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勘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9 02:11: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勘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程勘测论文

第1篇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勘测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岩土勘测工作与设计工作出现分离,勘测人员不能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尽管,我们不断的引进新的技术与先进的设备,但是实际的勘测效果并没有预想的完善,由于勘测与设计的分离使得勘测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还时常出现错误,同时,岩土设计人员也没有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数据的收集不完善,造成设计图纸中的参数不适用于实际操作,造成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岩土工程的勘测人员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不重视勘测纲要所强调的内容,最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经常有地质勘探人员遭遇危险的报道,这都是由于没有实现做好准备工作,勘测过于随意,严重影响岩土勘测工作的质量。

2岩土工程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2.1勘测技术落后现阶段,我国在岩土勘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勘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些勘测公司仍然使用传统的勘测手段,很少引进新的机器设备及优质的勘测人员,这样新的技术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1]。

2.2勘测环节不规范岩土勘测工作应当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规范,然而,我国的勘测企业由于缺乏管理及员工的素质较低,导致勘测环节无法规范的进行,要知道,岩土的勘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一旦出现操作的失误就会给勘测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勘测市场的秩序也非常混乱,很多人员都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来填写勘测报告,这样会使得数据误差非常大,也滋生了一些不法商贩谋取利益的途径。

2.3勘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我国现阶段的岩土勘测人员有一少部分是勘测多年的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但是仍然有很多专业素质不高的勘测人员,这些人大多缺少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一些新的勘测仪器和勘测技术不甚了解,甚至对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也非常薄弱,尤其在野外的岩土勘测工作中经常发生危险与错误的勘测结果,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勘测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勘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雇佣一些廉价的农民工作为劳动力,这些人不仅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更没有认真负责岩土勘测作业。

2.4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岩土勘测工作的管理也是确保勘测质量的重要一环,但是我国地质勘测工作的入行门槛却很低,一些外行的从业人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理念被引入进来,如果勘测企业不加强管理,注定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与此同时,岩土勘测的主管部门不能够对原始的勘测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核,只是通过简单的记录确定检测质量报告,这样是对岩土勘测工作极不负责的现象,更不能很好的管理企业的经营理念,对勘测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都产生了严重的阻碍[2]。

3优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建议

3.1采用先进的勘测技术岩土工程的勘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应当将先进的勘测技术应用到岩土工程的勘测中来,例如工程物力专业理论和电磁波理论等,同时,在勘测设备的使用方面也应当引入先进的、高效的、准确的勘测设备,尽管这些设备会耗费更多的成本,但国家要想更好的完成岩土工程的勘测就应当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勘测技术,因此,地质勘测企业最好能够实现电子化的办公,让更多的勘测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整合与分析,从而极大提升勘测的效率,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可见,只有不断的创新和使用先进的勘测技术才能够促进我国勘测事业的进步。

3.2增强勘测规范性岩土工程的勘测还需要规范的操作步骤,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勘测环节,才能够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与此同时,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勘测市场的操作行为,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净化我国的地质勘测事业,对于勘测报告的检察也要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从而制止一些以假乱真、谋取个人财产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岩土勘测的设计来约束实际的勘测行为,确保勘测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不能偷工减料或者凭借经验填写检测报告,每一个勘测数据都有其相应的功能,只有规范操作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3.3提高勘测人员专业技能任何先进设备的使用和创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而岩土工程的勘测更是如此,我国现在急需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勘探人才,不仅能够数量的掌握各种勘测技术,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因此,我国应加大力度培养和提升勘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在各大高校开展地质勘测相关专业,教育学生将勘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岩土工程的勘测质量。与此同时,勘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关乎我国勘测事业未来的发展,无论从眼前的利益来看还是着眼于未来,提升地质勘测人员的技能水准是至关重要的,勘测企业不仅要聘用综合型技术人才,还要定期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教授新人,同时采用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来激发勘测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进取,从而促进我国地质勘测事业的进步[3]。

3.4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加强岩土工程勘测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是保障勘测工作质量的关键,首先,重视岩土工程勘测的地域性研究,也就是每个地区的主管部门都要对自己做负责的区域予以严格的管理,并建立健全地质勘测工作的规章制度,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规,确保岩土工程勘测不会受到区域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勘测人员的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对勘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干扰因素事先采取恰当的解决对策,对岩土工程勘测的治理与管理负起责任。

4结束语

第2篇

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明工程范围内的地貌、原始地形,工程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深度和分布情况,并综合评价工程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二是对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各种地质,比如泥石流、采空区、活动断裂、岩溶,以及地面沉降、地基的地震效应等进行勘测,同时对污染土、膨胀土、多年冻土及填土等成因、分布范围及类型等进行勘测,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三是查明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情况,比如旧基础、防空洞、河道及墓穴等。四是查明勘测范围内地下水的埋藏情况、补给类型及排泄条件,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和规律,是否对建筑材料具有腐蚀性。同时,查明基坑工程各个土层的渗透性,并对地下水的压力、浮托力和静水压力进行评价,明确各种影响建筑工程的不良地质,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计算地下水浮力设计水位,提供基坑施工降水技术参与、方法等。五是查明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提供岩土参数,为基坑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并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放坡开挖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建议,并对地基变形、地下设施对工程影响做出评估。岩土工程在勘测前,应注重与建筑设计的沟通,收集附近坐标、地形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性质、结构、规模及荷载,还有地基变形限度、基础形式和荷载等。与建筑设计进行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岩土工程勘测前,使勘测人员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以便明确工程勘测范围,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勘测的效率,做到经济合理、准确无误,避免由于不了解设计意图而出现重复勘测的状况。

