来培育新的肉牛品种。张丽君到管理站时,选育新品种牛的工作落在了她和她的同事们身上。
“简单说,就是去各地养殖场,找符合我们设计条件的牛,然后进行选配,经过四代繁衍之后,培育出最优良的种牛。”张丽君说。
事情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例如去各地养殖场找符合条件的牛,说起来只是一句话,做起来就是千万里的路程和数不尽的艰辛。当时,辽宁省内符合条件的优秀母牛主要集中在昌图、黑山、喀左等一带的养牛户中。从2002年开始,张丽君和她的同事长期深入这些地方的村户,通过当地的畜牧科技推广站,拿着配种员近些年的配种记录,带着一个五六百斤重的地秤(带护栏、用来给牛称重),挨家去敲门,向牛主人讲明来意,得到对方同意后,再进院到牛棚里,从众多牛里寻找配种记录上的那一头。然后核对这头牛的族谱,确定品种,测量体重,分析体型、外貌,诊断健康情况……折腾一大圈,一头牛的测量和登记工作才算完成。然后拖着地秤,在乡村的土道上磕磕绊绊地走到下一家,再敲门……就这样日复一日,一年当中大半年要在外出差,去的时候农村地里的苞米才一[[乍
扎] [乍
扎]]高,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冬天,积雪覆盖了割倒在地里的玉米秆。休整一阵,刚一开春又出发了。
当时项目经费不足,吃穿住行都要尽可能将就,农村、县城里的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在省城里司空见惯的公共设施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张丽君过去虽是个学生出身,没有受过多少苦的城市女性,但也是毫不介意地入乡随俗。
“其实当时没觉得苦,因为这样的肉牛育种项目在我省没做过,现实与书本和国外情况差距很大,几乎没有成型的可借鉴的经验,很多技术和作法都要靠查资料和自身研究。所以在选育阶段,真恨不得每一家农户都走到,根本没时间想别的。”张丽君笑着说,别人说她干工作比老爷们都强,她也是哈哈一笑。只是有一次在外出差,恰逢女儿升中学,自己又赶不回去,只好通电话鼓励孩子――这些年的频繁出差已经让她亏欠女儿太多,母女俩长时间不见面产生不少隔阂。其实当天女儿在电话里只是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是你亲生的吗?”电话这端,平日里精明强干的张丽君听了哑然无语,随后就流下了泪。
两年时间的奔波,第一轮登记共统计了1万多头牛的族谱、体型等信息。张丽君和她的同事们从近万头牛中进行筛选,选择符合条件的牛进行横向,随后又进入二代繁衍,数据采集等一系列工作,在总结分析性能测定结果时,由于没有先例可借鉴,张丽君通过查询资料、自己研究,找出一套数据统计方法……苦和累伴随着年复一年的科研工作从未消褪,张丽君和她的同事们始终做好每个环节,对任何瑕疵都不惜推倒重来。
直到2009年,第四代N牛终于育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进行现场审定,“辽育白牛种牛”正式宣告成功。
张丽君一战成名,她并没有利用这次机会脱离艰苦的现场科研,反而更加关注一线的工作。
“我愿意去现场,自己亲手做的事托底。常和牛打交道不觉得苦,脏也不算什么,习惯了。”张丽君说话总让人觉得既温和又开朗,“不过有一回也给我弄够戗。2013年冬天有一回,我们去养牛场测牛的背膘,那时候大冬天,牛棚里为保持温度挺长时间没开门,我们一进去,那氨气的味儿那个浓……这么说吧,这么多年我都挺不住,辣得眼睛都睁不开。那也得测啊,我们在牛群里挤来挤去,拿着设备挨个牛测量,又要保护仪器不被牛撞坏。结果刚做到一半,牛棚的棚顶还漏了,连冰带雪全都掼到我们身上了,从头到脚,那些牛一乱在你身边蹭来蹭去,你就想吧,那什么感受。说起来,我们这个团队,也确实挺能战斗。”张丽君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成绩是整个团队共同取得的,她只是其中一员。
科研工作者是值得尊敬的,长期在一线做现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尤其值得敬佩。15年来,张丽君经历了无数田间地头的严寒酷暑;无数次连续十几个小时在实验室或牛舍里进行胚胎移植操作;去屠宰车间测定牛内脏、肉质、肉重,加班到深夜赶写项目材料;坚持定期为基层技术人员和养牛户授课……仅从2011年以来,张丽君承担了国家或省级科技项目(课题)8项,研制地方标准5项,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论著)7篇,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省畜牧行业奖项4项,被辽宁省科技厅评聘为辽宁省牛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除了科研之外,张丽君还参加辽育白牛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产业经济发展理念,创建适应辽育白牛品种资源特点和辽宁省产业实际的辽育白牛全产业链开发模式的新成绩。另外在“沿江牛保种”、 辽宁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等工作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申请实施了多项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科研和推广项目,推动了辽宁省牛业科技进步。
2015年,张丽君所在的科室接到编写辽宁省“十三五”畜牧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编制5年行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而“十三五”科技规划又是在国家政治和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闹醒氲降胤降闹厥映潭瓤涨埃在编制上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准确性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丽君与领导和同事凭借多年科研积累,以及对国际、国内及辽宁畜牧业科技的了解,通过调研、查阅大量资料、讨论分析、征求意见、起草、修改等工作环节,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写任务,上报材料字数3.4万字。编制工作得到了辽宁省科技厅和大农业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辽宁畜牧兽医局和科技厅采用。
在采访中,张丽君和记者聊了一些家庭的琐事,说起某一项工作时话题就不知不觉绕到她的女儿和丈夫身上。张丽君总是说自己亏欠家里人太多,好在丈夫和她是大学同学,了解她的工作性质,始终支持她,女儿长大后也愈发懂事,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如今女儿已经长大,工作时似乎遗传了她“女汉子”的工作作风,让她不免有些心疼。
“女孩子还是不要那么累。”张丽君说,有时看女儿把她们公司的工作拿回家干,非常辛苦,丈夫说孩子像她……
关键词:畜禽养殖;现状;发展趋势;江津区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63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畜禽生产的快速增长,畜禽粪便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1]。畜禽粪便已成为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相并列的三大污染源之一。畜禽粪便主要处理途径是作有机肥施用,农田长久过量的施用畜禽粪便会导致土壤中污染物累积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2]。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粪便污染已居农业环境污染源之首。虽然我国对畜禽污染防治管理逐渐加强,但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管理力量依然薄弱且不完善。为此,全面深入研究江津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通过对主要畜禽种类粪便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两年政府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预测江津区2020年畜禽养殖发展趋势,为江津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区域
江津区是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和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东经105°49′~06°38′,北纬28°28′~29°28′之间,东西宽80 km,南北长100 km。幅员面积3219 km2,辖28个镇街,总人口150万人。境内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江津辖区内长江干流127 km,约占全市1/5,跨区域次级河流众多且均处于下游。
2.2 信息采集方法
以江津区境内存栏生猪当量100头的畜禽养殖场为对象,统计猪、肉牛、羊、鸡等主要养殖种类污染源的存栏量、现有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状况(原始数据从略)。根据《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预测2020年江津区畜禽养殖发展趋势及排污情况。
2.3 信息采集参数
重庆地区畜禽养殖参数见表1[3~5]。
3 结果与讨论
3.1 江津区主要畜禽养殖种类现有养殖量及发展趋势
2015年江津区主要畜禽养殖总存栏量为40.2万头猪当量。江津辖区内水域面积大,水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压力较大。因此,政府逐步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引导畜牧业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发展,2015年完成了29家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开展了3.4万头存栏生猪当量污染治理。根据《江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江津城市发展新区定位,可以预测出2020年的主要畜禽养殖总存栏量为15.2万头猪当量,比2015年明显下降。从图1可以看出,除羊的养殖量略有上涨,其它畜禽养殖种类比2015年显著下降。
3.2 江津区主要畜禽种类粪便和尿污产生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畜禽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与畜禽养殖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如猪的养殖量大,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也大。2020年,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减小,畜禽粪便和尿污产生量明显下降。随着猪和牛的养殖量显著下降,2020年粪便排放量将减少一半,尿污产生量将减少2/3。不同畜禽种类粪便和尿污产生量不同,畜禽养殖结构的调整对排污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2]。