2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测的应用

2.1在房屋建筑及构筑物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级构筑物是指大型共用、一般房屋和高层建筑物,同时也包括工业厂房,特征为均是耸入云端的建筑物。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中,对岩土工程勘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综合评价拟建场地的适宜性与稳定性。岩土工程勘测首先要收集与工程相关的资料,确保全面性;其次是对收集起来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并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第三,对于未掌握资料的场地,比如较为复杂的场地,应重新行工程勘测。二是在初步勘测阶段,需综合评价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在这一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初步确定勘测工作量,并确定地质地基勘探线、探孔深度等,最终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三是详细勘测阶段,应提供建筑物的详细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所需的岩土参数,并评价地基,需要认真勘测。

2.2在地下洞室中的应用

在地下洞室勘测中,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是,选择地质条件优越的洞址,并评价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稳定性,提出施工方案。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并进行现场勘测,掌握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条件,并做出可行性评价;在初步勘测阶段,应对确定方案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测,并评价洞口的稳定性,提供初步设计的一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勘探、调查及测试等。而在详细勘测阶段,应对洞口、洞室等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勘测,划分岩体等级,评价围岩、洞体的稳定性,可采用的勘测方法包括钻探、测试和钻孔物探等。

3结语

第3篇

作者:陈林坡 单位: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收集数据迅速,勘探范围广阔航天飞机在高达10千米左右的高度探测,陆地卫星的轨道可达910km左右。而一张陆地卫星图所覆盖的范围达到三万多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并且遥感技术还具有获取信息周期短、速度快的优点,传统的实地测绘地图和野外勘测,往往要花几个月,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重复一次,而陆地卫星每十六条就可覆盖地球一遍。通过遥感技术,不仅能迅速地获得公路干线的数据,而且又能勘测到公路周围的地质地形条件。

采用遥感图像技术获取电力线路的基本信息获取电力工程干线的水文地质及地表各种建筑的信息时电力工程勘测的前提和关键,是电力工程干线设计的基础。遥感图像处理在电力线路地质勘测中主要在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及可行性两个阶段进行的。(1)阶段的电力工程线路地质勘测是基于1:10-1:20万的TM图像为数据基础的,在采集相关区域的地质文字报告、图像、资料,并做整理与分析,在对电力干线的地质情况有大概性的了解的基础上,做路线踏勘及小、中比例测绘,并结合轻型山地工程和钻探获得典型的勘探剖面,以摸清干线的地质情况,并就工点构造物与控制性工程地段进行定性的地质环境评估,并提出方案。[2](2)在可行性阶段,要做到如下要求。①遥感图像的分析、破译工作应当同此阶段的电力工程路线地质测绘同步或提前进行,并要在调查的整个过程一以贯之,让它成为报告编写、资料整理、野外调查、设计编写的组成部分,以尽量缩减野外调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②要尽量采用不同波段、不同种类如(IRSCI、SPOT、TM和中巴卫星资源图像)、不同时相的图像。选择的比例尺要控制在1∶1-1∶5之间。选择对应比例尺的全色航片与彩红外结合运用,让遥感图像的整体概括性强。③要在室内仔细破译图像的条件下做全野外的验证及检查,把破译工作同地面地质勘测密切结合,使用单张航片做实地布点,结合GPS及地形图做定位。破译结果应当在现场验证,对破译的地质现象、外推结果及解译标志都要进行补充与核实。检查的工作量及工作路线要同遥感技术的相关规定相符,且应能适用于各个路线的设计方案,对于重要路线方案及对路线场地的地质情况有较大影响的劣质地质条件要作为检测的重点[3]。④第一要获取的基本线路的地理信息主要包括线路所可能穿过的铁路公路、乡村城镇、湖泊江河的基本地貌地形特征,这些可通过上述B所采用的的手段迅速获得。第二要重点分析电力线路所经地质的潜在灾害可能性,如断层、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资料和数据,可通过定期的遥感观察、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获得。第三要获得电力定位定线的资料,如采矿区、军事区、电厂电站点、杆塔位置及毗邻的电力干线方向、变形监测位置、遥感图像地面的监测位置等,可通过上述C所采取的方法,并结合GPS准确地、迅速地得到线路的位置信息。充分分析线路的地理信息能减轻、避免电力线路的各种潜在地质灾害和突发自然灾害的损失,而避开采矿区、军事区、城市规划区、城镇等区域的影响可以缩短线路的长度、减少各类拆迁,最大化地降低电力线路的成本。⑤最后的资料成果当包含遥感影像图、特殊地质信息资料汇总表、不良地质、工点路线地质图、剖面图、遥感路线地质平面图及遥感路线地质破译报告。搭建工程线路信息平台建立电力工程线路信息处理平台是为了及时地分析、处理、更新并输出所获取的数据,获得最新数据能在工程的施工阶段提供理论依据和正确决策。并且它还能在搭建地质地貌的三维立体模型,确定工程线路方向的地图查询及三维漫游信息系统。搭建电力工程线路的信息平台要重点结合GPS技术,在利用航测手段,分析遥感图像,并且要融合GPS动态、静态数字高程数据和三维数据,同时要将当前获取的工程线路数据及同工程线路有关的数据信息输入,搭建实际的电力工程线路的信息处理和应用平台。要利用精度在米级以下的Ikonos(1m)和Quickbird(0.61m)的传感卫星,以提高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及清晰度。为了提高电力信息平台的精度,还可采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及多项式拟合法进行高程拟合[4]。另外,在选择GPS的外控点时,要将其均匀地放置在整个测试区域中。如无法达到标准,也要将其放置于测试区域的外部,以尽可能地增加高程拟合的精度。优化电力工程线路并进行杆塔位的预排杆搭建工程线路信息处理平台是固然是遥感图像处理的进一步延伸。通过输出平台数据结合遥感图像信息,使得选择电路工程线路更加有迹可循。