3.3 江津区主要畜禽种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1、图4和图5可以看出, 2020年,随着畜禽养殖量的减小,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比2015年显著下降。统计发现,其它种类畜禽粪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与畜禽养殖量一致,蛋鸡的养殖量小于羊的养殖量,其粪便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反而高于羊。畜禽养殖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各类畜禽养殖数量的差异会引起区域禽粪便产生总量以及粪便养分总量的不同[6]。
4 存在的问题
4.1 投入不足
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环污问题越来越突出。畜禽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投入不足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不配套。
4.2 布局规划不合理
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布局规划不合理,种养殖业脱节,造成生态链断裂,人为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使局部地区养殖污染加重。
5 对策及建议
5.1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治污投入
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政府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降低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加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畜禽粪污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对有条件的养殖区域要配套建立有机肥生产线,消除畜禽养殖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
5.2 严格畜禽养殖区域管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
优化畜禽养殖“三区”划分,严格畜禽养殖区域管理。禁养区内禽养殖场严格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搬迁,限养区、适养区内畜禽养殖场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根据各个养殖场周围的土地消纳能力,引导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内部结构,大幅提高生态土鸡、兔、羊等粪便产生量较小畜禽养殖的比重。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结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调整、优化江津区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布局,开展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综合防治,推行生态化养殖,促进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3 加强宣传和引导,实现科学布局
要广泛开展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畜禽养殖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畜禽规模养殖不能在政府依法划定的畜禽禁止养殖区域发展,畜禽粪便主要由相应的土地消纳,新发展的畜禽规模养殖应尽可能与养殖业结合。
5.4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管理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环境质量,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及时依法查处各种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加大对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参考文献:
[1]仇焕广,廖绍攀,井月,等.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2013,34(7):2766~2773.
[2]张绪美,董元华,王 辉,等.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便N污染负荷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7(6):1311~1318.
[3]肖艳平,雷 毅,陈清莉,等.江津区畜禽养殖区域分布与粪污产生量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33(3):23~27
[4]彭 里.重庆市畜禽粪便的土壤适宜负荷量及排放时空分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
关键词:畜产品价格;价格传导;北京市
一、背景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中国居民对肉类和禽蛋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从消费量来看,201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畜禽产品消费55.31千克,较2002年增加5.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畜禽产品消费31.6千克,较2002年增加17.9%;从消费结构来看,2002年到2011年之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相对量变化最大的是牛肉,人均消费增加值最大的是家禽。然而,近几年的以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为代表的畜禽产品相关价格波动频繁,畜禽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会影响畜禽产品的上游产业。对相关产品之间市场整合的研究,可以科学地反映两种产品之间的比价是否合理,反映两种商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商品市场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能够从本质上揭示市场运行的效率(武拉平,2000)。本文以北京市为例,研究禽蛋、猪肉、鸡肉、牛肉、羊肉等主要畜禽产品价格间的传导,揭示畜禽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畜禽产品市场之间的关系。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城镇人口为1740.7万人,乡村人口277.9万人常住外来人口742.2万人,居民对肉类和禽蛋的消费需求数量庞大。北京作为畜禽产品的主销区,自给量远小于需求量。如表1所示,由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推算可知,2011年北京市禽蛋需求量约为30.12万吨,北京的自有供给量只有15.10万吨,大约15.02万吨左右的禽蛋需要调入;北京地区的猪肉产量为24.20万吨,消费量为42.05万吨,不计猪肉外销北京市猪肉缺口就达17.85万吨。同理,可以推算出北京市羊肉、牛肉、家禽的消费缺口分别达5.60、4.17和2.68万吨。因此,将北京市畜禽产品市场作为分析全国畜禽产品价格间的传导关系非常具有代表性。
注:常住外来居民按城市居民的消费量来计算,则:消费量=城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量×(城镇人口+常住外来人口)+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量×乡村人口。其中,家禽产量为除猪牛羊的其他肉类产量(16.8万吨)估算得出。
基于产业链考虑畜产品价格传导及与其要素市场的整合情况的文献比较丰富。李哲敏(2010)、谭明杰等(2011)、张利庠等(2011)、董晓霞等(2011)等学者对肉鸡产业间纵向价格传导进行了研究,武拉平(2000)、王芳等(2009)、王思舒等(2010)、张利庠等(2011)、杨朝英等(2011)、宁攸凉等(2012)等学者对生猪产业间纵向价格传导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多数选取产业链条上代表价格的月度数据,主要是应用协整、门限模型等理论对代表价格进行动态计量经济学分析。与中国畜禽产业相关价格传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产业链的纵向价格传导的研究,还包括横向产业内价格的传导关系研究(谢思娜等,2013)。现有的文献很少有研究畜禽产业产品间的价格传导,而且极少以一个典型代表区域来研究畜禽产业价格传导问题。
由一般均衡理论可知,产品和要素市场间价格都是相互联系的。对于畜禽产业来说,产品和要素市场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生产方面的要素联系(主要表现为成本构成相近)和消费方面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需求替代)。综合来看,影响畜禽产业的主要包括饲料价格、人工费用、技术进步等内在因素,还包括自然灾害、疫病、进出口、相关产业、政策、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外在因素,两大因素共同作用,进而引起供求变化,导致价格发生变动。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间存在长期市场均衡,以猪肉为例,影响猪肉的价格因子包括猪肉价格指数、牛羊肉价格指数和蛋类价格指数等(马福玉等,2013)。所以,本文将就以下问题展开实证分析:(1)鸡蛋与其他肉类产品的市场存在市场整合情况,(2)鸡肉和猪肉市场整合情况,(3)牛肉和羊肉市场间市场整合情况。
二、数据说明
本文实证部分所使用的数据是2002年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北京市鸡蛋价格(表示符号为JD,元/千克)、鸡肉价格(表示符号为JR,元/千克)、猪肉价格(表示符号为ZR,元/千克)、牛肉价格(表示符号为YR,元/千克)、羊肉价格(表示符号为NR,元/千克)的月度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其中,鸡肉价格是西装鸡价格,猪肉价格是去皮带骨猪肉价格,牛肉价格是去骨牛肉价格,羊肉价格是带骨羊肉价格。