在信息平台上破解对电力线路如村庄城镇、水文地质和电力线路的跨越交叉等的遥感图像数据[5]。首要考虑安全因素及经济费用,选择线路的路径,并对几种到多种可能线路路径做比照,得出最优线路路径。如遇到复杂的地质地貌或者密集建筑区,也可进一步结合GPSRTK做实地考察,尽量避免线路穿过建筑密集区、军事区、城市规划区等延长路线或绕线而增加工程的成本,进而达到工程勘察与设计一体化,以实现缩短工程路径、减少工期,起到节约工程成本的效果。在利用线路信息处理平台分析遥感图像数据信息后,设计出工程线路图和平断画图。就可由工程测绘专员协调地质、结构专员做线路杆塔位的预排杆。并初步确立线路全部杆塔的具置,选定地线、导线种类和长度。如在施工时发现大大超过预期工程费用,则要考虑重新预排杆,乃至重新设计线路。遥感技术能让电力工程勘探人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高效而迅速地处理工程中的地质勘测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它同GPS及GIS的日益集成与综合,让工程勘测设计逐渐实现智能化、集成化。随着遥感信息的类型的日益多样化,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也日益增高,信息破译能力也日益增强。在计算机对大量的遥感数据分析、运算、贮存能力日益变强的情况下,特别是空间定位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对地物做多光谱、多波段、多平台进行综合处理让遥感技术成为当前电力工程勘测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学习,到现在拥有了一定的技术,这是一直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不断努力的结果。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甚至建设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性工程,完成了大量的规范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建立起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体系。但是,飞速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勘察设计观念淡薄、设计规划的资料太贫乏等,这些不完美也正是我国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2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还有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任何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都要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工程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成本的计算和细化。不仅如此,还有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的逐步补充完善。

2.1勘察设计观念淡薄

很多工作人员对勘察设计的意识很淡泊。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很多缺乏经济观念,仅仅在完成施工图上考虑,工程造价已经确定,而施工设计图中的工程造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就是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动了,但是在工程造价的实际消耗上是不能随意改动的,这些人员有时候缺乏经济观念,考虑不周,这就是设计文件存在问题,无法体现经济性。

2.2设计规划的资料太匮乏

水利工程勘测技术是一项长期并且繁琐的工作,带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很多因素导致设计规划基础资料太过匮乏,贯彻实施力度不够。因为资料不全,规划成果少,规划依据不足等等的原因,使得水利工程勘测技术得不到保障,加上市场的干预,社会利益化的影响,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都是因为之前设计资料匮乏引起的。

2.3设计标准化与程序化进展过于缓慢

在我国设计标准化与程序化进展过于缓慢也是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它会受到水情、地形、地质、工情、业主要求等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条件上已经受到了非常多、非常大的制约,难以推广,导致标准设计难以统一。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中可以用到的标准图集和程序资料太少,这就大大影响了设计的效率和效果,浪费资源,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影响经济效益。2.4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缺乏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在我国关于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与管理的改革过程中,逐步放宽了勘察设计单位的标准,我国的勘察设计单位逐渐成为开放、公平的勘察单位,并且逐步迈向一种全新自主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政府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单位缺乏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这使得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滞后,管理工作缺乏深入性和客观性,这使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不但影响了我国水利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3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解决措施

对于不断发展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的建设,针对我国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形成不同的解决措施。1)要加强勘察设计观念。由于我国很多人员在勘察设计观念上意识淡薄,导致在设计图纸上无法想到经济上的利益,缺乏经济观念,使得在经济上会有浪费或损失的情况。只有强化勘察设计观念,才能使设计人员考虑周到,将经济上的问题也呈现在设计图纸上,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2)要注重整理搜集设计规划的资料,因为在设计规划的资料上太过于缺乏,导致规划成果少,规划依据不足等现象,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这样的资料严重不足,会使得设计上吃力,并且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浪费资源,水利工程勘测技术无法得到保障,给工作增加难度。因此我们要多搜集整理设计规划的资料。3)要建立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因为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上没有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导致政府对设计上、工商管理上的缺乏,因此出现很多豆腐渣工程,很多工程偷工减料,这就使得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的工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严重的会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带来严重的后果。

4结语

第5篇

工程钻探仍是当前获得地质状况的有效方法,而在山地勘探的常用方法有竖井和平硐勘探。经多年发展,钻探和勘探技术日益成熟而且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常用的方法有6种:砂卵石层钻进技术、金刚石钻进技术、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套钻技术、软弱夹层钻技术和大口径钻探技术。

1.1砂卵石层钻进技术

砂卵砾石层因具有厚度大、埋藏深、结构复杂、质地坚硬等特点,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钻探面临的技术难题。后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出了SM植物胶和MY-1A植物胶冲洗液金刚石钻进法,显著提高了砂卵石层钻进效率。实际施工时将膨润土、水、碱、SM植物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成冲洗液应用到钻进施工中,凭借其良好的减阻、减震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孔壁坍塌和保护岩心的作用。

1.2金刚石钻进技术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金刚石钻进技术较为常用。结合大量地质勘测实践经验,为提高金刚石钻进效率,实际施工时应重点把握以下3项内容:

1)结合岩石的风化程度选择合适的开孔钻头,通常情况下开孔时使用0.3~0.5m长的岩芯管进行施工。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为避免孔倾斜应适当增加岩芯管长度。开孔钻进时应使用麻花钻,钻进到达风化岩石时应使用短岩芯管长取粉管钻进,以及时将岩粉捞取出来。

2)确定下套管层数时应综合考虑孔深和孔径情况,并且套管不能弯曲,各部位连接应牢固。同时,使用水泥或黏土将套管口封闭严密,以防止岩粉进入套管,给钻进工作造成干扰。

3)下钻时经过掉块或孔口管换径位置时应缓慢下钻,遇阻时应轻轻转动钻具,避免猛提和猛顿钻具。

1.3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

该技术最大特点为能在不提钻的状况下,利用绳索将包含岩心的内管提到地面上,进而能够方便地采取岩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浅孔、深孔钻孔作业中。尤其在水利水电地质勘测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孔壁掉块、坍塌情况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地质勘测效率。

1.4套钻技术

利用套钻技术能有效地从软弱层带中获取原状岩芯,尤其在软弱或破碎夹层中能较好地保证岩芯质量。具体施工时应做到:

1)在钻孔段的中心位置钻取36~46mm直径大小的钻孔,当钻孔深度达到1~1.5m时进行插筋并将黏结剂灌入其中。

2)等待黏结剂凝结后,使用直径110mm孔径套取岩芯。主要因为在黏结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细钢管和岩芯凝结在一起,因此能完整的取出软弱夹层且能使其保持较好的原有状态。该技术应用在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5软弱夹层钻技术

在软弱夹层中使用一般的金刚石钻进法施工成功率较低,为此应使用专门的技术以提高软弱夹层钻进效率。在软弱夹层钻进施工时通常使用软夹层钻技术,该技术运用的取芯钻具包括岩芯阻塞报警装置、扶正装置、悬挂装置等部件构成。同时还包括一些减少振动、免受挤压和冲刷的保护系统。经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1.6大口径钻探技术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中竖井的开凿很大程度上使用机械设备,一方面它能提高勘测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勘测作业安全系数,而且作业中能减小对岩体结构的影响。当前,大口径钻探技术使用的设备可开凿直径为800~1200mm的钻井,而且钻井深度可结合钻井方法调整,取芯操作时虽钻井直径不超过1200mm,但钻进深度可达50~60m。如进行全断面钻进孔径为800~1200mm,孔深可超过100m。总之,利用大口径钻探技术可通过孔壁和岩芯不但能观察地质风化、断层、透水性、岩性等状况,而且还可研究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结构。

2遥感技术勘测方法

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质勘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依据遥感平台高度可将遥感勘测技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3种类型。且利用该技术获得的陆地摄影照片、航片、卫星照片等材料均是真实自然景观的图像,因此能够较清晰、全面的反映出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同时还能从中观察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貌形态。遥感勘测技术具有信息丰富、视野广阔、获得的影像具有一定周期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

2.1研究区域构造稳定性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大量的高质量线性构造信息,因此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地貌形态、水系分布以及地质特征等信息,进而帮助地质勘测技术人员更好地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周围地区构造格架,评估工程周边地区构造稳定性提供准确素材。

2.2调查自然灾害

水利水电工程附近诸如泥石流、滑坡、崩塌自然灾害的调查是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项内容的勘测如借助遥感技术提供的彩红外片或航卫片,结合现场勘查提供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能较详细的了解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的自然灾害情况,对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3调查岩溶情况

遥感技术提供的影像材料尤其彩红外影像,能为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岩溶情况提供准确参考。一方面从影像中能很好的判读岩溶地貌状况,另一方面能从介质红外光谱差异性上分析泉水和地下水分布信息。国内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时,利用该方法研究岩溶及其渗漏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2.4地质测绘填图

地质测绘时要求在保证成图现场校准和确保野外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倡使用遥感图进行地质测绘。而且部分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应首先考虑遥感成图。这些要求均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相关文件中有所体现。

2.5地质编录岩土工程开挖面

为更好的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档备查、安全预报、反馈设计等环节工作,应借助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以指导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为此,我国相关研究部门,在完善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实际施工时结合使用数码摄像机,并进行现场采集和数据预处理,运用专门的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后能够获得任意方位的线划图和连续的彩色影响。

2.6研究防洪、水土保持情况

我国相关科研单位曾利用TM卫片,对负责区域的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泥石流、滑坡情况进行解译,同时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划分最终获得了区划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和建立预警系统意见,进而为负责区域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洪、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价值较高的资料。