从图1可以看出,2003年5月以前,鸡蛋价格、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走势比较平稳,但之后价格波动比较明显,经历了一个“上涨-下跌-再上涨-再下跌”的反复过程,都在2004 年9月左右达到第一个峰值,此后在总体上呈现下跌的态势,一直持续到 2006年6月左右。从2006年7月起,两种价格从低谷恢复上涨。2008年2月,猪肉价格从2006年5月的峰值8.06元/千克达到峰值23.61元/千克,鸡肉价格从2006年5月的峰值9.18元/千克达到峰值13.88元/千克,而鸡蛋价格则在2007年10月提前达到峰值7.35元/千克。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在2004年10之前价格上升趋势相对缓慢,但之后,牛肉价格从峰值14.27元/千克几乎一直上升到2012年10月的45元/千克,羊肉价格从峰值14.00元/千克几乎一直上升到2012年9月的55.90元/千克。鸡蛋价格和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的变动几乎是同时出现上升、平稳和下降,鸡蛋价格、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的波动呈现出较多个峰值,而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波动的峰值相对较少,但趋势变化幅度远大于前面三种价格的变化幅度。
就价格而言,鸡蛋价格平均值为6.09元/千克,羊肉的平均价格为24.45元/千克,羊肉价格的中位数为16.52元/千克,说明就各环节价格的波动性来说,羊肉价格的波动性最大(标准差为11.69)。牛肉的平均价格为22.24元/千克,羊肉价格的中位数为16.18元/千克,牛肉价格的波动性(标准差为9.27)次之,鸡肉价格波动性最小(标准差为1.73);就总体分布而言,羊肉价格的偏度系数与峰度系数最大,说明羊肉产业的各环节价格波动程度偏大。通过对五种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发现,羊肉和牛肉价格的相关系数最大(0.97)。除了鸡蛋与鸡肉价格的相关性偏低,其它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这表明北京市畜禽产品价格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三、实证分析
考虑到原始数据可能带来异方差,所以采用季节调整后时间序列数据的对数序列进行计量分析。应用Eviews7.0对其原始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价格变量都是平稳的 I(1)序列。根据LR和AIC准则选取的滞后期为2阶,之后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在长期中,鸡蛋价格与猪肉价格、鸡肉价格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与羊肉价格、牛肉价格之间都存在着负的变动关系,鸡肉价格的影响最为强烈,若鸡肉价格变动1%,会引起鸡蛋价格朝正方向变动586.78%。鸡肉价格与其他产品价格存在正的变动关系,其中羊肉价格的影响最为强烈,若羊肉价格变动1%,会引起鸡肉价格朝正方向变动32.4%,其次猪肉价格变动1%会引起鸡蛋价格朝正方向变动16.1%。猪肉价格与其他产品价格存在正的变动关系,其中鸡肉价格的影响最为强烈,若鸡肉价格变动1%,会引起鸡蛋价格朝正方向变动6.2%,其次是羊肉价格变动1%引起猪肉价格朝正方向变动2.433%。牛肉价格除了与鸡蛋价格成负向变动关系外,与其他产品价格存在正的变动关系,其中鸡肉价格的影响最为强烈,若鸡肉价格变动1%,会引起牛肉价格朝正方向变动33.52%。羊肉价格除了与鸡蛋价格成负向变动关系外,与其他产品价格存在正的变动关系,其中鸡肉价格的影响最为强烈,若鸡肉价格变动1%,会引起牛肉价格朝正方向变动3.083%。根据以上的结果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除了牛肉和羊肉价格与鸡蛋价格之间的替代弹性为负,其他肉类价格间弹性大多为正,表明畜禽肉消费的替代性在长期表现很强,可能原因有:生猪和肉鸡受到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影响,所以波动比较激烈,同时,处于发散型蛛网的鸡肉和猪肉价格波动期,往往存在生产的滞后性,鸡肉和猪肉价格越高会推高肉鸡和生猪的价格,加上金融危机爆发时期国家出台的鼓励养殖的补贴政策,进而使得有大量散户和农民工进入肉鸡和生猪产业,结果会导致未来一段时期的价格剧烈波动。
第二,猪肉价格和羊肉价格的波动对其他畜禽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也很明显,从生产成本来看,除鸡蛋价格,猪肉和鸡肉价格形成的成本构成最相近,牛羊肉价格形成的成本构成相近,然而猪肉价格对牛肉价格的影响(1.371)大于羊肉价格波动对牛肉价格(1.172)的影响,羊肉价格波动对鸡肉价格的影响(0.324)要大于猪肉对鸡肉价格的影响(0.161),也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长期推动作用受到部分扭曲,进一步说明疫病、政策等非常规因素(影响生产和消费的外部因素)对畜禽产品的影响较大。
第三,鸡肉价格的波动对其他畜禽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都是最大的。蛋鸡产业起步早,相对肉鸡产业已经逐渐成熟,1990年到2006年我国禽肉生产的技术进步速度达到1.83%,而禽蛋生产的技术进步速度达到 6.2%(申秋红,2008)。而2006年前后,肉鸡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规模养殖和生产技术上的应用。不仅如此,从生产的饲料产出率来看,每生产1kg肉,猪肉需要消耗饲料3.5kg左右,牛肉则需要6Kg-7kg饲料,而鸡肉消耗的饲料却在2kg以下(佘锋,2007)。而与鸡肉价格影响程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肉价格的波动除了受羊肉价格的波动影响外,不受其他畜禽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将肉牛和肉羊产业的生产特点进行对比(蛋鸡产业已经较成熟,肉鸡产业发展迅猛,生猪产业次之,肉羊和肉牛产业相对最为落后),可以猜测是因为肉牛产业发展规模以及产业的发展规模等(如粗放式经营等)相对其他产业落后,且产业发展速度(如设备技术的采用率偏低等)也同样落后等。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畜禽产品主销区北京市的鸡蛋、鸡肉、猪肉、牛肉和羊肉五种价格两两间传导关系分析发现:在长期,畜禽产品市场价格两两间存在价格传导关系;畜禽产品在消费方面的替代性(替代品的价格弹性为正)在长期表现很强,而其生产成本在长期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说明疫病、政策等非常规因素对畜禽产品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的影响力可能和产业发展越迅速有关,发展速度越快其价格波动的影响力可能越大。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从长期来看,政府部门在进行相关价格预测或畜禽饲养者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除了考虑与畜禽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的价格外,还要综合考虑畜禽产业间的相关价格的影响;重视禽畜疫病的防治,价格监控的重点应当放在发展速度较快的畜禽产业相关价格上,并在产业政策调节力度上应向发展潜力大的畜禽产业有所倾斜。
参考文献:
[1]武拉平.我国小麦、玉米和生猪收购市场整合程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9(4)
[2]李哲敏,许世卫,董晓霞,李干琼,刘宏,王玉庭.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中国农业科学[J],2010,43(23):4951-4962
[3]谭明杰,李秉龙.中国肉鸡养殖业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J],2011(20)
[4]张利庠,张喜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中价格波动的传导与调控机制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11(1)
[5]董晓霞,许世卫,李哲敏,李干琼.中国肉鸡养殖业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基于 FDL 模型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J],2011(3)
[6]王芳,陈俊安.中国养猪产业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分析.中国农村经济[J],2009(7)
[7]王思舒,郑适,周松.肉价格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经济纵横,2010(6)
[8]杨朝英,徐学英.中国生猪与猪肉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研究.农业技术经济[J],2011(9)
[9]宁攸凉,乔娟等.中国生猪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J],2012(10)
[10]谢思娜,刘合光,秦富.主产区与主销区鸡蛋价格传导机制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
[11]申秋红.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8
一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的指导下,全市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和奶水牛四大基地,紧紧抓住生猪市场好、国家扶持力度大和群众养猪积极性高的有利时机,狠抓扶持政策落实、科技推广和行政执法,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2009年畜牧业生产形势回顾
(一)主要成效