3工程物探方法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工程物探方法的应用起步较晚,直到20个世纪90年代,一些研究单位中才配备管线仪、声波仪、透视仪、电法仪以及综合测井仪等设备,使地质勘测野外数据采集精度得到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质勘测技术的发展。

3.1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

该技术借助已存在的钻孔或平洞,对发射和接受的投射波进行采集和处理,进而获得孔洞间波速值,最终对区间的岩体做出判断。实际勘测施工中如未找到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采用该技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它不但减少操作劳动量,而且还能提高岩体物理力学整体评价质量。因此,我国非常重视该种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2钻孔彩色电视系统

该系统在确定泥化夹层位置、形状和尺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经过了a91mm、a53mm、50mm阶段,其中a53mm彩色电视系统中的钻孔在a56mm金刚石钻孔基础上发展而来,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为在地质勘测中更好的观察水平风钻情况研制而成,该系统中首次运用了CCD光电耦合器件,具有性能稳定、集成度高、设计合理等优点。在科技发展推动下,钻孔彩色电视系统融合了数字和图像处理技术,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主机将录像机、监视器、控制器融合为一体,能接入口径不同的钻孔电视探头,不但实现了数字化压缩存储,而且为后期的处理提供较大便利。

3.3高密度电法勘探

高密度电法工作依据的原理仍包含在电阻率法的范畴之内,不过其将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引入进来。进行野外实际勘测时能将所有电极设置在测点上,并利用电测仪和程控电极开关的转换实现数据的及时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获得地电剖面图。该方法融合了计算机和现代电子技术,能显著提高地电数据采集效率。

4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岩土工程勘察不同于地质勘察,勘察方式与手段应根据拟建物的性质、规模、载荷、结构特点和拟建场地的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等情况综合而定。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需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在现阶段勘查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不规范行为。重视岩土工程勘察的规范操作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1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建设项目和建筑物不断更新设计,传统的勘测手法手段难以满足时代需求,岩土工程勘测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

1.1勘察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较短,在勘察前充分准备工作关系到勘察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对勘察工作不重视,缺乏详细的数据资料,对工程特征了解片面,勘察任务不明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详细勘察有明确规定“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一些施工单位在不符合勘察规范和规程的情况下,对场地的地质条件没有采取相应的定性分析,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以及结构形式把握不准,在勘察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错误。

1.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缺乏合理的测试取样

不同场地范围、不同地基土对勘察取样有不同要求。许多施工单位对不同情况的工程勘察一律采用最低取样,容易造成勘探结果不合理。实地考察对勘测结果有重要影响,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全面细致的实地调研,在设计阶段主观猜测规划,设计经审批后无法实施。工程前期的勘测设计需要不符合国家规范,对场地类型和取样情况缺乏详细的说明,测试取样方法方式不规范导致了数据资料不可靠,缺乏科学依据。

1.3界面划分不清晰,地质形态不明确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缺乏对界面进行划分,如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区分,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定义等。岩石风化程度包括岩体的解体和变化程度及风化深度,主要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地质形态方面缺乏对地下物体形态、埋藏深度、埋藏位置的确定。

1.4勘察质量低、内容不完善

勘察单位对勘察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导致勘察质量不高。在勘探点布设上,根据建筑基础形式和结构不同,对勘察的深度要求不同。对于埋藏较浅和地质性质好的地区勘探要求深度较浅,对地质差的地区要求勘探深度深。一些勘察单位无视地区地质区别,追求工程进度,对勘察的质量要求不严格,埋下工程质量隐患。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一些勘察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勘察内容不重视,甚至缺乏勘察点平面设计图。

1.5勘察技术落后

施工单位在实地考察不足的事情下导致对工程设计方面缺乏科学性,勘察的技术手段落后,对复杂工程的分析不足。对岩土工程的勘测需要采用先进的克里格法,目前一些施工单位的勘测技术落后,对勘探点的布置随意,使得勘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另外,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落后的勘察技术无法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准确估计,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不当也容易影响勘探结果。

1.6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岩土勘察成果属于对工程所在地区研究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要想准确评价该地区的地基土层,就需要提前把握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和性质的变化规律。目前岩土勘察工程中,只简单对工程所处位置进行单点勘察研究,缺少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研究。致使做出的勘察报告与当地工程实践经验和地区实际相偏离,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规范,提出的建议缺乏创新性,造成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例如:某工程建设有一层具有蠕变特质的含砾黏土层,与水分相交融并进行搅动后,会大大降低土层的强度。但经过原位试验和土工试验的证明,该含砾黏土层具有相对较高的承载力。如果缺乏地区经验,不清楚这试验结果的话,就会对该土层的承载力值产生误判,进而提供不合理的建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2改进措施

2.1重视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

传统的勘探技术手法难以适应现阶段发展需要,加强对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能够保证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保证工程勘察质量以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勘察人员在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前提下,在具体的勘察任务执行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不同的勘察分析技术。此类技术手段不仅包括科学分析勘探数据、使用高密度点法分析评价岩土工程,也包括使用计算机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勘探结果进行科学评估。

2.2规范勘察程序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规范勘察程序,在勘察之前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施工地的地质、地形和拟建建筑的性质做好详细的分析。完善勘察程序能够有效避免在勘察过程中出现基础性错误。规范的勘察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在可行性研究勘察中施工单位应整理出详细的数据资料,为初步勘察提供准备详细的数据资料,保证勘察质量。详细勘察中,不仅需要全面把握岩土体的性质,对地质的构造以及地下物体形态、埋藏深度等因素也要有准确的数据支持。

2.3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案,明确勘察人员职责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工程有不同要求,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地层实地情况,多方协商选择合适的勘察基础方案,避免发生套用别地勘察方案的情况。在实地勘察中,勘察人员应明确责任,对土层鉴定、原位测试、地下水测量等具体勘察任务分配到人,保证勘察过程顺利进行。

2.4强化地区性研究、制定地方性规程

目前,根据各地区特点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汇总了几十年来我国地质勘察行业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是我国统一的勘察准则,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我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地形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土地成分,同一土地成分也有不同的结构、性质。形成环境的千差万别使得同一名称的地基土拥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力学性质,不同区域的基土承载力也会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能够满足大多数地区对建筑工程安全性的要求,却并不完全符合所有的地区的勘察标准。鉴于此,应该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整体性指导下,大力强化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符合区域标准的地方性规程。

2.5建立健全勘察市场监管控制体系

由于现阶段我国勘察市场还存在一系列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岩土勘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应当建立健全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清除勘察市场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第一,强化对勘察工程项目合同的审核与监理力度,提高勘察工作任务的明朗化与整体化,谨防盲目勘察、无序勘察或越级勘察等情况的发生;第二,强化对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保障勘察质量的合格;第三,完善勘察报告的编写与检查过程,严格审核勘察报告中的所有项目内容,强化对现场稳定性的评估和对选型的论证,避免勘察报告中只有泛泛而谈的描述,缺乏具体可行的针对性策略和内容分析。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基础性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岩土勘察是影响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合理的的数据。作为岩土勘察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高度的责任感,依照“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步骤科学的进行,为工程建设准确详实的岩土工程资料,全面掌握岩土勘察工作的相关要求,仔细地开展勘察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施工;常见问题;应对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充分了解和踏勘的基础上,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稳定性以及施工适宜性、不良建筑施工地质条件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价,并根据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结果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的选择应用等。总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前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勘察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展顺利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必要工序,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的地基部分施工操作和施工质量重要保障的关键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尤其需要注意勘察操作的规范、完善以及勘察结果的准确,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展顺利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岩土勘察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地质环境的勘察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根据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相关操作规范或者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记录,并根据勘查记录结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应用工艺、技术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操作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勘察结果是整个勘察工作的重点,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以及施工技术应用有着绝对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结果还是对于整个勘察工作的肯定,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中,应注意勘察操作规范的应用,以保证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准确。

综合不同安全等级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操作,一般情况下,第一安全等级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质环境的岩土勘察中的操作最复杂,要求也相对较高,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地质环境勘察过程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部分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场地条件的勘察中就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抗震等级设防、建筑施工场地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等级、地质环境、地质条件情况等,以及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相同地质环境条件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等都需要进行勘察了解;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地基的土质条件勘察过程中要求对于建筑工程地基的软土地基情况以及地基稳定性。地基土质的特殊性等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施工整体情况的勘查中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等级以及建筑工程类型、建筑工程的使用情况、建筑工程重要性程度、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部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了解,并在后期对于施工方案的确定过程中注意对这些情况的考虑实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总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地质环境条件的勘察中注意结合建筑工程的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等级的岩土工程勘察,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并且要求较高的工作,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由于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施工标准等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具体勘察内容以及勘察规范就有所不同。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是指由建筑主体工程与建筑的岩土工程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进展以及建筑工程后期的正常使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局限作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岩土地质条件与施工地区的地下水等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从而也造成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问题的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同功能结构、规模以及类型的建筑工程,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结构功能、规模以及类型的建筑工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岩土工程部分以及岩土勘察的施工也会由于建筑工程不同的缘故,具体施工作用力情况也会有不同,因此,施加于建筑工程地质施工中作用以及特征就会不相同,从而导致产生的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就会不同。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主要与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差异性原因有一定的关系。不同规模、类型以及功能结构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有不同。比如在工业或者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是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力与建筑工程地基的沉降问题。同样,建筑工程的施工地点不同也会导致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不同。如果一个建筑工程是建于地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就是围岩或者围土的稳定性问题;如果建筑工程是建于山上,那么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是建筑斜坡的稳定性问题。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讲,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问题,主要表现有高层建筑深基开挖与支护、建筑施工降水以及建筑基坑底回弹隆起或者建筑基坑外的地面发生移动变形等建筑岩土工程情况。除此之外,在一些道路岩土工程以及水利岩土工程中,由于具体施工工程的情况不同,在工程岩土部分施工中出现的常见岩土工程问题也就不同。

3、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常见问题多是关于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以及防护中的问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的避免主要就是对于建筑工程地基施工问题的避免。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中注意好相关勘察施工的完善以及规范,避免地基勘察施工失误。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中,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勘测以及地址条件勘察中,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测绘以及地质条件勘察中,应注意对于建筑施工场地测绘以及地质条件勘察中的常出问题的操作部分进行详细规范的施工操作,或者针对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勘察环节进行补充勘察以及施工,以避免问题的产生。同时,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勘察中还可以根据勘察操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操作方法等,并注意勘察操作技术的应用,以保证建筑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

4、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岩土程勘察实施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实施方法,并注意对勘察常见问题的避免,以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炜,林莉.浅谈地质勘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2010(24).