——畜牧生产发展态势强劲,存出栏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预计实现肉类总产23.2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0%。生猪存栏216.57万头,肉猪出栏225.38万头、猪肉产量19.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4%;、 7.4%和11.78%。牛存栏60.08万头,牛出栏14.05万头,牛肉产量1.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5%、8.16%和16.57%;羊存栏40.63万只,羊出栏23.86万只、羊肉产量0.54万吨,存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栏和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62%和12.5%。家禽存栏539.62万只、家禽出栏760万只、禽肉产量1.69万吨,禽蛋产量9727.8吨,同比分别增长5.49%、10.8%、8.3%和2.42%。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发展后劲增强。2009年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5家;民营种畜禽场18家,新增12家;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78户;养殖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稳步发展,示范村165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11个,养牛小区9个。XX年-2009年,中央财政投资的1310万元,扶持78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6000万元;全市72个乡镇883个行政村动物防疫配备了冷藏设备。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防疫冷链体系初步得到了健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为加快全市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畜禽养殖模式有创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畜牧部门的协调下,农村信用社通过“找路子、出点子、送票子”支持尹家坝养殖小区以“信用社+养猪协会+农户”养殖模式发展生猪生产取得成功。信贷支持规模养殖新模式得到了省委白恩培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腾冲县推行“正大畜禽一条龙”养殖模式,2009年3户养鸡示范户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纯收达12.3万元。按照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加快全省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意见》的要求,市县(区)畜牧局正在寻求与正大集团更大范围的合作。
——挖掘培育了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品种,扩大了**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2009年,我市加强了与省农大的技术合作,以市种猪场为载体,以遗传资源保种场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了**猪的选育。目前该场已选育纯种**猪408头(能繁母猪386头、公猪22头),共九个家系;已向社会提供纯种**猪216头,优质二元杂母猪1217头。同时加强了奶水牛业基地建设,通过选育扩繁及相关试验研究等工作,“槟榔江水牛”于2009年8月25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公告,结束了我国无河流型水牛的历史。目前在腾冲县建立了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个,2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2个,1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村6个,水牛奶产量2009年有望突破XX吨。通过挖掘培育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腾冲槟榔江水牛”品种,扩大地方优质猪种“**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部门服务职能增强。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五县区的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年底前可全部结束,基本建立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执法监督三大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为全方位搞好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抓好疫病防控工作,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兽医工作方针,抓好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的畜禽强制免疫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据统计,全市春秋防期间累计免疫猪瘟1350.58万头、猪蓝耳病293.5万头、猪牛羊口蹄疫免疫472.15万头只、禽流感599.82万只。平均免疫密度达85.85%、71.86%、78.93%、67.29%。二是认真对基层春秋动物防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督促检查落实保政办发[2009]64号文件精神,层层签了防疫责任状。三是根据市政府对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在五县区建立了周边动物疫情测报网点,适时掌握市外疫情动态,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堵。今年获取重大疫情信息四起,收到了提前防范的明显效果。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2009年共完成疫情检测3089份,完成免疫效果检测4144份,完成病原学监测采样送检527份,完成专项病监测采样送检172份。五是配合市人大农环委到五县区对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15个月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共3页,当前第1页1
2、抓市场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今年全市共开展畜禽产地检疫149.38万头只羽,检出病畜308头;畜禽屠宰检疫45.67万头只羽,交通运输监督检查生猪5225车次、20.51万头,牛1220车次、1.21万头。二是切实加大饲料、兽药安全使用等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今年,全市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184人次,对32个生猪定点屠宰加工厂、82个肉类销售市场、72个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检查,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562户,整顿市场297个次。三是组织开展了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009年共完成兽药质量抽检120批,检验120批,合格66批,合格率为55%;完成饲料产品抽样送检80批,检测120批(含德宏州送检40批);对23户养殖大户、重点户使用的饲料进行库房内抽取饲料样品,进行违禁药物抽样送检30批;动物性饲料产品抽检5批;饲料标签抽查109个,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及莱克多巴胺检测200份,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四是及时开展生鲜牛奶生产、鲜奶收购加工、饲料生产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按照市人民政府和省农业厅的部署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全力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面达到100%,取得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保证了全市生鲜牛奶和奶制品的安全,保障了牛奶市场的平稳供应和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五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畜产品流通经营违法案件52起,罚款123738元。通过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对畜禽贩运户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保障了畜产品交易顺畅流通。
3、抓其它工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积极协助省农业厅、省奶协会在腾冲召开“云南奶水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市向大会提供交流论文5篇,展现了中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资源;协助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腾冲召开“槟榔江水牛现场审定会议”。6月14日腾冲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初审,7月11日正式通过国家审定。二是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在系统内认真组织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三是以推进机关“三力”建设为切入点,严格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四项制度”;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四是认真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献爱心活动。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局党组及时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解囊相助,踊跃捐款,全局系统共筹得救灾款和特殊党费63392元,为灾区的灾后重建尽了一份力。11月份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及时将2050元善款送到扶贫点的贫困户手中。
4、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发展。一是落实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强农惠农政策。2009年能繁母猪补贴(按100元/头的标准)已下达各县区,可望在11月底以前兑现结束。二是XX年年完成母猪保险19.55万头,参保率达90%以上,2009年度的母猪保险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中。三是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指导施甸县按照省厅的要求,组织实施了160万元的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四是落实了腾冲、昌宁两县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五是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政策,XX年—2009年度投入1310万元。通过落实兑现中央、省、市等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5、抓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推进了全市畜牧产业化进程。截至11月底共争取到中央、省畜牧兽医专项扶持资金3402.32万元。其中:①省级畜禽商品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项目资金215万元。②2009年施甸县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项目资金300万元;③2009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10万元,目前实施方案已批复;④2009—2009年中央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50万元;⑤中央财政扶持低温冰雪灾害恢复畜牧业生产资金100万元; ⑥省级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91万元;⑦中央财政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195.32万元;⑧中央省市2009年度能繁母猪补贴1741万元。通过上述畜牧兽医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与国际小母牛组织、正大集团等的合作,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产业化进程。