[2]石常青.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7).

[3]董先军.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1(2).

[4]陈开礼.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4).

第8篇

[关键词]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49-03

[作者简介]张华 1974― ,男,湖北宜昌人,博士,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有研究者以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为例,结合水利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探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1]另有学者以车辆工程专业学位为例,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情况,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各培养环节改革。[2]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3-6]我校自2010年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结合学校特色和培养经验开展了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为导向,以实际动手和实践创新培养为重点,以推进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一、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各司其责和相关监督的和谐体制,行政上通过校院两级实施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和质量保障,学术上通过校院两级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 组 落实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位标准。

学校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学院按工程领域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组,其中来自行 企 业的委员均不少于3人。

二、招生录取

复试分为面试和笔试两部分,复试成绩=面试成绩×60%+笔试成绩×40%,总分100分。专业课笔试环节重点考查考试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调对公式、理论记忆和推演。面试环节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三、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掌握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分设置:总学分由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组成,其中课程学分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分组成,实践学分通过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助教助管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2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6学分。

课程类型:公共学位课,主要是政治英语类、公共知识类,如“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基础学位课,包括数学力学类、职业资格类等;专业学位课,按模块化设计,应包括相应研究方向最新工程技术和方法、研究前沿专题系列讲座等;公共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文理渗透而开设的选修课程,如“实用文体习作”“演讲与口才”等;专业选修课,主要供本学科或跨学科研究生选修;补修课,主要为前期学历非建筑与土木工程相近学科学生设置的2~3门专业基础课。

实践学分可从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科技竞赛和“三助”活动中获得,其中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累计一年以上或到企事业单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达3个月以上。

四、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加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原则上理论教学课时不超过总学时的1/2,实例或实验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2。原则上公共学位课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其余类型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考查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定,可以是试验或实践技能操作,或者综合调研报告、初步设计等。

五、实践基地

依托学科特色,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合作,建设好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完善实践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校企“双导师”制为保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努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学位论文标准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研究成果要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所研究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是技术革新,或是理论认识创新,或是技术集成创新。根据全国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关于学位论文标准的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但结合学校培养特色,主要分以下四种类型:应用研究论文类、勘测设计类、工程施工类、产品开发类。

一 应用研究论文类

应用研究论文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工程应用与检验、结论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主要阐述所研究问题的工程背景、开展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应对该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做全面的综述,要明确指出该问题当前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部分应该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对所研究的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或数值模拟,得出合理的结论或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工程应用及检验部分主要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检验,从而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等。结论部分概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主要创新点,包括新的思想、见解、理论、技术或方法等,简要描述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价值,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展望或建议。

二 勘测设计类

勘测设计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设计报告、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背景、勘测设计的意义和必要性,重点说明勘测设计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工程的国内外现状或同类型的工程设计情况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要列出本工程要求开展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量。设计报告要求详细说明工程勘测设计所依据的各类规范、依据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型勘测设计工程的情况;对于重要设计部分要有多套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思想、经济效益、工程技术等比较分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书应包括计算分析、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结果验证等内容。总结部分应概括工程勘测设计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勘测设计中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新的思想和见解等;简述推荐工程勘测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勘测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三 工程施工类

工程施工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施工报告、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应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背景、工程施工的意义和必要性,重点说明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对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或同类型的工程施工情况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的主要内容。施工报告应详细描述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型施工的特色、技术难点和局限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等方面。总结部分应概述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提出的新思想或技术革新;简述推荐的工程施工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工程施工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四 产品研发类

产品研发类原则上应该包括绪论、研发理论及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总结和参考文献等,总体上要求数据准确、逻辑论证严密、结论合理。

绪论部分应阐述所研发产品的工程背景、必要性和应用前景,重点比较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现状及趋势,并简述研发本产品的主要内容。研发理论及分析应包括研发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需要达到的性能技术指标和总体设计,详细说明设计思路、依据的技术标准和原理、详细设计和校核计算过程,并对产品各项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应包括研发产品的试制、样品性能测试分析和同类型产品设计指标比较等,提出进一步改进性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部分应概述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产品研发中的创新点,包括新思想或新技术;简述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对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进行展望。

七、“双导师”制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拓展专业实践经历。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和单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期表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单位和个人的机制。

八、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全过程质量评价制度,覆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和就业质量跟踪等方面。建立外部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引入校外行业专家、教育和管理专家对在校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立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和委托有关专门机构评估机制,以评促建。

完善专业学位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两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视导机制,突出专业学位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完善学位论文匿名评阅机制,建立企业专家库和各类型学位论文质量总监;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动态信息平台,全面反映学校、导师、学生培养动态过程,及时进行培养质量分析和。建立培养质量与教育资源分配挂钩机制,对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约谈整改。

参考文献:

[1] 拾兵,梁丙臣,刘勇.基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探索――以水利工程专业学位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0 :218-219.

[2] 梁德东,于爱国,陈雪梅,高振海,田文晶.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12 :17-21.

[3] 任刚,余燕.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以工程硕士领域为例[J].教育观察,2014 13 :13-16.

[4]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1 :72-74.