6、抓好畜牧科技术推广,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为规范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选址、规划、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污物处理等建设标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并下发了《**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结合“科技帮扶”工程的实施,采取结对帮扶、驻点指导等形式,重点开展了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牛的冻精改良、猪的人工授精等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引进推广良种猪21545头(其中:良种母猪20925头,良种公猪620头); 开展牛冻精改良30681窝(其中:黄牛改良10527窝、水牛改良19344窝、奶牛810窝);开展生猪改良43.56万窝,其中人工授精改良28.3万窝;完成农田种草11.08万亩;推广青贮饲料49.72万吨,氨化饲料11.66万吨;辖区饲料企业生产配合饲料7500吨,推广配合饲料18.52万吨;派出科技人员200名,重点挂钩帮扶30个新建科学养畜示范村,500户养畜专业户,20户龙头企业。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全市畜牧业虽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呈现出一些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畜禽养殖方式总体上落后,畜禽养殖仍是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科学饲养水平偏低;二是畜禽品种多乱杂,畜禽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对路,效益差;三是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讲还比较薄弱,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四是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加之畜牧养殖用地难解决,以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速度缓慢;五是市内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 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畜产品仍然以活畜外销为主,畜牧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关键词:RFID;农产品;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about RFI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s technology, safety problem and standard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in agriculture product logistics were analyzed deeply, and further research field was proposed.
Key words: RFI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且存在运输周期长、效率低下、损耗率高和缺失监管等问题,造成“丰产歉收”、“难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流通全过程进行监管,并实现农产品的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些年,随着物流技术不断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有效地推动了物流系统的变革与创新,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可在非接触状态下,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且获得相关数据,比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条形码,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可对多目标和移动目标进行远距离读取和识别以及数据可加密解密等优点,且抗干扰性强、识别精度高,它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RFID技术已在国外农产品物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的中国,虽然已经逐步展开了RFID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并且在一些领域开始运用;但仍处于研究和应用的初级阶段。本文将通过总结RFID技术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RFID技术的未来研究和应用前景。
1 RFID技术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应用研究现状
1.1 国外应用现状。在国外,RFID技术广泛运用于交通、车辆管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身份识别、物流配送管理以及仓储管理等领域,其中物流配送管理领域是其研究的热点之一。Tajima[1]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归纳出了RFID在物流配送应用中包括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提高订单完成率、减少库存成本等15项优点,如图1所示。
作为科技强国的日本,早在2004年就在千叶县制定了政府运营重点举措“千叶2004行动计划”,成功地将RFID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农产品在系统各个网点间的每次移动均写入相应的RFID标签,在生产、流通环节所生成的数据信息经Internet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综合管理。该次试验的成功表明,运用RFID技术能够让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中的速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配送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为之后的再生产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2]。此后美国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RFID技术与传感应技术相结合。2005年夏,Ballantine果品公司利用了一种主动式RFID物流配送系统,利用电池驱动RFID标签与温度传感应相连接,准确记录了葡萄从被采摘到运送至零售商的过程中的温度数据[3]。在欧洲,一些公司将全球定位系统(GPS)与RFID技术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监测农产品运输车辆的位置及其工作状态,并实现实时对路径进行走向分析决策,从而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品质[4]。
1.2 国内应用现状。我国在RFID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要晚于西方国家,直到21世纪初叶,中国才开始对RFID技术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很快获得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至2004年我国RFID已经拥有了1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仅仅标签一项就达到9.33亿元人民币。信息产业部在2005年把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产业产品列为重大的招投标项目,2006年6月9日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标志着我国将RFID技术提高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层面[5]。截止2010年底,中国生产RFID的企业就达数百家,已经大体形成了一条从标签及设备制造到软件开发集成较为完整的RFID产业链,并将在未来5~10年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而且,国内科研单位对于RFID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极大地促进了RFID技术在我国物流中的发展[6]。
1.2.1 在物流追溯的应用。近些年来,老百姓在生活中最为关心的是农产品安全问题,而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农产品追溯机制,由于RFID技术的上述优点,上海在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猪肉监控追溯系统”,能够实时获得的生猪的饲养、过往病例、喂药、转栏、检疫等信息[7];孙旭东等以构建柑桔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目的,以赣南脐橙为研究对象,借助RFID技术,解决每个赣南脐橙信息的可完整性、追溯性以及赣南脐橙在种植、流通、交易等环节的信息交换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实现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8];施亮等基于RFID技术构建肉牛养殖的可追溯系统,通过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对每个个体养殖信息的自动采集,同时针对每头肉牛形成了可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查询的质量追溯档案,从而解决了在养殖环节上进行以个体为单位实施质量监管和实现可追溯的问题[9]。