第9篇

【关键词】山区公路;勘测定线;因素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为了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公路建设也逐渐的由城市蔓延至山区中,与城市相比,山区的地形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影响公路路线设置的因素也较多。此外,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山区公路也有着等级标准低、线性差的特征。因此,做好山区公路的升级和改造,优化山区路线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下面根据山区公路的特征分析影响山区公路勘测定线的因素,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促进勘测定线事业的发展。

1 山区公路选线原则

公路线型是公路的骨架,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费用和公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但是由于选线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地形、地质、景观协调、交通流量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山区公路的区别也较大。加上各个地区财政状况不宜,配套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时不仅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设计标准,也要符合地质、地形、环保和气候情况的要求,并考虑到线性的技术指标,保证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双重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影响山区公路勘测定线的因素

2.1 技术标准的影响

当确定好山区公路的等级之后,技术标准就成为决定定线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设计人员必须要灵活的掌握好标准尺度,在设计时不仅要体现出优美的线性,也要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避免使用高指标的技术,也不能过分的拘泥于地形,尽量避免使用极限值。

2.2 地形的影响

山区地形具有高差变化大、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的特征,公路穿越的村落也较多,因此,地形也是影响山区公路勘测定线的重要因素。在平面线型的分析上,应该优先利用旧路,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对于特殊地段应该改线调整,做好重点困难路段的改造工作。同时,要尽量保证平曲线指标的均衡性,对于山区二级公路,应将平曲线指标控制在200到600m,尽量不用极限值和推荐值。对于平曲线的设计应该尽量使用基本型,尽量少用卵形和凸型曲线。反向和同向曲线应该尽量断开,对于改建工程而言,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难以遵照以上的标准,此时,只要将反向间控制在40m以上,同向间控制在100m以上即可。对于曲线的缓和应该按照标准计算来决定,在设计中尽量使用最大值。对于纵面线型应该严格的控制好线位,防止大填大挖情况的发生,同时,严格的避免大纵坡、长直线和小半径曲线的组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少用极限纵坡,合理的确定好变坡点和竖曲线,按照“平包竖”的原则保证公路设计的质量。

除了走向变化大以外,山区公路也会受到沿线河流以及地形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桥梁桥位的勘测定线问题,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山区的河流河床多位于200到300m之间,桥长也一般在200m内,因此并不需要考虑桥梁的控制性地位;第二,在满足桥规的前提下,桥梁定线应该根据弯、斜、坡而定,同时需要注意到周围的气候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计算出桥梁桥位的设计参数。

此外,要注意到,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一种快捷、顺畅、省时的现代化道路,但是由于山区公路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勘测定线中,改善的重点并非线路,而是隧道越岭段,一般山区的隧道较多,为此,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2.3 环保因素的影响

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因素也成为影响山区公路勘测定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山区公路定线过程中,如果路线经过学校、村镇、厂矿、河流等地带时,要对定线勘测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对于山岭重邱段,要综合考虑到地形地貌的变化,严格的控制好路基重点的位置,尽量的做到邻坡不悬空,靠山不大挖;对于地形平坦的人口密集区域,要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保证车辆运营的噪声符合环保要求;对于过街路段,要合理的设置好纵坡和排水边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做好下水处理工作。总之,在进行山区公路勘测定线时,要注意地形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防止山区公路的建设对当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4 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气候寒冷的山区,尤其是高原地带,气候因素对于公路线路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确定公路线型和线位时,要对当地的气候因素进行调查,设计时遵循走阳坡、防结冰的原则;对于北方山区不良地带,要考虑到泥石流、坡积物等情况,在定线工作中要控制好这个因素;对于土夹石地段,由于该种地段中容易出现翻浆的情况,在勘测定线时应该遵循“不靠近、少扰动、处理彻底、防护适中”的原则。

2.5 路基防护、小桥涵和排水系统的影响

山区季节性河流多、沟壑纵横,洪水时涨时落,泥石流形成的沿革时间较长,悬河多,路线常常会受到制约,需要修建大量的小桥涵和排水系统,这也会对山区公路的勘测定线产生一些影响,为此,在定线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山区的地貌情况,同时综合的考虑到对小桥涵和排水系统的防护,特别要注意排水防护与涵洞出水口同涵洞间的衔接问题。在连续多年干旱,河流无水的地区,洪水的发生概率较低,在该种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上边有沟下无水流的情况,为了解决该种问题,可以将支沟汇集至主沟中,并从高处向低处出口征地排水。对于悬河问题,可以利用纵断面高程的控制来解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挖和疏通河道,填筑路基,这样即可解决排水的问题。

2.6 政策因素的影响

公路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在国家的支持下,公路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对于地方政府沿线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财力状况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其相关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定线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的掌握好国家政策,在保证路线功能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将工程拆迁征地的影响降低至最小化。

3 结语

山区公路的定线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环保因素与地形条件的限制,把握好线性选择的指标,合理的采取路线标准,优化技术经济方案和平纵面线性设计,设计出最佳的线性方案。此外,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为公路线性设计与检验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将重点放置于线形的组合与经济性的分析中,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确定出最优的线性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白凤连.山区公路勘测定线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2004,06(30)

[2]张孟冬.影响山区公路勘测定线的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交通世界,2005,11(15)

[3]杜荣春.武罐高速公路路线布设与景观、环保协调设计的探讨[期刊论文].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6(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