1.2.2 在物流运输的应用。传统物流过程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等弊端,难以达到实时协同与动态调配的需求,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随着货物调配量的急剧增加,物流全过程各环节的信息通畅变得日益迫切,实时物流跟踪和精细任务调度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FID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物流协同调度、物流跟踪和路径优化的问题。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在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王亚东基于RFID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以及Web技术设计的化工物品物流安全监控系统,对危险品的使用、运输、跟踪和溯源实时地、全方位地进行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危险品的管理水平,降低了对环境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及相关物流链的成本,缩短了事故应急反应时间[10]。宿晓利采用RFID技术构建了一个分别以制造商和回收处理中心为核心的正逆向物流系统模型,该仿真能够有效地处理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周晓光等主张在农产品运输时将RFID技术与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起来,不仅为物流公司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服务,对于业主而言,则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自己的货物所处的位置。在经过一些道口接受检查时,执法单位也无需打开农产品包装,只需通过电子标签阅读终端就可以知道包装的具体内容,大大提高了道口检查速度和通关能力[12]。
1.2.3 在物流仓储的应用。RFID技术具有批次管理、动态盘点和快速出入库功能,大幅度减少了现行模式下查找货位信息花费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库精度,大幅度提高了仓储管理效率。杜晓明等构建了一个基于RFID和条码技术的系统模型,该系统具有操作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13];李雯等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将RFID技术引入到木材仓储管理中,指出了木材仓储中应用RFID技术的注意事项[14]。在农产品仓储管理方面,段翠芳等基于51单片机和RFID技术开发的硬件,实现了农产品仓储数据管理的部分功能模块[15]。王丽芳等利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在嵌入式读写器上控制RFID标签,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数据通过Internet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监管[16]。此外,宋豫晓等利用RFID技术、手机网络技术和蓝牙,构成由服务器和工作站所组成的农产品智能存储系统。通过该智能系统,仓库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如农户、零售商、已经广大客户)都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相关商品的库存信息[17]。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风险高,技术应用受阻。安全问题将是影响RFID在物流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目前主要集中在技术风险和隐私安全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风险,RFID系统大部分使用的是被动式标签,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1个以上的应答器同时处于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内,此时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应答器同时发出数据给阅读器的时候就会出现数据上的干扰,即碰撞问题(collision),其结果将会导致一次传输的失败。通过实验发现,RFID的系统误读和漏读率总和高达20%~50%,可见其技术风险之高。为此,胡建等在研究RFID的系统碰撞问题时引进马尔可夫链来为时隙ALOHA法建模,并根据此模型对时隙ALOHA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时隙数、RFID系统中所含的应答器数与识别成功率的关系,从而对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18]。王雪等在基于二叉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中指出,BLBO防碰撞算法与其他二叉树算法相比性能有明显提高,更适用于RFID防碰撞协议[19]。虽然,防碰撞算法的研究可降低碰撞的概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碰撞问题,应该从技术设备上进行改进,如采用多通道技术或数据排队技术,方能根本解决碰撞问题。
其次,隐私安全,由于RFID标签的体积可以小于1mm2,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被不法商家利用,将其黏贴于商品之上,通过RFID标签固定的标识符来恶意的追踪该商品。不仅如此,RFID标签内携带的产品信息或者私人数据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则很有可能造成商业泄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不法份子也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截获RFID标签与读写器直接的敏感信息来重构RFID标签,达到伪造标签的目的。
2.2 无统一标准,技术发展受限。我国在RFID标准制定上主要有三大难题。
(1)RFID标签的使用频率还没有开放。目前国际上在UHF频段的RFID技术多使用860~960MHz或430MHz左右的频率。而在我国,860~960MHz频段主要运用于固定或移动通讯业务,430MHz则属于专用频段,目前开放此频段的RFID业务条件还不够成熟。(2)RFID产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不统一又反过来制约RFID产业的发展。(3)应用的落后。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厂家在研制的过程中只能制造兼容多个标准的产品,严重地影响未来应用的发展。
2.3 技术成本高,技术普及困难。成本因素是制约任何一项新技术普及的重要因素,RFID技术也不例外。由于条码具备简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势,在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受到极大的青睐。相比之下,RFID技术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从产地开始,对农产品的采摘、加工、运输、仓储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增设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设备,并且为每个/批农产品增贴RFID标签,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担的。此外,农产品的利润额度有限。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虽然RFID技术对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管理具有巨大优势,但是高技术成本仍是其推广普及的巨大障碍。
3 RFID技术未来的应用研究展望
当前RFID技术在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鸿沟,尤其是我国,RFID技术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本身或应用领域的介绍方面,可见RFID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现今亟待关注的问题如下。
3.1 统一标准的制定。迄今为止仍未正式形成一个统一的RFID国际标准,成为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数据格式问题又涉及到国家的自身使用和安全[20]。促进国家和地域之间RFID标准的兼容或统一,是有效降低RFID技术成本,推动其在全球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
3.2 技术的进一步完善。RFID标签的单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其在许多方面的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如一个读写器同时识别多个RFID电子标签或高速运动的RFID电子标签时,就难免出现多个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通讯碰撞问题,而碰撞问题是RFID在应用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设计系统时寻求最佳的防碰撞算法。从而合理地划分信道,以实现多路径无冲突存储信道。
3.3 与新技术相结合。RFID技术可以与许多新技术相结合,从而衍射出许多功能强大的新产品。当容易腐败的农产品在接触阳光或者高温时间过长时,温度传感器会向RFID标签发送信息同时改变自身的颜色,相关人员收到RFID的传输过来的指令后,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其他农产品因为此类原因而发生变质。
参考文献:
[1] Tajima M. Strategic value of RFID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7(13):261-273.
[2] 张媚媚. RFID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试验[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0(12):38-48.
[3] 中包. Ballantine农产品公司的RFID应用策略[J]. 金卡工程,2006,10(7):60-61.
[4] Chao CC, Yang JM, Jen WY. Determining technology trends and forecasts of RFID by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1991 to 2005[J]. Technovation, 2007(27):268-279.
[5] 贺琼华. RFID加速部署成本问题亟待解决中国RFID市场起飞在即[J]. 电子测试,2006(10):36-38.
[6] 罗春彬,彭,易彬. RFID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J]. 通信技术,2009,42(12):112-114.
[7] 魏宋杨. 射频识别管理系统在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应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9(4):62-63.
[8] 孙旭东,章海亮,欧阳爱国,等. 柑桔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实现方法[J]. 农机化研究,2009(12):162-164.
[9] 施亮,傅泽田,张领先. 基于RFID技术的肉牛养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40-43.
[10] 王亚东. 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安全监控系统[J]. 科技信息,2010(11):38-39,59.
[11] 宿晓利,张明辉,曹佳. 基于RFID技术的正逆向物流系统整合[J]. 物流科技,2010(9):86-88.
[12] 周晓光,王晓华. 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3] 杜晓明,葛世伦. 基于RFID和条形码的中小企业仓库管理系统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2):106-109.
[14] 李雯,戴彤焱,吴彪. 基于RFID技术的木材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67
-69.
[15] 段翠芳,李伟. 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产品立体仓库中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1(4):164-165.
[16] 王丽芳,袁国良,郭锋. RFID的食品仓储管理系统[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67-3570.
[17] 宋豫晓. 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及其在农畜养殖中的应用[D].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18] 胡建,李强,闵昊. 时隙ALOHA法在RFID系统防碰撞问题中的应用[J]. 应用科学学报,2005,23(5):489-492.
论文摘要: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林下经济的意义,指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
一、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军,因为国有林场是林业企业的主体,并且有很大的企业属性优势。
不论是国有的、集体的还是民营的企业,同样是人在管理,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绝不是权属问题导致的,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于管理层及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发展国有企业经济必须建立针对管理层的,可监控的、有问责约束、民主的制度来给予保障,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前提。国有林业企业更是这样,否则国有林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都将会被损失殆尽。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三)有利于信息的利用
信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前进方向的航灯,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足够的分析和预测,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国营林场有本行业多层、多种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级单位的、科技的、市场的。所以在国营林场基层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这是国营林场的又一个优势。
(四)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五)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比如有荻、芦竹、象草、柳枝稷、草芦等。能源草一般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丛生草本植物。从化学组分上来说,能源草富含碳氢化合物,炭活性高,灰分含量低,热值高,适用于作燃料原料。因此,能源草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伴随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趋势,短周期柳树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进行大量研究,寻找可通过集约经营生产能源的速生树种,结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经营的柳树是最适合用于生产能源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矮林获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农地,所生产的生物量在地区供热厂中用于联合热电生产。可见,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二)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业随之兴起,园林苗木业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三)发展畜牧业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四)发展林药型林下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五)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草莓、西瓜、甜瓜、菌类、蕨类、刺五加、刺老芽、大叶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种植的品种,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经营。
最后,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农民的支持,所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佰顺.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2]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生命经纬biox.cn/content/20050414/10393_1.htm.
关键词:动物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块式分方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04-02
动物医学专业也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一直在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21世纪的到来,畜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从以前的放养式、零散式转变为集中化、规模化;同时,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个体水平转型到分子水平。对此,动物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上的畜禽和畜牧业的基本保障外,新时代下的动物医学也相应的扩及公共卫生学、共患病和兽医预防学等新的内容。例如,2003年我国爆发“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和H1N1病毒的蔓延等已涉及到公共卫生领域;2008年我学院的赖良学教授首次培育的“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获得成功,李子义教授领衔的团队又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也体现着现代兽医的职责。随着动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层次的深入,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目前我国动物医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在我国开办了动物医学专业的60多个高等院校中,仍有很多院校继续使用传统上的兽医培养方案,培养动物疾病诊断、基本水平的动检、畜牧业、饲料、兽药和动物疾病控制等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提出了现代社会动物卫生方面的新要求。野生动物的保护、更深水平的动检和行政管理等与动物医学专业密切相关。但是,受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数较少,培养的兽医人才也有较大的流失,导致我国紧缺动检、动物诊疗、疾病预防、野生动物保护等行业的专业人才。例如,负责管理动物进出口的海关部门,除了要对动物进行检验检疫,把好检疫关,而且动物制品的进出口,比如皮毛产品,就需要懂得野生动物制品的专业人才。然而,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动物医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接差度大的问题。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实践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冠以“培养模式”题目的论文达数百篇之多。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该模式培养的重点,并且日益成为“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化”就是学生不再一味地强调书本的重要性,而更多地注重提高多方面的基本素养。为此,“KAQ”人才培养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即将成为人类市场上新的交易入口,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知识;能力是要求人在处理事务上具有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方法;素质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对于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开学之初,做好专业说明报告会,不要让学生被局限在传统的兽医思想中。同时,学院要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该专业,并且在适当的时间开设动物医学导论课,让学院的教授亲自授课,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有班主任和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是教授,辅导员是研究员而且具备心理辅导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给学生提供咨询的条件,以解决学生的专业解答和心理不佳等问题。在五年的学习之中,学院应适应社会需求,开设应用型和煅炼型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课,避免随着专业的深入学习,在面临考研深造和就业选择时陷入迷茫。另外,在大三学期之初,再进行一次专业介绍,让学生在选择具体专业方向和导师时有更清晰明确的想法。每个导师最多带领2名学生,而且在选择了导师后,导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相应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和实验方面都得到较好、较大的发展。
三、教学课程设置
在我国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的设置上,不能一味的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英语、体育、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动物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免疫学等;专业课包括内、外传染病学、动物检验、检疫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体现出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同社会对接便捷等。因此,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应增设宠物管理学、野生动物保护学、自然保护管理学等与宠物和野生动物相关的课程。同时,英语作为现在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建议部分课程开设全英文教学课堂,如细胞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动物科学概论。另外,建议实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RBL(research-based learning)型课程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应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设实验课程,包括化学实验、物理实验以及与动物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促使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获得兴趣,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性。另外,教师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新发展、新课题、新方向,不断地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适当地嵌入相关的新鲜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范例;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得到真切的感受。比如,家畜解剖学的教学,除了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让学生走进解剖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模块式分方向培养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的本科生的5年教学采用“2+2+1”教学模式,即2年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2年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全程导师制教学,针对本科就业的学生提供一年的实习空间,针对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一年导师(可以是其他大学或研究院的教授)指导实验探究的机会。在选择导师时,学生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基础兽医、临床兽医、预防兽医、共患病四个方向之一进行学习,而且学院会给学生一个周的时间去适应,如果学生有需要可以进行调换。
在学生基本修完动物医学专业规定的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即在第八学期结束后,采取分方向培养。学院共开设动物临床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生物制品学三个专业方向,学生自愿选择,学生也可按照重选原则,选择其他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后,学院将会与日本的北里大学定期互派本科学生,同时,注重国际交流,同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院校进行密切的学术联系。
模块式培养更多的适应本科就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经济动物的养殖方向:比如,肉牛、奶牛的养殖,绵阳的蓄养和新的经济动物(水貂、狐狸)的养殖。
2.野生动物、宠物疾病方向: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园进行动物的诊疗工作;宠物的护理、销售和治疗;我国现在紧缺这方面的人才。
3.实验动物方向:目前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一些动物实验,尤其是具有流行染性病毒的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要求相当的严格。而且,实验动物的养殖条件也很高,需要专门的兽医人才进行养殖。
面临新环境的挑战,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构建和实践必须加紧进行,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和改进我国生命科学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紧要的,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脚步,才能培养现代的兽医人。
参考文献:
[1]刘进辉,苏建明,程天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12):54-56.
[2]张立娜,华彦,肖向红.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J].畜牧兽医杂志,2010,(03):42-44.
关键词:扶贫,小康
2010年是铜山县“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最后一年,面临全面总结检验的关键一年,上级提供这么多惠农政策,投入了这么多扶持资金,究竟效果如何呢?贫困户现在脱贫怎么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铜山县的21年乡镇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发现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有些乡镇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因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使希日的贫困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而有些乡镇通过几年的扶贫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甚至越差,扶贫项目见效绶慢,甚至有些乡镇贫困户没有享受过国家的任何优惠政策,反而为达标验收增加了负担。本人是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研究,走访贫困户,从中发现了不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一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少、规模小、水平低;二是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联接不够紧密,部分龙头企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辐射带动力不强,直接扶贫效果并不明显,还没有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扶贫资金的投入与实现目标需要的投入差距较大;五是劳务扶贫培训政策约束条件太多,限制力太大,可操作性不强;六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贫困乡村缺乏扶贫开发的思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争取项目不积极,个别乡村实施项目的能力不强,少数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仍把扶贫看作给钱给物,对扶贫开发等待观望,对改变困境没有打算,对发展生产不想门路。。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从中学习好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真正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物质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众多成功的典型经验面前,认为铜山县单集镇的扶贫工作独有特色,值得向大家推荐。
单集镇位于徐州市东郊,邳、睢、铜三县交界处,属革命老区,经济较为落后。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人口6.3万。2006年,该镇有7个村被列为全省经济薄弱村,9个村被铜山县列为贫困人口集中村,贫困人口共有6131户,15857人,2009年以来,该镇通过开发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口脱贫7408人,无劳动能力人口脱贫4522人。有劳动能力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上,无劳动能力人口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上,脱贫率达75%。由于单集镇把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今年单集镇又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任务,计划脱贫人数是39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人数为3720人,无劳动能力人数为207人,培训劳动力1637人。今年单集镇扶贫工作量仍然比较严峻,但他们有信心为早日全面达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该镇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制定扶贫方案。。单集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领导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领导小组主动配合市、县扶贫工作队员制定脱贫攻坚方案、措施,明确专人协助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二是细化执行责任。单集镇农经中心具体负责扶贫、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和低保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式扶贫工作;民政办具体负责五保户、低保户救助式扶贫工作;统计办配合农经中心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财政所负责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的规划安排、预决算等工作;劳服所负责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镇纪委、审计所负责对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同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头上,实行问责制度。
2.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单集镇围绕“抓产调、促民富,抓稳定、促和谐,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通过党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
干给群众看,党员带头搞产调。引导全镇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如闫庄村党员马世平,租赁本村土地近300亩,建立高效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不仅个人逐渐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有力地带动了周围群众规模种植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全镇流转土地2600多亩,规模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100-300亩的增加到11户,10-50亩的达到52户,逐步收到了集约用地、规模种植的经济效益。。
组织群众干,党员牵头建协会。镇党委立足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户数较多、面积较大的特点,鼓励各村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专业协会,创新经营模式。贺庄村吴书栋牵头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按土地面积入股,对于不愿入股的,协调与其他农户的承包田或机动田进行互换。现已建立了5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入股农户达到103户,预计每户每年按股分红可达1-2万元。姜集村党支部牵头组建起农业协会,建立了1500亩的西瓜、300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协议,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
帮着群众干,党员靠上送服务。在土地流转方面,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各党支部帮助村民签订合法、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并帮助疏导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在生产服务方面,各村成立了党员综合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惠农政策、种植技术、供销信息等服务,促进农民群众靠农业增收致富。
3.培训一个技工,脱贫一个家庭
按照县委县政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类实施、有序输出”的指导意见,该镇不断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去年,新建村级劳动保障站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26500多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50万元,1000余户农民在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后,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800多户成功脱贫。
3.1落实好农民培训的各项政策
该镇不断加大订单、定向、合同培训力度,对全镇贫困农户中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培训促转移。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车工、钳工等一线技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扶持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对不能转移、从事农业的农民,组织农林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其进行现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通过这种典型带动、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农户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不断激发创业激情。
3.2组织协调科技下乡
该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田间地头,开展设施蔬菜、草莓、食用菌、奶牛肉牛饲养、水产品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实际印发《农作物田间管理手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普宣传资料,近三年来,全镇共计组织协调科技下乡18次,受益群众达到1.12万人次。使贫困农户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农业科普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镇覆盖。
针对目前农民创收观念不强,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小等实际问题,我认为扶贫工作应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簿弱村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这中心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务求实效的方针,对单集镇的扶贫工作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1)认真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 。以贫困户为政策扶持的对象,以产业调整为重点,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产业,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农村经济人。(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培训。聘请专家讲解和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推进贫困人口的就业。(3)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高效农业。对享受政策扶持或奖励的高效农业、合作社等,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劳动,获取劳务报酬;通过科技服务、项目支持、创新机制等形式,帮扶贫困户自身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将所承包的土地采取租赁或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增加资产性收入。
4.加大对贫困户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资金规模,整合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户的生活资金补助的扶持力度。推进单集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